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微量元素与古环境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微量元素与古环境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微量元

素与古环境

朱丽霞;谭富文;陈明;付修根;冯兴雷

【摘要】那底岗日剖面是羌塘盆地发育最完整的上三叠统一下白垩统剖面之一.采用V/Cr、V/Sc、V/(V+Ni)、Th/U、Ni/Co和Fe2+/Fe3+的比值作为判断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Mn、Ti、P的富集程度推断古气候,Sr/Ba、Sr/Ca、Rb、V/Ni反映古盐度变化,结合沉积相的分析,研究那底岗日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古环境变化.结果表明:上侏罗统索瓦组为开阔台地相,形成于贫氧的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下白垩统索瓦组经历了局限台地相和三角洲相沉积环境,形成于氧化-贫氧的潮湿-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且盐度高于上侏罗统.剖面中页岩产出层位与下白垩统海相油页岩的产出层位相当,均为(满)湖相沉积;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区域上大规模油页岩的沉积.%The Nadigangri profil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te marin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sections. V/Cr, V/Sc, V/(V+Ni), Th/U, Ni/Co and Fe2+/Fe3+ redox ratios are used as the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e contents of Mn, Ti, P are used to infer paleoclimate and

Sr/Ba, Sr/Ca, Rb, V/Ni are used to reflect the changes of paleosalinity.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alysis,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Nadigangri area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 Jurassic Suowa Formation is open platform facies formed in the dry and suboxidation environment of high salinity. Early Cretaceous has undergone restricted platform facies and delta facies environment, formed in the dry and oxidation-suboxidation environment of high salinity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ate Jurassic. The shale layer horizon of the profil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marine oil shale, both being lagoon environment. This period had a warm and wet climate favorable for organism to breed abundantly, which leaded to extensive deposition of oil shale in this area.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8)005

【总页数】8页(P549-556)

【关键词】那底岗日地区;索瓦组;氧化还原环境;古气候;古盐度

【作者】朱丽霞;谭富文;陈明;付修根;冯兴雷

【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

羌塘盆地被认为是青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最大和最有希望取得勘探突破的首选盆地[1]。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广泛发育,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连续的中生代地层在盆地内出露较少。那底岗日剖面位于北羌塘盆地(次级盆地)南缘,中央隆起带北侧,是羌塘盆地内发育最完整的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剖面之一;因此,该剖面的研究对于区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盆地内油气地质条件的评价均具有重

要意义。本文在实测剖面的基础上,对该剖面的上部地层(索瓦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揭示羌塘中生代(T3-K1)盆地演化晚期的沉积古环境特征。

1 地质概况

羌塘盆地是一个形成于前寒武系基底上的古生界-中生界大型复合沉积盆地,并以横亘于其间的中央隆起带为界,划分为南、北羌塘2个拗陷带。侏罗纪-早白垩

世为被动大陆边缘裂陷盆地[2],晚侏罗世提塘期-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随着班公湖-怒江洋盆最终消亡,区内发生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海退,羌塘盆地南部、中央隆起带和盆地的东部地区迅速隆起[2]。那底岗日地区位于北羌塘拗陷南缘,靠近中央隆起带,剖面编号为NP(图1)。北羌塘盆地中、西部上侏罗统大套灰

岩之上广泛出现一套浅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96~1997)在羌塘盆地开展石油地质填图时将该套地层定名为索瓦组上段;谭富文、伊海生等根据菊石、双壳以及孢粉化石,认为该套地层的时代应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3,4]。王剑等利用Re-Os同位素对胜利河油页岩层进行定年,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101±24Ma,与孢粉化石定年基本一致,均显示其形成时代

为早白垩世[5]。

图1 羌塘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研究区位置Fig.1 Division of the tectonic units of the Qiangtang basin and the location of research area

2 沉积相分析

2.1 岩石类型及特征

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岩性主要为灰岩、砂岩、页岩、泥岩、石膏等,灰岩主要分布于下部及中部,石膏与泥岩分布于中上部,顶部多为砂岩。

灰岩主要类型为灰黑色薄层状鲕粒灰岩、泥晶灰岩、泥质灰岩,以及灰黑色薄-中层状砾屑、生屑灰岩。主要由颗粒和灰泥基质组成,颗粒的质量分数变化比较大,为5%~60%不等,一般在25%~50%;颗粒以生物碎屑为主,内碎屑次之,鲕

粒相对较少。生物碎屑以双壳类、腕足类为主,腹足类次之,偶见少量保存完整的生物化石。内碎屑主要为砂屑和泥屑、砾屑。鲕粒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粒径一般在0.5~0.7mm,颗粒间多为灰泥基质充填。砂岩主要为灰绿色、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岩、细砂岩,分选和磨圆较好,颗粒支撑,钙质胶结,发育雨痕、砂纹层理和小型波痕。泥岩多呈灰绿色、暗紫红色及灰黑色,钙质含量较高,发育水平层理,以及雨痕等沉积构造。石膏主要为灰-灰白色中-厚层状,多以膏灰岩互层产出,石膏呈粉状或者纤维状结构,块状构造,顺层产出。

2.2 沉积相类型分析

在实测剖面上,上侏罗统从第1层开始,到第3层结束(图2)。第1层主要发

育灰黑色薄层状鲕粒灰岩,具鲕粒结构,块状构造,鲕粒含量(面积分数)在70%~80%,鲕径在0.5~0.7mm,分选好,亮晶胶结。第2层发育灰黑色薄-

中层状砾岩、生屑灰岩,生屑主要为双壳、腕足类和腹足类碎片,磨圆一般,分选一般。第3层主要发育一套灰黑色薄层状泥晶灰岩,其中发育生物化石,保存相

对完整,以双壳、腕足为主。上侏罗统为开阔台地相沉积,其中底部为浅滩亚相沉积。

下白垩统从第4层开始。第4~5层主要为薄层状泥晶灰岩、泥质灰岩、钙质页岩互层,发育3个韵律,岩石的颜色为灰黑色,泥质灰岩中发育少量的生物碎屑,

钙质页岩中发育水平层理,为水动力较弱的潮坪-潟湖亚相沉积。第6层发育灰

黑色薄层状生屑泥晶灰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两者的比例为10∶1,生物碎屑以腕足、双壳类为主,为水动力较强的潮坪亚相沉积。第7层主要发育一套灰-灰白

色薄-中层状石膏与泥质灰岩互层。石膏层呈粉状结构或纤维状结构,块状构造。泥质灰岩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整体为一种浅水封闭、蒸发的水体沉积环境,为潟湖亚相沉积。第8~11层底部主要发育灰绿色薄-中层状粉砂岩、细砂岩、

