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第三回回目是“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在这一回里,曹雪芹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件事为中心,通过林黛玉的目见耳闻,神思意会给我们展现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一大批主要人物的形象。下面主要就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第一,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林黛玉进贾府并不是一下子就见到一大群人,而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让每人先后出场的。当黛玉到了正房大院,刚进房,首先见到的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这当然是贾母了。贾母乃一家之“老祖宗”,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又是黛玉最亲的人,自然第一个见到的应该是她。二人搂抱痛哭一阵之后,经贾母一一指点:“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二舅母。――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这样,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就都一笔带过了。

接着,贾母吩咐“请姑娘们”,这样,迎春、探春、惜春就出场了。在“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的气氛下,忽听得后院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和前面“三春”的到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王熙凤安排在这个时候出场,既可在写法上与前后人物的出场有所不同,做到文字翻新,同时又可与宝玉这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形成一个适当的间隔。

此后,作者用了相当多的文字写黛玉从宁府回到荣府的一路所见,回荣府后王夫人与黛玉的谈话,黛玉与贾母一起进餐,等等。这一切的描写,恰恰是作者在为另一个更高潮的人物出场作铺垫,因此,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你们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只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来报道:‘宝玉来了’。”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舅甥的暗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

第二,描摹形貌,揭示性格,穷形尽相

文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的非常出色。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已初步展示了她放任的性格。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的穿戴,配上她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的俏丽相貌,风骚、苗调的体态,威而不露的神情,再加上丫头、婆子,众星捧月似地前呼后拥,这位年轻、风流、得势、有权的主儿,就从文中活脱脱地站了出来。再看她的言谈举止,携了黛玉的手,就那么细细打量起来,故作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三句话,于夸赞黛玉娇美容颜,同情黛玉不幸身世之中,蕴含着对贾母不失时机的阿谀逢迎。这王熙风不仅会说,还很会做。她感情极丰富,变化极迅速,说着、哭着,贾母一制止,立刻就“转悲为喜”,自我解嘲,说自己勾起老祖宗伤心,该打。作品通过这样很精炼的外形描写和一件小事,就把王熙凤这个人物由表到里的主要特点十分精确地勾画

出来了。

贾宝玉的出场,不仅排在最后,而且事先作过一番渲染,主要是王夫人对黛玉的交底,说贾宝玉是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的嘴里“有天没日,疯疯傻傻”。加上黛玉幼时听母亲说过,这个宝玉“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等等。这样,读者也就和黛玉一起,事先对贾宝玉形成了一个先入之见:“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呢。”当作者完成了这样一番铺垫之后,送到黛玉和读者面前的宝玉却完全是另外一个青年公子的形象,尤其是使宝玉接连两次亮相,由形到神的描绘,不仅使黛玉见了吃一大惊,就是读者也因前后截然不同的对照,而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此外,作者还托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词,从另一侧面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点破他以后的身世遭遇。从表面看,这里句句都显示着对宝玉其人的嘲讽;但透过字面,却又处处看到作者对宝玉性格的赞美。这种欲赞还讽,寓褒于贬的新颖手法,在这里是显得十分别开生面的。它也是《红楼梦》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所谓“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常常是贾宝玉外形特征的表现,而“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却是贾宝玉内在性格的核心所在。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作者所要写的主要人物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而不是一个风月场中的情痴情种。

第三,人物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在写黛玉与众人会面时,作者还穿插写了不少黛玉所见贾府房舍的结构,豪华的陈设,贵族家庭的礼规家法以及生活习惯等等。安排这样的穿插,既使人物的出场波澜起伏,又使行文显得变化多姿,同时这些穿插内容本身又是不可少的,因为通过第十七回“试才题对额”后面有对大观园的系统介绍,而两府的环境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则主要是从这里的穿插来反映的,因此这些穿插又不是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而是有其独立的重要意义。同时这里所写的一切,又很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因此对贾府环境的描绘,实际也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表现了刚刚进入这个环境的人物林黛玉。从这里也可看到,《红楼梦》的文字不但没有一处闲笔,而且任何一个人,一件事的写法都不是随意写出来的,其中的关联和脉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

人物形象描写

人物描写 一、人物描写——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外貌描写应注意: 一、写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二、展示了人物的心世界。 (1)切忌“脸谱化”.社会是复杂纷繁的,生活中的人物肖像 是多彩多姿的。 (2)切忌“平板化”不能从头到脚,不分主次地描绘人物外 貌。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世界的外貌特征,或突 出重点,或以点带面。

