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刀具的认识实验报告

刀具的认识实验报告

刀具的认识实验报告
刀具的认识实验报告

刀具认识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

1.了解常用刀具的结构型式

2.掌握常用刀具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掌握普通外圆车刀标注角度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要求 :

1.熟悉实验台摆设的刀具类型、用途;

2.掌握其中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画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标注角度。

三. 实验报告内容:(按要求填写标准报告纸)

:

1、指出所见车刀、铣刀的类型及还看见了哪些刀具

2、指出所见车刀、钻头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标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角度:外圆车刀的几何参数如下:γO=15°、αO=6°、κr=45°、κr′=10°、λs=-5°的外圆车刀。

~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刀具认识实验

内容:

一. 实验目的 :

1.了解常用刀具的结构型式

2.掌握常用刀具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掌握普通外圆车刀标注角度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要求 :

1.熟悉实验台摆设的刀具类型、用途;

2.掌握其中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画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标注角度。

三. 回答问题

1、指出所见车刀、铣刀的类型及还看见了哪些刀具

答:1)车刀:

按用途分类

外圆车刀、内孔车刀、端面车刀、切断车刀、螺纹车刀。

按结构分类

整体车刀、焊接车刀、焊接装配车刀、机夹车刀、可转位车刀、成型车刀等。

2)铣刀:圆柱铣刀、三面刃铣刀、锯片铣刀、模数铣刀、单角铣刀、双角铣刀、凸圆弧铣刀、凹圆弧铣刀、

3)钻头:麻花钻、中心钻、

)

4)螺纹刀具:丝锥,板牙,

2、指出所见车刀或钻头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答其一即可)

(1)车刀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1)前面(前刀面)Ar:刀具上切屑流出的表面;

2)后面(后刀面)Aα:刀具上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的刀面;

3)副后面(副后刀面)Aα′:刀具上与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面;

4)主切削刃S:前面与后面形成的交线,在切削中承担主要的切削任务;

5)副切削刃S′:前面与副后面形成的交线,它参与部分的切削任务;

6)刀尖:刀尖可以是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汇交的交点;

(2)钻头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标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角度:外圆车刀的几何参数如下:γO=15°、αO=6°、κr=45°、κr′=10°、λs=-5°的外圆车刀。

名称轴側投影图刀具标注角度

普通

外圆

车刀

刀具的认识实验报告

刀具认识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 1.了解常用刀具的结构型式 2.掌握常用刀具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掌握普通外圆车刀标注角度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要求 : 1.熟悉实验台摆设的刀具类型、用途; 2.掌握其中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画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标注角度。 三. 实验报告内容:(按要求填写标准报告纸) : 1、指出所见车刀、铣刀的类型及还看见了哪些刀具 2、指出所见车刀、钻头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标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角度:外圆车刀的几何参数如下:γO=15°、αO=6°、κr=45°、κr′=10°、λs=-5°的外圆车刀。

~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刀具认识实验 内容: 一. 实验目的 : 1.了解常用刀具的结构型式 2.掌握常用刀具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掌握普通外圆车刀标注角度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要求 : 1.熟悉实验台摆设的刀具类型、用途; 2.掌握其中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画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标注角度。 三. 回答问题 1、指出所见车刀、铣刀的类型及还看见了哪些刀具 答:1)车刀: 按用途分类 外圆车刀、内孔车刀、端面车刀、切断车刀、螺纹车刀。 按结构分类 整体车刀、焊接车刀、焊接装配车刀、机夹车刀、可转位车刀、成型车刀等。 2)铣刀:圆柱铣刀、三面刃铣刀、锯片铣刀、模数铣刀、单角铣刀、双角铣刀、凸圆弧铣刀、凹圆弧铣刀、 3)钻头:麻花钻、中心钻、 ) 4)螺纹刀具:丝锥,板牙,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截图完整)

中南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数字基带信号 1、实验名称 数字基带信号 2、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 3 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 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3、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HDB 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 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 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AMI译码输出波形。 4、基本原理(简写)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 3 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 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 ?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数器40160 ?并行码产生器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