泥岩,顶部发育紫红色、灰绿色薄-中层状粉砂岩,中部发育极少量的灰黑色中层

状介壳灰岩。砂岩中发育雨痕、砂纹层理和小型波痕,磨圆和分选较好,颗粒支撑,钙质胶结。沉积旋回为向上变粗的序列,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第12~13层下部主要发育灰-灰白色薄层状石膏夹薄层紫红色细砂岩,细砂岩分选与磨圆较好,颗粒支撑,钙质胶结。上部主要发育一层灰黑色薄层状泥质灰岩。整体上反映一种水浅、相对低能、蒸发量大的半封闭潟湖沉积环境。下白垩统下部为局限台地相沉积,中部为三角洲相沉积,上部为局限台地相沉积。

3 样品选择和分析方法

样品共10件,取自上侏罗统的开阔台地相(第2~3层),以及下白垩统底部的

局限台地相(第4~7层),从底到顶样品编号依次为1~10,取样位置见图2。样品处理方法如下:样品在室温下自然风干,经缩分混匀后,研磨至过200目尼

龙筛,进行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前样品经HFHClO4-HNO3消解处理,去离子水定容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元素含量(以干重计),测

试工作由北京核工业研究所完成,分析精度优于5%。常量元素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分析精度优于5%。

图2 那底岗日地区索瓦组沉积相柱状图及取样位置Fig.2 Sedimentary facies column of the Suowa Formation in Nadigangri area and the sampling locations

4 结果与讨论

常量、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见表1、表2。

表1 那底岗日地区常量元素测试结果(w/%)Table 1 The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major elements in the Nadigangri area样品编号MnO

TiO2P2O5Al2O3CaO FeO Fe2O3 1 0.028 0.11 0.038 1.87 47.92 0.36 0.76 2 0.023 0.084 0.017 1.51 50.06 0.22 0.62 3 0.015 0.073 0.012 1.22 50.63 0.24

0.45 4 0.013 0.034 0.007 0.80 52.97 0.20 0.26 5 0.047 0.32 0.071 7.37 31.14 0.80 1.95 6 0.029 0.065 0.017 1.21 50.38 0.34 0.73 7 0.027 0.26 0.054 5.58 39.27 0.30 1.18 8 0.025 0.52 0.048 7.56 30.44 0.40 2.24 9 0.025 0.12 0.050 2.97 45.87 0.18 0.90 10 0.015 0.050 0.017 1.12 51.65 0.17 0.29

利用微量元素判别古环境时,应剔除非自生元素的含量。通常,作为微营养物质进入到生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微乎其微,对总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陆源碎屑带入的某元素X的含量可以这样估算:X碎屑=(X/Al)平均页岩×Al样品,X自生=X

总-利用上述公式剔除非自生的微量元素含量后,来研究选定段的氧化还原环境、古气候和古盐度特征。

4.1 氧化还原环境

V是一种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元素,在缺氧或贫氧水体的下伏沉积物中富集[7,8,12]。因为V和Sc都是不可溶性的,而且V随Sc呈比例地变化,所以V的

富集程度可用Sc的丰度来校正,V/Sc在缺氧环境中高,而在氧化环境中低[8,9,12]。Th/U也常被用作氧化还原条件的判别指标[10,12]。Th不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通常以不能溶解的Th4+形式存在。但U在还原条件下以不能

溶解的U4+形式存在,使得U在沉积物中富集;在氧化条件下以可溶性的U6+

存在,导致U在沉积物中亏损[9,11,12]。Ni/Co、Fe2+/Fe3+、V

/Cr和V/(V+Ni)同样常被用作沉积环境的判别指标。本文采用 V/Cr、V/Sc、V/(V+Ni)、Th/U、Ni/Co和 Fe2+/Fe3+的含量(质量分数)比

值作为判断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结果基本相互吻合,见图3、图4。

上侏罗统岩石为灰黑色,层2中V/Cr和Th/U指示氧化-贫氧环境,V/(V

+Ni)、Ni/Co、V/Sc和Fe2+/Fe3+指示贫氧环境,综合认为该层段为贫

氧环境。层3中,V/Cr、V/(V+Ni)、Ni/Co、V/Sc和 Fe2+/Fe3+均指示为贫氧环境,Th/U指示为缺氧-氧化环境,该层段保存相对完整生物化石,

说明水动力较弱,但不至于完全缺氧,认为该层段应为贫氧环境。

下白垩统,层4发育少量生物碎屑,钙质页岩中发育水平层理,水动力较弱,图3、图4显示层4的下部V/Cr、Ni/Co和Th/U指示氧化-贫氧环境,V/(V+Ni)为0.619,接近0.6,偏贫氧环境,综合分析认为该层段下部应为氧化-贫氧环境;层4的上部,V/(V+Ni)和Ni/Co指示贫氧环境,而V/Cr(1.88)

指示氧化-贫氧环境,Th/U(1.66)指示缺氧-贫氧环境,两者的指示结果均偏贫氧环境,因此可认为该层段上部为贫氧环境。层5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生屑泥晶

灰岩与薄层状泥灰岩、钙质页岩互层。泥灰岩和页岩段,水动力较弱;泥晶灰岩段,水动力相对较强。推断泥灰岩段为缺氧-氧化环境,泥晶灰岩段为氧化-贫氧环境。该层从底到顶,氧气供应逐渐增多。层6中V/Cr、V/(V+Ni)、Ni/Co、V /Sc和Fe2+/Fe3+均指示为贫氧环境,Th/U(1.09)指示的是缺氧环境,

该层段为泥晶灰岩,水动力较强,可提供氧气,因此认为该层段应为贫氧环境。

表2 那底岗日地区微量元素测试结果(w/10-6)Table 2 The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Nadigangri area样品编号.17 V 62.5 63.4 57.8 49.8 73.9 46.4 79.4 83.9 53.1 55.6 Cr 32.4 31.1 24.8 23.5 44.3 24.7 49.1 61.1 28.3 24.5 Co 8.78 8.04 6.74 5.73 10.20 6.38 9.22 10.30 6.79 6.66 Ni 47.5 44.1 40.7 38.9 45.5 38.3 42.1 41.8 40.2 43.1 Rb 24.50 18.70 14.40 8.13 83.80 13.60 71.90 91.10 33.20 12.30 Sr 312 257 256 316 406 338 310 267 370 291 Ba 52.2 35.8 28.8 19.5 130.0 25.7 116.0 157.0 55.2 29.1 Th 1.880 1.520

