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2.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主要由利益关系的状态和政治权力关系的状态、性质双方力量强弱等因素决定的)

1.指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3.规约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约束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4.说服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灵的沟通,贯彻自己的意图。

5.奖酬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实施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为。

6.处罚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

7.暴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五、政治权利的定义: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利益的法定资格。

六、政治统治的定义:政治统治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政治统治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巩固和加强其经济利益和统治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它是统治阶级的集体行为,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组织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政治权利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关系。)

七、政治管理的定义: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就是说,通过这种特殊的约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

八、政治管理的政治行为方式分析《论述》

自然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基础上,形成了特定政治管理方式。其特点是:

1,政治管理具有父权管理特色。国家被视为政治权力掌握者的私人财产。

2,政治管理具有高度集权性。

3,政治管理以血亲关系基础上的伦理规则为管理依据。

4,政治管理具有强烈的人治特色。

5,政治管理以单一的直接行政方式进行。

在市场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政治管理方式。其特点是:

1、政治管理具有契约管理的特性。

2、政治管理是有限权力与有限责任的管理。

3、政治管理以市场经济理性为基本依据。

4、政治管理以法治方式进行。

5、政治管理以多种手段进行。

九、政治参与定义: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治过程的行为

十、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一国的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1.民主时代在市场机制中商品经济的发展,锻就更多的参与型公民

2.经济反战是公民不得不诉诸政治行为来维护并进一步实现自身利益

3.经济发展促使政府与公民间的相互影响增大

4.经济发展是以国家发展形式表示出来的

(二)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反映公民的某种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政治影响

力强弱相关

(三)政治心理(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在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下展开的)

1.政治参与的心理因素

(1)个性特征,认为能影响政治家和政治决策的意识(2)对于政治体系的信赖度和支持

程度

(3)公民关心政治政治过程的程度和政治责任感

2.政治心理(动机):政治参与行为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驱动力(1)从中是可以得到的报

酬(2)认为选择是重要的(3)相信自己能够帮助改变结局(4)相信如果自己不行动,结局是不满意的(5)拥有关于当前的知识或技能(6)只要克服较少的障碍便可行动(四)政治机制(政治参与作为一种在行为,必然要受到政治自身因素的影响):直接发

挥作用的有选举制度、政党、监督等制度。

1.选举2.政党制度3.监督制度

(五)社会机会(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要受到经济、制度、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

到由这些条件和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所造成的社会机会影响):它由经济的、制度的、心

理的等条件和每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而造成。它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包括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十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简答》

1.含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政体。

2.地位: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用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

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形成形式。

3.政体与国体:政体与国体密不可分,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定

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

4.认定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古往今来的国家政体可以

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

君主政体又可以分为专制君主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专制君主政体有等级君主政体和贵族君主政体两个变种,立宪君主政体又可分为二元君主政体和议会君主政体。

民主共和政体又可分为议会共和政体、总统共和政体和委员会制政体。无产阶级国家一

般采用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其具有典型意义的有巴黎公社、苏维埃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政

权形式。

十二、主要国家机构《简答》

一般来说,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1.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形式上分为:个体和集体瑞士,圣马力诺)

职权:一般主要: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构中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一国家最高代表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

2.立法机关:指有权制定。修改、废除、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在现代国家中一般指代表大会、国会、议会、国民议会

职权: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组织或

监督政府;其他有关打政方针的决定

3.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

职权范围: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贯彻立法机关通过的各项决策,决议、和提案;制定各项政策,发布命令,管理社会经济,科教文卫等个方面的工作;领导全国行政机关工作,征擢、管理、任免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或协助处理军事力量的编制、训练、调遣和指挥事宜;处理对外事务

4.司法机关:是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

职能:侦查、诉讼和审判

十三、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十四、(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简答》

(1)两党制: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正常制度。所谓两党制,不是这个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政党,而是在众多政党中,有两个大党居于垄断性的地位。(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2)多党制: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是党派林立的内存原因。比例代表制是多党制形成的主要制度条件。在多党制国家,在选举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党单独或联合执政,未参加政府的政党成为在野党,起监督和牵制执政党的作用(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多元并存的多党制;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3)一党制: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的政权。一党制的要害,不是一党执政,而是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简答》

(1)含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治权力,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正当处于领导地位。

(2)这种地位的决定因素:1,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结构2,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特点3,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发展要求4,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要求。

