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分析与控制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

所谓质量成本,其内在含义就是以倾向为表现形式的质量理想状况与现实状况的差别。它具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质量成本是质量问题的经济表现,它以货币作为“语言”;二是质量成本把质量投入与质量损失联系起来;三是质量成本不是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具有一定的隐含性。

质量成本概念是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这一过程与质量管理有密切关系,从发展的眼光看质量成本的定义为: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和成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识别其它方面的问题或需求,建立质量和成本目标。

一、质量成本概念的不完整性

将质量成本狭隘地认为只是质量不足所导致的成本,而将质量过剩问题所导致的成本排除在质量成本管理之外。

由质量不合格(不足)而引致的各种支出包括:对质量不足的预防与检验成本和由于质量不足而引发的失败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之上,质量成本管理的其他内容,如质量成本属性、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也都是以质量不足为前提。

将质量过剩引致的成本作为质量成本的组成部分其原因有二:首先,质量成本管理的客观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产品生产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不足问题,所以质量管理、质量成本管理都是以质量不足为管理的中心,人们千方百计的提高产品质量,以使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几十年来在质量管理上的不懈努力,现代产品的质量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人类社会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整体性飞跃,质量过剩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种情况的变化决定了不能再忽视质量过剩问题,对质量成本概念应当加以重新定位,使之完整地包含质量不足成本和质量过剩成本两个部分。其次,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观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颇,表现为在管理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管理轻经营、重质量轻成本、重不足轻过剩:所谓重管理轻经营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过程,只关注产品质量成本的预防、控制等管理环节,而对于质量管理的结果是否能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效益却很少关心。重质量轻成本则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对象存在偏差,并未真正将控制质量成本作为管理活动的目标,而错误地将目标定位在质量控制上,这使得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混为一谈,其结果是企业只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不注意质量改善会给企业效益造成的影响。重不足轻过剩则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过多的是将精力集中于对质量不足成本的管理;一味地对质量不足进行改进,而不关心质量是否已超过用户实际需要。过高的提升产品质量,将可能产生不良的结果:一方面质量的过度提高耗费了企业大量资源,另一方面过高的质量不为顾客所察觉或接受,从而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与质量管理的初衷相违背。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形成,不考虑企业效益的缺点必须克服,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自然更加注重对于成本的控制和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三重三轻”的错误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申逐渐被涤荡清除,人们逐渐认识到应当加强对质量过剩问题的管理,这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

二、质量成本概念的完善

(一)引入新的质量管理观念是完善质量成本概念的基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保证。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质量成为竞争的核心因素,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质量管理。与发达国家一样,全面质量管理曾在我国引发了质量管理的一场革命,使我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到较高的水平。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顾客需求日趋多样化,过去那种单纯以国家或行业标难为质量判断依据的工程导向的质量观,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高质量未必代表必胜的优势,因为高质量也常常不被顾客所接受,同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质量的提高往往要以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管理等成本的追加为代价,这最终会抵消质量提高所带来的利润优势。特别是当产品质量普遍得到提高,使竞争者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如何在保证一定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

于是,将质量与成本双重因素考虑进去,我们提出了以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能减少过高质量所带来的不经济现象为判断标准的“合理质量”的管理观念。一方面,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必须保证质量;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成本耗费,赢得利润,企业又不能盲目地提高质量。质量也应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以寻求顾客与企业双方利益的满足。这才是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笔者认为,把握“合理质量”的深层内涵,关健在于力求实现三个层次的平衡。

第一,寻求顾客满足与产品质量水平之间的平衡。满足顾客需要是社会生产的目的,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质量工作必须始终以顾客需要为根本,质量水平也应以达到顾客期望的质量为最低界限。同时,应当明确,质量只有能被顾客所认知和接受时才有意义,否则就是无效质量或不必要质量。所谓无效质量是产品质量完全或部分与顾客需要发生背离,从而不能为顾客所接受,这实际上是质量传递的失效:而不必要质量则是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远远超出了顾客的期望,虽然它也可能实现顾客的需要,但要以失去后续提高质量的潜力为代价。无效质量和不必要质量共同导致了企业产品的质量过剩,它意味着成本的损失和浪费,是“合理质量”所不容许的。

第二,寻求产品更新周期与质量保证期的平衡。在科学技术与竞争的驱动下,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开发周期和寿命周期日趋缩短,这也增强了追求“合理质量”的迫切性。一方面竞争呼唤高质量的产品,而耐用性是质量的重要标志。企业在“以质取胜”观念的引导下,不惜花费大量的投入,研究开发质量高、耐用性强的产品。另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使消费者的口味不停地转换,最终将使高耐用性的产品在市场上过早地淘汰,而企业在提高产品耐用性(即质量)方面的高成本支出得不到相应的高回报,不可避免地会蒙受损失。“合理质量”则要求:产品的质量保证期尽可能地与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保持一致,并形成动态平衡。从而可以避免由于过高质量而带来的浪费。