刀具实训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总结 一、实训科目:《社会保险》 二、实训对象:10级人力资源管理1、2班 三、实训课时:单周4课时、双周2课时 四、实训内容: 五、实训特色: 六、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险相关知识、操作流程和技能,毕业即能上岗,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保专员或掌握人事专员所需社保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七、实训结果: 通过实训,学生知道了如何填写相关表格,并规范了表格的填写格式,细心和用心程度进一步提升,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迈进。 八:实训心得: 1、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出发,设计实训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的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 2、有少部分同学因个人喜好对于课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或者认为以后不会从事社保岗位的工作,因而出现上课不认 真、实训不参加的情况,以后应多从重要性、实用性、现实性角度出发多灌输观念,加强他们的积极性。 3、鉴于实训室条件的限制,电脑速度过慢,且常有损坏,因此学生只能4个或者更多的人共用一台电脑,导致操作的同学锻炼了操作能力,而旁边观看的同学虽然有所了解,但还是有所欠缺。如何在克服客观条件的情况下,让每位同学都能熟练操作,是以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实训总结 回首大学四年时间,我们系统性的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进行了相应理论知识专周实训。其中包括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专业性实训,也有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性的非专业知识实训。从数量上来看,我们的实训任务量是相当的客观;从实训的内容来看,我们的实训任务也基本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并且是以案例分析、方案策划为主;从实训效果来看,就我个人而言,对我掌握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 往往对实训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并没有认真的去完成实训任务,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实训任务中来。同时,针对实训任务内容,过多的依赖于网络知识,缺乏个人独立思考。最终导致实训对个人的帮助效果较差。 2、专业理论知识匮乏 话说通过四年时间的学习,应该基本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对理论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见解,可以初步解决现实中的相关问题。可事实上,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缺乏程度难以想象,仅仅对理论知识有模糊的记忆与认识,并且那些理论知识仅限于招聘、培训的内容。对于绩效薪酬、职业生涯规划、项目管理等知识,仅仅可以回忆起其中的某些专业性名词而已。 3、自身能力欠缺 纵观以往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过程,发现自身能力素质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完成实训任务。能力素质欠缺是由于自己对自身能力素质水平认识不足,所要达到的能力素质目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 学号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振幅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实验结果 1. ZD.OUT波形: 2. TZXH波形:

刀具实验报告 1车刀,2质量实验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实验报告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系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报告 一、课程名称: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 二、实验名称: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 三、实验设备:车刀量角仪;车刀模型 四、实验目的: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车刀主要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 3.加深对有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在切削过程中的作用。 五、实验内容: 1.熟悉和调整车刀量角仪; 2.测量45°弯头外圆车刀、90°车刀、直头外圆车刀、螺纹车刀的六个主要几何角度。 (任选二到三种车刀测量) 六、实验报告: 1.任选一种刀具,画图标注刀具正交面内的前角γ0、后角α0、副后角α0’、主偏角κr、 副偏角κr′和刃倾角λs。

2.车刀量角仪型号: 3.车刀几何角度实测记录 被测车刀 前角γo(°)后角αo(°) 副后角αo’ (°) 主偏角κr (°) 副偏角κr′ (°) 刃倾角λs (°)正交平面法平面正交平面法平面副正交平面基面基面切削平面 七、思考题: 1.45°弯头外圆车刀车外圆和端面时,主、副切削刃分别在什么位置,画图示意(要求示意工件、刀具,指出进给运动方向、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 2.为什么在车刀的工作图上不标注副前角?

3.车刀按结构分常见类型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4.用车刀正交平面、法平面角度换算公式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一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车刀主要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 3.加深对有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在切削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 车刀量角仪 ;车刀模型 三、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 (一)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及特性 本仪器用于测量各种车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法平面参考系和假定工作平面、背平面参考系的几何角度。其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1、 盘形工作台 2、 矩形工作台 2a 矩形工作台指针 2c 固紧螺钉 2b 滑动刀台 2d 被量刀具 3、 主量角器 3a 量刀板与指针 3b 升降螺母 4、 副量角器 1 2 3 4 2a 2b 2c 2d 3a 3b 4a 4b 5a 5b 5c 5 4c

