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对产品相应质量特性的要求。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不同。

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它相关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对

照比较,确定每项检验的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因此,不仅要对过程(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工艺)方法,必要时对作业(工艺)参数进行监控,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它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2、“把关”功能

3、预防功能

4、报告功能.

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验收的质量情况和合格率;

(2)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和等级率,以及相应的废品损失金额;

(3)按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或作业单位划分统计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废品损失金额;(4)产品报告原因的分析;

(5) 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意见;

(6)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

(四)产品检验的步骤

1、检验的准备。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

2、测量或试验.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

3、记录。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到的技术状态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予以记载或描述,作为客观证据保存下来。

4、比较和判定。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的要求

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

5、确认和处置。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

(1) 对合格品准予放行,并及时转入下一作业过程(工序)或准予入库、交付(消售、使用)。对不合格品,按其程度分别情况做出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或报废处置。

(2)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质量情况和检验判定结果分别做出接收、拒收、复检处理。

(五)产品验证及监视

1、产品验证

验证是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产品验证就是对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它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后所提供的客观证据,证实规定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认定。它是一种管理性的检查活动.

(1)产品放行、交付前要通过两个阶段,第一是产品检验,第二是对提供的客观证据进行规定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认定。

(2)证实规定要求是到满足的认定就是对提供的客观证据有效性的确认。

(3)产品验证必须有客观证据。产品验证是产品检验的

延伸,又是产品检验后放行、交付必经的过程。

(4) 产品检验出具的客观证据是产品实现的生产者提供的。(5)产品检验是出具对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所做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6)产品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A、检查提供的质量凭证。

B、确认检验依据的技术文件的正确性、有效性。

C、查验检验凭证(报告、记录等)的有效性及填写完整性。

D、需要进行产品复核检验的,由有关检验人员提出申请,送有关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2、监视

(1)监视是对某项事物按规定要求给予应有的观察、注视、检查和验证.

(2) 现代工业化生产中,过程监视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并作为检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广泛地在机械、电气、化工、食品等行业中使用。

(3)为确保过程的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应对过程参数按规定进行监视,并对过程运行、过程参数做出客观、完整无误的记录,作为验证过程结果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的证据。

检验人员对作业过程应实施巡回检查,并在验证过程记录后签字确认。

二、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

(一)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

机械产品是工业产品的基础。

机械产品的特点:

机械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机械产品的检验、试验方法:

(1)机械零件检验:化学分析、物理性能、几何尺寸。(2)产品性能试验:功能试验、结构力学试验、空转试验、负载试验、人体适应性试验、安全性、环境条件试验。(二)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

电工电子产品的特点

电工电子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电气绝缘强度、电压、电流、功率、频率、温升、工作性能、电磁兼容性、工作环境条件。电工电子产品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检验方法:

(1)型式试验:用于考核指定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和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试验可包括:

A、结构要求;

B、性能要求:工作极限值、温升、绝缘性能、工作性能、振动与冲击、电磁兼容性、噪声、气候性能。

(2)例行试验:指对批量制作完成的每件产品进行的交付试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中产品交付的要求。试验可包括以下考核内容:外观、运行情况、介电性

能、调整、整定及校正、气动设备的气密性、液压设备的密封性、电阻或阻抗测量。

(3)抽样试验及研究性试验

如果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必须制作样机进行型式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的检验内容包括结构要求和性能要求两个方面:

(1)结构要求:可以从外观检查、绝缘电阻和耐压试验三个方面来考核。

(2)性能要求:工作限值;温升试验;绝缘性试验;工作性能试验;振动和冲击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噪声试验、气候性试验。

国家标准GB/T 2421、GB/T 2422、GB/T 2423.1—51全面,系统规定了电工电子产品的环境条件的试验方法.

