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民族与宗教答案

电大民族与宗教答案

电大民族与宗教答案
电大民族与宗教答案

第 1 大题: ( 得 28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畲族人民擅长于二声部重唱的唱法,人们称它为“双音”。这是1958年我国著名音乐家()在闽东畲族区发现的,并称这种唱法为我国民歌中一颗“稀有的明珠”。

A . 郑小瑛

B . 施光南

C . 雷振邦

D . 朱践耳

正确答案:

A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总体上看,北方汉人迁入福建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是沿今陇海铁路一线往东经今京沪铁路,从浙江沿海(温州等)入福建东北部(如福鼎县);二是由河南固始光州往东经安徽省到江西省九江等地,再入福建西部;三是沿今京广铁路方向南下到广东东部滨海丘陵入福建西南部龙岩、漳州地区。这三条路线以( )为主。

A . 第一条路线

B . 第二条路线

C . 第三条路线

D . 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线

正确答案:

D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通晓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大利耶稣会士( )到福建传教,因善于将其教义与中国传统习惯相结合,因此传教顺利。

A . 艾儒略

B . 白多禄

C . 杜嘉德

D . 波罗滿

正确答案:

A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1848年,厦门建立第一座教堂( ),解放前被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称为“中华第一堂”。基督教由此始从厦门、福州向全省各地辐射。

A . 新街礼拜堂

B . 鼓浪屿三一堂

C . 竹树堂

D . 东坂后堂

正确答案:

A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佛教各派在福建影响最大、最为流行的是( )。

A . 净土宗

B . 天台宗

C . 律宗

D . 禅宗

正确答案:

D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唐代( )创立了《禅院规式》,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特别是要寺院众僧懂得报恩、报本,尊敬祖师与祖先,把儒家的忠孝观念引进禅门,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A . 福清人希运

B . 福清人大安

C . 闽县人师备

D . 长乐人怀海

正确答案:

D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境内的七大方言区是指( )。

A . 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中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B . 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西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C . 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东南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D . 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台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正确答案:

A .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闽东畲服中最具特色的是()。

A . 凤凰装

B . 对领衣

C . 黑上衣

D . 黑绑腿

正确答案:

A .

9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 )是明代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回民,其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A . 俞大猷

B . 王慎中

C . 李贽

D . 黄道周

正确答案:

C .

10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泉州满族散布在晋江粘厝埔、深沪、山柄,南安的梧坑,泉州的西街等地,以()姓为主。

A . 佟

B . 关

C . 粘

D . 索

正确答案:

C .

1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是畲族妇女最喜爱的一件装饰品。

A . 屏风

B . 挂联

C . 席子

D . 斗笠

正确答案:

D .

1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古代福建( )的回族婚礼中有“撒(金)豆”的习俗,两位有情人在结婚典礼上,“一把一把地掏出金豆子,当喜钱赏给那些穷人,致使他们一个个都有了钱”。

A . 泉州

B . 福州

C . 厦门

D . 邵武

正确答案:

A .

1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道教在东汉时传入福建,宋代有( )。

A . 炼养派和符箓派

B . 天心派和神霄派

C . 上清派和灵宝派

D . 东华派和清微派

正确答案:

A .

1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是高山族最为流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人们通常将其称为高山族舞蹈,它是以大家共同携手且歌且舞为主要特点的。

A . 杵歌

B . 甩发舞

C . 拉手舞

D . 圆圈舞

正确答案:

C .

1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入闽任职后,在福州定居下来,便是雁门萨氏入闽始祖。

A . 萨都剌

B . 萨天

C . 萨仲礼

D . 萨琅

正确答案:

C .

第 2 大题: ( 得 27 分 ) 多项选择题

1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唐代传入福建的佛教有多种渠道,如仅三明地区就有( )等,因此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

A . 远方僧人到此隐居修行而进行传播

B . 从江西各寺庙传入

C . 由广东经汀洲传入

D . 由闽中传入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2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福建穆斯林来源主要有( )。

A . 宋元时代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定居

B . 由北方南下经商的

C . 外省来福建任职

D .

