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

姓名:

时间: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分析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论述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重商主义的某些正确观点亦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目录

一、引言 (4)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4)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4)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5)

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 (6)

(一)重商主义的衰落 (6)

(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 (7)

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7)

六、结语 (7)

一、引言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经济学说,更是一种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唯一的财富,是衡量国家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标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遍及西欧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从近代初期始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不仅是其奉行的基本国策,更使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国度。由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具有典型形态,因此,深入考察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英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说:“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可以称为重商主义;其它可以称为重农主义。”“重商”,不但表示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的区别,而且也反映了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不同。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西欧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的条件在英国成为重商主义兴盛的催化剂。英国在金雀花王朝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统治时,重商主义的思想虽己见端倪,但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全面推行是在都铎王朝时期。都铎王朝时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不断成长,其金融和财政实力却始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国家的财政问题始终困扰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王室生活费用和战争费用两方面。都铎王室的生活极为奢华。亨利八世时期,王室的开支迅速从一年25000英镑涨到45000英镑。到伊丽莎白当政时,这种奢华之风有增无减。在战争方面,

都铎王朝战事频繁,花费惊人。从英国财务署的军事支出来看,1558年达到334,340英镑。英国政府无力承担这样的财政支出,1559年,英国的外债己高达266,910英镑。面对严峻的财政危机,英国必然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都铎王朝在英国建立统治之际(1485~1603),正值海道大通之时,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闭塞的状况被打破,各洲之间的互相交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在进行。原来偏居海隅,远离贸易中心的英国,一下子成了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都铎王朝的君主大都能顺应世界经济的大潮,公变挑战为机遇,以大量重商主义著作为理论依据,不遗余力地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英国由贫变富,由弱变强。在这个时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达到了繁荣之巅。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1)颁发特许状,鼓励商人建立商业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和非商业活动

英国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商业公司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商业公司中最重要的也是获利最多的一个公司。首先在商业活动中,商品虽然以金银为主,但大量进日稀缺珍贵又价廉物美的东方商品。其次是探索新航路,发现新大陆。第三是进行海上掠夺。最后,这些公司还代表政府开展外交活动。商业公司的活动,不仅使英国对外贸易总额迅速增长,而且使英国的贸易结构随之转型,英国的出口市场开始从局限于西欧一隅扩大到世界范围。

(2)取缔汉萨同盟商人的在英特权,保护本国商人利益。

都铎王朝建立之前,意大利北部诸城和汉萨同盟长期垄断欧洲海上贸易。汉萨同盟是英国商人的有力竞争者,它的存在使英国商人深受其害,于是到 1560 年,英国经过与汉萨的长期斗争,取消了期权特权。到 1598 年,汉萨商人最终被逐出英国,从而为英国商人独享贸易特权创造了条件。

(3)颁布航海法案,独占航运利润。

1498 年通过的航海法案,规定装货的船长和水手都必须是英王的臣民,还规定只要港口有足够的英国船只,英国人就不准使用外国商船运货。亨利八世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于 1532 和 1540 年再度颁布航海法案,补充原有规定,加以完善。

(4)运用政治和外交手段,抓住良机与欧洲大陆国家缔结商约,改善贸易条件。

英国还运用一切政治和外交手段,抓住良机与欧洲大陆国家缔结商约,为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英国政府通过与外国政府签定的一系列条约,使英国商人与船队顺利地航行于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外贸的发展。

(5)选拔和任用有金融管理经验的商人参加国家管理工作。

商人们拓展海外贸易,对发展英国民族经济作出颇多贡献。因此,在都铎时代,君主把乡绅、工商业者看作是政权的主要支柱。并且许多富有的商人成为贵族,很多人进入下院成为议员,或受聘于政府担任要职。比如伦敦大商人托马斯·格勒善被爱德华六世任命为英国驻安特卫

普的财政代理人,后又成为伊丽莎白女王政府的财政顾问,为政府的财政出谋划策。都铎王朝正是在这一新兴力量的辅佐与支持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为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吸收外国先进人才和技术,改善和推动本国工业。

爱德华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移民政策。如对外来移民颁发许可证,保护移民经营自己的行业: 授予专利权,吸收拥有技术或资木的外国人移居英国; 对外来新教移民实行信仰自由的原则; 强调外来移民为英国所用,外来移民不得保守他们的技术秘密,而应该教给英国人。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英国引入了大量的工业技术和所需人才,到 16 世纪下半叶外来移民为英国发动了一场“小产业革命”。