(三)流程性材料的质量检验

1、流程性材料的特点:

A、流程性材料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和气态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

B、流程性材料通常为有形产品,但是很多流程性材料形态有不确定性和随遇性,随其存放、盛纳的容器和包装物及堆放场所(散状固态)而定。

C、流程性材料具有整体的均匀性,其整体中任一微小单元

或整体分割后各单元仍是相同的物质,并具其性质不变。

D、流程性材料具有自然连续性,无法进行计数,只能进行计量。

E、流程性材料其产品形成过程一般也是连续实现的,在一定批量投料完成之前,一般不能或不易中途停止生产。产品形成后不旦出现性能不合格很难纠正(返工、返修).

2、流程性材料的主要性能:外观、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

3、流程性材料的检验方法:

(1)流程性材料的检验的特点。

A、整体均匀性特点可使抽检一单元检验得到整体的性能。

B、流程性材料采用理化检验。

C、一些试验需制备试验、粉碎物或试验和标准物质。

D、同一试样无法重复检验。

E、有些流程性材料在形成中无法检测,只能在产品实现后对其实行检验。

F、应依据国家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2)流程性材料常用的检验方法

A、感官检验法;

B、物理检验法;

C、化学检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四)环境条件试验

环境试验是将产品或材料暴露在自然或人工环境中按规定

条件进行试验,从而对它们在实际上可能遇到的贮存、运输和使用条件下的性能做出评价。

环境试验分为:自然暴露实验、现场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三类. 环境试验的方法:高低温试验:温度冲击试验、湿热试验(包括恒定湿热试验、交变湿热试验、常温湿热试验)、防腐试验、霉菌试验、密封试验、振动试验、老化试验(包括:大气老化试验、热老化试验、臭氧老化试验等)、运输包装试验。

通过环境试验的基本条件

质量检验员理论知识培训资料全

检验员理论知识培训资料 一、质量检验的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的历史经历了检验负责阶段(二战前,由专门设立的检验员负责产品质量检验而操作人员则全力负责生产工作,属事后把关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将统计学方法应用到产品质量控制上,及时发现过程质量问题的苗子并查出原因予以改进。此时已属事前的积极预防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将质量管理理论扩展至包括市场调查、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进料管理、制造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售后服务、顾客投诉处理等全过程管理,同时要求公司各部门人员共同关心和参与质量管理工作所谓的“三全一多”全过程、全员、全企业、多方法),但是,无论在那一个阶段检验都是必不可少的,从检验的基本职能(后面会再讲)就可以知道,检验不但可以起到把关、预防而且还有报告的作用,通过检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的产品实物质量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通过检验可以收集大量的质量信息,应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后,可以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对过程的分析和控制,同时,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改善。可见,检验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1.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断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简单地说:检验就是对实体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结果与测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个特性的符合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检验是“测——比——评”的过程。 2、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定货合同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把关”功能-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3)、预防功能-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还同时起到预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到预防作用; ②通过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③广义的预防作用。实际上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进货检验,对中间产品转 序或入库前的检验,即起把关作用,又起预防作用。 (4)、报告功能:为了使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评价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把检验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经汇总、