第三,寻求产品部件间质量的协调与平衡。这是针对同一产品不同部件的“合理质量”要求而言的。通常情况下,如果一种产品的关键功能部件因达到自然寿命而发生报废,往往使整件产品退出使用,而其他部件被分解并继续使用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关键功能部件的质量保证期就决定了整件产品的使用期。那么,其他部件能够超过该期限继续使用的功能部分,完全可视为一种过剩质量。“合理质量”要求的最佳状态是:同一产品的各种不同部件达到相同或者相近的质量水平,使用寿命尽可能地趋于一致,从而减少不必要质量所耗费的成本。

总之,“合理质量”观念更加突出了质量成本管理的经济效益原则,它严格区别于以行业或国家标准为判断依据的工程导向的质量观念,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也为完善质量成本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质量成本的内容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生产不合格产品所发生的成本。这类成本一般都发生在生产之前,而且这一类成本若发生,往往使故障成本下降。预防成本又细分如下: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产品评审费、质量改进措施费、工资及福利费等。

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为检查和评定材料、在产品或产成品等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所发生的费用。企业支出此类成本的目的,是希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尽快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避免损失延续下去。显然,此类成本的发生,也可减少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又可细分如下:检测实验费、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检验设备折旧费及修理费。

3.内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这类成本一般与企业的废、次品数量成正比。内部故障成本又可细分如下: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产品降级损失。

4.外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后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或损失。此类成本又可细分如下:索赔费用、退货损失、保修费、诉讼费、产品降价损失。

质量成本中几个部分的比例构成,关系到质量成本的合理支出。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哈灵顿认为,一般商品的质量成本的合适构成比例大约是:预防成本为本10%,鉴定成本为25%,内部故障成本为57%,外部故障成本为8%,这种降低外部故障成本的设想反映了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有效约束作用,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具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和消费者观念。这种较低的外部故障成本对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质量竞争力是有利的。三、质量成本效益分析

质量成本效益分析就是通过分析质量成本与有关指标的关系,以便从一个侧面大体反映质量经营的状况及其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借以说明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和管理、开发质量成本的重要性。具体指标如下:

四、质量成本趋势分析

质量成本本身并不能向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资料,以使它与其经营成本同样得到重视,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基数与质量成本对比,从不同角度说明经营情况。这些基数有:工时基数、成本基数、销售基数和单位基数。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必须对其进行期初预测数与实际执行数的对比分析,才能反映发展趋势。应该注意,只有保持质量基数的一致性才能成为一种好方法。如受到以下因素影响时必须对其进行调整:由自动化代替直接工时;由于使用代用材料、方法或工艺,使制造成本有了变化;毛利、售价、运费和市场需要的变化;产品组成的变化;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时间尺度不同于分母的时间尺度时。比较趋势时,必须考虑和了解这些因素。

五、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1.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系统,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网点

2.建立质量成本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

3.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成本信息反馈系统

六、化验室质量成本分析及控制

1、人员;

2、设备设施;

3、检测消耗;4错检漏检;5、检测方法;6工作效率。

质量成本及交期

质量、成本及交期 质量、成本及交期,并不是个别不同的议题,反而是彼此间密切地关联着。不论价格多么吸引人,花钱购买缺乏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是毫无意义的。反过来说,即使提供吸引人的价格,以及良好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若未能将所要求之产品需求量及时送达顾客手中,也是没有意义的。 1、质量:不仅是指“结果面的质量” 质量在本文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广义而言,也是指产出这些产品与服务的工作和过程的质量。我们可称前者为“结果面”的质量,后者为“过程面”的质量。依照此定义,质量便涉及到公司内,每一个过程的活动—具体而言,涵盖了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 图3 - 1为丰田工机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图,显示出质量保证活动,如何在一家工具制造公司持续运作的情形,有人用此图来表示质量产生过程的所有关键步骤。从上往下阅读,图3 - 1显示从确定顾客的需求开始,再经由诸如产品企划( 1 ) (顾客的观点)、产品企划( 2 ) (制造者的观点)、原型设计测试、销售活动、生产设计、生产准备、量产、售后服务及稽查的活动流程。 从图的左边至右边,则列出相关的部门人员。此图的主体,显示每一个过程中所做的质量保证活动,以及与质量相关的信息流程。例如在事业部部长栏位之下,4个阶段的设计审查( D R ),表示事业部部长参与所有设计审查阶段的工作。 图3 - 1的“会议”栏位,表示各部门关心的跨部门会议及研讨会,必须在每个流程的关键阶段提出,才能继续进行到下一个阶段。

