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总复习

政治学原理总复习

政治学原理总复习
政治学原理总复习

政治学原理总复习

政治学能成其为科学吗?

否定观点:1、政治学系讨论人的问题,无法得到科学性的定律; 2、政治现象中皆为不可控制的因素,不可能进行实验(可重复可检验);3、政治学无法做到“价值中立”

肯定观点:1、政治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经验的科学,基于可验证的假设和数据收集(国家、地区、团体、个体层面的数据,可以对变量进行控制,发现因果关系和机制;大样本,时间序列)

2、政治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虽有区别(譬如无法重复,无法实验),但同样追求基于机制的理论解释

3、科学是一个社会过程、社会活动;社会科学不应该也不可能“价值中立”

2、个体性权力的经典定义

韦伯: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内,自己的意志即使遇到反对也能贯彻的任何机会,而不管这些机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达尔:A拥有支配B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能够使B做某些B否则不会去做的事情。(Who Governs?)

五、政治生活中的权力:三维权力观

1.从精英主义(elitism)谈起:

帕累托:什么是精英?精英的循环论

莫斯卡:统治阶级与政治阶级(political class)

米歇尔斯:组织中的寡头统治铁律

米尔斯:美国的权力精英,托克维尔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寡头统治铁律(米歇尔斯)

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

无论一个组织代表着什么样的利益,我们发现该组织总是被操纵在一个活跃的少数派手里。无论是在整个社会系统还是在组织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其行为无不遵循自利动机的逻辑,他们利用大众维护自己的优越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力。

2.多元主义(pluralism)的反驳

A.权力的实际运作

B.决策制定

C.关键议题:两党的任命权,城市再造工程,公共教育

D.可以观察到的公开的冲突

E.利益与偏好相一致,偏好反映真实利益并转化为政治行动;绝对的权力决定能否在公开冲突中获胜

参考书目:罗伯特·达尔:Who Governs?

精英论与多元论的争论

精英论认为,城市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决策权力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重大的政治方案通常是由这些精英起决定作用,城市各级官员予以配合来实现少数人的意志。精英论的观点包括:(1)上层少数人构成单一的“权力精英”。(2)该“权力精英”阶层统治社区生活。(3)政治领导与社区领导是该阶层的执行者。(4)该阶层与下层市民之间存在冲突。(5)地方精英与国家精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多元论者认为,城市权力分散在多个团体或个人的集合体中,各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地方官员也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官员要向选民负责,所以选民也有权力,他们以投票来控制政治家。

3.二维权力观

A.决策制定和不决策

B.各项议题与潜在的议题

C.可以观察到的公开的或者隐蔽的冲突

D.偏好与利益相一致,但权力可以阻止偏好转化为政治行动;甲能够抑制住乙的欲望,从而避免双方达到公开冲突和决裂的阶段

参考书目:Peter Bachrach & Morton S.Baratz:Two Faces of Power

议程设置为什么是重要的

权力不但能决定某一事件或提案进入政策议程,也可以扼杀某一重要事件进入政策议程。因此,达尔的研究对象其实是已经得到允许的提案,但却没有研究那些尚在构想或酝酿阶段就已被否决的提案。而获得允许的提案,也许可能是无法真正威胁城市资源分配和既定权力结构的琐碎事情。所以,多元论者研究的只是部分的权力运作和权力集团,而不是全部。

4.三维权力观

对于以行为为中心的权力观的批评

A.决策制定和对于政治议程的控制(并不必然通过各种决策的方式)

B.不仅包括公开的或隐蔽的冲突,还包括潜在的冲突

C. 利益与偏好相分离:甲能够重塑乙的偏好,甚至能够以违背乙的利益的方式重塑乙的偏好参考书目:史蒂文·卢克斯:《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

二、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1.什么是权威?

权威(Authority)的原型是“创始人”(Auctoritas)之意,指诗歌、家庭或城市的创始人,意指对创始人的尊敬而使其表现出来的威信(Auctoritas).

