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体育部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体育部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体育部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体育部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九)——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大学生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大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对缩短机体康复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急救原则

运动损伤的急救是指对运动中突然发生的严重损伤,进行急救、初步和临时性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一)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二)当机立断,切勿犹豫。

(三)针对施救,分步实施。

急救要分工明确,判断正确,在多种损伤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行急救,如出血时,首先止血。休克时,首先抗休克。急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当机立断,切勿犹豫,延误时机。

二、急救方法

(一)止血法

1、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从而止血、止痛、减轻局部肿胀。常用于闭合性组织损伤。

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可使伤肢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以达到减少出血作用。

3、压迫法:可以用手指直接敷上消毒纱巾压出血部位,或用指腹压出血动脉近心端搏动的血管处,如能压在相应的骨头上更好,以阻断血液,达到止血目的。

(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患者鼻孔,压住食道管,防止空气吹入胃中,急救者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住鼻子的手放开,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每分钟约16~18次,直到患者自主恢复呼吸为止。

2、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使伤者仰卧,急救者两手上下重叠,将掌根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借助于体重和肩臂力量,均匀而有节奏地向下施压,将胸壁下压3~4cm,然后迅速地将手松开,胸壁自然弹回,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以60~80次的节律进行,直到恢复心脏跳动为止。

三、常见运功损伤病例

(一)软组织损伤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1)擦伤。是皮肤被粗糙物摩擦所引起的表面损伤。如运动中摔倒时容易引起皮肤擦伤,伤处皮肤被擦破或剥脱,有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

(2)裂伤。是因为钝物打击引起皮肤和软组织的撕裂。伤口边缘不整齐,组织损害广泛,严重者可致组织坏死。运动中头部裂伤最多,其中额部和面部居多。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部碰撞即可引起眉际裂伤。

(3)刺伤。是因尖细物件刺入人体所致共特点是伤口细小,但较深,可能伤及深部组织或器官,或者将异物带入伤口深处,容易引起感染。例如田径运动中鞋钉与标枪的刺伤。

(4)切伤。是因锐器切入皮肤所致。如滑冰时被冰刀切伤。伤口边缘整齐,多呈直线,出血较多,但周围组织操作较轻。深的切伤可切断大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是有出血和伤口,所以处理是必须进行止血和保护伤口。为了预防和减轻感染,应注意无菌操作。

小面积皮肤擦伤,污染不重者用红药不灌紫药水涂抹即可,勿需包扎。关节部擦伤一般不用裸露治疗,否则容易喜形于色而影响运动,一旦感染,容易波及关节。处理时可在创面上涂抹消炎软膏。大面积擦伤,污染较重者要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将污物洗净,再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伤口,并以绷带加压包扎。

裂伤、刺伤和切伤,轻者可先用碘酒、酒精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然后在伤口上撒上消炎粉,用消毒纱布覆盖,加压包扎。小的裂口,伤口消毒后可用粘膏

粘合。裂口较长和污染较重者,应由医生作清创术,清除伤口内的污物和异物,切除失去活力的组织,彻底止血,缝合伤口。凡伤情和污染较重者,应口服或注射适当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凡被不洁物致伤且伤口小而深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国际单位,预防破伤风。

如伤口有感染,则应投用抗感染药物,加强换药处理,及时清除伤口内的分泌物,畅通引流,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以利伤口早日愈合。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拉伤、挫伤、肌腱、韧带、滑囊、滑膜等组织的损伤,受伤部位不与体表相通。应按其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处理。合理的处理有赖于正确的诊断。在损伤的即刻伤部尚未肿胀,而且由于反向性的肌肉松弛与感觉神经的传导暂停,疼痛较轻,所以检查较易,一旦肿胀和疼痛加重,或肌肉发生痉挛,则检查困难。因此伤后应尽早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根据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1)早期

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痛热、功能障碍等征象的急性炎症期。这一时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治疗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中的一种或数种。这套方法使用越早越好,有止血、镇痛、防肿、制动的作用。加压包扎就是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放于患部,然后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一般是先冷敷,后加压包扎,但也可二者同时并用。包扎后应经常注意包扎部位的情况,若有过松或过紧的现象,必须重新正确包扎。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根据伤部情况作进一步处理。使用外敷新伤药也可收到迅速消肿止痛、减轻急性炎症的效果。此外,疼痛较重者可服止痛片,淤血较重者可服跌打丸、七厘散等。这一时期,伤部不宜作按摩,

