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损伤与急救1

运动损伤与急救1

一、踝关节的解剖结构

踝关节有胫骨、腓骨的远端与距骨构成,胫腓骨远端有坚韧的韧带相连。踝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较紧,有侧副韧带加固,内侧副韧带比外侧韧带坚韧,则足的内翻活动范围比外翻大。

二、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

1、强迫内翻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部固定,另一手握患足外侧将踝关节内翻,若外侧疼痛,踝关节无异常活动,提示踝关节外侧侧韧带扭伤。若两侧对比,距上关节外侧“开口”增大,出现异常内翻活动,则提示距腓前韧带或跟腓韧带同时撕裂。

2、强迫外翻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部固定,另一手握患足外侧将踝关节外翻,若出现踝关节内侧疼痛,无关节不稳,提示内侧三角韧带扭伤;若伴有关节不稳,出现异常外翻活动,提示三角韧带断裂。

3、踝关节抽屉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部,另一手握足跟,使距骨向前或向后错动。两踝对比,若患侧活动范围较大为阳性,提示踝关节外侧韧带或内侧韧带全断裂。

4、捏住拇趾 足外翻抗阻力试验

检查者捏住患肢拇趾,嘱患者踝关节跖屈做足的外翻,若第五跖骨基底部疼痛则为阳性,提示第五跖骨基管骨折。

5、捏小腿三头肌试验

患者俯卧,两足置床沿外。检查者用手捏患肢小腿三头肌腹,正常者捏肌肉时踝关节立即跖屈,若踝关节无跖屈活动则为阳性,提示跟腱完全断裂。

三、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和足部损伤的1/3以上,在整个运动损伤中约占8%,居关节韧带损伤的首位。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少见,常见的是外侧副韧带尤其是距腓前韧带损伤。此伤多见于球类、田径、体操和武术运动中。

四、病因及损伤机制

运动时由于场地不平、身体疲劳、落地时失去平衡等,致使踝关节发生内翻或外翻,使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过度牵扯,部分断裂或完全撕裂。

五、症状及体征

伤后踝关节外侧或内侧疼痛,局部肿胀,若韧带和关节囊撕裂后,关节血肿,局部出现皮下淤血。踝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出现跛行,伤部有压痛感。外侧副韧带扭伤则踝关节内翻试验时疼痛加剧,压痛点多在外踝下方。外侧副韧带断裂时,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增大,关节不稳。如合并外踝骨折时,压痛在外踝或外踝上,外翻试验时外侧疼痛。最后鉴别依靠X片,再仔细检查是否有其他合并伤,以免漏诊。

六、处理

1、伤后立即用拇指指腹压迫痛点止血,趁局部疼痛尚轻、关节两侧肌肉未

出现痉挛时,立即做踝关节强迫内翻、外翻或抽屉试验,判断损伤程度,若疑韧带断裂或合并骨折的应加压包扎后送医院处理。

2、韧带轻度扭伤,应立即冷敷(冰、冷饮、自来水等),加压包扎抬高伤肢。24H后,可选用中药、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等。3—4天后在保持原固定下练习行走。

3、对韧带部分断裂、踝关节强迫内翻或外翻试验有轻微不稳的患者,经冷敷、加压包扎后,用托板固定3周。2——3天后拆除包扎,配合中药外敷、理疗、针灸、按摩等,并继续托板固定3周。

七、预防

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运动场地的维修与保养,并做好安全检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加强踝足部分肌肉力量练习,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对易伤者在运动或比赛时要用保护绑带或护踝加固踝关节。



腰部损伤

一、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包扎肌肉、筋膜、韧带及关节扭伤,其中约有90%发生骶部和骶髂(qi?)关节。此伤多见于体操、篮球、排球、举重、投掷运动中。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发生。

(一) 病因及损伤机制

1、 重力超越了躯干一时所能承担的能力,尤其是肌肉力量不足、提取重物时姿势不准确、负荷过重时更易发生。如举重时负荷过大,或提杠铃时动作不正确不能发挥髋和膝关节协同克服重力的作用,甚至采取直腿弯腰的错误姿势,势必加大阻力臂,使重力全部落在腰上,易引起腰部肌肉筋膜撕裂、拉伤。