简言之,权威是一种权力的统治对象从良心上的服从,认为统治者有理由统治的权力

2.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权威是合法化或正当化的权力

(2)权威是排除了强制和交易成份的权力

(3)权威是一种反对者也内在服从和同意的权力

(4)权威以权力为基础,权威很少在缺乏权力的情况下行使

五、三种合法性类型及其变种

1.法理型权威

2.传统型权威

3.克里斯玛型权威

1.法理型权威

这类合法性类型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利的合法性基础之上。

代表形式为“官僚制”(科层制):

1.官僚在私人生活方面是自由的,只有在公共领域里,才有服从支配的义务(不同于仆人和扈从的私人支配关系);

2.职位有清楚界定的上下级关系;

3.官僚人员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文人官僚);

4.报酬以货币形式来支付(非家产制和俸禄制);

5.官僚与行政工具的所有权完全分离;

6.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控制。

2.传统型权威

如果某一支配的正当性来自其所宣称、同时也为旁人所信服的、“历代相传”的规则及权力的神

圣性,则我们称此种支配为传统型支配。

传统型支配是一种身份支配,而不是职位的支配

代表形式:长老制、家父长制与家产制

3.克里斯玛型权威

Charisma是个人特质的一种属性,将他与凡夫俗子区别开来,而被看做是被赐予了超自然的、超人类的或至少是非常的力量或品质。这些力量和品质是普通人无法获得的,被认为拥有神圣的起源,在此基础上,拥有它的个体被当做领袖。通常,一个克里斯玛型领袖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危机时期。代表形式:君权神授的国王,现代革命中的领袖人物,以及僧侣团体

克里斯玛常常会变形为组织化的个人崇拜

克里斯玛通常从一个小群体开始,包括领袖和最亲密的追随者(内部圈子);然后创建政党,动员人们围绕领袖及其舞台;领袖通常通过选举掌权(后来会压制选举),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主宰;当经济问题和组织问题越来越紧迫,例行化、制度化就会发生,追随者变成行政官员;由于他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有限,开始失去狂热的支持,逐渐“去魅”。

现代国家的特征

民族国家(单一民族为核心,国家认同)

主权意识封建国家的领土因过度分割而分化,领土之间关系疏离,权力分散;现代国家的领土是统一和同质的

中央集权(职业军人/常备军、官僚制、财政改革/垄断税收的来源、法律系统)封建制度下的国家权力只不过略多于一家之主,真正的权力属于贵族;国家与诸侯之间的矛盾;从间接统治到直接统治,从个人统治(私有)到非个人统治(公共),从离心的封建式统治到向心的国家式统治

垄断强制手段(对暴力的合法垄断)

新的国际秩序(现代外交)

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战争是国家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四个阶段:“骑士战争” 、“雇佣军战争”、“常规军战争”和“民族战争”——战争催生了(民族)国家,国家又发动战争(蒂利)——国家能力、国家与社会关系(财政汲取)

资本主义是现代国家崛起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资产阶级兴起(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贵族式微

基督教的分裂(教会衰微;宗教改革)

民族与国家的区别

民族没有官员,也没有确定的领导职位(虽然有民族运动的情感代言人)

民族成员的资格没有清楚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合法地强制执行

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领导人无法以民族的名义拥有强制力或征税,不能要求人们服从;只有国家才能提供这些资源,才能以有效的方式达到民族的目标

民族不具备组织性特征:没有自主性,没有领导者,没有正式规则,仅仅拥有民族成员的心理认同

2.现代国家区分于传统国家的特征

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中央集权

垄断强制手段

唯一的政府机构

统一的行政安排

阶层就是指有人社会资源多,有人社会资源少的不平等状态(富永健一)。

阶级关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阶层关注的是社会经济地位,通常用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来衡量——断裂(质)VS.连续统(量)。

阶级是一种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社会群体,相反阶层是建立在职业、收入等基础之上的可流动的群体。

阶层体系体现了阶级关系,反映了阶级导致结构性经济不公平的方式。

阶级理论的主要挑战

现实的挑战

理论的挑战

二、国家自主性

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在形式上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相对于社会各阶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纯粹为某一个阶级的特殊利益服务。国家自主性意味着国家不仅仅是各种社会力量斗争的场所,而是一种能动的力量,它反过来去支配、控制或影响社会。

(斯科契波:《国家与社会革命》)

