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作坊监管建议)

小作坊监管建议)

小作坊监管建议)
小作坊监管建议)

得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建议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以得胜镇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现有23户,种类主要包括糕点加工类、白酒加工类、豆制品加工、面制品加工类、茶叶生产加工类,经营模式以“现做现销”、“制售分离”、“承揽加工”等形式为主。

虽然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上,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食品加工小作坊普遍未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小作坊一般是2至3人的家庭式小作坊,他们硬件条件差,食品生产加工流程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导致大部分小作坊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愿过多投入,加之没有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主要依赖个人感官和经验判断进行控制,原材料进厂不检测,食品未经检验就出厂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硬件上无法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另外,我县的支柱产业茶叶是食品小作坊的主要方面,很多经营户取得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不符合《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湖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的办证条件。

二是小作坊食品安全隐患突出。小作坊大多是家庭作坊,即做即售的小作坊,其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无计量器具简单、生产无记录、产品无包装,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隐患多,个别小作坊生产加工区甚至与畜、禽共处。小作坊分布广、数量多,经营分散,流动性大,监管难度大,成了问题食品的“重灾区”。

三是食品生产加工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小作坊工作人员为本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普遍缺乏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加工主要

以支柱产业茶叶为主,缺乏优势核心技术,产品在市场中没有核心竞争力,食品加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小作坊业主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谈薄,无长远打算,没有建立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如原材料进厂不检测,生产的食品无标签或标签简单、产品出厂不检验,在原料采购或生产加工环节易出现食品污染,容易引起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手段不完善。小作坊产品监督检验方式单一,产品检验仅靠食药监管部门、农业部门的监督抽检,且抽检的种类和数量有限,导致出现监督检验覆盖面小,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整体思路:“规范一批(整改办证)、提升一批(示范亮点)、取缔一批(整合或依法取缔)”的思路。

一是全方位的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系统内工作人员培训,确保监管人员能够准确熟练运用《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湖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依法监管。面向辖区食品小作坊及其从业人员开展一次全面培训指导和食品加工许可培训,培训普及率达到100%,引导辖区内食品小作坊按照《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湖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做好许可、规范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为了确保培训的良好效果,培训应当分片或根据数量分乡镇进行。

二是营造良好实施氛围。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开展现场咨询、在各种媒体、农村(社区)和商场、集贸市场开辟宣传专栏等方式,大力宣讲《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湖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新内容、新制度、新要求,促进行业自律,引导社会公众依法、积极、理性、有序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

三是按照《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的要求,严把准入门槛。严格按照《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湖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审查通则(试行)》等法规制度,针对目前部分小作坊在不具备生产重要条件的情况下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没有营业执照,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达不到食品生产要求,食品质量无法保证等突出问题,严格审查准入条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权限应当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谁核查,谁负责”“谁许可、谁负责”。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敦促整改;对拒不办理或达不到整改条件的,依法查处。

四是进一步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及措施。及时制发食品小作坊许可许可材料,进一步明确辖区食品小作坊许可的条件、程序和便民举措等,确保开展食品小作坊许可工作。逐户调查摸底,全面掌握食品小作坊的基本情况,切实做到监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要根据辖区内食品小作坊数量及食品种类,结合小作坊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及信用情况等,科学制定小作坊年度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及抽检计划,并组织好实施。

五是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源优势。结合当下精准扶贫大力发展茶叶、香菇产业的大背景下,建议有关县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对支柱产业(如茶叶)、传统特色食品(如蛋糕、豆制品等)进行整合,引导和鼓励特色食品小作坊进行整合,改造条件,做大做强,改变过去散、单、弱、资金少的现状,使其达到准入条件,申办生产许可或小作坊许可,既节约资源又节约资金,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是加强示范点创建。深入推进“一镇一标杆、一业一示范”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创建活动,各监管所要于年底前至少建立1处以上食品小

作坊示范点,加强扶持引辖区内具有柱产业、地方支特色优势的传统食品产业,引导食品小作坊统一使用产品二维码,实现产品源头可溯,产品质量可控。

七是大力开展无证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综合治理。针对我县的支柱产业茶叶、传统食品,要充分发挥食安办的联动机制作用,积极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提供可操作性的意见,食药监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领导汇报,日常联合工商、农业部门联合,形成执法合力。充分发挥农村协管员作用,在食品小作坊隐患排查、日常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有力作用。

