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潜能发挥和开发的因素

影响潜能发挥和开发的因素

影响潜能发挥和开发的因素
差不多人人都具有实现自我的全部能源与资源,但许多人却未能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一个人潜能的发挥呢?下面就此作出分析:
(一)人性中的基本缺陷
1.自卑扼杀潜能释放
人们深信的东西,都一定会成真。有人说:我也相信自己会成功,但为何不成功呢?因为那是假信,不是真信,或者说是意识相信,不是潜意识相信。如果大家看过《圣经》,会留意到,耶稣经常给病人治病,而治病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往往耶稣一摸,病人就好。疾病只是一种信息,它反映内在心灵被污染。耶稣是位潜意识大师。当病人对耶稣表示感谢时,耶稣回答:“不是我救了你,是你的信仰救了你。”这并不是耶稣谦虚,而是非常实在的事实,这就是“信者得救”。因为每个人的信仰,就是根置于潜意识里的观念,本身就是无比巨大的物质和能量,若把这种强大的能量,当成”造就你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能一举成功;否则用在相信自己不能做到这个,不能得到那个,认定是自己个失败的人,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那么结果同样是你的这种“信仰”造就了你的自我实现的失败[6]。一句话,自卑是扼杀潜能释放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匮乏性需要是阻碍人性潜能发挥
匮乏性需要决定生存状态。比尔?盖次不是天生的乐善好释的慈善家,哲学家叔本华也决不是生来就思索人类的终极问题,但他们都是在自己较低层心灵满足之后才变得伟大,才变得博爱。这个较低层心灵满足的意思是指:物质的满足或是认识的满足,只有曾经满足过,或是现在已经满足达到了某一很高的境界,才会成为开悟者、成为慈善家、成为哲学家,才能抵挡得住低层心灵需要的匮乏的诱惑[7]。当一个人的低层心灵需要匮乏时,他是经不起低层需要诱惑的。因此,匮乏性需要是阻碍人性潜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匮乏性需要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决定一个人的潜能发挥的程度。(吃饱喝足,衣食无愁,方能宏图大展,开拓精神生活)
3.仇恨扼杀潜能释放
仇恨、仇视、对立、对抗、逆反是人类普遍的人际现象;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不可避免。有句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它使我们富有、它使我们成功、它使我们健康、它使我们快乐、它使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它排第一位。“爱”也排在它后面,“爱”只排第二位。它就是――“感谢”。在安东尼罗宾的书中,说过这样一件事。安东尼罗宾问一位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成功人士回答:“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凡是你所感谢的东西,潜意识就

会加倍的给予你。相反你要是“怀着一颗仇恨的心”,那么所有的失败、悲伤、贫穷、痛苦、病痛都会与你如影随行。所以说仇恨是扼杀潜能释放的最大的敌人。
(二)人性中的惯性系统
人是习惯的动物。人们95%以上行为都是通过习惯养成的。坏习惯就像一只有漏洞的破船,想尽办法也无法阻止它下沉。习惯在开始的时候都是人们自己去塑造它,可是后来它逐渐的就掌控了人们的行为,塑造人们的生活。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坚持是一种习惯,放弃也是一种习惯。那么到底有那些重要的习惯阻碍人们潜能的发挥呢,主要就是习惯性思维,习惯性行为。
1.习惯性思维模式扼杀潜能释放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不但适用于自然界,也同样适用于人们的心灵。有学者研究人类的某个思想,只要不断的重复21次以上,它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即一种惯性思维模式,而这种惯性思维模式一旦形成,仿佛就给人们戴上了有色眼睛,使人们对于此模式之外的其他事物视而不见。使人们看问题变得主观,这种惯性思维模式直接扼杀大脑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设想,阻碍潜能的发挥。
2.习惯性行为模式扼杀潜能释放
思维习惯支配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将直接决定人们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可能是人们想要的,也可能是人们不想要的。但是一旦既定思维习惯形成,那么既定行为也随之形成,最后的结果也是必然。假如人们的思想不改变,那么结果也决不会改变。因为人们的所得超越不了人们的所要。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不断的重复昨天的思想,重复昨天的行为,却期待着自己会有不同于昨天的结果。要想释放自己无穷的内在的潜能,第一步就要改变人们的思想,第二步就是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最后必将拥有想要的结果。梦想是人们心灵的第一粒种子,所以要想不断的释放潜能,就需要不断的向自己的潜意识心灵播种成功的种子。成功是一种习惯,同样失败也是一种习惯,所以要不断的把这梦想成功的种子变成习惯,这是释放潜能的重要推动因素[8]。
(三)人生中的自我迷失
有学者研究,当代人群当中竟然有高达80%以上的人不能明确的回答以下问题:我是谁?我从那里来?我又将到那里去?什么是我追求的?什么又是我竭力回避的?人生中的自我迷失,也是阻碍人性潜能发挥的重要原因。
1.自我统一性失调
许多人是不自知的。所以人们终其一生都要不断的追问自己:“我是谁?”但自始至终都不得其解。因此,关于自我统一性,心理学家给我们的认识是:我就是我所认为的自己。因此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认知,人们需要在自