(3)《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除共产党外,少数民主党派是合法的政党和积极力量;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是参政党;3.和少数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

重大意义:它有利于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汇集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方面的力量;它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防止政治腐败;它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的积极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十五、政治社团的定义: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杜会团体。

十六、政治心理的定义: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对政治生活的某种感知。

十七、政治心理的类型《单选》

(一)个体政治心理

1.定义:指社会成员在个体状态下具有的政治心理活动及其状态。

2.分类

(1)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

主动积极型、主动消极型;被动积极型、被动消极型

(2)一般政治人的政治心理冷模型政治心理和热情参与政治心理

(二)群体政治心理

1.定义:社会群体对本身特定的政治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关系的反映

2.特性:去个性的特点;自发性;感染性

3.分类

(1)阶级政治心理

特征:共同的政治认知;相似的政治情感;共同的需求意识和动机

(2)民族政治心理

(3)集团政治心理

十八、政治思想的定义: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作用:1.反映特定的政治利益,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

2.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3.政治思想对人们认识政治现实起着重要作用

4.政治思想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开篇语: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 ?广义政治: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人生观)?狭义政治: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概念(politics /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术语意义上的政治:很重要(官话) ?) 5、利益政治观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但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而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三、?°非阶级关系?± ?1、阶层 ?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分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两个阶层)。 ?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是也要依据其它社会因素,比如劳动方式、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等。 ?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未成熟起来之前,也称为阶层,比如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过渡群体也可以成为阶层,比如军人、大学生。 ?2、等级 ?等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一个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的人也可以包括来自不同阶层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三等级?±。 第二节西方国家阶级构成的新变化 ?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A

政治学原理阅读分析 1.在13世纪时,英国的议会…… (1)根据上文,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 点? 答: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议会内阁制。 主要特点: 1)国家元首为虚位元首,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但不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通常也不承担政治责任; 2)内阁与议会相结合。多数议会内阁制国家中,内阁成员本身即是议员,但也有少数国家中内阁成员不得兼任议员; 3)内阁与议会存在制衡关系。若议会反对内阁的政策,议会可以提出不信任议案,要求内宅辞职;新一届议会再次对内阁担出不信任案,那么内阁必须辞职; 4)内阁集体对议会负政治责任。若议会对内阁表示不信任,而内阁必须辞职时,内阁必须集体辞职。 (2)根据上文,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点?答: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民主政体。 主要特点: 1)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在这种政府形式下中,政治权力与权威主要掌握在由选举产生的民意机构和政府首脑手中; 2)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互相制衡。政府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立和制衡就成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主要内容; 3)公民社会的独立性。公民社会主要是指由家庭、经济领域、文化活动和政治互动等社会生活领域构成的社会自组织系统; 4)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多元价值并存。以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公民社会的独立为前提,必然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2.被统治阶级参加统治阶级的对外战争……

(1)该段资料说明了政治学的哪个基本原理?这段资料 答:这个例子说明了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 (2)请对该原理进行全面阐述。 答: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即国家在形式上脱离阶级冲突而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分析了产生国家相对自主性的两种情况:1)国家处于某种危机状态时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阶级的统治是以这种国家形式的存在为前提的。这种努力的最根本目的还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利益;2)国内各阶级的斗争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国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掌权的阶级独立于各阶级或各派别之外,使阶级或派别的冲突得到缓和。国家相对自主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任何一个政权要实现稳定的政治,都必须代表一定阶级的整体利益; 2)在形式上,国家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来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表面上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的;3)国家利益不仅在形式上,而且一定程度上在实质上也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性质。国家利益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质与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并不矛盾。 3.二战之后…… (1)从该段资料中分析韩国是那种政体? 答:威权政体 (2)该种政体有何特点? 答:主要特点:威权政体的关键特征在于它否定民众对统治者的有效控制,统治者要求的是政治上的消极与服从,而非热情参与和动员。这种政体既非民主又非极权,是中间形式。 (3)该种政体有哪些亚类型? 答:一般可进一步划分为五种亚类型:君主统治型。个人统治型。支配政党型。宗教控制型。军人政权型。 (4)请评价该种政体? 答:按照民主政治的标准,威权政体显然是一种糟糕的政治形式,但是八十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现代化的巨大压力而又同时维持社会秩序,亚非拉国家多数都选择了威权政体,这一选择看来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在众多采取了威权政体的发展中国家中,成功的实现追赶式的经济发展的只有东亚地区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和地区。 4.当代世界各国都面临改革问题…… (1)这段资料说明了政治发展的什么特性?