当受聘为阿訇、投亲、居官等种种原因从全国各地来的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3 . ( 应得 3 分,实得 0 分 )

龙海市隆教畲族乡利用本乡1920年前喷发的古火山口、素有“闽山第一峰”之称的南太武山、保留完好的明代镇海卫古城等,投资150万元开发()景区。

A . “天下第一滩度假村”

B . “古火山口乐园”

C . “镇海卫古城风景区”

D . “南太武山风景区”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4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扶持高山族发展。为了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根据福建省高山族人口不多、居住分散的实际状况,提出“按户建档,一户一策,扶持到户”的做法,切实帮助高山族同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具体措施如( )。

A . 扶持高山族农户因地制宜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生态茶

B . 对于因企业改制而下岗的高山族同胞实现多渠道就业

C . 确保社会保障和城乡救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高山族同胞身上

D . 切实解决高山族同胞子女的教育问题

E . 采取措施解决高山族同胞住房问题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E .

5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闽东畲族总结出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治病方法,如擅长用()和针刺疗法治痧症,用草药秘方治不孕症,以及正骨疗伤和食物疗法等,近几年整筛选出畲族单验方300多帖,积极推进了当地畲汉人民的医疗保健。

A . “捏”

B . “抓”

C . “排”

D . “刮”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6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长乐琴江满族村人可以说( )不同的话。

A . 旗下话

B . 普通话

C . 福州方言

D . 闽南方言

正确答案

A .

B .

C .

7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福建回族来源广泛,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有()。

A . 闽南泉州社区

B . 闽南厦门社区

C . 闽北邵武社区

D . 福州社区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8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为了压制地方士族豪强势力,隋朝对福建进行整顿,对原有州、县进行裁并,闽中仅设( )县。

A . 闽县

B . 建安

C . 南安

D . 龙溪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9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圆瑛法师对福建佛教事业的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A . 住持福建多所名刹,为福建各大丛林的修复和发展禅精竭虑

B . 在福建进行了大量的弘法讲经活动,受到广大僧人和居士的欢迎

C . 注意培养僧材,支持创办佛学院

D . 创办慈儿院,热慈善事业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10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五代闽国王审知热衷建寺的主要原因有( )。

A . 为迎高僧而建

B . 为圆梦而建

C . 为藏经而建

D . 为守冢而建

E . 为奉佛而建

F .

为表庆祝而建

正确答案

A .

B .

C .

D .

E .

F .

第 3 大题: ( 得 36 分 ) 判断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高山族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截止2009年12月,漳州全市有高山族99户325人,是大陆高山族人口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 )

是否

正确答案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回族在福建有10多万人,目前有惠安百崎回族乡。()

是否

正确答案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畲族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以及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等,就是为了纪念盘瓠。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高辛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了三子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儿嫁给了姓钟的女婿。他们的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 )

是否

正确答案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畲族是福建一个古老民族,迄令已有千余年历史。畲族宗族活动是以血统关系和族缘关系为基础,正如畲谚所说:“山哈,山哈,不是同宗就是叔伯。”“山哈”是畲族人的自称。畲族村寨乡以血缘相近的同姓聚族而居,一般同姓不婚,都在本民族内部盘、蓝、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

是否

正确答案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在福建满族中流行着台阁这一文艺形式,这是满族先人从东北带来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为长乐琴江满族所独有,演员被固定于隐形的“铁机”上,有人抬着,到处进行演出,所以又称为“抬阁”。( )

是否

正确答案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目前,在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乡中,有l8个是畲族乡,分布在四大社区,其中闽东北社区,是目前福建主要的畲族居住地,他们完整地保留了畲族文化习俗,这里的畲族人口有18万人,分别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的1/4。( )