(3)切忌“表面化”外貌描写只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方是 目的。 外貌描写技巧: 1、简笔勾勒特征; 2、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他人眼睛;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①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犁《芦花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③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掏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浅析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特点与设计理念

动画片电影中不可缺少的是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过程,是一部动画片的心腹,它决定着整部动画片的整体风格与人物情节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充满了创作者对作品的热爱,动画中创作者设计的角色造型特点会非常显著,尤其是在人物特征表达上。 一部好的动画片它的角色造型的特点是非常值得去探究,去观察,不仅要观察还要去探究它的设计理念,了解作者制作它时的心境与灵感。 1动画造型艺术的基本分类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在剧本完善好之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也是二维动画造型制作和三维动画制作的参考资料,要结合资料全面的分析与理解,数字动画的概念范围十分的宽广,比如三维类动画、数码艺术等许多样式。动画中道具、角色、场景造型里的。造型是首要的的制作方案,动画本身就是专业技术发展的事情,是属于影视类的重要领域。动本身造型特点必须对应相对应类别的创作专业方法。 1.1二维动画造型艺术 以写实风为常态的二维动画片当中人物角色造型主要的是以自然的形象来进行绘制的人物形态。而且,这种写实类的风格更受青年人的喜爱。在二维动画片当中大多是以人物为角色,人物是整部动画片的主体,所以人物这一部分是很难表达出作者内心想表达的动作来的,尤其是从写实风格方面来理解创作二维动画时的想法。一个是人物的表情变化很复杂多变,比如,形态、结构类似、表情与动作不够协调有,一点都会很难看,因为人的动态很难表达准确,所以,在二维动画片制作当中,不只要注意他的外形、衣服、相貌、年龄等人物特征,还要充分了解角色的背景资料,只有熟练了解这些基础设计才能精准的创造出一个好的角色造型出来。 在设计二维动物角色造型的时候呢,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常见的动物,当然,动物角色也是写实类的比较好,要塑造出一个好的动物角色造型呢,要掌握动物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状,经过设计挑选后的形象才能好的显现出动物的形象与结构。比如说,动画片《狮子王》中如图1-1所示,狮王与母狮还有黑猩猩等角色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但是重点是虽然是动物也能表达出人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拟人化。

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等

3.鉴赏与评价(2012、02、07) 3.2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A. 艺术形象的鉴赏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其中,最常见的是人物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叙事诗、叙事性散文、小说、戏剧)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外在)和性格特征(内在)。人物形象的鉴赏主要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特点,揭示其社会意义。 ①从分析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入手。文学作品都是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 语言(对话、独白)描写: 语言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经历,反映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语言有动作性,从说话可以看出说话人此刻的举止行为;语言能交代事情经过,推动情节发展。 动作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能显示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优秀作品描写动作准确而具体,抓准了特征。分析时要注意作者选用的动词,抓住人物特征性动作。 肖像描写(人物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特征描写),能反映出人物身世遭遇,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方法有:直接的心理活动描述,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绘等,即所谓的“意识流”,也有时运用动作暗示、景物衬托表示人物内心活动,如《荷花淀》中写水生嫂被苇眉子划破手指,就是以动作写她内心舍不得又高兴水生参军的情感。 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事件的描写。典型、出色的细节描写对表达主题、塑造形象有特有的艺术效果。如《荷花淀》开篇的“震动”和“吮”等。 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如:写景烘托人物性格(《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以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人物(《琵琶行》中写听众反应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以其他人物和主要人物进行对比,如《左忠毅公逸事》中描写史可法为国事恪尽职守从侧面表现了左光斗目光敏锐、知人善任、具有远见卓诗;以某一景物衬托描写主要景物;等等。 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有时也推动情节的发展。又称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也是环境描写,但侧重于某一环境中众多人物的共同活动。 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描绘人物、花卉用墨线勾勒,不着颜色,借指文学创作上,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生动的形象。鲁迅小说多用“白描”。 ②从分析人物与情节、环境等文体要素的关系入手。 ③从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入手。 写人物形象鉴赏性短文时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要通过人物的具体描写和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是联系情节和环境来揭示其社会意义。其具体表述可遵循以下步骤:先总说,为人物“定性”,接着点明其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情节(选取典型情节)概要分析,最后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或社会意义。 B..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的鉴赏: ①命题揭秘:一是鉴赏文章词句的表现力;二是鉴赏文章修辞的能力;三是鉴赏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表现力;四是鉴赏文章的布局谋篇。 ②解题视角:主要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动静相关、情景交融、以小见大、抑扬结合、虚实结合等);材料安排(主次、详略);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顺序、线索、铺垫、照应、开头、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的共同塑造,越来越多的生动人物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们由此而生机盎然,同时,牵动读者的心扉去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情,去领悟那个时代的精神。 二、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 综观《三国演义》,作者特意布置了诸多对比情节,用来烘托英雄人物伟岸神情。 《三国演义》中,对比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塑造手段。有时候在人物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是在激烈的战争、矛盾中进行对比;有时是一个画面中的两个人物行为的对照。 对比可谓是《三国演义》的一经典布置,运用这种手段,罗贯中把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本身褒贬倾向都渗透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 三、借助次要人物来陪衬、烘托主要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千百万读者所最尊敬、喜爱的人物,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料事如神,才能卓越,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用尽笔力,大肆渲染。光是出场,便用了三回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来进行烘托。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为了对诸葛亮形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烘托,作者有意安排了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来进行陪衬。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连续使用反间计、苦肉计、诈降计等使曹操难以应对,然而这些计谋虽然瞒过了曹操,却都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看得一清二楚,步步在他的意料之中。周瑜又以造箭为由杀害诸葛亮,诸葛亮明知其意,却没有报复周瑜,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使用巧计从曹操那里“借”得十万枝箭。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对刘备发动了军事斗争,然而在与诸葛亮的交手中每次都处于下风,他的计策一次次被诸葛亮识破,最终只落得“即生瑜,何生亮”的下场。罗贯中对周瑜的形象使用如此多的笔墨,却是通过层层深入的描写,不仅说明诸葛亮的军事

