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实验设计.

病理生理实验设计.

病理生理实验设计.
病理生理实验设计.

病理生理实验设计书

【实验题目】早期规范化镇痛对重型多发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项目组单位】医学检验学院 08级检验本科二班

【项目组成员】

【实验研究背景及意义】

创伤疼痛是创伤应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创伤的预后均有很重要的影响。不论什么机制所致创伤,身体的剧烈疼痛以及心理所受的强烈刺激必然诱发较严重的应激反应。在应激反应早期,适当应激反应可提高机体的适应性,但持续严重应激反应则会引起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 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出现机体应激性损害。多发伤所致应激反应非常强烈,包括细胞因子和急性期反应物质的释放,儿茶酚胺、皮质醇、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升高,免疫系统抑制、血液高凝状态、氧耗增加等,这些反应是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干预创伤后疼痛应可有效防止或逆转此类反应的发生发展,创伤后尽早开始有效的镇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

本实验对重型多发伤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镇痛治疗,观察其对创伤应激反应的影响,并与传统疼痛处理进行对比性研究,探讨早期规范化镇痛治疗对重型多发伤患者创伤应激反应的影响。

【实验原理】

1、传统的疼痛处理办法为:在患者疼痛难以忍受时(VAS>8分),临时给予肌注哌替啶75mg或皮下注射吗啡5mg治疗,其结果是患者长时间处于极度疼痛状态中[VAS为(7±2分)],患者痛苦、焦虑。而芬太尼具有以下优势:半衰期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几乎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效应,所以,芬太尼PCA规范化镇痛治疗持续地给予镇痛剂控制疼痛,其结果应该是患者一直处于无痛或轻微疼痛状态中[VAS为(2±1)分],患者基本无痛苦、精神状态良好。因此,PCA规范化镇痛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其发生心动过速、体温升高及呼吸增快的例数明显低于传统处理组。

2、对创伤后疼痛应激所致的神经内分泌效应,我们在本实验中选取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过度激活产生的皮质醇为观察指标。与传统不规范疼痛处理方式比较,PCA规范化镇痛治疗组血中皮质醇应处于相对低水平,这说明通过有效镇痛治疗,创伤应激所致的神经内分泌过度反应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有利于多发伤患者的转归。

3、创伤后疼痛应激同时还可引起免疫系统紊乱,主要体现在炎症因子的释放。TNFα、IL6是炎症反应时的重要炎症因子,我们在本实验中,通过芬太尼PCA镇痛治疗组血中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传统不规范疼痛处理组,从而证明:芬太尼PCA镇痛治疗对控制创伤应激所致的免疫紊乱连锁反应有一定作用,

有利于防止多发伤患者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方向发展。

【实验对象】

60例重型多发伤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综合因素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随机分为芬太尼PCA组(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和传统疼痛处理组,芬太尼PCA组男性、女性各15例;年龄21~60岁,平均37.6岁。传统镇痛组男性、女性各15例;年龄19~59岁,平均35.8岁。

【实验器材和药品】

仪器:美国百特微电脑便携式APⅡ型电子镇痛泵。

试剂: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用于血清IL-6含量的测定);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提供试剂盒(用于皮质醇及血清TNF-α含量测定)。

【实验方法和步骤】

1、选取对象:从医院收治患者中遴选符合条件的病例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21~60 岁。临床诊断为多发伤,均为受伤后3小时以内就诊入院的患者,损伤严重度无明显差异;意识清楚、合作,安静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 AS)≥3 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为实验方便,排除以下情况病例:合并有严重颅脑损伤者或腹腔内伤情诊断不明、以及伴有呼吸抑制和原有基础疾病患者。病情出现重大变化如意识突发严重障碍或出现全身感染并发症或3天内行手术治疗者自行退出实验研究。伤员入院后按常规进行补液、对症、支持、抗感染等治疗。

2、分组和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病例随机分成2组:芬太尼PCA组和传统镇痛组,每组各30例。芬太尼PCA组:芬太尼1.5mg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50ml,浓度为

10μg/ml。背景剂量:以1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另每半小时可手控泵入0.5ml,必要时背景剂量可增加至4ml/h,以控制疼痛程度即VAS≤3分。传统镇痛组:在患者疼痛难以忍受时(VAS>8分)临时给予肌注哌替啶75mg或皮下注射吗啡5mg治疗。以上病例在开始研究前均入创伤监护室,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变化情况。

3 、镇痛泵及镇痛效果评定:采用美国百特微电脑便携式APⅡ型电子镇痛泵。镇痛效果评定采用VAS评分(0~10分)法,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4 、标本留取和检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第0、24、48小时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后于-70 ℃低温保存备检。留取标本进行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标本检测由专人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血清IL-6含量的测定采用ELISA 法,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皮质醇及血清TNF-α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试剂盒来自中国原子

