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第三节物探工作

一、工作内容与工作量

1、测地工作

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与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2、激电中梯扫面

扫面面积:3、5km2,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测线测点布置见图:

3、大功率激电测深

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

采用标本测定法与露头小四极测定法。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得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得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尽量保证异常部位得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

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得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得技术标准与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

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

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

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

三、仪器设备

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

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 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与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与测线端点布设。其性能参数如下:

A、信号跟踪

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得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

BDS:B1、B2

GPS:L1C/A、L2E、L2C、L5

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与L2P

GALILEO:升级预留

SBAS:WAAS,MSAS,ENGOS

通道数:220

模块技术:天宝MaxwellTM高级自定义测量GNSS技术,极低噪声得GNSS

载波相位测量,1赫兹带宽内得精度〈1mm,成熟得天宝低仰角跟踪技术

B、精度与可靠性

RTK定位精度:平面:±(8+1×10-6D)mm

高程:±(20+1×10-6D)mm

静态、快速静态精度:平面:±(2、5+1×10-6D)mm

高程:±(5+1×10-6D)mm

初始化时间:典型10秒

初始化可靠性:>99、9%

C、数据管理

数据存储:内存:1G固态内存,8G可插式储存卡。可同时记录GNS、Rinex格式静态数据。

定位输出:1Hz、2Hz、5Hz、10Hz、20Hz、50Hz

差分支持:sCMRx、CMR、CMR+、RTCM2、1、2、2、2、3、3、0、3、1、3、2

输出格式支持:ASCII:NMEA—0183以及二进制:TrimbleGSOF

GARMIN 60CSX 手持GPS、100 米测绳与50 米皮尺主要用于测量过程中得测点布置与MN电极布置。在空旷地段,GARMIN 60CSX 手持GPS得定位精

度在5米以上,森林覆盖较多或地形比较复杂得地段定位精度会有所降低。

2、激电设备

本次工作拟投入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制得WDA-1 超级数字直流电法仪进行物性测定、激电中梯扫面与激电测深工作。WDA-1 超级数字直流电

法仪就是集发射、接收功能于一体得激电测量仪器,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A、接收部分

电压通道:±32V(24 位A/D)

测量精度:当Vp ≥5mV 时,±0、2% ±1 个字

当0、1mV ≤Vp <5mV 时,±1% ±1 个字

输入阻抗:>50 MΩ

视极化率测量范围:±1% ±1 个字

Sp 补偿范围:±10V

电流通道:6A(24 位A/D)

测量精度:当Ip ≥5mA 时,±0、2% ±1 个字

当0、1mA ≤Ip <5mA 时,±1% ±1 个字

50Hz 工频干扰(共模与差模干扰)压制:优于80dB

B、发射部分

最大发射功率:7200W

最大供电电压:±1200V

最大供电电流:±6A

供电脉冲宽度:1~60 秒,占空比为1:1

四、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1、电性参数测定

电性参数得测定采用室内标本测定法与露头小四极测定法。两种方法使

用得仪器均为WDA-1 超级数字直流电法仪。

A、标本测定法

室内标本得电性参数测定采用面团法测定。面团法属于简易得标本

架法,用潮湿可塑得泥团( 或面团) 代替标本架进行测定。面团中适

当加些硫酸铜溶液,以改善其导电性与防止发酵。

标本得采集应较均匀地分布于测区内, 与异常有关得岩矿标本采集

数量要超过30 块,以便进行数理统计。

对项目已施工钻孔中得几种岩矿芯每个层位进行均匀采集,重点层位

岩石达到2个采样点及以上,以提高典型性。岩芯标本采集长度不小

于10cm。

野外露头标本采集应根据采样工作部署图到预设采集点采集,当预设

点不宜采集时,应根据野外实际情况,调整采集位置,保证在新鲜得基

岩上、未受到污染或扰动得松散沉积物中采集标本。固结岩矿石手

标本形状一般为15×7×7cm3 至10×10×4 cm3 得长方体,要方便

量取长宽高参数。

测量前,保证岩石浸泡9小时以上,晾干后观测。晾干后统一拍照。测

量标本尺寸,进行电性参数测量,记入电性记录本,后进行资料整理与

检查测量。

B、露头小四极法

在露头、探槽或坑道得岩矿石表面上, 用小四极装置测定自然条件下

岩矿石得电阻率与极化率。一般露头表面不可能平坦, 岩性不可能均

一, 电场基本上就是不均匀得, 测得得为“视”参数。

测量时尽可能选择新鲜、无裂隙、表面较平整、宽度较大得露头,恰

当地选布极范围,灵活地选取MN 进行观测。其中最关键得就是AB

与MN 电极要接触良好、稳固。选择AB 与露头宽度( D) 得关系应

满足D≈( 2 ~3) AB。AB 还要布置在露头得中间部位, 以避免旁

侧影响。同时, AB 应小于露头得下延长度。一般AB 得排列方向应

与野外工作中AB 得方向一致。为了了解非各向同性, 可以多做几

个方位。

对低极化率得岩石, 本方法能正常地进行测定。对致密块状矿体, 当

其与围岩边界明显时, 尤应注意界面得影响。有时由于界面积累电荷

得影响使得观测常常出现反常现象。如随供电时间增长, ΔU 逐渐

减小; 随放电时间增长, ΔU2 逐渐增大等。主要原因就是露头有限。

当露头致密到面极化程度时, 就不能这样测定极化特性了。本方法得

优点就是直接测量, 岩石保持天然状态, 免去采集标本得麻烦。缺点

就是电极不易接触良好, 电极极化影响严重, 露头风化程度对测定

结果有影响。有风化壳时, 常使ηS 值降低。因此,需要详细记录测

点地形地貌特征与岩矿石得外观特征。

2、测地工作

执行标准:

A、《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B、《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