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

经典小说中的 ——人物形象与正面描写 学习目标: 1、了解并分析严监生、阿巴贡、范进、胡屠户几人的形象,学 习运用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初步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得分析、归纳方法。 3、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分析严监生、阿巴贡、范进、胡屠户几人的形象,学习运用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启发法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小说呢?向大家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吧!(学生介绍),大千世界,既有王侯将相,也有贩夫走卒;既有英雄豪杰,也有才子佳人。作家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用他们的生花妙笔,使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成了文学作品中栩

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当我们打开一本精彩的小说,欣赏分析其中的人物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家是怎么表现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的。 二、自读附文一,思考:鬼形象,文)(l、严监生历来被当作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型吝啬ìn sè1请找出你觉得有趣或中对他的吝啬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极为传神,者印象最深的地方,并作批注。 、我们都是演技派:小组合作,模仿严监生临死时的场景对话,其2 他小组评价。 、临死前得严监生究竟是什么样子?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捕捉到这3 一镜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自由读附文二,然后试试能否表演一下主人公当时的状态。 思考:四、快速浏览附文三,并结合附文二1、分析上面两个片段中的人物形象。 2、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五、严监生临死时一直伸着两个手指头的情节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个性符号。再细细品读一下这三个片段,体会正面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并尝试将此手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文/魏娜摘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这一鸿篇巨制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其文学价值表现为:同其他文学名著一样,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相一致——虽是写史却能引人渐入佳境、探奇览胜、流连忘返、如沐春风。关键词:思想性;艺术性;人物描写;性格特征《史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构造、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等几个方面。其中人物描写艺术最为突出,最能显示出《史记》不朽的艺术魅力,最为后人所称道。一、把握人物性格准确深入,选择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作者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准确深入地把握,对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地选择上。作者在深入研究,充分占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锐的思维,捕捉、挖掘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书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选择了材料之后采用互见法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二、细致入微地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史记》成功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又一原因是:作者司马迁对选取的历史材料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如,在《信

陵君窃符救赵》中,通过对信陵君亲自迎侯生的情节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从而把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侯生傲岸的性格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正面描写信陵君和侯生的言行、神情之外,还描写了其他人对这件事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性格。三、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史记》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在《鸿门宴》中,作者写范增命项庄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吾属今为之虏也,”这时脱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写范增,则使用很爽直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表现为缓和。写刘邦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宴前称张良为“君”,“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宴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献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是非常妙的。总而言之,《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对于中国史传文学乃至小说、戏剧创作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纵使略有瑕疵,可是瑕不掩瑜,这些不足对于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没有丝毫影响的。(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第五小学)

