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

复习笔记

一、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1.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考查政治学的基础概念,要着重了解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以及政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同时,通过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四方面的比较,明确政治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作用。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章节,考试难度一般,考生在复习时要重在理解,注意细节。【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政治的含义★★★

1五种主要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见表1-1-1)

表1-1-1 五种主要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技能提升:

(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还有博弈政治观。在政治博弈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是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2)戴维·伊斯顿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将政治视为对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他强调资源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了解他对政治的输入、输出、反馈系统的分析可以加深对这一政治观的理解和把握。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见表1-1-2)

表1-1-2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技能提升:

在马克义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人们往往重视经济对政治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指出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SSP范式:制度环境(Situation)→制度安排(System)→制度绩效(Performance)。

3政治的定义(见表1-1-3)

表1-1-3 政治的定义

技能提升:

政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这三种基本关系。结合拉斯韦尔所说,政治是关于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可知政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精选习题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的法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等都认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对外经贸2017年研)

点拨:马基雅弗利和马克斯·韦伯都是权力政治观的典型代表。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概念题】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

点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把政治界定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核心在于明确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在其中的作用。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考点二: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见表1-1-4)★★★

表1-1-4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技能提升:

理解政治的两面性:

(1)政治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工具性的价值,可以用来获取地位、名望、尊重、安全、金钱等,还可以用来满足动机、补偿缺陷等,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工具。

(2)政治还有一些副作用,如残酷、敌对、垄断、自私等。

因此,人类的政治过程在总体上是竞争政治权力与优化政治而实现政治文明的过程。

精选习题

【简答题】试述政治的社会地位。(郑州大学2015年研;南京师大2011年研)点拨:政治处在一个系统环境之中,与经济、法律、道德、宗教、文化等因素相互影响和制约。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思想)【圣才出品】

第二章 政治思想 5.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政治思想的含义 定义 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 政治思想的含义 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特性 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 具有相对独立性 内容结构 政治思想的结构 思维结构 理论层次结构 政治思想的结构 和类型 依据政治思想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划分 政治思想的类型 依据政治思想本身的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来划分 依据政治思想内容所反映的统治阶级利益要 求和所维护的统治阶级利益来 划分 发展过程 起源和发展 启示 政治思想的 反映特定的利益要求,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 发展和作用 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 作用 对人们认识政治现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 政 治 思 想

1.政治思想的定义 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2.政治思想的特性 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除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外,还具有如下特性:(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思考,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政治思想具有政治理性认识的特点。政治思想的理性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 ②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③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 (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象所持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明显的利益性。政治思想的利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不同主张的人们,具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 ②不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③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 (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 政治思想不仅是人们的认识现象和精神现象,也是特定的政治现象,政治思想是关于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认识,政治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对于所有社会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受神权”、“天人感应” 托马斯.阿奎那: 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 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一)政治的涵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 【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 【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有些内容笔记中已经有相应的标注。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准备,也可参考311 的真题或者311相应每章节的题库。 【7】根据上一届同学的反应,相信大多数人的素质还是很高,但是也不排除例外。在自习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复习资料,有的同学出去吃饭的空隙,资料却被别人拿走了,这样情况,真的很影响您的心情,耽误您的复习进度! 【8】333笔记是由本人学姐亲自整理,累计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参阅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更新、修改、增加、完善所有的知识点,助您考研一臂之力,金榜题名! 【9】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名词解释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利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所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利益关系】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只见的社会联系 【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一个侧面,他指不同利益主体只见以及他们共同利益只见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一面 【政治权利】实际上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的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他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利主体用有的对其他社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利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所体现的利益关系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活动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的利益关系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政治统治】在权利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构建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而构建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换成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利主体与其他政治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只见构建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统治行为 【政治管理】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只能,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管理行为。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他是政治权力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政治社会组织和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 (第一章)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2018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1(超长)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得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得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得萌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我国得《学记》;教育方面得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得描述,缺乏理论得分析,没有形成完整得体系,所以只能说就是教育学得萌芽或者雏形。 2,独立形态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 原因: (1)教育学得创立源于社会实践得客观需要,主要就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 (2)教育学得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得总趋势与一般科学发展奠定就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得独立同一些著名得学者与教育家得努力就是分不开得; (4)教育知识得丰富沉淀。 内容: (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得科学提了出来,与其她学科并列。(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就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得身世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得《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集成了康德得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就是一本自成体系得教育学著作,它得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标志: (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 (2)概念与术语方面:形成了专门得教育概念与范畴; (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得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得教育学专家与系统得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 (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得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就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 四、20世纪以来主流得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得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

