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讲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讲解

第十一讲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讲解

第十一讲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讲解
第十一讲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讲解

第十一讲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一、分子

1.分子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同时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并不是唯一保持物质化学兴

致的最小微粒(有点难以理解,后面会讲到)。

2.分子运动论

(1)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2)分子间存在间隔——例如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总体积小于200ml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1.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分子间空隙增大

2.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将l00mL水与l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 将品红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而碘化钾不能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A.A B.B C.C D.D

二、原子

1.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的负电和原子核带的正电数量相

等,故而整个原子不带电(即对外不显电性)。

2.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很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原子核体积远大于核外电子,故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原子核上,实际中,我们就以原子核的质量近似作为原子的质量。

3.上文中我们说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那么原子则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5.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就是质子带的正电荷)

6.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故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书=原子序数

例如:上图中的C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序数为6,那么它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就是6,同样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是6。

元素周期表中的氢下面的1.0079表示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1(四舍五入)例如:碳下面的12.001也表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12.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即近似为原子核质量)

7.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的。

三、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离子分为阳离子(带正电荷)和阴离子(带负电荷)。

1.当原子失去了自己的电子,这时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大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那么原子就带上了正电荷,称为阳

离子。例如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见下图

2.当原子得到了别的原子的电子,这时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大于原子核带的正电荷,那么原子就带上了负电荷,

称为阴离子。例如氯原子得到电子就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见下图

那么原子什么时候会得到电子?又什么时候会失去电子?什么是粒子结构示意图?什么是电子层?什么又是稳定结构?

阴离子和阳离子因为相互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质。例如上图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后变成了氯化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盐)。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⑥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⑤⑥

2.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铁

B. 水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3.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4.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_____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______

(3)带负电荷的是______

(4)带正电荷的是______

(5)不显电性的是____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反应前的原子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原子数.

(2)反应前的分子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分子数.

7.下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B.氧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9.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四、元素

1.元素是指原子中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氕原子pie(第一声)符号H 1个质子0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

氘原子dao(第一声)符号D 1个质子1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 一般也叫重氢

氚原子chuan(第一声) 符号T 1个质子2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 一般也叫超重氢

氕氘氚的原子核中都只有一个质子,故而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氢元素,区别是他们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不同而已。

2.同位素是指原子中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上例中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互为同位素。

注意: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元素符号

(1)元素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文字和符号。我们常用符号来表示元素。例如:碳:C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以硫元素为例:S

○1表示硫元素;○2表示硫元素的一个原子(若是2或3个硫原子,则应表示为:2S或3S);○3表示硫这种物质

(注意:H、O、N、F、Cl、Br、I这几种元素的符号不能表示物质外,其余元素符号都可以表示物质)

(3)元素周期表(要求背诵1~20号元素符号)

IA

(4)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将某种原子的质量与其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1/12)(简便算法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10?27,借此可以尝试计算一下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16×1=18

四、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物质

纯净物只含有1种物质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

单质只含有1种元素(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的汉字含有金字旁

非金属单质的汉字不含有金字旁(汞—即水银是金属单质)

化合物又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不含有C 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只含有2种元素,其中一种是O 元素

1.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

B .

C .

D .

2.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

示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3.如图表示一些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是( )

A .

B .

C .

D .

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B .

C .

D .

人教九上化学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 课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生活实例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感受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奇妙的化学世界更加的感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了解分子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魔术,找一找它的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在一玻璃棒上蘸取浓盐酸,另一玻璃棒上蘸取浓氨水,然后两玻璃棒靠近而不接触,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两玻璃棒附近会产生白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有同学说是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他的同桌不同意,这两种物质都没有接触,不可能发生反应,看似没有接触却产生了白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在这里留一个小悬念,带着这个悬念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课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完本节课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板书题目) (二)新课讲授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我们平时看到的物质都是宏观的,但物质可以继续再分,分为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也就是说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板书)。大家看一下大屏幕,这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苯分子、硅原子图片。