八是探索长效机制。结合《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积极探索食品小作坊无证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及日常监管的经验、做法,及时解决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小作坊监管新思路、新办法,形成科学的长效监管及治理机制。

得胜食药监所

2017.12.11

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的监管讲稿

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的监管讲稿 “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这条规定,在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专项行动中,很多基层工商部门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辖区内无证、无照的小餐饮,并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接到取缔无证照餐饮服务的督办函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往往非常无奈:首先,这些小餐饮都是自发产生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手餐饮服务监管之前,它们就已然存在。第二,对这些小餐饮实施许可吧,其很难符合条件;不实施许可吧,其又涉嫌无证照经营。第三,如果进行取缔,这一群体原本就是社会弱势群体,很多都是为了生计才无证照经营的,强制取缔,很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第四,这些小餐饮大多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如集市、学校、居民小区等,依法取缔后,会对这些人群的生活带来不便。第五,如进行取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人员、精力,监管力量不足,取缔后的监管也是个大问题。第六,这些小餐饮大多打游击,即使今天取缔了,明天又来了,根本遏制不了。 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卫生许可里有一种临时性卫生许可,卫监部门可以通过采用这种临时性许可的办法解决小餐饮的市场准入问题,也可通过临时性卫生许可强化对小餐饮的监管。《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餐饮服务许可取消了“临时证”,这就使得很多小餐饮游离于市场的边缘地带,它们拿不到证,就无法进行工商注册,无法工商注册就没有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而要

拥有合法的市场主体资格,就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但要办这个证,它们又不具备办证的条件。 拿不拿证?发不发证?无论是对小餐饮经营者,还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都处于一种两难之中。但法律是严肃的,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如果按这一条执行,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去处罚的小餐饮几乎遍地都是。 法是现实的需要,法会不尊重既有的事实吗?特别是经过立法部门反复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法》,它会作出这种不切实际的规定吗?显然不会。在《食品安全法》里,对无证生产经营,都没用“依法取缔”的表述,而是采用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做更加细致的分析。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共三款,第一款是总的原则: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第二款、第三款是对这一基本原则做出的两方面补充。其中,第二款是对一些不需要特定许可的补充规定:一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监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中,其中50%以上都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造成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已是当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也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确保食品安全,是各级政府、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为了解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更好地加强监管,我市食安办于今年5月中下旬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现状及监管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辖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提出改进监管的建议。 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中国国情的特殊产物,是农村农民和下岗职工养家糊口的重要渠道,是广大群众在自家门口就能吃到价格便宜的特色食品,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许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承载着传统工艺,有独到的口味,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有相当范围的固定消费群体,有的甚至承传上百年的历史,存在也就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我市的河粉加工、烧腩、烧鸭等)。经调查,梧州辖区内现有食品加工小作坊约1742个(包括食品加工户及加工点),其中:林业加工小作坊25个及季节性加工点301个,生产加工环节780个,流通环节

446个,烧卤熟食制作190个。464个已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在相关监管部门登记备案,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占26.62%;555个正在各监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等待备案、发证,占31.85%;无证经营的723个,(其中80%是农户季节性加工点)占41.53%。 调查显示,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食品种类主要是白酒、食用植物(干八角、肉桂皮、桂油、花生油、茴油、油茶籽、竹笋干、食用菌)、其他粮食加工品、糕点、豆制品、大米等,这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80%分布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与我市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市的小作坊基本上是以家庭小作坊及农户季节性加工点为主,年销售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下,约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销售收入是其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在当地的税收所占比重小。这些小作坊不但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吸纳消化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对传统的生产加工工艺也有保留作用,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 但目前食品小作坊的状况还是令人担扰的,从使用的原料来看,大部份小作坊原料储存不规范,使用于食品的着色、防腐、调味等原料,基本上来源于农贸市场,无购进记录,使用的剂量也无法保证符合要求;从生产环境状况来看,加工车间基本比较狭小,生产设备陈旧简陋,有的是简单的自制工具,普通的火炉,三五元钱的塑料盛器,周边环境都比较脏、乱、差,不符合卫生条件,生产场地和日常生活场地在一起,没有内部管理制度;从执行标准情况来看,大部分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销售范围固定,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许可要求,从事地方特色或者传统工艺生产加工食品的生产经营者。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小作坊的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引导、规范小作坊的生产经营活动。具备条件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小作坊集中生产经营场所,鼓励小作坊进入集中场所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小作坊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依