Skocpol认为:“国家被看作是一个控制了一定版图和人口的组织,它形成和追求着不仅仅是简单反映社会团体、阶级或者社会需求和利益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自主性”。国家是“以行政权威为首的并由该行政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妥善协调的一套行政、治安和军事组织。任何国家都首先和主要从社会索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创立和维持强制组织和行政组织。……这些基本的国家组织在任何地方都至少是潜在地独立于支配阶级的直接控制,它们实际上的自主程度和效力因具体情况而千差万别”。

1.市民社会的含义

从这一术语的大多数用法来看,其主要思想是,市民社会是处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大众组织,它独立于国家,享有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它由众多旨在保护和促进自身利益或价值的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成。结社自由应被当作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它可以有三层不同的含义:

A.最低限度的含义,只要存在不受制于国家权力支配的自由社团,市民社会便存在了;

B.较为严格的含义,只有当整个社会能够通过那些不受国家支配的社团来建构自身并协调其行为时,市民社会才存在;

C.最高级的含义,只有这些社团能够相当有效地决定或影响国家政策方向时,才能称之为市民社会。

法团主义

“法团主义,作为一个利益代表系统,是一个特指的观念,模式或制度安排类型,它的作用是将公民社会中的组织化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去”,“这个利益代表系统由一些组织化的功能单位构成,它们被组合进一个有明确责任(义务)的、数量限定的、非竞争性的、有层级秩序的,功能分化的结构安排之中。这些功能单位得到国家的认可(如果不是由国家建立的话),它们被授予本领域内的绝对代表地位,作为交换,它们的需求表达,领袖选择,组织支持等方面的行动受到国家的一定控制。”

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区别

多元主义政治过程的重心是利益集团和代议机关的关系(主要是利益诉求);法团主义则是功能团体——行业组织化的利益代表与国家的关系(包括利益聚合、被委托推行政策的责任)

前者强调自发形式、多数量参与,大范围和竞争;后者强调控制、数量限制、分层处理、共容互赖。

前者相信多元竞争有助于体制的平衡;后者认为有序互动才能防止失衡,达到理性调节。

二战期间的德国、意大利和苏联

一套全面渗透、作为最高统治依据的意识形态

受一个领袖统率的群众性政党

一套忠于元首个人的秘密警察对社会的全面监控

执政党对群众信息和新闻媒体的全面控制

全国控制和指挥整个经济系统

二、权威主义政体或威权主义政体

最基本的特征:过于集中的政治权力导致缺乏社会的参与与宪法的制约

威权主义的体制具有责任不分明的有限多元主义,国家垄断政治权力,但给予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一定自主性

没有一套提炼过的主导意识形态

除了某一发展时期之外,政治体系没有广泛的政治动员,排斥社会对政治体系的自主性参与

领袖一人(有时是由少数人组成的集团)的权力虽然不受限制,但实际上却完全可以预期

强调技术理性,效率导向,以有效性作为合法性来源

权威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区别

威权主义缺乏可靠的合法化和一种全面的意识形态;

不对人们进行什么思想灌输;

偏好政治冷漠而不是大众动员;

接受“有限的多元主义”。

一、民主的涵义:是什么,不是什么

1.民主的实质性定义:人民主权

2.民主的“最低限度”标准或“程序性定义”(源于熊彼特)民主就是一个由民众在定期的、有程序和有规则的竞争性选举中选择国家执政者的政治体制。

3.民主不是一个筐,什么好东西都往里面装

熊彼特对民主的定义

就“人民”和“统治”两词的任何明显意义而言,民主政治并不意味着人民真正的统治。民主统治的意思只能是:人民有接受或拒绝要来统治他们的人的机会。

民主实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方法——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现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出决定的权力。

民主政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

民主=选举(选举是民主的底线)

(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

共识民主与多数民主

多数民主(Majoritarian Democracy),又称威斯敏斯特模式。多数民主的原则就是多数者统治,排斥少数;多数裁决,少数服从多数。因为多数统治的政府同少数政府相比较,更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更接近民主的理想。少数处于在野反对的地位。多数民主适用于同质性较强的社会,主要有英国、新西兰和英国的大多数前殖民地。