举重时,腰腹肌力量不足,支持不住重物,使身体发生突然扭转引起腰部扭伤。

脊柱运动超越正常的生理范围,当技术动作发生错误或疲劳时更易发生扭伤。如跳马、背越式跳高和排球跳起扣球时过分背弓;举重上挺时过分挺腹塌腰;跳水入水时下肢向后弯曲;体操做“桥”时挤压胸腹或提腰等,都可能发生腰部棘间软组织挤压和棘突间的相互撞击,引起棘间韧带损伤和棘突症,甚至因关节突撞击椎板而导致椎板骨折。

脊椎运动时,躯干肌肉的协调收缩和紧张,保护着韧带和椎间小关节。肌肉的这种收缩和紧张,必须在脊柱运动开始之前做好准备。如缺乏这种必要的准备,肌肉过于放松,在转身、弯腰、腾空时,肌肉发生不协调的收缩或腰部受到力作用而发生突然的不协调运动,即可引起腰扭伤。甚至在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某些日常小动作如弯腰拾物、扫地、打喷嚏等,都会引起“闪腰”。

(二) 症状及体征

1、 症状

轻者,受伤时常无疼痛感,运动结束后或次日晨间起床时才感到疼痛。

重者,伤后立即感到

疼痛。有的在受伤瞬间感到像“断了腰”似的或听到响声,疼痛也较剧烈,腰部运动受限。

2、 体征

腰肌拉伤时,局部有肿胀,前屈和向健侧屈时疼痛,抗阻伸腰疼痛;

棘间韧带损伤导致脊柱屈伸活动时都痛,尤以后伸时更痛,但侧屈与旋转时疼痛不明显;

椎板骨折时脊柱过伸痛,并在挺腹顶腰时疼痛加剧;

小关节扭伤时,由于关节肿胀而使脊柱向各方向运动时都疼痛,伸腰时更痛;

骶髂关节扭伤时,患肢不敢承受重力,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持重,立位时不能弯腰,而坐位弯腰时疼痛较轻;

伤后一般有明显的压痛感。

(三) 处理

1、 卧板床休息,腰后垫一小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

2、 针灸、封闭、贴药膏和按摩(对骶髂关节及小关节扭伤,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按摩时,患者俯卧,不用枕头,两上肢放于体侧。先在腰部作轻推、揉、理筋、镇定、叩打,待肌肉放松后,可施行腰部侧扳法。最后嘱伤员自行轻轻活动腰部。

(四) 预防

腰部急性扭伤常因肌肉力量不足、负重过大、注意力不集中或肌肉过于放松、动作技术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及教学训练安排不当等原因所致。因此,

1、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2、 纠正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错误;

3、 注意搬运重物时的姿势;

4、 在运动和劳动时要集中注意力,对将要进行的运动和承担的负荷要做好思想准备;

5、 要注意提高腰腹肌力量的训练,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

6、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在疲劳情况下练习腰部的高难度动作,不做力所不能及的负重或勉强做“桥”等动作。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

据统计,在常见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仅次于感冒。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引起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不可抗拒地受到“腰突”困扰,而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腰突”发病率在青少年人群中也开始激增,他们大部分都是需要长期保持坐姿的年轻白领、学生等人群,“腰突”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

(一)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指因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腰骶神经、脊髓等而产生的症候群。以腰痛伴下肢发射性酸、麻、痛为常见症状,也可表现为单纯的腰痛或下肢症状。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为什么日趋年轻化?