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观察到,可见微观粒子是比较小的,那到底有多小呢?我们以一滴水为例感受一下: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全中国的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 个,昼夜不停,需要数3 万多年才能数完。由此说明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就是咱们分子的第一个性质。(并板书)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非常的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能闻到爸爸妈妈炒菜的香气,百花盛开的夏夜我们隔着很远依旧能闻到花朵的芬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爸爸妈妈炒的菜也好,夏天的花儿也好,都没有离开原地,但是我们却能在远处通过味道感知到它们的存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我听到有同学说:可能是花香的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被我们所闻到了,因此猜想分子可以运动。 这位同学的猜想非常有意思,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证明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了解一下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以及注意事项,药品有酚酞和浓氨水,并且通过知识小贴士,我们知道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无色酚酞遇浓氨水变红色。 实验——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现在我们看一下视频中的小实验吧。(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下图所示。观察一段时间,有什么现象发生,解释这一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该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可以观看视频。) 我看你观察的最仔细,你来说说烧杯中发生了哪些颜色变化? 非常棒,请坐,他发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细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那同学们能否结合小贴士分析一下酚酞变红的原因呢?同桌2人讨论一下,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一会儿我请同学来分享一下。 我看这组的同学若有所思的样子,好,你们小组派个代表来说一下吧。非常棒,请坐,她说:结合小贴士,A烧杯溶液变为红色,说明B烧杯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因此他们小组得到了一个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板书)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你说实验时闻到SO2的刺激性气味,炒菜可以闻到香味,桂花飘香,湿衣服变干,蔗糖溶于水…… 分子除了以上两个性质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性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实验来发现一下。 3.分子间有间隔

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知识网络】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 物质原子质子(带正电) 构成原子核(带正电) 结构中子(不带电) 构核外电子(带负电) 成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 离子分类阴离子 【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是指化学性质。分子有什么化学性质,由这种分子聚集成的物质就有什么化学性质。如一氧化碳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状态决定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水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水呈液态,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水呈气态,水分子规则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时水呈固态(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2.分子基本性质: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一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且不断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用此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氢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而水分子不能与氧分子反应。 【要点诠释】 用分子理论解释物理、化学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变; 通电氢气+氧气,在此反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

专题01 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卷版)

专题01 构成物质的粒子 一.选择题 1.(2020?上海)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过氧化氢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镁 2.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教室喷洒“84”消毒液后,充满了刺激性气味。主要体现分子的性质是()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金原子核带正电 B.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C.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第1页(共9页)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5.(2020?吉林)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6.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A.B.C.D.7.(2020?云南)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8.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下列这些微粒中,不会引起极光的是() A.α粒子(氦的原子核)B.电子 C.质子D.中子 第2页(共9页)

9.王军同学撰写的“原子的自叙”一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在转化 B.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10.(2020?西藏)“一家炒菜十家香”,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主要性质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 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不断运动 11.(2020?桂林)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A.2B.6C.8D.14 1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14.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明万寿岩遗址,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发现距今约18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第3页(共9页)

物质由微粒构成

物质由微粒构成—分子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是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这一章的内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凭着生活经验,能确信氧气的存在。这节内容所接触的是抽象的分子,正如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及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也为将来化学学习垫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 (3)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4)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要点详解 知识点1 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分子的构成 (1)水的电解模型如图所示。 水电解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和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 不同的分子 (1)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不同的分子能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水由水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 (3)同种原子在直接构成物质时,如果原子的不同,所形成的物质结构就不同。

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也就不同。 例1 (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模拟)对于如图,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知识点2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大小 (1)原子的半径:一般在m数量级。 (2)直观感受分子、原子的大小: ①1mL水约有20滴水,一滴水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②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乒乓球就要放大到地球那么大。 ③铅笔留下的黑色笔迹是碳原子的堆积,一个句号竟有1018个碳原子。 结论:原子很小,分子也很小。单个的分子和原子无法用肉眼看到,也无法用放大镜和光学显微镜看到,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分子。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 (1)1个氢原子的质量:1.674×10-27kg;1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kg;1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kg。 (2)1个氢分子的质量:3.348×10-27kg;1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7.307×10-26kg。结论: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很小。 说明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的质量(体积)比原子大。但不是所有分子的质量(体积)都比原子大。 例2 (丹东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构成物质世界的粒子初探

构成物质世界的粒子初探 作者:延国浩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年第06期 粒子物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在已经被人类发现的粒子多达400多种,为了物理研究的方便,科学家们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不同关系,将粒子分为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强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轻子和用来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三大类。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强子又分为介子和重子两类。强子的内部由夸克组成,夸克有6种,分别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 电子是最早发现的轻子,随后电子中微子、μ子和μ中微子、τ子和τ中微子成为目前发现的六种轻子中的其他五个。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中微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太阳内部核反应产生大量中微子,每秒通过我们眼睛的中微子数以十亿计。大多数核物理过程都伴随着中微子的产生,例如核反应堆发电(核裂变)、太阳发光(核聚变)、天然放射性(β衰變)、超新星爆发等。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探究构成物质世界的粒子问题时,需要联系的知识主要有核反应、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定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德布罗意波长、微观粒子的动能、动量等。 例题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领导、联合美国、俄罗斯等地研究机构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于2006年正式启动,并于2012日3月8日宣布,发现一种新的中微子震荡。利用你在高中物理知识中学到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亚湾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核反应方程式是核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其中n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a为X的个数,则X为,a=。以mu、mBa、mKr 分别表示235092U、141056Ba、9236Kr核的质量,mn、mp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J。 (2)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10n)和正电子 (+0+1e),即中微子+11H→10n++0+1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电荷数为。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0+1e+-0-1e→2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J。

