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

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

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
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

1、从利益的本质分析利益的内在矛盾

(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现实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行之间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产生纵向利益矛盾(即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主客观因素)及如何处理二者

之间的矛盾

客观因素:(1)直接意义和间接意义的差别(2)局部意义和全局意义的差别(3)当前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差别(4)非根本意义和根本意义的差别

主观因素: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并不天然地构成利益矛盾,只有在扭曲一种需要和利益来实现另一种需要和利益,即不合理地分割同一利益主体的两部分利益时,它们之间的矛盾才会发生。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不合理的分割或是忽视特殊利益而片面强调共同利益,或是一味追求特殊利益而损害共同利益。这种对于不同利益的不合理的扭曲或者分割,构成了纵向利益矛盾的主观因素。

由于纵向利益关系中的两部分利益对于该利益关系中利益主体的意义上天然而不可改变的,因此产生纵向利益矛盾的客观基础上不可消除的,由此可见,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消除和克服纵向矛盾产生的主观原因,即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

3、政治权力构成要素和特征

客观构成要素:

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暴力等。暴力成为政治权力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此外,它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形势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

主观构成要素:

其主要因素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等。其中能力素质是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此外,它还包括已有的权力、实际政绩因素等。特征: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专属排他性、扩展延伸性、多重职能性。

4、政治权力的作用。

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特定方式和凭借。

其次,政治权力是人民获得和实现法定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首先,人们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现实规则。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能够极大地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最后,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5、政治权利的基本特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及体现)

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

2)政治权利具有法定规定性。

3)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自主性。

4)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5)政治权利具有自由价值性。

体现:

1)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不可分割和对应存在的。

2)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互为条件的。

3)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社会成员拥有多大的政治权利也就相应地承担着多大的政治义务,反之亦然。

4)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最终指向都是共同利益的实现。

第三篇政治行为

1、政治统治:政治统治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

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2、政治管理: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

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就是说,通过这种特殊的约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

3、政治参与: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

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1、政治统治的基础特征及实施方式。

基础:(1)政治权力基础

政治权力是政治统治的前提。没有一定的权力基础,其他基础只

能是寻不到主体的装饰物。政治统治的强弱状况首先取决于作为其

首要基础的政治权力的强弱状况。

(2)、社会基础

广大的社会基础有助于形成和巩固政治统治。政治统治不是小范围的社会活动,它需要一定范围、一定人群来供其施展各类政治

统治手段。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

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

(3)、公共职能基础

政治统治要履行社会公共职能。这是统治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权力主体不是仅仅凭借其权力向群众索取就能得到政权的巩固,他

们也应承担起群众所需求的那一部分,即履行公共职能,建设各种

公共生活设施等,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受众满意从而达到巩

固政权的终极目的。

(4)、心理基础

要建立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所谓政治权威,以恩格斯的观点,即是把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强加于社会成员,而权威

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因此,当一定程度的服从心理在社会成员中

形成,政治权威性才得到提高,政治权力才能够稳固。

实施方式:

1)强治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以强力直接实现统治的方式。

2)法治方式。即权力主体依照特定法律规则或者制度规则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3)绩治方式。政治权力主体以承担社会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绩效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4)理治方式。即以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5)德治方式。即通过社会道德和伦理构建、维护政治统治的方式。

6)心治方式。即通过对社会成员政治认同心理的培养和强化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2、政治统治的特点。

1)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3)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

4)政治统治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

5)政治统治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

3、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方式:关于政治管理的政治行为方式分析:

政治行为方式由经济活动方式和利益实现方式决定;经济活动方式分为自然、市场经济的活动方式

Ⅰ.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

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以自然经济活动方式为其前提条件,自给自足。Ⅱ.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以市场经济活动方式为其前提条件,产品交换为特征。

关于政治管理的管理行为方式分析

(1)政治规划(2)政治决策(3)政治组织(4)政治指挥(5)政治监督

作用: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巩固的基础

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社会现实机制

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利的现实途径

政治管理是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证

政治管理师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4、传统政治管理(自然经济形式)与现代政治管理(市场经济形式)的区别。Ⅰ.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

a.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以自然经济活动方式为其前提条件

b.自然经济:自己自足,目的,使用价值,有限规模的封闭性生产

c.自然经济的社会效应:社会构成单元在自然形态的生活单位基础上形成(生产单元,生活单元,复制和放大;封闭,完整而孤立存在);缺乏有机联系(自然联系:有血亲和亲情关系发展而来的宗法关系,裙带关系和熟人关系)

d.其特点:

