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那务六村1949至1978年大事记

那务六村1949至1978年大事记

那务六村1949至1978年大事记
那务六村1949至1978年大事记

那务六村1949至1978年大事记

1949年10月,在解放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化北各乡村纷纷归附,

壶垌乡第九保保长林名树率领全保百姓投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月,归化北区壶垌乡管辖。

12月,废除保甲制度,成立六村村人民政府,设村主任、民兵队,

下辖自然村,设村长,均由上一级政府委任。

1950年3月,辖于化县第七区壶垌乡,同年,开展清匪反霸、退租

退押运动。

1951年春,成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会长执行原行政村主任职权。

同年,普种牛痘。

1952年12月,土改工作队进村,贯彻执行中央制订的“依靠贫、

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斗争地主,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路线和政策,推行土地改革政策,丈量土地,划分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按农村户口分配土地,分给贫雇农、下中农耕牛、农具、物资、房屋等。

1953年,土地改革圆满收官,农会裁撤,六村和上塱两个行政村合

并组建上塱乡人民政府,以六村为村治,属化县第十区区公所。

同年,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

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年),六村钟志祥入朝参战。

1954年上旬,各自然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为全面办社创造条件。

1955年冬至1956年春,各农业生产互助组相继转为初级农业生产

合作社,私有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取消

土地报酬。

同年,全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1956年,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建六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生产队。

1957年,山心生产队、木坑垌生产队和龙善塘生产队合并,三队合一,1961年后分离。

1958年5月,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

当月,撤并乡镇,章道高级社并入上塱乡,同时建立乡党支部,时

任乡团支部书记林名贵兼任乡党支部书记。

同年9月,推行人民公社化,上塱乡改制上塱管理区,设营(管理区)、连(自然村)、排(生产队)编制,以各生产队为基础组建

林业队、畜牧队、积肥队等专业性生产队。

同年下旬,在城堡旧址大炼钢铁。

1959年3月,根据县委四级干部会议精神,上塱管理区改为上塱生

产大队,设置管理委员会,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大队一级,生产队

则为包产单位。

五十年代后期,因生产建设需要拆除六村民堡。

1960年,水肿病情严重,各生产队水肿病人集中送往公社党委免费

治疗。

1961年7月,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解散公共食堂,取消供

给制,允许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

是年,六村、章道从上塱生产大队析出,六村生产大队辖14条自然

村和16个生产队,陈启荣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同年9月至1963年1月,化州县划分为13个区,57个公社,那务

区辖那务、壶垌、宝树三个公社,六村大队属壶垌公社,其后撤销

13区建制,压缩公社数量,六村大队划归那务公社管辖。

同年,各生产队实行“四固定”和“三包一奖”的管理办法。

1962年2月,响应县人委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同年,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核算,

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推行“两头固定、中间按劳”的粮食分配形式,倡导多劳多得。

同年秋,发土地证,落实生产队集体的耕地、林地及水面的所有权。

1965年,深入学习大寨精神。

同年,开展“小四清”运动。

是年,县将计生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控制农村人口增长。

1966年6月,六村大队党支部传达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

同年11月,开展学习毛著运动。

1968年,六村大队管委会改称六村大队革委会。

1969年,取消中小学招生考试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实施办法,招收贫下中农子弟入学。

同年下旬至1977年,上级组织城镇知青到六村大队各处插队落户,与农民共同劳动。

六十年代末,旱埇发生故意伤人案。

1970年,高华农中迁入六村大队南地坡生产队办学。

1972年,六村大队通有线广播。

1975年,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分期分批进行,历时三年。

1976年7月28日,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各生产队社员在村内空旷处搭防震棚居住,同时为预防高州荷塘长滩水库溃坝,六村大队派民兵在山塘岭日夜驻守瞭望。

同年9月,六村大队举行毛主席逝世追悼会,沉痛哀悼。

同年10月,六村大队党支部组织各生产队社员集会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春,干旱。

家乡百年历史变迁(1938——1978年)