利普哈特认为,共识民主(consensus democracy)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力分享,其标志性特征是包容、交易和妥协。瑞士、比利时和欧盟是共识民主的典型例证。

通过实证的比较研究,利普哈特认为共识民主国家在妇女代表权、政治平等、选民投票率、公民对民主的满意程度、政府与选民的亲近程度、公众对内阁的平均支持度、社会福利水平、环境保护力度等方面都高于实行多数民主的国家。

共识民主的优势

比例代表制能比多数代表制更好地代表在空间上分散的少数民族

将多民族、多文化社会和国家之中民族或少数民族的集体权利,与得到国家充分保护的个人权利结合起来,可能是将民主与非民族-国家政策结合起来时冲突最少的一种方式

民主转型完成的标志

(1)只有通过选举的政治程序才能产生政府成为广泛共识,(2)政府权力的获得则是自由和普遍选举的直接结果,(3)这一政府事实上拥有制定新的政策的权力,而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来源于新的民主程序,不必与其他法律主体分享权力,(4)“两次轮替检定说”(two-turn-over test):民主巩固至少要以两次政权和平交接为前提。

巩固的民主政体具有什么特征

行为层面,没有重要的民族、社会、经济、政治或制度性的行动者将重要的资源用于建立非民主的政体,或者用于暴力,或者寻求外国的干涉以获取独立

态度层面,绝大多数民众都具有这种信念,即民主程序和制度是治理社会集体生活最合适的方式,反体制力量的支持者很少或受到孤立

制度层面,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力量和非统治力量都服从于特定的法律、程序和制度,并习惯于在法律和制度范围内解决冲突,且这些法律、制度产生于新生的民主程序

民主巩固的条件

存在一个自由和活跃的公民社会可以发展的条件

必须存在一个相对自主并且受人尊重的政治社会(政治组织围绕权力和国家机器进行合法竞争)必须有法律可以确保公民合法的自由权利和独立的结社生活

必须存在一个国家官僚系统,可供新的民主政府利用

必须存在一个制度化的经济社会(市场的自主性、所有权的多样性)

政党的含义

政党的定义:所谓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3.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

中间选民定理:在两党制中,政党表述施政纲领要吸引位于中间位置的选民,他们认为在选举中处于中间标度可以吸引左右两边的选民,并以此获得胜利。两大政党为了赢得选举,而不再受既定的意识形态政纲的束缚,表现得像机会主义者一样。中间选民定理声称,对政党来说,唯一的能最好的回应对方的政纲就是能使中间选民满意的政纲。

比例代表制

该制度按照各政党所获选票数在总票数中所占比例分配议员席位。此制与名单提名相结合,以大选区制为基础,一轮投票就可以得出结果。但由于选民是投各政党所提候选人的票,所以必须先统计各政党所得选票总数,再按比例分配议员席位。比例代表制分配议席的方法很复杂,其基本特点是,首先确定产生一个席位所需要的票数即当选基数(又称当选商数),然后用当选基数去除各政党所得的票数,得出各政党应得的议席分配数。

迪韦尔热定律:多数代表制有利于产生出两党制;比例代表制有利于产生出多党制

1.为什么小选区制易于产生出两党制

(1)机械的作用力:小党在小选区内很难赢得席位,赢者通吃的规则会导致大量“死票’出现(2)选民的心态:只有投票给大党,自己的选票才有用处

(3)政党的策略:只有赢得大多数选民的选票才能获胜;政策纲领应该照顾到大多数人

多数代表制的后果:在多数代表制下,试图赢得大选的两党都必须要获得过半数选票.这种规则会驱使政党超越阶级型政党的偏见,逐渐将自己转变为“全方位政党”

2.比例代表制之下政党的分布状况

(1)选区越大,越有利于小党的生存;选区越大,越有利于农村的政党;选区越大,越有利于妇女的当选

(2)选举门槛越高,越有利于大党

(3)国会的议席越多,越有利于小党

结论:实行比例代表制,也并不一定就会出现多党林立的格局,为了防止过多的政党出现,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设置较高的选举门槛,采用有利于大党的计票方式,减少国会的议席总量

全方位政党

全方位政党摒弃了塑造大众的知识框架和道德框架的任务,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选举事务上,努力地争取范围更广的选民,以求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胜利。其政治任务的范围更加狭隘,关注的是选举成果