(1)具有父权管理特色

父权,族权,夫权,神权(4权),政治权力和社会的精神基础;政治权力关系,家庭父权关系体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世袭制和长子继承制

(2)高度集权性

政治权力定于一尊,皇帝乾纲独断;全能管理:立法行政司法集于一体,全面介入社会生活;无限权力和无限责任,社会成员的人格萎缩而侏儒化

(3)以血亲关系基础上的伦理规则为管理依据

血亲,社会道德和伦理,所以;西方:伦理道德以神的信仰形式出现,政教合一;中国,纲常礼教

(4)强烈的人治特点

前三决定:朕即法律;人存政在,人亡政息

(5)以单一的直接行政方式进行

由于政治权力作用范围覆盖全社会,政治权力无以通过社会中间机制作用进行管理,只能以单一的直接行政方式进行

Ⅱ.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

a.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以市场经济活动方式为其前提条件

b.市场经济:产品交换为特征,价值,无限规模和程度

c.社会效应:在市场理性基础上形成社会联系和社会结构(横向有机经济联系;市场理性联系,即以成本收益比的最大合理化为出发点的联系)

d.其特点:

(1)具有契约管理的特性

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的有机经济联系是通过市场契约方式形成的,扩展,政治权力遵循这种契约关系进行管理

(2)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管理

有机经济联系,市场机制,特殊利益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使得社会分化为私人领域:私人领域,市场;公共领域,政治;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

(3)以市场经济理性为基本依据

含义;市场经济联系天然排斥血亲联系

(4)以法制方式进行管理

前三点决定;要求政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要以法律的权威为至上权威,要求法律面前的权利平等,所以

(5)以多种手段进行

直接的行政命令手段;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

5、列举政治参与的途径或主要形式。

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政治冷漠

6、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第四篇政治体系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

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2、总统共和制:最高国家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总统

和议员分别由选举产生,并有特定任期,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他和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总统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国。

3、议会君主制: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受到议会

和宪法的实际限制,一般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议员由选举产生,并有特定的任期,君主则是世袭终身任期的,因此,议会君主政体只是部分意义上的残缺的君主制。

4、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国家中央权力机

关掌握着主要的和统一的政治权力,并统辖着地方权力。

5、联邦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有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

结合组成。个联邦组成单位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行使政治权力6、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

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政权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7、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

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

度性规定。

8、两党制:又被称为“两党对峙制”,它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

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

9、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

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那些致力于对政府施加压力、影响政策方向的社会组织或

非组织的利益群体。

1、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国家是实行统治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职能:对内职能(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文化职能;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对外职能(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联邦制与单一制的区别。

1)单一制国家划分为各个地方行政区划,联邦制国家则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2)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但联邦成员国则不同,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联邦成员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在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

3)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各有其权力来源。联邦的权力是来源于各成员国的参与。在单一制国家里,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所固有。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特点:a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c 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和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着我们国家的阶级本质,体现了各阶级、各阶层和各民族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创造性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制度学说在中国的具体应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出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是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我国各族人民通过这一制度来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了国家政权机关的高效运行,从而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这也是对人民利益加以维护的根本保证。

4、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

1)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2)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

5)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

5、两党制的特点。

(1)两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在国家政治体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他政党无法和它们竞争。(2)由于两大政党力量大致相同,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台上台下之分,没有主次之分并且轮流执政,平分秋色。

(3)两个政党处于对立状态,不断进行互相攻击,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一般不会联合执政。

6、政党的作用以及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作用: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利益。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活动。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特点: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中国共产党以外的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政治社团的特征。

1)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参与政府的政策过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组织

8、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三权分立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其最突出特点应该是三权分立,立法权归议会,司法权归联邦法院,行政权归总统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国会可以以弹劾等诸多形式限制总统,总统可以以“搁臵否决权”等形式限制国会的权力,而联邦最

高法院则可以通过违宪审查的形式限制国会的立法权和总统的行政权,此外,总统对司法权也有制约,表现在联邦最高法院的人事任命在一定程度上受总统控制.