目前为止,腰椎间盘突出的多发人群有两大类:一大类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人,还有另一个多发群体

就是年轻群体。

白领中所从事电脑工作的人特别多,无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是颈椎病,年轻人越开越多。对于年轻人而言,诱发椎间盘突出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平常的坐、立、走姿势不准确;若注意日常生活和工作姿势,像军人那样保持腰椎挺拔,就很少发生。对大多数人而言,平时生活习惯一般都不注意这一点。比如年轻人白天从事电脑工作,晚上回到家躺到沙发上或靠到床头上看电视,这是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都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不外乎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发部位是第4腰椎和第5腰椎,这是由于腰部的生理结构所造成的。

(1)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伸、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间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由于腰椎间盘突入椎管后造成椎管进一步狭窄。因此,从广义上说,腰突症是椎管狭窄的病因之一。反之,发育性狭小的椎管又可以促成、加重腰突症的发生。

(2)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2、 外在因素

(1) 外力作用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2) 诱发因素

a、突然负重或闪腰:腰部负荷突然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b、腰部损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发生椎间盘突出;

c、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d、腹压增高:腹压与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e、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三)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氧立方平衡疗法:氧立方平衡疗法是当代免疫学、药学前沿理论与中医阴阳理论完美结合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的最优方案。氧立方平衡疗法遵循辩证施治、系统平衡的基本原则,借助高纯度医用臭氧极强的氧化能力和抗菌、消炎、镇痛功效,开创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时代。

(2)经皮穿刺注射髓核消融术:臭氧(O3)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并能杀菌、抗病毒、镇痛。“经皮穿刺注射椎间盘髓核消融术”由于其安全性、准确性和便于推广的特性被誉为“骨科界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大突破和治疗革.命”。

2、手术治疗

(1)“小开窗”髓核摘除术: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发展的趋势,而脊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微创骨科团队也已开展十余年。称之为“小开窗”,原因有两点:一是术后的创口仅在2-3cm,只需缝合两针,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二是通过椎板“开窗”摘除髓核,而不是将椎板整块切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腰椎的稳定性,同时硬膜粘连的机会也较小。

(2)全椎板切除减压术:适用于椎板增生、肥厚,以及2-3节以上的椎管狭窄的患者。椎管狭窄时患者神经受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急性期保健:卧床是急性发作期保健的主要内容,但长期卧床给人体代谢带来一定影响,使机体免疫功能与体质下降。居室要经常开窗换气,注意饮食调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体内维生素摄入充足,多饮用开水,保持大小便通畅,在体力所及的情况下,可在仰卧位进行展臂扩胸等活动,以增强血液循环与心肌功能,保持正常的身体素质,并时常注意体温、血压及身体各方面的变化,避免由于卧床引发其他疾病。

缓解期保健:最好佩戴腰围进行保护,防止由于腰部的自然活动对治疗后的椎间盘产生影响。并注意避免腰部运动,也不要有意识的活动腰部试其疼痛情况。

恢复期保健:此期应避免腰部过度或剧烈运动与搬运重物。由于肌力不足,不能适应较强的肌肉牵拉锻炼,可进行适应性腰腿自然活动。随着组织的恢复,肌力的加强,关节的稳定,可逐渐进较强的腰腿运动功能与肌力训练。

温馨提示: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虽然没有突然的外力致伤原因,也往往是由于日常的站、立、卧、行等活动不科学,使腰部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生理状态而造成的,在锻炼方面亦是如此。每个人针对个体差异,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两个方式锻炼。

(四) 常见的几种锻炼方式

【飞燕】俯卧位,双手后伸,

上半身和双腿向后抬起,坚持3-5分钟后还原动作,每次重复15次;

【后伸】分腿自然站立,双手叉腰,身体向后仰,用力并坚持3-5分钟后还原动作,每次重复15次;

【挺腹】平卧屈膝双肘双足跟作支撑点挺腹,3-5分钟后还原动作,每次重复15次;

【倒走】两腿交替向后迈步,每次20-30分钟,早晚各一次,循序渐进;

【环绕】两腿略分开站立,两手叉在后腰部,以腰为轴心绕圈转动身体;

【游泳】自由泳和仰泳可能更为适合腰痛患者,但应控制运动量和水温。

温馨提示:

对于初发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锻炼或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效者,应采取更为科学的治疗方式。