照各自职责对小作坊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机构和安排人员,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办理工商登记,并于工商登记后十五日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小作坊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开办者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从业人员有效健康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四)生产加工场所平面图及其有权使用证明; (五)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复印件(无食品安全标准的,提供食品原料、辅料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图、包装形式等加工技术规范; (六)质量安全承诺书。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小作坊的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难点及对策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难点及对策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是我国长期形成的食品经营形式。由于人文文化、消费习惯、体制机制上存在多头管理、无人愿管及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等原因,各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工作一直是个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人员少、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但生产条件及设备较为简单,一般都是从事炒货、糕饼、酿酒、豆制品和卤制品作坊等,其生产加工是主要环节,生产的食品是否卫生,质量是否合格是监管的关键。二是小餐饮,在固定场所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和服务性劳动,向消费者提供现场餐饮和消费场所服务的经营户,多表现为早点店、小吃店、小餐馆等,提供现场餐饮和消费场所服务是显著特征,行业本质属餐饮。三是食品摊贩。一种是固定食品摊贩,指在当地政府允许或者临时指定的街巷或者其它公共场所有摊位(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经营者在相对固定的场所进行食品销售活动,以经营预包装为主、散装食品为次;另一种是流动食品摊贩,指以流动为主要经营形式,摆摊设点经营食品的经营户,没有固定场所,占用禁止摆摊设点的街巷和公共场所经营,不但食品的质量和卫生要求难以达到要求,而且影响交通、影响环境和城市秩序。 二、恩平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难点 (一)大部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呈现脏、乱、差特点。食品生产小作坊大多都在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区的背街小巷、居民住宅区,大部分经营规模小、分布散、卫生条件差、设施简陋,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和下岗职工,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以谋生为主要目的,流动性比较大。消费人群主要是低收入者、学生及卫生意识差的群众。

小作坊监管建议)

得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建议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以得胜镇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现有23户,种类主要包括糕点加工类、白酒加工类、豆制品加工、面制品加工类、茶叶生产加工类,经营模式以“现做现销”、“制售分离”、“承揽加工”等形式为主。 虽然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上,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食品加工小作坊普遍未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小作坊一般是2至3人的家庭式小作坊,他们硬件条件差,食品生产加工流程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导致大部分小作坊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愿过多投入,加之没有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主要依赖个人感官和经验判断进行控制,原材料进厂不检测,食品未经检验就出厂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硬件上无法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另外,我县的支柱产业茶叶是食品小作坊的主要方面,很多经营户取得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不符合《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湖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的办证条件。 二是小作坊食品安全隐患突出。小作坊大多是家庭作坊,即做即售的小作坊,其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无计量器具简单、生产无记录、产品无包装,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隐患多,个别小作坊生产加工区甚至与畜、禽共处。小作坊分布广、数量多,经营分散,流动性大,监管难度大,成了问题食品的“重灾区”。 三是食品生产加工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小作坊工作人员为本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普遍缺乏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加工主要

2018年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方案

2018年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方案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为切实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全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坚持“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指导思想,坚持分类管理、限制销售的原则,把规范和整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作为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工作重点,采取典型示范、规范管理、联合联建等方式,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散、乱、差的现状得到初步改变,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知法守法意识增强,生产秩序逐步规范,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止。 二、界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及产品范围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由10人以下(属个体工商户)组成的,有固定场所,以手工制作为主或者有少量简单的生产加工工具和简易生产设施,其产品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直接销售给本村或者本乡消费者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事直接关系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地方特色且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食品以及少数民族食品。凡是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婴幼儿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 三、严格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档案。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调查工作,结合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全局、全员发动,划片包干,进厂、进村、进户,逐一摸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数量、生产品种、基本生产条件、质量安全状况等具体情况,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建立小作坊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为消除监管盲点、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取缔非法生产加工食品的小作坊。对在调查摸底中发现的无卫生许可证、无工商营业执照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登记造册,及时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企业小作坊监督管理的意见共5页

