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套筒加工工艺规程

套筒加工工艺规程

套筒加工工艺规程
套筒加工工艺规程

题目:套筒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所属学院:控制工程学院所在班级: 5101308

学号: 5101308 姓名:肖琪指导教师:赵

玉倩完成日期: 2013年 7月 17日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 (3)

一、零件分析 (4)

二、产品类型确定 (4)

三、确定毛坯 (4)

四、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定位及方案加紧 (6)

五、安排工艺过程 (8)

六、工序设计 (9)

(一)绘制工序图,选择机床、工艺装备 (9)

(二)确定工序尺寸 (10)

(三)切削用量的制定 (13)

七、课程设计总结 (16)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7)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一) (18)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二) (19)

附录 (20)

设计题目: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参数:下图示为套筒,材料45#钢,是某产品上的一个零件。该

产品年生产4000 台,产品零件备品率4%,机加工废品率1%。编制其机械加工规程。

设计任务: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和三维仿真图;

2)零件毛坯二维图;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分析

该零件结构简单明了,结构工艺性好,无不方便加工之处。φ60 外圆、3×1 凹槽尺寸精度均为11 级,φ20+00.033孔、φ25+00.033孔、φ40-00.039 外圆尺寸精度均为准公差8 级,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是Ra≤1.6um,未标注形位公差,无热处理要求,是一个加工要求中等的零件。但是轴向尺寸20- 00.2 和65- 00.2 不便直接测量,如何保证其精度是该零件加工和检测的一个重点。二、确定生产类型1、生产纲领:根据以知数据可求得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N=Qm(1+a%+b%)

=4000 ×1× (1+4%+1%)

=4200 (件/ 年)

2、生产类型的划分:查表1-1 可得确定该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类型。

表1-1 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类型划分

三、确定毛坯

根据该零件的材料、生产类型、结构形状、尺寸大小、技术要求等的因

其选用棒料。经查表1-2 取棒料直径为φ67 x 106 mm.

表1-2 常用毛坯制造方法及其工艺特点

四、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定位及方案加紧

1、加工方案:

φ 40- 00.039 外圆和尺寸精度(IT8 )及表面质量要求(Ra≤

3.2),查表1-3,φ40-00.039 外圆加工方更方便,取粗车-半精车(精车)。3× 1 凹槽和φ60 外圆尺寸精度(IT11 )及表面质量要求(Ra≤ 12.5 ),查表1-3 ,取粗车。φ 25+00.033孔尺寸精度(IT8 )及表面质量要求(Ra≤3.2),由于φ25+00.033孔是平底孔,不便用扩孔钻扩孔和用绞刀绞孔,也无需要镗床镗孔(因为该零件是小型回转体),在车床上车孔。φ 20+00.033孔的表面粗糙度较细(Ra≤ 1.6),结合其尺寸精度(IT8 )和毛坯查表1-4 取其加工方案为钻- 扩- 绞。大端面上的通槽要求低,一次铣削即可。

表1-3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的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

表1-4 内圆表面加工方案的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

2、定位方案:为使得个表面之间有较好的相互位置精度和较好的加工连续

性,尽量

在一次装夹下完成多个表面的加工。以此,首先以毛坯外圆定位加工好小端面、φ40- 0.039 外圆、φ 25 0 孔,再以φ 40- 0.039 外圆定位加工大端面、φ 60 外圆、3×1 凹槽、φ20+00.033孔。

对于宽5 的通槽,定位时需限制工件4 个自由度(两个移动自由度和两个转动自由度)。按基准重合定位原则,可考虑用φ25+00.033孔或φ 40- 00.039 外圆定位以满足槽的对中性要求,用φ 25+00.033孔的底面定位满足槽的深度设计尺寸(65-00.2)要求。考虑到用φ25+00.033孔及其底面定位,会使工件定位的稳定性和牢靠性差,可选用φ40-00.039 外圆及其台阶面作为定位。铣槽时,选用三面刃圆盘铣刀铣削较为方便,工件竖直安装。因而外圆台阶面为主定位面,限制工件三个自由度,φ40-00.039 外圆限制工件

两个自由度。

综上所述,该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定位及加紧方案如表1-5 所示:

表 1-5 各加工表面的加工、定位及加紧方案

五、安排工艺过程

由于结构简单、加工要求不高,又是中批生产类型,零件加工过程不必划分加工阶段,结合个表面加工、定位和夹紧方案的分析、确定,除宽5 的通槽,其余表面均可在同一台车床上完成加工。这样,该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简单,工序少。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如表1-6:

表1-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表

六、工序设计

(一)绘制工序图,选择机床、工艺装备

工序20 车

在工序20,因轴向尺寸φ20+00.033不能直接测量φ 25+00.033孔深度工序尺寸和φ 40- 00.039 外圆长度尺寸(30.1 ±0.03 和50±0.03 )间接得到.因工件尺寸比较小,加工要求不高,选择常用的CA6140机床即可。外圆的加工余量比较多,应选用硬质合金车刀。

在工序30,槽宽由刀具宽度直接保证,槽宽由调整法得到。铣槽工序尺寸标注位置如工序图所示。三面刃圆盘铣刀铣该工件通槽比较方便,铣床应是卧式的(X62W)。在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为保证精度的稳定性,需要专用夹具安装工件。

