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水北调专题(17)

南水北调专题(17)

南水北调专题(17)
南水北调专题(17)

南水北调专题

1.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

欧盟 15 国领导人于 2002 年 12 月 13 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式向 10 个候选国(波兰、匈牙利、斯

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塞浦路斯、马耳他)发出了 的邀请,迈出了迄今为止欧盟扩大进程中的最大的一步。据次回答

2. 在候选的 10 个国家中,属于亚洲的国家是(

3. 欧盟在 2004-2006 年间将向新成员国提供 408.3 亿欧元的财政补贴,作为结束入盟谈判的重要条件,

欧盟获得的回报将是(

A. 组织版图的扩大

B. 商品市场的拓展

C. 就业机会的增多

D. 关税金额的提高 4. 近 50 年来,欧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

7. 南水北调的东线 . 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8. 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逐级提水的是(

9.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中、西线调水线路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 东线方案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C. 西线方案的调水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大致相同

D.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矛盾 10.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 ,主要原因是

( )

① 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 东线工程的工程难度小

③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④ 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⑤ D.②④

2001 年以来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 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 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

即从位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 全长 440 公里。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 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这次调水仅因为污水问题,就要损失用水

4000 多万米

A. 发达国家法制不健全,有空子可钻

B.

发达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

D. 发达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C

2004 年 5 月 1 日入盟

2- 4 题。

A. 斯洛文尼亚

B. 立陶宛

C. 马耳他

D. 塞浦路斯

A. 欧盟东扩

B.

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成立 C. 欧洲自由贸易市场的建立

D.

欧元流通 6. 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

四横”四指(

A.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B. 长江、 汉江、黄河、淮河

C. 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

长江、 渭河、淮河、黄河

A. 北京

B. 天津

C.

烟台 D. 威海

A. 东线工程

B. 中线工程

C. 西线工程

D. 东. 中 . 西线均需要

3。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水排放量近 1.64 亿吨,其中约 80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国约 1/2 的河段受 到

污染,据此回答 11?12题。

11.此次调水并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

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 ) ①引长江的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 ⑤开挖入海新河 ⑥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

A .①③

B .②⑤⑥

C .③⑤

D .①④⑥

12.造成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 )

14.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 ?黄河是“地上河”

15.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 )

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②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③ 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④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

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 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 16~17题。

16. 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

A .石油、天然气丰富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17. 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

水量

18.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

A .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

.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水华北地区

C. 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西北和华北

D. 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剖面示意图

①工业废水 ②生活污水

③生活垃圾 ④家庭炉灶

⑤水土流失 ⑥酸雨

A .①②⑥

B .①②③

C .②④⑥

13.

水污

染带来的后果是

( )

①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D .④⑤⑥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⑤造成气候干旱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⑤

D .③⑤

梅拔(m)抽水枢纽

401

0: -10^ 0

(1) 用“匚二I”把材料二中的输水工程位置在材料一中表示出来。

(2)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 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是哪里?其产生原 因与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盐碱化是

否相同?试分析原因。

(4)

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

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

130千米的

横跨山东半岛的人工海河的构想。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 哪些影响?

20.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 ?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 这标志

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这项工程的实施,对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实现四大 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

?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最大意义。结合右图,回答有关问

题。

(1) 图中南水北调输水线路主要是为了解决 _________ 等城市的用水紧张问题。造成上述地区用水紧张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输水工程的优点是 ,但该工程的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对

1 150

距离

(km)

河底

水面线匕

长江河口地区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对北方灌区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 水利专家们论证后提出了让东线工程的北上江水经大型涵洞在 看,政府最终采纳这项建议而否定了河面跨越方案的主要理由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 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中 A 、B C 各段水道

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 ___________ 段。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 线。 (3) 南水北调可产生哪些效益?