切削力实验报告

篇一:007切削力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40号楼一楼实验室成绩 实验名称切削力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 本次切削力测量实验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堂所学的有关切削力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切削力直接影响切削热、刀具磨损与使用寿命、加工精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等问题。因此,研究切削力的规律,对于分析切削过程和生产实际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实验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达到如下实验目的: 1、了解三向切削力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进行切削力单因素实验,了解背吃刀量、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三大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获得三向切削力实验公式; 3、了解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利用三向测力仪进行切削力实验的软、硬件系统构成,以及三向切削测力仪标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基本原理 切削力是机械切削加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机床、夹具等工艺装备的工作状态(功率、变形、振动等),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 切削力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切削层金属、切屑和工件表层金属的弹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抗力;二是刀具与切屑、工件表面间的摩擦阻力。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很多,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刀具磨损状况、切削液的种类和性能、刀具材料等都对切削力有较大的影响。 实验基本步骤 1、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强调实验的纪律、进行安全教育。 2、车床及工件的准备:将圆钢棒材(工件)安装在车床上,利用三爪卡盘和活动顶尖将棒材装夹到位;安装车刀,注意刀尖对准车床的中心高,然后启动车床将工件外圆表面加工平整; 3、dj-cl-1型三向切削力实验系统的准备: 1)启动切削力实验程序,在“输入实验编号”栏目内,输入年级、专业、班级、组号、实验次数和主题词等,并点击“确定”; 2)点击“零位调整”软按钮,调出零位调整界面,进行三向零位调整; 3)点击“切削力实验方式向导”软按钮,调出切削力实验方式向导界面,进行实验方式选择:选择切削力单因素实验; 4、进行不改变进给量及切削速度,只改变背吃刀量单因素切削力实验; 5、进行不改变进给量及背吃刀量,只改变切削速度单因素切削力实验; 6、进行不改变背吃刀量及切削速度,只改变进给量单因素切削力实验; 7、建立单因素切削力实验综合公式,并输出实验报告。 原始记录 1、车床型号 c6240 2、工件参数工件参数见表1 3、测力传感器型号 dj-04b-917 4、刀具参数:刀具(刀片)材料 yt15 5、刀具几何参数刀具几何参数见表2 表2 单因素切削力实验刀具几何参数6、实验结果: 单因素实验图 改变背吃刀量、改变进给量和改变切削速度的切削力实验图见图 1、图2和图3。 3000 (n) 三向切削力 2500 2000 1500 1000500 0 0 0.5 1 1.5 2 2.5 3图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中南大学

操作系统原理试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CPU调度 一、实验内容 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 二、实验目的 多道系统中,当就绪进程数大于处理机数时,须按照某种策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实现处理机调度,以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三、实验题目 1、设计一个按优先权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2、设计按时间片轮转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四、实验要求 PCB内容: 进程名/PID; 要求运行时间(单位时间); 优先权; 状态: PCB指针; 1、可随机输入若干进程,并按优先权排序; 2、从就绪队首选进程运行:优先权-1/要求运行时间-1 要求运行时间=0时,撤销该进程 3、重新排序,进行下轮调度 4、最好采用图形界面; 5、可随时增加进程; 6、规定道数,设置后备队列和挂起状态。若内存中进程少于规定道数,可自动从后备 队列调度一作业进入。被挂起进程入挂起队列,设置解挂功能用于将指定挂起进程解挂入就绪队列。 7、每次调度后,显示各进程状态。 实验二:内存管理 一、实验内容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目的 帮助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验题目 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四、实验要求 1、自行假设主存空间大小,预设操作系统所占大小并构造未分分区表; 表目内容:起址、长度、状态(未分/空表目) 2、结合实验一,PCB增加为: {PID,要求运行时间,优先权,状态,所需主存大小,主存起始位置,PCB指针} 3、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分配主存空间; 4、进程完成后,回收主存,并与相邻空闲分区合并 .1、Vo类说明(数据存储结构) 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 Public class PCB{ //进程控制块PCB,代表一个进程 //进程名,作为进程的标识; private String name;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private int time; //赋予进程的优先权,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小的进程先执行; private int priority; //状态,假设有“就绪”状态(ready)、“运行”状态(running)、 //“后备”状态(waiting)、“挂起”状态(handup) private String state; //进程存放在table中的位置 private int start; //进程的大小 private int length; //进程是否进入内存,1为进入,0为未进入 private int isIn; //进程在内存中的起始位置 private int base; //进程的大小 private int limit; //一些get和set方法以及构造器省略… };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实验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实验室

注意事项 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特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上实验课前必须按指导书作好预习及准备工作。 (2)除了必要的书籍和文具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 (3)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室内安静和整洁。不准打闹、乱扔纸屑和随地吐 痰。 (4)凡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均不得使用或触摸。 (5)做实验时应按指导细心操作。如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不得自行拆修或安装软件。 (6)爱护国家财产,实验完毕应将实验仪器整理好,如损坏仪器,按有关规 定处理。 实验结束后,需在三日内上交实验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向老师说明原因!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实验室