(7)掠夺殖民地,扩大本国商品的销售市场。

在英国推行重商主义,寻求迅速繁荣富强的过程中,一方面赋予中央政府干预国家经济运行的权利,来促进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通过支持出口商品多样化实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鼓励在海外建立殖民地。通过在海外寻找殖民地来延伸民族国家所统辖领土的主权范围,一方面殖民地可以作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消费品的来源地,此外,还可以从转口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关税收入。

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

(一)重商主义的衰落

到17世纪,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行会手工业己经逐渐分化瓦解,农业也进一步商业化。在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批的雇佣劳动者和国内外市场,商业资本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基本完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结果,是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取得了胜利,国王的权利被限制在议会许可的范围内。

在新的条件下,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中心,逐渐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因此,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再表现为单纯的货币积累,而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增长,表现为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不再被人们视为财富的唯一源泉。此时的重商主义非但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于是,资产阶级的代一言人,开始探寻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开始深入生产领域去研究流通中发生的现象的根源和本质。资产阶级

古典政治经济学由此诞生。

(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

首先,重商主义本身在理论上存在着缺陷。一是重商主义将金银、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而且将金银和货币看作是唯一的财富形态,这显然是错误的。重商主义者没有解货币的起源、本质以及财富的性质,要知道货币只是则富的一种形态。当时,商业资本广泛发展,推动人们去积累货币。由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东西,因此也就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二是重商主义把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看作是财富的直接源泉,从而掩盖了利润的真正来源和本质。重商主义者把利润和财富都错误地归结为从流通中产生。他们认为发展生产只是为发展对外贸易服务的,财富的直接来源是对外贸易。因此不难理解。重商主义者的逻辑实际上是指对外贸易可以给商业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在他们看来,这种利润是商品低买高卖后得到的让渡利润。他们得出这一错误结论是由于当时商业资木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所以,重商主义者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来判断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复杂过程,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再次,是殖民地革命的打击。最有代表的是美国,其一,美国革命加速了欧洲各国放弃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朝自由主义过渡过程,而垄断独占制是重商主义殖民政策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其二,美国革命加速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衰落。重商主义特别看重大西洋贸易,而奴隶贸易又是大西洋贸易的核心。其三,美国革命冲击了重商主义殖民经济的中心。

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重商主义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到了重商主义晚期,各行业都沿着资本主义的轨道快速发展,特别是英国工商业发展迅速。英国的煤产量名列欧洲前茅; 造船业也有极大发展; 对外贸易更是获得了巨额利润,大量廉价原料和金银财宝流入英国,重商主义的推行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其次,重商主义揭开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英国封建农奴制的瓦解。从 15 世纪的最后 30 年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这是英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革,随之而来的还有经营方式和耕作方法的变革,这就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而这些一切自始至终都与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密切相关。如果说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那么揭开这一序幕的便是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

再次,重商主义者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有力武器。

首先,以“金钱本位”取代了封建特权本位的价值观念。重商主义以防止

国内钱财外流为由,反对奢侈消费,实质上就是反对当时靠奢侈炫耀来维持的封建特权。其次,追逐金钱实质上是对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渴求,而这也是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最有力的挑战。

(二)消极影响

由于重商主义本身的缺陷,加上统治阶级的局限性,重商主义政策也有其消极影响。

首先,导致英国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出超,在贸易顺差中积累货币为主要宗旨,因而国内的商品生产必须服从外贸出口的需要。因此,英国政府对那些产品可以在海外高价销售的生产部门和行业加以特别的保护和扶植,这就造成了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的现象。

其次,导致币制贬值,通货膨胀。都铎王朝时期,由于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手工工场和城市人口猛增,造成原料和粮食常常供不应求,导致物价飞涨。统治阶级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曾经多次改铸低质货币。再加上对外贸易掠夺使大量金银流入英国,导致金银贬值,通货膨胀。

再次,血腥立法给人民带来灾难。因圈地运动产生的大量失地农民,许多都成为社会上的游闲人员。而为了保证各行业的劳力供应,英国政府不断颁布极其严厉的强迫游闲人员就业的法令,因其法令具有血腥味道。