右边最后一个栏位则表示各阶段质量保证的相关标准、规则或文件。此图显示在现场开始制造产品之前,就要先进行一连串的质量保证行动。举例来说,第8项至第1 2项的“标准”及“规则”(包括流程控制手册、仪器及校正手册、检验手册、Q C工程表、作业标准程序手册、我的作业手册以及出货检查手册),列出现场中质量保证的典型过程。本图也显示在现场生产工作开始之前,第1项至第7项必须先完成。 在现场生产之前的有关活动(标准1至8 )称为“源流管理”。传统上,当质量被视为主要的自豪技艺时,与质量相关的努力仅着重于现场方面;但是,当以技艺自豪被视为质量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时,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同所谓的质量,应是在设计、生产概念及了解顾客需求阶段,一定是在现场生产之前就必须考虑。 虽然以现场基础的改善活动,是从管理阶层的方针展开开始,再依序确认改善上游的需求,但是大部分的现场活动,仍是着重在与生产技艺有关的方面上,少有涉及到源流管理。最高管理阶层必须建立企划质量的标准。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把企划做正确—正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将此了解转换为工程及设计上的需求,并且做好事前的准备,以便能顺利开始生产,尽其可能避免在生产过程的阶段以及售后服务时,才发生问题。开发一个新产品或设计一个新流程的工作,是先由书面作业开始的;在此阶段所发生的瑕疵或错误,可以不花成本,用笔来修修改改即可。但是,在往后才发觉出功能错误,在生产阶段甚或更糟的在生产之后,产品送达顾客手中才发现错误,则要花费更昂贵的矫正费用。 质量功能展开( Q F D )的手法能协助管理部门,用来确认顾客需求,并转变为工程及设计需求;最后再将此情报展开至零组件、流程、设定标准,以及训练作业员。 在图3 - 1系统图的右边栏位,表示该公司利用Q F D,作为日常质量保证活动的手法。这些手法包含了质量保证( Q A )表,此表是以矩阵图来表示,诸如顾客的需求与相对的工程参数之间的关联。 源流管理在质量保证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另一方面,纵使在源流管理颇有成效,但假若现场不够健全的话,也不能完全地享受到这些利益。这样的情况,就类似做了一个很周详的攀登圣母峰计划,但最后才发觉自己的体力太弱,而无法攀登一样。 2、现场的质量管理 现场要比源流管理面临更多不同角度的质量课题。虽然在源流管理上,需要一些高深的手法,诸如:设计审查、实验计划、价值分析、价值工程以及各式各样的Q F D的手法;但是在现场的许多问题,仅涉及到一些简单的事务而已,例如:生产技艺以及处理每天所发生的困难和变异,像是不适当的工作标准及作业者疏忽的错误。 为了减少变异,管理部门必须建立标准,促使员工养成守纪律、遵守标准以及确保不良品不会流到下一位顾客。大部分的质量问题可以用现场—现物的原则,以低成本、常识性的方法来解决(在第2章已经说明过了)。管理阶层必须在员工之间导入团队合作的方式,因为员工的参与,是关键性的议题。统计质量控制( S Q C )是常在现场被使用的,但是S Q C是一

质量成本管理简介

质量成本 一、质量经济性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称为质量管理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强大。而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二、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从质量的概念中,可以理解到: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它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组织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例如:公司、集团、商行、社团、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组织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管理,确保过程朝满足顾客需要的方向而努力。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如企业)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的程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与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后又重复上述的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这里,应注意的有如下几方面: (1)过程成本报告 ①应从销售收入、费用投入或直接劳务等方面进行测算; ②应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经济性有关的方面进行比较。 (2)顾客满意报告 ①应将顾客满意的监测结果转化为对于决策可以评估的形式(如顾客满意度指数);

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

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 当前房地产不景气、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房地产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也愈来愈高。建筑施工企业唯有采用低成本竞争,高品质量管理的方法才能适应环境,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 哈尔滨华南城彼得堡大酒店项目作为东北公司进驻华南城的拜客项目,投标报价低,中标及亏损1%,毫无利润可言。面对这样的项目我们不能谈能挣多少钱,只能谈少亏损多少。然而公司给我们的要求是要在华南城所有参建公司中做的最好,以此打开哈尔滨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最终提出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管理思路。 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及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文明施工好。 工期短 1.项目部按照业主要求在18天时间内完成8000平米层高5.1-7.3米地下车库施工。 2.项目部每周三次生产会督促施工进度,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计划管理,日计划, 周计划,月计划,总计划,使项目施工快而不乱,确保重要节点和关键工序按计划完成。质量好 1.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除正常的施工验收外,还组织每周三次的质量巡检, 发现质量通病和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2.实测实量上墙,包括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等发现偏差及时督促劳务进行处理。 3.注重防水施工质量,从材料进场检验,基层处理,到防水施工,保温板铺贴,砖砌筑,项 目管理人员对每面墙每个接口都进行了细致的检查验收,尽量避免渗水漏水现象。 成本低 1. 严格落实两算对比,进场材料由生产部门算量,按计划进场,钢材、混凝土等材料的使用每完成层盘点一次,将现场消耗量和商务预算量进行对比,查出每层各种材料的浪费和节约情况,并及时纠偏。 2. 加强材料管控,将浪费降低到最少。钢筋加工场的废料分直径、长度分类堆码,将规范允许可以对接的按排工人接长使用,短废料加工成马凳筋、梯子筋,定位筋使用。模板木枋现场旁站,减少工人裁切,废旧模板按图纸尺寸分长度、分规格分类堆码,以便将材料进行充分使用。 3. 材料进场按需进场。每一层的轮扣钢管,根据方案进行预算进场,每层搭设完成进行现场实际盘点,生产部门建立各种材料的进场与库存台帐,将现场需要进场的和库存的以数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做到材料的有计划管理。 文明施工管控好 1. 项目文明施工严格按照公司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施工,整体效果好,获得业主方一致肯定,并带领华南城其他参建企业前来学习。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新版)