第六篇政治发展

1、政治革命: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

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

2、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也就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

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

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整政

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3、政治体制:政治体制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

律和制度,简称政体。

1、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1)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从根本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2)革命的社会体现是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3)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其结果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从而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2、政治革命的显著特征。

1)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2)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3)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

4)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

5)革命过程的短暂和急剧。

3、政治改革的主要特征。

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4、政治改革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1)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是政治改革的首要条件。(2)政治文化条件。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一定政治文化条件,即必须形成一种“革新”

文化,在政治文化体系中,社会成员在对政治改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方面能够形成普遍的共识。

(3)社会条件。政治改革的社会条件是指改革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社会环

境。

主观条件:(1)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改革取向和改革意识的力行者。

(2)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3)政治改革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4)政治改革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5、政治改革目标确定的原则和遵循的原则和作用。

原则:(1)合理性原则。指政治改革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是够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政治生中的矛盾,是否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否能够提高政治权力体系的效能和作用,是否能够维护政治统治的利益要求。

(2)可行性原则。政治改革目标应该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政治改革目标应该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要求改革者把政治改革的目标转变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在贯彻这些改革措施的过程中落实政治改革的目标。(3)过程性原则。即目标必须与作为过程的政治改革相吻合。

作用:(1)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政治改革也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3)政治改革又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通过政治改革,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建立相应的防止和克服弊端的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表现。

《政治学》读后感

《政治学》读后感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系统探讨政治原理及其实践问题的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 该书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教育,教育作为连接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纽带,被认为是培养公民、实现和保障善治的基本途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教育与政制、公民职业和伦理关系的探讨,从而与柏拉图等一起将教育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认识也成为西方重视教育这一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由此可见,在古希腊时期,政治、教育和道德伦理被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它们共同构成整体城邦乃至共同生活方式的基础,并一同致力于追寻理想社会与人的发展。 《政治学》共有八卷。第一卷和第二卷从家庭、国家的形成和前人关于理想城邦的论述入手,形成一个思想“爬高”的缓坡。第三卷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作为政治基础的公民的自然本性,从而确立其政治哲学的基础,到达第一个思想顶点。随后,论述具体政体的第四至第六卷成为第一个思想顶点之后的“高原区”。第七卷一开始即进入第二个思想顶点,论述作为个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问题即个人幸福,并将其与理想城邦即城邦幸福紧紧关联在一起。第七卷后半部分至第八卷则是第二个思想顶点之后的又一个“高原区”,探讨实现个人和城邦共同目的的途径,也即公民灵魂教育和政治德性的培养问题。在探讨体育和音乐教育之后,该书的论述戛然而止,但其论述的内在逻辑则引向伦理学主题,进而引导到《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而《尼各马科伦理学》在结尾也将对德性的讨论引向政体和立法,从而与《政治学》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结构。这也是一种整体视野的体现。“这意味着,没有关于灵魂与德性问题的研究的‘政治学问’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学问,同样的道理,对于公民灵魂德性之塑造无动于衷的政治体制可能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政治体制。政治技艺的本职就是教养灵魂。”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昔日辉煌的希腊城邦由于相互的征伐、内部的党争以及执政者的本身的腐败堕落走到了了历史的尽头,再加上北方的马其顿的军事入侵希腊城邦时代上了一个句号,作为形体的和表现物的城虽然没有了,但是其作为人类史上的光辉时代的精神确是后人的思想源泉和制度蓝本,而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人类理性的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亚氏在希腊末期所著的《政治学》,其对后世的影响无需多述,因为今天的大都政治主流价值就是源自它。 作为一个生活在城邦时代的著名学者,更是作为一个在城邦中生活的公民,受其实际生活和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书主要是在一个城邦的范围内表达作者的思想和以此作为作者考虑各种问题的基础,还有受其当时的观念的影响所有的问题的讨论都是在一个公民的角度来讨论,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的问题处理是排除了努力和外邦人的意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法和追溯法描述的是城邦的本质、城邦目的和形成。亚里士多德的在论证城邦的本质的时候使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城邦的构成因素并在“公民”这个要素上广泛的论述,在公民构成的城邦里,作者对“公民“的定义是:“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物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和今天以年龄分界不同,而这部分的人民参加和决定是城邦的最高权利和最重要的事情,这种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的人组成的就是城邦,所以城邦的本质就是一个民主的制度下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关于城邦的目的和形成作者是在把人类社会要达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这中间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事本质性的,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的关键,而这三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受神权”、“天人感应” 托马斯.阿奎那: 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 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一)政治的涵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开篇语: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 ?广义政治: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人生观)?狭义政治: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概念(politics /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术语意义上的政治:很重要(官话) ?) 5、利益政治观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但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而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三、?°非阶级关系?± ?1、阶层 ?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分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两个阶层)。 ?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是也要依据其它社会因素,比如劳动方式、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等。 ?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未成熟起来之前,也称为阶层,比如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过渡群体也可以成为阶层,比如军人、大学生。 ?2、等级 ?等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一个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的人也可以包括来自不同阶层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三等级?±。 第二节西方国家阶级构成的新变化 ?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