肩关节运动损伤与急救

一、肩关节结构

肩带有盂肱(gong)、肩锁、胸所、肩胛胸壁间和肩峰肱骨间关节等5个关节组成。

肩关节(盂肱关节)由大而圆的肱骨头与小而浅的肩胛盂构成,肩关节囊松弛,韧带薄弱,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但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关节脱位。

三、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

(一) 杜格(Dugas)征

患侧手掌置于健侧身前(患肩呈内收旋位),若患侧肘内侧不能贴于胸壁都为阳性,提示患侧肩关节脱位。

(二) 痛弧试验

肩关节外展上举时,正常者无疼痛。如外展60°内不痛,60°-120°的弧度内出现疼痛,超过120°疼痛缓解或消失,上臂从上举位沿原路放下时,又在120°-60°之间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有肩袖损伤,尤其是冈上肌损伤的重要体征。

(三) 反弓试验

患侧上肢外上举再后伸呈反弓状,若出现肩部疼痛则为阳性,提示有肩袖损伤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

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绕在股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股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股骨头稳定与肩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其环绕股骨头的上端,可将股骨头纳入关节盂内,使关节稳定,协助肩关节外展,且有旋转功能。冈上肌附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部,经常受肩峰喙肩韧带的磨损,从解剖结构和承受的机械应力来看,该部位为肩袖的薄弱点,当肩关节在外展位做急骤的内收活动时,易发生破裂,因肢体的重力和肩袖牵拉使裂口愈拉愈大,而且不易愈合。

(四) 肩关节内旋

试验

患者主动做肩极度内旋动作,即在屈肘位前臂置于背后,若出现疼痛者为阳性,提示有肩袖损伤或肱二头肌腱腱鞘炎。

四、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是指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创伤性炎症病变。此伤在体操、投掷、排球、乒乓球、举重、游泳运动中较为多见。

(一) 病因及损伤机制

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反复旋转或超常范围的运动,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受到反复牵扯,并与肩峰和喙肩韧带不断的磨擦及挤压所致。体操的转肩、投掷时的出手动作、举重时肩的突然背伸、排球的扣球、蝶泳时的划水动作等,都是引起此损伤的典型机制。

(二) 症状及体征

伤后肩部疼痛,有时可能向上臂或颈部放射,有的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臂外展或伴内、外旋转时疼痛加重。压痛多在肩峰下和肱骨大结节处。痛弧试验、反弓试验、肩关节内旋试验等均可出现阳性。慢性损伤者,常只有反弓试验及三角肌、冈下肌和冈上肌萎缩、乏力,而多无其他症状及体征。晚期患者X片可有肱骨大结节骨质硬化,囊性变或肌腱硬化。

(三) 处理

急性损伤时应将上臂外展30°位固定并适当休息。针灸、理疗、中药外敷、痛点注射。若疑有肌腱完全断裂者,应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与处理。

(四) 预防

1、 要做好准备活动;

2、 合理安排训练和改进训练方法,避免肩部负荷过度;

3、 正确掌握技术要领,注意纠正错误动作;

4、 加强肩部肌肉力量练习,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5、 运动后采用按摩等方法,促进局部疲劳的消除。



肩关节脱臼

一、损伤机制

在运动过程中,只要在跌倒时,肩关节处于上臂外展位,用手或肘部去撑地,都有可能发生肩关节脱位。这种姿势使肱骨头移向肩胛盂的前下方,一旦用力过大,肱骨头就会自肩胛盂脱出。此外,上臂在外展位突然过度背伸或过度外旋时都可能发生肩关节脱位。

二、症状与诊断

1、一般有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的受伤史。

2、肩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

3、肩关节周围明显压痛。

4、上臂固定于外展25°-30°角。

5、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组织内血管撕裂出血和反应性炎症出现,关节脱位后不久即出现明显的肿胀。

