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壳体课程设计

塑料壳体课程设计

塑料壳体课程设计
塑料壳体课程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1.独立拟定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正确选用成型设备。

2.合理地选择模具结构。

3.正确设计模具成型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4.所设计的模具其浇注系统充型快,冷却系统效果好,脱模机构灵活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5.所设计的模具应达到制造工艺简单、组装方便、造价合理的要求。6.充分考虑塑件的结构特点,应尽量通过模具一次性成型出如孔、槽、凸、凹等结构,减少后加工工序。

二、设计工作量

1.根据所选定的塑件,绘制1张制品零件图,按制品精度设计要求确定塑件公差,并按模具设计要求对塑件的公差进行变换。

2.完成模具装配图1张,用手工绘制成A0或A1图幅,按制图标准绘制。3.完成模具零件图3张~8张。其中,定模板、动模板、凸模、凹模任选2件用手工绘制出零件图,其他零件图及其绘制方法自定。

绘制的零件图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明该零件的材料、数量、图号(代号)、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热处理及其他技术要求。

4.编写设计说明书(20页~30页)

设计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目录;

(2)设计题目或设计任务书;

(3)塑件分析(含制品图);

(4)所选塑料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5)浇注系统的设计、分型面选择、型腔布置,浇注系统及排气系统的形式、部位与尺寸及流动比的校核等;

(6)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型腔、型芯等的结构设计、尺寸计算、强度校核等;

(7)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力的计算,拉料机构、推出机构、复位机构等的结构形式、安装定位、尺寸配合等;

(8)侧抽芯机构的设计:抽拔距离和抽拔力的计算,抽芯机构的形式、结构、尺寸以及必要的验算;

(9)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组成元件、结构尺寸、安装方式等;

(10)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1)其他技术说明;

(12)设计小结:有何体会与建议等;

(13)参考资料:资料编号、名称、作者、出版年月。

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文字简明通顺、书写整齐清晰,计算正确完整,并画出有关的结构简图,图的下方有图号和图题。计算部分只要求列出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其运算过程从略。最后打印装订成册。

三、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1.设计时间:校历第14~16周

2.进度安排:

第1周:制定塑件成型工艺;论证并确定设计方案;完成有关设计计算、

设备选择;完成设计说明书草稿。

第2周:完成模具装配图的绘制,完成零件图草图的绘制。

第3周:完成3张~8张零件图的绘制,并进一步修正装配图,完成说明书正稿的誊写。

四、设计题目

1、按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题目每个同学按学号顺序选择一题,不得重复。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选择题目后,按要求绘制出制品图。题目名称定为“塑料壳体(4)注塑成型模具设计”,例如:“塑料盒(02)注塑成型模具设计”。在本人的课程设计的所有文档中要求题目名称一致。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6)

1、塑件的分析 (6)

2、PP的性能分析 (6)

(1)、使用性能 (6)

(2)、成型性能 (6)

(3)、PP的主要性能指标 (7)

3、PP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8)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9)

2、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的确定 (10)

3、射机型号的确定 (10)

(1)、注射量的计算 (10)

(2)、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计算 (10)

(3)、选择注射机 (11)

4、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11)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13)

1、主流道的设计 (13)

2、浇口的设计 (14)

3、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16)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6)

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6)

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17)

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7)

4、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19)

五、模架的确定 (20)

1、模板尺寸的确定 (21)

2、架各尺寸的校核 (22)

六、排气槽的设计 (23)

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3)

1、脱模方式的确定 (23)

3、校核推出机构作用在塑件上的单位压应力 (24)

八、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24)

1、侧抽芯方式的选择 (24)

2、相关计算 (24)

3、校核推出机构作用在塑件上的单位压应力 (25)

4、导柱设计 (26)

九、冷却系统的设计 (26)

1、冷却介质 (26)

2、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 (27)

十、小节 (28)

参考文献 (29)

塑料壳体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分析

(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2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

塑料熔体流程不长,适合于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每个尺寸的公差不一样,有的属于一般

精度,有的属于高精度,就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脱模斜度 PP属非结晶型塑料,成型收缩率较大,

参考表2-10[1]选择该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图1

统一脱模斜度为1°。

2、PP的性能分析

(1)、使用性能

为白色蜡状塑料,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聚乙烯,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但低温时易变脆,不耐磨、易老化,适于制造一般机械零件,耐磨蚀零件和绝缘零件。

(2)、成型性能

①是非极性结晶型塑料,吸湿性小,约为0.03%~0.04%,一般不需要干燥,易发生融体破裂吧,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

②流动性好,熔体流动速率为2~9g/10min。收缩性范围及收缩值大,成型收缩率为1.0%~2.5%,并具有各向异性,易发生收缩、凹痕和变形;

③热稳定性好,熔点温度范围为165~170℃,分解温度高于350℃,成型温度范围较宽,一般为205~315℃;

④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方向性明显;

⑤抗氧化能力低,在塑化前应加入一定比例的抗氧剂。

(3)、PP的主要性能指标

表1

密度(g/cm3)0.9~0.91 屈服强度(Mpa) 78~90 比体积(cm3/

g)