是否

正确答案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福建佛教再次兴旺。由于寺院占有大片良田,又拥有免除各种赋役的特权,所以不少民田被施与僧人。( )

是否

正确答案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福建省蒙古族人口6114人,占福建总人口的0.18%。分布在全省9地(市)54个县(市、区)的广大城乡。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居住在城镇的约三分之一,以福州市居多;居住在乡村的,约三分之二强,以惠安县居多。( )

是否

正确答案

9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清人隐元(1592—1673),曾住持黄檗七载,后应日本长崎兴福寺住持之请,率弟子二十余人东渡传法,并于日本大和山(今京都宇治)建寺,名黄檗山万福寺,并以此寺为基地传禅,形成黄檗宗。( )

是否

正确答案

10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弘一法师对佛教的最大贡献,是振兴湮没七百余年的“南山律宗”,因之被后人推崇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弘一法师振兴律宗的实践,大部分是在福建实施的。弘一法师所以决定在福建弘律,闽南“法缘殊甚”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

是否

正确答案

1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天主教早在元代就传入泉州,是全国天主教传播最早省份之一。公元1313年,泉州成立了刺桐教区,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两个教区之一,负责包括杭州、扬州等通商口岸在内的东南教务。( )

是否

正确答案

12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规定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为信仰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并规定节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过的节日也主要是这三大节日。节期是按伊斯兰太阴历计算出来的,节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历计算,年年都有变化。( )

是否

正确答案

1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省有满族先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一支女真贵族后裔从北方徙居泉州,经过发展繁衍,成为今天福建满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朝在福州固定设置八

旗驻防,以旗营为中心满族聚居区域逐渐形成,其后裔构成了福建满族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

是否

正确答案

1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道教在福建的产生与名山有关,闽南的清源山被称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六洞天,闽东太姥山被称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第一洞天。( )

是否

正确答案

1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闽南惠东妇女在婚后三天就要回娘家长住,必须在娘家住到怀孕生孩子时,才能回到夫家安定住下。住娘家多的两三年以至于十几二十年。当地人称长住娘家的媳妇为“欠债的”,称住夫家的为“不欠债的”。( )

是否

正确答案

1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在一些讲客家话的地方,男方来相亲时,女方如果煮米粉、红蛋相待,炒“米香”相赠,即暗示不中意;如果煮了米粉不加蛋,不炒“米香”,表示答应婚事。( )

是否

正确答案

1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汉代以后,中原汉族不断南迁,带来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和斑斓多彩的民俗,并逐渐成为福建文化与习俗的主体。古书中用“备五方之俗”来形容福建文化习俗的多姿多彩。( )

是否

正确答案

1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高山族人死后家属要粗食素服居丧哀悼,服丧期时间长短不等,视与死者的亲疏和尊卑关系而异。配偶中如一方去世,另一方必须等到服丧期满之后才可另行嫁娶。( )

是否

正确答案

19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在福建回族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制香业。制香业是和回族传统的香料贸易业相联系的,福建泉州丁家,自元以来就一直从事制香行业。( )

是否

正确答案

20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为了增加经济发展的后劲,民族地区各级部门都倾注了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民族地区在水、电、路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观。民族乡所辖行政村大部分实现通邮、通电、通电话。()