六、结语

重商主义是在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变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潮,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商业资本,曾对旧生产方式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作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商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重商主义,对于批判地继承古代著作家的经济思想和近代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产生,都曾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学说史上,重商主义具有承一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虽然它有种种缺陷,但总而一言之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当它依赖的条件不复存在时,就只好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重商主义并没有随着它的解体而销声匿迹,如对当代颇具影响的凯恩斯经济学就与重商主义具有某些“显著类同处”。

对重商主义的态度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等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新宽.浅析重商主义与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亚当·斯密.国富论[M].谢祖钧,译.孟晋,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01

[3]李石凯.“中国追求重商主义”谬论批判[J].当代财经,2007,(5)[4]雷安定,伍海华.重商主义发展观之反思[J].东方论坛,2010,(1)[5]拉尔斯·马格努松.重商主义经济学[C].王根蓓,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刘涛.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济贫法的演变[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 (3)

[7]李霞. 从重商主义的发展分析英帝国的崛起[J]. 济南大学学报, 2007, (5)[8]李新宽. 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9]张国昀.论重商主义.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2004,(5)

公共政策论文

“三农”问题的剖析与政策及其几点建议 徐文 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好转,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果断出台一揽子计划,及时采取加强“三农”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政策;建议 Abstract: The so-called "three rural" issue refers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on these issues. In recent years, with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continued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to achieve soun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mainta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providing important support,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In 2009, in response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maintain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ate Council,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decisively put the package in a timely manner to strengthen the "three rural" a major step. Keywords: Country ;Agriculture; Farmer; “T hree rural issue”; Policy ;Suggestion 一、浅析“三农”问题 (一)农业问题 主要突出表现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问题。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曲线始终处于波动之中。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产—购—销一体化的体制不顺畅是现代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某些政策倾向和外部环境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时,农民就会采用减少投入、甚至撂荒的方式表示不满,由此导致减产。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二)农村问题 关于农村问题所涉及得面实在是太宽了,包括农业和农民问题也都属于该范畴,因此它所存在的问题也是诸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从04年至08年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解决的方针及措施。从环境保护层面上,明确了加强水利、林业、草木建设,促进生态修复,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从基础政权层面上,明确了发展基层民主,深化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完善政务、村务的公开,实现基层群众自治;从收入分配层面上,明确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从社会保障层面上,明确了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和生活保障制度;等等还有许多问题及其对策。 (三)农民问题 关于农民的问题也比较多,最突出的也就是农民的文化素质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农民的文化素质通常是指其所具备的文化知识水平,反映农民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程度和掌握文化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民文化素质状况,一般是用全体

国际技术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学——复习 1技术:技术是指从残品的设计到销售全过程中的系统知识,包括制造某产品的系统知识;应用某种生产方法的系统知识;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这些知识是可以传授的。 2技术的特点: a.技术是无形的知识:技术属于知识的范畴,是属于一种无形的、非物资的人类智力劳动成 果。技术是属于改造世界的知识,特别是指用于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知识。 b.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技术不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技术必须与一定的物质条件相结合才 能转化为生产力,即只有利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的产品并进入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才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产品 c.技术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技术是劳动的产物,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是技 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无形知识产品,只有少数人控制的技术才能成为商品,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另外,技术的使用有别于一般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重复使用性,使用中的无损耗性。 d.具有可传授性:不论以什么形态存在,都必须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传授和传播。 3技术的分类:(填空,名词解释,如“私有技术”概念) a.按技术的所有权状况分:(名词解释)私有技术(需要有偿的使用这种技术);公有 技术(可以无偿使用的技术,不通过贸易的方式获得)。 b.(填空题)按技术的法律状态分:工业产权技术(处于法律保护状态下的技术); 非工业产权技术(没有专门法律保护的技术) c.按技术的公开程度分:公开技术(向社会公开的一般性科研成果,包括基本原理和基础理 论,表现形式为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等);半公开技术(如专利技术);秘密技术(靠技术所有者自身的手段进行保护的技术)。 4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的商业条件,讲技术进行跨越国境的许可或转让的交易行为。有偿的技术许可或转让是一种贸易行为,分为技术进口和技术出口。 (简答题)5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异同: 区别: d.贸易对象不同,表现在:表现形态不同(技术是无形的、无度量标准);消费的 特点不同(无损耗、可增值);交易的特点不同(不经再加工而多次、同时转让); 交易的内容不同(技术贸易的内容一般不是所有权,而仅是使用权)。 e.当事人关系不同:商品贸易中交易双方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技术贸易中交易双 方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f.交货过程不同:货物贸易的交货是实物移交,而技术贸易的“交货”是传授技

