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词和炼句

选词和炼句

《选词和炼句》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掌握选词和炼句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学习在实际语言表达中选择和锤炼词句。

3.体会汉语言的丰富精妙,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熟读教材和学案中选文内容,体会修饰语和动词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练习写一段话,恰当地运用修饰语和动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选词

一、体会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1.什么是选词?

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2.举例分析:一字之师、“推敲”

二、解读文本——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1.体会修饰语的表现力:比较课文中《生命·生命》删改前后的表达效果。

2.举例谈谈课文中(或你读过的诗文中)用得最好的一个定语或一个状语。

三、解读文本——句子与动词 P100

1.体会动词的表现力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2.经典文学片段赏析:赏析下文中你认为用得最好的一个动词。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四、如何选词?

1、选择准确贴切的词(唯一的一个词)。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最妙的一个词)。

如:(1)“春风又绿.江南岸”(到、过、入、满)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武汉一运猪车撞车,百猪漫步

..立交桥,交通中断五小时(北京晚报图片标题)3.扩展演练

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4.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高考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5.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抚掌称妙。

(试分析体会几个动词的不同意味)

五、创作短文,实际体验

自己随意写一段话,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同学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六、如何炼句

炼句:简洁、连贯

写文章不仅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很多文章也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1.注意句子的简洁

简洁精炼的句子一直备受推崇。炼句要讲究以少胜多,言简意丰。

(1)体会文中实例

(2)练习:课后习题三第2题

2.注意句子的连贯。(注意陈述主体、句式、逻辑、修辞等)

练习:请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句子。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3.巧妙选择句式。

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

(一)长句和短句(二)肯定句和否定句(三)陈述句和疑问句(四)常式句和变式句

(一)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二)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

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双重否定句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三)疑问句中有两种特殊句式:设问句和反问句。

设问句,吸引读者的注意,显得亲切自然;

反问句,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

(四)变式句

1、成分位置的变化:突出重点

例(1)“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

(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3)你放着吧,祥林嫂!

2、语气和色彩的变化

如:“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生硬、训诫)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委婉的提醒、劝告)4.能力训练(二)

(1)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2)分析“要我学”与“我要学”的不同含义。

(3)课后习题“小试身手”一、二

(4)换一种说法:①勿踏草坪!

②请遵守交通规则!

七、作业:

1、完成课后其它习题。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高考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 教学难点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说锤炼 1.因为某种原因,老师请假了,学校安排一名新来的老师上课。新老师一走上讲台,大家的目光就会齐刷刷地向了他。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投、转、望、瞄、射、刺等,并体会使用不同的动词能使句子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2.去掉“齐刷刷”一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修饰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3.解释“炼字”中的“炼”的含义,体会“锤炼”一词的内涵。 “炼”,火字旁,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炼字炼句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像铁砂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纯钢一样,我们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琢磨,才能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正如杜甫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今天这节课,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分析,深度认知选词和炼句。 二、古人好锤炼

1.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坛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诗词中的“炼字”已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大家快速在脑海中搜索,试着举出一些例子。 2.实例分析。 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王维《过香积寺》 “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⑵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三、名家重锤炼 1.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我国现当代的许多名家也都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比如课本上《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和《绿》的作者朱自清,在选词炼句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 2.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工具箱”中的有关知识,小组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学习重点 1.认识选词和炼句的妙处。2.学会选词和炼句。 阅读引子“一字之师”,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言的生命”,思考:语言的生命来源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什么叫炼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们常常溢美文学大家选择使用词语和句子有所谓“随手拈来”或“神来之笔”。但其实在看似“神来”、“随手”的背后,更多的恐怕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还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权力·权利 “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句1:政治新星金正恩正式步入权力核心。 例句2:碧生源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员工权利。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 “前车可鉴”: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作为以后的教训。 都出自《汉书》“前车覆,后车戒”,但意义不同。“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做动词用。“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做名词用。 例句1:日本经济的惨痛教训前车可鉴,中国绝不重蹈覆辙。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2含解析

教学设计:《语言文字应用·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教版选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选词炼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曾国藩在向皇上汇报“年终总结”时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的例子,从而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说明选词炼句的重要性及其妙处。( 二)回眸经典。(引导学生鉴赏) (1)选词炼句的内涵引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的一段话:“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2)经典文段鉴赏“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找或挑)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