吴起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 小作坊监督管理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提高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质量,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我县食品小作坊现状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固定从业人员较少,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不含现做现卖)的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目前,我县食品生产加工能力水平发展参差不齐,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仍大量地存在,占我县食品生产企业的90%以上,生产设施和设备简陋,广泛分布在城中村、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呈现“多、小、散、乱、差”的特点,甚至有部分小作坊无证照生产,短时间内难以提高生产水平,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但根据我县的发展现状,其仍将是地方经济发展、部分人员就业、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重要手段,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坚持守土有责、履职有责的原则,加大对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的整治和监管力度,切实提高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三、工作目标 要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为重点监管区域,以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小店铺、小餐饮店(馆)、小集市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使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的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彻底改善,使生产、加工和销售假冒伪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依法严惩。 四、责任划分 (一)关于在商场、超市等市场内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包括小作坊、现场制售、前店后厂的监督管理,由工商部门牵头负责,质监部门做好配合。 (二)关于在商场、超市等市场外有固定场所的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包括小作坊、前店后厂的监督管理,由质监部门牵头负责,工商部门做好配合。 (三)关于早、夜市及食品流动摊贩的监管。单纯销售食品的,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摆设桌椅、提供餐饮服务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四)关于食用农产品(含水产品及畜产品)的监管。食用农产品(含水产品及畜产品)进入市场前由农业(水利、畜牧)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进入市场后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最新浅谈如何做好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妨)是我县食品生产行业的主体,而对小作坊生产的监管工作,是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构筑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的关键。为了做好小作坊的监管工作,笔者对**县食品小作坊的监管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感到自明确规定由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以来,区县质监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受当前体制和法规滞后的制约,总体而言对小作坊并未形成扎实有效的监管。 一、我县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县已经普查建档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64家,存在规模小、数目多、分布广等特点。从资质情况看,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6家,食品小作坊48家。类别构成十分复杂,含括粮油加工品、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饮料、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茶叶、酒类、炒货食品、淀粉和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等13类食品。 从调查中得知,我县食品生产企业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绝大多数的食品加工企业都是小作坊,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无保证质量的必备检验设备,原料不把关,