英美文学论文要求

Term Paper Hey, buddy, 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an essay of 1000 words. You should not exceed 2000 words. (1000-2000 wds) Your writing will be scored for content, organization, grammar and format. And you will have to submit it in Word on 7th-17th June at the latest. Choose a book or author that we have covered in the course, and define your topic: ?Make sure that it is related only to American literature. ? A discussion of Characters; ? A study of the Context (social, political, or economic) in which a work was written;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ssage or Theme; ?An analysis of a specific Image occurring in several works; ?All text should be in 12-point Times New Roman font; ?Everything should be double-spaced; ?Use 5 paces at the beginning of every paragraph; ?Skip a line between the title and text; ?Type your Name, Class, and also your Student ID No. on a separate line; ?Center the title and type it in bold; 胡彭,6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

重商主义:一方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商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在英国为首的西欧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期出现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的总称。 萨伊“三分法”:最先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为了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的构建尊定了基础。 “戈森第二定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知道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随着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是逐渐减少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即边际效用的大小。 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对以后的政治经济学影响甚大。 代用原则: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使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生产→重工主义。(3)对货币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把货币看做贮藏手段,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开始把货币看做货币资本以及在运动中自我增值的手段,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⑴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会创造财富。坚决反对重商主义。⑵把“自然秩序”的学说作为整个学说的基础。他们认为凡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都会健康发展,反之,违反自然秩序社会就会处于病态。⑶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封建外观,重农学派的学说虽然在本质上看是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从表面上看却有着一块封建招牌,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1)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2)工人及其家属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3)给劳动者高工资。主张“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

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 国际技术贸易由于具有促进技术进步,节约技术研究的开发费用和研制时间,迅速增强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技术国家的差距等重大意义,因而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在国际技术贸易理论探讨基础上,针对我国国际技术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对策。 首先,简要分析了国际技术贸易发生的动因、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技术能力的促进作用。认为技术差距是国际技术贸易的前提条件,技术引进可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技术能力的提升。 其次,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后的国际技术贸易发展态势与制度环境,着重讨论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 最后,在对我国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后的理论探讨、国际成功经验借鉴,提出:我国应尽快从引进硬件技术到软件技术的转变,做好对引进的技术的消化、吸收,强调形成技术引进与技术能力提升的互动机制。 关键词:国际技术贸易技术引进技术出口知识产权协议

1 导论 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技术引进对后发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内外以往只是针对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现状、趋势和实务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出发研究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1 .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国际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按一定的交易条件,将其技术转让给另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的活动。它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转让和许可、技术服务以及高技术产品和成套设备为载体,以技术的进出口为主要内容,并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国际间转移,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参与国的经济发展,缩短了有关国家经济科技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世界经济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发国家) 之间的科技差距,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落后的劣势地位,并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扩大的威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参与国际技术贸易,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节约技术研发费用和研发时间,是迅速增强本国的经济技术实力,缩小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的重要渠道。 国际技术贸易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技术贸易活动中起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的国际拓展是国际间技术转移中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跨国公司通常以技术为先导,采用技术、资本、机器设备、劳务和信息等生产要素一揽子转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重组与优化配置,这不仅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发展 且适应了东道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加快了实施其全球经营战略的步伐。近几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流动规模逐年增加,尤其是以专利购买和技术许可为主要形式的国际技术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知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开发收益从

