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可爱的小猫》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可爱的小猫》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可爱的小猫》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可爱的小猫》教案

小学数学《可爱的小猫》教案设计

一.复习回忆

结合图形,思考:怎样放大与缩小,才能得到使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像?

二、首学任务(课前完成)

拿出课前研究的前置研究题单。准备进行小组交流。一.复习回忆,引入课题(2分钟)

1.回忆复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同学们,在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结合图形(见课件)想一想:怎样放大与缩小,才能使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像?(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边放课件边点评:图形的扩大或缩小,其实就是对应线段的变化会引起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形状不变。(教师板书:图形、线、大小、形状)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研究利用数对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为了便于问题的研究,我们以《可爱的小猫》为例走进今天的探究活动。(教师板书课题:数对可爱的小猫)

二、首学任务(课前完成)

老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完成前置小研究一和二(边说边用课件出示首学任务)。现在请拿出你们研究的前置研究题单,准备进行小组交流。

小研究一:下图是可爱的小猫乐乐,请结合已经填好的数对,填写其他点的数对(聪明的你能写出乐乐猫鼻子、眼睛和嘴巴上点的数对吗?)。完成后选择一个点的数对说一说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个数表示什么?

A(2,0)、B(4,0)、C(6,2)、D(6,6)、E()、

七、练习提升

1. 结合下图说说你打算怎样将M变形?谈一谈你的设计步骤。

2. 在方格纸上设计变形的M。2.师生小结设计步骤:(1)有序写出原图的数对;(2)定数对的两个数的变化规律,写出对应的新数对;(3)在方格纸上有序描点和连线。(4)将得到的图形与与原图形对比。

3.在方格纸上设计变形的M。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数对(列,行)图形

点线形状大小

天天(a×2,b)宽×2 高不变变形 S×2 乐乐(a,b)晶晶(a,b×2)宽不变,高×2 变形 S×2

欢欢(a×2,b×2)宽×2,高×2 不变形 S×4

点变化线变化面

教研组长签字: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金塘中心小学江汉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教学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四、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板书课题:可爱的小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主题图 师:猫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放在家里就出门了。小猫在家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又有点饿了,小猫会怎么做呢? 生:先把一条鱼吃掉。 师:那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图2)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用数学语言讲出来吗? 生: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太饿了,就吃了1条鱼,还剩2条鱼,3-1=2。 (类似方式理解图3、4) 生:盘子里还有1条鱼,小猫又吃了1条鱼,还剩0条鱼。1-1=0。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看看这个故事吧!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吗?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课件呈现) (2)拓展 师: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可以怎么列式呢? 生:3-3=0。 师: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又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

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李秀亮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师大

- 1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南雄市百顺镇中心小学:李秀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小猫钓鱼为情境引出0所表示的含义,进而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生活经验也较丰富,对“小猫吃鱼”、

“吹泡泡”等有自身经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教学中,要按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的步骤,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通过圆形图让学生从 - 2 - 图形过渡到抽象,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最后通过数学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学六年级数学《可爱的小猫》教案

小学数学《可爱的小猫》教案设计

一.复习回忆 结合图形,思考:怎样放大与缩小,才能得到使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像? 二、首学任务(课前完成) 拿出课前研究的前置研究题单。准备进行小组交流。一.复习回忆,引入课题(2分钟) 1.回忆复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同学们,在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结合图形(见课件)想一想:怎样放大与缩小,才能使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像?(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边放课件边点评:图形的扩大或缩小,其实就是对应线段的变化会引起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形状不变。(教师板书:图形、线、大小、形状)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研究利用数对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为了便于问题的研究,我们以《可爱的小猫》为例走进今天的探究活动。(教师板书课题:数对可爱的小猫) 二、首学任务(课前完成) 老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完成前置小研究一和二(边说边用课件出示首学任务)。现在请拿出你们研究的前置研究题单,准备进行小组交流。 小研究一:下图是可爱的小猫乐乐,请结合已经填好的数对,填写其他点的数对(聪明的你能写出乐乐猫鼻子、眼睛和嘴巴上点的数对吗?)。完成后选择一个点的数对说一说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个数表示什么? A(2,0)、B(4,0)、C(6,2)、D(6,6)、E()、