是否

正确答案

2017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民族(理论)得研究对象就是世界上普遍存在得民族与民族问题,目得就是揭示民族与民族问题得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得矛盾、问题. 2、民族理论学科就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得一门独立得学科。民族理论学科得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民族与民族问题.它就是从总体上对民族与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得研究,揭示民族与民族问题发展得最一般规律得科学。同时,又就是研究正确解决与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得途径、(方法)得科学。 3、民族得发展,一般说来,主要就是民族得(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得全面发展。但就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得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得研究,就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就是最基本得研究.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得研究,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得最基本得前提与条件。 6、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得形成与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得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得含义。 7、民族得共同历史渊源主要就是指民族起源得( 族体)渊源与(地域)渊源等。 8、宗教在有得民族形成特别就是(生形态)民族得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得分类,以(民族属性)与( 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0、我国得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得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与现实)得(民族特征)与主观上得(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得.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得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民族得形成,就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得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就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得产物。 13、民族形成得一般规律就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得民族就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得特殊规律,就是指在民族形成后得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得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得民族,即(原生形态)民族. 14、民族发展得基本趋势,就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民族(融合) 就是民族消亡得途径与方式。 16、民族(消亡)就是民族融合得实现结果。 17、自然同化就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得、自愿得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得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她民族一部分得现象。它就是由不同民族之间(自然得)、(自由得)、(自愿得)发生发展得。 18、民族关系既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就是一种(历史)现象,还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得成员之间发生得关系就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就是这种关系中就是否具有(民族性)得内容。 20、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得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与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与谐)得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与平与发展)就是国际民族关系得总得发展趋势。 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得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民族平等得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说课稿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授新课说课稿 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组陆春宇 一、说教材 考纲要求: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支持,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2.从试题类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通过体现类和原因类试题,聚焦考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因素,以及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 二、说学情 这一课的内容本身比较简单,与学生掌握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有交叉,再加上需要留了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提前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资料,因此我引导预习时,把重难点的把握放在学生理解存在的问题和疑惑的地方,比如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内容,比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深入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把握等。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生自主讨论以及师生问题导入设计。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理解 2、我国为什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4点) 4、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又是难点) 难点: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该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74) 3、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表现(容易出选择题) 从含义、三级行政规划的自治机关、自治权(重点)、确立的原因(从历史和国情两方面把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解 疑点或易错点: 1、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取得成功表现(这与部分学生接触的时政知识少难理解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及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区别? 3、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具体看待和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4、宗教的起源和本质及我国现存的宗教 5、作为高中生,怎样看待处理科学精神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 A.弘一法师 B.延参法师 C.赵朴初居士 D.青莲居士 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 B.科技人员 C.教员 D.研发人员 3.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4.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 A.1/2 B.1/3 C.2/3 D.2/5 5.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 6.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测试姓名:得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1、我国56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团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能够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D)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各民族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分布特点C.民族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多层次性D.各族人民积极拥护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2、当今世界,前南斯拉夫、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为民族问题所困扰,而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其根本原因是(D)A.我们的民族团结是以汉族为核心的 B.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C.我国各民族已消除了事实上的不平等D.我国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3、少数民族歌曲体现的民族特征是(C)A.共同血缘关系B.共同地域C.共同心理素质D.共同经济生活4、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民族矛盾激化而导致国家动乱,局势不稳,而我国却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这主要是因为(C)A.我国没有民族矛盾B.我国的民族矛盾不会引起社会动乱C.我国正确地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D.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D)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A共同血缘B共同习俗C共同信仰D共同经济生活6、我国的民族特点是:人数多;(D);混居程度高。A大分散、小聚居B民族多C居住集中D居住地域广7、(D)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具体内容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8、(D),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A共同团结进步B共同发展提高C共同繁荣进步D共同团结奋斗9、我国(A)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A宪法B刑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D民法10、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目前共有5个自治区,(A)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A30B29C40D3211、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C)个少数民族。A8B9C10D1112、(B)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A1991年B1993年C1992年D1995年13、(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1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C)。A.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C.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联盟16、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条件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保持祖国的统一 D.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7、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A)。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D.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18、成吉思汗的历史业绩是(B)。A.起兵反抗辽的压迫B.建立蒙古政权C.定国号为元D.灭亡南宋19.《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B)。A.坚持“九二共识”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D.坚持两岸互信互利20、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C)。A.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平等团结D.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二、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炎黄两帝被称为汉族和一些民族的祖先,这些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3.最早建立的自治县是1950年5月6日成立的**省天祝藏族自治县。4、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通车。”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什么?答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各民族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①含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②依据: A、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诸多因素造成的,而民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各民族人民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历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 B、事实依据:我国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过贡献。 C、法律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表现: 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在我国,各个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我国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照顾。 2)民族团结: ①含义: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②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同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③妨碍因素: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3)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含义: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②依据:在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统一的。目前,我们各民族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民族之间还有一定的差