第十一讲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讲解

第十一讲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一、分子 1.分子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同时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并不是唯一保持物质化学兴 致的最小微粒(有点难以理解,后面会讲到)。 2.分子运动论 (1)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2)分子间存在间隔——例如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总体积小于200ml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1.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分子间空隙增大 2.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将l00mL水与l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 将品红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而碘化钾不能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A.A B.B C.C D.D 二、原子 1.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的负电和原子核带的正电数量相 等,故而整个原子不带电(即对外不显电性)。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 42-、CO 32-、NO 3-、OH -、ClO 3-、PO 43-、NH 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 Mg 2+ Al 3+ 、H+ NH 4+2+ *阴离子:O2- 、OH - S 2-、Cl - SO 4 2- CO 32- NO 3-、PO 43-、ClO 3- 总结:(1)分子既能构成非金属单质(如:H 2、O 2、N 2、等),又能构成非金属化合物(如HCl 、CO 2、H 2O 、NH 3、等)。(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凡 含金属元素或NH 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4)不带电的粒子:原子、分子、中子;带正电的粒子:阳离子、质子;带负电的粒子:阴离子、电子。

八年级科学下册2_1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教案新版浙教版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教材分析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位于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二节,本课题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金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对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角度得到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结构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创设情景让学生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接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与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同 时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或图片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道尔顿的原子论对化学科学的贡献,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五)教法学法 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本堂课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教法 ①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 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③分组讨论法:针对有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懂文字,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学法指导 ①小组合作法:上课之前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第2讲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2讲构成物质的粒子 1.(2012年广东揭阳)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2012年广东广州)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NaCl B.NaNO3 C.CaCl2D.KCl 3.(2011年广东清远)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⑤B.②④ C.①③④⑤D.全部 4.分析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 5.(2010年广东湛江)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6.(2010年广东揭阳)“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隙 7.(2010年广东)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8.(2011年广东揭阳)从下列图片中不能 ..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9.(2010年广东湛江)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10.(2012年安徽)取一张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下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2013年中考复习化学专题检测试题:第2讲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2讲构成物质的粒子 设计者:wen-ku 设计时间:2020年设计用途:公开文档类型:word Document source network,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1.(2012年广东揭阳)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2012年广东广州)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NaCl B.NaNO3 C.CaCl2D.KCl 3.(2011年广东清远)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⑤B.②④ C.①③④⑤D.全部 4.分析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 5.(2010年广东湛江)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6.(2010年广东揭阳)“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专题复习 制卷人实验二中钱强 1.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 代表原子的结合),图示中有种分子,该反应属于反应。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上图中的字母,下同),可用作燃料的是。 4.如图,两种不同单质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参加反应的A2和B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该化学反应类型为, 物质X含种元素。 5.铷(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质软而轻,其化学性质比钾活泼。下图表示铷元素的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硫酸铷的化学式为。 6.微观示意“见微知著”,我们常从微观认识宏观的化学反应,下图是乙烯(C2H4)燃烧的图。

(1)该反应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7.如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 图.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B图中X=_____,B微粒的符号是_____. (3)如图2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镁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根据如图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1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②A B C 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 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9.用“O”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据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练习(含答案) 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NaCl B.NaNO3 C.CaCl2D.KCl 3.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⑤B.②④ C.①③④⑤D.全部 4.分析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 5.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6.“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隙 7.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 ..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9.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物质由粒子构成

物质由粒子构成 上海市建平西校谢利君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教学对象分析】预备班年龄的学生其思维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交替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已具备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开始能进行假设的设定和检验。但同时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事物的表象和以往的经验,缺乏抽象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直观的、孤立的,思维也往往是分散的、片面的。所以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直观,内容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经验,问题的设计要避免出现抽象的形式逻辑推演。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对某些现象有一定了解,但并不能从微观的领域来真正解释现象。因此教学要注重从实验中得到结论。 【教学任务分析】本课内容选自第四章《物质的粒子模型》单元的“粒子模型”一节,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由粒子构成的事实。本课从猜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和逻辑推演的方法进行推测,认识到固体由许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然后,更进一步用实验手段感觉到构成液体、气体的粒子同样体积很微小、数量很巨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知道粒子体积小,数目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体积微小,数目巨大;并初步体验和感知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情感与态度】通过由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转换,认识到看事物要细致入微;在实验中养成严谨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知道粒子体积小,数量大; 【难点】微观粒子的引出;用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结构的思想。 四、实验器材: 【演示实验】50ML小烧杯8个、高锰酸钾、培养皿、药匙、玻璃棒、针筒、香水 【学生实验】10组:放大镜、三试管气体(氧气、空气、二氧化氮)、三试管液体(水、植物油、硫酸铜溶液) 五、教学过程:

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试题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4、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 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水由氢、 氧两种元素组成 ( ) A.水是化合物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2H ) 2H+ C.水由水分子构成
A.镁原子结构图中 x=8 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7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
例 5。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5、下图中的符号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H2
2H2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金刚石 D.水银(Hg) 8.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2O——1 个水分子 C.3Fe3+ ——3 个铁原子 ) B.Na ——1 个钠离子 D.2H ——2 个氢元素
+1
)
A. 1.
B.
C.
D.
是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该粒子是阴离子 C.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2 D.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 8 个电子
13.(2009·南京中考)原子序数为 94 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之和为 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 145 C.质子数为 94 B.核外电子数为 94 D.核电荷数为 239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
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单质、又能表示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Cu B、O2 C CH4、 D、N 4、下列能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 +2 A、N2 B、2N C、2N2 D、 N 5、下列物质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HCl B、Cl C、KClO3 D、HClO

22、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 ) A.CaCO3 B.Al2(SO4)3 C.Al(NO3)3 D.Fe(OH)3 19、科学家已经发现的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式是 C70,下列关于 C70 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属于化合物 D.是一种新元素 ) )
A
B
C
D
【典例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9.(2009·肇庆中考)如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 中错误的是( ) 列说法
2、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其化学式为 C6H12O6,下列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一个葡萄糖分子由 6 个碳原子和 6 个水分子构成

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卷一.选择题(共46小题)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4:1 B.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D.液氧可用作火箭发射时的助燃剂 2.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达尔文 C.道尔顿D.牛顿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A.硫B.木炭C.蜡烛D.红磷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A.工业废水B.二氧化硫C.固体粉尘D.氮气

7.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关停重污染企业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D.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8.“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蔗糖溶解B.水的电解实验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D.A烧杯中溶液变红 9.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可以再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 B.只有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 C.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11.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原子B.分子C.电子D.离子 1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 B.分子大,原子小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课题:构成的物质的基本粒子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能初步判断物质组成与构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描述物质的 组成与构成; 2、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概念及相互联系和区别,能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自主复习 1、构成物质的粒子、、。 2、分子是; 原子是; 离子是。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联系是。 4、原子是由构成的,原子核通常是构成的。 5、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 6、在原子中,数 == 数 == 数。 7、在离子中,离子的电荷数 == 数—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 数 + 数;在阴离子中,质子数 == 数 - 数。 8、相对原子质量≈数 + 数。 9、元素的种类是由数或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结构中的 数决定的。 本节归纳: 请同学们归纳出我们学过的常见物质类别它们由哪种微粒构成: 原子: 分子: 离子: 合作探究 1`、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 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 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巩固练习】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 B、H20 C、H2 D、2H 2、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物质的构成

初三物理讲义 知识点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物质与物质的区别与联系:物体是具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征,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铁钉是物体,但制作铁钉的铁是物质;桌子是物体,但制作桌子的木材是物质。 2、目前,人类对于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认识。 例1 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各个物质都是静止的。 D、宇宙就像地球一样的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 例2 太阳的体积约是地体积的130万倍,地球直径大约是1×107m,而银河系的宽度大约是十万光年,通过计算说明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微小的一员。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人们普遍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粒子组成,那时就把质子、中子和电子称为“基本粒子”.随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大批新的粒子相继发现,其中的许多粒子本身也有内部结构.“基本粒子”并不基本.

问:本节的重点是什么? 答:(1)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认识宇宙的艰辛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组成的;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模型及分子结构的区别. 知识点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现象探究:一座大山由许多巨石组成,将巨石劈开分成小石头,小石头碾碎成小石子,将小石子研磨成小颗粒……如此不断细分,是否无止境呢? 2、探究归纳: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笑的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通常把它们叫做分子。分子极其微小,一般的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它。 3、分子很微小。 4、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图。 现代科技可以使我们看到物质中的分子,不同的物质,分子是不一样的,图11-1-1是金原子(成为单原子分子)排列图像, 图11-1-2是DNA生物大分子 (成为多原子分子)结构示意图。 例3(2010·福建厦门中考)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 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这一现 象说明() A、分子是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核是可分的 D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 例4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并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是() A、质子 B、原子 C、夸克 D、分子 问: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请你说说原子的结构组成情况。 答: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原子的质量是质子的质量加上中子的质量,且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是基本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其中质子所带的正电数与电子所带的负电数相等。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著名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 图11-1-1 图11-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