实验1切削力测量 1.1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切削测力仪的工作原理及测力方法。 (2)掌握切削深度、进给量对车削力的影响规律。 (3)掌握有关软件的应用。 1.2实验内容 (1)测力仪标定。 (2)切削速度、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测量不同的切削深度下车削力的大小。 (3)切削速度、切削深度一定的情况下,测量不同的进给量下车削力的大小。 1.3实验设备、仪器和试件 CA6140车床一台 Kistler测力仪一台 计算机系统(数据分析软件)一台 1.4实验数据处理 初始条件: D=mm n=rpm ν=m/min a p=mm 1实验数据记录 记录ν、a p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测得的切削力(如下图)。 表1.1:ν、a p一定的条件下,f对切削力的影响 序号f F x(N)F y(N)F z(N) 1 2 3 4 5 1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机类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类)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8月 目录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1)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3)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 (4)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5) 实验五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 (6) 实验六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7) 实验七螺旋传动效率实验 (8) 实验八带传动实验 (9) 实验九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10) 实验十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12) 实验十一滚动轴承综合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13) 实验十二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 (14) 实验十三减速器拆装实验 (15)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机构自由度与原动件的数目各为多少?当机构自由度=原动件的数目,机构的

运动是否确定? 五.收获与建议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实验转速: 四.思考题: 转子动平衡为什么要在左右两个平面上进行平衡?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1?当转速不变时,采用不同的飞轮,数据记录: 结论:当转速不变时,飞轮转动惯量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二?当飞轮不变时,转速变化,数据记录: 结论:当飞轮不变时,转速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标注参数) 二、机构的设计方案图(复印件) 三、机构有____________个活动构件?有______个低副,其中转动副_______个, 移动副__________个,有____________复合铰链,在_________处?有________处?有__________个虚约束,在__________处? 四、机构自由度数目为F=3n-2PL-PH=3X-2X-0= 五、机构有_________个原动件 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驱动,在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 六、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简述机构的有关杆件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 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特性?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卡住”现象?(原无要求的项目可以不作涉及) 七、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八、指出机构的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中南大学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LAB 中矩阵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 实验任务 1. 了解MATLAB命令窗口和程序文件的调用。 2 ?熟悉如下MATLAB的基本运算: ①矩阵的产生、数据的输入、相关元素的显示; ②矩阵的加法、乘法、左除、右除; ③特殊矩阵:单位矩阵、“ 1 ”矩阵、“0”矩阵、对角阵、随机矩阵的产生和运算; ④多项式的运算:多项式求根、多项式之间的乘除。 基本命令训练 1、>> eye(2) ans = 1 0 0 1 >> eye(4) ans =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2、>> ones(2) 1 1 ans =

1 1 >> ones(4) ans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ones(2,2) ans = 1 1 1 1 >> ones(2,3) ans = 1 1 1 1 1 1 >> ones(4,3) ans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zeros(2) ans =

0 0 0 0 >> zeros(4) ans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zeros(2,2) ans = 0 0 0 0 >> zeros(2,3) ans = 0 0 0 0 0 0 >> zeros(3,2) ans = 0 0 0 0 00 4、随机阵>> rand(2,3) ans = 0.2785 0.9575 0.1576 0.5469 0.9649 0.9706 >> rand(2,3)

中南大学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实验报告整理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机制**** 姓名:张** 学号: *********** 指导教师:李** 时间: 2018-11-12 实验一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运行实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操作MES终端软件,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任务下达和控制加工,让学生

了解智能制造的特征及优势。 (2)通过创意性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的构思。 (3)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学会绘制控制系统流程图,掌握物料流、信息流、能量流的流动路径。 (4)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掌握各机械零部件、传感器、控制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5)通过实验系统运行让学生了解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是采用何种元器件来实现的,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2.实验内容 (1)仔细观察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现,了解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各个模块,熟悉各个模块的机械结构。 (2)了解各种典型传动机构的组装、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实现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 (3)学习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 (4)了解典型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和性能; (5)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原理,完成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组装; (6)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检测,完成工件抓取、传输和加工。