1.10~1.11 拉伸强度(Mpa) 37

吸水率(%)0.03~0.04 拉伸弹性模量

(Mpa)

2800~4200

熔点(℃)160 抗弯强度(Mpa) 67

计算收缩率(%) 1.0~2.5 抗压强度(Mpa) 56

比热容(Kg /℃) 1930 弯曲弹性模量

(Mpa)

14500

3、PP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1)、注射成型过程,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成型过程及塑件的后处理三个阶段。

①、成型前的准备。对PP的色泽、粒度和均匀度进行检验,由于PP的吸水率<0.03%,允许水含量为0.05%~0.20%,由于该塑料不易吸水,故可以不进行干燥处理;对料筒通常需要清洗,螺杆式料筒可采用对空注射法清洗,柱塞式料筒可拆卸清洗。

②、注射过程。

塑件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

③、塑件的后处理。

塑件经过注射成型后,去除浇口凝料、修饰浇口处余料及飞边毛刺外,常需要进行适当的后处理,查表3-2[3]处理的介质为空气,处理的温度为150℃,处理的时间为30~60min。

(2)、注射工艺参数

①、注射机:查表3-1[1]选螺杆式,螺杆转数为45r/min,高螺杆转速是允许的,只要满足冷却时间结束前完成塑化过程就可以。

②、料筒温度(℃):查表3-3[4]PP的料筒温度和喷嘴温度如下:

进料段: 150~210

塑化段: 170~230

出料段: 190~250

喷嘴温度:240~250

③、查表3-4[4]模具温度(℃):20~40

④、查表3-1[1]注射压力(MPa):70~120,注射时间为:1~5s

保压压力(MPa)50~60,保压时间20~50s。

⑤、注射时间:1.6s

冷却时间:12.5s

辅助时间:8s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1、型面的确定

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端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底平面上,其位置如图2所示A-A截面。

图2塑件分型面

2、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的确定

为了制模具与注塑机的生产能力相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并保证塑件精度,模具设计时应确定型腔数目。型腔数目的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经济性、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制品的精度等。一般来说,大中型塑件和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塑件优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结构。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适中,且具有两边抽芯,但抽芯距较短,从模具尺寸考虑,故拟定为一模一腔。采用一模一腔,能够适应生产的需求,潜伏式点浇口,浇口去除方便,模具结构孔不复杂,容易保证塑件质量。

3、射机型号的确定

(1)、注射量的计算

通过Pro/E三维建模设计分析得塑件体积: V塑=130.6cm3

塑件质量: m塑=ρV塑=130.6×0.9g=117.54g

(2)、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计算

浇注系统的凝料在设计之前是不能确定准确的数值的,但可以根据经验按照塑料体积的0.2~1倍来估算。根据流道的设计要求,浇注系统的凝料按塑件体积的0.2倍来计算,故一次注入模具型腔塑料熔体的总体积(即浇注系统凝料和1个塑件体积之和)为:

V总=V塑(1+0.2)=117.54×1.2cm3=156.72cm3

(3)、选择注射机

根据第二步计算得出一次注入模具型腔的塑料总体积

V总=156.72cm3

V总/0.8=156.72/0.8cm3=195.9cm3

根据以上的计算,初步选定公称注射量为250cm3的注射机,注射机型号为SZ—500/200卧式注射机。其主要参数见表(2)

表(2)

4、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①、注射压力校核

查表4-1[]可知,PP所需注射压力为70~120MPa。这里取P o=100MPa,该注

射机的公称注射压力P 公=150MPa 。注射压力安全系数k 1=1.25~1.4,这里取k 1=1.3,则:

10 1.3100k P P

=??公,

所以注射机压力合格。

②、锁模力的校核

a 、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塑,则

222(2)(14610)1910.764

4

A d z mm π

π

=

+=

+=

b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A 浇,即流道凝料(它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和A 浇数值,可以按照多腔模的统计分析来确定。A 浇是每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的0.2~0.5倍。由于本例流道设计简单,分流道有一定的长度,因此流

道凝料投影面积可以取A 浇=0.3A 塑。

c 、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总投影面积A 总,则 A 总=n (A 塑+A 浇)=n (A 塑+0.3A 塑)=1.3A 塑=24834.882mm

d 、模具型腔内的胀型力F 胀,则 F 胀=A 总P 模=24834.88×25N=620.9KN

式中P 模是模具型腔内塑料熔体平均压力值(MPa ),一般为注射压力的0.3~0.65倍。查表4-2[1]得PP 塑料模具型腔内的压力P 模为25MPa 。 由上表2知该注射机的公称锁模力F 锁=2000KN ,锁模力安全系数为k 2=1.1~1.2,这里取k 2=1.2,则 k 2F 胀=1.2F 胀=1.2×620.9=745.08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1、主流道的设计 (1)、主流道的尺寸