(4) 解决上述地区缺水水问题,除了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0.读“我国南水北凋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b

(1)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

_____________

工程的主体;a 河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c 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6分)

(2) 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分)

(3)

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输水路线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段。(4分)

(4)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实现该线优质供水的主 要措施。(6分)

a 河河床下通过的设想。从地理角度 21、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J 旳(km)

提咼题

2010年9月27日“穿越号”盾构机历经

720个日夜、4 250米的掘进,顺利到达黄河南岸。至此,

全长19.3千米的中线穿黄上下两条隧洞全线贯通,这是穿越黄河重大施工节点的攻克。读南水北调中线 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 1?3题。

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读图回答

4?

5题。

4 .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

A. 地势北高南低,可以引水自流

B. 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 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 300千米

D. 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5 .该工程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有 (

①有利于本区绿洲农业的发展 ②缓解缺水状况,促进工

农业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 ③沿线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

化减轻,改善环境

④调水建设的水库、运河可促进内河运输

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A .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穿黄隧洞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包括

( )

①建设资金短缺 ②工程设备缺乏 ③隧道较长 ④地质条件复杂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

②需开挖新河道,

增加了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 隧洞⑤工程建设加重调入区的环境恶化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3 ?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石蹴庄

邯郸 安阳 鹤壁 ?新乡

e 厂南阳 /丹江口水库

焦作

屮线干线全 长1277林

北京

天津.

平顶山

南水北凋中绽

F 线一

1

程州罐图

?保定

穿黄工程

122s 125°

根据下表完成第6?7题。

6.表中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 5.5%和63.8%,主要是因为()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 ?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D ?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7 ?下列不能作为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决策依据的是()

A.北方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 B ?南方水资源充足,可以适当调出

C.南方多洪涝灾害,水资源太多 D ?节水灌溉技术不能完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自南而北)________ 河、__________ 河、__________ 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图中A B 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 段。

(2) 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____________ 线工程。

(3) 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简称)。

(4) 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南水北调专题(17)

南水北调专题 1.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 欧盟 15 国领导人于 2002 年 12 月 13 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式向 10 个候选国(波兰、匈牙利、斯 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塞浦路斯、马耳他)发出了 的邀请,迈出了迄今为止欧盟扩大进程中的最大的一步。据次回答 2. 在候选的 10 个国家中,属于亚洲的国家是( 3. 欧盟在 2004-2006 年间将向新成员国提供 408.3 亿欧元的财政补贴,作为结束入盟谈判的重要条件, 欧盟获得的回报将是( A. 组织版图的扩大 B. 商品市场的拓展 C. 就业机会的增多 D. 关税金额的提高 4. 近 50 年来,欧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 7. 南水北调的东线 . 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8. 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逐级提水的是( 9.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中、西线调水线路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 东线方案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C. 西线方案的调水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大致相同 D.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矛盾 10.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 ,主要原因是 ( ) ① 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 东线工程的工程难度小 ③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④ 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⑤ D.②④ 2001 年以来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 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 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 即从位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 全长 440 公里。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 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这次调水仅因为污水问题,就要损失用水 4000 多万米 A. 发达国家法制不健全,有空子可钻 B. 发达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 D. 发达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C 2004 年 5 月 1 日入盟 2- 4 题。 A. 斯洛文尼亚 B. 立陶宛 C. 马耳他 D. 塞浦路斯 A. 欧盟东扩 B. 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成立 C. 欧洲自由贸易市场的建立 D. 欧元流通 6. 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 四横”四指( A.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B. 长江、 汉江、黄河、淮河 C. 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 长江、 渭河、淮河、黄河 A. 北京 B. 天津 C. 烟台 D. 威海 A. 东线工程 B. 中线工程 C. 西线工程 D. 东. 中 . 西线均需要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盾构施工 附CAD图纸)