1.250 0.568 6.310 0.951 5.120 7.620

2.280 1.080 U 0.519 0.726 0.453 0.881

2.050 0.572 4.270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Sc 6.04 6.75 6.99 6.62 7.11 5.99 8.21 8.59 5.20 6 60 0.734 0.995

图3 那底岗日地区索瓦组 V/Cr、V/(V+Ni)、Ni/Co、Th/U的值、分布

特征及判别结果Fig.3 The value,distrib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V

/Cr、V/(V+Ni)、Ni/Co、Th/U in the Suowa Formation of the Nadigangri area

图4 那底岗日地区氧化还原环境的微量元素判别指标Fig.4 Redox environment indicator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Nadigangri area

上述研究表明,晚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发生了大规模海侵,研究区处于相对低能的水体环境,为贫氧环境;早白垩世,海水逐渐退出羌塘盆地,至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逐渐变为贫氧-氧化环境,之上沉积了一套膏岩地层。

4.2 古气候

沉积岩中微量元素的分配、组合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古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为判断研究区段微量元素是否富集,利用富集系数,公式为富集系数大于1,表示该元素富集,反之则亏损[6],结果见表3。

前人研究认为,Ti的高含量指示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的气候背景[13]。Mn在

海水中常以Mn2+稳定存在,只有当海水强烈蒸发而使Mn2+饱和时,它才会大量沉淀,从而在沉积岩中显示高值[13]。P元素的富集与生物有关,是由生物

死亡后相对于原有地层来说富集P元素的生物尸体参与沉积成岩作用的结果[14]。从表3可知,上侏罗统大部分样品的Mn、Ti、P的富集系数>1,那底

岗日地区当时处于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海水强烈蒸发浓缩引起盐度急剧增大,某些浮游生物因不适应这种高盐度环境而死亡并参与成岩。下白垩统,除样6和

10所在层位外,其他层位Mn、Ti、P均亏损,含量较低,指示相对潮湿的气候背景;样6和10所在层位Mn、Ti、P富集,表明气候此时又变为炎热干燥。

4.3 古盐度

古盐度是分析地质历史中沉积环境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利用Sr/Ba、Sr/Ca、V/Ni及Rb值的变化来分析古盐度的变化。

Sr和Ba的化学性质较相似,但它们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由于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而

发生分离。在自然界水体中,Sr迁移能力比Ba迁移能力强,水介质矿化度即盐度很低时,Sr、Ba均以重碳酸盐的形式出现;当水体盐度逐渐加大时,Ba以BaSO4的形式首先沉淀,留在水体中的Sr相对Ba趋于富集;当水体的盐度加大到一定程度时,Sr亦以SrSO4的形式递增沉淀。因而记录在沉积物中的Sr/Ba 比值与古盐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可作为古盐度判别的灵敏标志[15]。Sr/Ca、V/Ni和Rb值均可用于推断古盐度:Sr/Ca<1为淡水沉积,Sr/Ca>1为海相沉积;V/Ni和Rb值是海相大于淡水相,其值越高盐度越大[16]。

研究区段从底到顶Sr/Ba均大于1,为海相环境,Sr/Ca、V/Ni和Rb曲线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图5)。整体来说,上侏罗统Sr/Ba、Sr/Ca、V/Ni及Rb 值低于下白垩统对应的各值,且各值在样5所在层位出现异常。分析可得,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研究区段盐度较高,但具体到各个层位稍有变化。上侏罗统,研究区段从下到上盐度逐渐增大。到下白垩统,样5所在层位沉积水体局限,使盐度此时达到一个异常高值。前已述及,样5所在层位该时期气候相对潮湿,外来水体的加入对盐度逐渐起稀释作用,因而样6所在层位盐度相对下降,之后气候又变为炎热干燥,样6上覆岩层盐度升高。总体来说,下白垩统的古盐度高于上侏罗统。

图5 那底岗日地区索瓦组Sr/Ba、Sr/Ca、V/Ni及Rb分布特征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Sr/Ba、Sr/Ca、V/Ni and Rb in the Suowa Formation of the Nadigangri area

表3 那底岗日地区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Table 3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Nadigangri area样品编号1 2 3 4 5 6 7 8 9 10 EFMn 1.84 1.91 1.60 2.11 0.45 2.97 0.42 0.22 0.92 1.76 EFTi 1.02 0.99 1.09 0.79

0.44 0.97 0.58 0.68 0.64 0.82 EFP 1.67 0.94 0.85 0.78 0.046 1.22 0.58 0.20

1.28 1.33

5 沉积古环境变迁与区域油页岩的形成

晚侏罗世牛津期,羌塘盆地发生了明显的整体沉降作用,陆源物注入量明显减少,正常盐度海水入侵,气候干燥炎热,研究区水体能量较低,氧气供应不足,贫氧,盐度增高。结合沉积相分析认为,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属于盐度较高的开阔台地相沉积。

晚侏罗世提塘期-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羌塘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退,北侧造山带、中央隆起带和盆地的东部地区迅速隆起,陆地面积扩大,沉积水体变得局限,水体盐度升高。该时期那底岗日地区经历了潮坪与潟湖环境的频繁转换,总的来说,研究区下白垩统为盐度较高的局限台地相沉积,且盐度高于上侏罗统。据前人研究[17-19],胜利河等地的下白垩统海相油页岩的沉积环境为潟湖,油页岩中检

测到一定含量的伽马蜡烷,且升藿烷含量均较高,显示较高的盐度,Ph/Pr值较低,说明其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油页岩中孢粉化石Apiculatisporite,Reticulisporite,Jiaohepollis,Chasmatosporite,Ephedripites (Ephedripites)cf.notensis的产出显示油页岩形成于潮湿的热带-亚热带环境[18]。油页岩层之上的膏岩与泥灰岩、砂泥岩互层中产出的Classopollis,Perinopollenites,Brevilaesuraspora,Cyathidites,Cicatricosisporites显示

的气候条件是炎热干燥的[19]。区域地层对比表明,那底岗日剖面页岩段(第

4层之上-第5层之上)与区域上油页岩产出层位相当,显示为潟湖相沉积环境。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这也是区域上沉积大规模油页岩的主要原因。早白垩世晚期(第9层灰岩沉积期),海水逐渐退出羌塘盆地,研究

区水体逐渐变浅,水体环境变为氧化环境,加之气候干燥炎热,不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羌塘地区的油页岩沉积逐渐消失。

6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及讨论,可得出以下结论:

a.那底岗日地区索瓦组从底到顶依次为开阔台地相沉积、局限台地相沉积、三角洲相沉积、局限台地相沉积。

b.氧化还原、古气候及古盐度分析表明,上侏罗统索瓦组,那底岗日地区处于贫氧的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下白垩统索瓦组,那底岗日地区为氧化-贫氧的潮湿至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且盐度高于上侏罗统。

c.那底岗日剖面索瓦组页岩产出层位相当于下白垩统海相油页岩的产出层位,均为潟湖相沉积。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有利于区域上大规模油页岩的沉积。

[参考文献]

[1]付修根,王剑,吴滔,等.羌塘盆地胜利河地区雀莫错组地层及其古环境[J].中国地质,2010,5(5):1305-1312.