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鉴赏过程,师生互动。突出修饰语的作用. (三)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此内容在前节课已明确)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3)扩展演练:之一: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我……看着老师的眼睛,……说:“……” (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参考示例: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四)总结方法对于“选词”:一要准确,即“唯一的一个词”;二是生动,即“最妙的一个词”。(4)列举炼字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如:(1)臧克家曾将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中的“原驰腊象”的“腊”字改成“蜡”字。 (2)张逸生曾将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中婵娟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五、探讨小结:

语文系列《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答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目的 (1)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字斟句酌为哪般(第一课时) 1 导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请学生阅读引子后说一说类似的选词炼句的例子。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选词炼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2 品评:独具慧眼,含英咀华 顾名思义,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而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意味。同学们可回味一下那些幼时可诵的佳句名篇,试着咀嚼一番,看现在有没有

什么新发现. 很多同学喜欢“诗仙"李白,总觉得他只要随口一吟,便是上乘之作.其实,这位所谓天才诗人也“常横经藉书,制作不倦",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只是他对文字的“修炼”功夫炉火纯青,故诗风自然而不见斧凿之痕。以其知名度最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例,男女老少张口就来,太通俗了,它有什么妙处呢?这里单说“疑"字,这字乍看极平淡普通,细品又回味无穷。诗人既说“疑”,就说明他知道“地上霜”只是错觉,明明知道那不是霜却还要生疑,可见是诗人自己心里“下了霜",起了思乡的寒意而觉得孤寂了。“诗圣"杜甫追求选词炼句的执著几乎尽人皆知,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评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得一气呵成,将诗人“喜欲狂"之情推至读者目前,几乎使人忘记了这是首“戒律森严"的律诗。这两句包括了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前后相承,又形成了当句对,之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形成流水对,不可谓不巧妙. 可见,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名篇,往往需要我们去反复咀嚼,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才会尝到满口的余香。正如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所言:“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练习:20、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二十)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课内基础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________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2)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________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 (3)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________的荒村。 (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________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吻擎萧条无法挽救 B.吻擎萧索不可救药 C.拍托萧索无法挽救 D.拍托萧条不可救药 解析(1)“吻”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波浪的温柔。 (2)“擎”有高举的意思,体现了郑重严肃的意味。 (3)“萧索”有缺乏生机的意思,将荒村的“冷落,没有生机”表现了出来;而“萧条”侧重于经济衰微。 (4)“不可救药”比“无可挽救”更形象、更贴切。 答案 B 2.下面是余光中《沙田山居》中的几个句子,依次填入各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 )现在阒黑的海面。 ②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 )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③马鞍山奇拔而峭峻,( )于东方,使朝暾姗姗来迟。 ④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 )。 A.出噪阻踞B.浮鸣屏卧 C.浮噪屏踞D.出鸣阻卧 答案 C 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填在语段横线处( ) 他作案之后,迅速逃离现场,藏在山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山洞里,过起了野人般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A.八年后,警察还是找到了他,送他进了应去之处 B.警察八年后还是找到了他,把他送进了应去之处 C.八年后,还是叫警察找到了,被送进了应去之处 D.警察八年后还是把他找到了,送他进了应去之处 解析语段的陈述主体是“他”,为保持陈述主体的一致性,应选用被动句。 答案 C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知识精要 一、选词:准确、生动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动。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二、炼句:简洁、连贯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练习:20、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二十)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课内基础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________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2)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________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 (3)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________的荒村。 (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________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吻擎萧条无法挽救 B.吻擎萧索不可救药 C.拍托萧索无法挽救 D.拍托萧条不可救药 解析(1)“吻”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波浪的温柔。 (2)“擎”有高举的意思,体现了郑重严肃的意味。 (3)“萧索”有缺乏生机的意思,将荒村的“冷落,没有生机”表现了出来;而“萧条”侧重于经济衰微。 (4)“不可救药”比“无可挽救”更形象、更贴切。 答案 B 2.下面是余光中《沙田山居》中的几个句子,依次填入各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现在阒黑的海面。