目录 1.工程概况 (9) 1.1.工程所在位置及建设规模 (9) 1.1.1.工程所在位置 (9) 1.1.2.建设规模 (9) 1.2.工作内容及范围 (9) 1.2.1.永久工程 (9) 1.2.2.施工临时工程 (10) 1.2.3.环境保护工程 (11) 1.2.4.水土保持工程 (11) 1.3.水文、气象 (11) 1.4.工程地质 (12) 1.4.1.地质概况 (12) 1.4.2.工程地质条件 (12) 1.4.3.工程地质评价 (12) 1.4.4.盾构井段工程评价 (13) 1.5.对外交通及水、电、材料等供应条件 (13) 1.6.工期要求 (13) 1.7.主要工程量 (14) 2.施工总体布置 (14) 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施工队伍安排 (14) 2.1.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14) 2.1.2.管理职责 (15) 2.1.3.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18) 2.2.各项规划目标 (19) 2.3.施工总体筹划 (19) 3.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及对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20)

3.1.始发兼接收井施工 (20) 3.1.1.施工降、排水 (20) 3.1.2.土方开挖 (23) 3.1.3.基坑支护 (31) 3.2.竖井、排气阀井施工 (41) 3.2.1.排降水 (41) 3.2.2.竖井锁口圈施工 (41) 3.2.3.提升设备安装 (42) 3.2.4.竖井井身开挖、支护 (42) 3.2.5.竖井封底 (49) 3.2.6.施工设备布置及进料 (49) 3.3.盾构机选型及性能介绍 (49) 3.3.1.选型依据 (49) 3.3.2.盾构机的选型 (50) 3.3.3.盾构机主要尺寸、技术性能和参数 (52) 3.3.4.盾构机特点与可靠性 (56) 3.3.5.各部件功能描述 (58) 3.3.6.盾构机的管理和保养维修 (83) 3.4.盾构施工方法及工艺 (86) 3.4.1盾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86) 3.4.2.始发兼接收井口设施布置 (86) 3.4.3.盾构进出洞地基加固 (92) 3.4.4.洞门的凿除 (97) 3.4.5.始发台(基座)的安装 (98) 3.4.6.反力架安装 (99) 3.4.7.洞口密封 (100) 3.4.8.负环管片的拼装 (102) 3.4.9.盾构机的运输和吊装、调试 (10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简介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京、津、冀、鲁地区和淮河流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连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缺水,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显得更为紧迫。 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研究东线调水方案,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1990年提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在此期间,还完成了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修订报告;广泛开展了有关环境影响专题研究、大型低扬程水泵的研制、穿黄工程勘探试验以及农业灌溉节水、水量优化调度方面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为科学比选东线调水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决策和国务院领导关于南水北调工作的指示,按照2000年12月国家计委、水利部在北京召开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座谈会的部署,淮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海河水利委员会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 本次规划是在以往前期工作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修订。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的规划相比,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本次修订规划突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论证东线工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修订供水范围、

供水目标和工程规模;研究东线工程建设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根据北方城市的需水要求,结合东线治污规划的实施,制定分期实施方案。 一、东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规划的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包括天津、济南、青岛、徐州等特大城市和沧州、衡水、聊城、德州、滨州、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枣庄、济宁、菏泽、泰安、扬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蚌埠、淮北、宿州等大中城市。据1998年统计,区内人口1.18亿,城市化率23.6%,耕地880万公顷,工农业总产值1.75万亿元,粮食产量为15576万t。 东线工程供水区地处黄、淮、海诸河下游,跨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多年平均降雨量从南向北为1000~500mm,由南向北逐步递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年际不均,丰枯悬殊,连续丰水年与枯水年交替出现。 东线供水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地势较平坦,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生产基地和粮食等农产品主要产区。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黄河以北供水区处于海河流域下游,大部分河流已经干涸,可利用的地表水日益减少。由于长期超采深层地下水,引发了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多种地质灾害。海河地表水已高度开发,地下水又严重超采,已到了仅仅依靠当地水资源难以解决缺水问题的程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简介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京津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实施跨流域调水,向京津华北地区补充水资源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加紧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为此,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修订工作。 本次中线工程规划修订过程,除进行受水区的需水预测外,还针对中线工程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编制了《汉江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研究》《供水调度与调蓄研究》《总干渠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生态与环境影响研究》《综合经济分析》《水源工程建设方案比选》等6个专题报告。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于2001年7~8月组织有关专家对这6个专题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认为,各专题报告资料翔实,研究的技术路线正确,方法科学合理,工作深度达到

