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一章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经济论》(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形式写成。最早使用“经济”一词)、《雅典的收入》

二、柏拉图:《理想国》、《法律论》,曾创办“阿卡德弥亚”哲学学院

三、亚里士多德:《政治论》、《伦理学》,创立逍遥学派生财之道(家务管理、货殖)

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

2.财富源泉观念;

3.强调国家的作用;

4.奖励增加人口。

二、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

(一)早期(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英的海尔斯、法的博丹和孟克列钦)

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①提倡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②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国家积累起充足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

(二)晚期(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英的托马斯·孟、法的柯尔培尔、意的塞拉)

1、认识到①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②主张改变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扩大从事外国商品的买卖;③为了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

2、特点: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称重工主义)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威廉·配第

1、方法:经济分析中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

2、评价:不完全科学。只是在科学地阐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方面迈出了最初的几步。①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而是把二者等同起来;②对于抽象方法的运用也不够,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能够揭示经济范畴的实质。

二、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

1、洛克:1691《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观点继承配第;“一切形式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2、诺思:1691《贸易论》;自由贸易、货币和利息;借贷资本与货币;第一次资本概念;“配第线路的第三个代表”

3、孟德维尔:1705《蜜蜂的寓言,或个人路劣行即公共利益》;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社会经济问题

4、范德林特:1734《货币万能,或试论怎样才能使各阶层人民都有充足的货币》;商品价格货币;重农主义先驱

5、马西:1750《论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第一次利息归于利润的一部分;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6、休谟:1752《政治论丛》;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货币价格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7、斯图亚特:1767《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生产关系理论体系;“建立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布阿吉尔贝尔

1.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著作【法国详情】、【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谷物论】、【法国的辩护书】;

2.经济思想:分析和阐述法国贫困的状况和原因、找出增加财富的措施和策略。

3.提出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少——原因:

1】、消费不足。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4.批判了重商主义把财富等同于货币的观点,提出了对财富的看法。认为:

1】、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2】、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

5.从物质即使用价值来观察财富的。

1】、如何增加财富?要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

2】、怎样才能保持各部门的平衡?听任大自然的安排,遵循自然规律。

3】、自然规律是什么?使一切产品都按比例价格交换。

6.经济改革计划:1】、改革税收制度。2】、要求建立谷物的自由市场,取消对谷物出口的限制。

二、坎蒂隆

(一)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经济学家。著作:【商业性质概论】

(二)一般经济理论

1、价值理论:①任何东西的内在价值都可以用它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的数量以及劳动的数量来度量;②将劳动和土地看做共同决定价值的因素;③确认任何物品都具有内在价值。

2、工资理论:①工资应等同于最低限度生活资料的价值的;②手工业者的收入在价值上由土地产品的数量决定且高于农业劳动者的收入;③注意到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区别和联系。

3、货币理论:③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必须具有内在价值;②寻找共同尺度就是交换价值即货币;③论述了流通货币量增加引起商品价格上涨的机制;④流通货币量的增加与物价水平上涨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

4、利息理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以业主所能获得的利润为基础的;②反对人为规定利息率,对一国利息率作出说明。

(三)重农主义思想:

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

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农业年产品如何经过流通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阐述了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

3、农业年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一、特点:

1、“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2、实质与外观的矛盾。(1)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实质,(2)这个资产阶级的实质却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3)重农学派主要代表本身都是封建贵族阶级。

3、农业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二、魁奈

(一)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二)纯产品学说: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剩余产品是纯产品。(三)社会阶级结构:

(1)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

(2)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国王、官吏和教会。

(3)不生产阶级,称之为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四)【经济表】

(1)运用抽象法从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2)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总的来说,魁奈的社会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对科学地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

(五)【经济表】的缺点和错误:

1、片面的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

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

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不能真正理解社会资本的特性。

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一、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

(一)方法论:归纳法和演绎法同时并用的,方法论的实质在于固有的二重性。内在和外在方法同时并存。(二)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1、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①生产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劳动,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②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两个定义——区别)

2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①“斯密的教条”是指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②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③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能分成两个部分:可变资本(工资)和剩余价值(利润与地租)。斯密的这一错误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①同错误的理解资本积累。②在价值理论上不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质,不理解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和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第七章李嘉图