能科学研究所。

5 、统计学方法: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记录表格】

表1 两组患者48h时临床指标变化

表2 两组多发伤患者血清皮质醇、TNFα、IL6水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选取实验对象时,有下述病情:多发伤合并有严重颅脑损伤者或腹腔内伤情诊断不明、以及伴有呼吸抑制和原有基础疾病患者;病情出现重大变化如意识突发严重障碍或出现全身感染并发症或3天内行手术治疗者,一定不能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2、为保护患者安全,参与实验的患者,在开始实验前均入创伤监护室,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变化情况。

3、标本检测必须由专人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4、统计学处理时,采用相应的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以提高准确性。

【预期结果】

1、观察到:伤后48小时进行VAS评估,芬太尼PCA组为(2±1)分,传统镇痛组为(7±2)分。按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观察指标,芬太尼PCA组内呼吸>20次

/min,脉搏>90次/min及体温>38℃者的例数显著低于传统镇痛组 ( 均为

P<0.05)。

2、血清皮质醇、TNFα、IL6变化:入院时两组间基础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创伤后24小时、48小时,芬太尼PCA组皮质醇、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传统镇痛组(P<0.05)。

3 、监测到T>38.0℃、脉搏>90次/min、血压降低的患者,PCA组(30例)男女患者数均少于传统组(30例),并且组间比较: 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Mirjana L,Fayez K,Julianne S.Pain management in the trauma setting[J].Semin Anesth,2005,24(1):34-40.

[2]Cohen SP,Christo PJ,Moroz L.Pain management in trauma patients[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4,83(2):142-161.

[3]Bijur PE,Be′rard A,Esses D,et https://www.doczj.com/doc/122047865.html,ck of influence of patient self report of pain intensity on administration of opioids for suspected long-bone fractures[J].J Pain,2006,7(6):438-444.

[4]Omerbegovic M,Duric A,Muratovic N,et al.Metabolic response to trauma and stress[J].Med Arh,2003,57(4S1):57-60.

[5]Grogan EL,Morris JA Jr,Norris PR,et al.Reduced heart rate volatility:an early predictor of death in trauma patients[J].Ann Surg,2004,240(3):547-556.

[6]Woolf CJ,Salter MW.Neuronal plasticity: increasing the gain in pain

[J].Science,2000,288(5472):1765-1769.

[7]黄显凯,蒋耀光,周健,等.严重多发伤损伤特点及其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02;6:3235.

病生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 实验一实验性肺水肿 [实验目的] 1.复制急性实验性肺水肿动物模型。 2.观察肺水肿的表现,分析肺水肿的发病机理。 [药品与器材] 生理盐水,25%乌拉坦,肾上腺素,5%肝素,电脑及压力、张力生物信号软件一套,打印机一台,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动脉夹,静脉输液装置一套,颈部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注射器及针头,天平及砝码,听诊器,纱布、棉线、烧杯、滤纸等。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方法] (一)取家兔一只,称重后用25%乌拉坦按4ml/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然后将动物仰卧固定台上,调好记录装置。 (二)剪去颈部被毛,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气管、一侧颈总动脉和对侧颈外静脉,以及双侧迷走神经,各在其下穿两条线备用,将动脉插管插入颈总动脉,结 扎固定后连接于相应的血压记录装置,将静脉插管插在颈外静脉(插管前应排气),结扎固定,最后插入气管,连接于相应的呼吸描记装置。 (三)描记一段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并用听诊器听肺呼吸音,然后由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输入总量按100ml/Kg体重输液,将近一半时,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并立即从小壶中加入肾上腺素(0.45mg/Kg)。 (四)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不断用听诊器听肺部,并注意有无湿性罗音出现(右肺底部最早出现)及气管插管内有无淡红色泡沫液体流出,当证 明有肺水肿时,则夹注气管,处死动物,打开胸腔,用线在气管分叉处结扎,以防 止水肿液流出,在结扎上方切断气管,提起结扎的棉线,小心分离肺脏以外的组织,最后把肺取出,用滤纸吸取肺表面的液体,称重,计算肺系数,观察肺大体的改变,然后切开肺,注意切面的改变,有无粉红色泡沫液体流出。 肺系数=肺重(克)/体重(公斤) 正常兔肺系数为4~5。 [注意事项]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 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 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 断 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 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 8 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 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 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 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 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 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 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 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 1/ 20