家乡百年历史变迁(1938——1978年) 20世纪上半叶,曲阜延续了旧有的文化传统,1949-1978年这30年间,一系列国家建构的制度性改革和组织重构深深影响着曲阜的发展。 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曲阜后,县归隶鲁西道,1940年该属兖济道。1945年,日本投降后,与泗水并成为曲泗县。1946年,曲泗分治。1948年,隶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后改称尼山专署和藤县专署。 新中国成立后,曲阜迎来新的时代,1953年,曲阜改属济宁专署,1958年与滋阳合并,仍命名曲阜县。1962年,曲、滋分治,恢复原建制。 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三孔里面的文物招到大量的破坏,许多石碑雕刻、千年古木被推倒,现在去看,修补的痕迹很是明显。“彻底捣毁孔家店革命造反联络站”正式登场,国务院1961年所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被砸得粉碎,这一革命组织还向国务院发了抗议信。 大成殿孔子像被砸得粉碎,康熙所题的“万世师表”巨匾,用解放牌汽车拉还露出车厢外面来,在孔林西南角的普济桥,点火居然烧不着,浇上汽油,星星之火,瞬间烈焰冲天。那块高达五米之多的成化碑,捆上绳索,用拖拉机生生拉倒摔断。 孰说济宁汉碑半天下。谭厚兰们挥起铁锤,对付曲阜这些又臭又硬的老顽固,一定累得不轻。砸断一千余块石碑,其效率令人叹服,战果颇丰。乙瑛碑断裂,张猛龙碑断裂,兖公之颂碑断角,文宣王庙门记碑断角,敕修文宣王庙碑断裂,米芾书玄圣文宣王赞碑断裂,讲学堂经碑、大乘寺碑、《金人铭》全文碑、桂馥隶书“历山铭”碑------至于党怀英杏坛碑,也并非托了姓党的光,其实因为埋深过大,碑座深掩,不好下手罢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政府开始加大对三孔的保护,并立志打造闻名国内外的旅游城市。

1949年至1978年潼关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1949年至1978年潼关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第一章医疗单位 第一节中医 民国二十年(1931),客籍西医张济苍在县城博爱街(俗称南北街)设济苍医院应诊。二十三年(1934),河南省灵宝县西医张勋甫在城内西大街北侧开设宏农医院。此后有济众医院、普及医院等,均于二十七年(1938)春受日本侵略军炮火威胁迁往外地。在城郊开业应诊的有明久、仁爱、惠生、竹君诊所。到三十八年(1949),诊所增至26家。诊治内、外、妇、儿、五官、花柳各科病症,一般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诊费、药价昂贵,1支青霉素收费价值小麦2市斗(每斗7.25公斤)。 1952年,城区中、西医院、所、铺店开始组织联合诊所,设备,药物评价折股作联合诊所,集体所有,按股分红。同年,华美、培康、正德、仁爱、秦光、秦济、碧泉、中亚西医诊所组成西医联合诊所,黄榆林任所长。1955年,6家中药铺组成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太要街谦益堂、鼎生春中药铺及中医刘廷文、陆景春分别组成第一、第二中医联合诊所。迺华西医诊所及西医崔敦逸组成西医联合诊所。1958年,西医、中医联合诊所合并为中西医联合诊所。同年,城乡有14个中西医联合诊所,按照国家规定,收取诊费、药费,免征工商税。

第二节西医 卫生院 民国二十八年(1939),陕西省卫生处第二巡回医疗队驻潼关。三十年(1941)四月,医疗队就地成立卫生院,仇廷墀代理院长,编制10人,隶陕西省卫生处,院址设吊桥冯家城。同年冬,迁北刘村。三十四年(1945),迁东大街北侧,设备简陋,就诊者寥寥无几。三十七年(1948)迁石桥西,有房3间,国民党中央补助、富英加红十字会捐赠,自购药品84种,器械44种。同年十二月三十日,陕西省卫生处减超机构,划归县编制,名潼关县卫生院。 人民医院 1949年5月30日,县政府接管卫生院,7月,名县人民卫生院,编制8人。1952年,设内、外、妇三科。1953年,征地建房450平方米,设病床10张,始行外科手术。1956年7月16日,改名县医院,编制增至20人。1957年,设病床10张。1958年11月,卫生防疫站、工人保健站并入县医院。1959年1月,名潼关人民公社卫生院。同年冬,院址随县城搬迁至东方红大街东端北侧,占地8867平方米,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设16个科室,病床50张。1961年,医院复名。“文革”期间,派性斗争,主治医生以种种罪名被“批斗”,视患者家庭成份医病,非贫下中农患者看病难、住院难。医疗陷于半瘫痪状态。1977年,国家投资10万元,建筑住院部楼房1792平方米。1979年6月16日,改名人民医院,7月,病床增加到80张。1985年,有行政、医务人员91人,其中:主治医师5人,医师20人,医士7人,护理人员22

那务六村1949至1978年大事记

那务六村1949至1978年大事记 1949年10月,在解放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化北各乡村纷纷归附, 壶垌乡第九保保长林名树率领全保百姓投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月,归化北区壶垌乡管辖。 12月,废除保甲制度,成立六村村人民政府,设村主任、民兵队, 下辖自然村,设村长,均由上一级政府委任。 1950年3月,辖于化县第七区壶垌乡,同年,开展清匪反霸、退租 退押运动。 1951年春,成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会长执行原行政村主任职权。 同年,普种牛痘。 1952年12月,土改工作队进村,贯彻执行中央制订的“依靠贫、 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斗争地主,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路线和政策,推行土地改革政策,丈量土地,划分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按农村户口分配土地,分给贫雇农、下中农耕牛、农具、物资、房屋等。 1953年,土地改革圆满收官,农会裁撤,六村和上塱两个行政村合 并组建上塱乡人民政府,以六村为村治,属化县第十区区公所。 同年,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 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年),六村钟志祥入朝参战。 1954年上旬,各自然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为全面办社创造条件。 1955年冬至1956年春,各农业生产互助组相继转为初级农业生产 合作社,私有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取消 土地报酬。 同年,全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1956年,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建六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生产队。 1957年,山心生产队、木坑垌生产队和龙善塘生产队合并,三队合一,1961年后分离。