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液渗出,使肿胀加重。

(2)中期

指受伤24或48小时以后,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局部仍有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形成,并开始吸收,组织正在修复。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使淤血与渗出液迅速进行修复。治疗方面可采用热疗、按摩、拔罐、药物等疗法。按摩和热疗在这一时期很为重要,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修复很有利。这时可直接按摩伤部,最初一、二次用力宜轻,以免引起异位骨化,以后可逐渐加重。根据损伤的性质和部位,选用适当的手法。药物治疗,可外敷活血生机散或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3)后期

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已消除,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有些严重病例,由于粘连或瘢痕收缩,出现伤部僵硬

、活动受限等情况。此时期的处理原则是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按摩对硬结和粘连有较好的效果。治疗时先用一般手法将伤部按摩热,再用指揉、分筋等手法对硬结和压痛点进行按摩,最后作运拉。同时,旧伤药外敷或用薰洗药薰洗,在损伤的后期治疗的多重作用是一种较好的疗法。

应当注意,上述三个分期适用于比较严重的软组织操作,如果损伤较轻、病程短、恢复快,则可将中、后两期合并,把活血生新与恢复功能兼顾起来,同时施治。

(二)骨折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连续发生的断裂,是一种较严重的运动损伤,在体育健身运动、运动训练或竞赛中时有发生。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四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

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2、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安全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4、功能锻炼

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三)韧带拉伤

1、韧带拉伤原因

人体在负重活动或体位变换时,肌肉、韧带、筋膜、滑膜等受到牵扯,当关节扭转或肌肉骤然收缩时,可使少数纤维被拉断、小关节微动错缝,形成拉伤。最常见的韧带拉伤有两种:一是踝关节外侧的韧带拉伤,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崴了脚;二是膝关节的韧带拉伤。

韧带属于致密结缔组织。

2、鉴别诊断

(1)韧带断裂:一般是因为在活动中,做出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导致相关韧带被动牵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断裂。韧带断裂往往伴有扭伤和骨折。

(2)韧带扭伤:韧带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

(3)韧带挫伤:一般是因为在活动中,做出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韧带损伤程度不严重,会出现红肿。

韧带损伤后一般均有小血管破裂而出血,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内出血、血肿、关节肿胀、活动障碍、压痛。体检时发现牵拉韧带明显疼痛,如果完全断裂,关节稳定性下降。

3、韧带拉伤急救

韧带拉伤的部位会出现肿胀和淤血,韧带拉伤的治疗办法是在拉伤之后马上做到以下几点:

(1)停止运动,不要让受伤的关节再负重。

(2)冰块冷敷。冰块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帮助减少疼痛和肿胀,因为降低温度可以减少血液循环。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三到四次。

(3)压迫止血。用绷带或其他办法压迫受伤局部可以减少出血、淤血。绷带产的紧度要适中,你能感觉到有压力但又不会让你支端发麻或缺血。

(4)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肿胀,促进血液回流。

(四)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1、脑震荡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而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

(2)近事遗忘: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

(3)其他症状: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

(4)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脑震荡的急救方法

(1)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侍呼吸通畅;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

(2)避免头部震动,减少脑力劳动。

(3)对症治疗,发热时要用冷水或冰块敷于头、额部降温。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重者送医院治疗。

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对在校的学生来说,体育课也许就是她们最主要的运动时间。由于缺乏对体育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她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容易导致身体的一些部位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教师在教会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如何教导学生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笔者根据几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瞧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教师平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使之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二、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状况 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病史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症,掌握哪些学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等第一手资料,

以便在教学中注意这些学生,以免发生意外。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如比赛、快跑等。 特别就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不适合此运动,身体不适但碍于“面子”不愿告诉老师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必要时进行劝导,要及时与这些学生沟通或者通过家长的反映,进行辅导,以免发生意外。这类学生我就碰到过,她原来身体健康,在课前也没有告诉她身体不适,但在练习中发生了意外,下课后她才告诉我她近来身体一直不适,但碍于“面子”就没有告诉我,教育后她也知道自己的错。但从这件事后,我就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都进行了解掌握,再也没有出现过同类问题。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就就是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使身体器官与肌肉组织能够达到锻炼的基本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与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与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异常 准备教学内容要合理,难度要适中,合适的难度会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有利于她们身体素质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