工序30 铣

(二)确定工序尺寸

1. 判断是否需要工艺尺寸链来确定工序尺寸

将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位置与工序图上的工序尺寸位置逐一对照,发

现轴向设计尺寸20- 00.2 、65-00.2 和100 在工序图上找不到,说明这三个设计尺寸间接得到,需要以它们作为封闭环分别建立三个工艺尺寸链,才能计算出影响他们的相应工序尺寸。镜像工序尺寸的确定不需要尺寸链。

2. 径向工序尺寸的确定

表1-7 径向工序尺寸

3. 轴向工序尺寸的确定

工序尺寸追踪图

在工艺过程复杂、工序多的情况下,为了能快速正确地建立好工艺尺

寸链,可采用“工序尺寸追踪法” 。①将同一方向的工序尺寸按先后得到的顺序画在零件图下方,见上图。

②确定封闭环根据工序尺寸追踪图与两件图上的设计尺寸逐一对照,得出三个封闭环:轴向设计尺寸20-00.2、65-00.2 和100。

③查找组成环,建立工艺尺寸链1)在工序尺寸追踪图上,分别从某一封闭环的两端沿着竖线往上走,碰到箭头就拐弯,直到会和在某一条竖线上。所经过的工序尺寸既为尺寸链中的组成环,按行走路线原样画下来。

工艺尺寸链(1)工艺尺寸链(2)

工艺尺寸链(3)

2)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工艺尺寸链(1)确定各组组成环公差

T Σ=0.2=T 1+T2+T4

按各组成环加工、检测的难易程度分配封闭环公差。取

T1=T2=0.06 ,

则T4=0.08 。

确定各组成环基本尺寸从工序尺寸追踪图中可直接得到A1=50,A2=30.1 ,A4=45。

确定各组成环上下偏差

设A1=50±0.03 ,A2=30.1 ±0.03 ,则A4=45± 0.04 。因工序尺寸精度不高,其加工与检测无难度。

同理,

工艺尺寸链(2)各组成环基本尺寸

为:

A1=50,A2=30.1 ,A4=45。各组成环上下偏差为:A1=50±0.03 ,A2=30.1

±0.03

封闭环上下偏差为:A

Σ=19.9 ±0.06 。

工艺尺寸链(3)各组成环基本尺寸

为:

A1=50,A3=50。

各组成环上下偏差为:A

1=50± 0.03 ,A3=50。

封闭环上下偏差为:AΣ=100±0.03。

(三)切削用量的制定

工序20 中

φ40-00.039 外圆:加工余量 =( 67-40 )/2=13.5, 因之后要车3× 1凹槽,所以车φ40-00.039 外圆时多车出 3mm因, 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所以背吃刀量可以大一点, 先选择3mm车4 次,再选择1.5mm

车1 次。当a p=3mm时,因背吃刀量大,所以进给量要尽量减小以免损坏车刀和保证表面粗糙度,通过查硬质合金车刀常用切削速度表我们选择车刀进给量为0.7mm/r, 切削速度为60m/min,计算出主轴转速

n=1000v/ π d=477.7r/min 。再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f=0.73mm/r, 查卧式车床主轴转速表取标准转速n=500r/min ,计算出切削速度V=62.8m/min 。当a p=1.5mm时,通过查硬质合金车刀常用切削速度表我们选择车刀进给量为0.1mm/r, 切削速度为110m/min,计算出主轴转速n=875.8r/min 。再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f=0.1mm/r, 查卧式车床主轴转速表取标准转速n=900r/min ,计算出切削速度V=113m/min。

3×1 凹槽:因一开始以车去半径13.5mm,所以加工余量为1mm,所以选择背吃刀量为1mm,为方便操作,主轴转速与粗车φ40-00.039 外圆数据一样。

小端面:加工余量=106-100=6mm,所以选择在两端各车3mm。又因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所以背吃刀量可以大一点,选择3mm,一次性车出,

通过查硬质合金车刀常用切削速度表我们选择车刀进给量为0.7mm/r, 再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f=0.71 ,为方便操作,主轴转速与粗车φ40-00.039 外圆数据一样,计算出切削速度V=62.8m/min。

φ25+00.033孔:因后面要钻、扩、铰φ20+00.033孔,为减少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间,一次性钻出φ18 通孔,在车出φ25+00.033孔。钻φ18 通孔时,取背吃刀量为18mm,查高速钢麻花钻钻削碳钢、合金钢的切削用量表取进给量为0.26mm/r, 切削速度为17m/min,计算出主轴转速

n=300.8/min 。再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

f=0.25mm/r, 查卧式车床主轴转速表取标准转速n=320r/min ,计算出切削速度V=18m/min。车φ 25+00.033孔时,切削余量为(25-18)/2=3.5mm,选择背吃刀量为 1.75 ,车两次完成,通过查硬质合金车刀常用切削速度表我们选择车刀进给量为0.35mm/r, 切削速度为80m/min,计算出主轴转速n=1019.2r/min 。再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

f=0.35mm/r, 查卧式车床主轴转速表取标准转速n=950r/min ,计算出切削速度V=74.6m/min 。

φ60 外圆:加工余量=(67-60 )/2=3.5 ,因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所以背吃刀量可以大一点,选择3.5mm,一次性车出,通过查硬质合金车刀常用切削速度表我们选择车刀进给量为0.7mm/r, 切削速度为60m/min,计算出主轴转速n=318.5r/min 。再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f=0.73mm/r, 查卧式车床主轴转速表取标准转速

n=320r/min ,计算出切削速度V=60.3m/min 。

大端面:加工余量=3mm,因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所以背吃刀量可以大一点,选择3mm,一次性车出,同时因背吃刀量大,所以进给量要