[绩效考核]生理科学实验考核

(绩效考核)生理科学实验考核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 1.课程的总评学习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设计成绩四部分组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40%、40%、10%和10%。 2.理论考试为了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较好客观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的理论考试 成绩要求达到20分之上,若低于20分,无论操作考核和平时成绩如何,也不论总分是否达到60分,均作不及格处理,需要补考。但若操作考核已达到30分之上,则只补考理论部分。 3.当操作考核成绩达不到及格分(24分),但总评成绩达到及格条件(60分)时,按总评成绩 及格处理,其实际得分为理论、操作、平时成绩三部分的累加分。 4.总评分数不满60分,按不及格处理,补考只针对不及格的项目(理论或操作进行),补考合 格后成绩壹律60分计。 5.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各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学习表现、考勤情况行分别评定,但 各班的平均成绩要求控制于80分,否则教研室将按比例进行调整,以免造成班级之间互相攀比和不平衡,如果班级于教学过程中表现较差教研室于学期末评分市,酌情降低该班级的平均分。 部分参考问题 1.CO2气体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是什么?机理如何? 2.酸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是什么?机理如何? 3.磺胺类药物药动学参数的测定实验中为什么要设置标准管? 4.实验中静脉注射磺胺嘧啶钠应注意什么?家兔体内的总药量X0是多少毫克? 5.磺胺类药物药动学参数的测定实验中,加三氯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6.家兔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验中,取血浆的用途是什么? 7.静脉注射兔脑凝血活素浸液造病时应注意什么?造病的原理是什么?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 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 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 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 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 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 实习报告人:××× 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 (程瑞雪)

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 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7、胸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pleura) 慢性炎症致胸膜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纤维化玻变,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 8、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 (1)脾脏表面和切面见一灰白色三角形坏死灶;(2)坏死组织质地干燥、致密稍硬,与正常脾脏组织分界清楚,周围可见暗红色或棕黄色充血出血带。请推测此病变的结局。 9、肾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色黄、质松软、脆、细腻似奶酪,部分坏死物排出形成囊腔。试问有何临床表现? 10、足坏疽(gangrene of foot) 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有何特点? 11、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体积增大,切面见一个较大“脓腔”,系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肝脏液化性坏死,坏死物呈果酱样,流失后形成“脓腔”,腔壁上残留未彻底坏死的结缔组织、胆管、血管等呈“破絮状”。试问病人可能有何临床表现?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of bronchus)62-1#

生理科学实验设计

(19班6组)呋塞米对清醒家兔的利尿作用和对尿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观察呋塞米的利尿作用和和排钾、钠、氯离子作用。 二、立题依据:呋塞米属于高效类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脏的髓袢升支粗 段,特异性抑制分布在髓袢升支管腔膜侧的Na+-K+-2Cl-转运子,因而抑制 NaCl的重吸收,降低肾的稀释与浓缩功能,排出大量接近于等渗的尿液。 同时,由于钾重吸收减少,也降低了由于钾的再循环导致的管腔正电位,减少了钙镁重吸收的驱动力,使它们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输送到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增加又促使钠钾交换增加,从而使钾的排泄进一步增加。 临床上用于治疗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机能障碍或血管障碍所引起的周围性水肿,并可促进上部尿道结石的排出。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多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由于水、电解质丢失明显等原因,不宜常规使用。静脉给药可治疗肺水肿和脑水肿。药物中毒时可用以加速毒物的排泄。 三、主要参考文献:[1] 吴铁,冯冰虹.药理学[M]. 四、实验对象:家兔() 五、实验药品与器材:5%葡萄糖生理盐水,1%呋塞米,15%盐酸普鲁卡因, 钠、钾、氯离子混合标准液,1%四苯硼钠溶液,%焦锑酸钾溶液,单一显色剂,无水乙醇,30%乙醇;兔手术台,急性兔手术器械,输尿管插管,50mL烧杯,10mL量筒,注射器,吸管,滴定管,分光光度仪。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家兔15只,随机分为3组。 (2)将清醒家兔固定在兔手术台上,先用15%普鲁卡因局麻下腹部然后进行输尿管插管。并在家兔耳缘静脉用头皮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保证家兔的水负荷。(3)给药前,每5min收集尿液一次,连续三次,求平均值作为药前尿液量水平。(4)待尿液流速稳定后分别向各组家兔自耳缘静脉注入下列药物: 1)第一组注射生理盐水2ml/kg体重 2)第二组注射50%葡萄糖溶液2ml/kg体重 3)第三组注射%呋塞米溶液2ml/kg体重 50%葡萄糖只产生利尿作用而对尿中的离子浓度不造成影响用以做对照。(5)分别记录各组0-5min尿量6-10min尿量和10-15min尿量,取各药物作用的中段尿进行离子测定。 (6)3组按照表1、表2、表3的操作步骤进行尿中钠、钾、氯离子的测定。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生理科学实验设计家兔呼吸运动调节