[2]王剑,谭富文,李亚林,等.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3]谭富文,王剑,李永铁,等.羌塘盆地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地层问题[J].中国地质,2004,31(4):400-405.

[4]伊海生,林金辉,赵兵,等.藏北羌塘地区地层新资料[J].地质论评,2003,49(1):59-65.

[5]王剑,付修根,杜安道,等.羌塘盆地胜利河海相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Re

-Os定年[J].海相油气地质,2007,12(3):21-26.

[6]Tribovillard N,Algeo T J,Lyons T,et al.Trace metals as paleoredox and paleoproductivity proxies:an update[J].Chemical Geology,2006,232:12-32.

[7]Rimmer S M.Geochemical paleoredox indicators in Devonian-Mississippian black shales,central Appalachian Basin(USA)[J].Chem

Geol,2004,206:373-391.

[8]Emerson S R,Huested S S.Ocean anoxia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lybdenum and vanadium in seawater[J].Mar Chem,1991,34:177

-196.

[9]Kimura H, Watanabe Y.Ocean anoxia at the Precambrian-Cambrian boundary[J].Geology,2001,29:995-998.

[10]Myers K J,Wignall P B.Understanding Jurassic organic-rich mudrocks-New concepts using gammaray spectrometry and palaeoecology:examples from the Kimmeridge clay of Dorset and the Jet rock of Yorkshire[C]//Marine Clastic Sedimentology.London:Graham and Trotman,1987:1-45.

[11]Wignall P B.Black Shale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2]严德天,陈代钊,王清晨,等.扬子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地球化学

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9,39(3):285-299.

[13]徐立恒,陈践发,李玲,等.普光气藏长兴—飞仙关组碳酸盐岩C、O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及古环境意义[J].地球学报,2009,30(1):103-110. [14]王随继,黄杏珍,妥进才,等.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微量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

气候意义[J].沉积学报,1997,15(1):65-70.

[15]韩永红,王海红,陈志华,等.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段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盐度[J].岩性油气藏,2007,19(4):20-26.

[16]邓宏文,钱凯.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分析[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7]付修根,王剑,汪正江,等.藏北羌塘盆地海相油页岩沉积环境分析[J].

新疆石油地质,2007,28(5):529-533.

[18]付修根,王剑,汪正江,等.藏北羌糖盆地晚侏罗世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J].地球化学,2007,36(5):486-496. [19]李忠雄,何江林,熊兴国,等.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胜利河油页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2):264-272.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微量元素与古环境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微量元 素与古环境 朱丽霞;谭富文;陈明;付修根;冯兴雷 【摘要】那底岗日剖面是羌塘盆地发育最完整的上三叠统一下白垩统剖面之一.采用V/Cr、V/Sc、V/(V+Ni)、Th/U、Ni/Co和Fe2+/Fe3+的比值作为判断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Mn、Ti、P的富集程度推断古气候,Sr/Ba、Sr/Ca、Rb、V/Ni反映古盐度变化,结合沉积相的分析,研究那底岗日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古环境变化.结果表明:上侏罗统索瓦组为开阔台地相,形成于贫氧的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下白垩统索瓦组经历了局限台地相和三角洲相沉积环境,形成于氧化-贫氧的潮湿-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且盐度高于上侏罗统.剖面中页岩产出层位与下白垩统海相油页岩的产出层位相当,均为(满)湖相沉积;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区域上大规模油页岩的沉积.%The Nadigangri profil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te marin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sections. V/Cr, V/Sc, V/(V+Ni), Th/U, Ni/Co and Fe2+/Fe3+ redox ratios are used as the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e contents of Mn, Ti, P are used to infer paleoclimate and Sr/Ba, Sr/Ca, Rb, V/Ni are used to reflect the changes of paleosalinity.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alysis,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Nadigangri area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 Jurassic Suowa Formation is open platform facies formed in the dry and suboxidation environment of high salinity. Early Cretaceous has undergone restricted platform facies and delta facies environment, formed in the dry and oxidation-suboxidation environment of high salinity which is higher than

羌塘盆地含烃类流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及成藏分析

羌塘盆地含烃类流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及成藏分析 宋春彦;王剑;何利;付修根;谭富文;曹竣锋 【摘要】对羌塘盆地内多套重要地层裂缝充填包裹体进行了岩相、温度和成分研究.岩相特征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气相以CH4为主,另外还含有H2S、H2、CO2和N2.羌塘盆地内包裹体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冰点温度-14.2~-2.0℃,均一温度0~367℃.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内至少存在6期主要的流体活动事件,分别为20~22 ℃、76~85℃、122~128℃、172~189℃、220~255℃和300~370℃,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流体活动.其中第一期为超晚期构造抬升之后的流体活动,不含烃类物质,与油气运移成藏无关;另外5期流体活动的包裹体均含有烃类物质,应该与油气运移有关.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14(035)004 【总页数】6页(P380-385) 【关键词】羌塘盆地;含烃流体;包裹体;油气运移;成藏分析 【作者】宋春彦;王剑;何利;付修根;谭富文;曹竣锋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41