一、研究方法:较为科学的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演绎法和抽象法

评价:

优点:研究方法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科学的价值,经济理论分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具有生命力与现实意义。缺点:1、他忽视了经济范畴与经济规律的历史性、暂时性。2、抽象法有时抽象的不彻底,有时又过分抽象。二、分配理论:工资、相对工资论

相对工资论的研究是对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另一种表达形式。①认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要社会阶层;②产品在三个阶层中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是不同的;③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级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该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

三、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

(一)动力与前景

动力:①资本主义是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如果没有外在干预的影响资本主义就会自然的、永恒的发展下去;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不矛盾,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社会经济行为的动机和目的;②在研究分配问题上,揭示了工资、利润、地租的相互关系。

前景:①相信人们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需求是无限的,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和销售;②承认局部的生产过剩,否认普遍过剩的可能性,从而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报有信心;③资本主义被他看做是可以实现自我调节、不断运行的经济体制。

(二)国内外经济政策国内:自由竞争不干涉政策;国外:保持相适应的联系

比较优势原理(即比较成本原理)积极意义:

1、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贸易,揭示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关系;

2、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充分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第八章西斯蒙第

一、地位: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列宁曾他称为经济浪漫主义。

二、方法:

1、强调人、人的需要;

2、注意人们的情感需要和热望,认为政治经济学不是计算的科学,是伦理道德的科学;

3、把消费提到首要地位;

4、批判李嘉图的抽象法。

三、价值学说:

①价值通常被分成两种,一种是内在价值,另一种是相对价值;②前者是生产品和取得这种产品的劳动之间的比例;③后者是生产品与需要这种产品的人们需求的比例。

四、经济危机理论

①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就是消费不足;③生产超过消费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⑤缺陷:仅强调个人消费及生活资料实现问题,忘记了生产消费和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不能正确的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从生产关系中寻找危机的根源,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经济危机理论。

第十章 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两个公理:(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第二版中提出了道德抑制,改成了;1、人口必然的为生活资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就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又显著抑制的阻止。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限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戒指、罪恶和贫困。

这三点就是他人口原理或者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规律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马尔萨斯主义的要点所在。(马克思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萨伊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因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部分,后来西方经济学家采用的所谓的三分法

三、萨伊的分配理论:

以生产三要素为基础的。①劳动资本和土地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共同提供了生产性的服务,从而创造出来的产品构成了拥有这些生产手段的人的收入;②工资是企业主借用劳动力付出的代价,是劳动服务的报酬,主张实行低工资政策。

对地租理论见解前后矛盾:一方面认为土地有能力改变很多物质,使他适合人类的使用,因此土地对物品生产所起的作用,是土地的生产性服务,是地主能够取得地租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反对李嘉图利润与地租对立的学说,认为地租是地主实行节约和发挥智慧的结果。

评价:1、马克思对他的分配理论做出了精辟的批判,讽刺他为三位一体公式,割裂工资利润地租的关系,掩盖资产阶级收入的真正涞源,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下各阶层的利益都是和谐一致的。2、主张脑力劳动者工资应高于一般体力劳动者,代表和反映了当时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对于反对封建贵族腐朽生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有进步意义。对现在也有一些参考价值。

四、萨伊的销售理论:萨伊定律

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1、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产品越销的快,生产者得到的利润就越大,因为价格总是和需求一起增长;

2、每个人都和全体共同繁荣厉害相关,一个企业成功,也可以帮助其他企业成功;

3、购买或者输入外国货物不会损坏国内和本国的产业和生产;

4、仅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困难在于提供消费的手段。刺激生产是英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评:1、被西方经济学家看做是巨大贡献,称为萨伊定律,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供给学派的理论先导;2、混淆了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抹杀了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城乡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基本矛盾也在不断加深,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因此萨伊的销售理论是错误的。

(理论中对发展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比较有益的内容:反对奢侈浪费,主张经济自由,鼓励发展生产等)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一、西尼尔:“最后一小时”理论

①主张经济自由主义;②在一些具体经济政策上,则根据经验灵活处理的。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爱尔兰的封建残余,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改良主义:约翰·穆勒