生理科学实验设计——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09级31班第四小组 麦华浩莫世杰刘文荣 罗国华王辉赵宏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法、家兔颈部手术操作、神经血管分离、气管插管技术。 (2)记录家兔呼吸曲线观察一氧化碳(CO)、纯氧,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及了解其机理。 (3)熟悉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保护电极、氧气瓶,张力换能器在实验中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立题依据: 一氧化碳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它进入人体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组织缺氧。急性中毒时,轻者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重者会出现心肌损害、脑椎体系损害、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及时强制吸氧,置换一氧化碳,能避免死亡。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HbCO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HbCO饱和度达10%—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HbCO饱和度达30%—40%。重者呈深度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HbCO饱和度>50%。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 二氧化碳(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很早就知道,在麻痹的动物或人,当动物血液Pco2降到很低水平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因此,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需的。CO2刺激呼吸运动是用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CO2在呼吸调节中经常起作用,动脉血P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

生理学实验设计

生 理 实 验 设 计 实验课题:筒箭毒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得影响 实验成员:星期五下午第四实验室第二组 筒箭毒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实验假设 筒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神经肌接头处得nm受体,使肌肉松弛。 实验原理与目得 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得环节: 一就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得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 二就是囊泡中得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 三就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得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就是一种重要得神经递质,就是连接每个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得信使。如果ACh得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收缩。箭毒就是美印第安人在猎箭头部涂抹得一种毒药,它能够占用并阻塞ACh 受体得位置,能竞争性阻断ACh得去极化作用致使神经递质不能影响肌肉、能与ACh 竞争神经肌接头处得nm胆碱能受体,但不激动受体,因而使骨骼肌松弛、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新斯得明就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减乙酰胆碱在肌接头间隙得浓度。故筒箭毒过量可用适量新斯得明解救。筒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得明后使突触间隙内得乙酰胆碱浓度升高

而使竞争性增强,故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 本实验得目得就是探索筒箭毒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得影响极其相关机制;观察筒箭 毒得肌松作用,分析其作用点;了解新斯得明对抗筒箭毒得作用。 实验对象 大白鼠,体重250g以上 实验器材与药品 Powerlab一套(主机,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手术器械一套,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棉线,大头针,铁架台,注射器0.001g%筒箭毒碱,0。005g%新斯得明,25%乌拉坦,1。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大鼠称重,麻醉;25%乌拉坦腹腔注射0。5ml/100g麻醉。然后仰卧固定于鼠手术床上,分离气管及颈外静脉,分别插入气管插管与静脉插管,准备好人工呼吸机。数分钟后翻正反射消失,即可进行实验; 2、分离坐骨神经;在髋关节后,坐骨结节内凹陷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一段坐骨神经,用浸有1、5%普鲁卡因得棉线围绕坐骨神经打一个结,在坐骨神经干上做传导阻滞麻醉,排除下行干扰; 3、分离腓神经;在外侧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分离腓神经,神经穿线备用; 4、分离胫前肌;将大鼠两前肢固定在手术台(仰卧),从后置踝关节正前方向剪开小腿皮肤,剪断踝关节前部韧带,分离胫前肌肌腱,沿胫骨分离胫前肌(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在踝部得胫前肌肌腱处扎线,与结扎线远端切断肌腱; 5、安装并设定powerlab记录肌张力得chart设定文件;调定刺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6、连接仪器;手术操作完成后,将胫前肌与powerlab得张力换能器向连接,腓神经处安放刺激电极。最适负荷设定为10g左右。稳定一段时间后,于给药前记录一段正常得肌肉收缩曲线; 7. 缓慢静脉注射0。001%筒箭毒碱0.1ml/100g,从仪器上观察肌肉收缩曲线得变化情况; 8。待肌肉收缩曲线再次稳定或完全消失后,停止刺激,同时缓慢静脉注射0。005%新斯得明0、15ml/100g,观察肌肉收缩曲线得变化情况、 预期结果 注射筒箭毒后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变小甚至消失,即肌肉处于肌无力状态,注射新斯得明后肌肉收缩曲线又基本恢复正常,即肌肉恢复正常收缩状态; 结果分析 从神经传来得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纤维膜,就是以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为中介进行得,其全过程可分为:(1)接头前过程、(2)神经递质在间隙得扩散。(3)接头后过程、 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前膜,即不能释放乙酰胆碱,那么无论就是否有新斯得明,后膜中均无乙酰胆碱,所以在注射新斯得明后仍然就是肌无力状态,即不会出现预期结果; 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间隙,即与突触前膜释放得乙酰胆碱结合,抑制其发挥作用,那么无论就是否有新斯得明,后膜中均无可发挥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作用得乙酰胆碱,所以在注射新斯得明后仍然就是肌无力状态,即不会出现预期结果; 而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后膜,即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得明后使突触间隙内得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其竞争性增强,使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使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增强,即会出现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假设成立。 注意事项

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家畜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兽医专业用 中国农业大学编