尽量减小以免损坏车刀和保证表面粗糙度,因此,通过查硬质合金车刀常

用切削速度表我们选择车刀进给量为0.7mm/r, 再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f=0.71 ,为方便操作,主轴转速与车φ60 外圆数

据一样,计算出切削速度V=60.3m/min 。

φ20+00.033孔:因之前已钻出φ18 通孔,所以只需扩、铰两个步骤, 扩孔时,取背吃刀量0.9mm,通过查硬质合金扩孔钻进给量表取进给量0.47mm/r, 切削速度15m/min, 计算出主轴转速n=241.3r/min,

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f=0.47mm/r, 卧式车床主轴转速表取标准转速n=250r/min, 计算出切削速度V=15.5m/min 。铰孔时,取背吃刀量0.1mm,通过查硬质合金铰刀切削用量表取进给量

1mm/r, 切削速度为

60m/min, 计算出主轴转速n=318.5r/min 。再查卧式车床刀架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f=1mm/r, 查卧式车床主轴转速表取标准转速

n=320r/min ,计算

出切削速度V=60.3m/min 。

工序30 中

宽 5 通槽:为提高加工效率,一般使用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

量,一个工作行程完成,所以加工余量为5mm,选择背吃刀量为2.5mm,查铣

刀每齿进给量推荐表取进给量表为0.1mm/z ,查铣削速度推荐表取铣削速度为54m/min ,计算出主轴转速n=V f /zf

z=180r/min. 再查卧式铣床工作台进给量表取进给量标准值V f

=0.1mm/min, 查卧式车床主轴转速表取标准转速n=190r/min ,计算出切削速度V=57m/min。七、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终于圆满结束,通过了两周的课程设计使我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训练,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

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套筒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套筒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生姓名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务) 完成日期年 12 月 2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套筒的制造 完成期限:自年12 月22日至年12月28 日 内容及任务设计内容:(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确定切削用量 (四)填写工艺文件 1.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2.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五)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每个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2011.12.22-2011.12.22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2011.12.23-2011.12.25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2011.12.26-2011.12.27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2012.12.27-2011.12.28 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要参考资料【1】张世昌,李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狄瑞坤,潘晓红主编.机械制造工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 【3】杨梳子主编,机械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

套筒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 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在机械加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艺编制得合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零件最终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夹具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问题。因此这两者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套筒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孔和外圆表面。外圆表面加工根据精度要要求可选择车削和磨削。孔加工方法的选择比较复杂,需要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孔径大小、长径比、精度和粗糙度要求以及生产规模等各种因素。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往往还要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顺次进行加工。本次设计的油缸,为保证孔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将先后经过粗镗、半精镗、精镗和滚压等四道工序加工。 在机床上对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为保证工件加工精度,首先要保证工件在机床上占有正确的位置,然后通过夹紧机构使工件在正确位置上固定不动,这一任务就是由机床夹具完成。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应尽量使用通用夹具,这样可以降低工件的生产成本。但是由于通用夹具适用各种工件的装夹,所以夹紧时往往比较费时间,并且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也难以保证加工精度,为此需设计专用夹具。 关键词:工艺设计、基准选择、切削用量、定位误差

A BSTRCT Is the components craft establishment, holds the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machine-finishing, the components craft establishes reasonable, whether do this direct relation components achieve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finally; Jig's design is also an essential part, whether does it relate raises its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 question. Therefore this both in the machine-finishing profession are the important links. Sleeve components main processing surface for hole and outer annulus surface. The outer annulus face work needs to request according to the precision to be possible to choose the turning and the grinding. The hole processing method's choice is quite complex, needs to consider the components the unique feature, the aperture size, the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 the precision and roughness request as well as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so on each kind of factor. Often must use several different methods regarding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 high hole to carry on the processing in order. This design's cylinder, will pass through half finished boring, the finished boring, the fine articulation and the trundle successively for the guarantee hole's precision and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so on four working procedure processings When the engine bed carries on the machine-finishing to the components, is guaranteed that the work piece working accuracy, first needs to guarantee the work piece holds the correct position on the engine bed, then causes the work piece in the correct position through the clamp organization fixed motionless, this duty is completes by the engine bed jig. Regarding the single unit, the small batch production, should use the universal jig as far as possible, like this may reduce the work piece the production cost. But because the universal jig is suitable each kind of work piece the attire to clamp, therefore time clamp often compares spends the time, and operates complex,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low, also guarantees the working accuracy with difficulty, for this reason must design the unit clamp. Key word: Craft, datum, cutting specifications, localization datum, position error.

套筒连接工艺

套筒连接工艺 1、材料准备 钢筋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力学性能检验报告,所有检验结果,均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连接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一般为低合金钢或优质炭素结构钢,其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大于、等于被连接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20倍,套筒长为钢筋直径的二倍,套筒应有保护盖,保护盖上应注明套筒的规格。套筒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要防止锈蚀和沾污,套筒的尺寸偏差及精度要求见表1。 表1:套筒尺寸偏差及精度要求? 表2:套筒出厂质量检验要求 常用连接套筒有四种形式,分别是标准型套筒、正反丝扣型套筒、变径型套筒、可调型套筒。标准型套筒主要用于相同直径可转动钢筋的连接;正反丝扣型套筒用于两端钢筋不能转动但至少有一根钢筋可以轴向移动的钢筋连接,如拐铁钢筋的施工;变径型套筒用于不同直径钢筋的连接;可调型