C、《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控制测量

首先根据测区控制点得情况,计划采用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布设D级作为测区得首级控制,也可再发展低一级控制,在布设GPS控制点时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与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减少对GPS得信号干扰,并考虑到卫星信号得影响。在采用静态GPS观测前,检查星历及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当点位观测条件欠佳或PDOP值接近6以及同步边较长时,适当延长观测时间,PDOP急剧变化时,停止数据记录,待降到正常值时,再进行观测,这样可确保基线向量得正确解与精度。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1次(量至毫米位数),两次量取得天线高差不大于3mm,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剖面测量

剖面测量在首级控制得基础上用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测放剖面控制点,测深剖面按照1:1000图幅得精度要求,然后根据进度要求可采用全站仪或GPS得RTK技术测放剖面地形变换点。按照1:1000图幅得精度要求,用GPS得RTK技术每百米测放剖面地形变换点。

测网布设

根据勘查目得与任务,按东西向布设基线、南北向布置测线。基线与测线端点均采用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布置。测点点位与供电测量电极点位采用手持GPS,结合测绳与皮尺与已知测线端点共同确定。

3、激电测量

(1)仪器性能检查

①不极化电极

不极化电极内阻要求小于2KΩ。

每组不极化电极间得电位差要求小于2mV。

②导线

导线得规格与数量应根据用途、电极距大小、供电电流强度与工区自然条件选择,一般选择内阻小、轻便、强度高得导线。要求导线内阻小于10Ω/Km,耐压高于发送机得工作电压。导线得绝缘电阻应每公里大于2M Ω/500V。对于长度为D(Km)得导线,其绝缘电阻应大于2/D(KΩ)。

(2)仪器参数得选择

①充、放电时间与供电周期得选择

该系统发射机得供电制式为双向短脉冲制式,占空比1:1。

②延时得选择

为减小电磁耦合效应对激电法得干扰,应尽量选择较长得延时,一般选为几百毫秒,当延时大于500ms时,电磁耦合效应对直流激电法得影响可忽略不计。同时,延时太大会降低观测精度。一般选择200-400ms。

③采样宽度

为提高观测精度, 采样宽度应适当大些,

④叠加次数

增加叠加次数,可提高观测精度与抗干扰能力,同时叠加次数多,生产效率低,所以,选择时应考虑以上因数。

(3)供电电流

为提高信噪比,要求有足够大得供电电流

(4)测量要求

测站:

每天观测开始前,供电站操作员应进行以下操作:

发电机试车,观察其空载与有负载时得运转情况;

检查仪器、装备与通讯工具得基本性能;

检查各线路连接就是否正确;

检查导线就是否漏电;

粗略测量供电回路电阻,在确定电路接通与人员离开电极后进行试供电,选择合适得供电电压并调节平衡负载。

核对各电极所在得电线号

AB极:

a、供电电极采用并联接地方式,一般打成垂直于测线方向得一排或几排。

b、各电极间得距离应不小于电极入土深度得二倍;

c、电极得数量应使供电电流稳定;

d、当需要较大得供电电流时,应采取减小供电回路电阻得办法解决。MN极:

a、埋设测量电极得接地电阻应小于15 KΩ,电极坑内不得留有砾石与杂物;地表干燥时,应提前向坑内浇水;测点岩石裸露时,应填湿土。

b、测量电极应避免埋设在流水、污水里或废石、沙堆上;应尽量减小两电极间得温差;

c、在测量过程中,电极附近不得有人为扰动,严禁在接收机附近用对讲机通话;

d、当实际接地点无法埋设电极而需移动接地点位时,一般在测地误差容许范围内可以自由移动;当需要移动较大距离时,可将两个测量电极垂直于测线作同方向、同距离移动,因此造成K值得改变在±4%内时,可不改算K值。

(5)质量检查

系统质量检查应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在整个野外工作过程中。在时间与地段上都要有一定得代表性。应由与原始观测不同得操作者在不同得日期进行。对解释推断、检查验证有意义得地段,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系统检查得工作量应占总工作量得3%-5%。当不能对质量做出肯定得评价时,应增加检查工作量,但增至总工作量得20%时,而质量仍不符合要求时,则相应范围内得原始观测资料应作废品处理。对面积性工作,如各区段得观测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分区评价。

对测深点得检查应对原始观测得所有极距都做检查测量。

规定有位均方相对误差小于7%(无位均方相对误差小于4%)时,观测精度为A级;有位均方相对误差大于7%而小于12%(无位均方相对误差大于4%而小于7%)时,观测精度为B级。

(6)装置与极距

A、中间梯度

拟设计AB=900米,MN=20米。可根据测区实验结果调整AB距与MN 距。电极排列方向与测线方向一致。AB极固定,MN在AB中间部位2/3区间内移动测量。在地形复杂地区,MN改为在AB中间部位1/3-1/2区间内移动。当剖面可测距离大于2AB/3需要移动AB极时,要保证接头部位存在2-3个重测点。在异常部位可以适当缩小测量点距。

B、激电测深

拟设计AB最大值为1800米,采用施伦贝谢尔四极测深排列。具体装置

在布极时,电极排列方向尽量垂直于极化体得走向;当极化体上方地形起伏较大时,电极排列方向应尽可能与地形等高线一致;

(7)资料处理与图件绘制

资料处理

依据规范要求,对实测资料作预处理:

去掉质量不符合要求得数据;

对数据进行编辑;

计算K值与视电阻率。

图件绘制

图件就是表达工作成果得主要手段之一,必须正确、全面地反映成果。正式图件得编绘必须在观测数据经过质量验收得基础上进行。上图得数据及曲线要百分之百得复核。

激电中梯需要提交得图件:

①实际材料图

②剖面平面图

③地质解释成果图

激电测深需要提交得图件:

①实际材料图

②电测深曲线图

④电测深拟断面图

⑤推断成果图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第三节物探工作 一、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1、测地工作 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和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2、激电中梯扫面 扫面面积:3.5km2,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测线测点布置见图: 3、大功率激电测深 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 采用标本测定法和露头小四极测定法。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的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的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尽量保证异常部位的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 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 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 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 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 三、仪器设备 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 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和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和测线端点布设。其性能参数如下: A、信号跟踪 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的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 BDS:B1、B2 GPS:L1C/A、L2E、L2C、L5 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和L2P GALILEO:升级预留 SBAS:WAAS,MSAS,ENGOS