羌塘盆地位于全球油气产量最高、储量最丰富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中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1-9],以地表重点层位和钻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包裹体法,探寻羌塘盆地中含油气地质流体的活动规律,揭示其油气运移成藏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图1),自北向南可划分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3个次级构造单元。羌塘盆地是在寒武纪前的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由多个沉积盆地叠合而成的。侏罗系是羌塘盆地最后一个海相沉积单元,由两套海侵-海退沉积层组成,也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自下而上由曲色组(J1q)、雀莫错组(J2q)、布曲组(J2b)、夏里组(J2x)、索瓦组(J3s)和雪山组(J3-K1x)构成。 羌塘盆地内主要发育5套生储盖组合,即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下侏罗统曲色组组合、下侏罗统曲色组—中侏罗统雀莫错组组合、中侏罗统布曲组—夏里组组合、中侏罗统夏里组—上侏罗统索瓦组组合和上侏罗统索瓦组—上侏罗-下白垩统雪山组组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盆地内石炭系和二叠系也具有优质的油气资源潜力。笔者在羌塘盆地内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南羌塘坳陷3个构造分区地表共采集了16块样品(Fi01—Fi16),南羌塘坳陷内QK-1井岩心中采集了20块样品(Sbg09—Sbg30)(图1和表1),均为构造裂缝中充填的脉体,主要包括方解石脉和石英脉。另外,采集的样品主要来自于意义重要的地层,例如龙格组(P2l)含油白云岩、土门格拉组(T3t)含煤地层、曲色组(J1q)优质页岩和油页岩、布曲组(J2b)含油白云岩、索瓦组(J3s)油页岩。 对所采集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荧光观察、冰点温度和均一温度测量及激光拉曼分析,所有样品测试均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完成。温度测量使用的仪器为英国Linkam公司的THMS600G自动冷热台,分析精度±0.1℃;显微镜为日产Nikon80i,配有100倍长焦工作镜头;激光拉曼分析使用英国Renishaw公司生

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

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 许建华;吕树新 【摘要】在野外露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毛细管压力曲线等手段,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孔渗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包括内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屑灰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种,孔隙主要为次生溶孔,裂缝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孔隙的微观结构较差,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集层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后期的溶解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构造作用使得岩石中裂隙发育,提高了岩石孔渗性,极大地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7(028)003 【总页数】4页(P300-303) 【关键词】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 【作者】许建华;吕树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锦州,1212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221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中新生代盆地,多年来,研究人员对青藏高原羌塘盆地进行了多项研究[1-4]。笔者通过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压汞曲线、物性等多种实验室分析,对该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羌塘盆地在构造上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藏北地区,属羌塘-昌都地块。南北宽300 km,东西长640 km,面积约16×104km2,是我国西南部中生界大型海相盆地 之一。盆地内分为北羌塘坳陷、南羌塘坳陷和中央隆起带3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 盆地内泥盆系—新近系出露齐全,可分为3个构造层,下构造层由泥盆系—中三 叠统组成,为浅海、台地边缘、礁滩等海相碳酸盐岩、砂泥岩夹火山岩、硅质岩;中构造层由上三叠统—侏罗系组成,为陆源滨浅海、三角洲相、碳酸盐岩、碎屑 岩夹膏岩组合;上构造层由白垩系-新近系组成,为零星分布的陆相碎屑岩系。中 上侏罗统是研究区主要油气储集层系,全盆地分布广泛,层系连续完整。储集层岩性主要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中侏罗统布曲组,上侏罗统索瓦组(表1)[5]。 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多样,据冯增昭分类标准[6],将碳酸盐岩划 分为泥晶灰岩、结晶灰岩、颗粒灰岩、白云岩和礁灰岩5类,其中颗粒灰岩又分 为内碎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球粒灰岩。各剖面岩石类型厚度统计分析表明(表1),颗粒灰岩是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其中内碎屑灰岩和鲕类灰岩为主,生屑灰岩次之);次为裂缝发育的泥晶灰岩;礁灰岩和白云岩厚度虽然小,但仍具有储集意义。 由表1可看出,中侏罗统布曲组碳酸盐岩厚度明显大于上侏罗统索瓦组。布曲组 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颗粒灰岩为主,占70%,其次为泥晶灰岩,礁灰岩和白云岩分 布于羌南坳陷董杯桑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储集层仍以颗粒灰岩为主,占61%,

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

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 占王忠;贺永忠;陈文彬;朱勋 【摘要】对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1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荧光观察,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索瓦组储集层发生过5期热流体活动,其中第2期、第3期和第5期与油气成藏相关;第2、第3期流体活动主要以油充注为主,第5 期流体活动主要为天然气充注.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该区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 世早期(148.3×106~144.7×106a)、早白垩世早期(144.7×106~141.1 ×106 a) 和中新世中期(17.6×106~11.3× 106 a)存在3期大规模油气聚集成藏.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13(034)004 【总页数】4页(P424-427) 【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索瓦组;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 【作者】占王忠;贺永忠;陈文彬;朱勋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贵州地质调查院,贵 阳550005;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贵州地质调查院,贵阳5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体包裹体方法在油气成藏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1-6]。由 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除少数强烈破坏而引起爆裂、泄漏外),流体包裹体不因后

期油气继承性活动的叠加改造而消失,那些至今记录着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扩散等油气成藏重要信息的原始样品,就成为研究盆地流体活动的重要信息的载体[7-9]。 羌塘盆地是目前中国大陆上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含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其所属的西藏特提斯域与波斯湾等油气富集区同处于一个大地构造单元,该区油气赋存条件与勘探前景一直为世界所瞩目[10-14]。鄂斯玛地区位于南羌塘盆地,行政区划属于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中国石油在1998年对该区块进行过地震概查,指出该地区存在对油气保存十分有利的复式背斜构造。2011年笔者在鄂斯玛地区完成1∶50 000石油地质构造详查。其中发现一处大规模沥青出露点,通过孢粉测试表明,该处地层属于上侏罗—下白垩统索瓦组[15,16]。本文在系统观测沥青点处 储集层流体包裹体镜下特征、均一温度、冰点、盐度等基础上,探讨该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羌塘盆地是一个在古生代之前结晶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以中生代海相沉积为主的残留盆地[16,17],面积约18.5×104km2.根据航磁异常和大地 电磁(MT)分析可以将羌塘盆地自北而南划分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南羌塘坳陷3个Ⅱ级构造单元,其中南羌塘坳陷又可分为帕度错—扎加藏布褶皱带及 诺尔玛—其香错断褶带2个Ⅲ级构造单元,鄂斯玛区块位于南羌塘凹陷的帕度错—扎加藏布褶皱带内,面积约550 km2.区内构造活动较为强烈,根据块构造差异,以拉尔玛阿洛玛断裂—佳林巴阿亚尔一线为界,由南向北将区块分为鄂斯玛断褶 带和西维念果巴扭曲构造带,1∶50 000石油地质构造详查资料表明区块内最有利目的层位于鄂斯玛多雄见来一带的索瓦组,且在此处发现一大规模沥青出露点。 鄂斯玛地区索瓦组与下伏地层中侏罗统夏里组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上白垩统阿布山组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是灰色泥质灰岩、砂屑灰岩,砂岩等,研究表明,该区索瓦组油气藏属于自生自储,且该套组合总体有利。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青藏高原有利勘探区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青藏高原有利勘探区 郭祖军;陈志勇;胡素云;李永铁;吴培红 【摘要】Natural gas hydrate is a solid crystalline substance formed by water and gas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pressure and low tempera- ture. The resources in the world amount to about 2× 10^16 m^3 and distribute in the ocean sediments and permafrost regions which are found in Makenzie delta in Canada, north siope of Alaska in America, Siberia in Russia and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And Qiangtang basin is the most favorable area with subaerial hydrates. It is spe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ermafrost and hydrocarbon-generating conditions that the most favorable areas with natural gas hydrates a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North Qiangtang depression and the eastern South Qiangtang depression. Also, in view of the present issues, the related explorat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结晶物质,全球资源约为2×10^16m^3,分布于海域和陆上冻土区;冻土区发现于加拿大马更些三角洲、美国阿拉斯加北坡、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青藏高原等地。羌塘盆地是中国陆上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最有利地区,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冻土条件以及生烃条件,推测北羌塘坳陷西部(东经88°30’以西)和南羌塘坳陷东部(土门地区)是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地区,并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勘探建议。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12(033)003