①、主流道长度:小型模具L 主应尽量小于60mm ,本次设计中初取40mm 。 ②、主流道小端直径:d=注射机喷嘴尺寸+(0.5~1)mm=(4+0.5)mm=4.5mm ③、主流道大端直径:d '=d+2L 主tan α≈8mm ,式中α=2.5°。 ④、主流道球面半径:SR o =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1~2)mm=(18+2)=20mm ⑤、球面的配合高度:h=(3~5)mm ,取h=5mm 。 (2)、主流道的凝料体积 ()π222223.14

d r dr 404 2.254 2.251573.273

3

V L mm =++=??++?= (3)、主流道当量半径 2.254

3.1252n R mm +=

= (4)、主流道浇口套的形式

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易磨损。对材料的要求较严格,为了防止浇口套被挤出,用螺钉固定。同时也便于选用优质钢材进行单独加工和热处理。设计常采用碳素工具钢(T8A 或T10A ),热处理淬火表面硬度为50~55HRC ,如图3所示。

图3

2、浇口的设计

该塑件要求不允许有裂纹和变形缺陷,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采用一

模一腔注射,为便于调整充模时的剪切速率和封闭时间。

在注塑模设计中,按浇口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常用的浇口形式有如下几种:直接浇口、中心浇口、侧浇口、环行浇口、轮辐式浇口、爪形浇口、点浇口、潜伏式浇口。

浇口的设计与塑件的形状,截面尺寸,模具结构,注射工艺参数及塑料性能等因素有关。浇口的截面尺寸要小,长度要短,这样才能增大料流速度,快速冷却封闭。便于与塑件分离或切除,且浇口的痕迹不明显。由于我设计的是中小型塑件一模多腔表面不允许有大的痕迹的塑件,所以选用点浇口。

(1)点浇口尺寸的确定

点浇口的结构形式如图4:

图 4浇口的结构形式

本模具采用的点浇口的结构形式如图5:

图5

根据表410-可得浇口大端直径处δ=0.3mm

∴点浇口大端直径18.6d mm =

查表410-,取0

18α=,小端直径'

1d =1.6mm 则

''11()/2tan 22l d d mm

α=-=

(2)点浇口的剪切速率的校核

①当量直径R='11()/4(8.6 1.6)/4 2.55d d mm +=+= ②校核浇口的剪切速率

a 、确定注射时间: 查参考文献[1] 表4-8 可得 t=1.6s

b 、计算浇口的体积流量: Q=V /T=130.6/2.0=65.33/cm s

c 、计算浇口的剪切速率: γ分= 4

4133

3.3 3.365.310

4.14103.14 2.25

q s r π-??==?? 该矩形侧浇口的剪切速率处于浇口最佳剪切速率

34

510~510

??之间,所以浇口的剪切速率合格。

3、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上面分别求出了塑件的体积、主流道的体积、分流道的体积(浇口的体积太小可以忽略不计)以及主流道的当量半径,这样就可以校核主流道熔体的剪切速率。

(1)、计算主流道的体积流量

q

主=( V

+ V

+n V

)/t=(1.6+130.6)/2.0=66.1cm3/s

(2)计算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γ

分=

3

3.3q

= 33

2

3.366.110

2.2810

3.14 3.125

??

=?

?

s1-

主流道内熔体的剪切速率处于浇口与分流道的最佳剪切

速率34

510~510

??s1-之间,所以,主流道的剪切速率校核合格。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凹模的结构设计

凹模是成型制品的外表面的成型零件。按凹模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整体式、整体嵌入式、组合式和镶拼式四种。根据对塑件的结构分析,本设计中采用整体嵌入式凹模,如零件图所示。

(2)、凸模的结构设计(型芯)

凸模是成型零件内表面的成型零件,通常可以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

种类型,通过对塑件的结构分析可知,该塑件有三个型芯,一个事成型零件内表面的大型芯,另两个是侧孔成型零件的圆孔的小型芯,两侧孔采用斜导柱滑块形式。 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根据对成型零件的综合分析,该塑件的成型零件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耐磨度及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同时考虑它的机械加工性能和抛光性能。又因为该塑件为大批量生产,所以构成型腔的嵌入式凹模钢材选用T10A 。对于成型零件大型芯来说,由于脱模时与塑件的磨损严重,因此钢材选用高合金工具钢Cr12MoV 。 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采用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4-15中的平均尺寸法计算成型零件尺寸,塑件尺寸公差按照塑件零件图中给定的公差计算。 (1)、凹模径向尺寸的计算

塑件外表面的长度: 0.560

1020.215010.1 1.1S s L mmL mm ++-==±=,相应的塑件

制造公差120.560.2mm mm ?=?=

()10.09111100

1152.48z m cp s L s l x mm δ++-??=+-?=??