目录 绪论 (3) 实验一发热 (10) 实验二肺水肿 (12) 实验三乏氧性缺氧和中毒性缺氧 (13) 实验四应激对耗氧量的影响 (15) 实验五实验性休克 (17) 实验六急性心机能不全 (20) 实验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2)

绪论 一、概述 家畜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家畜患病时机能变化的实验性科学。为了研究患病机体机能变化和确定其病理过程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经过和转归的一般规律性,广泛地应用着动物实验的研究方法,此外也应用临床观察及实验治疗的方法。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造成各种生命活动障碍,各种病理过程,并控制及改变其持续和经过,仔细观察记录其变化,以求更深刻地分析疾病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经过和转归规律的可能性。今日病理生理学的重大成就,大多是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因而说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疾病是很复杂的,为了要阐明疾病过程的基本规律,在实验中又常常把疾病简化,分出其主要和次要方面,前者常常受到人们的重视。 动物实验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分。急性实验是动物经过麻醉后,进行一般实验外科手术,找出血管或神经,打开腹腔或胸腔,再以病原因子作用于机体,这时使用一定的仪器记录各脏器的机能活动,如描记血压、呼吸、脏器的体积变化、腺体的分泌滴数等。实验完毕后动物即死去。慢性实验则是先给动物施行一定的无菌外科手术,以创造实验条件,待其手术完全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实验和观察。这样就避免了因急性实验时使动物处在将死亡的,不合乎正常生活条件的或者因麻醉而改变了神经机能活动和器官机能活动状态的缺点,而获得较近似正常生活条件下的机能活动的规律,使其所得到的实验成果更富有临床医学的实践意义。然而,也必须说明,慢性实验是属于综合性研究方法,而急性实验是分析性研究方法,若当须综合某些材料时,常须事先掌握足够的已分析研究好了的局部性材料,故慢性实验常需要急性实验的配合。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常采取慢性实验及临床观察的方法,但在教学实验中,由于时间及设备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足,通常较多地运用急性实验方法。 (一)病理生理教学实验目的和任务 除了验证课堂讲授的部分理论,加深理解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研究实验性疾病的技能,为今后临床医学研究打下基础。此外还可以为人类疾病提供动物模型:(1)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制家畜疾病小动物模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本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2)训练学生作实验设计的技能;(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要求 1.实验前 (1)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2)复习实验都分有关理论。 (3)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全。 (4)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但同时应重视合作,使每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技能

生理学设计性实验

不同pH值对牛蛙离体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 2008231144 赖泽红生科一班 摘要:本实验主要是采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在保持灌流液高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别以不同pH值的溶液对牛蛙离体心脏进行灌流,经张力换能器、RM6240D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处理系统记录心肌的活动过程,探讨不同pH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以揭示酸碱度与心脏收缩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pH值;离体心脏;收缩活动 生理状态下,血液pH值保持在7.35—7.45,这是保证细胞惊醒正常代谢和机能活动的基本条件。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体内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产物,机体通过多方面的调解活动,使血液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然而,一旦机体酸碱调节失衡,会导致体内酸中毒或碱中毒,对机体造成影响。心脏直接与血液接触,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容易受血液pH值的影响。本实验通过用不同PH值的灌流液灌流牛蛙离体心脏,观察其对心脏某些功能的影响,以揭示酸碱度与心脏收缩活动的关系,用离体牛蛙心脏,排除了在体时的神经体液干扰,故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一、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RM6240D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pH酸度计。 2、常用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蛙心套管,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玻璃板、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污物缸,纱布,棉线,

常用手术器械。 3、药品:任氏液, HCL溶液,NaOH溶液。 4、实验动物:牛蛙2-4只(雌雄不限)。 二、实验步骤与方法 1、药品配制 (1)任氏液配制 母液及容量成分 NaCl、 KCl 、CaCl2 、NaH2PO4 、NaHCO3 、葡萄糖、蒸馏水,注: 表内各成分除葡萄糖以 g 为单位外,均以 ml 为单位. 任氏液的配制方法:一般先将各成分分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母液,而后按所要的容量混合。需要注意的是:CaCl2 应在其他母液混合并加入蒸馏水后,再边搅拌边加入,以防钙盐生成。另外,葡萄糖应在用前临时加入,否则不宜久置。两栖类的为PH6.5-7.0 (2)不同PH浓度的任氏液配制。 不同PH值灌流液的配制。首先,校整酸度计。先将酸度计“PH-mv”开关拨到位置。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预热30分钟。取下放蒸馏水的小烧杯,并用滤纸轻轻地吸去玻璃电极上多余水珠,在小烧杯内放入选择好的已知的PH值准确的缓冲溶液。将电极浸入。根据标准缓冲液的PH,将量程开关拧到 0~7 或 7~14 处。调节控温钮指示的温度与室温相同,调节零点,使指针在PH为7.0处。轻轻按下或稍许转动读数开关使开关卡住。调节定位旋钮,使指针恰好指在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处。放开读数开关,重复操作,直到数