己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眼光,是一种适应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发展的认知模式。比如,有些人,已经40多岁了,还打扮成20多岁的样子,那就是对自我年龄的自我统一性失调;还有的人本是男儿身,却渴望女儿身的认识,这是对自我性别的自我统一性失调(变性美女俊男)。自我统一性失调是阻碍人性潜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不知自我有潜力,不知自我潜能何在。
2.价值观无意识性矛盾
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物意义和作用的理念系统。价值观决定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指向,觉得很重要的东西就去想去干。比如:有的人认为健康比较重要,有的人认为,智慧比较重要,还有的人认为吃比较重要,还有的认为权势、地位、财富很重要。明确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就能很容易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做出在别人认为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价值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周围的环境,包括父母的教导,老师的灌输,以及自己对世界的最初的看法潜移默化所塑造的。正是因为它的形成多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所以很多的价值观在我们没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的时候就深深的根置于我们的潜意识中,以后影响着我们行事的决定,做事的风格,以及对世界的感受[9]。人们潜意识中那些经潜移默化而形成的价值观有很多都是彼此矛盾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抉择举棋不定,行事犹豫不决,大多倾向于取保守弃风险,许许多多的类似现象,就是根因于价值观的无意识性矛盾,而这正是人性中自我迷失很重要的原因,自觉不自觉地阻碍着人们潜能的展示与发挥。
3.模糊的人生使命
缺乏使命感,责任感,也往往阻碍潜能的闪现、释放和发挥。亚洲首富孙正义说:“一切的成功都开始源于一个梦想和一大堆的莫名其妙的使命与自信,所有的一切都将由此而展开。”当年相貌不扬,身高不足1米6的19岁的孙正义写下自己未来50年生涯计划时,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疯子的时候,他对自己说:“我为使命与成功坚持到底,他人的想法仅供参考[10]。”50年过后,人们看到现在的孙正义,他的话语预言了他的一生的成就。相比之下,人们发现在现实人群当中竟然高达80%以上的人不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人生目的,更别说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他们活在一个迷茫的世界中,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他的所有才华将只能成为别人实现目标的工具。没有目标的人永远被有目标的人所领导,将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四)人性中的"约拿情结"
“约拿”是圣经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

差遣而成就一番事业。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去执行这个任务,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后来心理动力学理论借用“约拿情结”提出一个著名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约拿情结”是指代那些渴望成长、成功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成功的人。
许多人在人性之中往往喜欢自我设限,自戴“心灵枷锁”,不敢自我超越与突破,使本可以很容易展示的潜能泯灭,从而阻碍了潜能的发挥。
1.如恐惧失败般的恐惧成功
人人追求成功,渴望成功,但真正成功者仅占人群3%,那么那些97%的人们为什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成功的资源与潜能,而是因为在他们努力追求成功并且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他们却恐惧成功,回避成功,认为自己不会成功。此乃人性中约拿情结之一。
那么恐惧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将人的心灵简单的划分为:意识与潜意识两个层次。意识的核心是自我,潜意识的核心是自性,又叫真我。自我是建立在客观参照之上的。它是以外在世界为标准的。而自性是建立在无限的潜能之上的,它完全以内在世界为标准,它是无所畏惧的。人类恐惧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没有与自性的很好沟通,在于自我对自性的无察与无知,在于自我的迷失。这是阻碍自我实现的根本原因之一。
2.自毁情结,死亡如影随形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本能论,即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就是人类天生的自毁情结,它包括对内的自毁本能以及对外的攻击本能,集中表现在人类的自卑、自虐、自责、甚至自杀等行为上。它们也会表现在人们把自己苦心经营的百万家产突然间挥霍一空,也可能表现在把美满幸福的婚姻弄的支离破碎。这种自毁本能也即自毁情结,它会如影随形的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将生命推向死亡、文明推向毁灭、勃勃生机推向灰飞湮灭……,似如此,人性潜能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