了规划阶段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送审稿)。2001年9月,水利部主持对规划报告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审查意见认为,规划修订报告达到了规划阶段的深度要求,多数专家同意规划修订报告的主要结论并赞成推荐的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京津华北平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但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6%和14%。海河流域缺水状况最为严峻,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0%以上,以国际标准衡量,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其严重性主要表现为: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大部分河道已成为季节性或常年无水的河道,地下水严重超采,城乡供水出现全面紧张的态势。为了保证城市供水,不得不大量挤占农业用水;部分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标准的深层地下水,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争水矛盾日益激化,甚至爆发冲突,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严重影响。 京津华北平原的缺水属于资源性缺水,仅靠节水和污水回用已不能解决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水资源继续衰减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将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充京津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供应量,是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京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对汉江汉川段的影响及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结构的国家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工程逐步竣工,极大解决了沿线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从水资源日渐稀缺带来的水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汉江中下游地区带来生态价值损失和与之密切联系的经济价值被明显低估。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收官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东风,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南水北调工程对汉川市的发展及影响进行专题调研。 一、研究背景 汉江流域在孝感市包括安陆、云梦、应城、孝南和汉川五个县市区,汉川市处于“一圈一带”的核心地位。省委、省政府已将汉江流域开放开发建设纳入到省级战略层面,赋予和“两圈一带”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两圈两带”的发展格局,汉江生态经济带逐步成为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级,汉川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 汉川汉江段位于汉江下游,境内长度93.1公里,占全长的5.9%,流域面积1662.936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汉江沿岸便是商贸集散之地,全市有17个乡镇场、办事处、开发

区依托汉江发展,工农业生产总值约占汉川经济总量的90%,由此形成的沿江经济带成为汉川市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廊。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竣工通水,沿线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逐步发生转变。根据专家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汉川汉江段水位相比以前同期正常值将下降1米、年平均流量将减少26%左右。这势必给汉川市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基于此情况,为确保汉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时缓解、消除因调水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汉江汉川段生态环境在调水后相对稳定,按各级领导要求,对汉川市调水后辖区内生态环境变化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详细调研分析显得异常必要。 二、汉川市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自然生态概况 地理环境独特。汉川市位于汉江下游,属江汉平原湖区,东西方向长55.5km,南北方向长53.2km,西接天门,东邻武汉,南与仙桃,蔡甸接壤,北与应城市、云梦县、孝感市相连。汉江汉北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十大湖泊之一的汈汊湖横卧其间。全市自然面积1663km2,其中:平原湖区1595.5km2,占总面积的95.9%;丘陵岗地67.5 km2,占总面积4.1%。区内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市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

廊坊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简介(2008124)

廊坊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情况介绍 廊坊市属于北方严重缺水的地区,也是河北省唯一没有地表水源的设区市,据2006年《廊坊市水资源评价》报告显示: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0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5立方米(全省人均为310立方米,全国人均为2200立方米);2007年全市用水量为10.4亿立方米,缺口为亿立方米,缺口水量基本是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由于连年超采,全市已形成5处范围较大的常年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总面积3400 km2,相当于全市国土面积的53%,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导致水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严重。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现阶段,廊坊市区及开发区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完全依靠过渡开采深层地下水维持。随着市区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属河北省划定的严重超采区。据廊