1目的 通过财务方式来度量质量体系有效,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提高顾客满意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各项质量成本的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定义 质量成本法——指质量体系活动中包含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的财务报告核算方法。 4职责 4.1财务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和质量成本科目确定,组织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收 集,汇总数据,编制质量成本报告和作财务分析。 4.2质保部负责对质量成本报告进行质量分析和制订改进计划。 4.3管理者代表负责改进计划审批和组织落实。 4.4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5工作程序 5.1质量成本策划 由财务部按《企业战略策划控制程序》要求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确定产品质量成本目标。 5.1.1由财务部确定采用质量成本法作为财务报告方式,并将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类二十五项事项(见附件),并明确收集部门和相应内容。 5.2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 5.2.1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每月按附件《质量成本构成》规定的收集内容和职责,收集核算, 统计本部门所负责质量成本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和可靠。

5.2.2将所统计数据列入质量成本统计报表中,对于内部故障成本须按时间和生产来描述, 对于外部故障成本须按成本发生原因,时间的损失和生产的损失来描述,并于下月5日填报财务部。 5.3质量成本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改进。 5.3.1由财务部根据各部门填报的质量成本统计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填写《质量成本报告表》, 并以产值和销售额为比较基准,计算质量成本与产值/销售额的比率。 5.3.2由财务部将质量成本总额,内部故障成本总额,外部故障成本总额,故障成本总额与 产值的比率与产品质量成本计划中目标值,采用图示法进行比较和反映其趋势,并对趋势作分析说明. 5.3.3由财务部将《质量成本报告表》以及质量成本图示和分析报告转交质保部,由质保部 根据当月发生的故障成本采用排列图确定主要的故障成本种类,并结合与目标值的对比情况制定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质量成本报告和改进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提交总经理。 5.4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和协调各级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要求落实改进计划。 由财务根据一年来产品质量成本指标与目标值对比趋势,重新审核或修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以及产品质量成本计划。 6.使用记录 略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及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内容 质量成本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其基本组成内容包括:(1)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有:①内部质量损失,指由于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废品、次品损失,翻修费用,复检费用,以及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②外部质量损失,指产品售出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以及对废品、次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而发生的损失等。(2)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有:①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件检验费,产品与工序的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维护、校准费等。 ②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质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费,新产品的鉴定评审费,工序控制费,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情报费,工序能力研究费等。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通过核算计划的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总额或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整体上的情况。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分析企业运行质量成本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寻求比较合理的质量成本水平。 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计算各项质量成本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指标,如相对于企业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的比率,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水平。 故障成本分析。故障成本分析是查找产品质量缺陷和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的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组成: 1.预防成本: 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它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达到质量要求和改进质量为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为控制产品质量而增加的费用,以及为改进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的研制与推行的各项费用等。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人,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 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它是指为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生产中所需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成品及其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检验人员工资、检验用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和折旧费、检验工具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3.不良成本: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分为: A.内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前,因产品或零部件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和为弥补缺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质量故障停工造成的损失、质量故障处理费、产品降级降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B.外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间题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用、折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综合上述,其实所谓的质量成本就是浪费的人、才、物以及时间的成本。这些项目反映出可以避免和可以防止的成本。

质量成本理论与实务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治理活动的经济性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操纵,不仅能够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能够监督和指导质量治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治理深入进展和财务成本治理必须研究的 问题。 一、质量成本的涵义和作用 生产方和使用方为确保中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 及当质量令人不中意时所遭受的损失,称为质量成本。这确实是讲,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治理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损失的总和。 企业为了使产品能满足适用性的要求,就要在全过程防止缺陷产品的流传,就必须对产品进行检验或试验,因而发生了鉴不成本。产品在检验或试验时可能失效,也可能在用户使用中发生故障,在出厂前也可能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返修或在保修期内为用户更换或修理产品等,使企业不得不为此付出

质量损失。由于存在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和进行鉴不的必要性,企业还应该投入预防成本。以减少现生产产品和新开发产品的损失成本和鉴不成本。如此,质量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和鉴不成本,统称为工作质量成本。专门情况还要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即为向用户提供其质量保证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专门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上述概念可用式(12-1)表示。 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十鉴不成本十损失成本十预防成本(12-1) 无缺陷产品成本是在产品不可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制造和销售产品的成本。因此, 质量成本=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 (12-2) 合并式(12-1)(12-2)得:

如何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

如何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 估算作为造价咨询单位给业主提供服务的第一阶段,是最能吸引客户高层关注的工作,在此阶段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将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为后续整个项目的服务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估算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此阶段服务的最重要指标。估算内容虽然可简单到句话、个数字,但就是这个数字直接影响着项目开发商的决策。所以说,估算听起来很轻松,但要真正做好,确实需要非常专业的操作。 影响估算准确性的因素 估算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估算的准确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如下所述: 1.成本估算所需资料的可靠性 如项目投资估算所选用的已运行项目的实际投资额、有关单元指标、物价指标、项目建设规模、建筑材料、设备价格等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都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2.项目本身的具体情况 项目本身的内容和复杂程度、设计深度和详细程度、建设工期等也必然对成本估算的准确性产生重大影响。当项目本身包括的内容繁多、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建设工期较长时,那么在估算项目所需成本时,就容易发生漏项和重复,导致投资估算的失真。 3.项目所在地的相关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相关条件主要指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如场地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等有关数据的可靠性)、市场条件(如建筑材料供应情况、价格水平、物价波动幅度等)、基础设施条件等(如给排水、供电、通讯、燃气供应、热力供应、公共交通、消防等)相关条件的具体情况,都会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4.成本估算编制人员的水平 成本估算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经验、职业道德等主观因素同样会对估算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成本估算的编制方法 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以后,我们开始着手准备估算的编制工作: 1.分清估算的阶段 分清估算的阶段,不同阶段对估算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要充分利用好估和算的技巧。一般情况下会分为概念/方案设计(方案估算)、扩初/初步设计(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几个深度等。估算编制得是否成功最关键就取决于是否在不同阶段合理分配了估和算的权重,是否正确使用了估和算的方法,是否体现了逻辑性和专业性。 2. 估和算的合理分配例证 以某办公楼方案设计阶段估算为例,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方主要提供了项目的如下信息: (1)工程基本概况及说明;

质量和成本的关系精选范本

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素之一,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是绝大多数企业为之奋斗的永恒主题。改进质量,无论是改进有形产品(实体产品),还是改进无形产品(服务或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质量成本的不断投入已是不可避免的了。质量成本客观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有环节之中。质量成本的投入,既要不断地满足顾客的相对需求,同时又要符合企业增加利润的内在要求,这两个因素互相制约构成了质量成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性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相对满足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一般而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的顾客/消费群体,换言之,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由此产生了质量标准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当然,如果不考虑顾客的经济能力和企业的质量成本,对质显的要求几乎是没有上限的。所以,为达到客户现实有支付能力的质量标准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最低限度的质量成本投入;为了争取市场,企业还要进行竞争性的产品质量成本投入,即为获取竞争优势,其中首选的手段之一是使自已的产品质量超过竞争对手。这种质量竟争手段,既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满足企业长远利益。从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看,质量成本需有比较质量成本投入,并出此推动产品质量无限地提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产品质量的内涵不断地丰富,比如,现代型产品必须具有环保、无污染、节能和更高的安全性等质量要求,这都是新型产品质量成本投入新的增长点。 二、经济性。一般而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从事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着生存和利润这两项基本内容,至人们可以预料的未来企业的这种基本性质不会改变。进行产品质量成本的投入,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压力有无限提高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企业自身性质所决定,在进行质量成本投入时,必须要进行质量成本的经济效益核算和决策,企业要在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和企业生存、获利之间进行权衡。 一、加强成本的事前控制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标准 主要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成本控制制度,将各项经济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同时,相应地制定可控费用的管理办法,做到硬指标、硬任务和奖罚激励措施并举,增强广大员工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参与成本管理。该制度应尽可能制定得可以衡量,比较具体且可以考核,如果不能衡量差异,就不能界定成本控制结果的好坏,使控制过程难以操纵。该制度应抓住关健点,而且数目不宜太多,以便有利于控制。 (二)建立成本控制的归口、分级责任制度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分析与控制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 所谓质量成本,其内在含义就是以倾向为表现形式的质量理想状况与现实状况的差别。它具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质量成本是质量问题的经济表现,它以货币作为“语言”;二是质量成本把质量投入与质量损失联系起来;三是质量成本不是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具有一定的隐含性。 质量成本概念是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这一过程与质量管理有密切关系,从发展的眼光看质量成本的定义为: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和成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识别其它方面的问题或需求,建立质量和成本目标。 一、质量成本概念的不完整性 将质量成本狭隘地认为只是质量不足所导致的成本,而将质量过剩问题所导致的成本排除在质量成本管理之外。 由质量不合格(不足)而引致的各种支出包括:对质量不足的预防与检验成本和由于质量不足而引发的失败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之上,质量成本管理的其他内容,如质量成本属性、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也都是以质量不足为前提。 将质量过剩引致的成本作为质量成本的组成部分其原因有二:首先,质量成本管理的客观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产品生产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不足问题,所以质量管理、质量成本管理都是以质量不足为管理的中心,人们千方百计的提高产品质量,以使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几十年来在质量管理上的不懈努力,现代产品的质量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人类社会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整体性飞跃,质量过剩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种情况的变化决定了不能再忽视质量过剩问题,对质量成本概念应当加以重新定位,使之完整地包含质量不足成本和质量过剩成本两个部分。其次,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观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颇,表现为在管理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管理轻经营、重质量轻成本、重不足轻过剩:所谓重管理轻经营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过程,只关注产品质量成本的预防、控制等管理环节,而对于质量管理的结果是否能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效益却很少关心。重质量轻成本则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对象存在偏差,并未真正将控制质量成本作为管理活动的目标,而错误地将目标定位在质量控制上,这使得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混为一谈,其结果是企业只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不注意质量改善会给企业效益造成的影响。重不足轻过剩则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过多的是将精力集中于对质量不足成本的管理;一味地对质量不足进行改进,而不关心质量是否已超过用户实际需要。过高的提升产品质量,将可能产生不良的结果:一方面质量的过度提高耗费了企业大量资源,另一方面过高的质量不为顾客所察觉或接受,从而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与质量管理的初衷相违背。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形成,不考虑企业效益的缺点必须克服,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自然更加注重对于成本的控制和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三重三轻”的错误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申逐渐被涤荡清除,人们逐渐认识到应当加强对质量过剩问题的管理,这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 二、质量成本概念的完善