《现代政治学原理》复习要点要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学者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的完成者:英国学者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评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但有根本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上的其他学说。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为始点范畴,以剩余价值为基本范畴,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从理论上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物关系,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人人关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过程分析的同时也研究和揭示了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未来公有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提出了原则性的构想。 列宁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和调节经济的方式,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不是发挥一般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应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D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E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在分配政策上,提出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F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G经济体制改革及转型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2.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主要由利益关系的状态和政治权力关系的状态、性质双方力量强弱等因素决定的) 1.指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填空与选择题,大家主要复习黄色小册子为主,这里整理的内容较少,不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的全部内容,大家一定要全面复习! 一、填空题 、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正确答案:儒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正确答案:国家政权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正确答案:政治权力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正确答案:理想主义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马基雅维利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正确答案:价值中立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正确答案:伦理 . 对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正确答案:国家政治 .公共利益具有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正确答案:公共性 .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正确答案:权力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正确答案:人民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正确答案:分权原则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正确答案:议行合一原则 、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正确答案:政府权力 、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一元主义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正确答案:宪政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正确答案:政治合法性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政治学: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 利益: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民主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 政治权力: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统治: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政治管理: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 政治参与: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国家: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 政党: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政治社会化: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 政治革命: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 政治改革: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 政治斗争:各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国家和政治力量之间围绕着政治权力所进行的斗争。 政治制度: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精选-《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1.政治的定义(理解)——第一章第一节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学习意义(理解)——第一章第二节 1.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和制度环境。 2.政治学提供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 3.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根源。 4.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及其发展规律。 3.利益的含义(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因为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的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此外,它还铸造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基本特性,所以,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是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 5.利益的内在矛盾(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矛盾。 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 6.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第二章第三节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职能。 4.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5.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6.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7.政治权力的含义、本质及特性(理解)——第三章第一节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利。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利益。 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利益关系。 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产生了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 特性:1、制约性;2、能动性;3、动态拓展性;4、垄断性。 8.政治权力的作用(理解)——第三章第三节 1、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借。(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2、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3、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分配共同利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3)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4)政治权力还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社会生活其他方面。 政治权力的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9.政治权利的定义(理解)——第四章第一节 政治权利,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10.政治权利的特性(理解)——第四章第一节 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 2.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 3.政治权利是不断发展的。 4.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 1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运用)——第四章第二节 1.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政治权利是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它体现着这种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对于政治权力主体的每个成员来说,政治权利又是他们作为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资格。 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政治权利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它以法定的形式规定着社会政治成员政治活动准则,因而有利于保障政治生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愿有序地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它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按照人民的利益要求而正常进行。 3.有利于发挥政治权力主体成员的政治积极性。政治权利是其享有者的法定政治自由,为谋取自己的利益,政治权利的享有者必然要在权利的法定范围之内进行积极的政治活动,因此,政治权利的确定,会为政治权力主体成员进行政治活动提供有效的空间和积极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是人民发挥政治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的必要前提。 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政治权利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现,意味着社会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现,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政治向着规范化、法制化、责任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政治权利则使得广大人民有可能通过政治生活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12.政党的作用(理解)——第六章第一节 1.凝聚和集中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2.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 3.领导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13.政治统治的特征(理解)——第八章第一节 1.阶级性。 2.强制性。 3.秩序性。 4.最高性。 14.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及作用(运用)——第十章第一节、第四节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1.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合法性基础与权利的制约结构。 2.政治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制度研究,对分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行为主义革命,后行为主义。 3.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精英理论,多元主义,政治系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4.民主国家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1)城邦国家,(城邦是最早的国家形式。)(2)封建国家及城市的兴起,(3)绝对君主制国家,(4)现代民族国家。 5.国家政体形式:(1)君主制【在专制君主国家,最高权力完全属于君主】(2)共和制 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帮联制,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 7.公民社会理论的经历的发展阶段。古典公民社会理论,进代公民社会理论,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当代公民社会理论。 8.中国属于哪种社会关系模式?——发展型国家 9.最小国家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的国家模式。 10.代议民主制度的基本类型:议会制【英国是最早从等级会议制度中确立了近代的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总统制,半总统制。 11.当代各国议会的结构,从其内部行使立法权的实体数量上可分为:一院制,两院制【两院制议会源于英国的一个“历史的偶然”】。 12.议会党团:议会中同一政党的议员或政治倾向相近的政党的议员通常组成一个团体,统称为议会党团,作为党在议会内的基本组织。 13.行政监督权:质询,不信任投票【如何行使倒阁权:明示和暗示】,调查, 14.现代国家行政体制的类型。(1)总统制的行政体制,总统一人同时兼任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是一种单头制或一元行政体制。特征:1)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之外;2)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2)议会制的行政体制,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分立,是一种双头制或二元行政体制。特征:1)元首“虚位”;2)议会主权;3)责任内阁。(3)半总统制的行政体制,特点:1)总统由议会制政体中的“虚位”元首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凌驾于其他国家权力机构之上的“仲裁者”。2)与议会制政体相比较,议会的权力被大大削弱。3)政府不从议会中产生,但须向议会负责。 15.议会共和制的政治活动中心:议会 16.行政领导机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与内阁。 17.官僚制的特征。(1)以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权力范围;(2)牢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制度;(3)非人格性;(4)延续性;(5)专业化。 18.居中而断:即由中立的第三方对发生纠纷的双方进行公正的裁决。基本政治作用帮助社会控制冲突。 19.司法权的特点:1)普遍性。审判权的管辖范围应及于国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处于世界任何地方的本国公民。2)独立性。以法官为主体的“审判独立”原则。3)被动性。司法活动的惯常机制是“不告不理”。4)多方参与。刑事诉讼中需要控辩双方,民事诉讼中需要原被告双方。 20.当代世界存在的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大陆法系的历史渊源——罗马法】和英美法系。 21.法院的种类:普通法院,行政法院,专门法院,宪法法院和特别中央司法机构。 22.代表国家追究刑事责任、刑事公诉权的机构就是检察机关。【检察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中设立的司法机构。指审查批准逮捕、审查决定起诉、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国家机关。在我国,人民检察院有时亦简称检察院。】 23.陪审制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审判方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 24.违宪审查制度的类型:普通法院进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和由专门机关进行的违宪审查制度。 25.最初的武装力量在什么社会?——原始社会氏族时期 26.意识形态的功能:(导向功能,辩护功能,凝聚功能,动员功能,约束功能。)认识框架,政治认同和整合,提供合法性,政治动员,经济功能。 27.主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1)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和有限政府、理性和进步、多样性和政教分离。2)保守主义:有机社会论、悲观主义、等级与权威、宗教情怀。3)民族主义:民族、民族认同、民