出厂不检验,部分生产者从开业起不知道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全凭个人经验定质量。很多还属于季节性的开关厂,由家庭成员中的1至2人加工、销售,有的是来料加工,年销售收进均在3万元以下,利润薄,扩大再生产能力差,根本不可能获取生产许可证。二是全县大多数食品小作坊的从业人员和经营者文化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生产知识,难以理解监管员提出的要求;质量意识淡薄,大部分运用传统工艺,不知道所生产的产品标准有何要求,是否达到标准,不能主动地对产品进行送检把关;对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有些甚至只以赚钱为目的,常动歪脑子,不顾产品质量,不讲诚信经营,甚至存在故意制假、售假等行为。三是有些取证食品企业难以持续有效地保持企业生产必备条件,主要集中在原辅料使用、生产过程、检验记录不够完善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质监部门责令限期整改的,企业有时不能按期进行整改。四是食品从业人员活动性较大,很难在一个固定的企业长时间工作,一个企业干几天就走人,企业考虑到这种情况就不愿意为新来的员工负担健康检查费用,而是等员工稳定下来以后再为其体检,这样就使得一批新员工没有有效健康证而上岗工作;还有一些企业制度不健全,从业职员的健康证未及时进行复查;食品小作坊从业职员多是来自农村,以为自己身体健康,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就不进行健康检查,致使从业职员的健康状况难以保证。五是由于我县检测设施不齐全,食品的检测手段不够丰富,这样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不能进行科学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现状与建议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现状与建议 作者:葛亚军彭艳军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2期 【摘要】食品小作坊、小摊贩遍布于城市和城乡结合地带,物美价廉的优势是这些小作坊、小摊贩拥有广大的市场,同时,他们的存在也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是,最近曝出的“染色馒头”、“臭味香干”、“甲醛鸭血”等小作坊、小摊贩生产销售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觉。 【关键词】小作坊;小摊贩;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非常广泛地分布在人们周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和美味的食品。但是,小作坊的卫生安全问题也日益令人担忧,由于法律、行政权力配置等种种原因,对于从事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困难重重。 一、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特点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小作坊、小摊贩,大都分布在城乡结合地带或城市居民聚居地区。他们大都从事的是特色的传统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或快餐类的行业,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 小作坊、小摊贩主要是指生产、加工和销售人员低于10人的食品从业单位和个人。小作坊、小摊贩在我国大量存在着,有调查现时,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小作坊、小摊贩占食品行业的78.8%,其数量规模十分庞大。同时,小作坊、小摊贩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很小,主要是对居民提供现时的食品服务,因此,生产经营的门面、从业人员等规模较小,但是,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分布范围及其广泛,几乎遍布我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在每一个具体的城市中,它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地带或居民聚集区,几乎分散于一个城市的各个角落。 (二)风险控制力弱,食品质量风险大 大多数食品小作坊、小摊贩没有专门的质量审查人员,从原材料的采购、食品的加工到销售,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制度和人员负责,质量安全无法保障。而且,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大都位于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其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不理想。而且大多数小作坊、小摊贩不能保证对生产设施进行有效消毒,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小作坊、小摊贩大都没有自我检测的制度和设备、人员,因此,小作坊、小摊贩生产销售的食品难以控制风险隐患,安全质量令人堪忧。 (三)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卫生安全意识低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0-02-26 09:32 信息来源:食品生产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是指具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从事传统食品、地方特色食品等生产加工活动,满足当地群众食品消费需求的市场主体。近年来,各地通过地方立法,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小作坊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规范和提升,探索了有益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进一步规范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落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有效防控小作坊食品安全风险,切实维护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就加强小作坊监管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开展小作坊摸底建档工作。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小作坊摸底建档 办法,建立本行政区域小作坊名录库,定期汇总小作坊总体情况。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小作坊摸底建档和动态管理,小作坊建档率要达到100%。小作坊建档应重点记录以下内容:小作坊名称、开办者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生产加工场所地址、食品类别及品种明细、主要原辅材料(含食品添加剂)及采购渠道、食品销售区域等。 二、实行小作坊食品“负面清单”管理。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据食品安全 法、食品小作坊地方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结合地方传统食品特色、消费习惯和食品安全状况,统一制定小作坊食品目录管理制度,建立禁止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的“负面清单”。对小作坊生产白酒的,一律采用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并严格产品销售监管,按照规定的范围销售。 三、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小作坊开办者要加强食品原料和辅料的采购、 贮存和投料管理,对生产加工、产品包装、贮存销售等关键环节进行风险控制。 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小作坊食品生产卫生规范,保证生产环境卫生、生产设备清洁、生产管理合规。要在生产经营场所明示食品安全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督促小作坊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导小作坊依法依规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告知小作坊开办者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以及应当遵守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生产卫生规范和食品安全标准。 四、加强小作坊食品生产监管。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依据食品 安全法律法规、食品生产卫生规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对小作坊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小作坊卫生条件、食品原料采购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包装食品的标签标识和食品贮存等;必要时对食品进行抽检,检验发现的不合格食品,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处置。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作坊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开展综合治理。通过许可(登记、核准、备案)等方式实施小作坊监督管理的,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能。 五、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加工行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严肃查处小作坊制售 假冒伪劣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对超出目录管理范围生产加工食品,不符合生产卫生规范要求,以及生产加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小作坊,要依法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经营,直至吊销许可(登记、核准、备案)。

关于小作坊监管调研报告

关于小作坊监管调研报告 一、食品小作坊现状 目前,我旗有食品加工小作坊58户,小作坊主要分布在镇内比较偏僻的居民区内,大部分不在主要街道上。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主要包括豆制品、面食、肉类熟食、糕点制品等。 二、食品小作坊自身存在问题和目前监管存在的问题 通过日常监管和开展专项整治,对辖区内食品加工小作坊都能够按着监管要求,管理逐步规范化,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并严格按照限制区域销售。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一是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小作坊自身管理水平低,存在食品加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食品质量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现象。 二是小作坊分布在我旗比较偏僻的地方,不在主街道上,加工场所狭小,与生活区共在一处,厂就是家,家就是厂,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环境脏乱,生产出的食品容易搀杂细菌或病毒,同时小作坊生产者也是销售者,流动性大,什么有利就做什么,没有固定的经营项目。 三是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质量责任意识差,季节性生产,不能保证生产、销售人员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所用原料是否符合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是否适当,全凭个人感觉。 四是部分无食品定型包装和产品标签,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质量有关的资料。 五是食品原料采购验证及索证索票不齐全,产品销售区域以苏木(村)为主,产品销售渠道自产自销,销售方式主要以流动销售为主,无完整的销售记录可查。 六是我旗有7.4万人,共有2个苏木、2个镇,77个嘎查,