质量成本案例分析

专题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文章概要 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特不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进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 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 2、操纵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假如按照实现 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 年可获得收益万元; 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 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 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 益”的良性循环时期。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

1、质量损失的构成 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依照可识不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 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 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

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以后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阻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价格损失——中低价位的该产品,与要紧竞争对手相比,产品品质差异因素带来的售价差异平均超过10%2。 生产率流失——将投入到不良品返修的劳动力和设备资源转化为生产合格品可获得的收益。事实上,同等条件下返修生产往往低于正常生产效率,目前下属某工厂按照正常生产工时的2.5倍来核算返修工时。 供方成本转嫁——从系统性、长远性来看,供方的部分质量成本损失必定会通过后期成交价格、供货质量、议价能力变化 1有过同类产品使用体验的同事、亲人、朋友。 2内部访谈一致认为,产品品质是阻碍价格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阻碍力至少超过50%。慎重起见,本文取10%。

[高品质,成本]低成本的高品质生活

低成本的高品质生活 许多人错把高欲望和高消费当成高品质生活。“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得用钱去换,那当你都用钱去换的时候,你用什么去换钱?”若用理想、原则、闲暇、自我、爱好、自由、家庭去换,你换回来的钱也买不到生活品质和幸福。因此高消费不等于高品质,低成本不等于穷日子。 近来“低成本、中收入、高品质”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身份圈中蔓延开来,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物价往上做加速度,工资却在原地踏步,购买力只好做自由落体运动。草根族生活最不易,为了不让幸福被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左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精打细算,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感和生存压力的焦虑感继续蔓延,全球都在勒紧裤腰带。意大利主妇绞尽脑汁用微薄的工资将生活维持到月底。富裕的美国中产都在节俭,美国还出现了传统字典上找不到的新名词“staycation”,居家度假。 即使是崇尚优雅、热爱享受的法国人也都变得异常精打细算,“零欧元生存”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一种时尚,甚至是一种战斗姿态。 “拼命挣钱―奢侈消费”的怪圈只会让人未老先衰。千金散尽、及时行乐,也未必换得来高质量的生活。 用最少的钱,过最体面的生活 低成本生活,不是拒绝物质,而是理智成熟的生活方式。低成本不是降低生活质量,低成本也并不意味着低品质。低成本生活的本质,是用节俭拒绝浪费,用朴素拒绝奢侈。 低成本不是穷酸和灰头土脸,低成本有它独有的优雅与时尚。摄影家约瑟夫?寇德卡十余年里,从来不接活,也不为钱摄影。“我用最低要求的方式生活,我不需要太多东西:一年只需要一个好的睡袋,几件衣服,一双鞋,两双袜子和一双手套。一件大衣和几件汗衫我可以穿三年。”这并不妨碍他拍出好作品来。 艺术家杜尚很早就认识到,一个人不必负担很多东西,一个人不必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他把自己的生活开支降到最低,用最简单的方式生存:住处简单到像一个船舱,出远门都不带行李,只把两件衬衫穿身上,把牙刷放在口袋里。你能否认这位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艺术家过得不体面吗? 低成本生活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智慧,比别人更明白该怎样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拥有这种智慧,金钱就像乳沟,挤挤总会有的。在低成本生活中做精神贵族,日子照常有声有色。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说过,“花钱如做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他在生活中遵循的就是低成本原则:穿着不讲究名牌,更对打折商品感兴趣,甚至不愿为停车多花几美元……折扣店门前的奥迪车越来越多,富人也热衷于去奥特莱斯淘过季、断码的品牌服饰,用低成本造就高品质。无论富豪还是草根,低成本生活是最