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

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 伤及处理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在中学体育活动中容易发生的意外损伤大致有: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治疗原则:保护伤口、及时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有必要时争取在6--8小时内进行清创缝合术,,以防止感染、预防破伤风。 1、擦伤 处理:创口较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擦以红汞或紫药水,无需包扎。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关节附近擦伤经消毒处理后,一般不采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易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易波及关节。因此,关节附近多采用消炎软膏或多种抗生素软膏涂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对于出血比较严重的还要进行止血处理。 2、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面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等。若撕裂的创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用粘膏或创可贴粘合即可。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3、刺伤和切伤 多见于武术、击剑、田径运动中钉鞋,标枪滑冰的冰刀等。处理方法:①将创部及其周围的皮肤用新洁尔灭液消毒后,用敷料覆盖,然后适当加压包扎,必须是进行彻底清创,以预防感染和破伤风。②如果被生锈铁钉感染,因刺伤的伤口小而深,应先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除去异物,再进行消毒包扎,。若出血过多,应立即进行临时止血,注射破伤风针。③合并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损伤者,应立即护送至医院治疗。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临床表现特点是伤部组织出血、肿胀,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急救原则主要是止血、消肿、制动、止痛,采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切忌上后马上搓揉伤部或用热水浸泡伤处、用电烤灯烤伤处。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 教学内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处理、预防方法,能在运动中最大限度地防止运动的损 伤的发生。 2、培养学生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提问:同学们平常在体育锻炼中受过伤吗?受伤的部位是那里?你又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小结:我们在平常的体育锻炼中都可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损伤,一旦损伤发生都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损伤不能避免但我们能预防。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症状、处理与预防方法,让我们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尽可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展开部分 1、手指挫伤 原因:主要是接球时的动作不正确或断球时手指过于紧张伸直,球气过足也容易使手指挫伤. 症状:损伤部位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局部有压痛. 处理:冷敷和冷水冲淋可与邻指固定,也可用另一手指捏伤指稍微活动和放松,此伤对继续运动没有很大的妨碍. 预防:1、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2、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踝关节扭伤 原因:场地不平,跳起落地不稳,或落在别人的脚上. 症状: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局部有明显压痛,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轻者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着力;重者关节有不稳或松动感,关节功能明显障碍。 处理:用冷水冲,冰敷.用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休息,以减轻出血和肿胀。24~48h后,拆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可采用中药外敷、理疗和按摩等,但热疗和按摩在开始时只能施于伤部周围,3天后才能用于局部。重者应及时送医院。当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在不引起疼痛和疼痛加重的原则下,尽早进行伤肢功能性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以促进功能恢复。 预防: 1、平时要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韧带柔韧性练习,提高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 2、运动前准备活动必须充分. 3、要正确掌握跑跳等动作技术。 4、运动中要注意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5、做好运动场地设备的维修和保管,消除引起外伤的各种因素。 3、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筋) 原因:寒冷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电解质丢失过多;肌肉收缩失调;运动性肌肉损伤等都可以引起小腿肌肉痉挛. 症状:痉挛的肌肉僵硬,疼痛难忍;所涉及的关节暂时屈伸受限,痉挛缓解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适感. 处理:采用牵引痉挛肌肉的方法,让患者仰卧或坐位,膝关节伸直,牵引者双手握住患者足部,让患者踝关节缓慢的背伸,牵引时切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如果在水中发生腓

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一、运动损伤 1)什么是运动损伤?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称之为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二、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准备运动不足,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2)思想上不重视, 3)身体基础素质差, 4)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等等。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预防措施 1)、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穿宽松的运动服装,衣兜里不带任何刀、钥匙等硬物,不随意搬动器材。 2)、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放松,运动之后不能马上进食或大量饮水。

3)、量体裁衣,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4)、掌握运动要领,加强自我保护,同学之间多多协助。 四、运动损伤的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伤口干净(不干净的用清水冲洗干净)者,到卫生室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或贴上创可贴即可自愈。较严重的首先需要止血,酌情采取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上药、包扎等处理,以免感染或流血过多。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致使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处理:让受伤者坐下来,头向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或干净的软纸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如仍不止,应到医院检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量出血而出现昏厥。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的损伤。) 处理:首先应该采取止血、止痛措施。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不能乱揉动,防止加大出血量。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48团中学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