电风扇设计说明文书

目录 引言 (1) 1.初步调研 (2) 1.1电风扇概述 (2) 1.1.1电风扇的概念及特点 (2) 1.1.2电风扇的发明 (2) 1.1.3电风扇的种类 (3) 1.1.4电风扇的构造 (6) 1.1.5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7) 1.1.6新颖独特的电风扇 (7) 1.2目前国电风扇的市场状况 (9) 1.2.1目前国知名的电风扇品牌 (9) 1.2.2国电风扇目前的发展状况 (9) 1.2.3电风扇的未来 (9) 1.3调研目的 (11) 1.4调研对象 (11)

1.5调研围及调查报告结果 (11) 1.5.1调研围 (11) 1.5.2调查报告 (11) 1.5.3调查报告结果 (12) 1.6分析与结论 (13) 2.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14) 2.1主要部件及工作基本原理 (14) 2.2转页扇的电气原理图 (14) 2.3电风扇的调速 (15) 2.4电风扇检修方法 (15) 3.设计方案初步确立 (17) 3.1确定主要改进容 (17) 3.2市场现有产品分析 (18) 4.建模及渲染过程 (19) 4.1底座及支撑建模过程 (19) 4.2扇叶及电机壳体建模过程 (21) 4.3扇叶罩的建模过程 (22)

4.4模型渲染 (22) 4.5作品三视图 (24) 5.推广设计 (25) 5.1最终方案 (25) 5.1.1方案设计说明 (26) 5.1.2色彩设计说明 (27) 5.2产品标志设计 (28) 5.3产品包装设计 (29) 6.设计总结 (32) 参考文献 (33)

引言 这次设计我选择的题目是电风扇设计。电风扇是一种很常见的家用电器类产品,其大类可分为落地扇、台式电风扇、吊扇、换气扇等,此外按用途分可以分为工业用电风扇和家用电风扇。电风扇家族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家族,然而其队伍依然在不断扩大,无叶风扇是最新出现的一种电风扇,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其送风的地方看不到扇叶,而是镂空的圆筒状装置,这种风扇由于其本身的视觉吸引力已经在市场上掀起了风浪,相对于传统风扇,它更能减少人心理上的视觉焦虑感,这是由于高速旋转的扇叶没有直接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下。但是它也有其本身的不足,它的风量并不像它宣传的那样很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它的风量给消费者的感受仅为传统风扇的70%左右。而对于传统风扇,视觉上的焦虑感以及可能导致感冒等疾病的健康隐患是其不可忽视的重大弊端。 对于电风扇的市场而言,电风扇在国市场虽然受到了空调的严重冲击,但其市场依旧很广,不仅在经济较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而且就是较发达的城镇地区,电风扇依旧是炎热夏天里不可缺少的家用小电器,它相对于空调有价格便宜、便携、易于维修等先天优势,因此其前景依旧乐观。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款适用围广、成本低、且能够注意到传统产品缺点的电风扇。

激电方法

第一章 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3.1 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 3.1.1 踏勘 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 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 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 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

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一、联合剖面法 图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 如图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 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 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 >5AO) 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排列和MNB∞排列Fs、ρ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点。利用这种交点性质和曲线的不对称性可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形态。

激电测深在云南某多金属矿区的勘查应用

激电测深在云南某多金属矿区的勘查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发极化法在云南某多金属矿区的应用效果。简要叙述了该工作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和工作方法,然后对激电剖面曲线进行分析,并针对IP3异常进行了推断解释。根据激电测深反演图件,大致判断出矿(化)体的倾向、埋藏深度以及断裂构造的位置,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标签:激电测深反演拟断面 1前言 云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以锡矿、铜矿以及钛矿、锑矿,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笔者在云南某区铜多金属矿区开展电法找矿工作,在该区投入了激电中梯、对称四极激电测深的工作方法,常规对称四极测深应用比较广泛,找矿效果比较好,本文主要介绍激电测深的应用效果。 2矿区地质概况 2.1地层 勘查区位于华南地层大区之兰坪—思茅地层分区的景谷地层小区,以中生界红色地层为主。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中统那箐组(P2nq)、三叠系上统挖鲁八组(T3wl)和第四系(Q)地层分布零星,总体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 二叠系中统那箐组(P2nq):下部岩性以灰、深灰色块状泥晶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底部为厚数米的灰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中部夹多层灰黑色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含炭质。那箐组(P2nq)为区内铜、铅锌矿主要赋矿地层。 三叠系上统挖鲁八组(T3wl):岩性以深灰、灰黑色板岩、粉砂岩夹细砂岩为主,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与区内其他地层呈断层接触。 第四系(Q):工作区第四系主要为沿沟系分布的残坡积物,厚度0~10m。 2.2构造和岩浆岩 受印支期拗陷、燕山期走滑、喜山期拉分等三个主要地史发展阶段影响,区内构造发育且复杂,。背斜形态多被轴部纵向张断裂破坏,后期经历近北东东向断裂走滑错移,形成区内较为复杂的似网格状构造格局,为区内铜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极好的储矿空间。区内岩浆岩不发育。 2.3矿体围岩蚀变的特征

电风扇说明书

电风扇设计说明书 院系:机电信息系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B130210 姓名:张腾 学号:B 指导老师:吴青山