1958年5月,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 当月,撤并乡镇,章道高级社并入上塱乡,同时建立乡党支部,时 任乡团支部书记林名贵兼任乡党支部书记。 同年9月,推行人民公社化,上塱乡改制上塱管理区,设营(管理区)、连(自然村)、排(生产队)编制,以各生产队为基础组建 林业队、畜牧队、积肥队等专业性生产队。 同年下旬,在城堡旧址大炼钢铁。 1959年3月,根据县委四级干部会议精神,上塱管理区改为上塱生 产大队,设置管理委员会,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大队一级,生产队 则为包产单位。 五十年代后期,因生产建设需要拆除六村民堡。 1960年,水肿病情严重,各生产队水肿病人集中送往公社党委免费 治疗。 1961年7月,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解散公共食堂,取消供 给制,允许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 是年,六村、章道从上塱生产大队析出,六村生产大队辖14条自然 村和16个生产队,陈启荣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同年9月至1963年1月,化州县划分为13个区,57个公社,那务 区辖那务、壶垌、宝树三个公社,六村大队属壶垌公社,其后撤销 13区建制,压缩公社数量,六村大队划归那务公社管辖。 同年,各生产队实行“四固定”和“三包一奖”的管理办法。 1962年2月,响应县人委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同年,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核算, 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推行“两头固定、中间按劳”的粮食分配形式,倡导多劳多得。 同年秋,发土地证,落实生产队集体的耕地、林地及水面的所有权。 1965年,深入学习大寨精神。 同年,开展“小四清”运动。

2020届 二轮: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专题卷)

第7讲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 年) (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南宁二模)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能,故选A项;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排除B项;人大是中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不能相互转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排除D项。 答案 A 2.(2019·山西大学附中模拟)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后来,统购统销

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的实施 A.提供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B.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模仿 解析据材料“1953年,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国家开展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统购统销的方式,来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选A项;依据所学,统购统销在于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能力,变革的是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排除B项;依据所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排除C项;依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而统购统销是为了工业化提供资金,实现工业化,排除D项。 答案 A 3.(2019·济宁模拟)下表为1952至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高增长率是“大跃进”运动的结果 B.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C.重工业成就根源于中苏友好 D.粮棉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幅较小

2018届二轮: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7讲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 年)(专题卷)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临沂高三期中)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为三大改造做准备 D.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答案 B 解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非建国之初,故A项错误;当时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全国人口的普查是在为各个地区的人大代表数目提供依据,故B项正确;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与人口普查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是针对政治而非经济和文化领域,故D项错误。 2.(2017·山西五校高三联考)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来看,中共对革命前途实际上是有清醒认识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因此此时来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为时尚早,故B项正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和效力,故C项错误;右倾是保守思想,而如果此时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应该是属于“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德阳一模)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曾再三呼吁妇女不可轻忽家务和养儿育女的责任,劳务与家务必须并重,不可偏废;20世纪50年代末期,政府又提出要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主张,鼓励妇女出外务工。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