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浅谈在体育课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

浅谈在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 处理及预防 一、摘要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体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如果说社会体育是体育的基础,那么体育课就是基础的基础。 在随着经济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也对体育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基础,所要解决的运动技术技能问题也展现出来,那么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一奥运运动精神时,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我在本文中主要以体育课堂当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来展开讨论。 二、关键词:体育体育课运动损伤处理预防 浅谈在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体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如果说社会体育是体育的基础,那么体育课就是基础的基础。在随着经济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也对体育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基础,所要解决的运动技术技能问题也展现出来,那么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一奥运运动精神时,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我在本文中主要以体育课堂当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来展开讨论。 一、名词解释 1、体育 当用于广义的时候,多只体育运动,一般包括社会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和竞技体育。而狭义的体育多指体育教育。但是针对体育这一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总的来说都趋向一致性。就是“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以谋求个体的身心发展、全面发展最终为目的,并以培养和完善发展全民体育为最终目标的一种教化过程。 2、体育课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与急救

体育与健康多媒体课 老师:刘佳祺班级:八年级二班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手段,学习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2、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 3、通过课堂图片展示学生加深记忆。 教学资源、器材: 多媒体投影仪、运动损伤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介绍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预防知识有关。 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二、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三、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四、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 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五、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六、组织方法不当 在组织方法方面,如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比赛场地和时间任意更动,允许有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比赛等,这些都可成为受伤的原因。 七、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

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1414815994.html,2009-5-27 15:13:18来源:39健康网网友评论0条点击查看 关键字:骨折急救运动损伤 日常生活中运动系统的损伤很常见,多数情况下,小的损伤简单处理后很快可以好转,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在发生损伤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有可能造成继发损伤或加重伤情,为以后的恢复留下隐患,如关节的习惯性扭伤或脱臼。而有些损伤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如颈椎受伤可导致瘫痪。因此掌握必要的损伤处理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韧带组织构成,通常肌肉的末端为很厚的带状结构即肌腱,肌腱附着在骨头上。关节是骨头与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地方,韧带是为关节提供支持的强壮组织。韧带损伤轻者使关节不稳定或活动度增加,重者导致关节内骨头不能维持正常位置造成脱位。 摔倒、运动中受伤,以及通常的扭曲、翻转都可能造成运动系统不同组织的损伤,我们通常把运动系统骨头以外的肌肉韧带等统称为软组织。 多种软组织损伤 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从损伤的性质来分,有扭伤、拉伤、挫伤、撕裂等。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当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的承担能力可以导致肌肉撕裂。如跳远时用力蹬地,引起小腿后部肌肉拉伤等。 此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限度也可导致肌肉撕裂。例如,在做压腿练习时,如果用力过猛,也可使被拉长的肌肉发生拉伤。 肌肉拉伤的部位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界处,或肌腱的起止部。轻者发生微细损伤,重者则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甚至发生撕脱骨折。 肌肉拉伤时除损伤肌肉外,常可伤及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等。筋膜撕裂、穿孔时,肌肉损伤后,出血和渗出液若没有完全被吸收,导致肌肉与筋膜粘连,形成“肌肉筋膜炎”。 挫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如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扭伤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发生轻微撕裂所致。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扭伤与腰扭伤最常见。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48团中学谢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 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 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 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 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

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运动损伤与急救2

运动损伤与急救2 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采用辩证论治: 1.风寒湿阻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方药:风邪偏胜者,用川羌防风汤加减;寒邪偏胜者,用麻桂温经汤加减;湿邪偏胜者,用薏苡仁汤加减;邪从热化者,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2.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通络,调和营卫。方药:黄石桂枝五物汤加减。 3.肝肾亏损 治法:益肝肾,温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筋骨损伤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方药:十三太保方加减。 二、手法治疗:推拿按摩 慢性期可用推拿按摩方法。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指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隔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主要是通过被动运动,使黏连松解,增加运动范围。若经过以上治疗无效,可在全麻下进行