套筒用于两端不能转动的钢筋连接,也可用于拐铁处钢筋连接。当两端钢筋轴向位置不能移动时,只能使用此种拉头形式,如在两个预制大型混凝土结构连接施工中的钢筋对接。 2.2技术准备: 在进行钢筋翻样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滚压直螺纹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 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且不得小于15nmm 2)受力钢筋滚压直螺纹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受拉区的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 b、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接头的 百分率不应超过50%。 c、受压区和装配式构件中钢筋受力较小部位,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3)根据待连接钢筋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套筒的型号、丝扣的方向,并及时调整因在下料、 加工丝头、随机切断抽验检验而切短了的钢筋。 2.3 人员准备 所有从事等强剥肋滚压直螺纹丝头的加工、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获得相应的上岗证书方可进行上岗作业,严禁无证人员串岗、代岗。 2.4主要机具 等强剥肋滚压直螺纹所用的主要机具有砂轮切割机、直螺纹成型机、力矩扳手等。 3、主要施工方法 3.1工艺流程:下料、平头T剥肋滚压螺纹T丝头检验T利用套筒连接T接头检验T完成 3.2接头施工 2、切割下料 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按规程要求,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因此刀片式切断机和氧气吹割都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通长只有采用砂轮切割机,按配料长度逐根进行切割。 3、加工丝头 a、丝头的加工过程是:将待加工钢筋夹持在设备的台钳上,开动机器,扳动给进装置,动力头向前移动,开始剥肋滚压螺纹,等滚压到调定位置后,设备自动停机并反转,将钢筋端

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常用工艺装备试题

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常用工艺装备试题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5日点击数:298 一、填空题 1.在钻床上钻孔,单件小批生产或加工要求低的工件常用____________法安装,大批量钻孔或工件位置精度要求较高时,宜用____________安装工件钻孔。 2.在车床上钻孔,工件常安装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内,麻花钻安装在车床的____________内。钻孔前,首先进行____________,然后进行钻中心孔,再将孔钻出。 3.当孔径大于___________mm时,一般需要安排扩孔工序。与钻孔相比,扩孔钻的中心不切削,横刃____________,容屑槽浅,钻芯____________,切削深度也大大____________,改善了加工条件。故扩孔的进给量较钻孔____________ 。而切削深度较钻____________孔。 4.标准麻花钻切削刃上各点前角是变化的。从外缘到钻心,前角由____________逐渐变____________,直至____________。 5.铰刀的种类按使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铰刀和____________铰刀;按铰孔形状分为____________铰刀和____________铰刀;按结构分为____________铰刀和____________铰刀。 6.零件内圆表面磨削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三种,当磨削孔和孔内台肩面可使用__________砂轮。 7.孔常用的精加工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研磨实际上包含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综合作用。 9.圆孔拉刀结构由__________、颈部、过渡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导部组成。 10.孔内键槽在单件小批生产时宜用__________方法加工。在大批大量生产时 __________方法加工可获得高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 11.固定式钻模用于立式钻床上加工__________或在摇臂钻床上加工__________。 12.根据钻套导向孔直径d和钻套导向高度H间的比例,一般控制为H/d=______,而排屑间隙一般在加工铸铁时,h=_______d,加工钢件时,h=__________d。 13.当钻模板妨碍__________或钻孔后需__________等时,可采用铰链式钻模板。铰链销与钻模板的销孔采用__________配合,销与铰链座孔采用__________配合。钻模板与铰链座凹槽的配合一般采用__________配合,精度要求高时应配制并保证间隙在__________内。 14.盖板式钻模一般多用于加工_______工件上的________。因夹具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搬运,故其重量不宜超过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刃磨钻头两主后刀面后,应检查2ψ及φ。……………………………………………………………………………( ) 2.复合刀具制造成本高,耐用度应制订得高些。………………………………………………………………………… ( )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优秀设计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完成期限:从年月日起到年月日 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作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程理论学习的综合运用,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设计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达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的主要任务: 1、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6000字左右)。 2、完成零件毛坯图一张(A2或A3)。 3、完成零件图一张(A3)。 4、完成零件加工工序图(包括所有机加工序)。 5、完成典型工序工序卡的填写(2张)。 设计要求:

目录 第1章………………………………………设计说明 第2章………………………………………零件分析 第3章………………………………………工艺分析 第4章………………………………………制定工艺路线 第5章………………………………………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第6章………………………………………确定切削用量 第7章………………………………………加工的几点说明 第8章………………………………………总结 第9章………………………………………参考文献

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 .2.1 零件的分析 1.2.1.1 生产类型 本题目所要加工的为一阶梯轴,要求批,量为10000件,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1.2.1.2 零件分析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一主要支撑传动件和传递扭矩的阶梯轴,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圆柱面、圆锥面、螺纹、花键、沟槽等。考虑到加工工艺,在车外圆时在两端车刀无法顺利退出所以零件在两端应加退刀槽,详见零件图。 1.2.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阶梯轴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但零件左边的键槽与其左端面距离只有3mm,有点小加工时估要精确的保证上述要求则比较困难。分析该零件是作传动齿轮转矩所用,故可以将其键槽长度做的稍微小一点,也保证了阶梯轴的强度。又零件图中的直线度精度要求较高,加工时比较困难,即定位基准要保证。 1.2.2 工艺规程的设计 1.2.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及工艺装备设计方案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及工艺装备设 计方案