电大-民族理论-单选题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A A. 理论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D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B.经济发展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B.族类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C C.南朝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D.1987年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D.民族 2.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的质与量的提高。B B. 演进 3. 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D D. 同化 4.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C C. 自然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C C.民族群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A A.不同民族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B B.性质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D.和平与发展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C.社会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 A. 民族与阶级

(完整word版)宗教知识竞赛题库

1.我国共有(A )个少数民族? A.55 B.56 C.57 2.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现有(B )少数民族人口。 A.1.05亿 B.1.14亿 C.1.23亿 3.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A )命名的。 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 C.汉族、壮族、蒙古族、东乡族、傣族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B )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 5.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C ),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A.广西 B.西藏 C.云南 6.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县一级自治地方是(C )。 A.大厂回族自治县 B.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C.天祝藏族自治县 7.截至目前,我国建立了(B)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 A.1700 B.1173 C.1713 8.在我国,除了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A )。 A.语言文字一律平等 B.一律使用汉语 C.只能使用本民族语言 9.( C)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民族平等团结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 10.“民族宗教无小事”重要论断是(B )提出的。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11.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C)。 A.主线 B.本质 C.基石 12.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 C)。 A.方法 B.理由 C.自由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C);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60日内给予答复。 A.暂缓执行 B.拒绝执行 C.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应当为少数民族代表准备必要的(B )。 A.通讯工具 B.翻译 C.书籍

电大民族与宗教答案

第 1 大题: ( 得 28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畲族人民擅长于二声部重唱的唱法,人们称它为“双音”。这是1958年我国著名音乐家()在闽东畲族区发现的,并称这种唱法为我国民歌中一颗“稀有的明珠”。 A . 郑小瑛 B . 施光南 C . 雷振邦 D . 朱践耳 正确答案: A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总体上看,北方汉人迁入福建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是沿今陇海铁路一线往东经今京沪铁路,从浙江沿海(温州等)入福建东北部(如福鼎县);二是由河南固始光州往东经安徽省到江西省九江等地,再入福建西部;三是沿今京广铁路方向南下到广东东部滨海丘陵入福建西南部龙岩、漳州地区。这三条路线以( )为主。 A . 第一条路线 B . 第二条路线 C . 第三条路线 D . 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线 正确答案: D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通晓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大利耶稣会士( )到福建传教,因善于将其教义与中国传统习惯相结合,因此传教顺利。 A . 艾儒略 B . 白多禄 C . 杜嘉德

D . 波罗滿 正确答案: A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1848年,厦门建立第一座教堂( ),解放前被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称为“中华第一堂”。基督教由此始从厦门、福州向全省各地辐射。 A . 新街礼拜堂 B . 鼓浪屿三一堂 C . 竹树堂 D . 东坂后堂 正确答案: A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佛教各派在福建影响最大、最为流行的是( )。 A . 净土宗 B . 天台宗 C . 律宗 D . 禅宗 正确答案: D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唐代( )创立了《禅院规式》,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特别是要寺院众僧懂得报恩、报本,尊敬祖师与祖先,把儒家的忠孝观念引进禅门,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A . 福清人希运 B . 福清人大安 C . 闽县人师备 D . 长乐人怀海 正确答案:

民族理论与宗教的四次作业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参考答案要点 一、解释题 1、民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区域自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央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向前发展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由多民族人民实行的地方自治。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根本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因果、条件、不可分割。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 4、毛泽东关于民族消亡的论述 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如此。 二、辨析题 1、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错误) 2、民族融合的结果即民族消亡。(对) 3、民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错误) 4、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政党坚决支持民族同化。(错误) 三、论述题 l、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1)旧的民族关系中的消极因素 (2)各民族之间差异存在 (3)各种利益矛盾在民族关系上有表现 (4)阶级斗争仍然存在 (5)民族差别特点存在 2、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l)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民族理论基础 (2)列宁、斯大林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民族理论体系 (3)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l)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 (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必须与各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广大各民族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3)是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和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4)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目前政策,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中心环节;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四化的可靠保证

2019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17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 )渊源和(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相同点: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不同点: (1)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数民族。

中外民俗试卷,附答案

2006年10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 1、朝鲜族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是 () A打糕B冷面C五谷饭D松饼 2、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 A绣花长袍B绣花帽C巴珠D则羔利 3、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 A壮家女B畬家女C白族女D傣家女 4、下列属于布依族主要传统节日的是 ( A牛王节B赶年节C春节D火把节 5、下列哪种帽子是哈萨克族少女出嫁时戴的 () A吐麻克B沙吾克烈C克依米赛克D麦克尔 6、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 A拉面B包子C面筋D抓饭 7、回族的“斋月”是指回历 () A八月B九月C十月D十一月 8、在藏族服饰中,“邦单”属于 () A围裙B帽子C藏靴D藏袍 9、在迷信方面,英语民族普遍认为主凶的动物是 () A黑猫B白猫C兔子D狗 10、“冰雪王国”是指 () A丹麦B卢森堡C挪威D芬兰 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英语民族国家的是 () A意大利B美国C英国D加拿大 12、下列国家中,以东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是 () A波兰B捷克C乌克兰D芬兰

13、西斯拉夫三民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是() A天主教B东正教C新教D穆斯林 14、世界上阿拉伯人最多的国家是() A沙特B伊朗C埃及D阿联酋 15、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巴基斯坦D孟加拉 16、在伊斯兰教的众多派系中,信众最多的是() A逊尼派B什叶派C哈瓦立及派D苏非派 17、素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称誉的国家是() A泰国B印度C缅甸D斯里兰卡 18、下列国家中没有少数民族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B韩国C泰国D印度 19、在一天的饮食中,德国人比较看重的是() A早餐B午餐C晚餐D夜宵 20、“稻作民族”是指() A韩国B日本C泰国D印度尼西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下列方言属于汉藏语系的有() A北方方言B吴方言C湘方言D客家方言E闽方言 2、下列宗教信仰中属于满族宗教信仰的有() A萨满教B祖先崇拜C檀君D大宗教E佛教 3、下列食品中属于藏族农区主要食物的有() A糍粑B卓花包子C奶品D酥油E蕨麻米饭4、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包括() A猪肉B驴肉C骆驼肉D骡子肉E羊肉 5、下列节目中属于傣族传统节目的有() A关门节B开门节C浴佛节D十月节E祭母节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 民族( 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可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中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 )—民族,经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原生形态)民族。 1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 民族(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6.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它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自然的 )、( 自由的) 、( 自愿的)发生发展的。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20. 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22.现阶段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23 、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4.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形势与政策-我国民族与宗教政策与国家安全

我国民族宗教政策与国家安全 摘要:民族宗教是指民族成员所共同信奉的宗教。这种共同的宗教信仰往往同该民族的民族意识紧密地相结合,其崇拜的神灵或信仰的对象有时就是本民族的守护神或传说中的始祖。我们国家都是炎黄子孙,但是中国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多家,各个民族之间在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处理好民族与宗教问题对与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国家的繁荣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管理好民族宗教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有建设性的意见。 一.引言 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社会发展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一定会出现一些人们因为共同的信仰而在思想上对某一个组织产生依赖的群体或者机构出现。表现在近现代就是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西方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东方有佛教等。 尽管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名字与宗旨,信徒们由于宗教的信仰而对世界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宗教都是提供了给人们一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们和认识世界的态度。他们的这种态度就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三观很在很大程度上知道我们的行动。所以一个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宗教,对于人们的教化,有利于人们推动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而不正确,有违道德法律的宗教信条,就会对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通过控制人们的思想,而危害人类进步。这个时候的组织就不是宗教了,而是邪教。对于邪教,我们应该坚决杜绝。