手法松解。方法是在硫贲妥钠静脉麻醉后,术者一手按住肩部,另一手握住上臂,使肱骨头内外旋转,然后慢慢外展肩关节。整个过程中可感到肩关节粘连撕开声。手法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直至肩关节达到正常活动范围。操作中手法要轻,禁用暴力以防造成肩部骨折或脱位。手法完毕后,行关节腔穿刺,抽出关节内积血,并注入1%奴佛卡因10ml加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术后三角巾悬吊上肢,第二天即开始肩部活动练习,约持续2~3个月。 康复 在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积极有计划地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活动,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加疼痛亦逐渐减轻。应反复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锻炼方法是作主动的肩前、后上举、外展和内外旋转各方向运动,逐渐增大运动幅度。可用健手直接或通过棍棒、滑轮和绳索或其他器械帮助患肢作肩关节各方向的助力运动。用手指沿墙壁向上爬,以帮助肩前屈或外展。也可将患侧前臂搁在高台上轻轻弯腰,以进行被动的肩外展、外旋运动。最后作放松的上肢前后左右摆动运动。运动以引起轻度,可1日多次反复进行。肩旋转功能恢复最迟,应特别注意锻炼。功能锻炼和推拿或理疗结合进行,可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颈部运动损伤与急救 落枕 落枕:是指人在睡觉或外伤后突感颈部肌肉疼痛,尤以头颈部转动时

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

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在中学体育活动中容易发生的意外损伤大致有: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治疗原则:保护伤口、及时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有必要时争取在6--8小时内进行清创缝合术,,以防止感染、预防破伤风。 1、擦伤 处理:创口较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擦以红汞或紫药水,无需包扎。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关节附近擦伤经消毒处理后,一般不采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易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易波及关节。因此,关节附近多采用消炎软膏或多种抗生素软膏涂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对于出血比较严重的还要进行止血处理。 2、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面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等。若撕裂的创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用粘膏或创可贴粘合即可。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3、刺伤和切伤 多见于武术、击剑、田径运动中钉鞋,标枪滑冰的冰刀等。处理方法:①将创部及其周围的皮肤用新洁尔灭液消毒后,用敷料覆盖,然后适当加压包扎,必须是进行彻底清创,以预防感染和破伤风。②如果被生锈铁钉感染,因刺伤的伤口小而深,应先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除去异物,再进行消毒包扎,。若出血过多,应立即进行临时止血,注射破伤风针。③合并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损伤者,应立即护送至医院治疗。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临床表现特点是伤部组织出血、肿胀,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急救原则主要是止血、消肿、制动、止痛,采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切忌上后马上搓揉伤部或用热水浸泡伤处、用电烤灯烤伤处。 1、挫伤 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使该处及皮下组织或器官受损,体育运动中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挫伤。临川表现疼痛、肿胀、出血、淤血或由于血肿出现的波动感、功能障碍 急救处理:冷敷,冰块冷敷受伤部位;外敷,适当加压;镇痛;局部痛点注射2、肌肉、肌腱拉伤 由于肌肉主动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拉伤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的附着处。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等 急救处理:肌肉未断裂者处理方法冷敷,冰块冷敷受伤部位;外敷,适当加压;镇痛;局部痛点注射;肌肉断裂者,硬党加压包扎,固定伤肢,必须是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处理

运动损伤与急救 系部名称: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简述踝关节扭伤的处理步骤 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固定,抬高肢体,24小时后外敷I号新伤药,用按摩棒、理学疗法舒筋活血外擦 (1)休息。立刻停止运动,有助于降低局部的血流,并预防进一步伤害。(2)进行局部冰敷。在冰敷时,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否则可能到时冻伤和其他皮肤损害。冰敷的时间因情况而异,一般10至20分钟,间隔两三小时进行一次,如果现场没有冰块可以用凉水浸泡。切记不要对伤处进行揉搓或者按摩。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伤痛剧烈则因口服三七片等伤药。 对患者肢体进行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可以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坚强,还可以防止浸出的液体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踝关节扭伤时,还可以用“u”字形的海绵橡胶垫子套在换挂介绍,然后用胶带或弹力绷带固定,采用加压包扎可以防止和减轻踝关节的浮肿。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外用绷带包扎,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冷敷是间歇性的,而加压则在一天中都可以连续使用。 (3)抬高患肢。目的是减少肿胀,促进血液回局里,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

体育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体育与健康课优质课评比 ——教学设计 课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紧急处理 学校:新桥中学 姓名:杨远名 日期:2014.3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紧急处理》的学习内容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八年级学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循循渐进,一步一步引导。 二、本课内容及学习内容 本课内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紧急处理 学习内容: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五、课后思考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和处理出现的运动损伤(教会)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预防及处理运动损伤(怎样教)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授课类型:新授 六、课前准备:一些绷带、冰袋、一些跌打损伤的药、以及受伤的时候要用到的其他医用品 七、教法与学法: 1、教师以图片、视频和实际生活中的状况对学生加以引导,并安排