政党的意识形态色彩淡化;高层领导群体的地位巩固与否,不再以其是否能实现政党的目标为依据,而是看其是否有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党员个体所起的作用降低;淡化阶级属性,从社会中尽可能多地吸收拥护者;确保与各种不同利益集团都有往来,通过为这些利益集团说话来争取选举上的支持

一、政党的政治功能

1、主导或影响政治过程

2、表达和整合民众利益

3、政治社会化

4、政治录用与精英输送

5、监督与完善政治运作

现代政党的主要特征

(1)政党的最终目标是取得执政权,无论是自己或者和其他政党组联合政府

(2)政党是藉由具有合法性的手段来追求其目标

(3)在民主政治的脉络下,政治学者都倾向定义一个政党是“提名候选人去参与选举,竞逐公职”

(4)政党不仅仅代表单一的、狭隘的利益

(5)政党是由有着共同信仰、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们所组成的

两种代表制的比较

(1)多数代表制:统治者轮流更替的代表制

多数代表制对民主的理解是:民主是多数规则的具体化,选举是经多数人同意而更换领导人的过程

(2)比例代表制:政策综合的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对民主的理解是:民主是选民意志的综合过程,选举是选民意志由分散而走向综合的过程

多数代表制适用于同一种文化,同一个民族构建出来的国家;在多文化,多种族的国家中,采用比例代表制较为适用

第三节政府职能

1.政府职能的含义:

所谓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作为社会中最大的公共组织在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诸方面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和能够发挥的功能。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在这种特殊组织所应该

肩负的责任;政府功能是指政府将其所肩负的社会寄托的责任付诸行动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美国的共和与民主

分权制衡式结构:以美国为代表

总统为最高行政长官,内阁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议会提出议案,由总统签署通过,总统如果否决,议会可以2/3多数强行通过;最高法院可以审查议会法案是否违宪。

共和政体/混合政体的思想

“国父们”对民主的恐惧

3.政府职能的范围和强度:

联邦制

联邦制政府遵循“保留权力的分权”原则。这一原则认为,地方政府的权力是固有的,中央政府的权力是地方政府自下而上让予的。中央政府的权力采取列举的办法,即在宪法或法律中对其所应具有的权力加以明确规定,而凡是没有列举的权力都由地方政府保留。

单一制

中央政府拥有全部权力,只是为了管理的需要,才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授予地方政府一定权力。因此,所有权力都归中央政府保留,中央政府具有最终决定权。中央政府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决定其授予地方政府的权力数量和种类、程度和范围,以求在维护中央政府权威和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领导和控制,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权威,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权力划分,只有职能范围的划定。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特征:

生产具有不可分性,要么向全体提供,要么不提供;

规模效益远超过私人物品;

对其的消费有非排他性;

对消费者收取费用的交易成本特别高;

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政府失灵

指用政府取代市场并不能保证消除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人们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不尽相同,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倾向于反映中间选民(median voter)的偏好。过度需求(excess demand)和特殊需求(differentiated demand)得不到满足。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

第三部门

又称志愿部门(Voluntary sector)、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与第一部门或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第二部门或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相对应。虽然各国对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第三部门单位大都是由政府编列预算或私人企业出资,交由非政府单位维持经营的事业体。一般常见的社团法人、基金会或非政府组织(NGO)通常都属于第三部门的范畴,虽然每个第三部门单位成立的背景与营运方式都有不同,但普遍来说第三部门单位通常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不用缴税。

我国NGO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境

法律困境

人力困境

资金困境

信任困境

知识困境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及意义

政治文化的定义:阿尔蒙德、维巴

政治文化的分类:

地方型(parochial)政治文化

臣属型(subject)政治文化

参与型(participant)政治文化

公民文化:一种混合参与型、臣属型以及地方型的政治文化而形成的行为取向。

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系统成员对于政治的态度和取向的模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取向,是政治行动的基础,并赋予其意义。一,认知社会化(cognitive socialization):对本国的政治制度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其指导思想、政府组织和基本运作;二,感情社会化(affective socialization):使民众对本国的政治制度有感情,通过历史英雄、国家象征,如国旗、国歌、国家元首,甚至音乐、电影、运动、战争、苦难等对自己的国家产生忠诚和认同;三,评估社会化(evaluative socialization):民众理性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的表现加以客观的分析和评估。(阿尔蒙德等)