由于各苏木(镇)下属嘎查(村)较多,且地域分布分散,这给全面履行、实施有效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难度。 三、规范食品小作坊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明确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职责。要明确定义小作坊,解决食品小作坊概念模糊、界定不清、导致监管责任模糊、甚至监管缺失的问题。对有关证照齐全,但生产条件差、达不到准入要求,而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地处偏远地区的食品小作坊,在地方政府许可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其有条件的存在,采用专项监管措施,进行严密监管,对小作坊食品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按食品小作坊基本条件进行审查,并对其产品销售区域作出限定,建立停业开业报告制度。凡达不到食品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条件的,要依法查处。对拒不办理有关证照的,依法予以取缔。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市场监管中,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需要加强企业自律,实行食品安全承诺制和食品召回制。必须与食品小作坊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公开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按标准组织生产,限制销售区域,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对食品小作坊业主进行宣传教育,逐步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产品信息、生产操作、安全管理、打假保优等相关政策和知识宣传到生产经营者,使其能够深刻理解食品安全的具体内涵,逐步引导他们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养讲道德、讲质量、讲诚信的经营氛围。流入市场的食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小作坊必须迅速实施食品召回制度,按产品出厂销售明细台账将问题食品逐一召回,进行妥善处理。 三是要严格市场准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充分利用好准入制度,既要动员准入,又要严格把关,对达不到准入要求的小作坊,要循序渐进,针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但

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下称“小作坊”)的监管,规范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防控食品安全风险,根据《浙江省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下称“实施办法”)、《浙江省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计划”)等规范,制订本指导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指导思想,围绕确保小作坊食品安全底线,以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为依托加强日常监管,以农贸市场、小餐饮店、小食杂店等倒逼追溯为抓手加强准入管理,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加强隐患治理,建立健全监管档案,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分类监管制度和纵向一体化监管制度,严厉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省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工作原则 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打扶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现有体制机制优势,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合法、适用、有效的小作坊监管制度,探索创新监管手段,打扶结合,多管齐下,引导小作坊建立完善与其生产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条件,规范生产经营,促进小作坊行业

健康有序发展。 三、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全面查清小作坊的底数和质量安全状况,基本建立与小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现状相适应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卫生管理混乱、食品质量低劣等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个体生产者主体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全面完成“三年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小作坊建档率和登记率95%以上,小作坊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 四、主要措施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处于体制调整,以及法律法规修订的过渡期,加强对小作坊监管要从摸清底数着手,积极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管理制度,确保辖区内所有小作坊纳入常态化监管,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具体采取以下六个方面措施: 1、抓清查建档。由县级食药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对辖区内目录内、外小作坊的二次清查,进一步摸清底数,建立完善档案,并统一录入浙江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系统。其中小作坊界定应当按照“实施办法”、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不含从事现场制售、食用农产品初级加工的个体生产经营者(相关依据见附件1)。 2、抓准入规范。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依法组织实施目录管理和生产许可,小作坊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参照原有关规定执

食品小作坊监管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食品小作坊监管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灞桥所这样一个经验交流的机会,共同学习和探讨如何更加扎实高效的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作。那么我先为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介绍一下灞桥所小作坊情况,截至目前,灞桥街道辖区及部分浐灞生态区地域共有获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9家其中肉制品加工小作坊9家,淀粉制品小作坊3家,皮蛋加工小作坊2家,调味品小作坊1家,酱腌菜制品小作坊1家,糕点制品小作坊1家,黄酒小作坊1家,豆制品小作坊1家。除此以外还有一家淀粉制品小作坊正在申请办理许可证,总体上涵盖的类别较多,监管压力较重。 众所周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困扰监管干部的难点之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由于其自身的行业特点,极易滋生“小、散、乱”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加工条件的制约,小作坊生产条件相对简陋、工艺简单、产品技术含量低、原料进厂把关不严,没有检验设备和人员来保证质量。有的小作坊生产场所环境条件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操作不规范。小作坊的从业人员多数是由家庭成员构成,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现有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不清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均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由于规模小,生存境况堪忧,导致大部分小作坊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愿过多投入,甚至偷工减料,