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一种程度。 2.质量检验:是借助于某种方法测定产品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后的结果规定的标准作比较,从而对产品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 3.质量特性:包含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4.质量检验的目的:判断交验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为验收或拒收提供依据 5.检验的步骤: 5.1 明确要求 5.2 测试 5.3 比较 5.4 判定 5.5 处理 6.检验的种类:抽检、全检、免检、自检、互检 7.检验的职能:把关、预防、控制、报告 8.抽检: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样品进行检验,再将检验结果与批的判定标准(抽样方案)比较判定该批合格与否,本司批合格质量水平:GB-2828-2003 一般水平II级,特殊水平S-2,分别进行标识、外观、结构和印刷等项目的检验,AQL值;重缺陷:0.65 轻缺陷:1.0 9.产品的检验顺序:正面、侧面、反面 10.检验环境: 10.1检验时间(所有部分12秒,检查不出来的缺陷可以接收)10.2检查环境:100冷白荧光灯,光源距离与被测物表面500m m~550mm 检查方法:以检查部品保持300mm~500mm 距离,视角与桌面成45°,上下左右转动90°,(保证各个面的缺陷均能被看到) 11.检验的缺陷:熔接线、(夹水线)、气泡、气纹、针孔、划伤、色点、混色、批锋、缩水、拖高、顶白、拖伤、缺边、牙边、变形、积油、漆皮、油点、颜色不均、走胶不齐、多胶、爆裂、脏污、桔皮、尘点、毛屑、麻点、凹点、掉漆、飞油等 12.性能测试项目:耐磨、附着力、密着力、硬度、耐酒精、光泽、膜厚、耐水煮等 13.检验相关字母代号: N:数目L:长度H:深度(高度)W宽度 D 直径S面积DS:距离CRJ:严重缺陷MAJ:主次缺陷MIN:次要缺陷OK:合格REJ:拒收ACJ允收LIMIT:限度NG:不合格AOD:勉强接收 14.影响品质的几个因素(5MIE) 人——机——料——法——环境 15.QC七大手法:查检表、柏拉图、因果图、直方图、散步图、层别图、管制图 16.质检分工: IQC:来料质量检验IPQC:过程质量检验OQC:出货检验QA:质量保证

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节检验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检验的定义 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本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就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扎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

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清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当做阐述来讲)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定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甚至有所放松。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全面的。诚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十分密切,但质量的最终形成,决不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环节,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它是符合“质量螺旋”上升规律的,决定于企业所有部门,其中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职能,何况检验本身也是属于制造的范畴; 二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把关转到预防为主,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而检验只不过是事后把关,因此有些企业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种看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产生混乱,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预防”与“把关” 的关系问题。预防为主是就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单纯的事后把关来说的。因为单纯的事后把关,只能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即使被发现,其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把“预防为主、一次成功”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决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它们的目标和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预防”是针对正在生产或尚未生产的产品而言的,“把关”通常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说的,前者应力求通过预防,使生产出来的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对产品相应质量特性的要求。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不同。 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它相关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

对照比较,确定每项检验的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因此,不仅要对过程(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工艺)方法,必要时对作业(工艺)参数进行监控,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它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2、“把关”功能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1、 1.1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的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产品相应的质量特征。 (2)产品质量特征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1.2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 (1)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就是向社会、市场提供满足使用要求和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规定的产品。但交付的产品是否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证据证实,而质量检验就是在产品完成、交付使用前对产品进行的技术认定,并提供证据证实上述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确认产品能交付使用所必要的过程。 (2)在产品形成的复杂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者必须对产品从投入到实现的每一过程的产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 (3)产品质量对人身健康、安全,对环境污染,对企业生存、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十分重大。 (1)按程序和相关文件规定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进货、作业过程、产品实现的各阶段、各过程的产品质量,依据技术标准、图样、作业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符合性检验,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对检验确认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给予接受、放行、交付,并出具检验合格凭证。

质量检验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基本知识 1. 什么是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指通过对产品、过程或服务进行评估和检测, 确定它们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过程。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2. 质量检验的目的 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以 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通过质量检验,可以发现产品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修正,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检验的基本原则 质量检验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全面性 质量检验应对产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外观、 尺寸、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多个方面,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2 一致性 质量检验应保证在同一批次的产品中,对每个产品进行相 同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3.3 可行性 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应具有可行性,即能够根据产品特 性和要求进行选择和确定,同时考虑到成本、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3.4 原因分析与改进 质量检验不仅仅是确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更重要的是 通过对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 质量检验的方法 质量检验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两种。 4.1 定性检验 定性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检验,不 涉及具体的数据和数值。常见的定性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气味鉴别、手感评估等。定性检验方法主要适用于对产品外观、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评估。 4.2 定量检验 定量检验是指通过测量和统计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检验,涉 及具体的数据和数值。常见的定量检验方法包括尺寸测量、重量测量、硬度测试等。定量检验方法主要适用于对产品尺寸、功能性能等具体指标进行评估。 5. 质量检验的流程 质量检验的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5.1 确定检验标准 在进行质量检验之前,需要先确定检验标准和要求,包括 产品的技术规范、性能指标、外观要求等。 5.2 抽样检验 为了提高检验效率,通常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抽样检验 是指从生产批次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验,通过对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体批次的质量水平。