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两种取向)

第一种立足于个人的独特成长(the idiosyncratic personal growth)。Greenstein (1968: 551)指出,政治社会化即包括生命历程各阶段中的所有政治学习,不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计划的或非计划的,都囊括在内。

第二种则主要是从社会体系的角度来看,如Langton(1969:4)把政治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将它的政治文化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四种理论模型

(1)终身持续模型(lifelong persistence model)

(2)终身开放模型(lifelong openness model)

(3)生命周期模型(life-cycle model )

(4)世代模型(generational model)

世代模型

是指出生在同一时期的选民,受到相同的历史、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在政治倾向上与其他世代呈现出显著的不同。以出生时期作为不同世代的划分。不过,一般政治世代的划分通常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切割点。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家庭: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党派认同、沟通模式

学校:课程设置、政治技能、社团活动、志愿者

同侪群体:Paul E. Willis, Learning to labo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

工作场所:政治氛围、“单位”(中国)

大众传媒、选举、重大事件: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9·11、移民、林彪出逃事件

学校教育

教育程度越高,越会有不同于父母的态度。

教育程度越高,越容忍不同的观念、支持人权、降低威权的性格、增加对于政治参与的信心。学校的公民教育对于上层阶级的儿童似乎最有效果。

下层阶级的儿童可能因为其父母一直不信任政治而不接受学校对于政治活动与冲突相关的教育。公民教育有效提高民主价值

契约的原始处境和正义原则的选择

1?罗尔斯称其契约论的最初处境为原初立场(the original position),对应于传统契约论的自然状态,原初立场不是实际的历史状态。

2?原初立场最重要的特点是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无知之幕保证立约者在选择正义原则时,不可能因个人的特殊因素而获利,以确保立约者都处于相同公平的情境,所以正义原则是公平协议的结果,这也是称此理论为正义即公平的原因。

罗尔斯正义二原则

第一,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第二,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题型

一、名词解释(5×6分)

二、简答(2×10分)

三、论述题(1×20分)

四、案例分析(1×30分)

POLI120001.03政治学原理,时间2014-01-13 15:30-17:30,考试地点3108、3109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2010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提要

10秋《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提要 第一部分教学要点回顾 第一章绪论 政治就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获取、组织和掌握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以决策为核心内容来谋求人民利益的一切形式和行为。 西方的政治学家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政治”的含义。而马克思主义将“政治”概念界定为: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体现”,这揭示了政治的本质。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确定了政治的属性。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这描绘了政治的基本内容。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这表明了政治的特征。 西方的政治研究可大致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和现代时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第二章国家的本质、历史类型与职能 国家指的就是某种具有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的特殊政治共同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表述。但是,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会脱离阶级属性而存在,这表明国家还具有相对自主性。 国家的起源理论包括自然生成论、君权神授论、社会契约论、暴力征服论和社会分工论等。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分工的发展与社会阶级分化两个角度相结合来说明国家起源的。 国家的历史类型分为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两大类。其中,传统国家形态包括古代城邦国家、古代帝国、中世纪封建王国、专制国家等几种具体形态。现代国家的具体形态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的威权主义国家。 国家的基本职能从本质来看,包括政治统治的职能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从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现代西方国家职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迁。 第三章国家形式 国家形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二是国家结构形式。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国家权力机构,具体表现为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关系,即同一层级上不同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模式。本章主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古代政体理论、波利比乌斯的近代混合政体理论及现代民主政体理论。重点对比了君主制和共和制、议会内阁制与统制的差异。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也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单一制和联邦制是两种最主要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在坚持单一制的前提下,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四章国家机构 现代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现代政府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责任政府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法治原则。 国家元首是主权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立法机构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集体议事机构。主要职能是代表职能、立法职能和监督、制约职能。其构成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院制还是两院制、委员会制度、议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 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 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 权力性核心问题 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 价值型基本功能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3.政治的定义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 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为政以德 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无为而治 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兼爱兴利 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以法治国 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 (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 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 (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 (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 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 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 第三讲《政治体系》 1.政治体系的含义 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2.国家的定义 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 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5.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 复合制: (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2)邦联制:若干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6.国家元首的职权 (1)颁布法律,发布命令 (2)召开议会,解散议会 (3)任免政府官员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王道”和“霸道”。(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题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指。 2、社会团体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在中对政府的产生和构成施加影响。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 4、国家的产生以的形成为组织标志。 5、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6、英国实行议会制,议员不由竞选产生,因而不受政党活动的影响。 7、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为依归。 8、现代生态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人们重新关注由污染、资源损 耗、人口爆炸等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的产物,生态主义者组建了自己的政党:。 9、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人一生中政治观和。 10、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和复合制。 1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___社会时期。 1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3、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____________和有意识两个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没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符号 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而展开。 A 合法性 B 治民之术 C 统治术 D 治国之道 2、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本主义 C 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 专制君主 B 贵族 C 二元君主制 D 寡头制 4、1869年8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 A 社会民主工党 B 社会工人党 C 共产党 D 共产主义者同盟 5、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政党。 A 核心会议型 B 精英型 C 支部型 D 代表性 6、社会主义将()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 民主法治 B 三权分立 C 依法治国 D 议行合一 7、参加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多集中在()期间。 A 游行 B 集会 C 公决 D 选举 8、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政治学原理试题14