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汪思应郑红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录 一,概论┈┈┈┈┈┈┈┈┈┈┈┈┈┈┈┈┈┈┈┈┈┈┈┈┈┈1 二,病理生理实验基本操作方法┈┈┈┈┈┈┈┈┈┈┈┈┈┈┈┈2 三,实验性肺水肿┈┈┈┈┈┈┈┈┈┈┈┈┈┈┈┈┈┈┈┈┈┈3 四,兔小肠灌溉的水肿模型复制┈┈┈┈┈┈┈┈┈┈┈┈┈┈┈┈3 五,缺氧┈┈┈┈┈┈┈┈┈┈┈┈┈┈┈┈┈┈┈┈┈┈┈┈┈┈4 六,再吸入式缺氧┈┈┈┈┈┈┈┈┈┈┈┈┈┈┈┈┈┈┈┈┈┈5 七,钾代谢障碍┈┈┈┈┈┈┈┈┈┈┈┈┈┈┈┈┈┈┈┈┈┈┈5 八,失血性休克┈┈┈┈┈┈┈┈┈┈┈┈┈┈┈┈┈┈┈┈┈┈┈5 九,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6 十,急性左心衰竭┈┈┈┈┈┈┈┈┈┈┈┈┈┈┈┈┈┈┈┈┈┈7 十一,急性右心衰┈┈┈┈┈┈┈┈┈┈┈┈┈┈┈┈┈┈┈┈┈┈┈8 十二,病例讨论—肝性脑病┈┈┈┈┈┈┈┈┈┈┈┈┈┈┈┈┈┈┈8 十三,病例讨论—急性肾功能不全┈┈┈┈┈┈┈┈┈┈┈┈┈┈┈┈9 十四,病例讨论—MODS┈┈┈┈┈┈┈┈┈┈┈┈┈┈┈┈┈┈┈┈┈10 十五,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1 十六,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12

概论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之一。它在理论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的机能代谢:①发生何种改变(即临床症状及体征);②为何发生改变(即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的机制);③这些改变的规律性及与疾病的关系;④预防和处理这些改变的机理(即疾病防治措施的原理)。因此,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有两种,即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结果虽能直接应用于患者,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病理生理学主要采取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在动物身上复制各种疾病或病理过程,作为人类相应疾病的模型。实验者可控制或改变实验条件,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环节、发病机制等。还可用于疾病的实验性预防、治疗及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开发研究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有很多方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①从自然界中选择发病动物(如选择生长有肿瘤的鼠、狗等)作为疾病动物模型。但该动物模型个体间差异很大,且发病条件及病程等不易控制,已很少被直接采用。现主要用经人工选择培育的不同品系的发病动物如由Okamoto和Aoki选育成功的SHR 大鼠,其成年后100%发生高血压,常用作自发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我国天津医学院培育成功的津白-Ⅱ小鼠,成年后易发生乳腺癌等;②根据疾病发生原因来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用二乙基亚硝胺、二甲基偶氮苯来复制大鼠肝癌动物模型;我室张载福教授用盲肠结扎穿孔法造成小鼠腹腔感染来复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动物模型;③根据疾病发生机制复制动物模型。如本指导中用大剂量快速输液提高家兔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以复制的实验性肺水肿模型,动脉控制性放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模型。④根据疾病的发生环节复制疾病的动物模

生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生理活动规律与温血动物相似,而维持其离体组织正常活动所需的理化条件较简单,易于建立和控制。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可兴奋组织,将其置于人工配置的任氏液中,兴奋性在几小时内可保持不变。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和研究兴奋、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的生理现象和过程。 神经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引起受支配的骨骼肌产生动作电位,然后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骨骼肌收缩。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骨骼肌的收缩强度也随着增加。 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暂而有效的刺激时,可产生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若给肌肉相继两个有效刺激,且使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小于该肌肉单收缩的总时程。则引起肌肉的收缩可以总和起来,出现一连续的收缩,称为复合收缩。当骨骼肌受一串有效刺激时,若刺激频率较低,则肌肉的反应表现为一连串单收缩,若刺激频率逐渐增加,肌肉收缩反应可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实验药品与器材] 青蛙或蟾蜍、常用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固定针、锌铜弓、蜡盘、培养皿、污物缸、棉线、纱布、滴管、任氏液 RM6240计算机采集系统、JZ100型张力换能器(50 g)、支架、一维位移微调器、肌槽、双针型露丝电极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制备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 毁脑和脊髓 取青蛙一只,用纱布包裹青蛙的四肢和躯干,露出头部。用左手握住青蛙,并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部前俯;右手持金属探针由头前端沿中线向尾方划触,触及凹陷处即枕骨大孔处转向头方,向前探入颅腔内,然后向各个方向搅动探针,以捣毁脑组织。如探针确实在颅腔内,可感觉出针在四面皆壁的腔内。脑组织捣毁后,将探针退出,再由枕骨大孔刺入,并转向尾方,与脊髓平行刺入椎管,以确坏脊髓,要确定脑和脊髓是否完全破坏,可检查动物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是否完全消失。 2) 剥制后肢标本 自青蛙的两侧腋部以下完全剥离皮肤(注意:可事先剪去尾椎末端及汇殖腔附近的皮肤,使剥离更容易)。而后倒提蛙腿,使其头部向下,用手术剪横向剪开腹部肌肉,看清脊神经后,用粗剪刀剪断脊柱(注意铁损伤坐骨神经)。把标本浸泡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继续下面的步骤。