过程成本与质量损失

过程成本和质量损失 质量管理的过程监控原理告诉我们:所有的质量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质量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就是过程。任何组织都要通过过程网来创造、改进和提供持续稳定的产品质量。因此,核算和分析过程成本,降低质量损失是研究质量管理经济效益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过程成本 1.什么是过程成本 过程成本由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构成,任何过程都存在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见GB/T 19004· 1-ISO9004· 1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一部分指南》第6.2.2条)。 符合性成本是在现行过程无故障情况下,完成所有规定的和指定的顾客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如某客车制造厂为生产社会需求的客车所支付的正常生产成本费用,即原材料费、工资与福利费、设备折旧费、电费、辅助生产费等等。 非符合性成本是由于现行过程的故障造成的费用。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次品损失费,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停工损失费,设备维修费等。 显然,质量管理中核算过程成本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降低非符合性成本。 2.降低不良品损失是降低非符合性成本的主要途径 不良品损失是指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产品不符合顾客要求的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而造成的损失。

不良品,包括废品、次品、返修品和回用品,直接造成原材料、能源、人员和设备使用等方面的浪费和损失;它们是非符合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一些工业化国家的报道,每年不良品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企业增值的15%~18%,如法国质量协会(AFQ)在80年代初的调查估计,法国不良品损失大约是增值的15%左右,大约损失额达2700亿法郎。 我国的工业不良品损失,据有关方面调查,高达工业产值的10%~15%。如市经委80年代中期对52家企业实测,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平均为64%,这意味着整个生产过程的不良品率高达36%。 因此,不良品损失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山,开采这座金山,即降低不良品损失是降低非符合性成本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质量管理经济效益有巨大作用。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l)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品率 如某化工厂对聚氯乙烯树脂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影响聚氯乙烯残留单体含量指标的三道关键工序(过程)进行工艺改进,加强设备管理,实行质量奖惩后,产品合格率由75.8%提高到94.4%;一级品率由10%以下显著上升到70.69%,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2)促进文明均衡生产,即保证质量也增加产量 某洗衣机厂原洗衣机生产线,因返修量大,导致生产线流动不畅,生产均衡性差,工人每天生产九小时,也只能完成设计能力的55%。尔后,该厂通过过程成本分析,装配过程的一次合格率仅43%,非符合性成本较大。为此,该厂认真开展岗位培训,加强工艺监督,降低返修率,不仅提高了产品

成本、质量、进度的关系

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生产的目标是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而这三者之间既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这三项中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完整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目标。尽管在施工生产的不同阶段这三方面有所侧重,但决不可偏废。而我认为:质量为根本,同时要尽可能节约成本,并且保证速度。质量是根本,没有了质量,公司就没有了生命和未来的发展;成本事关公司利益,追求利润是公司的目标,所以必须节约成本;速度则是公司信誉的证明。 项目进度和成本的关系:想要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必须付出最高的代价。 项目进度和项目成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项目有不可压缩的最短周期,于是就有人讲了:“我要求项目就在那个最短周期内完成。”答案是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即如果要追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那么必须付出最高的代价。例如:照一张当时拿走的快照和照一张一周后取相的普通照片,付出的代价显然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第一,赶工需要多付出更多的加班费,紧急采购也要付出较多的成本,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第二,因为工期的特殊要求,对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熟练程度、技术水平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人才的高要求也就意味着人员成本的提高;第三,赶工往往急急匆匆,忙中容易出错,极容易造成返工,付出了更高的代价;第四,更严重的是,项目中有很多活动是没有返工的机会的,只能一次性做扎实,就像盖楼房中的地基处理等作业。所以,在项目实施中,稍有不慎,便会演绎出欲速则不达的惨痛故事,因此我们应该审慎地执行项目。 项目质量和成本的关系:高质量是要以高成本为代价的,而且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不成等比。 项目质量和项目成本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看出,质量到达一定程度后,要再提高一点点,所要付出的成本就会非常昂贵。反过来讲,当成本质量比达到某一水准后,付出再多的成本,得到的质量改善也是非常有限的。就像考试中得100分和99分,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一分之差,而是完美和残缺之间的差距。学生要取得从99分到100分之间的那一分,付出的代价要比从59分到6 0分之间的那一分多得多。有人说项目是遗憾工程,世界上不存在100%完成既定目标的项目,项目交付或多或少都有遗憾,这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变化很大,另一方面因为要达到完美的程度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惊人的。 项目进度和质量关系:唯美求全,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偏离目标更远。 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之间同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项目实施的深入、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实用人员操作的熟练,项目的质量也会一一完善,但如果想要做到完美是很困难的,把质量问题减少到一定程度后,项目就应该结束。如果单方面的追求工期会产生质量问题,会造成返工,会降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的尽快发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偏面的精做细干又会使工期延后,成本增加。只有认真的做出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好的施工方案,把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在一个合理的工期内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产品。