英美文学论文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 Hamlet On-line 所修课程名称: 英美文学 修课程时间: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1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2 年 12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__ __ ___ __ __ ___ __ __学院_ __ ___ __ __ 级_ __ __ ___ __ _专业 姓名_ __ ___ __ __ __ 学号____ ___ __ __ ___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Hamlet On-line Abstract:"Hamlet " of Shakespeare is a classical representative work.The most famous words is: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In the work,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a man with wisdom and courage .In order to revenge on his uncle for killing his father,he pretend to be a madman.He is a kindhearted man and a god-fearing person .He is inconsistent in his heart,and fall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girl.In the end he killed his uncle ,but poisoning and dead in sad . In this articl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is work's background and influence of Hamlet ;The main ideas of Hamlet; Comments on the figures of Hamlet and in the conclusion I point out certain factors resulting in such a immortal hamlet and eulogize Shakespeare’s greatness in perceiving so charming a Denmark prince as a humanist. Key words: Hamlet ; analysis of the work; comments on the figures 1. The background and influence of Hamlet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Shakespeare wrote a number of his best known tragedies. Many critics believe that Shakespeare's greatest tragedies represent the peak of his art. The titular hero of one of Shakespeare's most famous tragedies, Hamlet, has probably been discussed more than any other Shakespearean character, especially for his famous soliloquy which begins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Hamlet was based on the legend of Amleth, preserved by 13th-century chronicler Saxo Grammaticus in his Gesta Danorum as subsequently retold by 16th-century scholar Fran?ois de Belleforest. The play vividly portrays both true and feigned madness –from overwhelming grief to seething rage – and explores themes of treachery, revenge, incest, and moral corruption. 2. The Main Ideas of Hamlet The story is set on the eve of Elsinore. Denmark court in the Middle Ages. Hamlet, the prince of the Denmark, is the leading role. The king of Denmark dies, his brother Claudius becomes the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题目: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通过对约翰·穆勒的解读进行开篇,进一步阐述他的经济思想,进而引出他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约翰·穆勒把自斯密、李嘉图以来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折中成为一个平和的思想体系,他又广泛的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关键词:约翰·穆勒分配理论价值学说国家贸易理论货币理论启示 【正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睿智、最有良知的学者之一。小穆勒在小时候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在父亲老穆勒的亲自指导教育下实践其理论教育。在父亲的严酷教育下,小穆勒从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8岁时学习拉丁语,稍晚些时学习几何、代数、化学和物理学。10时的穆勒已经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11岁时详读父亲的《英属印度史》艺术的校样。12岁时学习逻辑学,并写出了一本《罗马政治史》,但因他认为此书是孩子气的无聊作品,将其书稿烧毁,因此并没有出版。13岁起研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在15~18岁时他编辑并出版了5卷边沁的手稿,19时开始发飙独立的学术论文。在在经济学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后一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经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19世纪50—60年代时英法的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但在19世纪30—60年代期间,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了社会改良运动,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大综合。他的经济学具有改良主义的倾向,主张用改良的方法来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在现存的社会内消除不平等;具有折中主义的特征,表现在,为适应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且还吸收了资产阶级改良之一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他的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当时的经济思想发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经济学思想也宣告了仅仅从生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变规律,而不是永恒的规律;把劳动看成是决定价值的一个因素,并且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则区分开来;坚持关东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中分别研究生产、分配和交换的问题。首先是价值学说,他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他商品的一般能力,价格则是表示商品与货币相联系的价值。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值围绕着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变化。他认为,生产费用由劳动和资本构成;劳动则是主要的因素。他把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然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他在说明需求和供决定市场价格的同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的问题。穆勒的价值学说一总结的形势完成了这一背离劳动价值论的演变过程。其次是分配理论,在工资问题上,穆勒接受了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关系,长期的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这人数的比例。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09级《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题型: 单项选择题(4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在两题中任选1题,10分) 二、名词解释的答题要求: 1、基本概念(定义); 2、简要内容陈述(代表人物); 3、基本评价。 三、简答题:答出基本内容的核心要点,不必详细解释,但内容要完整。 四、论述题:既要阐述其基本内容,又要略作评论分析。答题一般不少于300字 各章的复习要点: 第三章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 2、晚期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3、柯尔培尔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4、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 第四章配第的经济学说 1、威廉·配第的主要经济理论: 包括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论等。 第五章布阿吉尔贝尔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布阿吉尔布尔与坎蒂隆 2、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3、自然秩序学说及其在重农学派理论中的作用。 4、魁奈《经济表》的主要理论贡献。 5、主要名词:重农学派、自然秩序、年预付、原预付、纯产品 第六章斯密的经济学说 1、为什么说斯密经济理论思想的核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2、斯密的价值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其庸俗观点。 3、主要名词:《国富论》、三大阶级与三种收入、“看不见的手”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1、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及其缺陷。