,()2

0.03

222200

10.9z m cp s L s l x mm δ++-??=+-?=?? 式中cp s —塑件的平均收缩率,查表1-1可得PP 的收缩率为1.%~2.5%,所以cp s =0.015

1x 2x —系数,查参考文献[1] 表4-15可知x 一般在05~0.8之间,取1x =2x =0.6

1?2?—分别是塑件上相应的公差

1z δ2z δ—是塑件相应尺寸的制造公差,对于中小型塑件取1z δ=2z δ=?/6,1z δ,=0.09 2z δ=0.03(下同)

(2)、凹模深度尺寸的计算

塑件高度:01 1.06600.5360.53s H mm -=±= 010.56250.2825s H mm -=±=,相应

的1 1.06s mm ?= 20.56s mm ?=

()10

0.17

11110176.03z m cp s H s l x mm δ++-??=++?=?? ()2

00.0922220140.55z m cp s H s l x mm δ++-??=++?=?? 式中x 是系数,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4—15可知x 一般在0.5~0.7之间,此处取1x =2x =0.6。 (3)、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

塑件内表面长度:00.560.28

10.56020

146145.44100.149.86S s L mmL mm ++--===±=,相应的塑件制造公差120.560.28mm mm ?=?=;

()10

11110.091148z m cp s L s l x mm δ++--??=++?=?? ()2

0022220.046110.2z m cp s L s l x mm δ+--??=++?=?? 式中x 是系数,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4—15[]可知x 一般在0.5~0.8之间,此处取1x =2x =0.7(下同)。 (4)、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 成型塑件内腔型芯高度:

1.060.48

101202720.5371.47 1.0650.24 4.760.48s s s s H mm mmH mm mm ++=±=?==±=?=

()10

11110.17173.28z m cp s H s l x mm δ++--??=++?=?? ()2

022220.058122.93z m cp s H s l x mm δ++--??=++?=?? 式中x 是系数,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4—15可知x 一般在

0.5~0.8之间,此处取1x =2x =0.7 。 (5)、小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

小型芯直径为0.24

10

100.129.82S L mm +=±=,参考《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2-3[1]和表2-4[1],相应的塑件制造公差取mm 24.0=?

()()10

11110.040.04110.0159.820.70.2410.14z m cp s L s l x mm δ+---??=++?=+?+?=???

??? 式中x 是系数,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4—15可知x 一般在0.5~0.8之间,此处取1x =0.7。 (6)小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

0.44

10250.22 4.780.44s s H mm mm +=±=?=

()()1

11110.0730.073110.015 4.780.70.44 5.16z m cp s H s l x mm δ++---??=++?=+?+?=?????? 式中x 是系数,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4—15可知x 一般在0.5~0.8之间,此处取1x =0.7。 4、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1)、凹模侧壁厚度的计算

凹模侧壁厚度与型腔内压强及凹模的深度有关,其厚度擦考文献[1] 表4-19中的刚度计算公式计算:

11

4

4

3

35333575()61.2122 2.1100.023p ph

S mm E δ????===

? ?????

? 式中P —型腔压力,P 一般为30~50Mpa E —材料弹性模量 E=2.1×105Mpa h=w w,—影响变形的最大尺寸 h=w=75mm

p δ—模具刚度计算许用变形量 查参考文献[1] 表4-20 得p δ=251i

15

10.350.001i w w =+ p δ=251i =23m μ=0.023mm

凹模侧壁是采用嵌件,为结构紧凑,这里凹模嵌件单边厚度取15mm ,由于塑件两旁均有侧抽芯,故模架长度方向应该尽量选大些。型腔与模具周边的距离由模板的外形尺寸来确定。根据型腔的布置,初步估算模板平面尺寸选用270mm ×400mm 。它比型腔布置的尺寸大得多,所以完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动模垫板厚度和所选模架的两个垫块之间的跨度有关,根据前面的型腔布置,模架应选在270mm ×400mm 这个范围之内。垫块之间的跨度大约为118mm ,根据型腔布置及型芯对动模垫板的压力可以计算得到动模垫板的厚度,即: 12

10.5424.46P PA T L mm EL δ??

==

???

式中 P δ—动模垫板刚度计算许用变形量 p δ=251i

15

10.350.001i w w =+ p δ=251i =23m μ=0.023mm

L —两个垫块之间的距离 L=118mm 1L —动模垫板的长度 1L =400mm

A —型芯投影到动模垫板上的面积 2

223.14754415.6344

D A mm π?=== 故动模垫板厚度可以按照模架标准厚度取25mm 。

五、模架的确定

根据模具型腔布局的中心距和凹模嵌件的尺寸可以算出凹模嵌件所占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车床主轴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 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 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图1 车床主轴零件图 1.2、设计要求 要求编制一个车床主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照老师的设计,并编写设计说明书。具体内容如下: 1、选择毛胚的制造方法,指定毛胚的技术要求。 2、拟定车床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说明书