七、练习提升 1. 结合下图说说你打算怎样将M变形?谈一谈你的设计步骤。 2. 在方格纸上设计变形的M。2.师生小结设计步骤:(1)有序写出原图的数对;(2)定数对的两个数的变化规律,写出对应的新数对;(3)在方格纸上有序描点和连线。(4)将得到的图形与与原图形对比。 3.在方格纸上设计变形的M。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数对(列,行)图形 点线形状大小 天天(a×2,b)宽×2 高不变变形 S×2 乐乐(a,b)晶晶(a,b×2)宽不变,高×2 变形 S×2 欢欢(a×2,b×2)宽×2,高×2 不变形 S×4 点变化线变化面 教研组长签字: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

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求表面要根据具体确定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还可以举出一些实物:有的只有侧面,有的只有侧面和一个底面.)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圆柱模型展开,让生生体会其表面的组成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应用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比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通过引导探索、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继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口答: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的比3:5,可以把已运走的吨数看 作()份,剩下的就是这样的()份。已经运走的是剩下的() (),剩下的是已经运走 的() (),已经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 () (),剩下的占这批货物的() ()。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 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比是 () ()。 3.某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30人,男女人数比是( :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4.足球和篮球的比是4∶5,足球的个数是两种球个数和的() (),篮球个数是两种球个 数和的() ()。

5.糖和水的比是1∶100,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 () ()。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比的应用”。 2.出示例2 。 (1)读题,审题,引导探究。 按1:4的比配制是什么意思?这瓶溶液中,浓缩液占几份?水占几份?一共有几份?浓缩液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水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2)探究学习,讨论。 (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解答。 (5)集体订正。 (6)检验:先看总数是不是500ml,再看浓缩液和水比是不是1:4。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49做一做。 2.五⑵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0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同学人数的比是7∶3,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3.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征?怎样解答?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50~51第1~7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大、小两瓶油共重5500克,大瓶的油用去700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的油的重量比是7:5。问大、小瓶子里原来各装油多少克? 2.某建筑工地备有水泥、沙子和石子各8吨,现在因施工需要,把水泥、沙子和石子按1:2:5搅拌成混凝土。如果沙子的用料正好,那么水泥多几吨?石子少几吨?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案

1-1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3× ×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块) 方法2:×3=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 + = = =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3=和 + + =×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 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0、3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是5减几,难点是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用具:投影仪竹圈瓷器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1.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 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显示:盘里有3条鱼)。 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请你们认真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瞧:小猫来了! 生看课件(“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们喜欢“小猫吃鱼”这个故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讲讲。(课件重放)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感受减法意义。 (1)师:从“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 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在小组中说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着重说明减号前后各写几,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3-2=13-3=0 ②3-1=22-1=11-1=0 全班交流,并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3)看图列式。 ○○○○\ 4-1=( ) ○○○\○\ ( )-2=( ) ○\○\○\○\( )-( )=(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并重点提问。 ①这三道题的4各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4个圆。) ②画掉的圆是从几个圆里画掉的?(从原来的4个圆里画掉的。) ③算式减号前面要写几?(写4。) 2.探索思考,进一步感悟减法意义。 (1)课件出示第30页“拨一拨,填一填。” 1+3=4 4-( )=() 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减法算式,列一道加法算式吗? 生尝试练习后小组交流,并说明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全班交流,生可能出现 4-1=34-3=1 (2)课件出示,说一说(吹泡泡)。 师: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看来,大家都喜欢“吹泡泡”,淘气又在吹泡泡了。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并完成填空。 生填空后,小组交流,并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全班交流,师对生不同答案予以评析。 (3)请你画一画,算一算。 4-3=()○○\○\○\ 4+1=()○○○○● 5-4=()○○○○○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可爱的猫咪》教案