3.实验步骤 (1)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进行检测单元的设计; (3)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4)上下料机构的组装与检测控制; (5)物料传输机构的组装与实现; (6)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模块的连接与控制; (7)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单元的状态与工件状态位置的检测; (8)对机器人手动操作,实现对工件的抓取、传输。 4. 实验报告 ①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由哪几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主要由:总控室工作站、AGV小车输送物料机构、安川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法那科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ABB机器人组装工作站、视觉检测及传送工作站、激光打标工作站、堆垛机及立体仓储工作站。 ②画出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物料传输系统结构简图;

中南大学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设计思路 (4) 四、关键代码 (4) 五、实验截图 (5) 六、源代码 (5) 实验2 使用LRU 方法更新Cache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内容 (8) 三、设计思路 (9) 四、程序截图 (9) 五、实验代码 (9) 实验总结 (16) 参考文献 (16)

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指令编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 1. 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的编码结果以及对指令码的长度进行评价。与扩展操作码和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2. 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 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 下表所示: 对此组指令进行 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 最后得到的HUFFMAN 编码如下表所示:

最短编码长度为: H=0.45*1+0.30*2+0.15*3+0.05*4+0.03*5+0.01*6+0.01*6=-1.95. 要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 HUFFMAN 编码,只要根据指令的各类操作码的出现概率构造HUFFMAN 树再进行 HUFFAM 编码。此过程的难点构造 HUFFMAN 树,进行 HUFFAM 编 码只要对你所生成的 HUFFMAN 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完成编码工作。 三、设计思路 观察上图,不难看出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的工作:1、先对各指令操作码的出现概率进行排序,构造一个有序链表。2、再取出两个最小的概率节点相加,生成一个生的节点加入到链表中,同时从两表中删除此两个节点。3、在对链表进行排序,链表是否只有一个节点,是则 HUFFAN 树构造完毕,否则继续做 2 的操作。为此设计一个工作链表(链表的元素时类,此类的功能相当结构。)、HUFFMAN 树节点、HUFFMAN 编码表节点。 四、关键代码 哈夫曼树重点在于如何排列权值大小不同的结点的顺序 private int leafNum; //叶子结点个数 private HaffmanNode[] hnodes; //哈夫曼树的结点数组 public HaffManCode(double[] weight) //构造指定权值集合的哈夫曼树 { int n = weight.length; //n个叶子结点 this.leafNum = n; this.hnodes = new HaffmanNode[2*n-1]; //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1个结点 for(int i=0; i

刀具实验报告

实验一车刀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车刀角度,学会一般车刀角度基准面的确定及角度的测量方法。 2.了解不同参考系内车刀角度的换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工具和仪器。 1.车刀量角台(三种型式)。 量角台的构造如图1—1。(1)台座、(2)立柱、(3)指度片、(4)刻度板、(5)螺钉、(6)夹固螺钉、(7)定位块。 2.各种车刀模型。 A型量γ0 、α0、αo·B型量λs C型量K r、K 图1—1车刀量角台 三、实验内容 车刀标注角度的测量。 用车刀量角台测量外园车刀的γ0 、α0 、λs 、K r、K r·、αo·等角。 (a)量前角:如图1-2,将车刀放置在台座上,调整刻度板4和指度片3使指度片的B边位于车刀主剖面内并与前刀面贴合,则由刻度板上读出γ0。如 果指度片位于横向或纵向剖面,则可测得γf或γp 。 (b)量后角:如图1-3,调整刻度板和指度片使指度片A边位于主剖面内,并与后刀面贴合则由刻度板可测得α0。同理指度片位于横向或纵向剖面内可测得αf或αp。调整刻度片位于副剖面内,可测得αo〃。 (c)量刃倾角:如图1-4,调整指度片使之位于切削平面内并使其测量边与主切削刃贴合,则由刻度板读出λs。 (d)量主偏角、副偏角:如图1-5,将车刀刀杆靠紧定位块.调整刻度板的指度片,使指度片测量边分别与主、副切削刃贴合,由刻度板读出K r和K r〃。