设计题目 题目: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图a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工艺分析 连杆的加工表面主要有圆柱端面的加工,孔的加工,凹台的加工以及螺纹的加工,其余的表面经过不去除表面材料的加工方法以获得所需尺寸,在该零件里为铸造。各组加工面之间有严格的尺寸位置度要求和一定的表面加工精度要求,孔的加工有的需要Ra1.6的表面粗糙度,因而需精加工,现将主要加工面分述如下: 1.1面的加工 该零件中共有6个面需要加工出来:G面、I面、E面、F面、H面和J 面。在这六个面中,J面和H面的形位公差有较高的要求,且尺寸精度也比较高,后面的孔的加工和其它面的加工都需要用这两个面来定位,因此应该经过粗加工和精加工,且应尽早加工出来;E面G面和的尺寸精度也比较高,也需要进行精加工;F面的粗糙为Ra3.2,对表面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也要进行精加工;至于面I,其尺寸精度为自由公差,切表面粗糙度为Ra12.5,因此只用粗加工即可。

1.2孔的加工 该零件的孔有四个,?35、?60、?6、?10、?10.5的孔。其中?35、?60和?10的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高,因此要进行精加工,而?60和?35有平行度的要求,应在同一工位完成加工,两孔的尺寸精度都为7级,粗糙度为Ra1.6,为了减少加工步骤、方便加工,都定为先铸出毛胚孔,然后用铣刀进行粗—精加工,且为了避免加工时刀具受到冲击,?60的孔应先于?10、?6两孔加工;4-?10.5的孔虽然尺寸精度为自由公差,要求不高,可是其表面粗糙度为Ra3.2,因此要对其进行精加工;而?6的孔为自由公差,且表面质量为 Ra12.5,故只用粗加工就能够了。 1.3凸台的加工 该零件中凸台在?60的孔的两侧,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3.2,是故应进行精加工。 1.4螺纹的加工 该零件中油孔的位置有螺纹配合的要求,且孔底与?6的孔相通,在加工时应注意螺纹底孔的深度。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该零件的加工路线为:粗铣面G、E、I;粗铣、精铣面J、H、F;精加工面G、E;钻?60和?35的孔;加工螺纹M14;钻?10.5、?6的孔。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_钻床主轴套筒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钻床主轴套筒”零件的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钻床主轴套筒”零件的机械 加工工艺规程 容:1、零件图 2、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

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另外,这也是对自身意志力的一次很好的磨练机会。 由于能力所限,本设计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不吝给予批评和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中所给定的零件是钻床主轴套筒(见附图)。钻床主轴套筒是钻床主轴实现轴向进给运动的传动元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钻孔所需的旋转运动, 带动主轴的上下移动;二是承受并传递钻孔时的作用力;三是安装定位钻套。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钻床主轴套筒可以按装夹方式分成两组加工表面。 下面分述如下: 1.装夹外圆时 这时可以加工的表面包括两端面,Φ24mm的孔,Φ42mm的孔,两个Φ40mm的 孔及其中一个孔的端面,Φ28mm的孔,尺寸为Φ46mm×2mm的槽,尺寸为M45×1的螺纹,Φ31mm 的孔及其端面。其中两Φ42mm孔应保证0.01mm的圆柱度公差。 2.两端顶尖装夹时 这时可以加工的表面包括外圆Φ50mm,模数为2、齿数为18、压力角为20°的齿,尺寸为8mm×1.5mm 的两处外槽。其中应保证齿槽底面与Φ50mm轴的垂直度公差0.025mm。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孔Φ28mm对Φ50mm轴的基准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mm; 2)孔Φ31mm对Φ50mm轴的基准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mm; 3)两Φ40mm的孔对Φ50mm轴的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2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再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题目给定的零件材料是45钢。考虑到在加工过程中,钻床主轴会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和冲击性载荷,而主轴是安装在套筒上,从而套筒也会要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和冲击性载荷,尤其是套筒齿条在与齿轮啮合传动的过程中经常要受到很大的力,因此应该选用锻件作为毛坯,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的可靠性。由于零件是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模锻成型。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以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是生产无常进行。 粗、精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但对

齿轮轴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课程设计 齿轮轴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教学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机械09C(本) 学号: …………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讲师) 完成时间: 2013年5月5日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能力是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的基本科目,在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工艺流程设计在加深对专业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加强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本设计是齿轮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其结构虽然规则,但是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工艺要求比较复杂。需要粗车、精车、铣车、磨销,其中精车是加工关键。车床加工工艺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车床的特点,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车床加工过程中面临的工艺问题。 工艺规程是保证机械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一种重要的工艺依据,工艺规程设计在机械加工中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中小型零件加工的规程设计常被选作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字:工艺规程;齿轮轴 I

目录 1绪论 (1) 1.1引言 (1) 1.2 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 2 零件分析 (3) 2.1齿轮轴的概述 (3) 2.2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4) 2.3零件的校核 (5) 3齿轮轴的工艺规程分析 (10) 3.1毛坯的选择 (10) 3.2制定工艺路线 (11) 3.2.1 基本加方案 (11) 3.2.2 工艺路线的设定 (11) 3.2.3 加工工艺过程内容 (12) 3.3基准的选择 (13) 3.3.1 粗基准的选择 (13) 3.3.2 精基准的选择 (14) 3.4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5) 3.4.1 加工阶段的划分及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15) 3.4.2 加工顺序的安排 (15) 3.4.3 机床的选择 (16) 3.5 切削用量 (16) 3.5.1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6) 3.5.2 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7) 3.5.3 选择切削用量 (18) 3.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19) 3.7基本工时 (20) 4 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II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ФФФФ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套筒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 姓名曾庆龙 学号2014103210132 地点实验楼 时间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 指导老师:陈金舰职称:讲师