普通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材料和用具 1.准备下列10种植物病害标本,如玉米大小斑病,稻瘟病等。 2、扩大镜、小刀及记载用具。 三、内容与方法 仔细观察并记录陈列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1、病状类型: (1)变色 植物受到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花叶、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 ①褪绿或黄化褪绿或黄化是由于植物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②花叶与斑驳花叶是叶片颜色不均匀地变色,且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如烟草花叶病。如果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楚则称为斑驳。 (2)坏死 坏死是由于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①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 ②枯死:芽、叶、枝、花的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③穿孔和落叶落果:在叶片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使病斑从健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受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④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 ⑤溃疡: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叶片或果实上。病部面积大,中央凹陷,坏死深入到皮层,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 ⑥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坏死引起突然倒伏的称为猝倒;坏死而不倒伏的称为立枯。 (3)萎蔫 指植物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而发生的枯萎现象,萎蔫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株性的。 (4)腐烂 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又分为干腐和湿腐。 流胶也是腐烂的一种,桃树等木本植物受病菌为害后,内部组织坏死并腐烂分解,从病部向外流出粘胶状物质。 (5)畸形 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 ①徒长:植株生长较正常的植株生长高大。 ②矮化、矮缩和丛生:矮化是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短或缩小,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矮缩则主要是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在一起。丛生是枝条或根异常地增多,导致丛枝或丛根。 ③瘤肿: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呈现出瘤肿。 ④卷叶: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筒状。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实验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临床研究尤其是动物实验,使病理生理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发展。同时病理生理的实验教学不仅初步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方法,锻炼了操作技能、验证和复习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验与课堂讨论的具体环节,使学生初步具有进行医学研究与临床思维所必备的“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因此实验课是病理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手段的进步,病理生理学在近年也有飞速的发展。为配合规范教材第五版的使用,我们根据本校的教学特点,对病理生理实验进行了部分调整。为此特修订《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大纲》。使其更适合我们教学需要。 概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理生理实验课的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2,熟悉病理生理实验目的; 3,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理论与实验课的特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大致方法; 2,病理生理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3,病理生理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实验一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鼠的捉拿、腹腔注射技术; 2,掌握家兔的固定,耳缘静脉注射,颈部、腹股沟手术操作规程及气管、动脉、静脉插管技术; 3,熟悉实验室常规器件、仪器的使用,大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技术; 4,了解实验动物的特点。 主要内容: 1,介绍了病理生理动物实验的主要对象——家兔、大鼠、小鼠的大致生理特点; 2,重点进行家兔的称重、固定,术前皮肤准备,麻醉,颈部及腹股沟手术; 3,颈部手术主要分离气管、颈外静脉、颈动脉并做相应的插管,进行呼吸描记,静脉输液及血压测量; 4,腹股沟手术主要分离股动脉并插管以进行股动脉放血; 5,大、小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等技术。 实验二实验性肺水肿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大剂量快速输液法复制实验性肺水肿的家兔模型; 2,复习水肿理论知识,解释家兔肺水肿时症状、体征的发生机制; 3,讨论本水肿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肾上腺素的应用意义。 主要内容: 1,家兔称重、固定及颈部手术进行气管、颈外静脉插管后,由静脉大剂量

生理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以家兔为例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学习对家兔采血和注射方法,了解血糖浓度测定方法,验证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实验原理: 对血糖产生影响的激素有很多,其中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为胰岛素; 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本实验将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空腹采血后分别注射各激素,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分别采血,同时观察注射激素前后的家兔血糖浓度的变化,以验证激素的调节作用。 萄糖氧化酶(GOD)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POD)和色素原性氧受体存在下,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同时使色素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其色泽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其反应式如下:葡萄糖+ O2(GOD)—→葡萄糖酸 + H2O2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试剂: 胰岛素注射液(40单位/ml)、胰高血糖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