一、电风扇的概述 电风扇又称风扇或者电扇,它可以通过扇叶的旋转带动空气流动,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常用于夏天解暑降温,还可用来促进室内的空气流通,驱散热气或潮气等,夏天的“纳凉”工具主要有:空调、普通电风扇、冷风扇以及蒲扇、纸扇等。空调使用方便,且越来越智能化,但它使用费用高,常常给人带来新的疾病——“空调病”;电风扇以其低廉的价格使它的使用极为普遍,人们常常通宵达旦的使用,冷风机能增强空气的湿度,但使用久了,家里电器会受潮,同时也会让使用者长期裸露在外的关节受到伤害;蒲扇和纸扇虽然价格低廉,但由于“不自动”性,目前使用者微乎其微。因此电风扇是一种很好的夏天“纳凉”工具。 常用的电风扇有吊扇、落地扇、壁扇。台扇、转页扇。其中吊扇、壁扇为固定安装式,落地扇、台扇、转页扇移动方便,送风广泛。家用电风扇主要包括台扇、落地扇、壁扇和顶扇等;台扇中又有摇头和不摇头之分,也有转页扇;落地扇中有摇头、转页的。还有一种微风小风扇,是专门吊在蚊帐里的。 二、电风扇的发展现状 我国风扇市场从80年代末开始形成规模,经过整个年代的迅猛发展,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就完成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电风扇产量从80年代的20万台增至08年的9000万台,增幅达450倍多,社会零售量从80年的100万台,达到目前的平均值每年一亿万台,增幅也在900倍以上。社会拥有量则从80年的3万台增至2008年的3000万台,增长近千倍。 近几年从外销的情况来看,电风扇的外销量一直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尤其在近几年电风扇的销量大幅上升,而且在销售数量上也成倍的超过了空调。有资料表明,目前农村市场电风扇使用率已经有%,所以,电风扇的主要市场是农村。电风扇具有价格便宜、便携、易于维修等优点,随着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电风扇自身设计也得到提升,比如更多的人性化设计,也使得电风扇一直受到市场的青睐。从目前电风扇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今后电风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电风扇的建模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第三节物探工作 一、工作内容与工作量 1、测地工作 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与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2、激电中梯扫面 扫面面积:3、5km2,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测线测点布置见图: 3、大功率激电测深 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 采用标本测定法与露头小四极测定法。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得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得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尽量保证异常部位得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 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得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得技术标准与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 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 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 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 三、仪器设备 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 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 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与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与测线端点布设。其性能参数如下: A、信号跟踪 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得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 BDS:B1、B2 GPS:L1C/A、L2E、L2C、L5 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与L2P GALILEO:升级预留 SBAS:WAAS,MSAS,ENGOS

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本区域矿产以金、铜、铁为主,次为钨、钼等,区域上,矿床的分布,严格受岩性及构造控制。由于受多期多种成矿地质要素,包括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热液活动的叠加,形成有变质岩带、中酸性侵入岩带、韧性剪切变形带及与之有密切成生联系的铁、铜、金及多金属成矿带或矿化集中分布区,它们控制着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已发现矿床和矿(化)点达多处。文章介绍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区的勘查应用效果,在简述矿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阐述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数据反演,并利用地质、物探资料,指导钻孔定位,经钻孔施工,找矿效果明显。 标签:金矿;时间域;激电中梯;三极激电测深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太古-早元古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阿拉善右旗地层小区;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阿拉善地层区潮水地层分区。区内多数地层因断裂发育和多期次岩浆侵入而造成顶底不全和内部关系紊乱。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北大山岩群(Pt1B),其次为新近系苦泉组(N2k)及第四系(Q)。勘查区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线主要有东西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及南北向四组断裂。 勘查区内侵入岩发育广泛,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酸性侵入岩体、三叠纪酸性侵入岩体、古元古代超基性岩及各类脉岩。石炭纪侵入岩为闪长岩。二叠纪以云英闪长岩为主,分布面积较广。勘查区区域发育为数众多的中性岩脉、伟晶岩脉、酸性岩脉。中性脉岩有细粒闪长岩脉、二长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等;酸性脉岩主要见有钾长花岗岩脉、花岗细晶岩脉及石英脉等。 2 激电异常解释 2.1 激电异常的平面特征 图1为勘查区激电中梯扫面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测区视极化率一般在2.0%~2.5%之间,最高值达到3.37%,该异常呈中、高阻-高极化特性,地表出露为下元古界北大山群地层,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异常区宽度约为1200m。该异常闭合,结合地质资料显示,该处异常地表出露基本为片岩、片麻岩为主,异常区东部出露面积较大的黑云母花岗岩,在异常区中部地表可见断裂,结合地质资料及与已知矿点的对应,认为本异常区为成矿有利区域,推断异常区可能与侵入岩体和一些黄铁矿化(体)有关。 2.2 激电异常剖面特征

台式摇头风扇设计

目录 (1) 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2) 二:设计任务 (3) 三:设计提示 (4) 四.设计分析 (4) 五,机构的选用 (4) 5.1减速机构的选用 (5) 5.2离合器的设计 (6) 53摇头机构的设计 (7) 5.4俯仰机构 (8) 六:传动方案的设计及计算 (9) 6.1根据速比系数K计算极位角9o (9) 6.2.四杆位置和尺寸的确定 (9) 6.3传动比的分配 (10) 七:设计成图 (11) 八:总结 (12) 九.参考资料 (13)

: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作摇头动作(在一定的仰角下随摇头摆动)。图1所示为电风扇的外形图。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风扇电动机转速n = 1450 r/min,电风扇摇头周期t = 10 s 。电风扇摆动角度、仰俯角度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见下表1

表1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 我选择方案E作为设计数据,摆角为书=100 :急回系数K为1.03 二:设计任务 (1)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 (2)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3)分配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它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 (4)确定电风扇摇摆转动的屏幕、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足摆角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最大。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条件。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动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三:设计提示 1)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板式和揿拔式等。可以将电风扇的摇头动作分解为风扇左右摆动和风扇上下俯仰运动。风扇要摇摆转动克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以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作为主动件(即风扇转子通过蜗轮蜗杆带动连杆传动),则其中一个连架杆的摆动即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风扇安装在连架杆上)机架可取80~90 mm风扇的上下俯仰运动可采取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实现。 (2)还可以采用空间连杆机构直接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仰俯的复合运动。 四.设计分析 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过程需要实现下列运动功能要求:在扇叶旋转的同 时扇头能左右摆动一定的角度,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左右摆动机构即双摇杆机构。 为完成风扇可摇头,可不摇头的吹风过程。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撤销离合器机构。 扇头的俯仰角调节,这样可以增大风扇的吹风范围。因此,需要设计扇头俯仰角调节机构,即外置条件按钮。 五,机构的选用 驱动方式采用电动机驱动。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过程,据上述功能分解,可以分别选用以下机构。机构选型表:

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解析

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解析 发表时间:2018-11-29T17:58:58.7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王树祥 [导读] 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典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金属矿勘探及地下水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四大队有限公司陕西省 710000 摘要: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典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金属矿勘探及地下水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区域内通过激电测深法,获得了研究区域的视电阻率数据,并通过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解释,获得了视电阻率的反演成果图,从中圈定出了异常带位置,为后期的钻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关键词:激电测深法;广义线性反演;视极化率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勘查的深入,近年来露头矿、易识别矿,地表矿、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潜在的资源主要是难识别的和埋藏较深的隐伏矿床(体),这就需要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应用,来探测和圈定有利的金属成矿地段,确定钻孔的孔位,提高钻孔见矿率。激发极化法可以根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是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勘查中,激发极化法是一种公认的、极其有效的勘查手段。 1、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特征 1.1 地层 某地区矿区,区内铜矿等矿化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控制。目前发现的铜铁矿(化)体多产于北西向、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等断裂构造中,构造交汇部位往往矿化规模和强度增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其次为蓝铜矿、硅孔雀石、氯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镜铁矿、褐铁矿等。而含铜铁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褐铁矿等,另有少量的孔雀石、镜铁矿等。 1.2 构造 某地区点矿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南北向DOMEYKO走滑断裂带构造单元中,区域内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线呈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具有向北撒开、向南收敛的“入”字型帚状断裂构造特征,目前所发现的矿产点就赋存与“入”字型构造的夹持部分。即不同相的构造岩块分布区内。其中含断裂主要呈北北西―北西向展布。 1.3 地球物理特征 某地区矿区在面状蚀变和围岩接触部位多见受构造控制的脉体或网脉群,脉体规模较大,长约700~1000m,宽约10m~50m,脉体边部见角砾岩化,角砾岩中含铜矿化。有些脉体具褐锰矿化、黄铁矿化,推测为金、银矿脉。 含铜矿磁铁矿具有较强的极化率,总体来说,矽卡岩、安山斑岩极化率较高、电阻率较低,其余围岩极化率平均较低。综上所述,从区内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具备投入电法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 2、激电测深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本次工作投入的仪器主要是WDFZ-10大功率发射机,WDJS-9型激电接收机和GPS。各测区面积性电法工作采用激电中梯方式,AB最大极距1500m,MN为50m,一共设计了7条剖面,采集激电物理点1659,检查点55个,质检率为3.31%,视电阻率3.46%,视极化率相对误差1.91%,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实测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是收-发电极周围电性分布特征的综合反映,收-发极距越大,影响范围越大,所以勘探深度越深,达到测深的目的。反演解释的目的就是将地表实测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通过一定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获得地下各测点不同深度介质的电阻率值和极化率,这一过程也称之为定量解释,它给出勘探剖面地下的电性分布断面。 2.1 某地区矿区L0激电测深剖面 L0号剖面激电测深电阻率断面,极化率断面。在电阻率断面中主要分布三个高阻区,分别位于水平标记-275m~40m之间(1号高阻体),190m~520m之间(2号高阻体),710m~910m之间(3号高阻体)。在1号高阻体和2号高阻体之间、2号高阻体和3号高阻体之间以及3号高阻体的北侧表现为相对低阻特征,推测应为断裂破碎带的反应,此外断面显示浅部为低阻特征,并且断面由南至北高阻体埋深由深变浅。其中1号高阻体和2号高阻体之间的低阻异常、2号高阻体和3号高阻体之间的低阻异常均对应极化率断面的高极化率异常,高极化率异常分别位于极化率断面的约80m处(1号极化率异常)和550m处(2号极化率异常),断面中显示1号极化率异常范围较小,异常强度弱,反演极化率极值>3%,延深约120m,倾向北。2号极化率异常范围较大,强度较高,反演极化率极值>5.7%,延深约170m,倾向南。该断面中两处异常均为低阻高极化异常,认为由位于破碎带中的含硫化物矿化体引起,为找矿有利异常部位。 2.2 激电测深三维反演及综合分析 ①激电测深二维反演结果显示,测区内发现两个主要的高极化率异常带,地表对应均有矿化显示。极化率异常反应,北部异常带异常范围和强度均高于南部异常带。其中尤以L1号剖面异常强度最高,其次为L3剖面和L4剖面。②极化率异常三维反演结果显示,在北部异常带的中部,极化率异常明显错位,西部北移,东部南移,表明测区存在近南北向平移断层,该断层的西侧,极化率异常强度和范围均高于东侧。③极化率异常三维反演结果采用反演极化率3%圈定异常的异常为两条近东西向(北西西)条带状异常,当采用反演极化率2.7%圈定异常时,极化率异常向深部有合拢趋势,预示两条极化率异常带之间的深部可能存在含硫化物岩体。 3、地质成果解释 本区的矿种以铜为主,伴生矿种多为金、银等。矿物类型以金属硫化物(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为蓝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褐铁矿等。矿石类型则以块状金属硫化物、侵染状金属硫化物、细脉状金属硫化物矿石为主。矿床类型近地表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为主要表现特征,深部则有曼陀型铜矿或IOCG型铜金矿产隐伏的大概率存在,同时也不排除小型斑岩型铜矿的隐伏产出。上述矿种、矿产类型均是物探激发极化法具有良好应用前提条件的典型类型。 通过目前的工作不仅圈定了一些较好的矿化异常,也取得了该区岩矿石物理特性的大量基础数据,更是积累了许多矿体、含矿构造破碎带的电阻率、极化率电性特征,这对今后的物探解释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条件。由于该地区地表的矿体多以小型的脉状、透镜状、豆