目录 1.零件分析 (5) 1.1零件的作用 (5)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5) 2.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6) 2.1选择毛坯 (6)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6) 2.2.1锻件的公差 6 2.2.2锻件材质系数 6 2.2.3零件表面粗糙度 6 2.3绘制套筒锻造毛坯简图 (6) 3.工艺规程设计 (7)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7) 3.1.1精基准的选择 7 3.1.2粗精准的选择 7 3.2拟定工艺路线 (7)

3.2.1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7 3.2.2加工阶段的划分 8 3.2.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8 3.2.4工序顺序的安排 8 3.2.5确定工艺路线 9 3.3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9) 3.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0) 3.5切削用量的计算 (10) 4. 专用钻床夹具设 (12) 4.1夹具设计任务 (12) 4.1.1工序尺寸和技术要求 12 4.1.2生产类型 12 4.2拟定夹具结构方案与绘制夹具草图 (12) 4.2.1确定工件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12

4.2.2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 12 4.2.3确定导向方案,设计导向装置 13 4.3绘制夹具装配总图 (14) 4.4夹具装配图上标注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 (14) 小结 (14) 参考文献 (15)

轴的加工工艺设计

轴的加工工艺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轴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 .零件任选 .零件图一张,用CAD画 .毛坯图一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综合卡片一套 .说明书一份 .按大批大量生产考虑 二、零件图 轴的作用 轴主要应用在动力装置中,是主要零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传递转矩,使主

轴获得旋转的动力,其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因此,该零件需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 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析 从图示零件分析,该轴结构简单,属于阶梯轴类零件。主要由有φ55、φ 40、φ23、φ20的外圆柱面。φ50的外圆的粗糙度要求都为, φ20的外圆的粗糙度 要求都为,φ35的圆弧面的粗糙度要求都为,莫氏4的锥度表面要求为,形位精度也比较高,为径向跳动量小于,由于输出轴在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为了增强耐磨性和抗扭强度,要对输出轴进行调质处理,硬度为 250HBS。加工零件不能使用砂布、锉刀及其他砂磨工具进行锉修及打光。未标注的公差按IT14,未倒得角按1x45度。莫氏4锥度用涂色法检查接触70%。三、确定毛胚 选择毛胚材料 毛坯的材料 45钢 制造毛胚的种类有很多,如1、型材2、锻造3、铸造,由于该输出轴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为了增强其刚性和韧性,所以要选择锻件做为毛胚。如果选用棒料,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从经济上考虑,棒料要切削的余量太大,浪费材料,所以不选。 毛胚的的简图 四、工艺路线的确定 基准的选择 基准可以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粗基准 由于此零件为轴类零件,为了保证精度,所以选择外圆作为粗基准面。首先选用三爪卡盘自动找正原理,夹紧。以外圆为粗基准面,加工外圆、端面、中心孔。然后用已加工过的外圆作为基准,加工另一端面和钻中心孔,保证两个中心孔在同一直线上。 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对一个零件加工完成后的精度非常重要。此零件选用两端的中心孔作为精基准,所以用两端中心孔来对外圆精加工。外圆加工完成后用外圆作为精基准,加工内圆,攻螺纹。 工序集中和分散考虑 工序集中 工序集中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多,工艺路线短。其主要特点是:

套筒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课 程 设 计 题目:套筒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所属学院:控制工程学院 所在班级:5101308 学号:5101308 姓名:肖琪 指导教师:赵玉倩 完成日期:2013年7月17日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 (3) 一、零件分析 (4) 二、产品类型确定 (4) 三、确定毛坯 (4) 四、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定位及方案加紧 (6) 五、安排工艺过程 (8) 六、工序设计 (9) (一)绘制工序图,选择机床、工艺装备 (9) (二)确定工序尺寸 (10) (三)切削用量的制定 (13) 七、课程设计总结 (16)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7)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一) (18)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二) (19) 附录 (20)

设计题目: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参数:下图示为套筒,材料45#钢,是某产品上的一个零件。该产品年生产4000台,产品零件备品率4%,机加工废品率1%。编制其机械加工规程。 设计任务: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和三维仿真图; 2)零件毛坯二维图;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分析 该零件结构简单明了,结构工艺性好,无不方便加工之处。φ60外圆、3×1凹槽尺寸精度均为11级,φ20+00.033孔、φ25+00.033孔、φ40-00.039外圆尺寸精度均为准公差8级,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是Ra≤1.6um,未标注形位公差,无热处理要求,是一个加工要求中等的零件。但是轴向尺寸20-00.2和65-00.2不便直接测量,如何保证其精度是该零件加工和检测的一个重点。 二、确定生产类型 1、生产纲领:根据以知数据可求得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N=Qm(1+a%+b%) =4000×1×(1+4%+1%) =4200(件/年) 2、生产类型的划分:查表1-1可得确定该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类型。 表1-1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类型划分 三、确定毛坯 根据该零件的材料、生产类型、结构形状、尺寸大小、技术要求等的因其选用棒料。经查表1-2取棒料直径为φ67 x 106 mm.