2018教育学考研往年真题回顾版

2018教育学考研往年真题回顾版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面对大群的考研的人群,不知道你是否犹豫过,或是扪心自问过,我为什么考研,很多时候我们考研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份梦想。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如果你没有必胜的心,时不时的会坚持不下去。所以,对于教育学考研这样竞争较为激烈的专业,更需要合理备考要领及信息的及时获取。现凯程教育为考研考生带来重要备考信息点拨。 单项选择题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2.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3.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足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 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D.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A.学会关心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 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6. 小明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属于()。 A.正规教育 B.半正规教育 C.非正规教育 D.业余教育 7.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8. 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政治学也被称为古典时期的政治学。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表明当时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和统治手段展开的,它们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辩论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等。政治权力的作用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首先,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接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它能够极大的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权利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有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

教育学原理笔记-第一章丨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原理笔记 参考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关键词:教育、学习、教育要素、教育形态、教育学、教育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之间的异同。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要理解这三个要素在当代的新特征。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4.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阅读一篇/部他的代表作,理解他的主要学 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 5.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找一找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或课程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6.访问一些校长和中小学教师,了解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学习评价 一、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理解)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双向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

体会。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 社会的个体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被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大都是在自然或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双向建构方面起不到一种明确的“引导”“促进”和“加速”作用。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二、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结合实际)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种基本要素。 教育者:简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学习者:传统上人们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相对“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但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对象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社会公民,“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学习者有学同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也不同。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六编 政治发展(下)【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民主 一、判断题 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对外经贸2013年研) 【答案】√ 【解析】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这是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之一。 ①政治民主首先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这种自由权利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行的。 ②政治民主还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民主政治不承认有任何政治特权和社会特权,而规定任何公民,不管其个体差异如何,在政治生活中都应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二、概念题 1.民主(四川大学2011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 (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以特定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同时,它又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在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上,社会生产关系集中表现为阶级和阶级利益,因此,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民主也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民主常常体现为一种原则、一种价值或一种工作方式; (4)民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民主是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和形

式,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形式之处在于它承认公民在政治上拥有平等的权利,并从制度上规定这种平等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民主内涵的这些论述原则,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2.政治民主(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研;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势。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政治民主具有如下特征:①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②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③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④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⑤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⑥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3.政治民主化(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政治民主化就是政治从专制集权向民主过度,以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政治民主的过程。 三、辨析题

王浦劬政治学原理笔记

政治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 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 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 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来说太下贱。 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 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 ⒈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 ★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⒉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 ★(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 ⒊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从主体承现者来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从实践活动来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是对应的,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 认识:深刻了解无知 参与:积极关心冷漠 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 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 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 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出解释、预测。 否定答案:反对理由①政治行为的主观性 ②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③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 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价值目标的提出:客观根源,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 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 ⑴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⑵权力(→禽兽)韩非子:“术异则事异,事异则务变”、“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 ,力也”、“君无术则*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必不可一无,皆帝天之具也”。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⑶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①政治的“受动性”政治由经济决定。 ②政治的“能动性”为获得自身利益而介入政治,掌握运用公共权力,掌握政权,分享政权,向政权施压。 ⑷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国家权力来规定和实现权

(完整版)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完整版,推荐文档

2018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 制度教育学 B.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 批判教育学 【参考答案】D 【解读】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基本观点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从题干的角度出发,选择D。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参考答案】B 【解读】教育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 国际政治 7.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的主体 (1)国际政治主体的定义 国际政治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也是国际政治关系的承担者。 (2)国际政治主体的基本特征 定义 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的主体 主权国家 类型 国际组织 国际政治的含义 其他国际政治主体 国际政治的含义 基本含义 基本特征 联系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 利益构成和内容不同 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政治主体地位不同 政治权力关系构成方面不同 政治权利关系方面不同 国际政治

①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要求 利益要求是它们参与国际政治的根本动机与主要目标,利益既是国际政治主体活动的根本动机,也是国际政治主体追求的实质目标。 ②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行为能力 要求具备参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交往、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并影响其他国际政治主体的能力。 ③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实体形态 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态,而特定的组织形态,是国际政治主体的基本依托。这些组织的形式、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的行为与行为方式,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的内容。 (3)国际政治主体的类型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政治主体。 ①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主体,也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实体单位。按照国际法,作为国际政治主体的国家,必须同时具备四方面的基本要素: a.有固定的领土 b.有定居的居民 c.有统一的政权组织 d.具有国家主权 在这四个要素中,国家主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它对于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一,国家主权是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第二,国家主权是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独立主体的必要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