Hefei University 课程设计 C O U R S E P R O J E C T 题目:注塑模课程设计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0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 学制:四年 姓名:徐斌 学号:0706032003 导师:周伟 2010年9 月10 日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3) 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3) 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3) 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4) 五.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4) 六.浇注系统的设计 (5) 6.1 主流道设计 (5) 6.2 主流道衬套的形式 (6) 6.3 主流道衬套的固定 (7) 6.4 冷料穴的设计 (7) 6.5 分流道设计 (8) 6.6 浇口的设计 (9) 6.7 浇注系统的平衡 (10) 6.8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计算 (10) 6.9 .普通浇注系统截面尺寸的计算与校核 (10) 6.9.1 确定适当的剪切速率r (10) 6.9.2 确定体积流率q (10) 6.9.3 注射时间(充模时间)的计算 (11) 6.9.4 校核各处剪切速率 (11) 七.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11) 八.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4) 8.1 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 (14) 8.2 导柱的设计 (14) 8.3 导套设计 (14) 九.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6) 十.湿度调节系统设计 (17)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是一壳体,塑件壁属厚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选PS,考虑到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因此采用下列数据: 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件结构形式分型面应选在I上,如下图: 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批量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考虑到模具的制造费用和设备的运转费用,定为一模四腔。 2.型腔排列方式的确定如下图: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ca6140车床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序卡片【6张】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2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 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三爪卡盘 车床CA6140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z) 主轴 转速 (r/ min) 切削 速度 (mm/s ) 基本工 时min 2 1 2 3 夹φ75外圆,粗车一端面,车 外圆φ42.4,长43,外圆φ45.4, 长41,外圆φ70,长5 钻内孔φ23 扩孔φ24.8 掉头装夹,粗车相同参数 切断 45°硬质合金 车刀 Φ23麻花钻 Φ24.8扩孔钻 切断刀 游标卡尺43 45 5 90 90 35 6 4 2 1 1 1 3 3 2 0.6 0.6 0.6 0.20 0.56 500 500 560 200 250 117.8 117.8 122.1 14.45 17.85 1.92 1.60 0.06 2.65 0.714 10.1

卧式铣床X62W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工 时min 5 1 铣开挡5H9,保证尺寸2 6 φ63三面 刃铣刀游标 卡尺 9 1 4 0.06 750 148 0.0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6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专用钻床夹具摇臂钻床Z35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r ) 基本工 时min 6 1 钻孔φ7,钻锥孔φ13 φ7麻花 钻 φ13x90 度锪钻游标 卡尺 4.5 2 1 1 4.5 2 0.20 0.20 530 530 11.65 11.65 0.108 0.047 0.15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7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工艺设计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10mm孔夹具设计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订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才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1 -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端盖具有密封,定位的作用,因此结合面要有比较高的表面质量,孔系加工也要求有比较高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所有加工表面是以?16mm为中心的,包括:?32H7mm及倒角,尺寸为?11mm,?7mm的沉头孔及螺纹孔,M5螺纹底孔,?11mm,?10mm进油孔,以及?56mm圆柱面,?16mm孔与?56mm柱面同心度为0.02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些加工表面而言,我们首先加工出?56mm外圆柱面,并以此为粗基准加工出关键部分孔?16mm,并以此为基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保证其它表面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金属模砂型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 1 基准选择原则 ①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要求保证各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使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特别注意要尽快获得精基面。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2)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3) 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都是未经机械加工的毛坯面,其表面粗糙且精度低,若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2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专业机械模具BK311101 年级2011级 姓名彭军 指导教师王新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充电器外 壳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材料性能、成型特性与条件、结构工艺性等,并选择 了成型设备。接着介绍了充电器外壳注塑模的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 及布置,重点介绍了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定距分 型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然后选择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对注射机的工 艺参数进行相关校核。最后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以及在安装调试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论述的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采用三板式结构,即浇注系统凝料和制件在不同的分型面脱出,采用一模四腔的型腔布置,最后利用推板将制件推出。 关键词:充电器外壳;注塑模;三板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1)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第二章充电器外壳工艺性分析 (4) 2.1 材料性能 (4) 第三章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 (7) 3.4.2 分流道截面设计及布局 (9) 3.4.3 浇口设计及位置选择 (10) 3.4.4 冷料穴设计 (11) 3.4.5 浇口套的设计 (11) 3.5.1 型腔、型芯结构设计 (12) 3.5.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4) 3.7.1 脱模力计算 (17) 3.7.2 浇注系统凝料脱出机构 (17) 第四章注射机相关参数校核 (21) 第五章模具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 (24) 5.3 试模 (25) 总结 (27) 参考文献 (26)

计算器外壳模具设计说明

项目四计算器外壳塑料模具设计 能力目标 1. 分析壳体类塑件模具设计方案 2. 熟悉三板模的结构特点 知识目标 1. 掌握点浇口的设计方法 2. 掌握斜顶杆的设计方法 3. 掌握利用EMX5.0进行三板模具的设计 一项目引入 某企业接到一批计算器外壳订单,要求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外表面美观、无瑕疵,设计一套成型该塑件的注塑模具。 产品零件图如图4-1所示。 图4-1计算器外壳零件图 设计要求: 材料:ABS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未注公差取MT5级精度 二项目设计方案分析 计算器外壳的整体形状结构较简单,该壳体平均壁厚为1.6mm,包含多个纵向通孔和盲孔,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零件尺寸中等偏大,根据壳体的结构特点,拟定如下设计方案。