经典《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在当代西方政治学界,得到广泛承认和采用的政治观,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政治就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包含三层基本意思: a) 认为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 认为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 c) 认为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戴维。伊斯顿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基本方式,同时,指明了政治与非政治活动的重要区别之一是权威性的存在,因此,有特定的合理因素。 但是,这一政治定义存在的缺陷是,它没有揭示社会需要权威性价值的深层动因。同时,它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既有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样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把政治活动仅陷于决策,而忽视了在决策之外,政治活动还包含着斗争、统治、规制、参与等活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政治理论专题》复习资料

《政治理论专题》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C ) 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 D ) A.实事求是 B.反对本本主义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 A )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C.毛泽东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D.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4.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惟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 A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 C.依靠引证马克思对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来解决问题 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 5.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C ) A.中共六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C ) A、封建社会 B、前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 )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C、封建主义的腐朽 D、反动势力的联合 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本质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 )

A、完善公有制 B、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发展社会生产力 10.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D ) A.底子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B.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技落后 C.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D.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B ) A.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D.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 1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3.我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 B ) A.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 B.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要求 D.发展生产力的要求14.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 B ) A.执法组织形式 B.政权组织形式 C.行政组织形式 D.司法组织形式 1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政治学原理2011春期末复习题与解答(论述题)

论述: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2、试述政府的特性。 答:政府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阶级性。政府的阶级性是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所规定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政府的阶级性决定了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政府活动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于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作为政府的本质特征,政府的阶级性对于政府及其活动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政府的机构构成、制度设置、政策制定、价值倡导和各种实际活动中。就此而言,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统治阶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