成本分析模型

岭南师范学院 课题:成本分析模型 班级:13信管 组别:B组 组员:廖宇亮(2013254139) 潘燕春(2013254110) 李剑惠(2013254119) 高俊峰(2013254127)

成本分析模型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3) 二、建立成本分析模型的必要性 (3) 三、案例分析 (3) 1、模型的前提假设 (4) 1.1成本假设 (4) 1.2成本分析中的供应链建模假设 (5) 2、成本表达式 (6) 2.1 不考虑关税时的成本表达式 (7) 2.2存在关税情况下的成本表达式 (7) 2.3成本模型分析 (7) 2.4成本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 (9) 四、总结语 (10)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建立成本分析模型的必要性 1、通过调研发现,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导致单纯的压缩成本,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 2、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 3、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对开展成本分析,加强成本管理,揭示各种因素对产品成本升降的影响,为充分挖掘和动员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搞好产品成本预测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数量分析方法。 三、案例分析 下面以供应链战略管理中的成本分析模型为例进行说明。

质量成本核算办法

质量成本核算办法 1 目的 本办法为了规范公司质量成本核算,确保减少质量损失,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质量成本核算(包括军品及民品)。 3 科目设置及定义 3.1一级科目:质量成本4108:为确保产品达到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称为质量成本。它包括预防成本410801、鉴定成本410802、内部损失成本410803、外部损失成本410804。具体见附录A。 3.2科目内容包括如下: 3.2.1预防成本410801 : 用于预防不合格与故障等所支付的费用称为预防成本,具体按5个三级科目进行归集。 a)质量管理费41080101:为推行质量管理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办公费、宣传费、情报费、奖励费、活动费、咨询费、差旅费等。 b)质量评审费41080102:质量体系认证及体系运行维持保障费用;对供方产品质量考察、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所支付的费用;新产品设计评审、试制及量产质量评审所支付的费用,在产品交验评审费用。主要包括:咨询费、资料费、会议费、办公费、差旅费及有关费用。c)质量改进措施费41080103:为保证或改进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不形成固定资产并一次性摊销的检测设备购置费、工艺研究检测手段改进费、质量攻关及产品创优费、质量整顿措施费。 d)质量培训费41080104:对有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业务水平进行培训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授课人员和培训人员的有关资料费、差旅费、培训费、授课补助费等。 e)工资及福利费41080105:从事质量管理人员工资、奖金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不包含:a)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按规定由企业给员工交纳的统筹费用;b)工会活动费、教育附加费等。 3.2.2 鉴定成本410802: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质量检验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具体按4个三级科目进行归集。 a)检验试验费41080201:对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产品、产成品等按质量要求进行的检验、试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委托外部检验试验和鉴定支付的费用、送检人员的差旅费、运输费、计量检测试验所使用的材料费和破坏性检验试验损耗费及有关费用。 b)检测设备维护修理校准费41080202:检测设备、工具的维护、修理及定期校准所支付的费用。 c)折旧费41080203:计量检测试验所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d)工资及福利费41080204:专职的检验、计量、试验工作人员工资、奖金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用。不包含:a)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按规定由企业给员工交纳的统筹费用;b)工会活动费、教育附加费等。 3.2.3 内部损失成本410803: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称为内部损失成本。具体按3个三级科目进行归集。 a)废品损失41080301:指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而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所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费、人工损失费、牵连零件报废损失、能源动力消耗费,以及外购外协件在采购、运输、筛选、仓储、补充加工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发生的内部责任损失等。能源动力等消耗费用可用成本比例的方法进行分摊。 b)返工/返修损失41080302:为修复不合格品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工返工/返修费、材料、能源动力消耗和

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有那些

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有那些 质量成本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 一、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a、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体系策划、产品实现策划; b、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 c、工序能力研究费用; d、质量审核费用 e、质量情报费用; f、培训费用; g、质量改进费用。 二、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a、检验费用; b、监测装置的费用; c、破坏性试验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劳务费。 三、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废品损失; b、返工损失; c、复检费用; d、停工损失; e、质量故障处理费; f、质量降级损失。 四、外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索赔费用; b、退货损失; c、保修费用; d、降价损失; e、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 f、信誉损失。 什么是质量成本? 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的高低主要与什么有关?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制造费用是否属于质量成本的范围?为什么? 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根据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

运行质量成本(或工作质量成本,或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1.运行质量成本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它又分为四类,即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等。②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以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③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附加费等。④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和产品责任损失费用等。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1)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所支付的费用。(2)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3)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