加之没有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主要依赖个人感官和经验判断进行控制,因此,产品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三是部分小作坊不能自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持续保持获证时的环境卫生条件,未建立并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原辅材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小作坊卫生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自身特点结合我局开展的小作坊示范创建工作,灞桥所因地制宜的通过五个主要手段加强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投入相对较少,工艺流程简单,比较容易在短期内形成生产能力,导致了黑作坊屡禁不绝,这种黑作坊尤其容易在城乡结合部滋生甚至蔓延,这就需要我们实时掌握小作坊动态,尽可能明晰辖区实际。灞桥所注意发挥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作用,定期召集协管员开展业务培训会、信息通气会,让协管员成为监管工作的延伸,实现监管触角纵向到底。并积极和和城管、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订立联动机制,形成战略互补,共享监管信息,实现监管职能横向到边。5月初,我们接到浐灞城管邀请与工商、安监、城管、公安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打掉了辖区谢一村一处隐藏在垃圾厂内的豆腐生产加工黑作坊,避免了问题豆腐销售至周边区域。 二是筑牢基础、严格准入。把好准入关是筑牢食品安全监管基础的有效手段,灞桥所执法人员对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采取提前介入、上门指导的方式严格规范其生产

《黑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 立法调研提纲 一、小作坊立法的必要性 (一)《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二)小作坊在我省乃至全国必将长期存在,主要原因:一是对传统食品工业的传承;二是可以满足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三是能够解决很大一部分城市贫困人口、无耕地农民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有利于社会稳定;五是方便群众生活;六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三)小作坊违法违规问题较为严重,普遍存在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化学物质、卫生环境差、从业人员素质低、不具备必要生产条件、无标生产、无生产记录无台帐、无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不进行出厂检验、无包装无标识、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无健康证等,其生产加工的食品难以保障食品安全。 (四)小作坊需要从概念界定、生产加工、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全面具体规定。 (五)《食品安全法》等现有法律法规对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小作坊监管无法可依、无规可循,必须立法对其 - 1 -

依法监督管理。 上述小作坊立法必要性的内容和表述是否准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补充? 二、小作坊基本情况 全部小作坊的基本情况以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的统计数字为准。 (一)数量 1、辖区内所有小作坊总数?所有从业人员总数? 2、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两者全部具备的小作坊数量?其中证、照均在有效期内的数量?营业执照超过有效期的数量?卫生许可证超过有效期的数量? 3、有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小作坊数量?其中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的数量?超过有效期的数量? 4、有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小作坊数量?其中营业执照在有效期内的数量?超过有效期的数量? 5、无证无照小作坊的数量? (二)种类 按照国家规定的28大类食品进行分类。以市(地)为单位,根据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统计出小作坊的种类(如本地区所有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共计13类,种类即为13)?每类小作坊的具体数量(如:其中肉制品25家、豆制品80家等- 2 -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研报 告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监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中,其中50%以上都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造成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已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也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确保食品安全,是各级政府、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为了解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更好地加强监管,我市食安办于今年5月中下旬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现状及监管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辖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提出改进监管的建议。 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中国国情的特殊产物,是农村农民和下岗职工养家糊口的重要渠道,是广大群众在自家门口就能吃到价格便宜的特色食品,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许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承载着传统工艺,有独到的口味,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有相当范围的固定消费群体,有的甚至承传上百年的历史,存在也就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我市的河粉加工、烧腩、烧鸭等)。经调查,梧州辖区