②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③马鞍山奇拔而峭峻,()于东方,使朝暾姗姗来迟。 ④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 A.出噪阻踞B.浮鸣屏卧 C.浮噪屏踞D.出鸣阻卧 答案 C 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填在语段横线处() 他作案之后,迅速逃离现场,藏在山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山洞里,过起了野人般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A.八年后,警察还是找到了他,送他进了应去之处 B.警察八年后还是找到了他,把他送进了应去之处 C.八年后,还是叫警察找到了,被送进了应去之处 D.警察八年后还是把他找到了,送他进了应去之处 解析语段的陈述主体是“他”,为保持陈述主体的一致性,应选用被动句。 答案 C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

让景物“活”起来,人物“动”起来--浅谈选词炼句

让景物“活”起来,人物“动”起来--浅谈选词炼句 转:红笺一叶的博客 让景物“活”起来,人物“动”起来 ——浅谈选词炼句 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转自语文追梦人的博客 选词炼句,是写作的基本功,也是写作的高层境界。说它是基本功,是因为写作总得遣词造句;说它是高层境界,是因为要选好一个词,炼好一个句,并不是容易的事。作为词来说,需要唯一的一个词,最妙的一个词;作为句来说,需要加减适宜,需要铺“桥”搭“路”,句句顺通。 选词炼句,好处多多,最基本的有二:一是可让景物“活”起来,二是可让人物“动”起来。下面分开说说 一、选词炼句与景物描写 要让景物“活”起来,一要选好动词,一要注意选好形容词。 我们来看现代美文《荷塘月色》中的经典片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两段文字,于高中师生来说,可谓再熟悉不过了。 其写景的曼妙,一是在于动词的选择,做到了“唯一”。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这个“泻”是不能换成“照”的,因为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若用“照”就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写不出月光的流动感;“照”太直白。平淡无味。) “浮“——写出了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向逐渐扩散的特点。(这个“浮”是不能换成“升”“飘”的,因为“升”让人感觉“雾”很高;“升”让雾失去轻柔朦胧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谧之美。)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写出了叶子和花的轻淡朦胧。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这个“洗”是不能换成“刷”的,一是与“牛乳”不相应,二是无法写出月色下的叶子与花的色彩与状貌)“笼”——写出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迷离朦胧之感。(这个“笼”字,是不能换为“盖”“罩”“蒙”“遮”,因为它们都显得过于严密、厚重,失去了美感)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这个“画”是不能换成“留”“印”的,“留”与“印”都不能表现月影之真、之美) 由上可见,要选出唯一的动词,就要注意: 1、表现出事物的动态特点; 2、富有情味与美感; 3、与前后文水乳相融。

选词与炼句教案

选词与炼句教案 第一课时选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选词的重要性 2、学生能体会修饰词与动词在句子表达中的重要性 3、能运用选词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选词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一、引入 课文中的引子“一字之师”。(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中国历史上的“一字之师”。(前村深雪里,昨夜树枝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介绍中国古人苦吟的诗句。 介绍楼拜告诫莫泊桑的一段话 二、解读文本 ——修饰语与中心语P98-99 1、解析: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定中偏正词组,定语 状中偏正词组,状语 2、品味鉴赏:荷塘月色片段 先由学生朗读 找出修饰成分 区分定语、状语 选着任一修饰语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课堂活动: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看着老师的眼睛,……说:“……” 三、解读文本 ——句子与动词P100 1、解析: 动词在句子表达中的核心作用。 2、文本鉴赏:荷塘月色片段 先由学生朗读 采用替换法,找出文中动词的特殊表达效果 3、课堂活动:看图写一两句话,注意动词的锤炼。 四、总结 ——选词:准确、生动 P101 举例: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风又绿江南岸 教学反思: 上课的重点在于一些经典字词的鉴赏,而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处理得比较简单。上课的思路应该是非常清晰的,课上下来感到比较满意。之所以选择《荷塘月色》的片段来分析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二则是因为这篇散文的确经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炼句的基本要求 2、学生能掌握一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3、学生能初步掌握变换句式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能掌握一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短句变长句、长句变短句的方法 教学程序 一、炼句的基本要求介绍 简洁、连贯 二、常见句式介绍 1、长句与短句 A、长句与短句的特点,举例毛泽东论文中的句子,闻一多的演讲,郭沫若剧本中的句子 B、长句变短句,通过例子分析得出基本方法 抓主干 理枝叶 C、短句变长句,通过例子分析得出基本方法 确定主干句 将其余短句变为短语 删去不必要的成分 2、肯定句与否定句 A、通过例子分析得出: 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 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B、介绍双重否定句及其表达作用 C、通过练习巩固 3、陈述句与疑问句 重点介绍设问句和反问句及其表达作用。 4、常式句与变式句 通过鲁迅文章中三个变式句的分析,得出变式句的表达作用:突出语句的重点。 三、总结 “语不惊人死不休”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反思: 上语言文字课时,通过例子讲解应该是非常好的方式,但是选择怎样的例子还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虽然本课的想法很好,要联系高考,但是学生接受不来,导致课堂气氛沉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同步练习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同步练习什么是选词 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什么是炼句 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 如何选词 选词:寻找唯一 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运用时如不慎加选择,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要特别注意同义词在程度、范围、感情色彩、语法特点上的细微差别。如\'接济\'和\'救济\'这两个词语,都可以带宾语,但是\'接济\'的宾语常指个人,而\'救济\'的宾语常指群体。 选择准确准确贴切的词。尽可能选择恰如其分的反映客观事物及思想感情的词语,正如福楼拜所说,必须找到唯一的、最贴切的词,把它们用到最恰当的位置。如巴金在《灯》中所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用\'颤抖\'而不用\'闪动\',是因为\'闪动\'只是客观描写,\'颤抖\'则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作者\'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合。 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末二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人哭了自然要用帕子拭泪,但表达效果比直言