《政治学的邀请》读书笔记

政治学原理 政治的重要性与政治参与 《政治学的邀请》读书笔记 王雪瑶 14300270063 2014/12/30 政治生活对于现代社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个体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

政治的重要性与政治参与 王雪瑶 14300270063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是一个自由民主主义者,他承认并且尊重各种不同的观点的存在,但是又毫不避讳的宣扬自己的观点。在《政治学的邀请》一书中,他提出了许多的观点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但是我认为核心内容在于以层层的逻辑论证了政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向我们发出了政治学的邀请。 我们往往不愿参与政治,首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政治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政治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最佳选择。(虽然政治也有不同的类型)那么政治的重要性是体现在哪里呢?我想可以借用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逻辑来论证:首先,人类是无法脱离社会而生活的——人的需求总是没有止境的,人类不仅仅追求现世生活的满足,更希望能够得到不朽。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终将走向消亡,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类则是永不衰亡的。生命的结束只代表肉体的死亡,但是个人所创造出的物质、精神财富则可以永不消逝。因此可以出现这样一种假设:人类是追求不朽的,因此我们形成了社会。 其次,在社会生活之中,人类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产生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需要某种形式的共同领导,因此我们产生了对于秩序、领袖、政府的需求,这些也都是政治的一些形式。或许有些人会倡导无政府主义,但是在人性的双重假设之下,这种理念是行不通的——倘若每个人都能够按照其良心行事,在满足自己利益追求的过程只需中不干涉他人,我们也就不需要政府的存在,但是这是显然不可能存在的,人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之下,便会毫无约束的追求自身利益。因此我们是需要一种政治权威的存在的。 在这两种假设之下,我们便可以理解政治产生的目的,因而可以得出:人类是不可能摆脱政治生活的。 这是从政治的产生曾面来论证政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的,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的重要性又体现在何处呢?—— 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地加剧,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缓和这些矛盾,在各种手段下,政治应当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来被予以实施的。首先,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在自由主义的倡导下,资本主义国家高速发展,快速的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在现代化过程中更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暴动、战争往往不可避免,被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 (第一章)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现代政治学原理》复习要点要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学者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的完成者:英国学者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评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但有根本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上的其他学说。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为始点范畴,以剩余价值为基本范畴,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从理论上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物关系,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人人关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过程分析的同时也研究和揭示了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未来公有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提出了原则性的构想。 列宁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和调节经济的方式,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不是发挥一般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应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D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E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在分配政策上,提出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F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G经济体制改革及转型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读书笔记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 莱斯利·里普森著 第1章政治学研究的介绍 一、个人自由 1、理解是自由的开始,自由就是掌握自己的生活,两方面:否定的一面是免除束缚,而肯定的一面则是行为的自主。 2、自由或强迫的概念,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群体。自由的判定标准同样在于这两方面,但是在选择的方式上,个人不同于群体的是,使之形成的或者后来变更的决定是在多种混合的影响下形成的。 3、自由的观念以一个人们解释的特殊意义为先决条件。它意味着:首先,我们能够并且可以做到对哪些是不必预定的预言进行选择;其二,所选择的自由是好的,我们越自由,就越好。 4、A:主张自由是幻象的决定论者,或者从某种已经成为教义的现代方式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无论是建立在自然或者是教化的基础上,支配性的影响来自于我们是什么和我们要做什么,用心理学的和用共同体的社会学解释个人的两种人都常常提出独裁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B:另一些认为自由是可能的,但是认为它的价值是可疑的。认为问题在于如何运用自由,认为对于道德成熟程度不够、知识程度不足的多数人,明智的办法就是服从那些比更多的知道如何引导他们走向正确方向的人们。