羌塘盆地昂达尔错白云岩古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

羌塘盆地昂达尔错白云岩古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 彭清华;杜佰伟;谢尚克;郑博 【摘要】昂达尔错白云岩古油藏位于羌塘盆地南羌塘坳陷,是羌塘盆地规模最大的古油藏带,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铸体薄片、储层物性、沥青族组分分析,剖析了白云岩古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昂达尔错古油藏的储集体可归类为低孔—低渗型到中孔—中渗型储层,为较好储层类型;其石油族组分呈现饱和烃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高的特征,为芳香沥青型、芳香环烷型石油。划分出两套生储盖组合,其中的下侏罗统曲色组—中侏罗统布曲组组合为较好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具有较好的勘探远景。认为古油藏在晚侏罗世成藏,在喜马拉雅期遭受逆冲破坏。%Angdarco Jurassic dolostone paleo-reservoirs located at Angdarco in Southern Qiangtang Depression are the largest oil reservoir belt in Qiangtang Basin, which is significant in Tibet's petroleum explor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Angdarco paleo-reservoirs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ones with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to medium porosity and medium permeability, which belong to good reservoirs. The group components in oil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content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but high content of nonhydrocarbon and asphaltene, which is inclined to aromatic-asphaltic oil and aromatic-naphthenic oil. Two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are divided into. One of them, the J1-2 Buqu-Quse assemblage, is regarded as being of good potentia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aleo-reservoir belt is the residual anticline in which hydrocarbon had been accumulated during late Jurassic period and was damaged during Himalayan orogeny by thrusting.

北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

北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 杨平;贾宝江;刘建清;陈玉禄;彭波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7(028)003 【摘要】通过北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和上侏罗统索瓦组储集层流体包裹体产状、均一化温度及有机包裹体荧光颜色等分析表明,该区包裹体具有多种类型,多呈串珠状、条带状分布,均一化温度常具有多个峰值,有机包裹体一般发蓝白-黄绿色荧光等特征,结合烃源岩有机质演化和油源研究认为,该区分别于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和中新世康托期发生两次大规模的生烃-油气运移-聚集成藏.【总页数】5页(P332-336) 【作者】杨平;贾宝江;刘建清;陈玉禄;彭波 【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 都,61008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成 都,610213;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1 【相关文献】 1.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特征 [J], 占王忠;格桑旺堆;陈文彬 2.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 [J], 占王忠;贺永忠;陈文彬;

朱勋 3.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2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 [J], 赵卫卫;杨兆林;王乃军;王克 4.鄂尔多斯盆地ZS地区长6-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史研究 [J], 王宝萍 5.莺歌海盆地乐东地区石英裂隙内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制约 [J], 税蕾蕾; 梁茹; 孟祥豪; 郭来源; 许克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秦建中 【摘要】通过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烃源层评价、富烃源岩沉积环境及有机相、热演化、生烃史研究和生油气量估算、综合评价排序,结合地质条件综合研究,认为羌塘盆地中部(特别是南、北羌塘坳陷的中部)侏罗系布曲组(J2b)-夏里组(J2x)生储盖组合是大中型轻质油气田或凝析气田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和目的层,其泥页岩类和灰岩类有机质丰度相对高,发育有好-很好烃源岩,以红藻有机相和混源有机相为主,多正处于成熟中晚期阶段,具有二次生烃过程,生烃强度高,总生烃量和轻质油气量大.羌塘盆地中部(特别是北羌塘坳陷中部)三叠系肖茶卡组及中下侏罗统的生储盖组合是大型或特大型气田最有利的勘探地区,其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有好-很好烃源岩,以红藻有机相和混源有机相为主,已经处于过成熟阶段,生烃强度很高,总生气量巨大.【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06(028)006 【总页数】8页(P566-573) 【关键词】烃源层;生烃量;资源潜力;中生界;羌塘盆地 【作者】秦建中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羌塘盆地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尚处于早期评价阶段,在无钻井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获得的地表样品进行典型地球化学剖面的解剖、烃源层评价、富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相的研究、热演化及生烃史的研究、油气源分析及资源潜力等研究,综合评价排序,指出了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和主要目的层[1,2]。 1 生烃量估算 考虑到羌塘盆地目前的勘探现状和研究程度,在烃源层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地表烃源岩模拟实验所提供的油气产率,采用有机碳法、生烃潜量法以及盆地模拟法进行生烃量估算。 盆地模拟法主要是对2条南北向地震测线进行二维剖面盆地模拟生烃量及二次生 烃量的计算,并引入了构造变形不均衡压力生烃理论或局部热流加温生烃模式[2]。有机碳法用单位体积原始有机碳重量减去单位体积残余有机碳重量,然后乘以总体积,再换算为总生烃(排烃)量,换算公式是: Q = H S D TOC残余(KC-1)/0.83 式中,TOC残余为有效烃源岩(高成熟—过成熟灰岩TOC残余>0.2%,高成熟— 过成熟Ⅱ1型泥页岩TOC残余>0.4%)残余有机碳含量实测值;KC为有效烃源岩 原始有机碳含量的恢复系数,它是根据残余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和本区典型未成熟—成熟烃源岩样品的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和计算恢复出来的;H为有效烃源层厚度,km;D为烃源岩密度,108 t/km3;S为单位面积, 这里取1 km2;Q为单位面积的生烃量,108 t/km2,按剖面、层位、岩性和演 化阶段分别进行计算,差—非烃源岩的生烃量不参加计算。生烃强度计算是根据 青藏高原1994—1997年野外地质调查路线或地质填图资料、实测剖面资料和分 析数据所确定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按层位、岩性(分为泥岩类和灰岩类)计算出各剖面点烃源岩单位面积和单位体积生烃量。