1949~1978年间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演变

摘要 1949~1976年,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可细化为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认识和政策都有所不同。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过巨大成绩,也走过曲折的弯路。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说,都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开始前,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探索。一方面,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我党缺乏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认识和实践经验,并受到“左倾”的影响,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这个历史阶段可细化为四个时期。 一、以利用为主的利用、限制非公有制的经济时期 1949年10月~1951年12月,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指导,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着相对科学的分析和认识,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持肯定态度,采取利用为主、限制为辅的经济政策。在3年时间里,为国民经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多年的战争,国库空虚,财政困难,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我党清醒地认识到:想要迅速恢复和重建健康的国民经济,单靠重建国营工商业一种途径,不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于是,我党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指导,对民族资本主义持肯定态度,采取利用为主、限制为辅的经济政策。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为五种经济成分(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个体经济)并存,提出了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强调了“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但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1]毛泽东还在1950年6月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告诫全党:“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2]这一时期的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既采取团结政策,让其得到存续和发展,又采取一定的限制和引导政策,提防其对国计民生产生不利影响,引导其向资本主义国家过渡。 二、以限制为主的利用、限制非公有制的经济时期 1952年1月~1952年12月,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伸缩性的限制政策,认为限制与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3] 从1949年4月~1951年底,仍有不法资本家、国民党残余势力扰乱经济秩序,全国出现四次物价较大幅度地上涨,部分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让中共对以利用为主的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开始有所动摇。1951年底~1952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党政机关内部以及私营工商企业中,分别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揭发了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通过行贿、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经济斗争逐渐演变成政治斗争,经济问题从此被当成阶级斗争来对待,中共开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从利用为主转变为限制为主。 三、从限制到几乎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的改造时期 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以及国民经济恢复三件大事的顺利完成,使中共一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指导思想开始动摇。毛泽东在1952年9月的中共中央书记会议上,提出要用10年~15年时间,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以后才开始过渡,[4]经济上从继续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向消灭资本主义过渡。1953年1月~1956年12月,我党对非公经济的政策也从利用、限制向消灭民族资本主义转变。 1953年春,李维汉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经济报告,毛泽东非常赞同“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途径”这一提法,并把报告中的“利用、限制、改组”改为“利用、限制、改造”。1953年9月,中共宣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专题八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涉及相关课文:必修第、课;必修第、课;必修第、、课】 一、新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概述世纪年代至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二、基础知识回顾: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政治: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的性质。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年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体现了和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的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内容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年在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年,亚非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举行。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这是第一次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开创外交新局面:

化州那务1949年至1978年大事记

化州那务1949年至1978年大事记 1949年10月下旬,在解放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境内的那务、增甲、壶垌三乡的国民党乡长,先后向中共化东北游击队投诚,移交乡政权。月底,国民党化县残部陈烈武、黄国璞率领400多人在增甲乡 向当地人民政权投诚。 同年11月,那务、增甲、壶垌三乡划归化北区。乡以下,废除保甲 制设若干行政村,行政村设主任。 同年冬,新政府通令禁烟(鸦片)、禁赌、禁娼,令行禁止,旧社 会丑恶现象一扫而光。 1950年3月,调整全县行政区,由4个区划为7个区,化县第七区 管辖那务、增甲、壶垌、播扬、文江、宝圩等地,区政府设于壶垌 圩黄氏宗祠。 同年4月,境内开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运动。 同年5月,贯彻《婚姻法》,废除旧社会婚姻习俗。 同年,那务圩成立商会,由地方进步人士执掌。 同年,高岭村陈荣光入朝作战,后负伤送回湖北赤壁野战医院救治,不幸伤重去世。 1951年4月,志愿军战士、低山村周明牺牲在朝鲜战场,年仅24 岁。 年末,县政府对那务圩、壶垌圩的房产进行调查,1952年换发契证。 同年,陵秀中学首任校长郭颖生在县城去世。 同年,石水小学升格为化县第八小学。 同年,垌心村苏振贤、苏华文与丹寿村郭崇文、郭达华等四人合资 兴建马骝桥,为当地四邻村民出入那务圩必经桥梁。 1952年秋,境内私立中小学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享受国家干部待遇。各私塾学生随之就近并入公立小学就读,至此,那务再无私塾。 同年11月,解放军24团三连战士、平坡垌村黄广六牺牲在朝鲜战场,年仅25岁。 年末,推行土地改革。

同年,化县人民法院在壶垌设立化县第七区土改法庭,1953年5月 撤销,1955年设审判站,是年底撤销。 同年,部分区域被划为垦殖场,开展橡胶垦殖,后发展成为新时代 农场。 同年,志愿军战士、石水村黄忠才牺牲在朝鲜战场,年仅26岁。 同年,那务区于金菊坡郭忠达家(四合院400多平方)开办卫生所。 同年,那务境内成立卫生联合诊所和卫生协会,在壶垌、宝树、京 堂设立分会。 1953年4月,解放军101团五连战士、高田村吕观龙牺牲在朝鲜战场,年仅28岁。同年5月,取缔反动会道门。 同年6月,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同年7月,土改复查结束,化县第七区改为化县第十区,孙志亮任 区党委书记,石秀春任区长,周瑞礼任那务乡长,陈广英任壶垌乡长。 同年10月,县政府接管陵秀中学。 同年11月,粮食由国家实行统购统销。 1954年2月,举行普选,选出乡、县两级人大代表和乡(镇)长及 乡(镇)政府委员。同年,壶垌业余粤剧团成立。 1955年春,大旱。 同年3月,省劳动模范郭月容赴广州参加广东省第一届工矿交通运 输企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同年,化宝线公路施工建设,途径那务,至1958年建成通车。 1956年,设立那务丝茧收购分站。 同年夏,京堂新圩十多间商铺倒塌,造成一小女孩死亡,有轻伤者。 同年,化一中教导主任、渡头村林名惠调往中南局工作,后调至国 家林业部。 1957年5月21日,壶垌乡发生龙卷风,毁坏房屋827间,压死1 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