鲁迅小说的人物出场艺术赏析

鲁迅小说的人物出场艺术赏析 小说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这个典型人物怎么出场,却很有讲究!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不多,但是其小说人物的出场却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我们认真揣摩。下面就鲁迅先生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谈谈他们的出场。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精品之一,这篇出自《彷徨》的短篇小说,其主人公祥林嫂的出场先生采用的是“画像法”,即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祥林嫂的“形骸”:“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濒临死亡边缘的祥林嫂,作者通过视觉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祥林嫂,无论是形体、神态还是色彩,无不显示着她内心极度的悲哀和痛苦,无不揭示了她从外形到精神的枯槁和幻灭!因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引起了读者对她的极大关注:祥林嫂何以成为一个近乎死人的活物?她的肉体和精神究竟承受着怎样的虐待和摧残?当然,鲁迅先生对祥林嫂外形的刻画,并不仅仅是设置悬念,吊读者的胃口,作者这样为祥林嫂画像,更重要的是通过祥林嫂的肖像来强化祥林嫂的悲剧色彩,为整篇小说奠定一种沉郁、压抑的基调! 如果说祥林嫂的出场是绘形的,那么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的出场则是绘声:“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这突如其来的尖利声音,是如此突然和怪异,让“我”不由得“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这也正是杨二嫂要追求的效果——显示自己的存在,从而让对方不至于“贵人眼高”忽视自己!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法,和《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她的大叫大嚷,鲜明的突现了她尖嘴利舌、泼辣贪图小便宜的自私性格,也折射着她日趋贫困、每况愈下的生活窘况。当然,杨二嫂的典型意义还不仅仅如此!她是中国病态社会的产物,她和祥林嫂一样有着令人吃惊的显著变化:原先“终日坐着”,而现在则不停挪动她那“细脚伶仃的圆规”;原先“没有这么薄”的嘴唇,现在也变得贫嘴滑舌、伶牙俐齿起来。杨二嫂从坐着招徕生意的“豆腐西施”,一变而成为一个偷偷摸摸的“三只手女人”,这前后巨大的变化,不仅表明了杨二嫂身心已遭受损害的悲剧命运,而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故乡”的衰败和凋敝! 当然,作为一代大师的鲁迅先生,其小说人物的出场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先生的另一小说名篇《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出场,就不同于上面两种情形。孔乙己的出场是在作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的基础上才“引出”的!在孔乙己出场之前,先生首先用大量的笔墨为主人公的出场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对孔乙己的生活环境作了充分的渲染,这种渲染既有社会背景的描写,如鲁镇酒店的刻画,也有人物关系的交代,如对短衣帮和穿长衫的描绘,还有生活气氛的烘托,如那令人压抑、活泼不得的氛围。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孔乙己应运而出、应境而来了:“只有孔乙己到酒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经过这样层层渲染和铺垫,才姗姗出场的孔乙己,寄寓着作者深刻的艺术命意:是典型环境塑造了孔乙己,也是孔乙己点缀了这个独特环境!孔乙己这种别具一格的出场方式,不是作者的故弄玄虚,也不是作者的故作高深,而是由小说的主题决定的!即,孔乙己的出场,不仅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征,而且显示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同样是《故乡》,闰土的出场,就不同于杨二嫂的出场!闰土出场是虚和实

浅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法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对《红楼梦》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_2000字

对《红楼梦》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_2000字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它不仅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且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其高度的写人艺术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曹雪芹运用表现艺术的方法再现了人物精神风貌,创造性的运用二极背逆原理写人,注重圆形人物的刻画,给我们留下一个个性格丰满,立体感强的人物。尤其在描写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三方面精雕细刻又十分真实自然;含义丰富能知微见著。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此,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刻划人物,而且是成群地塑造出来,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是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

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红楼梦》中的形象体系,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复杂庞大的系统,这个大系统中各种人物的排列组合,又形成了几个对照性质的子系统。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性格为一系统,副册与又副册中的性格又是另外的系统。 每一个对照系统又有若干对照层次,每个层次的性格又形成对照,从而形成一个不可重复的、立体交叉的多层次结构。为组成这样一个结构,作者往往采取两种写法。一是突出性格的主要特征,如贾宝玉的“爱博而辛劳”,林黛玉由于对生活保持着清醒而产生的超负荷的悲哀,特征非常鲜明突出,以致成为一种“共名”,但这不是类型化的典型,不是某种道德品质的化身,而是“渗透于思维和感觉、意志和情感、记忆和向往、语言和行动各个方面的个人特点”(傅继馥《古代小说艺术典型基本形态的演变》)“爱博而心劳”的贾宝玉,他的思维和感觉是那样的敏锐和细腻,他的意志和情感是那样的坚韧和丰富,他的记忆和向往是那样的执着,他的语言和行为又是那样的乖僻,难怪使脂砚斋叹为观止。他说:“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