二.我国的民族与宗教 (一)、早年我国在民族宗教方面的政策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也还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活也不够富裕。需要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发展经济,为我们百姓创造更多的收入,为社会累计更多财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保持国内环境的长治久安。然而,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以及我们宗教信仰自己的政策使得我们国家,对民族以及宗教问题管理上面要慎重处理。处理不当,很容易引来我们国内少数民族的不满或者国外舆论的非议,而使得我们国家处于不利的位置。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对于民族与宗教就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还没有建国之前,我们就已经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在后来,我们国家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且先后建立了5个自治区,实现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制度。在宗教方面,我们国家再早些年也说明了,对于共产党来说,是不信教,积极学习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普通民众,我们实行的是既不禁止信教,也不鼓励人们信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对于违反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的邪教,我们是坚决反对和抵制的,并且,一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也是贯彻得很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作为大学生对民族宗教方面的理解 作为大学生:关心和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坚持我们党在民族宗教方面的政策,并且以实际行动支持政府的行动,并且对身边的人,不鼓动和怂恿他们参加民族分裂和非法的宗教活动。我们自己也要做好带头作用,不参与、不支持民族分裂与邪教教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信科学,学知识,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在正确的时间干自己该干的事,我们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需要说,为国家的复习

2014福建电大《民族与宗教》第三次作业

试卷:《民族与宗教》第三次作业 第 1 大题: ( 得 26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的家族制度采取父系制,大家族之中包括三世代的亲属与两世代的配偶群。在家族中以男性尊长为家长,父死后叔父或长子继承家长权。无叔父也无长子的,长女可执行家长权。长子或幼子婚后,仍与父母共同居住,其他儿子婚后则分居另住。家族财产原则上不分割,如要分家只给少许财产,主要财产仍保留在本家族。 A . 赛夏人 B . 排湾人 C . 雅美人 D . 泰雅人 正确答案: A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台湾少数民族普遍相信灵魂不灭,因此都十分重视祖灵祭,( )有五年祭,每五年一次迎祭祖灵,祈求农、猎丰收,家人平安。第二年则举行送灵祭,祭送去年迎祭的祖灵。 A . 排湾人 B . 赛夏人 C . 曹人 D . 阿美人 正确答案: A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台湾少数民族各村社的领导人及其选举,各有不同的情况。如( )设有首长、司祭、军事领袖、刑官、外交官等,首长以一强大氏族的长老担任,司祭从诸长老中选任。刑官、外交官则由首长提名,由部落会议通过任命。

A . 曹人 B . 雅美人 C . 布农人 D . 排湾人 正确答案: A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事节日较多,几乎农耕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农事节日和祭祀活动,只是各部有所不同,如( )有冬月祭仪、开垦月祭仪、追走月(十二月)祭仪、作田月祭仪、播种月祭仪、除草月祭仪、收获月祭仪、收仓月祭仪。 A . 阿美人 B . 布农人 C . 卑南人 D . 曹人 正确答案: B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在阳历六月粟成熟后举行粟收割祭。祭日司祭到祭屋祭祀,仪式与播种祭同。第二日,由一个妇女到祭田,供三粒槟榔子,并用小刀割下粟两三穗,盖在供祭的槟榔上;祭后再割一束粟穗带回,挂在三米多长竹竿的上端,竖立在屋子前沿。次日起开始正式收割。 A . 卑南人 B . 泰雅人 C . 赛夏人 D . 阿美人 正确答案: A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2、自治州党委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奋斗目标是( )。 3、清朝政府于()年建立新疆省。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规定,“三史”教育是指()()()。 5、新疆精神的是指()()()()。 二、单选题(10分,每题2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 、四分之一 B 、五分之一 C 、六分之一D、七分之一 2、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 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B、汉语 C、汉字 D、外语 3、国家在()举办民族中学或者在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中等教育。 A、沿海地区 B 、内地省市C、发达地区D、沿海省市 4、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A 、平等互利 B 、团结互助C、交流提高D、友好平等 5、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的基本原则。 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相互尊重 三、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九条对不得破坏