北日德兰挪威-丹麦盆地折射剖面的地震模拟

北日德兰挪威-丹麦盆地折射剖面的地震模拟 Hanne J.Knudsen;华章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1991(0)3 【摘要】挪威-丹麦盆地的沉积结构和其下伏的前寒武纪基底的地震速度可用日德兰(Jutland)北部(EUGENO—S计划,剖面3)的一个200km长的深折射地震剖面的二维射线追踪解释来模拟。提出的模型既与来自测井和上部沉积层浅层反射地震解释的十分详细的地质信息相吻合。也与来自剖面上三个炮点的观测走时相吻合。模型显示出剖面南部盆地厚约7km;在北部,近于芬诺斯堪的亚边界带减薄到1.5— 2km;在中部,模型厚度约10km。上部沉积层(第四纪,第三纪和上白垩纪单元)的P 波速度为1.9—3.0km/s,在最深的古生代地质单元,可达到5.5 km/s。前寒武纪基底的速度为5.9一6.5 km/s。而在llkm深处有一个清晰的基底反射层(速度比6.0/6.4km/s). 【总页数】1页(P68-68) 【关键词】浅层反射;地震模拟;射线追踪;地震解释;炮点;沉积结构;速度比;波速度;前寒武纪;德兰 【作者】Hanne J.Knudsen;华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

【相关文献】 1.北黄海盆地反射地震勘探中折射波资料的应用 [J], 符溪;文鹏飞;陈洁;舒虎 2.折射波资料在北黄海盆地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J], 王衍棠;王后金 3.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剖面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J], 冯兴雷;付修根;谭富文;陈文彬 4.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玛北1井基于垂直地震剖面的地震层位综合标定 [J], 马学军;张雪莹;李海英;陈本池;牟棋 5.丹麦北日德兰半岛卵巢上皮癌集中进行初次手术的疗效 [J], Soegaard Andersen E.;Knudsen A.;Svarrer T.;李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页岩气的分布及发展前景

中国页岩气的分布及发展前景 能源安全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世界各国通过各种渠道解决自身的能源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替代能源。随着钻、完井等生产技术的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越来越多地得到有效利用,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包括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即低渗透率砂岩气藏)、页岩气、水溶气等。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1~5],是天然气生成之后在烃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6~7]。 1中国页岩气的存储量 页岩气分布具有地质影响因素多样性特点,其分布的变化特点受生气作用、吸附特点及赋存条件等多因素影响,如构造背景与沉积条件、泥页岩厚度与体积、有机质类型与丰度、热历史与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与渗透率、断裂与裂缝以及构造运动与现今埋藏深度等因素,它们均是影响页岩气分布并决定其是否具有工业勘探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页岩地层具有页岩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各地质历史时期页岩地层均十分发育,既有有机质丰度达很好一极好标准的南方海相页岩地层,也有得天独厚的北方湖相页岩地层,资源丰富,开发领域广阔。 据预测(表1[8]),中国及中亚范围内页岩气资源量为99.8×1012m3,占世界页岩气资源的22%。 表1 世界各地区页岩气资源量预测表(×1012m3)

对于我国的页岩气资源量计算,目前可有多种计算方法,如与美国页岩气勘探成熟地区的地质类比分析法、基于生气量和排气率分析基础上的成因法、吸附要素分析法、基于实际含气量测试及分析基础上的含气率法(体积法或面积法)、基于不同类型天然气产储比例的统计分析法、基于地质要素分布概率的风险分析法以及基于数学统计一蒙特卡洛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基础之上的特尔斐法等。采用上述多种方法对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资源量进行初步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5~30)×1012m3,中值23.5×1012m3,与美国的28.3×1012m3大致相当[9]。 2中国页岩气分布 中国存在区域发育页岩气的地质背景和条件。依据地质历史及其变化特点,可将我国的页岩气发育区划分为大致与板块对应的四大区域,即南方、华北一东北、西北及青藏等四大地区(图2)。