6、肩部变平,呈角肩,又称方肩畸形。

7、Dugas征阳性,即患侧手不能触到健侧的肩部,肘关节内侧不能靠于胸壁前。

8、触诊时可发现肩峰下有凹陷,锁骨下或喙突下可摸到肱骨头。

9、X线检查,可进一步了解受伤关节局部的变化,如脱位的方

向、程度及是否合并骨折等。

三、急救固定方法

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拆成宽带,一条悬挂在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臂,在健肢腋下打结。

四、整复方法

整复后用绷带将前臂固定于胸前,直至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愈合后,再开始活动。固定时间依肩关节损伤的情况及年龄而不同,一般分为三周。由于这种损伤常继发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近年来不少医生主张,优秀运动员伤后应立即进行手术将撕裂组织修补。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肩关节囊、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无菌炎症。俗称冻结肩、喙突症、漏肩风、五十肩,是常见和多发疾病,多为单侧发病,左侧较右侧多见,少数可双侧同时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与肩关节易发生退变的年龄一致),女性稍高于男性。

好发肩周炎的年龄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变的年龄相一致,肩部有损伤史或曾经有局部外固定史、受寒史、偏瘫史,也有无任何诱因而发病者。

主要的症状为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活动障碍。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及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或为钝痛,或为刀割样,有持久性,夜间疼痛加重,甚至痛醒,影响睡眠。这种疼痛可引起持续性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有的很轻,有的很重,疼痛与肌肉痉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以放射至后头部,向下可达腕及手指,也有的向后放射到肩胛骨,向前到胸部;也有的放射到三头肌或者放射到三角肌、二头肌直达前臂的桡侧。肩周炎压痛点范围广,因病期不同,压痛点部位和压痛程度也不一致。

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可分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急性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为持续性,表现不一。有的急性发作,但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适及束缚的感觉。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到肩肉胛区、上臂或前臂。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尤其夜间为重,病人不敢患侧卧位。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特别是外展和内旋受限最为显著。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在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肩胛内上角等处。

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痉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者减少50%-20%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梳头、穿衣、举臂、

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3个月。

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慢性期的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病期段,恢复也快。整个病程短者1~2个月,可又发病可达数年。



肩周炎临床表现

①疼痛是肩周炎的主要表现。肩部疼痛逐渐加重。多位于肩前外侧,可放射到肘、手及肩胛区,无感觉障碍。疼痛为持续性,常常夜间明显。

②功能障碍肩部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明显。以肩外展、外旋、后伸受限为主。严重时肩处于内旋位,肌肉萎缩明显。

③肩关节前、外、后方均有压痛,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为明显。肩峰下及三角肌止点处也有压痛。肩关节僵硬,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一) 药物治疗:口服杨梅酸制剂或其他消炎止痛药,常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二) 局封治疗:可选用1%奴佛卡因10ml加醋酸氰化可的松25mg作痛点封闭或作关节腔内注射,一周一次,共2~3次。

(三) 理疗:超短波,红外线、磁疗及中药离子导入等可使用,有解痉止痛,消除炎症,粘连吸收的作用。

二、手术疗法:肩周炎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 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或移位术:肩周炎病人经长期、有计划保守治疗症状未改善者,而临床检查病变主要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可做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术或移位术。手术中,如肱二头肌长头腱无明显退变,可将其从盂上关节附着处切断,从关节内抽出固定至喙突。如肌腱已发生严重退变,则将其固定于肱骨结节间沟内。

(二) 喙肱韧带切断术:正常上臂外展活动必然同时伴有股骨头的外旋,以使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步调一致。严重肩周炎病人,由于上臂长期处于内旋位,使喙肱韧带挛缩而限制了肱骨头得外旋,影响其外展功能。若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肱喙韧带切断术,可望改善上肩外展功能。

手术方法:沿三角肌胸大肌沟作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长约6~8cm,纵形分开三角肌,显露喙突,在喙突基部外侧可找到喙肱韧带,用力外旋上臂,可见该韧带挛缩紧张,限制肱骨头外旋。确认后在紧靠喙突处将其切断,上臂外展外旋功能立即改善。然后按上述方法逐渐活动肩关节,直至正常为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