“十字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优秀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十字轴加工工艺及车夹具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这次设计的是十字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包括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工序卡片各一张。首先我们要熟悉零件和了解其作用,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作用。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械加工余量。最后拟定拨差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 画出夹具装配图。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Abstract This time I design the lathes of the shift forks CA6140(831005), including that the part pursuing , the blank pursues , assembling pursues , the machine work procedure card the working procedure card every sheet .We should know the part very well and know its effect first , it is worked in the organization which is used for change the speed in a lathe, and the mainly role of the part is alter the speed. Then, we design the dimension of the blank and instrument process a margin of the part according to part character and the harshness of each face .Finally, I design the handicrafts route picture of the shift forks, work out the fastening motion scheme being workpiece's turn , draw up clamp assembling picture. As far as my individual be concerned, I want to knowing the general productive technology of machine part , consolidating and deepening the knowledge of basic course and specialized course what I have already learned , integrates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hat’s more , striking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work and the following course’s studying .

套筒加工工艺规程

计 题目:套筒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所属学院:控制工程学院所在班级: 5101308 学号: 5101308 姓名:肖琪指导教师:赵 玉倩完成日期: 2013年 7月 17日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 (3)

一、零件分析 (4) 二、产品类型确定 (4) 三、确定毛坯 (4) 四、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定位及方案加紧 (6) 五、安排工艺过程 (8) 六、工序设计 (9) (一)绘制工序图,选择机床、工艺装备 (9) (二)确定工序尺寸 (10) (三)切削用量的制定 (13) 七、课程设计总结 (16)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7)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一) (18) 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二) (19) 附录 (20)

设计题目: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参数:下图示为套筒,材料45#钢,是某产品上的一个零件。该 产品年生产4000 台,产品零件备品率4%,机加工废品率1%。编制其机械加工规程。 设计任务: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和三维仿真图; 2)零件毛坯二维图;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分析 该零件结构简单明了,结构工艺性好,无不方便加工之处。φ60 外圆、3×1 凹槽尺寸精度均为11 级,φ20+00.033孔、φ25+00.033孔、φ40-00.039 外圆尺寸精度均为准公差8 级,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是Ra≤1.6um,未标注形位公差,无热处理要求,是一个加工要求中等的零件。但是轴向尺寸20- 00.2 和65- 00.2 不便直接测量,如何保证其精度是该零件加工和检测的一个重点。二、确定生产类型1、生产纲领:根据以知数据可求得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N=Qm(1+a%+b%) =4000 ×1× (1+4%+1%) =4200 (件/ 年) 2、生产类型的划分:查表1-1 可得确定该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类型。 表1-1 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类型划分 三、确定毛坯 根据该零件的材料、生产类型、结构形状、尺寸大小、技术要求等的因

套筒零件机加工

套筒零件机加工 1概述 a套筒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机器中套筒零件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套筒零件有液压系统中的液压缸、内燃机上的气缸套、支承回转轴的各种形式的滑动轴承、夹具中的导向套等,如图3-25所示。套筒类零件一般功用为支承和导向。 图3-25常见的套筒零件 a)、b) 滑动轴承c) 钻套d) 轴承衬套e) 气缸套f) 液压缸 套筒零件由于用途不同,其结构和尺寸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仍有其共同特点:零件结构不太复杂,主要表面为同轴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多为薄壁件,容易变形;零件尺寸大小各异,但长度一般大于直径,长径比大于5的深孔比较多。 b套筒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套筒零件各主要表面在机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技术要求差别较大,主要技术要求大致如下: (1)内孔的技术要求。内孔是套筒零件起支承和导向作用最主要的表面,通常与运动着的轴、刀具或活塞相配合。其直径尺寸精度一般为IT7,精密轴承套为IT6;形状公差一般应控制在孔径公差以内,较精密的套筒应控制在孔径公差的1/3~1/2,甚至更小。对长套筒除了有圆度要求外,还对孔的圆柱度有要求。套筒零件的内孔表面粗糙度Ra为2.5~0.16μm,某些精密套筒要求更高,Ra值可达0.04μm。 (2)外圆的技术要求。外圆表面一般起支承作用,通常以过渡或过盈配合与箱体或机架上的孔相配合。外圆表面直径尺寸精度一般为IT6~IT7,形状公差应控制在外径公差以内,表面粗糙度Ra为5~0.63μm。 (3)各主要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①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若套筒是装入机座上的孔之后再进行最终加工,这时对套筒内外圆间的同轴度要求较低;若套筒是在装配前进行最终加工则同轴度要求较高,一般为0.01~ 0.05mm。 ②孔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套筒端面如果在工作中承受轴向载荷,或是作为定位基准和装配基准,这时端面与孔轴线有较高的垂直度或端面圆跳动要求,一般为0.02~0.05mm。 c套筒类零件的材料要求与毛坯 套筒零件常用材料是铸铁、青铜、钢等。有些要求较高的滑动轴承,为节省贵重材料而采用双金属结构,即用离心铸造法在钢或铸铁套筒内部浇注一层巴氏合金等材料,用来提高轴承寿命。 套筒零件毛坯的选择,与材料、结构尺寸、生产批量等因素有关。直径较小(如d<20mm)的套筒一般选择热轧或冷拉棒料,或实心铸件。直径较大的套筒,常选用无缝钢管或带孔铸、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 计学生作品 所属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小组成员: 组长: 授课教师: 提交时间:

传动轴设计准备工作——明确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1.问题提出: 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针对车床传动轴,应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一次加机械工工艺过程设计的综合性工程应用训练。 2.专题研究的目的: (1)掌握零件主要部分技术要求的分析方法; (2)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确定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3)掌握工艺分析方法; (4)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 (5)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顺序的原则和方法; (6)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路线的方法。 车床传动轴的几何设计要求——研究内容 图1所示为车床的传动轴,轴上开有键槽用来安装齿轮以传递运动和动力,两端是安装滚动轴承的支承轴颈。完成该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进行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2)确定传动轴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3)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4)确定定位基准; (6)制定传动轴的加工顺序; (6)制定传动轴的加工路线。 图1 传动轴 工作安排 1.查阅资料了解传动轴各部位的作用; 2.根据相关资料及所学知识确定材料、毛坯及热处理工艺; 3.根据传动轴的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路线,并确定加工工序; 4.总结上述过程,完成研究报告。 组员分工 1.查阅资料—— 2.选材、毛坯及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3工艺路线的确定—— E F M N P Q

生产加工工艺设计流程及加工工艺设计要求

生产工艺主讲人:吴书法 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及加工工艺要求 一,工艺流程表 制造工艺流程表

注: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入库,根据产品标准书的标准要求规定,全程记录及管理。 二,下料工艺 我们公司下料分别使用:①数控激光机下料②剪板机下料③数控转塔冲下料④普通冲床下料⑤芬宝生产线下料⑥火焰切割机下料⑦联合冲剪机下料 今天重点的讲一下:①②

1两台激光下料机。型号分别为:HLF-1530-SM、HLF-2040-SM 2 操作步骤 2.1 开机 2.1.1 打开总电源开关 2.1.2 打开空气压缩机气源阀门,开始供气 2.1.3 打开稳压电源 2.1.4 打开机床电源 2.1.5 打开冷干机电源,待指针指在绿色区间内,再打开冷干机气阀 2.1.6 打开切割辅助气体(气体压力参照氧气、氮气的消耗附图) 2.1.7 待数控系统开机完成,松开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急停按钮,执行机床回零操作 2.1.8 打开激光器电源开关,(夏天等待30分钟)打开水冷机,待水温在“低温21℃,高温31℃”,再打开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激光开关”按钮,等待按钮上方LED灯由闪烁变为常亮。开机完成。 2.2 常规操作步骤 2.2.1 在【JOG】状态下,按下【REF.POINT】,再按回零键,执行回零操作 2.2.2 在2.1生效的情况下,按下“标定”键,执行割嘴清洁和标定程序。 2.2.3 根据相应的板材,调节焦距位置、选择合适大小的割嘴,然后调整割嘴中心。 2.2.4 打开导向红光,用手轮或控制面板,将切割头移动到板材上方起点位置,关闭导向红光,关闭防护门。 2.2.5 打开所用切割程序,确定无误后一次点击“AUTO”,“RESET”,“CYCLE START"。 2.2.6 切割结束将 Z 轴抬高再交换工作台,取出工件摆放整齐,做好标识。

典型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典型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典型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系 (部):机械工程系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 姓名 准考证号 0570******** 班级名称 08数控本科班 提交时刻

摘要 高效率、高精度加工是套筒类最要紧特点之一。利用套筒零件加工,其产品加工的质量一致性好,专门在轮廓不规则、复杂的曲线或曲面、多工艺复合化加工和高精度要求的产品加工时,其优点是传统数控零件加工所无法比拟的。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猛烈,机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机械及相关行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的竞争,事实上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本次设计确实是进行套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对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并绘制零件图。其中零件工艺规程的分析是此次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字:套筒类零件;液压缸;工艺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套筒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1) 1.1轴承套加工工艺分析加工 (1) 1.2液压缸加工工艺分析 (2) 二、套筒类零件加工中的要紧工艺问题 (4) 2.1 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4) 2.2 防止变形的方法 (6) 三、套筒类零件的程序编程 (8) 四、套筒类零件加工中的要紧工艺问题 (11) 4.1 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11) 五、套简类零件的功用及结构特点 (11) 5. 1 套筒类零件技术要求 (12) 5.2 套筒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13) 终止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典型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引言 理想的加工程序不仅应保证加工出符合图样的合格工件,同时应能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和充分的发挥。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它的效率高于一般机床的2~3倍,要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这一特点,必须在编程之前对工件进行工艺分析,依照具体条件,选择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数控加工工艺考虑不周是阻碍数控机床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及加工成本的重要因素。 一、套筒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依照其功用、结构形状、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异。就其结构形状来划分,大体能够分为短套筒和长套筒两大类。它们在加工中,其装夹方法和加工方法都有专门大的差别,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1.1轴承套加工工艺分析加工 如图1-1所示的轴承套,材料为ZQSn6-6-3,每批数量为200件。 1.1.1 轴承套的技术条件和工艺分析 该轴承套属于短套筒,材料为锡青图1-1轴承套简图铜。其要紧技术要求为:Φ34js7外圆对Φ22H7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mm;左端面对Φ22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轴承套外圆为IT7级精度,采纳精车能够满足要求;内孔精度也为IT7级,采纳铰孔能够满足要求。内孔的加工顺序为:钻孔-车孔-铰孔。 由于外圆对内孔的径向圆跳动要求在0.01mm内,用软卡爪装夹无法保证。因此精车外圆时应以内孔为定位基准,使轴承套在小锥度心轴上定位,用两顶尖装夹。如此可使加工基准和测量基准一致,容易达到图纸要求。 车铰内孔时,应与端面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以保证端面与内孔轴线的垂直度在0.01mm以内。 图1-1 轴承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