[水浒传,人物,描写]《水浒传》的人物描写艺术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艺术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艺术 ﹙一﹚同而不同的人物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①《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 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使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无雷同之感。 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份、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逼害一再隐忍;同时这种经历,又使他结交了四方好汉,形成了豪爽、耿直的性格。他最后被逼上梁山,正是其性格使然。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看透 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形成了他自由不羁,好打抱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更为曲折。“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是他的生活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意愿,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从这条路上拉回来,在充军得到梁中书的器重后,追求名利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了。在比武场上的斗狠逞能,护送生辰纲时的兢兢业业,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直到“生辰纲”被劫,不仅功名的道路被截断了,而且有落入牢狱的危险,他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 ﹙二﹚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与《三国》中的帝王将相一样,尚不脱“超人”的气息。作者在将英雄理想化时,往往把他们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如鲁达倒拔杨柳,武松徒手打虎,花荣射雁,石秀跳楼等等,都带有传奇的色彩。但与此同时,作者又把超凡的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让他们在李小二、武大郎、潘金莲、阎婆惜、牛二等市井细民中周旋。这样就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水浒传》在写武松面对着“哄动春心”的潘金莲的挑逗时,尽管也给人以“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的印象,但小说同时写炭火,写帘儿,写脱衣换鞋,写酒果菜蔬,写家常絮语,直写到武松发怒“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一步步把武松从真心感激嫂嫂的关怀,到有所觉察,强加隐忍,最后发作,写得丝丝入扣,合情合理。小说在现实的情感关系和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充分地展现了武松刚烈、正直、厚道而又虑事周详、善于自制的性格特征。他是超人的,但又是现实的。 ﹙三﹚瑕瑜互见的人物—潘金莲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第三回回目是“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在这一回里,曹雪芹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件事为中心,通过林黛玉的目见耳闻,神思意会给我们展现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一大批主要人物的形象。下面主要就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第一,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林黛玉进贾府并不是一下子就见到一大群人,而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让每人先后出场的。当黛玉到了正房大院,刚进房,首先见到的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这当然是贾母了。贾母乃一家之“老祖宗”,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又是黛玉最亲的人,自然第一个见到的应该是她。二人搂抱痛哭一阵之后,经贾母一一指点:“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二舅母。――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这样,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就都一笔带过了。 接着,贾母吩咐“请姑娘们”,这样,迎春、探春、惜春就出场了。在“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的气氛下,忽听得后院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和前面“三春”的到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王熙凤安排在这个时候出场,既可在写法上与前后人物的出场有所不同,做到文字翻新,同时又可与宝玉这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形成一个适当的间隔。 此后,作者用了相当多的文字写黛玉从宁府回到荣府的一路所见,回荣府后王夫人与黛玉的谈话,黛玉与贾母一起进餐,等等。这一切的描写,恰恰是作者在为另一个更高潮的人物出场作铺垫,因此,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你们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只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来报道:‘宝玉来了’。”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舅甥的暗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 第二,描摹形貌,揭示性格,穷形尽相 文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的非常出色。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已初步展示了她放任的性格。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的穿戴,配上她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的俏丽相貌,风骚、苗调的体态,威而不露的神情,再加上丫头、婆子,众星捧月似地前呼后拥,这位年轻、风流、得势、有权的主儿,就从文中活脱脱地站了出来。再看她的言谈举止,携了黛玉的手,就那么细细打量起来,故作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三句话,于夸赞黛玉娇美容颜,同情黛玉不幸身世之中,蕴含着对贾母不失时机的阿谀逢迎。这王熙风不仅会说,还很会做。她感情极丰富,变化极迅速,说着、哭着,贾母一制止,立刻就“转悲为喜”,自我解嘲,说自己勾起老祖宗伤心,该打。作品通过这样很精炼的外形描写和一件小事,就把王熙凤这个人物由表到里的主要特点十分精确地勾画