2、李嘉图的分配论的主要观点,及他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见解的重要意义。 3、主要名词:比较利益说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1、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2、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论观点。 3、主要名词: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经济学说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及其错误。 2、马尔萨斯价值论和危机论的基本观点。 3、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4、“萨伊定律”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5、主要名词:三分法、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定律 第十章西尼尔、巴斯夏和穆勒 1、西尼尔“忍欲说”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巴斯夏“经济和谐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3、约翰·穆勒关于商品的分类和各类商品的价值决定。 4、穆勒提出“两分法”的理论依据——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5、主要名词:服务价值论、经济和谐论、忍欲说、“并连生产” 第十一章李斯特和德国历史学派 1、李斯特的主要经济学观点。 2、简评李斯特的经济理论 3、罗雪尔的历史主义观点。 4、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 5、主要名词:历史学派。 第十二章边际主义的兴起 1、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3、主要名词:戈森定律、边际效用学派、数理经济学派 第十三章奥地利学派

公共政策期末考试

1,公共政策的含义 Public policy is whatever governments choose to do or not to do.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做与不做的事情。政府要处理许多事务:调节社会内部冲突;动员人民协同对外;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象征性的奖励与实质性服务;以税收的形式,从社会中汲取资金。因此可以说,公共政策涉及调节个体行为,构建官僚体系,分配利益,征税,或同时完成这些事务 2,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 Political science is the study of politics---the study of “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 It is more than the study of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political science is als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的学问,它研究的是“谁得到了什么,何时得及如何得到”等问题。因此政治学不仅限于对政府制度的研究,政治学也要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即描述和解释政府行为的原因及结果 3,我们从政策分析中主要可以学到什么? First, we can describe public policy---we can learn what government is doing (and not doing) in welfare, defense, education, civil rights, health, the environment, taxation, and so on. 第一、描述政策政策分析,我们能够描述公共政策------可以得知政府在社会福利、国防、教育、公民权利、医疗卫生、环境、税收等领域里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不做的事情)。Second, we can inquire about the causes, or determinants, of public policy. Why is public policy what it is? Why do governments do what they do? We might inquire about the effects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processes, and behaviors on public policy. 第二、调查原因。通过政策分析我们能够探究公共政策形成的原因和决定性因素,为什么公共政策是这样的?为什么政府做这些事情?为此,我们可以探寻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和政治行为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 Third, we can inquire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r impacts, of public policy. 第三、探究结果。通过政策分析,我们能够追寻公共政策的结果或产生的影响。 4、政策分析的含义 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 A primary concern with explanation rather than prescription. 1、政策分析主要关注的是政策的解释说明而不是提出政策建议 A rigorous search for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public policies. 2、政策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原因与结果 An effort to develop and test general propositions about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public policy and to accumulate reliable research findings of general relevance. 3、政策分析还试图发展并检验关于公共政策因果的一般性命题,以及积累具有普遍意义 的、可靠的研究结果 5、政策分析的局限性 一、政府权力的有限性Limits on Government Power 二、社会问题认定上的分歧Disagreement over the Problem 三、政策解释的主观性Subjectivity in Interpretation 四、人类研究设计的局限性Limitations on Design of Human Research