5、我们可以将自己看成是我们制度和习俗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它们的创造者,而分歧正从中体现出来。 二、决定论者错在何处 1、决定论者的概念是模糊的,它暧昧地在因果关系和必要性之间徘徊,也许这能解释为什么存在许多关于它的涵义的困惑和对它毫无批判的接受。人性展现出的东西是复杂的,它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精确的结果和两个因素的相关的影响是不能被完全掌握的。 2、这里讨论自由是与社会行为相关的,因此也是有关政治的。 3、本书的立足点是拒绝行为主义者的研究路径,因为相信人类有着单独的和群体的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愿望。社会的构成是可以被理解的,政治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的领域,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目前生活得更好。 三、蚂蚁的社会观察 1、之上所说的是应然的政治图景,却不是通常的实际状态。 2、我们对疯狂世界的治疗并不成功,因为: A:群众为普遍的消极被动惯性所支配,许多人害怕伴随改革出现的骚乱,宁可忍受现在也不冒险; B: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习惯的创造物和过去的模仿者,这就限制了创造和改进的机会。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2.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主要由利益关系的状态和政治权力关系的状态、性质双方力量强弱等因素决定的) 1.指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政治类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践转向,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由于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从而完成了一项哲学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的实践原则是其基本的建构原则,科学的实践观点则是其首要的基本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以实践为基础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 1:从对象看,哲学研究的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正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现实最深切的基础是实践。因此,真正的哲学无疑应以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内容来看,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获得灵魂。哲学从总体上统摄时代的内容和文明,反映着时代的本质特征。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也从实践中获得的最精致、最珍贵的东西,离开社会实践,时不能从实践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3:从特点来看,哲学具有优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总得以现实的实践为前提和起点。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于不受物质限制,按任何一种事物的尺度进行创造,并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遍性,或者说实践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它标志着人赖以生活的世界范围展开的广度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通性,人的实践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在于实践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在实践中所获成果的自然性积绽和社会性积绽,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关照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 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实质: 1: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传统哲学是形而上学,即关于超验存在之本性的理伦,力国从一种“终极存在”或“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抽像的物质成了一切变化的主题,抽象的实体成了交物的本性和存在的致动固,哲学变得敌视人了,旧哲学崇尚的理念“气”等一种抽象的存在,而黑格尔崇尚绝对精神,绝对理性也高人人耸于祭坛之上,人成了绝对理性自我实现的工具。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把唯物主义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读《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首先,我简单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全书共 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④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政治学》主要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和谐发展教育观和教育年龄分期。 在书中,他和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把教育视为奴隶主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教育的政治意义,要求由国家创办并管理学校教育。他还把心理学引进教育学的讨论中。他首次提出的教育须依靠并适应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潜在能力的思想,开启了后代资产阶级"遵循自然"教育思想之先河。他最早依据儿童发展顺序作了划分教育年龄阶段的尝试,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并以之确定了教育的年龄分期,对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成人应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对其进行教育。他认为人不同于其他动物,身心具有作人的某种特性。因而只有遵循这种特性,教育才能卓有成效。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21岁期间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初生到7岁为第一个时期;从7岁到14岁(青春期)为第二个时期;从14岁到21岁为第三个时期。他把课程分为有用和文雅两类的"文雅教育"思想支配欧美中等和高等教育达两千年之久。亚里士多德及他的《政治学》,既影响了阿拉伯的文化教育,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的发展,又对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及发展,起了相当大的启示作用。他对幼儿教育的专门论述及在道德教育中注重躬行实践的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借鉴作用。须指出的是,他的整个教育体系,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中充满了阶级的偏见和反动思想,这些都要需要批判的。 这也正是说明了在该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取之处。不过这大部分体现在他对政治体制方面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提出了“人从本性上说是政治的动物”的命题,阐述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法治等方面的理论。亚里士多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读 《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首先,我简单 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 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 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 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 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 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 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那么在这 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 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 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全书共 8卷103章, 按内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 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 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 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②第2卷,批驳取 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 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④ 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 问题。《政治学》主要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和谐发展教 育观和教育年龄分期。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政治学也被称为古典时期的政治学。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表明当时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和统治手段展开的,它们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辩论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等。政治权力的作用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首先,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接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它能够极大的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权利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有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六编 政治发展(下)【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民主 一、判断题 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对外经贸2013年研) 【答案】√ 【解析】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这是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之一。 ①政治民主首先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这种自由权利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行的。 ②政治民主还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民主政治不承认有任何政治特权和社会特权,而规定任何公民,不管其个体差异如何,在政治生活中都应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二、概念题 1.民主(四川大学2011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 (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以特定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同时,它又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在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上,社会生产关系集中表现为阶级和阶级利益,因此,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民主也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民主常常体现为一种原则、一种价值或一种工作方式; (4)民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民主是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和形

式,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形式之处在于它承认公民在政治上拥有平等的权利,并从制度上规定这种平等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民主内涵的这些论述原则,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2.政治民主(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研;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势。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政治民主具有如下特征:①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②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③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④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⑤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⑥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3.政治民主化(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政治民主化就是政治从专制集权向民主过度,以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政治民主的过程。 三、辨析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