人物描写与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与概括人物形象 趣味导读 你知道中国传统戏剧里的脸谱吗?我们在看京剧、川剧的时候会发现舞台上的戏剧演员都化着浓浓的妆,乍一看五花八门的,让人眼花缭乱,但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他们脸上的妆容从颜色到花纹都不一样。有白脸,就是用白粉涂脸,并且眼睛一般都会勾画得又细又尖,一般奸诈的反面角色勾白脸,比如太监;也有红脸,一般血性方刚、正直勇敢的正面英雄角色用红脸,比如关公,有了红脸白脸,以及不同的穿着打扮,观众在台下一看就知道哪个是正面形象哪个是反外貌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 同样,在文学作品中也是这样,为了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作者也会对人物进行大量的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一起走进天的课程来寻找答案吧! 一、常见题型 1.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体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品质? 2.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赏析下列的划线句子。 二、人物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就是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包括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恰当的人物描写能使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饱满。1.外貌描写

外貌是一个人给我们的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塑造人物形象一般都少不了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包括对人物外貌、体型、姿态以及衣着的描绘。比如: 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郡,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 《名人传·米开朗基罗传》他头土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知识讲解】老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外貌不仅仅指脸部相貌、还包括身体形态、穿着打扮。第一个例子选自鲁迅《故乡》,这是对中年闰土的描写。 【拓展链接】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望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代表作品雕塑《大卫》。《名人传》作者是法国罗曼·罗兰。 2.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例如: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壮蛎。一个衣服

人物描写-学生、艺术家、教师

人物描写-学生、艺术家、教师 人物描写-学生、艺术家、教师 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可以写进作文的句子)名著中的人物描写 学生: 她那时正微低着头在看她的英语读本上的图片。漂亮的面容正似乎是风水先生手中的藤杖,它能使四面潜伏着的美立即显露出来。柔和的阳光在那一刹那间似乎已变成了有知觉的生物;秋天也似乎忽然具有了一定的形象。像太阳约束着一切行星一样,这女孩使得天空、大气、光线和她身边的一切都围绕着她活动,而她自己却颟顸地、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一本教科书上的图片。 [印度]泰戈尔《沉船》 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小学生,比我大四岁,因为我才十岁。论年龄,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青,一副病态。脸盘阔,五官粗,四肢肥,手脚大。还喜欢暴食,落得个肝火很旺,目光迟钝,两颊松弛。这阵子,他本该呆在学校里,可是他妈把他领了回来,住上一两个月,说是因为身体虚弱。但他老师迈尔斯先生却断言,要是家里少送些糕点糖果去,他会什么都很好。做母亲的心里却讨厌这么刻薄的话,而倾向于一种更随和的想法,认为约翰是过于用功,或许还因为想家,才弄得那么面色蜡黄的。 [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名著中的人物描写 艺术家: 他指挥的方法是那么自然而又柔和,看他的指挥就像听好的唱片那样,脚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起拍子来了。他的手随着流畅的音乐自然而然地挥动着,这时,似乎他手中的指挥棒和那臂膀连同他的身影都融进了音乐之中,只有音乐而无其他,说不定这就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吧! [日]小泽征尔《指挥生涯》 教师: 这位新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面目的丑陋和身材的矮瘦。他的眼睛出奇的细小,里面滚转着一颗黄豆大的瞳仁,连颜色也是黄黄的。鼻子显得分外尖削,嘴角边还生有一撮稀疏的黄须。因为年纪大了,腰背也就十分伛偻,仿佛永远俯屈着身子。看到他,很轻易使你联想到一只胆小的鼬鼠。不过,外表虽然引起人家的尊敬,据说他的文理倒是很亨通的 王西彦《私塾师》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轻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教材]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教材]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于都实验中学赖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考查进行教学组织,重在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 通过课本教材的复习,迁移至高考真题的解答,课堂上讲授方法并实际运用于真题。 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典小说人物图片展示。 (猪八戒、关羽、林冲、林黛玉、别里科夫、“小龙女”) 二、高考真题设问展示

【2012江西卷】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变式) 【2012湖南卷】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分) 【2012新课标】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2江苏卷】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2011新课标】“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1安徽卷】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特点。(5分) 【2010新课标】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归纳常见题型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人物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从教材说起 (一)、肖像描写 (阅读下面材料) 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 祥林嫂被卖再嫁~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后来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