内现有食品加工小作坊约1742个(包括食品加工户及加工点),其中:林业加工小作坊25个及季节性加工点301个,生产加工环节780个,流通环节446个,烧卤熟食制作190个。464个已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在相关监管部门登记备案,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占26.62%;555个正在各监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等待备案、发证,占31.85%;无证经营的723个,(其中80%是农户季节性加工点)占41.53%。 调查显示,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食品种类主要是白酒、食用植物(干八角、肉桂皮、桂油、花生油、茴油、油茶籽、竹笋干、食用菌)、其它粮食加工品、糕点、豆制品、大米等,这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80%分布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与我市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市的小作坊基本上是以家庭小作坊及农户季节性加工点为主,年销售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下,约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销售收入是其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在当地的税收所占比重小。这些小作坊不但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吸纳消化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对传统的生产加工工艺也有保留作用,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 但当前食品小作坊的状况还是令人担扰的,从使用的原料来看,大部份小作坊原料储存不规范,使用于食品的着色、防腐、调味等原料,基本上来源于农贸市场,无购进记录,使用的剂量也无法保证符合要求;从生产环境状况来看,加工车间基本比较

关于加强食品摊点、小作坊监管的调研报告(20200606230749)

关于加强食品摊点、小作坊监管的调研报告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枣庄 是红色旅游基地,一些特色食品深受广大游客和本地 消费者欢迎。但是,因为局限于传统工艺和生产规模,难以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只能以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形 式存在。食品加工小作坊因工艺简单、经营灵活、成 本低,而且方便群众,利于就业,决定了它们存在的 基础和发展空间,以及关闭取缔的难度。同时,也为 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加强食品加工小 作坊监管工作,是构筑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的关键。 一、食品摊点、小作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统计高新区辖区食品摊点18家、加工小作坊94家,主要包括糕点、肉制品、豆制品、腌制品、植物油、饮用水等。其中粗粮加工家,糕点点心类8家,熟肉制品类8家,炒货类1家,植物油3家,豆制品2家,其它类3家。通过近期全区摸排,多数食品摊点和加工小作坊都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食品摊点和小作坊卫生条件差,加工程序简单,加工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生产区与生活区 掺杂,环境脏乱差,没有形成生产经营和卫生管理制

度,自身管理水平低。比如,市场内现场加工卖糕点 的摊户,制作工具就一口锅、一桶油、一袋面,露天 操作,油烟四起,灰尘沸扬,环境卫生非常差,制作 人不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收钱和买货往往是一个人,自身卫生条件差。 二是食品加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食品质量达 不到国家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备案不规范,使用不 科学,甚至乱用食品添加剂。一些有规模的食品生产 企业,质量检测手段相对落后。比如,饮料加工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添加剂使用混乱,没有现代质量检验 手段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是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质量责任意识差,季 节性生产,人员流动性大,不能保证全体员工体检合 格持证上岗工作。比如,元宵节和端午节加工出售汤 圆粽子的商家、摊"菜煎饼"的业主,季节性强,据点分散,一般在马路边、市场内、超市和学校门口,经 营主随意性大、责任心差,大多没有办理健康证,食 品质量很难保证。 四是无食品定型包装和产品标签,厂名、厂址、 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质量有关的资料不全。此外, 受利益驱动,个别企业可能有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 行为。比如,食用油加工小作坊,产品一般是散卖,

辽宁省食品小作坊管理办法实施

辽宁省食品小作坊管理办法实施

辽宁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应当依法取得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 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及其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实行一坊一证原则,即同一个食品小作坊,应当取得一张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 第五条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类别实行目录管理。 食品类别名称按照国家食药总局《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16号令)第十一条规定执行。 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由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 2

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食品小作坊不得接受食品生产企业和其它食品小作坊委托生产加工或者分装食品。 第七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履行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职责。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及相关配套制度,指导全省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工作。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督查、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工作。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的受理、审查、决定及其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申请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应当先行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第九条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应当在办公场所公示下列内容: (一)许可依据; (二)许可条件、程序、期限; (三)许可申请所需材料目录及其示范文本; 3

3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及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各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有关要求,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经营行为,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及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已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6年1月6日内食药监〔2016〕3号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及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加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从事以销售为目的的食品小作坊进行登记、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食品小作坊实行登记制度。食品小作坊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设定的基本条件,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经所在地旗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条食品小作坊对其生产的食品安全负责。食品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满足营养、健康、安全的要求,不存在影响健康和危及安全的不合理危害,不得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五条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列入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目录内的食品。 第六条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规范全区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工作;盟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作;旗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负责食品小作坊的核准登记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上级部门应对下级部门的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七条鼓励食品小作坊进入当地统一规划的食品园区或集中经营场所,改善生产环境,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安全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