项目设计方案方案分析 分型面分型面应设在零件最大投影面,如图所示,塑料包紧型芯而留在动模,较易推出。 型腔布局塑件中等尺寸,产量不大,采用一模一腔即可满足生产需要。 浇注系统采用点浇口,塑件质量易保证,从零件上端进料,料流比较顺畅,不易产生熔接痕和气泡等缺陷。 推出机构除了直顶杆外,由于塑件有四个侧孔,还要设计四个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侧向抽芯,使制件脱出。 冷去装置将冷却水路设计型芯和型腔内部,更接近塑件,冷却效果较好 任务二:设计圆外壳的成型零件 要求:将本产品合理分型,并设计出成型零件。

设计参照如下 设计流程1----加载参照模型 步骤01 建立工作目录 打开pro/E软件,接着在菜单栏中依次选择“文件/设置工作目录”选项,弹出“选取工作目录”对话框,然后选择指定一个自已建的目标文件夹,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工作目录的设置,并将任务二建立的“jsqwk.prt”模型复制到工作目录中。 步骤02 新建文件 在菜单栏中依次选择“文件/新建”选项或在“文件”工具条中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接着选中“制造”单选按钮,在“子类型”选项区中选择“模具型腔”单选按钮,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jsqwk_mold”,接着选择mmns-mfg-mold(公制)模板,然后单击按钮进入模具设计界面。 图 步骤03 打开参照零件 在”模具/铸件制造”工具条中单击“选取零件”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工作目录中的然“jsqwk.prt”文件,单击,打开“布局”对话框,点击“预览”按钮,发现开模方向指向壳体侧边,方向不正确,如图所示。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书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 1 备料锻造 2 车 1 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端面见平,钻中心孔。 用尾顶尖顶住,粗车三个台阶,直径、长度均 留2mm余量. 2调头,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另一端,车端面, 保证总长259mm,钻中心孔。用尾顶尖顶住, 粗车另外四个台阶,长度、直径均留2mm余 量 3 热处理调质处理硬度24~28HRC 4 钳修研中心孔 5 粗车 1 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三个台阶,长度达到尺 寸要求,螺纹大径车到 mm,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 0.5mm余量,切槽三个,倒角三个 2调头,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余下的五个台阶。 mm及mm 台阶车到图样规

定的尺寸。螺纹大径车到mm, 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0.5mm余量,切槽三 个,倒角四个 6 修中心孔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修研 7 精车双顶尖装夹,车一端螺纹M24×1.6-6g 调头,车另一端M24×1.6-6g 8 划线划出键槽及?5位置 9 铣铣两个键槽及一个止动垫圈槽,键槽深度比图 样规定尺寸大0.25mm,作为外圆磨削的余量 10 磨磨外圆Q、M并用砂轮端面靠磨台肩H、I 调头,磨外圆N、P,靠磨台肩G 11 检验按图纸检验 工序说明: 1、该零件先以外圆作为粗基准,车端面和钻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粗车外又以粗车外圆为定位基准加工孔,此即为互为基准原则,使加工有一次比一次精度更高的定位基准面。

2、螺纹因淬火后,在车床上无法加工,如先车好螺纹后再淬火,会使螺纹产生变形。因此,螺纹一般不允许淬硬,所以在工件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和长度上必须留去碳层。 3、为保证中心孔精度,工件中心孔也不允许淬硬。 4、为保证工件外圆的磨削精度,热处理后需安排研磨中心孔的工序,并要求达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 5、为消除磨削应力,磨后安排低温时效工序。

2018年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2018年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一、题目及来源 该设计选用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0-3140-8 2010年5月第一版2016年1月第12次印刷),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选编。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第一组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

第二组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 第三组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

第四组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

第五组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二、设计计算书内容 撰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图分析;确定毛坯种类、制造方法、加工余量;拟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加工阶段的划分、热处理和辅助工序的安排、工序顺序的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序切削用量选择;工序时间定额计算。 1. 本设计选取了为该设计的核心

塑料壳体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塑料壳体模具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班级081班学号20084610121 设计人XX 指导老师XXXX 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2011 年12月8 日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 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2) 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2) 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3) 五.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3) 五.浇注系统的设计 (5) 七.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12) 八.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6) 九.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9) 十.湿度调节系统设计 (21)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该塑料件是一壳体,塑件壁属厚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选PS,考虑到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因此采用下例数据: 材料 A B C D E F G H I J PS 60 80 25 4 3 45 20 74 12 35 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件结构形式分型面应选在I上如下图: 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批量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考虑到模具的制造费用和设备的运转费用,定为一模四腔。 2.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如下图:

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本模具采用一模四腔,双列直排,推件板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侧浇口,动模部分需要一块型芯,固定板,支撑板. 五.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1.通过Pro/E建模分析,塑件为m1=26.5g,v1=m1/?, ?=1.05 V1=25.2cm3,流道凝料的质量m2=0.6m1 m=1.6nm1= 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的锁模力. 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2,A2可用0.35nA1来进行估算,所以 A=nA1+A2=1.35A1n=1.35×4×A1=25920mm2 式中A1=80×60=4800mm2 查表2-2<塑料模具设计指导> 取P型=25Mpa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1序言------------------------------------------(1)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2-7) 2.1 生产类型及零件分析-------------------------------------- (2) 2.2确定毛坯及各表面加工方法--------------------------------(2-3) 2.3确定定位基准及划分加工阶段------------------------------(3-4) 2.4热处理及工艺路线----------------------------------------(4-5) 2.5工序设计及加工余量选择----------------------------------(6) 3工艺说明----------------------—-------------(7-17) 3.1 工序一 --------------------------------------------(7) 3.2 工序二 --------------------------------------------(7) 3.3 工序三 --------------------------------------------(7-17) 塞规 -------------------------------------------(7-14)深浅样板 -------------------------------------------(15-16)成型车刀 -------------------------------------------(16-17) 3.4 工序四 -------------------------------------------(17) 4课设总结-------------------------------------(18)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清华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班级:060316 班 姓名:吴微萍 指导教师:姚坤弟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答案屈华昌

第一章答案 1.高分子聚合物链结构有哪些特点?根据链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哪几类?答:高分子聚合物链结构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1)高分子呈现链式结构 (2)高分子链具有柔性 (3)高聚物的多分散性 根据链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为高分子近程结构和高分子远程结构。 2.根据聚集态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哪几类?试阐述其结构特点和性能特点。答:根据聚集态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固体和液体,固体又有晶态和非晶态之分。 (1)聚集态结构的复杂性因为高分子链依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积在一起,可导致晶态和非晶态结构。高聚物的比小分子物质的晶态有程序差得多,但高聚物的非晶态结构却比小分子物质液态的有序程度高。高分子链具有特征的堆方式,分子链的空间形状可以是卷曲的、折叠的和伸直的,还可能形成某种螺旋结构。如果高分子链由两种以上的不同化学结构的单体组成,则化学结构是决定高分子链段由于相容性的不同,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相结构。复杂的凝聚态结构是决定高分子材料使用性能的直接因素。(2)具有交联网络结构某些种类的高分子链能够以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橡胶弹性体和热固性塑料所特有的。这种高聚物不能被溶剂溶解,也不能通过加热使其熔融。交联对此类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高聚物长来链大分子堆砌在一起可能导致链的缠结,勾结点可看成为可移的交链点。 3.在线型非晶态(无定形)聚合物的热力学曲线上,可以分为哪三种力学状态的区域?温度点?b、?g、?f、?d表征什么意义? 答:在线型非晶体态(无定形)聚合物的热力学曲线上,可以分为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b 称为脆化温度,它是塑料使用的下限温度。 ?g 称为玻璃化温度,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即玻璃态温度。 ?f 称为粘流温度,高弹态与粘流态之间的转变温度称为粘流温度。 ?d 称为热分解温度,它是塑料使用的上限温度。 4.绝大多数的聚合物熔体都表现为非牛顿流体,试写出非牛顿流体的指数流动规律,并表述其意义。 答:通常把不服从牛顿流体规律的流动称为非牛顿型流动,具有这种流动行为的液体称为非牛顿流体。一些聚合物都近似地服从QSTWALD-DEWALE提出的指数流动规律,其表达式为 τ= K ?n τ= ηa ?(ηa = K ?n-1) 式中K—与聚合物和温度有关的常数,可以反映聚合物熔体的粘稠性,称为粘度系数 n—与聚合物和温度有关的常数,可以反映聚合物熔体偏离牛顿流体性质的程度称为非牛顿指数。 5.影响假塑性液体流变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答:影响假塑性液体流变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壳体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1.绪论 模具作为工业产品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与工具,它不仅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本设计是应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注塑模具的设计。本题目涉及注塑模具设计、计算机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知识。 1.1塑料模具发展现状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由于模具生产产品具有精度高、复杂性高、一致性好、生产效率高、消耗低等优良特性,所以在现代工业中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得到更多的应用。我国的塑料模具发展至今,已能生产精度达2微米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寿命1~2亿次。 1.2研究注塑模具的意义 模具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模具行业的支持。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塑料模具约占33%左右。 不同的塑料成型方法使得塑料模具的原理和结构不同。按照成型方法的不同,塑料模具分为:注塑模具、压塑模具、挤出模具、吹塑模具等。注塑模具主要用于热塑型塑料制品的成型,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用于热固性塑料制品的成型,注塑成型在塑料制品成型中占有很大比重,世界上塑料成型模具的产量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现代工业中,消费品外壳的色彩、手感、精度、壁厚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塑料外壳设计成为重要的一环。精密、设计合理(主要针对薄壁制品)的注塑模具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3现代注塑模具设计方法 目前为了应付当前市场多样化的要求,缩短产品制造周期以取得最佳的竞争优势,模具设计中都引入了CAD/CAM/CAE[8](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程)计算机一体化制造技术[3],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一般而言,一件完整理想的工业产品,其制造流程为先有原创型的概念设计出原件,配合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技术,再依据分析结果修改、测试,最后再依此设计图经由计算机辅助制造,进行产品自动化生产,上述整个过程均在计算机上进行[10]。 在模具设计生产过程中,应用Pro/ENGINEER软件,将原来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型腔、型芯二维设计→工艺准备→模具型腔、型芯设计三维造型→数控加工指令编程→数控加工的串行工艺路线改为由不同的工程师同时进行设计、工艺准备的并行路线,不但提高了模具的制造精度,而且能缩短设计、数控编程时间达40%以上[11],所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节序言 (3)