六、潜能开发策略
对于人类自身或社会发展来说,大脑的潜能未被充分利用,的确是一种最大的资源浪费。美国加州福尔屯学院心理学家陆哥?赫胥勒说:“在编撰20世纪人类历史的时候,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地震,连年的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们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他们自身的人类未开发的巨大潜力。如此之多的现代人,其生活中心只是生活的安全,食物的充足,以及电视和卡通片的刺激。我等芸芸众生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或

可以成为什么人;如此众多的吾辈尚未经历足月的心理的社会的诞生,却已经衰老死亡。”因此,有人说,21世纪之所以可以称为"心理学的世纪",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将是人类真正探索和发现自己心理潜能的世纪。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迎接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来临的挑战,开始重视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和潜能的开发。罗马的“国际思考”俱乐部在一份报告中也指出:“要想寻找任何解决人类差距的答案及任何关于人类前途的保证,惟一的去处就在于我们自身中。我们大家所需要的便是学会如何激发我们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从现在开始,有目的地去运用它们。”在日本1996年出版了《脑内革命》一书,提出“潜能革命要从脑内革命开始”的观点。不仅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人脑功能开发的计划,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脑开发计划”。在我国,人脑潜能开发研究也开始得到重视。据报载,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提高人口素质为宗旨的“中国2049计划”拟正式启动。
美国至少有180多个研究所从事人类潜能开发试验研究。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奥托在犹他大学创办了一所人类潜力研究所。研究所重点研究怎样在专家辅导下,以结成小组的方法挖掘人类潜力。发掘个人潜力小组试验法已被许多精神病学医生和大学所采用。小组实验法强调建立互爱的环境,使自由交往不受阻碍,人与人真正达到互相关怀。奥托将小组试验的各种方法汇编成《挖掘人类潜力的小组法种种》。小组试验法行之有效,它能帮助人增强创造力,增强解决难题的能力,使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估价更加积极。
除奥托的小组试验法外,开发个人潜能还有四种重要的方法:
1.力破陈规旧习法。美国学者认为,长期的风俗习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制度扼杀了求知的好奇心。如果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更大的潜力,就要根除限制人发展的陈规旧习,让新的经验和信息输入。大学、学院教育应激发人们求知的好奇心,激发人们学习新的经验,激发人们的冒险精神,以在各个领域开发人的潜能。
2.自我承认(认可)法。假如你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工作,没有一位上司或领导表扬你,但只要你自己认为不错,你就承认它,确认自己高质量的工作和创造性,并给予自己一定的奖赏,这就是自我承认的方法之一,而且效果很好。
3.树立信心法。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学习或工作成绩一般,由此而认为自己智力有问题,因而缺乏自信。其实是自身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爱迪生、牛顿、巴尔扎克、雨果、以及被恩格斯称为“所有时代最有