液(1︰1000)、生理盐水、肝素抗凝剂(配成2500单位/ml)、凡士林、二甲苯、葡萄糖标准应用液(5.55mmol/L)、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酶试剂、酚溶液、酶酚混合试剂、12mmol/L苯甲酸溶液、100mmol/L葡萄糖标准贮存液 实验器材: 适量规格注射器、台式磅秤、兔手术台、刀片、干棉球、纱布、试管、试管架、沸水浴 实验操作: 1.动物准备及空腹采血 取试管8支,编号1-8,分别加入肝素抗凝剂0.0l ml。取空腹16小时以上的正常家兔四只,分别编号a、b、c、d,称体重(一般是 2-3kg)并记录。 用耳静脉采血法:先拔去兔耳缘静脉处的毛,再用二甲苯擦拭兔耳部静脉,使其充血,在其周围抹上凡士林(防止污染、润滑),用刀片轻轻挑破边缘耳静脉,放血入含抗凝剂的试管1~4,约需2-3ml,边滴边摇,以防凝固。取血完毕,用干棉球压迫血管止血 2.注射激素并再采血 注射液生理盐水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取血时间 a 0.4mg/kg——————30min b ——4单位/kg ————1h c ————0.4mg/kg ——30min d ——————0.4mg/kg30min

病理生理学实验:急性右心衰竭

病理生理学实验:急性右心衰竭 介绍: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心力衰竭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按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为:低输出量性和高输出量性;按发病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时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是从肺循环流到左心的血液不能充分射入主动脉,因而出现肺淤血及肺水肿;右心衰竭常见于大块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衰竭的右心室不能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充分排至肺循环,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上升而产生下肢甚至全身性水肿。 心脏负荷分为: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压力负荷又称后负荷,指心室射血所要克服的阻力,即心脏收缩所承受的阻力负荷;容量负荷又称前负荷,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度(想想我们今天用什么增加右室压力负荷的?);三尖瓣或肺动脉关闭不全时引起右心室容量负荷过度(想想我们今天用什么增加右室容量负荷的?)。 一、实验目的: 1:复制急性右心衰竭的动物模型。 2:观察增加前、后负荷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3: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 1.称重: 需掌握捉拿家兔的正确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抓住家兔项背部皮肤,再以另一只手托住其臀部,将其重心承托在掌上;切忌以手抓提兔耳或捉拿腰背部(可伤耳、造成皮下出血)。 2.麻醉: 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0g/L乌拉坦(5ml/kg)行全身麻醉。 3.固定:背位交叉固定法 先把固定带系4个活扣,分别套在家兔的四肢上,前肢套在腕关节以上,后肢套在踝关节以上,抽紧固定带的长头。2个同学,1个人抓住两前肢和耳朵,1个抓住两后肢,把兔子翻过来仰卧位放在兔台上,(翻转过程中,家兔会出现剧烈的挣扎,同学们一定要抓住家兔,勿放松,以免被家兔抓伤)。先把两后肢分开、固定在兔台底端的金属框上,再把捆绑两前肢的固定带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压住对侧的前肢的前臂,然后固定在兔台两侧的金属框上,最后用兔头固定器固定头部,适当调整一下固定器的高度,使家兔的颈部保持平直(做到固定牢、体位正),便于手术操作。 4.剪毛 手术部位是颈部和胸部,把这两个部位的毛剪干净。剪毛的时候,用左手把皮肤绷紧,右手用粗剪刀贴近皮肤剪毛。 5.分离血管 ①左颈总动脉--监测血压。 颈部做长4-6cm的皮肤切口,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出气管,分离气管,翻开肌肉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大纲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大纲 课程中文简介: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多学科整合性的实验创新性课程,为本校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在学生完成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总论、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各论I、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各论II的学习后开设。课程由四个模块构成:生理科学实验总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自主创新性实验。生理科学实验总论教学以在线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基于问题以实验设计为主线的科研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自主创新性实验以解决科技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生理科学实验基本理论、方法、技术等知识与技能自主开展科研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课程英文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 Experiment The course of physiology science experiments is a multidisciplinary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It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of seven-year program , five-year clinical medicine, basic medicine, oral medicine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The course is set after students' comple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section I, section II of basic medical integration course. The course consists of 4 modules: introduct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 experiment, basic experiment,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is conducted in a self-learning way on-line, while basic experiment,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which aim at both basic skills training and the individual innovation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cience, are offered in problem based, experimental design-oriented way. The curriculum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the basic theory, methods, techniques and general knowledge to carry ou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research in biomedical science. 课程大纲: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科学实验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Physiological Sciences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72120050 开设实验项目数: 大纲主撰人:陆源大纲修订人: 大纲审核人:陆源审核日期: 一、学时、学分 课程周学时:0-8 实验周学时: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