质量及检验的基本知识

YangZhou TongShun RADIATOR CO.LTD 5 , Baota Nanlu , Yangzhou , Jiangsu , China Tel : (0514)7826148 Fax: (0514)7817202 Postcode : 225009 第一部分:质量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 1、质量的定义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所谓“固有的”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接通电话的时间;“特性”是可区分的特征。如机械性能、气味、噪音、准时性等;“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其中“明示的”是指规定的要求;“通常隐含的”是指不言而喻的要求。如化妆品对皮肤保护性的要求;“必须履行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 2、质量的范围 质量的范围在我们检验员的意识范畴内大多数认为是制造的产品,这也是最初的质量概念,现已逐渐扩展到产品、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这几项的组合。 3、质量的特征 因质量的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所以质量就具有下面几种特征: 1)、经济性:物廉价美、物有所值。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也表明了质量在经济性的表征。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2)、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还包括了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3)、时效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 4)、相对性:顾客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或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它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4、与质量相关的名词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一、检验的定义 检验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质量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的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检验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轧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和实施ISO90001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的结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个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是重新进行检验和筛选 四、完善质量检验系统具备的条件 (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团队; (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三)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 (四)要有一套科学的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五、质是检验的基本职能 1.把关职能 把关是质量检验的最基本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料、环、法(4M1E)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检验,实行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2.预防职能 现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的重要之处,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a)通过原材料检验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起预防作用 b)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c)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3.报告职能 报告的职能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职能.使领导者与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检验情况和合格率指标 2)成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的损失金额 3)按车间和分小组的平均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相应的损失金额及排列图分析

质量检验专业技术知识

质量检验专业技术知识 质量检验工作小结 一、质量检验基本条件 1、数量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员; 2、完善而可靠的检测设备; 3、明确而清晰的文件(技术标准、检验规程、管理制度)。 二、质量检验的4个功能 1、把关(产品验收); 2、监督(质量监督); 3、预防(工序检验); 4、报告(信息传递)。 三、质量检验的5个检验制度 1、三检制(国军标已取消互检); 2、双岗制(关键、操作检验); 3、留名制(签名盖章,以示责任); 4、复查制:出厂前的质量复查); 5、追溯制(数据、问题、结果、过程的记录,标识)。 四、质量检验的6个资源 1、健全的组织,适度的权限; 2、人员; 3、检测设备; 4、场所和条件;

5、文件; 6、质量记录。 五、质量检验的7项要求 1、坚持原则、客观正确的工作精神; 2、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一定的文化知识; 4、一定的岗位能力; 5、一定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6、判断能力强; 7、团结协作。 六、质量检验的8个明确(检验文件) 1、质量特性; 2、质量特性的技术要求; 3、缺陷种类; 4、严重性分级; 5、检验方法; 6、检验设备; 7、抽样方案; 8、记录方式。 七、9个应知应会 1、会设计调查表(记录样表); 2、会编检验文件;

3、会收集数据; 4、会处理数据; 5、会作图; 6、会分析; 7、会识图用图; 8、会计算工程能力指数; 9、会测评质量。 质量检验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3个阶段 1、传统质量检验阶段—1940年以前;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40~1960;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 二、“三全管理” 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三、质量检验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在理解质量检验过程中两个容易糊涂的观念: 1、认为产品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和检验关系不大(实际上质量 检验属于制造的一个环节); 2、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预防”,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过程之 中,而检验工作只不过是“死后验尸”。