图1—2前角γ0测量图1—3后角量α0的测量 图1—4刃倾角λs的测量图1—5主偏角K r、副偏角K r〃的测量

实验记录 1.主剖面参考系的基本角度(单位:度) 计算: 3.在所测量刀具中选择刃倾角最大的刀具,计算切深前角γp,进给前角γf。 由tgγp=tgγo cos K r +tgλs sin K r 得γp=arctg(tg10.5o cos42o+tg(-6o)sin42o)=3.86o 由tgγf=tgγo sin K r -tgλs cos K r 得γf=arctg(tg10.5o sin42o-tg(-6o)cos42o)=11.43o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301 姓名黄佳清 学号 07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姓名:黄佳清班级:机械1301 学号: 07 实验日期: 2015 年 10 月 18 日指导教师:成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 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 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2.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 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 max和最小值x 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 max一x min 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 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x和 。 7)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 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 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3.绘制图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m 通常取4或5件。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m j ij i x m x 1 1 式中 ——第i 个样组的平均值; ——第i 个样组的标准差; ——第i 个样组第j 个零件的测量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图控制限(计算公式见实验原理) 4)绘制 图 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R 为纵坐标,画出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 4. 按下式计算工序能力系数Cp 5. 判别工艺过程稳定性 可按下表所列标准进行判别。注意,同时满足表中左列3个条件,工艺过程稳定;表中右列条件之一不满足,即表示工艺过程不稳定。

中南大学软件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

实验1 UML实验 实验学时: 4 每组人数: 1 实验类型: 3 (1:基础性2:综合性3:设计性4:研究性) 实验要求: 1 (1:必修2:选修3:其它) 实验类别: 3 (1:基础2:专业基础3:专业4:其它)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安装和使用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绘制常用的UML 图形,熟悉常用的UML建模符号; 2. 构建用例模型来描述软件需求,包括绘制用例图,撰写用例文档并制作用例检查矩阵; 3. 学习使用状态图描述对象的状态及转换; 4. 学习使用活动图为业务流程建模; 5. 学习使用顺序图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 6. 学习类图的绘制; 7. 学习从系统需求中识别类,并构建相应的面向对象模型; 8. 学习使用PowerDesigner实现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 9. 学习使用组件图描述每个功能所在的组件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0. 学习使用部署图描述软件中各个组件驻留的硬件位置以及这些硬件之间的交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 1. 某酒店订房系统描述如下: (1) 顾客可以选择在线预订,也可以直接去酒店通过前台服务员预订; (2) 前台服务员可以利用系统直接在前台预订房间; (3) 不管采用哪种预订方式,都需要在预订时支付相应订金; (4) 前台预订可以通过现金或信用卡的形式进行订金支付,但是网上预订只能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 (5) 利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时需要和信用卡系统进行通信; (6) 客房部经理可以随时查看客房预订情况和每日收款情况。 绘制该酒店订房系统的用例图。 2. 根据以下场景绘制用例图: 某企业为了方便员工用餐,为企业餐厅开发了一个订餐系统(COS:Cafeteria Ordering System),企业员工可通过企业内联网使用该系统。该系统功能描述如下: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之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 姓名: * * * 班级:机械13**班学号: 080113****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 29 日指导教师:何老师成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夹具的特点和设计装配方法,具有按加工要求组装组合夹具并进行检测 的能力。 (2)了解组合夹具的元件种类、结构与功用。 (3)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及粗、精基准选择原则。 (4)理解夹具各部分连接方法,了解夹具与机床连接及加工前的对刀方法。 (5)掌握定位方法,调整定位尺寸、消除形位误差、夹紧力的分析等。 (6)熟悉铣、钻、镗等机床夹具的特点。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一)实验内容:根据工件工序要求及结构特点,自行设计夹具总装方案,并进行 装配及调整,以巩固机制工艺学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组合夹具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来解决 实际加工中工件的装夹问题。 (二)原理分析:组合夹具元件及其作用 组合夹具按组装对元件间连接基面的形状不同,可分为槽系和孔系两大系统。为了适应 不同产品加工零件尺寸大小的需要,组合夹具按其尺寸大小又分为大、中、小型三个系列, 见下表。 各系列中,其元件用途又可分为八大类。在每一类元件中又分很多结构类型、品种及规 格,以供组装不同夹具时搭配选用。为了掌握组合夹具的组装技术,必须熟悉各类元件的结 构特点、尺寸规格及使用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各类元件,迅速组装出所适用的夹具来。现以 中型系列为例,介绍八大类元件的主要结构形式和基本用途。 1.基础件 它是组合夹具中最大的元件,包括各种规格尺寸的方形、矩形、圆形基础板和基础角铁 等。基础件通常作为组合夹具的基体,通过它将其他各种元件或合件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夹具, 图1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中南大学x射线实验报告参考