1、改变工资制度,建立生产者协会。

2、征收土地税,使地租社会化。

3、限制遗产权,减少财富分配的不均,使财富得以分散。5、对共产主义和私有财产制度进行了对比。

4、主张政府从事满足人类的共同福利、对个人无利可图的事业。

第十五章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关税保护与经济发展阶段论: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

内容:①国家实行什么样的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②国家的经济一般必须经过五个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实行不同的政策。

影响:1、反对个人主义的抽象研究方法,主张从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出发去建立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2、否认普遍的经济规律的存在,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性;3、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罗雪尔的经济学说: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最早提出了“国民经济学的生理学方法”,即历史方法。特征1、国民经济学的目的:描述和说明一切经济生活现在和过去的事实2、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只有与法律、政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作出完整说明;3、必须结合过去和国民整体进行研究以获得启示和教训4、国民经济学只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四个阶段: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整个发展过程具有上升的和下降的不同趋势。

三、新历史学派:创始人是施穆勒。代表人物:布伦坦诺、瓦格纳、谢夫莱、毕歇尔、桑巴特。

四、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说:制度学派

1.涵义:制度就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把私有财产、价格、市场等说成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即制度形式。

2.评价: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天然合理性和永恒性提出了怀疑,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②不完全科学,批判没有触及生产关系的本质,否认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提出改良主义的政策主张,否认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学说实质上仍然是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第十六章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奥地利学派的先驱者及代表人物:

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抽象演绎法。

三、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不科学

1.把价值归结为人对财货效用的主观评价,抹杀了价值这一经济范畴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2.认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财货满足边际欲望的边际效用量;

3.把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作为价格形成的前提,是反了颠倒因果的错误;

4.关于生产资料价值形成的观点,是倒因为果的诡辩;

5.认为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既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

四、时差利息论:1、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剥削收入说成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差异的结果;2、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

五、数理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分支,特点:1、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2、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3、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六、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1、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的效用程度;

2、随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是逐渐减少的;

3、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的大小,亦即边际效用的大小。

七、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

1、市场上所有各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2、不仅要研究两种商品交换时的价格决定,还必须考察市场上所有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下价格的决定,即必须建立一般均衡价格理论体系。八、边际效用序数论:人们对于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不可能说出他的绝对值,但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序数来表示或比较两种或两组商品的效用孰大孰小或其所属的等级孰高孰低,或并无差别。

九、美国边际效用学派主要代表:克拉克

第十七章马歇尔

一、学说体系和方法论的特点

(一)学说体系的特点:贡献就是宣扬渐进的改良主义

1.是以人的主观的、心理的因素为基础的; 4. 集新旧经济学之大成的折中主义。(最突出的特点)

2.马歇尔把经济现象归结为心理动机,从而把经济学的对象变成十分抽象的东西;

3.宣称经济学的最高目的是要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

(二)方法论的特点:P275

1.运用“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所谓"连续原理",就是说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没有明显的严格区别,他们之间存在着连续的关系。)

2.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3.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分析相反经济力量之间的关系。

二、需求弹性:

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也就是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三、消费者剩余:

1、是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商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2、当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时,消费者不仅在购买中可以得到满足,而且可以得到额外福利,把这部分多出来的满足,叫做"消费者剩余"。

四、时间长短与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理论

1、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共同决定均衡价格,实际上就是效用和生产费用共同决定均衡价格

2、时间长短不同,市

场上供求双方的较量趋于均衡的情况是不同的。把均衡价格按时间长短分成三类:

1.极短时间内暂时的市场价格。

2.短时期的正常价格。

3.长时期的正常价格。

结论:一般而论,我们所考虑的时期愈短愈需要注意需求对价值的影响;时间愈长,生产成本对价值的影响将愈加重要。因为生产成本变动对于价值的影响与需求变动的影响比较起来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第二十章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说

一、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

《垄断竞争理论》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了检查分析,系统提出了所谓垄断竞争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础就是产品差别的概念。