《可爱的猫咪》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以及了解猫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蜡笔记号笔白纸 老师——课件示范画记号笔白纸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 这棵小树有三个苹果锦囊,现在老师一一打开它,根据苹果锦囊给的提示,动动自己的小脑瓜,猜猜它是谁? 1 介绍猫的特征: 课件展示基本特征:有种动物很可爱,身子骨软,四脚细细尾巴长 生——1 马上就有朋友知道是谁师——那到底是不是小猫呢,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第二个苹果精囊 2 小朋友们都不知道师——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苹果精囊,那 里会有更明确的提示 眼睛:三角耳朵眼睛大,眼珠夜里圆又大,太阳底下缝一条 生——答出是小猫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马上就猜出来了,那第 三条还藏有什么小猫的什么特点呢,让我 们一起来看看 胡子:胡子细长,爱玩爱闹爱睡觉,会捉老鼠爱吃鱼 师: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可爱的猫咪 2讨论分析: 师:今天呢我们就要来画一画可爱的小猫咪了,在画小猫之前呢我们首先要了解小猫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生:头身体四肢尾巴 师:我们先来了解小猫的头部(示范猫脸) 示范 1头上有一对三角儿脸部有那些小零件呢?又有什么特征呢?

2眼睛夜里圆又大,要抓老鼠呢! 3 倒三角的鼻子 4 三瓣嘴 5 最后可别忘记小猫的胡子哟,那可是. 小猫的法宝,可以测量老鼠洞口的大 小,与老鼠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是一 把活“尺子”。如果没有了胡子小猫 就像个盲人一样,不知道方向了! 猫脸完成了,下面老师要变魔术了,展示5张( 不同形状,不同表情,不同花纹)猫脸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5张猫脸有什么不同? 生:方向表情形状不同 师:小朋友们的眼力真好,马上就找出5张猫脸的不同了想要变出各种多种多样的猫脸,下朋友们一定要记住这两句锦囊妙计 形状变一变表情变一变方向转一转 师:完成了小猫的脸,大家看看还缺少什么呢? 生:小猫的身体四肢和尾巴 师:对了,那小猫有哪些有趣的动作呢? 生:抓老鼠吃鱼睡觉 师:老师这还有小猫很多有趣的动作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下《猫猫家族》 师:《猫猫家族》欣赏完了,小朋友们一定看到了很多平时很少或者没有看到过的小 猫的精彩动作。 生:比如说(戴墨镜躲在杯子里打架跳高跳舞打伞)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老师就把刚才我们看到过的小猫的几个精彩动作来画一画。 师:老师现在用手中的记号笔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条,就这么简单的完成了小猫的身体动作了,小猫在干什么呢? 生:睡觉 师:小猫可爱睡觉了,它一天几乎有16个小时都在睡觉呢! 师:怎样让黑板上的小猫变得更漂亮呢?除了增加颜色还有什么办法呢?看看这些小猫上色后的效果吧! 生:填色画花纹 师:展示黑板上画好的小猫添上颜色花纹以及背景 师:生活中的小猫呢特别爱摆POSE,还特别喜欢穿上美丽的花衣裳来拍生活照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猫有哪些日常生活照! 最喜欢小猫的哪个POSE,为什么?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7(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评析: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实物举例。 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初小认识过圆了,谁来说一说,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学生举例,可能举以下实物。)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④咱们研究的都是平面图形,而足球是一个球体,它不是一个平面图形,我们以后再研究。刚才咱们举出这么多例子,那到底什么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呢?请大家观察屏幕,(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大家看明白了吗?(明白了。) 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意义

1 比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 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2.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两面旗都长15 cm,宽10 cm。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两个量比较关系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长比宽多几厘米?[15-10=5(cm)] (2)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以上4个问题,并把(3)、(4)两题的解答过程板书出来。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9) 3.老师讲述。 老师: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4.老师讲解。 老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5.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6.观察、比较、思考和讨论。 提问: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 分小组汇报。 归纳:比实际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指导学生看教材。 指名说说比的含义,完成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时间: 地点: 年级:一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智力大比拼第一关) 1.猜数游戏——你说我来猜。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说一说,填一填。(智力大比拼第二关) 课件依次出示“小猫吃鱼”的图。学生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并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拨一拨,填一填。(智力大比拼第三关) 学生拨珠,填算式,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3.想一想,填一填。(智力大比拼第四关)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三、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课件出示,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题。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课件出示,完成教材“练一练”第3题。 4.课件出示,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减法,通过创设情境,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得数是“0”的减法 3-1=2 2-1=1 1-1=0