哭哭啼啼要好多了。\'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破\'一\'弄\',令人叫绝。前者使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后者使\'花\'顿时跃然纸上,摇曳生姿。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力避窠臼,寻找到新颖别致的词语就更好了。 如何炼句 炼句:千锤百炼 写文章不仅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很多文章也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简洁精炼的句子一直备受推崇。炼句要讲究以少胜多,言简意丰。 注意句子的连贯。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苦干句子的组合,好的组合应自然流畅,如风行水上。 巧妙选择句式。对各类句式,如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短句等要熟练掌握。 要想掌握如选词和炼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能力训练 一、戏剧主要靠对话来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双方面对面说话,尤其要求语言简 洁、紧凑。仔细阅读下面的原文和改稿,分析作者修改的原因。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解析

语言,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有生命力的文章,往往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为了使语言更准确、生动、有趣、鲜明,离不开修辞和语体色彩。语言还是一种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是紧紧相连的。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选词炼句的基本要求,即词语的使用要符合准确、生动的原则,要言简意赅,语意连贯。语言表达要遵循的原则是切合语境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以及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主要探讨了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第四节主要讨论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节序题目学习目标考点链接 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①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及其要 求。 ②理解选词和炼句的妙处。 ③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恰当选词和炼 句。 诗歌鉴赏的炼字和炼 句 2 语言表达的十八 般武艺——修辞 手法 ①掌握辞格的定义和分类,能辨析并 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②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 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修辞手法在仿写中的 应用 3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①体会和掌握增强语言的色彩的方 法途径。 ②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表情达 意,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 语言色彩方面的题目 4 入乡问俗——语 言和文化 ①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②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 点。 语言表达的“准 确”“鲜明”“生 动” 骆宾王替高适改诗