民族团结是如何要求的? 3、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三十七条对破坏民族团结如何追究责任? 四、论述题(40分) 1、零散朝觐有哪些危害?(15分) 2、“瓦哈比”极端思想的危害?(15分) 3、你认为父母让不满18岁的孩子封斋、非法学经是否正确?(10分) 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到2015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 3、(公元1884) 4、(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 5、(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二、单选题 C A C D B 三、简答题 1、答: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2、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3、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答: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

电大民族与宗教答案

福建畲族人民擅长于二声部重唱的唱法,人们称它为“双音”。这就是1958年我国著名音乐家()在闽东畲族区发现的,并称这种唱法为我国民歌中一颗“稀有的明珠”。 郑小瑛 施光南 雷振邦 朱践耳 总体上瞧,北方汉人迁入福建大致有三条路线:一就是沿今陇海铁路一线往东经今京沪铁路,从浙江沿海(温州等)入福建东北部(如福鼎县);二就是由河南固始光州往东经安徽省到江西省九江等地,再入福建西部;三就是沿今京广铁路方向南下到广东东部滨海丘陵入福建西南部龙岩、漳州地区。这三条路线以( )为主。 第一条路线 第二条路线 第三条路线 第二条与第三条路线 明代,通晓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大利耶稣会士( )到福建传教,因善于将其教义与中国传统习惯相结合,因此传教顺利。 艾儒略 白多禄 杜嘉德 波罗滿 1848年,厦门建立第一座教堂( ),解放前被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称为“中华第一堂”。基督教由此始从厦门、福州向全省各地辐射。 新街礼拜堂 鼓浪屿三一堂

竹树堂 东坂后堂 佛教各派在福建影响最大、最为流行的就是( )。 净土宗 天台宗 律宗 禅宗 唐代( )创立了《禅院规式》,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特别就是要寺院众僧懂得报恩、报本,尊敬祖师与祖先,把儒家的忠孝观念引进禅门,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福清人希运 福清人大安 闽县人师备 长乐人怀海 福建境内的七大方言区就是指( )。 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中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西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东南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台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闽东畲服中最具特色的就是( )。 凤凰装 对领衣

我国的民族与宗教

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体要求如下: 1.在知识方面 识记:民族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我国民族组成、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 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我国流行的主要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主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宗教的性质、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政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2.在能力方面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能够根据我 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性,说明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必要性;能够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分析说明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 3.在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强民族、宗教的政策观念;加强团结观念;能够积极学习科学 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4.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我国的宗教政策。 课时安排 本课可安排9课时,共8个框题,基本上1框题1课时。1课时机动或作复习,或作讨论。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本书前言中提到,政治是阶级的大事,国家的大局,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 民族和宗教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关系? 2.我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宗教概况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什么意义? (设计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地位,本课知识与上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摸摸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 本课是讲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概况,着重讲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民族和宗教虽然是和国家有区别的社会现象,但与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国家的重要政策,民族关系的情况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在当代,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更是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宗教问题处理是否得当,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发展、民族团结。因此,讲我国的国家制度,认识我国的性质,讲政治,就不能不讲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也可以说,本课所讲内容,是第一、二课国家问题的延伸,主要体现在国家对民族和宗教所实行的基本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