浅析羌塘盆地岗尼乡布曲组沉积特征

浅析羌塘盆地岗尼乡布曲组沉积特征 前人在羌塘盆地岗尼乡布曲组二段泥微晶含膏灰岩中发现了冷泉碳酸盐岩,间接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文章基于此基础,着重描述了该组2条剖面,认为布曲组一段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二段则为一套碎屑岩沉积,顶部发育一套泥灰岩和石膏层;三段主要为生物碎屑灰岩、角砾状灰岩以及顶部的砂 1 野外实测剖面 西藏土门地区岗尼乡达卓玛东中侏罗统布曲组一、二段实测地层剖面,剖面代号P05,剖面起点坐标N32°55′30.1″E90°49′4.7″,剖面终点坐标N32°55′23.8″ E90°49′41.4″,剖面长度237m,厚度165.7m;西藏土门地区岗尼乡达卓玛东中侏罗统布曲组三段实测地层剖面,剖面代号P06,剖面起点坐标N32°55′23.8″ E90°49′41.4″,剖面终点坐标N32°54′58.9″ E90°49′58.9″,剖面长度197m,厚度73.3m。 P05剖面描述如下: 布曲组二段(J2b2) 这两条剖面都位于倒转背斜的倒转一翼,因此,整个布曲组剖面都被挤压过,厚度较其他区域更薄。布曲组在研究区侏罗系地层中分布最广,颗粒灰岩为主,夹浅灰色泥质灰岩、泥岩。根据岩石组合的特征,本次调查将布曲组划分为三段:一段为灰色、深灰色中层-厚层结晶灰岩、泥灰岩、生物灰岩、砂屑-砾屑灰岩,生物灰岩与砂屑、砾屑灰岩中常见递变层理,生物类别主要以腕足类为主,常见有腹足类、双壳和海百合茎;二段为紫红色、土黄色、浅灰色(杂色)厚层粉砂岩、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上部发育黄褐色冷泉碳酸盐岩和1-8m乳白色石膏层,泥岩块状构造,局部发育弱水平层理;三段为浅灰色、灰白色薄层-中层夹厚层泥晶灰岩、生物灰岩,上部夹角砾状灰岩,近顶部发育砂糖状白云岩;生物灰岩中生物以腕足类、海百合茎为主,少量腹足类和双壳。 2 布曲组岩石学特征 布曲组在研究区分布最广,颗粒灰岩为主,夹浅灰色泥质灰岩、泥岩。该组和下伏地层雀莫错组为整合接触。根据岩石组合的特征,本次调查将布曲组划分为三段:一段为灰色、深灰色中层-厚层结晶灰岩、泥灰岩、生物灰岩、砂屑-砾屑灰岩,生物灰岩与砂屑、砾屑灰岩中常见递变层理,生物类别以腕足类为主,腹足类、双壳和海百合茎常见;二段为紫红色、土黄色、浅灰色(杂色)厚层粉砂岩、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上部发育黄褐色冷泉碳酸盐岩和1-8m乳白色石膏层,泥岩块状构造,局部发育弱水平层理;三段为浅灰色、灰白色薄层-中层夹厚层泥晶灰岩、生物灰岩,上部夹角砾状灰岩,近顶部发育砂糖状白云岩;生物灰岩中生物以腕足类、海百合茎为主,少量腹足类和双壳。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烃源层的沉积形成环境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烃源层的沉积形成环境 秦建中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06(028)001 【摘要】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一个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上三叠统在南、北坳陷为次深海盆地相沉积,发育一套黑色页岩烃源层;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下部为半温暖半干热温暖炎热气候,在南坳陷南部局部地区也发育了浅海次深海盆地相黑色页岩烃源层;中侏罗统中部和上侏罗统下部海侵规模扩大,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台地凹陷是形成烃源岩的主要场所;中侏罗统上部是一套滨海-浅海碎屑岩沉积,泻湖亚相页岩和前三角洲亚相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沉积发育特征与国内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烃源岩发育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是深海次深海盆地相沉积的黑色页岩、台地凹陷沉积泥灰岩和页岩、泻湖亚相或前三角洲亚相等沉积的页岩(油页岩)和泥岩. 【总页数】8页(P8-14,20) 【作者】秦建中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两套海相有效烃源层——Ⅰ.有机质性质、发育环境及控制因素 [J], 张水昌;张保民;王飞宇;梁狄刚;何忠华;赵孟军;边立曾 2.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层热演化史 [J], 许怀先;秦建中 3.四川盆地东南部海相层系优质烃源层评价——以丁山1井为例 [J], 付小东;秦建中;腾格尔 4.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主要烃源层分布特征 [J], 秦建中 5.利用油气化探技术评价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构造的含油气性 [J], 孙忠军;杨少平;李亚林;张学君;秦爱华;刘华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的新证据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的新证据 王剑;汪正江;陈文西;付修根;陈明 【期刊名称】《地质通报》 【年(卷),期】2007(26)4 【摘要】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是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肖茶卡组灰岩之上、假整合伏于侏罗系雀莫错组陆源碎屑岩之下的一套陆相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地层,现有的资料都将其时代归属于早侏罗世.取自北羌塘盆地不同地区的2个那底岗日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1个流纹质英安岩样品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5Ma±4Ma、208Ma±4Ma和210Ma±4Ma,它们代表了那底岗日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即那底岗日组的时代应为晚三叠世中期(诺利期).那底岗日组形成时代的重新确定,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中生代火山喷发事件、羌塘盆地的性质与沉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404-409) 【作者】王剑;汪正江;陈文西;付修根;陈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1;P597

【相关文献】 1.羌塘盆地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演化——来自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的证据 [J], 李学仁;王剑;万友利 2.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地层时代及构造背景 [J], 付修根;王剑;陈文彬;冯兴雷 3.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汪正江;王剑;谭富文;付修根;陈文西;陈明 4.藏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与下伏地层沉积间断的确立及意义 [J], 付修根;王剑;汪正江;陈文西 5.羌塘盆地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演化——来自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的证据 [J], 李学仁;王剑;万友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林玉祥;孟彩;韩继雷;朱传真;赵承锦;曹高社 【摘要】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华北地区和阴山—燕山地区,面积较中侏罗世沉积明显缩小.上侏罗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碎屑岩,尤其是粗碎屑岩发育.早白垩世是晚三叠世以来沉积面积最大的时期,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胶莱盆地和南华北地区,以大型陆相湖泊沉积为主要特征,砂泥岩较发育.从岩相古地理角度分析,胶莱盆地和南华北地区周口盆地中部的谭庄—沈丘凹陷以及黄口、成武盆地是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烃源岩形成的有利区,也应为油气形成的有利区.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45)004 【总页数】7页(P611-617) 【关键词】华北地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相;古地理;烃源岩 【作者】林玉祥;孟彩;韩继雷;朱传真;赵承锦;曹高社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 华北地台区位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以北、阴山—燕山造山带以南、贺兰山—六 盘山以东。依据构造演化特征和区域不整合面发育情况,可将晚侏罗世—早白垩 世作为一个成盆期来研究[1-2]。前人对华北地台区多个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的地层、沉积相以及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大量研究[3-8],但对整个区域的系统研究和整体规律的总结还比较欠缺。该文在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上侏罗—下白垩统的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 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区,为正确预测上侏罗—下白垩统油气资源与分布提供了有 益的指导。 1 地层划分及其特征 按照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原理,结合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顶、底界线标志,对各岩石地层单元的地质时代进行厘定,建立了地层划分和对比格架,其结果见表1,图1。通过各露头和钻井地层沉积相柱状图的分析(见图1~3),华北地台区上侏罗统以 河流相、冲洪积扇相沉积为主,出现了以红色岩系为代表的碎屑岩沉积。下白垩统以滨浅湖相、深湖—半深湖相为主,除砂泥岩发育外,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也较 发育。 2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2.1 沉积相类型 晚侏罗世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华北地区、阴山—燕山地区。巴 彦浩特盆地发育河流相、滨浅湖相;贺兰山盆地发育滨浅湖相;新井盆地发育河流相。鄂尔多斯盆地仅在西缘发育冲洪积扇相。南华北地区合肥盆地发育冲洪积扇相、河流相、滨浅湖相;固镇盆地发育河流相。鲁西的成武盆地、鱼台盆地发育河流相、 滨浅湖相;平邑盆地、蒙阴盆地、莱芜盆地、南麻盆地、临朐盆地、周村盆地发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