实践模拟活动加深学生理解,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 2、学生主要观看图片、视频以及参与小组探讨来学习 八、教学过程 (一)、一、教学内容的导入:学生通过视频观看结合平时在运动中出现的一些扭伤或摔伤的现象进行提问,然后分析总结引出运动损伤,并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分类。 (二)、教学内容的进行:在观看了图片之后,给同学们讲一下出现这种状况对人体的伤害性,并进一步分析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如何预防。 (三)、继续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讲完以上内容之后继续讲述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进行分组探讨学习(模仿)(四)、课堂总结:在同学们进行完运动损伤模拟练习之后,总结在现实中针对此情况的一些处理方法,验收达标并让同学在课后进行练习可将此作为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 (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 )、止血的方法有哪几种?扭伤后如何处理? 十、课后小结及教学反思: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论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运动损伤对运动参加者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而且严重者还可使人残疾、死亡,给人们带来极坏的生理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加以深入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分类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一)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与否分类 1、开放性损伤 即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及撕裂伤等。 2、闭合性损伤 即伤处皮肤或粘膜无破损,没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及关节韧带损伤等。(二)按伤后病程的阶段性分类: 1、急性损伤 指一瞬间遭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 2、慢性损伤 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损伤,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来的陈旧性损伤,如肩袖损伤,髌骨软骨软化症等。 (三)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损伤何组织即为何损伤,如肌肉与肌腱损伤,皮肤损伤,关节、骨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等。 (四)按伤性轻重分类 1、轻伤不影响工作和训练 2、中等伤24小时以上不能工作或训练者。 3、重伤须住院治疗者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锻炼者的基础、技能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中受伤。 2.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使运动器官,内脏器官机能没有达到运动状态而造成损伤。 3.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伤害事故。有时因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致伤。

体育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示范文本

体育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体育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授课班级:08工民建(1)班 授课时间:08年12月1日 由于体育运动存在的偶然性和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不 可预知性,意外时有发生,在我们做好预防措施的前提 下,也应懂得一些运动急性损伤的急救和处理原则,一方 面保护受伤者的生命安全,防止伤情加重,另一方面有利 于损伤的恢复减轻伤员的痛苦。 一、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1)擦伤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创伤面,再涂红药水,以 免发生感染,大面积的擦伤要用消毒纱布覆盖或包扎。

(2)扭伤、拉伤 处理方法:轻度的受伤应立即冷敷和加压包扎,24小时后才可进行热敷或按摩治疗,注意在刚受伤时切勿进行按摩和搓揉,以免造成受伤部位充血肿涨,形成瘀血,从而加重伤情。严重的受伤(如韧带或肌肉断裂)包扎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3)脱位、骨折 处理方法:首先固定伤患部位,尽量避免移动患肢,立即送往医院;若发生休克时,应迅速使伤者复苏,如刺激人中、合谷等穴位。 (4)脑震荡 处理方法:首先要让伤者安静、平卧,不要随便移动位置,勿摇晃、牵扯,对头部进行冷敷,对昏迷者应进行复苏抢救(如刺激人中、合谷等穴位);立即送医院抢救。伤者清醒后再度昏迷或发生剧烈的头痛、呕吐者,更