产品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对产品相应质量特性的要求。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对照比较,确定每项检验的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

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对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工艺方法,必要时对作业工艺参数进行监控,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通过鉴别才能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不进行鉴别就不能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也就难以实现质量"把关"。鉴别主要由专职检验人员完成。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对产品相应质量特性的要求。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对照比较,确定每项检验的特性是否

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对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工艺)方法,必要时对作业(工艺)参数进行监控,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通过鉴别才能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不进行鉴别就不能确定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一、检验的定义 检验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质量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的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检验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轧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和实施ISO90001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的结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个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是重新进行检验和筛选 四、完善质量检验系统具备的条件 (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团队; (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三)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 (四)要有一套科学的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五、质是检验的基本职能 1.把关职能 把关是质量检验的最基本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料、环、法(4M1E)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检验,实行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2.预防职能 现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的重要之处,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 a)通过原材料检验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起预防作用 b)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c)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节质量和质量检验的含义 1、质量的含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含义的理解 ①固有特性——是本身具有的,是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属性,如操作特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耐用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 ②要求——规定要求、特定要求、明示要求、习惯上隐含的要求、相关方要求、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等。要求随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技术发达程度不同、消费水平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而不同。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 ③顾客满意的两条原则1)顾客永远是对的;2)假如顾客是错的,请参考第一条。 ④质量的隐蔽性A你认为是这样B实际是这样C它应该是这样D通过改进它能够这样 ⑤“不合格”与“缺陷” 两者有法律内涵的不同——产品责任的不同。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缺陷——未满足与预定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涉及产品责任的问题,应慎用。如药品说明书没有提及服用注意事项与禁忌,一旦病人服用不当,造成安全事故,将导致产品责任的法律纠纷,这就是缺陷。 质量检验的含义 1什么是检验 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2检验的职能 1)、鉴别职能2)、把关职能3)、报告职能4)、监督职能 3检验的活动过程:1)、明确质量检验依据2)、熟悉质量检验设备和正确使用计量器具3)、制 定质量检验计划4)、开展质量检验活动5)、参与和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6)、质量信息反馈 4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1)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A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B质量评定C监督工序质量D获取质量信息E仲裁质量纠纷 2)质量检验的重要意义 质量检验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质量检验业务的管理和制度 一、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检验、监督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以及本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 2制定企业各项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和各类质量检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严格贯彻执行。 3根据有效的产品图样、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以及订货合同中规定的技 术要求,对产品制造各环节进行检验,最后做出产品是否合格的结论。 4对工艺规程中检验工序设置的合理性、可靠性、可检查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会签,并编制质 量检验指导书。 5对外购件入厂按质量检验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6对零部件加工和装配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并对产品的外观、标识、储存、尺寸等进行检验 和监督。 7对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和记录进行统计,并参与对不合格品的评价、隔离和处理。 8负责或参与分析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告厂长和有关部

质量管理培训检验的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节检验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检验的定义 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本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就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扎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清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定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甚至有所放松。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全面的。诚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十分密切,但质量的最终形成,决不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环节,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它是符合“质量螺旋”上升规律的,决定于企业所有部门,其中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职能,何况检验本身也是属于制造的范畴; 二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把关转到预防为主,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而检验只不过是事后把关,因此有些企业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种看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产生混乱,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预防”与“把关”的关系问题。预防为主是就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单纯的事后把关来说的。因为单纯的事后把关,只能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即使被发现,其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把“预防为主、一次成功”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决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它们的目标和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预防”是针对正在生产或尚未生产的产品而言的,“把关”通常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说的,前者应力求通过预防,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避免或减少发生损失;而后者则是应该通过检验,严格把关,不使一个不合格品流到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所以预防和把关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应以预防为主。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 概括起来,检验包括以下四项具体工作: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判定被检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道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重新进行全检和筛选 为此,质量检验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第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队伍; 第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