学问的人物之一”的黑格尔小的时候都被认为不太聪明,他们的潜能是后天发掘的。由此可见,要想发挥人的潜能,每个人必须首先自信,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才能通过自身努力将能量释放出来。
4.掌控自我信念体系法。信念系统是个体生命振作与毁灭的力量。因为几乎所有的思维方式以及情绪状态都受制于它。一个人一旦相信了什么,他就会看不见与它相反的。凡是相信的都是真的,大脑完全会以人们所持有的信念来感受这个世界。信念是一种牢固的观念,它促使人们对其所认定的事物有种坚定不移的挚着追求和目标指向。好的信念能极大的发掘人们自身的潜能,而不好的限制性的信念则会毁灭与扼杀人们自身所蕴藏的无穷潜能。
对信念的掌控策略一般有:(1)发掘人们自身所抱有的那些信念对人们人生终极目标有益?那些有害?然后将有害的信念与痛苦联系在一起.对于有益的信念还要不断的扩展其力量,不断的吸收新的有力量的依据,以增强其动力。(2)当人们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时,相关团体和教育者需要建立目标信念体系以助其达成。在这个建立过程中需要经过:游移的信念,肯定的信念,强烈的信念三个层次以获得强大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一个人潜意识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它会让一个人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开发潜能的策略主要有:
(一)科学使用和开发大脑
脑是一切智慧活动的策源地,大脑是人类思维的场所,信息需要人的大脑
去整理,知识需要人的大脑去创造。潜能的开采首先是大脑潜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人脑潜能很大,像个沉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
1.是信息刺激,学会用脑。信息是大脑的精神营养,对大脑最佳的信息刺激,就是勤学习、多学习。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提出:“智力象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予适当的负担,加强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开发大脑潜能的关键,就在于多练脑,勤动脑,会用脑。
2.是协同开发,全面塑脑。既重视左脑功能开发,又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克服“重左轻右”的传统倾向,可以多开展一些左侧活动和从事音乐美术活动,促进大脑状态协调,有利于全面锻炼脑力;而现代脑科学研究又证实,人的左右脑半球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左脑是言语的脑,右脑是‘沉默’的脑”。这里所说的“沉默”,并非“沉静”没有活动,而是它有自己的活动和表达方式,它的活动具有非语言、非逻辑和无意识的特征。正是因为右脑半球活动具有这些特征,也就影响着人们对右脑半球功能的研究与认识,使得人们只重视言语的抽象思维的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

忽视了右脑半球直觉形象功能优势的作用。当前应重点开发右脑。
3.是劳逸结合,科学护脑。要有张有弛,科学休息,保证适量睡眠,防止过度疲劳,防止外伤和毒害。
4.是营养健身,合理补脑。要及时补充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多养护,达到强身健脑。
5.是情绪乐观,精心益脑。开发大脑潜能必须排除心理障碍,而心境乐观和心理健康,有利于健脑用脑。
(二)自信是潜能开发的力量之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心理的蓝图或者说自我的肖像。这种自我肖像是关于“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是建立在我们的自我信念之上的,自我意识对潜能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心理健康的现代人来说,强烈的自我开发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的一部分。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渴望成功都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追求完美境界,抑制恐惧心理,摄取成功之道,均以自信自强为前提。凡自信自强者均能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并主动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人们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自我形象。对于自身价值充满信心的人往往容易成功,也容易获得幸福。相反,缺乏自信心的人却总是与失败和不幸结缘。
“首先要敢于去想,没有梦想不可能有奇迹!”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自我意识、自我信念对我们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自我意识决定着个人成就的界限,自我信念决定着个人成就的大小(能做什么,做多大),有了自我意识、自我信念就等于扩展了我们的“潜在领域”,就能使我们不断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潜能展示。
(三)暗示启动是潜能开发的有效捷径
要开发潜意识中存在的潜能,首要的条件是与潜意识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开发其潜能,发挥其作用。如何沟通呢?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沟通的方法很多,暗示法是最重的一种:
暗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语言暗示、手势暗示、表情暗示、环境暗示等等。但就其类型而言,只有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暗示,一类是消极的暗示。
积极性暗示的作用:
1.用积极性的暗示,能够给潜意识输送积极的信息。这种信息反复次数多了,潜意识就会接受,产生积极的心态。拿破仑?希尔说: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这是一句名言,也是一条真理。因为积极的心态,使人自信、自爱、坚强、快乐、兴奋,让你的能力源源涌出。如果有积极的心态,就能随意进入生龙活虎的进取状态,乐观应付,充满把握,全身焕