政治学原理试题12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7分)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①国家②权力③政策④法律 2、集欧洲中世纪神权思想之大成的人是………………………………………………………………………………………() ①奥古斯丁②斯宾诺莎③托马斯·阿奎那④格老秀斯 3、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是………………………………………………………………………………………() ①雅典国家②罗马国家③德意志国家④印度国家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具体表现为的矛盾…………………………………………………………………()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③和产关系与生产力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5、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 ①民族矛盾②敌我矛盾③阶级矛盾④人民内部矛盾 6、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说的“半国家”是指……………………………………………………………………………() ①资本主义国家②社会主义国家③帝国主义国家④福利国家 7、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 ①民族大融合的观点②民族自决权原则③资产阶级利益为核心④民族同化的原则 8、从13世纪末起,欧洲大部分国家先后实行过等级君主制,其中以最为典型。…………………………………………() ①德国②西班牙③法国④葡萄牙 9、在政治体系内部,处个机构、组织的活动都要围绕进行。………………………………………………………………() ①国家机构②政党③领袖人物④利益集团 10、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国家主席和共同行使………………………………………………………………………………() ①国务院②全国人大常委会③全国政协④中央政治局 11、美国参议院议员是由………………………………………………………………………………………………………() ①总统任命②行政官员兼任③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④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2、党的领导的核心是……………………………………………………………………………………………………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综合

第一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 一、关键术语 1、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含思考题答案)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0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A、政治学中个人,集团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理解政治. (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其次,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基于现实经验的考察,多元主义者发现在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发挥重大作用的不是个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团体,亦及所谓的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利益集团的作用

如此显著,以至于本特利认为,只有理解利益集团才能理解美国政治。因此,多元主义将团体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事实上,多元主义一词中的元指的便是组织。政治学的分析单位遂由个人转向团体。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除了个人和团体,阶级也是政治的一种分析单位。尽管在马克思之前的历史学加和政治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阶级的存在,但正是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贡献。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出发点或前提是线面的论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在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则体现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和斗争/反抗关系. 上述三种分析单位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政治的不同视野。就理论研究而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相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另一方面,问题意识的产生却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B.三个具有某种连续程度的类型。 (1)政府政治观。 国家机构被视为公共的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的共同社会负有责任,其耗费的公共开支源于于税收。市民社会是由家庭,家族,私人企业,工会,俱乐部,社区组织等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被视为是私人的,是因为它们由个体公民设立并运作,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更大的社会需要。 (2)非政府政治观