第二节零件的分析 (3) 一、零件工用分析 (3)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第三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4) 一、确定生产类型 (4) 二、确定毛胚制造形式 (5)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5)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 五、确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8) 七、工序设计 (10) (一)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10) (二)确定工序尺寸 (11) 八、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 (13) 九、夹具设计 (19) (一)底面夹具设计 (19) (二)钻D=13mm孔夹具设计 (20) (三) 钻D=20mm孔及铣其两端面夹具设计 (20) (四)槽的铣销加工夹具设计 (20) 十、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20)

第一节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气门摇杆轴支座)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家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工用分析 气门摇杆轴支座是柴油机一个主要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20(+0.10—+0.16)孔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两个?13mm孔用 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3mm轴向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

塑料成型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考试题目(含答案)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校徐州工程学院姓名刘鹏班级 10机制专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高聚物中大分子链的空间结构有、及三种形式。 2、塑料成型时有三种应力形式、、和。 3、分型面的形状有、、、。 4、合模机构应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5、推出机构中设置导向装置的目的是,该导柱安装固定在上。 6、注塑成型时,一般而言,塑料为非结晶型、熔体粘度低或为中等的,模温取值; 为高粘度熔体的,模温取。 7、压缩模中,溢式压缩模与其他类型压缩模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它的凸模与 凹模的相对位置靠定位,这种模具不适于成型的塑料,不宜成型的制品。 8、注塑模典型浇注系统结构由、、、等组成。 9、在实际生产中斜导柱的常用斜角a为,最大不超过。 10、导柱结构长度按照功能不同分为三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用螺杆式注塑机加工塑料制品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熔融粘度的方法为()。 A、增加螺杆转速 B、降低喷嘴温度 C、增加注塑压力 D、降低模具温度 2、下列塑件缺陷中不属于制品表面质量缺陷的是()。 A、应力发白 B、冷疤 C、云纹 D、缩孔 3、从尽量减少散热面积考虑,热塑性塑料注射模分流道宜采用的断面形状是()。 A、圆形 B、矩形 C、梯形 D、‘U’形 4、塑料的加工温度区间应该为()之间。 A、脆化温度与玻璃化温度 B、玻璃化温度与粘流态温度 C、粘流态温度与分解温度 D、玻璃化温度与橡胶态温度 5、在注射成型过程中,耗时最短的时间段是()。 A、注射时间 B、保压时间 C、冷却时间 D、模塑周期 6、对大型塑件尺寸精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成型零件制造误差 B、成型零件装配误差 C、成型收缩率误差 D、成型零件磨损量 7、模具型腔的()不足很可能导致模具开模困难。 A、刚度 B、强度 C、耐磨性 D、耐腐蚀性 8、采用下列哪一种浇口类型时模具必须采用三板式结构()。 A、直接浇口 B、侧浇口 C、轮辐浇口 D、点浇口 9、合模机构不具备的作用是()。

壳体零件模具设计说明

摘要 (2) 前言 (4) 绪论 (5) 1 分析研究零件的工艺性 (11) 1.1零件分析说明 (11) 1.2工艺方案的确定 (11) 1.2.1落料工序 (13) 1.2.2弯曲工序 (13) 2 模具设计 (13) 2.1零件工艺分析 (13) 2.2模具结构设计 (13) 2.2.1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13) 2.2.2模具结构的分析与说明 (14) 2.2工艺参数计算 (15) 2.2.1展开尺寸的计算 (15) 2.2.2 排样尺寸的计算 (16) 2.2.3冲压力的计算 (19) 2.2.4压力中心的计算 (20) 2.2.5落料凸、凹模的刃口尺寸的计算和公差的确定 (22) 2.2.6凹模周界尺寸计算 (26) 2.2.7弹性元件的参数计算 (27) 2.2.8弯曲工序力的计算 (27) 2.2.9弯曲凸模圆角半径 (28) 2.2.10弯曲凹模圆角半径 (28) 2.2.11弯曲凹模的深度 (28) 2.2.12弯曲凸凹模的间隙 (29) 2.2.13弯曲凸凹模的尺寸 (29) 2.3压力机的选择 (31) 2.4模架的选择及压力机的校核 (32) 2.5确定装配基准 (32) 附录 (33) 英语资料翻译....................................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语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小结 (35) 参考文献 (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