发活力,心智敏锐,从而就会心想事成。
2.积极心态就进入潜意识能积极主宰自动导航系统。建立积极心态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一个人一旦建立积极的心态,这个积极心态就进入潜意识的自动导航系统。它会自动控制你行动的方向,控制你的行动,使你勇往直前,奔向成功。如同驾驶着一辆自行车一样轻松自如,无需有意识地控制你的眼、手、身体和脚,潜意识帮助你进行有机地协调,自动导航系统使你自动向前运行。在此过程中,你的奋斗、拼搏,完全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没有任何强求之感。也不会为那些压力、风险而恐惧,也不会为那些劳累、辛苦而退缩,也不会为那些问题、困难而烦恼。
3.积极的暗示还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效应。例如,国外有一位化学家,叫约瑟夫?墨菲,他患了皮肤癌,百药无效,反而越来越恶化。后来,他每天祈祷两三次,每次大约5分钟,3个月后居然不吃药而愈。他的病是怎样治好的呢?就是运用了积极的暗示。通过反复多次的暗示,使潜意识接受了暗示的信号,使病症痊愈。此后,约瑟夫?墨菲不搞化学研究了,他改行研究潜意识问题,并写了一本书《潜意识的奥秘与力量》,据说这本书曾经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
消极性暗示的危害:
1.消极的暗示,可给潜意识输送消极的信息。这种信息重复次数多了,就会形成消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可使一个人多疑、沮丧、恐惧、焦虑、悲伤、受挫,使一个人浑身无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消极的心态,会使你看不到将来的希望,进而激发不出动力,甚至摧毁你的自信心,使希望破灭。消极心态就像一剂慢性毒药,吃了这种药的人会慢慢变得意志消沉,失去动力,而与成功无缘。由此可见,消极心态是人生事业发展的大敌,而消极的心态又来源于消极的暗示。因此,我们必须对消极的暗示引起重视。
2.消极暗示可使一个人产生低沉情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样是一件事,问题是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从哪一个角度去说。从正面说,即用积极的暗示,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从反面说,即用消极的暗示,就会产生低沉、沮丧的情绪。
从前,一位书生在赴京赶考的路上,遇上了几个人抬着个棺材。书生的随行家人,顿时产生一种不好的情绪,认为这次书生进京赶考不会有好运气。此时,书生看出了家人的情绪变化及担心,笑着说道: “官财!官财!升官发财!好运要来!”大家都乐了。同样是一件事,不同的说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书生的家人运用了消极的暗示,就产生一种不好的情绪,而书生运用的是积极的暗示,使得大家情绪极佳。
3.消极暗示可

使一个人产生自卑心理。动物园的大象被拴在一个不大的木桩上。凭它的力气,完全可以拔掉木桩跑掉,为什么它不跑呢?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动物园的饲养员解释道:这头大象从小就拴在这个木桩子上,由于当时力气小,它跑一次,跑不了,再试一次,还是跑不了,就这样多次失败,多次暗示,使它的潜意识接受了“拴在木桩上跑不了”这个信息。从此以后,只要一把它拴在木桩上,它就认为跑不了了,不管它长成多大的大象,力气有多大,反正拴在木桩上就是跑不了,不会再去做任何尝试。其原因是,由于“拴在木桩上跑不了”这个消极的暗示,使大象产生了自卑心理。它自认为自己无法摆脱这个木桩。正是这个“自卑心理”,限制了大象能力的发挥。
“大象与木桩”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比比皆是,我们经常说,这个事我不能干,那个事我干不了,这个事我无能为力,那个事我想都不敢想,总能找出一些充分的理由加以否定,说明自己不能干。
总而言之,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阴晴圆缺不一样。”这句话是每个人都应铭记的。
(四)正确处理好人脑与电脑的关系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一个计算机,但比现存的任何计算机要强大得多。当今是电脑时代,电脑的普及有时会防碍使用人脑和低视人脑的功用。开发人的心理潜能,要处理好人脑与电脑的关系,应当积极寻求人脑与电脑的最佳结合方式。在信息时代,人脑固然离不开电脑,但电脑越先进就越离不开高度发达的人脑。只有实现人脑与电脑的同步开发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扩充、资源替补和思路启迪功用,实现人脑潜能与电脑优势的最佳结合,才能使人脑潜能发挥到极致,产生更多的创新和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