电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5.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 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4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概论应掌握的要点 一、基本概念: 1、政治:“政治实际上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的各阶级、集团、社会团体、政党、领袖和人民,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发生的各种关系、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人民: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能顺应历史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 4、国家:是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5、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在国家生活中,那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6、所谓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组成反对敌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机关,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7、政党实质上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 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8、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9、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 10、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一国中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 制度。当今世界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德国较为典型。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社会中,以某种共同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通过有组织 地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以维护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群众团体。 12、公民素质:指公民群体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所形成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总和。 13、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一定政治共同体或组织中的某些政治实体,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政治资源,以不可抗拒的公共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控制、支配和影响另外一些政治实体的强制力量。 14、政治权力的集权结构: 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权力集中于上一层面机构,而下一层面机构很少有权;同一层面机构间的权力集中于某个机关,而这个机关的权力又集中在主要领导一人或几人手中。 15、政治权力的分权结构: 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的各级各类权力机关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等都按照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规则而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共同分享了产生于主权的治权,权力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自主权。 16、政治权力异化:政治权力执行人改变、取消政治权力正当职能,致使政治权力偏离公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填空与选择题,大家主要复习黄色小册子为主,这里整理的内容较少,不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的全部内容,大家一定要全面复习! 一、填空题 、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正确答案:儒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正确答案:国家政权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正确答案:政治权力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正确答案:理想主义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马基雅维利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正确答案:价值中立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正确答案:伦理 . 对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正确答案:国家政治 .公共利益具有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正确答案:公共性 .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正确答案:权力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正确答案:人民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正确答案:分权原则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正确答案:议行合一原则 、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正确答案:政府权力 、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一元主义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正确答案:宪政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正确答案:政治合法性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政治学原理》试卷A

科目编号: 座号: 甘肃电大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6月期末考试 2010 级 行政管理 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卷A 核分人签名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计20分) 1.( )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 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 2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 ). 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3. 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 )过程. A 现代化 B 开明化 C 清明化 D 法制化 4. 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 )政党的典型. A 核心会议型 B 支部型 C 单位化 D 代表性 5. ( )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 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A 民意 B 政治思想 C 公众舆论 D 政治文化 6. 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 7. 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 ),它意味着人们之间 的普遍合作. 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 8. 孙中山先生是(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9. ( )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 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

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A 工人阶级 B 中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 10. (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 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A 善治 B 服务 C 契约 D 平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计20分) 1.政治态度 2.治理 3.议会君主制 4.权力 三、填空题(每空2分,计14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 制度是公民自由权利的体现. 2. 东方传统的政治学,以中国传统政治为代表,是一种_________的政治学. 3.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_________. 4.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___ 国家,另一种是民族主义

《现代政治学原理》

当代政治学原理复习范围 政治 一、政治的含义与本质 1、政治一词曾出现在:a、中国古代典籍:《论语》《周礼》《尚书》 b、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西方思想家将政治看作是一种“善业”,即“公正”、“正义”的事业。 3、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看作城邦国家,而又把城邦国家看作是“最高的善”。 4、(辨析题)政治的定义:a、国家说:认为政治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 定的一系列国家或是政治制度。传统观点,流行于一战前后的 欧美。(亚里士多德) b、权力说:政治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代表人:拉斯韦尔 (美)。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 c、分配说:政治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的行为。代表 人:戴维。伊斯顿(美国)。流行于二战后的美国。 d、管理说:政治就是一种管理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管理公共事 务的活动。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 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流行于我国解放 前。 综述:以上定义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政治的含义,有其合理的成分,反映了研究的成果,但这些定义和阐释,都主要描述了政治的特征和功能,而未能揭示其本质,因此,并不完全科学。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四个基本观点: a、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b、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治权力。 c、政治关系集中体现了经济关系。 d、政治是有规律可循的。 6、政治的科学定义:政治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进 行的活动和产生的关系。政治的主体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人;政治的核 心是国家权力;政治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政治 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7、政治的本质:就是争取、维护、调整或分配一定社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简言之, 政治的真谛就是分配和协调社会利益。 第一节政治学 1、政治学体系的六个板块:a、政治关系。b、国家和政治制度。c、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d、政治活动。 e、政治发展。 f、政治文化。 2、政治学的历史发展:a、西方古代政治学。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创始人: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b、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15-16世纪。奠基人:马基雅弗利(意), 代表作:《君主论》标志着近代政治学的发端。 c、现代西方政治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0年,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政治研究院成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