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野外工作方法及其效果_高建东

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野外工作方法及其效果 高建东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对称四极电测深 n在我国,对称四极电测深是最常用的一种电测深方法。 n优点:对称四极电测深剖面的拟断面图可比较直观地大致反映目标体断面形态。 n不足:对称四极电测深的工作效率低,在大深度、大极距的对称四极电测深工作中,其工效低下的缺点尤为突出。

探索和研究 n2008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开展了“偶极+三极+四极”排列的混合电测深野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成果以“非常规电极排列在大功率激电测深中的应用”为题发表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李忠平;n2012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开展了“标准对称四极电测深”与“四极梯度电测深”的野外对比试验,后面将介绍这次野外对比的成果。n桂林理工大学(葛为中、吕玉增)、河南有色地矿局7队(丁云河)、黑龙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6队(王式东)等人先后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B 电极 “偶极+三极+四极”混合电测深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

多道激电仪多极距中间梯度剖面 A 电极 A 电极A 电极A 电极B 电极B 电极B 电极B 电极

四极梯度电测深 n将多极距对称四极剖面和多极距中间梯度剖面综合到一起,可构成一种由对称四极和亚对称四极排列组合的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 n中间梯度电测深的电极排列处在对称四极和亚对称四极的状态,异常的拟断面图特征接近于对称四极测深,可以使用拟断面图作粗略解译,精细解译可通过计算机反演断面图完成。 n中间梯度电测深可达到与对称四极测深几乎相同的效果,但是它的工作效率可大幅度提高,极距越大,效率提升幅度越明显。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题目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 目录 摘要 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要求能左右旋转并可调节俯仰角。以实现一个动力下扇叶旋转和摇头动作的联合运动效果。本文分析了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设计任务及结构工艺特点,介绍了工作过程,工作原理, 阐述了功能分解,机构选用,离合器的选用,机构设计,传动方案设计及相关计算等。 关键字:摇头风扇;工艺分析;机构

引言 飞梭弹指度,四年的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时,我们进行了为期近四个月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来我们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性的总结与综合运用,同时也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的机会,而且毕业设计也是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认真踏实地做好这次毕业设计不仅意味着我们能否顺利毕业,而且对今后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很出色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有十分重要意义。另外,毕业设计还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开发思维和协调工作的能力,这对今后踏入社会以后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机械工业的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这是因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程度,都会通过机械工业的发展程度反映出来。人们之所以要广泛使用机器,是由于机器既能承担人力所不能或不便进行的工作,又能较人工生产改进产品的质量,特别是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机械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和促进技术改造的重要任务,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通过大量设计制造和广泛使用各种各样先进的机器,就能大大加强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力度,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然而夹具又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

激电测深工作勘探深度探讨

激电测深工作勘探深度探讨 摘要激电测深工作的勘探深度一般认为是AB/2的1/5到1/2,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对野外工作成果的推断解释指导意义不大,本人通过某地区的激电测深工作及后来投入的钻探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个较具体的参数,它对激电测深工作成果在勘探深度上的推断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激电测深勘探深度与AB/2关系 近几年在某矿区作了许多激电中梯扫面工作,然后对异常较好的区域作了激电测深工作,布设了几十个钻孔,反馈回来了钻探结果与激电测深的推断解释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见矿深度与AB/2的对应关系是见矿深度为异常下限对应的AB/2的三分之一。 1下面是某个矿区激电测深的的实例: 1.1矿区地质 1.1.1火山岩岩相:喷溢相、爆发相、喷发-沉积相、侵入相、火山通道相。 1.1.2侵入岩:在矿区内侵入岩极其发育,有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晚期两个期次。 1.1.3围岩蚀变特征:本区围岩蚀变为面型热液蚀变,主要是火山低温热液蚀变,围岩为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引起蚀变的是火山酸性溶岩。 1.2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1.2.1电性特征:测区内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下白垩系上库力组的酸性溶岩、凝灰岩,侵入岩为燕山晚期的斑岩岩组和花岗闪长岩岩组以及华力西晚期花岗岩组。根据物性测定可知,酸性溶岩极化率较低,其平均值在1%左右,电阻率在800Ω·m -900Ω·m,其电性特征为低极化率中等电阻率;花岗岩类极化率在2.5%左右,电阻率在1000-2500Ω·m,其电性特征为中等极化率高电阻率,蚀变矿化花岗岩类极化率普遍较高,变化范围较大,极化率平均值在2.83%-28.3%之间变化,电阻率随硅化程度增强而增高,最高达5000Ω·m左右。综上所述,矿化蚀变岩石与非矿化蚀变岩石电性差异较大。 1.2.2磁性特征:由本区采集的岩石标本测定结果是沉积岩表现为弱磁,侵入岩中斜长花岗岩与黄铁矿化花岗闪长岩表现为相对强磁性,剩磁以蚀变花岗闪长岩较高,其余岩石剩磁较弱,工作区内磁场以感磁为主。 2 激电测深工作