网络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特征

网络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特征 “网络动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由网络终端设备远程读取数据,在浏览器发布及播出的动画。网络动画是近几年形成的新概念,但就其本身而言却并非新生事物,可以说网络动画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而逐渐发展壮大的艺术形式,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进化,它已经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及拥有众多受众的市场需求,成为网络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部好的网络动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除了创新的剧情外,独特的角色造型设计必定首当其冲。动画角色设计在动画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动画角色不仅意味着整部动画片的大获成功,更昭示着无穷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动画角色以其独特的形式折射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反映社会发展的种种现状、记录科技进步的各个阶段。 身处网络时代,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向着更广的范围传播。动画作为最易被人们接受的信息形式之一,向世界各地的用户展示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及社会信息,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将这一点加以利用,那么网络动画将不仅是人们娱乐身心的产物,它更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社会道德的宣传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文化艺术、伦理道德散布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一、网络为动画艺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一)传播媒介的革新https://www.doczj.com/doc/1712204273.html,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极大拓展了人们视觉文化的发展空间。不管是通过计算机上网还是移动设备上网,不管是看新闻、时政,还是学习、娱乐,人们只要打开网页,大量的文字、图像、动画、音频等媒体元素就会充斥我们的感官,一个崭新的网络视觉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基于互联网络的动画艺术具有互联网络所具备的无限制传播、信息传达形态多样化和交互性的特点,从自身的创作理念及对外的设计表现都异于传统动画。 动画艺术结合网络媒体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网络使动画实现了跨平台的运作。现有的网络动画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用专业软件制作的原创网络动画作品,这种动画文件适应网络传播特点,也可以说是专门为网络传播制作的动画作品。在国内有很多展示这类作品的网站,如闪客帝国、闪吧等,也有很多专门从事这类网络动画创作的艺术家,如拾荒(代表作《小破孩系列》)、小小(代表作《过关斩将》);另一种是将传统动画作品数字化,然后放置于互联网上进行传播,我们在熟识的酷6网、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上看到大量的传统动画片,都是经过软件处理后适合在网络中播放的动画视频文件。 (二)制作软件的差异 最初的网络动画还只局限于为装饰网页而存在,并没有形成完整作品的形式。网络的流行在动画方面促使很多操作简易、传播速度快的新技术出现,在制作动画软件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使得网络动画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Flash软件迎合了网络时代轻松掌握、操作简单、自由创作的要求,符合现代人富于创新、追求个性的特征,使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它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动画作品,这在最大限度上调动了网络动画创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得以脱离传统动画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并得到最大限度的简化,动画从此回归独立制作。正是众多的Flash爱好者和使用者,令Flash动画从众多的网络动画类别中脱颖而出并广为传播,也使Flash软件成为网络动画制作的主流工具。 (三)运作方式的不同 网络动画较之传统动画在运营方式上灵活许多。随着其流通速度的不断加快,网络动画由最开始的个体型、分散型的自发创作向现在的专业公司或团体的运作模式转变。网络动画较低的制作成本、较短的制作周期以及便捷的发行渠道都是其迅速蹿红的重要因素。由于网民需求的增加,促使网络动画的创作不断更新形式及主题,并形成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有时效的运作模式,低成本、高利润、广阔的发展前景、巨大的经济效益,都给网络动画的商业化运作以强大的动力。我国目前已有多家专门的网络动画网站,其中最出名的Flash动