《可爱的小猫》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减法意义后,会初步计算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生活经验也较丰富,对“小猫吃鱼”、“吹泡泡”等有自身经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教学中,要按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的步骤,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通过圆形图让学生从图形过渡到抽象,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最后通过数学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练习。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计算练习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减法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得数是"O"的减法的含义。 难点:熟练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0),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计数器、圆片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帮学生理解得数是"O"的减法的含义,讲故事、启发引

《可爱的小猫》公开课教案

《可爱的小猫》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真正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猫吃鱼) 1、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的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鱼)对!你们看猫吃鱼图,数一数,盘里有几条鱼?(盘里有3条鱼)(板书:3) 2、让同学们看第2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盘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2条,列式是3―1=2)。 3、请同学再看第3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谁能说一说(盘里有2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1条,列式是2-1=1)。 4、小猫的胃口真大呀!盘里只剩下1条鱼了(出示第4幅图)列式是1-1=0或3-3=0;2-2=0…… 二、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分开拨成了4个一堆和1个一堆,你能用我们学的数学知识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说:能。

指名学生先拨珠子5个,再拨走1个,还剩几个?该怎么列式呢?学生拨好后,再列式:5-1=4。 再指名学生拨珠子和列式:5-4=1,5-2=3,5-3=2,5-5=0, 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想出这么多种算式,如果老师把珠子拨成3和2,又该 怎么列式呢? 3+2=5 又如:1+4=5,2+3=5,4+1=5,5+0=5,又该怎样拨珠子呢? 指名学生先拨珠子,再列式。 同学们仔细看看,讨论一下:每幅图可以列出的四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 2、试一试 同学们都喜欢套圈的小游戏吧!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目,你看这个 小朋友的手里拿着几个圈?(出示图) 你们猜一猜,他可能套上几个?(拿着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2个…) 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 或 3+1=4) (4-1=3 或 4-3=1) 2)、当他套上2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2+2=4 4-2=2) 3)、当他套上3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1+3=4 或 3+1=4) (4-1=3 或 4-3=1) 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了,该怎么列式呢? (0+4=4 或 4+0=4) (4—4=0 或 4-0=4) 3、算式意义的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情呢?你能不能也举个例子用几减几等于零来表示的呢?想好了在小组中说一说。 学生反馈: 生:爸爸买回来5个苹果,我吃一个,爸爸吃一个,妈妈吃一个,爷爷吃一个,奶奶吃一个,最后把苹果吃完了。 师:你怎么用算式表示出来?(指名板演)5-5=0…… 这样的算式在生活中可以表示这么多种不同的意思,可见生活与我们的数学真是一对好朋友。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1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有序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点的位置会按要求将数对中的数扩大或缩小,从而完成图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在描绘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的轮廓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感受如何才能画得与原来的图形相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有序数对表示图中的点的方法,并能应用数对中数的扩大或缩小,完成图像的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回想一下,怎样放大或缩小,才能使得到的图形像原来的图形? 生:把图形的各条边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才能使得到的图形像原来的图形 (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原图的每条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得到的图形才会与原图相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放 大和缩小。二、合作探究 1.活动一:课件出示小猫乐乐的轮廓图 师:乐乐由十个不同的点连接成的轮廓图,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知识可以表示这些点的位置?(数对)(连麦) 师:什么是数对?(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点的位置)比如 A(2,0)2 表示?0 表示?师:分别说说 B,C,D 各数对中的数字 所表示的意义 师:用数对表示剩下的点。 小结:在方格图中,可以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一般第一个数表示其所在的列,第二个数表示其所在的行,然后将这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2.活动二:课件出示表格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天天、晶晶和欢欢三只小猫。他们比较神秘,他们的样子需要我们自己来找、自己来画。当然他们还是有给大家提 示的,请看表格。这四只小猫是一家人,所以他们的相貌直接可是有 联系的,就看大家找不找得到规律。 生:小组合作探究规律,找出组成三只小猫轮廓的点,填完表格。 3.活动三:画小猫轮廓 师:好,现在我们找到了组成天天、晶晶和欢欢轮廓的点了,该 是我们大展身手,揭开他们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了,动手操作画出三只 小猫的轮廓。 生独立操作画图 展示作品 观察比较,说说哪只长得像乐乐,原因? 小结:只有数对的两个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形成的图形与原来 的图形才像。 4.活动四:设计方案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将图案进 行变形(出示 M)请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乐乐天天晶晶欢欢 A (2,0)( 4,0)( 2,0 ) ( 4,0 ) B (4,0)( 8,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第 * 列,第 * 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