电法在某山区的找水效果

第23卷第5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23,No.5 1999年10月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 TION Oct.,1999电法在某山区的找水效果 王 聿 军 (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临沂 276006) 摘 要 结合实例说明电阻率联合剖面法配合激电测深法在某山区找水中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 电阻率联合剖面法;激电测深;水文地质;山区找水 随着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查明与开发地下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用物探方法寻找山区地下水也逐渐显示出其方法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就我院用电阻率联剖同激电测深相配合,在某山区寻找构造、岩溶水的应用效果作一概述。 1 工区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工区地处蒙山两侧,区内大多数地表被第四系地层复盖,层厚几至几十米不等,下伏地层以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和侏罗、白垩系的砂岩、砾岩、火山凝灰岩为主,局部有第三系地层存在,富水性差。 区内NW向、N E向断裂发育,倾角50°~70°,是造成该区地层富水的主要因素。查明断裂构造产状、形态是本区找水的关键。 区内断裂构造具有隐蔽性,但仍有一定延伸和宽度,且构造带内岩石易破碎含水。灰岩地层易形成岩溶(洞)。因此断裂带和岩溶发育带含水具有相对低阻(几十至几百欧姆)高极化率(1%~3%)的特征,寻找断裂构造水和岩溶水具备地球物理前提。 2 施工方法技术 由于本区主要含水构造为NW向和N E向,找到某一走向的断裂构造是找水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首先采用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布测N E和NW向剖面线进行扫面工作寻找断裂构造。实践证明,应用A O=110m,M N=20m极距的剖面装置寻找富水断裂带和岩溶发育带是行之有效的。如某一观测剖面,发现低阻异常后,再加密布测2~4条观测剖面,追索断裂构造走向,从中选出异常最佳位置(考虑用水单位的地域范围等条件)再加大供电极距,如A O= 170m或210m重复观测该异常点所处剖面线各点,用以发现了解断裂带下延或深部岩溶发育情况,同时确定断裂带倾向。断裂构造倾向一经确定或有地下岩溶发育可疑地段,则用激电测深,了解垂向地下岩性与断裂富水情况是本区找水的有效手段。 3 异常的划分 根据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其含水断裂和富水岩溶所表现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注意选取了下列几方面的异常。 1999年6月16日收稿。

电风扇设计说明书

模 具 产 品 造 型 设 计 说 明 指导老师:xx 姓名: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x

这周我们的课程设计任务是模具造型设计,我们这组所设计的塑料制品就是我们大家经常见到床头用的简单方便使用的电风扇。其整体图片是如下:

我们刚开始先把风扇拆成若干个零件,然后逐步分析每一个零件的具体造型方案,采用哪种画法比较实际可靠,最后在测量基本尺寸,在测量尺寸时我们十分注重连接部位的尺寸配合,因为这里的尺寸至关重要,关系到装配体的装配问题,如果尺寸不符,在后面的工作中将造成重大的问题,由此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风扇的构造有十几个零件组成,有扇叶,底座,曲柄,方向转换器,马达散热前盖,后盖,马达罩,连接轴,安全后盖,固定垫片等。下面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产品的造型步骤:

一:支撑部位 支撑零件有底座,方向转换器,曲柄。 我们先做的是底座,其具体模型如下图所示: 我们做这个零件的时候采取的是钣金做法,因为面上的两个起支撑作用的支架是弯曲做成的,不是直接拉伸的,因此采用了钣金。钣金厚度是3mm,其草图基本尺寸如下图:

和底座一起构成支撑作用的还有一个部件,其间是通过弹簧连接的,可以随意放置在自己喜欢的位置,这点比较方便使用。此零件的模型如下图:

这个零件比较复杂,我们采用了扫描,抽壳,筋,阵列等好多特征命令。上表面是采用的建立多个基准面,做多个草图,通过曲面扫描切除做成曲面实体,再通过抽壳等命令做成如上图所示的模型。 与底座相连接的是一个可以使风扇做360°转向的方向转换器,这个零件很简单,其实体造型如下图所示: 这个转换器的构造十分简单,只需要通过简单拉伸,拉伸切除等命令即可做出,这不做具体说明。其尺寸是外径是25mm,通孔直径是5mm,中间切齿拉伸宽度是15,侧面上的螺钉孔直径是5mm。

仿生风扇设计说明书

┊┊┊┊┊┊┊┊┊┊┊┊┊装┊┊┊┊┊订┊┊┊┊┊线┊┊┊┊┊┊┊┊┊┊┊┊┊ 目录 一、选题来源及依据 (2) 二、目前发展及存在问题 (3) 三、设计内容 (5) 四、设计总结 (9) 五、致谢…………………………………………………… 10 六、参考文献……………………………………………… 11

┊┊┊┊┊┊┊┊┊┊┊┊ ┊装┊┊┊┊┊订┊┊┊┊┊线┊┊┊┊┊┊┊┊┊┊┊┊┊ 一、选题来源及依据 夏季高温来临,电风扇进入销售旺季。无聊的时候坐在办公室里更想体验一下凉爽的感觉,一个向日葵形象的可爱风扇也许会带给你更多旷野的凉爽。 在家居的设计中以及在公司工作时人们大量的使用电脑,这种环境带给我们静电的同时也带来了闷热。假如你想购买一款风扇,电器商场里面多种多样的款式会令你眼花缭乱,有吊扇、台扇、落地扇、壁扇、顶扇、等;台扇中又有摇头的和不摇头之分,也有的转页扇;落地扇中有摇头、转页的。还有一种微风小电扇,是专门吊在蚊帐里的。电风扇用久以后,扇叶的下面很容易沾上很多灰尘,这是电风扇在工作时,由于扇叶和空气相互摩擦而使扇叶带上了静电,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从而能够吸收室内飘浮的细小灰尘造成的。而吊式风扇叶片面积大,容易积累灰尘且不容易清洗,同时带来很大的噪音。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台扇和落地扇,然而台扇和落地扇又没有把功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这里有一款别具一格的仿 生向日葵,它可爱的笑脸让你 想起旷野的清静,它旋转的角 度和高度让你随心所欲的调 节,无论你是家庭的主人、公 司的上班一族、还是富有活力 的年轻人,当夏季带给你酷热 时,我想你不会拒绝这款可爱 的风扇带给你的美好心情和 凉爽的感觉。 图1-1仿生创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摇头电风扇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摇头装置 设计者:x x x 学号:xxxxx 院系:工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三班 同组人:xxxx 指导教师:xxx 时间:xxxxxx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任务……………………………………三.设计提示……………………………………四.功能分解……………………………………五.机构选用…………………………………… 减速机构设计…………………………… 离合机构设计…………………………… 摇头机构设计…………………………… 凸轮机构设计………………………………… 动力机构设计…………………………… 俯仰运动(支座)……………………… 六.机构组合设计………………………………七.传动方案设计及计算………………………八.方案对比及评价……………………………九.设计体会……………………………………十.参考资料…………………………………… 一.设计题目 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作摇头动作(在一定的仰角下随摇头摆动)。图1所示为电风扇的外形图。