运动损伤与急救

体育教案-运动伤害与急救 运动伤害与急救 教学理念 1. 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认识与了解。 2. 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 3. 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评量方式?补充资料 学科领域 健康与体育 授课时数 6节 适用对象 国小第二阶段(五年级)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2. 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 3. 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 健康。 能力指标 1-1-4 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 3-1-4 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 5-1-2 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 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 5-1-5 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教学资源 1. 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2. 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3. 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 教学流程 预备活动 1. 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资料。 2. 老师事先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图片及教学资料。 第一节教学活动 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 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 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 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 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在普通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九)——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大学生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大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对缩短机体康复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急救原则 运动损伤的急救是指对运动中突然发生的严重损伤,进行急救、初步和临时性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一)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二)当机立断,切勿犹豫。 (三)针对施救,分步实施。 急救要分工明确,判断正确,在多种损伤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行急救,如出血时,首先止血。休克时,首先抗休克。急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当机立断,切勿犹豫,延误时机。 二、急救方法 (一)止血法 1、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从而止血、止痛、减轻局部肿胀。常用于闭合性组织损伤。 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可使伤肢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以达到减少出血作用。 3、压迫法:可以用手指直接敷上消毒纱巾压出血部位,或用指腹压出血动脉近心端搏动的血管处,如能压在相应的骨头上更好,以阻断血液,达到止血目的。 (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患者鼻孔,压住食道管,防止空气吹入胃中,急救者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住鼻子的手放开,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每分钟约16~18次,直到患者自主恢复呼吸为止。 2、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使伤者仰卧,急救者两手上下重叠,将掌根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借助于体重和肩臂力量,均匀而有节奏地向下施压,将胸壁下压3~4cm,然后迅速地将手松开,胸壁自然弹回,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以60~80次的节律进行,直到恢复心脏跳动为止。 三、常见运功损伤病例

运动损伤与急救

教学理念 1. 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认识与了解。 2. 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 3. 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 ?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 ?评量方式 ?补充资料 学科领域 健康与体育 授课时数 6节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2. 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 3. 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 健康。 能力指标 1-1-4 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 3-1-4 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 5-1-2 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 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 5-1-5 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教学资源 1. 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2. 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3. 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 教学流程 预备活动 1. 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资料。 2. 老师事先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图片及教学资料。 第一节教学活动 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 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 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 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 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范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他与肌肉骨骼系统之相关组织的伤害。 2.运动伤害的原因: (1)暖身运动不够: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适当的暖身运动可以应付突然的运动冲击,避免伤害,以防肌肉僵硬时,不但肌力减退,而且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或拉伤。 (2)场地不合适:场地需考量的重点包括:地面是否平坦或柔软、室温是否过高、湿度是否太过潮湿、空气是否流通、噪音是否过大、观众是否带来太大的压力。 (3)运动规则不熟悉或没有遵守规则:不遵守运动规则,做出危险的动作,以及运动时互相推挤,剧烈碰撞,很容易造成伤害。每项运动都有其规则,以维持比赛的秩序及进行。一些身体接触性的运动,常因对手故意或无意的犯规,而造成运动伤害。 (4)装备不足:大部分运动皆有其特定的装备,用以保护运动员,例如:头盔、鞋子、护膝、护肘、、、、等,如装备不足容易受伤。 (5)身心状况不佳或是过度疲劳:疲劳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会受伤。

体育课安全知识—常见运动损伤

体育课安全知识—运动损伤教案 袁书堂中学李永强 一、教学内容:体育课安全知识—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和处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体育安全重要性及常见的运动损伤; 2、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3、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常见损伤类型。 四、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导入法,案例分析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案例导入引起学生思考,从案例中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安全 重要性。 (二)通过刘翔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视频来引起学生思考体育锻炼可能会带来哪些损伤。 (三)通过图片来认识运动项目,并提问在体育课中或体育锻炼中可能会受到哪些伤害? (四)通过图片带领学生认识运动损伤的类型 (五)通过认识提问并解答;为什么我们中学生运动时容易受伤?(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 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 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 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 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 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 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 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 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 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 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 的原因。 (六)、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学方案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高店中学刘敏 课的设计 本课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设计理念,学生的体质发展不仅要从技能素质上要有提高,也要在保健理论上有提高。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促进学生健康贯彻于本堂课的全过程。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体育运动中有不少运动是对抗激烈的运动,如果稍加不注意,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本课以课程标准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为主线,通过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现象来揭示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遇到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并学会如何在运动中预防受伤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 2.了解擦伤等开放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3.了解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 2、运动损伤的预防 3、运动损伤的处理 三、课的重难点

课的重点: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运动损伤的预防。 课的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但如果运动方法不当则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受伤者不仅无法享受运动的乐趣,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思考: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主观原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在练习中对难度较大或不熟练的动作,产生畏惧和害怕心理,动作犹豫,过分紧张造成损伤;或是做节响音,损伤当时可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在熟悉的动作时,疏忽大意,也容易发生损伤。 客观原因:不作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间过长。 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和中暑;而气温过低或潮湿,容易发生冻伤或肌肉僵硬而被拉伤;场地不平,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 树立安全运动的观念,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预防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该如何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