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生活中应用数对 第1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3)学生操作后交流。 2、课外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 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可爱的小花猫》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可爱的小花猫》 一、活动背景 有一位小朋友带了一只小花猫,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一下子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有的说:"这小花猫可真好看呀!"有的说:"它叫的 声音多好听呀!"有的非常惊讶:"这小花猫怎么像老爷爷那样长胡子呢?"有的弄不懂:"小花猫吃了东西后,为什么老是用舌头去舔舔脚、舔舔脸呢?"还有的似乎很有经验的说:"这小花猫的眼睛到处看,耳 朵直摇晃,是在找老鼠呢!"胆大的孩子居然敢去拉拉小花猫的尾巴,拨拨它的耳朵,摸摸它身上的毛,胆小的孩子却躲得远远的,生怕 小花猫会撕破她的脸,弄坏了新衣服……正如《纲要》要求的那样,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的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师幼互动"。这样的互动 包含着情感的共享、经验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每个人都能受到来 自对方的支持。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 从上而下的"倾泻"或灌溉的方式传递给幼儿,而是一种哺育、一种 滋润。 几天过后,小花猫居然成了全班幼儿的好朋友,于是,我设计活动"可爱的小花猫"。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在情境活动中主动探究知识; 3.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幼儿自由观察过小花猫;各种猫的图片、饰品。 四、活动过程 1.引起话题,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花猫来和我们一起玩,你们喜欢小花猫吗? (2)师:你为什么喜欢小花猫? 幼:"我喜欢小花猫,它会打滚""它会用舌头洗脸""它会玩球"" 它会捉老鼠"(3)师即时插问:"老鼠有什么不好?"幼:"老鼠真坏, 它要偷粮食吃"、"它还要偷蛋糕"、"它把我的一件新衣服咬了一个洞"……(爱憎分明的基础上,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向猫捉老鼠。激发 和保持幼儿的学习意向,调动和发展幼儿的思维参与。)2.围绕"猫 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互动,探究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1)师:"小花猫用什么去捉老鼠呢?"幼:"用脚去捉老鼠。"(2) 老师把小花猫的脚举起来,让孩子看看、摸摸。 师:"小花猫为什么用脚捉老鼠?"幼儿仔细看、摸,然后回答: 它有尖尖的爪子,这爪子像铁钩子,一勾就把老鼠勾住了。 (3)师:"小花猫在夜里怎样捉老鼠呢?"幼儿讨论后小结:猫的眼睛像两盏灯,晚上看得清,猫的耳朵竖着,会转动,四面八方的声 音都能听得见,老鼠一动就能捉住它。 (4)师:"猫走路的声音给老鼠听见了怎么办?"幼儿回答:不会的,猫走路很轻很轻的。 (5)师:"猫走路的声音为什么会这么轻呢?"老师给孩子看脚底的肉垫,幼儿恍然大悟:"呵!小花猫的脚底原来有一块厚厚的肉垫, 怪不得它走起路来这么轻。"(6)师:"如果老鼠往上爬,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上爬。 (7)师:"如果老鼠往下跳,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下跳。 小结:原来猫会爬上跳下捉老鼠。 (8)师:"猫跳下来会不会受伤呢?"教师将猫放在桌上,一松手,猫忽然从高处跳下来,一点没有受伤,幼儿高兴地拍手。 (9)师:"为什么小花猫从高处跳下不会受伤?"幼儿回答:脚底上有肉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