图1 电风扇外形图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风扇电动机转速n = 1450 r/min,电风扇摇头周期t = 10 s。电风扇摆动角度、仰俯角度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见下表1。 表1 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 电风扇摇头转动电风扇仰俯转动

我选择方案E作为设计数据,摆角为ψ= 100。,急回系数K为1.03。 二.计划任务 (1)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 (2)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3)分配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它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 (4)确定电风扇摇摆转动的屏幕、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足摆角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最大。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条件。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动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 三.设计提示

3.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方法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物探八院 工作方法(三)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中梯、对称四极装置)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物探八院

目录 第一章基本原理 (7) 第一节直流激发极化法勘探原理及应用条件 (8) 一、直流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 (8) 二、(视)电阻率和(视)激化率的概念 (10) (一)视电阻率(ρs) (10) (二)岩(矿)石的导电性特征 (11) (三)视激化率(ηs) (12) 三、影响(视)电阻率、(视)极化率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13) (一)影响视电阻率(ρs)的主要因素 (13) (二)影响视激化率(ηs)的主要因素 (14) 第二节直流激电工作装置示意图 (15) 一、直流激电工作装置概述 (15) 二、激电测深装置 (16) 三、激电中间梯度装置(A—MN—B) (17) 第二章仪器设备 (19) 第一节仪器设计基本原理 (19) 一、发送机 (20) 二、接收机 (21) 第三节主要技术指标 (21) 一、仪器的基本要求 (21) 二、技术规程对仪器的要求 (22) (一)仪器的技术指标 (22) (二)导线与线架的技术指标 (22) (三)电极的技术指标 (22) 三、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 (23) (一)DJF10-1A发送机 (23) (二)DJS-8接收机 (24) 第四节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26) 一、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接收机 (26) (一)仪器故障检查诊断 (26) (二)仪器保养 (27) 二、发送机可能产生的故障及简单维修 (27) 第三章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 (28) 第一节常用的规范、规程 (28) 一、电法类 (2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成都理工大学 机械基础训练I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陈朋 专业:14级机械工程 学号:3201406120624 指导教师:刘念聪 日期:20 16 年12月28 日

目录 第一章:要求和任务 (3) 一.设计原始数据 (3) 二.设计方案提示 (3) 三.设计任务 (4) 四:注意事项 (4) 第二章:机构的选用 (5) 一、摆头机构: (5) 二、传动机构 (7) 第三章:机构的设计 (8) 一、四杆机构的设计 (8) 二、凸轮机构的设计: (11) 三、传动机构的设计 (14) 第四章:机构的运动分析 (18) 一、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8) 二、圆柱凸轮机构运动分析: (20) 第五章:方案的确定 (22) 一、比较两种方案并选取方案: (22) 二、机构简图 (22) 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要求和任务 一.设计原始数据 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电扇摆动角度ψ,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表见下表. 表: 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 我选择方案B:摆角为ψ=85°,急回系数K=1.015。 二.设计方案提示: 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块式、揿拔式等。本设计可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由装在电动机主轴尾部的蜗杆带动蜗轮旋转,涡轮和小齿轮做成一体,并以四杆机构的连杆作为原动件,则机架、两个

连架杆都做摆动,其中一个连架杆相对于机架的摆动即是摆头动作。机架可取80—90mm。 三.设计任务: 1.至少提出两种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一种方案进行设计; 2.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用A4纸张,封面用标准格式) 4.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 四:注意事项 每位同学按照课程设计后最好准备一个专用笔记本,把课程设计中查阅、摘录的资料。初步的计算以及构思的草图都记录在案,这些资料是整理设计说明书的基本素材。 课程设计中所需知识可能超出?机械原理?课程课堂讲述的基本内容,同学应通过自学补充有关知识。 推荐参考资料?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邹慧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需要上交的资料包括:(1)设计说明书1份;(打印) (2)设计方案草图1份;(手写) (3机械运动方案图样(A3大小)1份,及主要机构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线图、机构的受力分析等。(按照标准格式打印)

智能电风扇创新设计说明书分析.doc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创新能力综合训练 研究报告 题目:智能电风扇设计 所属课题:智能电风扇系统硬件设计学院: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合作者: 指导教师: 二O一三年十一月

智能电风扇系统硬件设计研究 学生姓名:班级: 指导老师: 摘要: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基于单片机最小系统下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温度采集元件,同时还利用风速传感器WFS-1采集室内空气流速,并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和WFS-1输出的电压信号与系统设定的温度和风速值的比较实现风扇电机的自动启动和停止,并能根温度和室内空气流速的变化自动改变风扇电机的转速,用LCD显示检测到的温度、风速。研究了相关芯片如AT89C51、8255、AD0808等的功能、接线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同时,还研究了相关元件如DS18B20、LCD 等接口功能等,结果表明,通过Proteus硬件仿真软件的仿真可是在LCD上观察到两传感器对环境温度和风速的及时连续的稳定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DS18B20、WFS-1、风扇、温控、风控 主要创新点 基于单片机最小系统下控制电风扇,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风速传感器WFS-1对室内温度、风速等进行检测,从而根据其检测信号对电风扇工作状态进行改变,达到使人体最舒适的工作状态,同时用LCD显示检测到的温度、风速。从而实现更人性化、智能化的控制。

目录 1 引言 (4) 2 研究方法 (5)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6) 3.1 系统整体设计. (6) 3.2 温度模块硬件设计 (6) 3.2.1、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简介 (6) 1、DS18B20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6) 2、DS18B20的主要特性 (7) 3.2.2、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方式 (8) 3.2.3、基于Proteus温度模块仿真 (9) 3.3风速模块硬件设计 (10) 3.3.1、风速传感器WFS-1简介 (11) 1.WFS-1型风速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2) 2.安装使用 (12) 3.注意事项 (12) 3.3.2、风速传感器的接线方式 (13) 3.3.3、基于Proteus风速模块仿真 (14) 4 结论 (16) 5 参考文献 (17) 6指导教师评语和成绩评定 (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