中南大学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同组者 月日指导教师 实验 日期 评分分评阅人评阅日期 实验目的 1)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2)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的样品制备方法; 3)学会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实验参数设臵,独立完成一个衍射实验测试; 4)学会MDI Jade 6的基本操作方法; 5)学会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鉴定的方法; 6)学会物相定量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定量的方法。 本实验由衍射仪操作、物相定性分析、物相定量分析三个独立的实验组成,实验报告包含以上三个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1、X射线衍射仪 (1)X射线管 X射线管工作时阴极接负高压,阳极接地。灯丝附近装有控制栅,使灯丝发出的热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聚焦轰击到靶面上。阳极靶面上受电子束轰击的焦点便成为X射线源,向四周发射X射线。在阳极一端的金属管壁上一般开有四个射线出射窗口。转靶X射线管采用机械泵+分子泵二级真空泵系统保持管内真空度,

阳极以极快的速度转动,使电子轰击面不断改变,即不断改变发热点,从而达到提高功率的目的 (2)测角仪系统 测角仪圆中心是样品台,样品台可以绕中心轴转动,平板状粉末多晶样品安放在样品台上,样品台可围绕垂直于图面的中心轴旋转;测角仪圆周上安装有X 射线辐射探测器,探测器亦可以绕中心轴线转动;工作时,一般情况下试样台与探测器保持固定的转动关系(即θ-2θ连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分别转动;有的仪器中样品台不动,而X 射线发生器与探测器连动。 (3)衍射光路 2、物相定性分析 1) 每一物相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衍射谱,没有任何两种物相的衍射谱是完全相同 的 2) 记录已知物相的衍射谱,并保存为PDF 文件 3)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与样品衍射谱完全相同的物相 4) 多相样品的衍射谱是其中各相的衍射谱的简单叠加,互不干扰,检索程序能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全部物相 3、物相定量分析 物相定量分析——绝热法 在一个含有N 个物相的多相体系中,每一个相的RIR 值(参比强度)均为已知的情况下,测量出每一个相的衍射强度,可计算出其中所有相的质量分数: 其中某相X 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 == N A i i A i X A X X K I K I W 式中A 表示N 个相中被选定为内标相的物相名称 式中A O Al X O Al X A K K K 3 232= 右边是两个物相X 和A 的RIR 值,可以通过实测、计算或查找PDF 卡片获得。 样品中只含有两相A 和B ,并选定A 为内标物相,则有:

中南大学微机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____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4) DEBUG 的使用 (4) 第二部分硬件实验 (8) 实验一使用ADC0809的A/D转换实验 (10) 实验二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13)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DEBUG 的命令及其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内容 1.进入和退出DEBUG程序 2.本实验只要求在DEBUG调试状态下进行,包括汇编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程序 3.掌握一些DEBUG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环境 Windows系统下从进入命令行窗口。 四、实验的基本原理 a 汇编 d显示内存单元内容 e修改单元内存内容 g执行命令 t单步(或多步)调试 n指定文件路径文件名(含扩展名) u反汇编 r查看寄存器值及修改 l加载程序 w写盘命令 五、实验步骤 1.用DEBUG调试简单程序 例1 -A CS:0106 MOV AX,1234 MOV BX,2345 MOV CX,0 ADD AX,BX MOV CX,AX INT 20 运行程序

最新中南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1)单链表的实现(2)栈和队列 (3)二叉树的遍历(4)查找与排序学生姓名:代巍 学生学号:0909121615 指导老师:余腊生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201班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实验一单链表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各种存储表示方法,以及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各种 基本运算及其在某种存储结构上如何实现这些基本运算。在熟悉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应用问题的要求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设计出相应的有效算法,解决与线性表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 用C/C++语言编写程序,完成以下功能: (1)运行时输入数据,创建一个单链表 (2)可在单链表的任意位置插入新结点 (3)可删除单链表的任意一个结点 (4)在单链表中查找结点 (5)输出单链表 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包括程序的结构,数据结构,输入/输出设计,符号名说明等) 用一组地址任意的存储单元存放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以元素(数据元素的映象) + 指针(指示后继元素存储位置) = 结点(表示数据元 素或数据元素的映象) 以“结点的序列”表示线性表称作线性链表(单链表) 单链表是指数据接点是单向排列的。一个单链表结点,其结构类型分为两部分: (1)、数据域:用来存储本身数据。 (2)、链域或称为指针域:用来存储下一个结点地址或者说指向其直接后继的指针。 1、单链表的查找 对单链表进行查找的思路为:对单链表的结点依次扫描,检测其数据域是否是我们所要查好的值,若是返回该结点的指针,否则返回NUL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