人物描写也需要一点儿“慢”的艺术

人物描写也需要一点儿“慢”的艺术 写人记事类作文是我们初中作文训练的重点,因此引领学生重视人物细节描写、感受细节描 写并且尝试细节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大家常常提倡,写人物要“动”起来、“活”起来,这并不假,但要达到这种效果,恰恰要“定”下来、“慢”下来。因为,在将人物写“活”之前,观察和 揣摩反而是个慢工细活儿。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曾言:“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这位 伟大的艺术家,他无论是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极其的慢,甘愿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 推敲、琢磨,琢磨如何让他的眼睛更有神、肤色更亮丽、肌肉更有活力……以致造就了很多令人惊叹的完美之作。 艺术是相通的,完美的细节造就了完美的雕塑和绘画,亦然,吸引人的作文也需要精妙的细节。 可是,每每提及写人记事类的作文,孩子们总是难以出彩,要么把人物刻画的大而化之、不 够微妙,要么就是写人不生动、不丰满,更有甚者为了刻画而刻画、千篇一律,陷入机械化 和模式化,难以达到表现效果。 为此,在作文课上,我专设了一次关于人物描写的活动。而这一次,我们的作文并没有在当 节课动笔,因为特定的观察对象还没有出现呢。我让大家观察下节英语课上老师的形象,并 就自己印象深刻之处成文。如此,同学们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难以照搬照抄,因为描写 的真不真实将由全班同学共同见证。但为了让孩子们在下节课中对人物形象把握的更准确, 我们在写作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我们再去读了《范进中举》中关于“胡屠户”的人物形象描写。全班齐读关于胡屠户的形象描写:“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一“攥”、一“舒”、一“缩”、一“揣”,把胡屠户爱财如命、虚情假意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可是回想我们的写作演练,往往将文中的四个动词缩成了一个动词,我们笔下的捉蝴蝶就定留在 单纯的“捉”字,情趣难以流露;我们笔下的打退堂鼓,也往往就是“他退缩了”,或者简单的 加上一些形容词,如“他无奈的退缩了”、“他只得退缩了”……但是,“他”是如何让我感受到“退缩”之意的?是眉头的微蹙、还是不再欣悦的神情、亦或是他脚下退后的动作……我们的人物 刻画为什么不能如此细腻呢?也许我们要做到这几个尝试。 一、定格动作、慢镜头回放 往往某个动作就发生在瞬间,可是就是这一系列短暂的动作最能表现人物的情感与性格。那 么善于捕捉精彩瞬间,才能刻画出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对于这样 珍贵的、精彩的动作,不可以快镜头,而应在脑海里定格下来,慢镜头回放,一颦一笑,脸 上的一丝微动,一言一语,语气里的一点点掺杂,都是人迥异与他人的最好表现。所以在作 文训练之前,不忘提醒孩子们,接下来的课程里,英语老师哪个动作、表情吸引到了你,请 注意在脑海里按下暂停键,慢镜头回放,把他写的越细腻越好。 当然,这次的“慢镜头拍摄与回放”作业是成功的。在同学们交上来的作品中,就有这样的定 格与慢动作:“我们又一次用寂静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周老师见此情景,眉毛一横、一挑,眼神凌厉地扫视全班,想用自己的威严施压,脸早已因怒气而涨红,本就稀疏的头发竟不合时 宜的歪斜在额前……不觉间愧意翻腾,年迈的周老师比我们投入多了,赶紧把手举了起来……” 我想,这样的动作、神情在课堂上发生时也就数分钟,孩子们要想把它写好,必要仔细观察,然后在脑海中定格、回顾,再像放电影一样慢镜头分解,如此,才能丰富细节,不造成细节 的缺失或是描写的大而化之。 二、强化特征、高聚焦捕捉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文学艺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达到一切意图和目的的。因而,所有适应于内容,又有利于创造形象的艺术手段,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譬如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在戏曲艺术里是很讲究的,因为角色出场的一个亮相、一个身段,不只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总是和角色性格与剧情需要有关。在小说里,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虽然是艺术上的小节,但在一些大作家的手中,却都有精彩的运用,象怎样布置局势,渲染气氛,怎样安排时机,以及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怎样描写和表现性格,都密切地联系着结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这在我国古典小说的杰作《红楼梦》里,就不缺少具有高超艺术技巧的范例。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曹雪芹对它们的出场描写,可以称得起千姿百态,十分引人入胜。在这里,我们只选择第三回,分析一下曹雪芹如何独运匠心地描写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出场。 从《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艺术结构来看,它的前五回都可以称之为“楔子”,因为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按照曹雪芹原作手抄本(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应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程高本改成“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从这回目上也可以看出,这一回的情节是提供两条线索:一条向社会政治

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的贾、王二府并力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礼教习俗,揭示封建贵族的膏梁绵绣种种,为主人公们提供具体的生活环境,并借助于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前者是虚写,一带而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后者则是实写。尽管这一回登场的人物很多,除男主人公贾宝玉以外,荣国府的女眷夫人小姐──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春全部露面了,但是,作为人物出场的精采描写,作者在这一回目中,仍然只按次序重点突出了荣国府的三个主要人物: 第一个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宝塔尖儿,荣国府太夫人贾母。第二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荣府管家人王熙凤。 第三个是小说男主人公荣府继承人贾宝玉。 这三个人的出场描写,在作者的精心处理下,显示了绝不相同的艺术特色。 这一回的开头是写由于林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来投奔外祖家,对于外祖母家的情况,在母亲生前已有所闻。加之她又细心敏感,一到贾府,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因此,在贾府众人前来迎接远客之机,便通过林黛玉的眼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