1、分析是从“纯粹竞争”的概念开始的。他把纯粹竞争的条件分为两个部分:(1)市场必须存在大量的买主和卖主。(2)市场上的厂商都生产同样的产品。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够称为纯粹竞争的市场。从产品差别的角度出发,每一产品既呈现出垄断性质,又呈现出竞争性质。

2、垄断竞争的均衡。正是在产品差别的基础上,得出了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状况。

结论:垄断竞争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市场类型,垄断竞争将增进社会福利。

二、希克斯对均衡理论的发展

三、通货膨胀与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1)借贷两种力量所决定的实际利率水平;(2)人们在某一时点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影响名义利率水平。

四、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本质上是一种动态货币均衡理论,它力图用所谓自然利率与实际利率的一致与否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与破坏,从而使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统一起来。

第二十一章凯恩斯

一、基本经济理论

(一)凯恩斯定律:1、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社会上必然存在着一部分多余的生产能力,包括机器、劳动力、资金等;2、由于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所以不管总需求有多大,社会总能生产出与需求相等的供给量;3、就是说: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二)凯恩斯定律与萨伊定律的关系:虽对萨伊定律提出了意见,但并没有真正否定萨伊定律。仅给该定律的成立添加了一个条件,即:在充分就业的储蓄等于投资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值才能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三)消费函数:1、国民收入的数量与消费量这种增加的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2、消费函数所表明的关系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量也将增加;3、但后者的增加量小于前者的增加量。

(四)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与预期利润率是大致相同的概念;它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机器等设备的市场价格和预期收益。

二、经济政策观点

(一)货币政策:1、通过货币政策,西方国家可以提高或者减少国民收入的水平;2、萧条时期,西方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使总需求或国民收入增加到充分就业的水平;3、经济活动过热,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时,国家同样可以使用货币政策来使总需求或国民收入减少到充分就业的水平;4、这样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就能够被稳定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会出现长期的失业,也不会出现长期的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企图通过改变国家的消费和投资的办法来改变国民收入的水平;2、改变国家的消费和投资不外乎改变国家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3、预算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

4、预算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减少和增加。

二、实行政策建议的措施:

1、财政政策:改变预算支出和改变预算收入

2、货币政策:(1)改变准备金率(2)公开市场业务(3)改变贴现率(4)道义劝告

三、凯恩斯理论的源与流

一、《通论》中心思想的先驱者是凯恩斯;二、学说的影响:影响了西方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各种思想的形成。

1、理论:(1)在《通论》出现以前,西方没有宏观经济学,成为西方新出现的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2)1948年经济学教授萨缪尔森把他所解释的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以前的西方传统学说所代表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学说。在这个意义上,凯恩斯对目前的西方经济理论上的影响仍然很大。

2、政策:理论所支持的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已在不同程度上为西方国家所执行。

3、思想:学说在西方思想界构成言论的基础【1)混合经济;2)西方的一些民主社会主义分子,认为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控制、修正甚至更替作出了一个决定性的步骤。被认为是民主地转变资本主义位社会主义的技术。给可调节的资本主义、有计划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趋向于社会主义等论调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理论基础。】

四、凯恩斯学说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

1、对于这一问题,既有否定的方面,又有肯定的方面。

2、否定的原因:(1)凯恩斯学说是为了对付需求不足的问题而建立的。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有多大,经济制度都会生产出相等的供给量。因此,只要把需求量控制在充分就业的水平,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便得以解决。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比较沉重的人口压力。我国不但不存在长期需求不足的现象,反而很有可能处于供给不足、需求过高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是增加供给,而供给方面恰恰是凯恩斯不加考虑之处,在一定的限度内,他的政策主张还会对供给有害。

(2)凯恩斯的政策是以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前提的,只有通过这种机制,政策主张才有可能发生作用。而过去长期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我国,只具有微弱的市场机制,在某些方面甚至根本没有市场机制可言。虽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情况有变,但我国的市场机制在目前还达不到完善的状态。把需要市场机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应用于我国不大可能得到很理想的效果。

3、肯定的方面:(1)理解西方经济政策的含义。(2)制定我国经济政策的参考。

(3)凯恩斯理论论述过程中一些被称为论述过程中的副产品的概念和论点,如消费函数和对股票市场必须加以严格管理的论点,对我国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