唐代杰出的边塞派诗人高适早年驻留边疆,熟悉军事生活。一天,高 适赴外地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在山中僧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 两句是:“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之后,他就继续赶路 了。途经钱塘江时,高适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却只有半江之水。 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决定在巡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可是,当他归来踏进房门时,发现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好诗,好诗”,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商榷,径直把它改了。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经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就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骆宾王。 一字之师―→炼字出精彩⎩ ⎪⎨⎪⎧可以化平庸为神奇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语言的“生命”→遗词造句⎩⎪⎨⎪⎧要注重选用和锤炼修饰语 要注重选择锤炼句式及动词性词语 1.什么是选词、炼句? [明确] (1)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2)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显出比较丰富的情感。 2.选择和锤炼词语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 3.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涉及汉字的注音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选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 二、学习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标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掌握选词炼字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字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学习内容:了解选词炼字的作用,学习选词炼字方法并以此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三、内容安排 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其根本原因是眼高手低,感性认知过于强烈。基于此,本节课内容设置为实例分析、总结概括、训练提升三部分有机结合。 四、说教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三五五”教学更要求突出思维训练、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课本每节除了“引子”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和“小试身手”。据此,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前人选词之功。(各抒己见,5分钟。)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课文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前人“炼字”的佳话?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赏析诗歌的语言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而“炼字”属于赏析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加以重视。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炼句”指锤炼诗句,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前人论诗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2: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南的蟹以阳澄湖所产最为出众,其名为“大闸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闸蟹给人们带来口福,更给阳澄湖带来骄傲。 ①其蛋白质含量远在老鳖之上②阳澄湖因大闸蟹而格外秀色可餐③大闸蟹因阳澄湖而身价倍增④得之于阳澄湖优越环境的恩泽⑤大闸蟹的三大特点是青背、白肚、黄毛竖爪⑥大闸蟹味道鲜美 A.②③⑥④①⑤B.③④②⑤①⑥ C.②⑤⑥④①③D.③②⑤④⑥① 答案D 解析③②承接上文话题,总说大闸蟹与阳澄湖相互依存的关系;⑤④介绍大闸蟹的特点及其成因;⑥①介绍大闸蟹的鲜美味道,与下文“大闸蟹给人们带来口福”相呼应。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为C。 3.下列各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A.②①⑤③④B.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⑤③②D.⑤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⑤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③“这种竞争”指⑤中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④②为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①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微博用户众多,用户的兴趣差异很大。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其实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不平等”在微博上的反应,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平衡”在微博上的延续。 ①但一个很负责任的学者讲的很多很透彻的道理,可能也没有几个人读过 ②名人容易获得粉丝,自然也就比一般的人有更强大的传播能力 ③但在微博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名人,更容易受到围观,更容易赢得观众 ④这也是有人出钱或通过其他非正规的方式,不择手段地增加自己的粉丝的原因 ⑤有些娱乐明星随便“唉”一声,可能就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嘘寒问暖 ⑥而观众数量是衡量博主魅力的最主要的指标 A.⑤②④①③⑥B.⑤①②③⑥④ C.③⑥④②⑤①D.③②⑤①⑥④ 答案C 解析注意通过句中关联词,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 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模块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张艳 一、学习目标:学习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步骤,掌握答题技巧。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试题演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四、课型模式:分析考试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体味炼字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二、理解概念,初识炼字 品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赏环节理解字词特定意义,借以赏析诗歌语言描绘的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三、题型归纳,点拨释疑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试题变形: 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2、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 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 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 四、试题演练,再识炼字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五、掌握步骤,规范答题 第一步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用联想、描景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 第三步点情境、表感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六、真题演练,提升能力送邹明府游灵武

2020高中语文人教语言文字应用课后测评: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解析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自主广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选词、炼句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词要准确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 B.选词要善于选择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C.选择的词语只要生动形象,且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就可以多用几个。 解析语言表达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若能传情达意便无须多用。 答案C 2.写作中的遣词造句,首先是选择和锤炼。选词要做到准确和生动,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生动就是。 参考答案词语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清朝有一位文学家叫袁枚。一天,家中的老仆人说:“梅树有一身花了。”袁枚大受启发,佳句偶成:“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你认为诗句中哪一个字最有表现力? 参考答案“孕”字。“孕”是指一个新生命新事物正在酝酿中、发育中。一个“孕”字既写出了梅花的生发,又展现了冬天的神韵,使诗句有意象更有意境,有形更有神。 4.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行节俭事,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请补出邻居添加的两个字: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对王某平日生活状况的提示,所添之字应能反映王某的特点,再就是所添之字要能产生幽默或劝谏作用,并合乎对联的要求。 答案早不 5.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④A.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不许减少;货色只许更好,不许变坏;技术只许提高,不许降低。 ,品种只许加多,货色只许更好,技术只许提高。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正确运用不同句式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中A句“非让他去不可”是双重否定,比B句“让他去”语气要强烈、坚定。②中A句“赞成”是肯定的说法,B句“不反对”是否定的说法,后者语意较弱,语气缓和。③中A句“不是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