公司内国际贸易的国际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公司内国际贸易的国际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2019-04-28 一、公司内贸易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积极影响 1、扩大国际贸易规模,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一方面,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扩张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开设子公司、兼并收购其他公司、与其他公司组建战略联盟等,之后与海外子公司或者战略伙伴之间开展频繁的内部贸易,以使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不用通过市场交易便可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技术、咨询、信息等资源,这大大地带动了国际商品贸易及服务贸易等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跨国公司各个子公司或者联盟成员之间的生产专业化程度和协作程度向更高更深发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涉及更多种类的商品或服务,许多生产要素通过内部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流通,内部贸易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更快地提高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内部贸易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品种以及国际贸易的方式。总之,公司内部贸易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总体发展。 2、深化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市场调节的国际分工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在此条件上的国际分工更加精细,表现在对产品的一个部件、零件或者工序的专业化生产。另一方面,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与协作的开展,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公司内部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国际分工的深化。另外,越来越多新产品的生产要求来自多方面的科技力量的通力合作,并且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在技术设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部门中,分工必然会越出国界,部门内的国际分工会广泛开展,在此基础上的国际贸易日渐频繁。为了更好地生产只有通过多个国家的企业的联合研制才能顺利开发的产品,客观上要求各国政府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减少贸易限制,以使各国生产要素或产品在国际自由流动。因此,公司内国际贸易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3、推动了国际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进行公司内部贸易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为了防止自身技术优势的丧失,为了保持公司在技术领域的优势,获得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往往选择通过内部贸易来转让技术或者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国际技术贸易中最活跃的力量来自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如果通过内部贸易来转让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泄密的风险,还可以获得技术贸易的倍数效应,即由于技术优势而带来的数倍于技术自身价值的收益。内部贸易获得的巨额效益会刺激跨国公司不断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论《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 Tom Jones, a Dissipated but Kindhearted Man 放荡而又善良的汤姆琼斯 The Free Will and Rebellious Spirit in Paradise Lost 《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和反叛精神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ylock’s Character 论夏洛克的性格发展 Morality and Criticism in Tom Jones 评《汤姆?琼斯》中的道德观与批评观 On Imogen,the New Feminine Image in Cymbeline 论《辛白林》中伊慕琴的新女性形象 Burns’View on Love and Friendship 论彭斯的爱情友谊观 The Reflection of Art and Life in Ode on a Grecian Urn and Ode on a Nightingale 《希腊古瓮颂》与《夜莺颂》中艺术与生活的对照 The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in Non-language Communication 谈中国人和英美人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merican Blacks during American Civil War 美国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贡献 On American Black English 浅谈美国黑人英语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浅谈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n Bacon’s Essays 论培根散文的思想性 Women's Movement in 1960s in American 美国六十年代的妇女运动 Analysi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violent television and movie on children 浅析影视暴力对青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al Circumstances on English Learning 汉语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A Comprehension of Male Centrad Literature through A Doll’s House 黑色的坚毅——小说《飘》主人公的性格分析Black Determination——An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人性的扭曲信任的危机--重读《奥》剧杂感Random Thoughts on Othello

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 姓名: 时间: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分析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论述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重商主义的某些正确观点亦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目录 一、引言 (4)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4)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4)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5) 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 (6) (一)重商主义的衰落 (6) (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 (7) 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7) 六、结语 (7)

一、引言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经济学说,更是一种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唯一的财富,是衡量国家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标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遍及西欧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从近代初期始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不仅是其奉行的基本国策,更使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国度。由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具有典型形态,因此,深入考察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英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说:“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可以称为重商主义;其它可以称为重农主义。”“重商”,不但表示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的区别,而且也反映了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不同。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西欧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的条件在英国成为重商主义兴盛的催化剂。英国在金雀花王朝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统治时,重商主义的思想虽己见端倪,但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全面推行是在都铎王朝时期。都铎王朝时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不断成长,其金融和财政实力却始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国家的财政问题始终困扰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王室生活费用和战争费用两方面。都铎王室的生活极为奢华。亨利八世时期,王室的开支迅速从一年25000英镑涨到45000英镑。到伊丽莎白当政时,这种奢华之风有增无减。在战争方面,

公共政策方面毕业论文

公共政策方面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涉农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进入到了经济的新常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由高速向中低速发展,社会不同领域都面临着改革,改革环境也是阻碍重重。而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 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 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三农”问题 仍然是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对农业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在中全面部署了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明确要求加大政策措施,提高支农惠农力度。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 各级政府多年来都在致力于研究并出台一系列涉农收入分配政策,主要有财政支农政策、 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现代化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促进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着农村社会 全面建设,使农民能够增产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得到 实现,则依赖于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但是现行的涉农收入分配政策不论是政策问题还是 执行问题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国家扶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促 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初衷没有得到实现。因此,清楚的认识到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二、我国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对“三农”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和农民增收都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得看到,相关政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存在于收入 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这三个方面。 一涉农收入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存在的问题 政策合理性的欠缺。涉农收入分配政策虽然大体上制定的合理,但政策本身在制定的 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譬如涉农税收政策中,国家对许多农业生产资料饲料、化肥等在生 产和销售环节都实行免税或者减税政策,政策的初衷是让农业生产者减少购买生产资料的 成本。但在流通环节,诸多商家会把价格抬高,生产厂家或经销商真正获利,农民并没有 真正得到实惠;政策可操作性的欠缺。现行的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在实际的贯彻过程中会遇 到了政策执行贯彻主体和受惠群体的阻碍,政策执行起来出现了困难和问题。 二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 政策目标的实现都要依赖执行机关的执行,涉农收入分配政策也是一样。政策执行人 员素质、执行部门功能都对政策贯彻执行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策贯彻部门人员内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