坊市规划局提供资料显示,至2004年廊坊市区地面沉降累计已达790mm。与此同时,廊坊市区及开发区需水量却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引进的富士康(建成后日需水量8万立方米,年用水总量2000万立方米左右)、华为(日需水5万立方米,年用水总量1300万立方米左右)、中科廊坊科技谷(日需水量3万立方米,年用水总量1000万立方米)等一批特大型高新技术项目,需要新增大量用水,2008年廊坊市区需水总量将超过9000万立方米。考虑到首都第二国际机场(日需水量10万立方米,年用水总量2500万立方米左右)、廊坊热电厂等大型项目落户廊坊,到2010年市区需水总量将达到1.5亿立方米左右,实施廊坊市应急供水工程已迫在眉睫。 一、廊坊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基本情况 廊坊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共规划有三条引水干渠、五个调蓄区、十条支渠和十个地表水厂。

示范教案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从容说课 南水北调是我国又一项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可看作是西气东输工程之外的又一学习案例。 关于南水北调,有许多问题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教材选取了一个地理性比较强的研究角度,即怎么调?包括线路选择、季节选择、使用分配等问题。 课本提示了调水工程研究步骤和背景资料,使学生对工程的研究有了目标。 教学重点 搜集、选择资料,获取信息、解决现实问题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中国地形图、网络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南北方降水季节分配的比较、调水受水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差异等资料的分析,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提供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归纳、分析、总结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网络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经济新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引水工程,它将长江富余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西线、中线三条调水线路,它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对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推进新课 板书: 一、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按照课本P101的研究步骤进行)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出示课本图 5.17“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和中国地形图) 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在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利用地图以及网络https://www.doczj.com/doc/0e8084290.html,)(分工合作,交流信息) 师 (介绍)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南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

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淮河也有类似现象。华北地区降雨受季风影响,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调蓄困难,可利用的径流不多,造成汛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非汛期却又严重缺水。 表1 全国及江、淮、黄、海流域人均、亩均水量区域 总面积 /万k m2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

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总体布局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调水线路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以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在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约为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方。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资料整理规范

《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 归档整理规范》附件目录 1.《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第1-8页) 2.《施工原始记录一览表—土建工程》…………(第9-197页) 3.《施工原始记录一览表填写说明》………………(第198页) 4.《各单位工程档号一览表》…………………(第199-202页) 5.《案卷封面式样》…………………………………(第203页) 6.《卷内备考表式样》………………………………(第204页) 7.《卷内目录式样》…………………………………(第205页) 8.《案卷目录式样》…………………………………(第206页) 9.《卷盒脊背式样》…………………………………(第207页) 10.《档号章式样》……………………………………(第208页) 11.《竣工图章式样》…………………………………(第209页) 12.《设计变更文件与竣工图档号对照一览表式样》……………………………………………………(第210页)13.《综合竣工图表(表1—表52)式样》………………………………………………(第211-249页)14.《房建工程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第250-265页)15.《建筑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第266-272页) 16.《建筑工程室外工程划分》………………………(第273页) 17.《房建工程施工内业资料归档一览表—土建工程》………………………………………………(第274-376页)18.《房建工程施工内业资料归档一览表—安装工程》………………………………………………(第377-476页)19.《房建工程档号一览表》…………………………(第477页)

南水北调两大配套工程开工在即

南水北调两大配套工程开工在即 16日从市发改委获悉,本月,南水北调两大配套工程--南干渠和大宁调蓄水库工程将开工,前者将改善南城地区供水方式,后者则将为恢复永定河及沿线生态系统,建设滨河生态休闲带创造条件。 基本沿南五环建设的南干渠,全长27公里,工程总投资30.9亿元,是本市南水北调配水环线的组成部分,供水对象为规划郭公庄水厂、黄村水厂、亦庄水厂等。此前,南城地区供水以自备井为主要水源,水质不如其他中心城区。在南干渠建成后,南城地区供水条件将明显改善。 今后,本市城市供水总体上将呈现"两大供水动脉、两条配水环线、六大主力水厂和两大调蓄枢纽"格局。启动南干渠工程后,本市计划用3到4年时间逐步形成沿五环路的水源环线,实现南水北调、密云水库和地下水等城市水源联合调度,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为南水北调配套的大宁调蓄水库工程,则兼具防洪与蓄水双重功能。大宁水库原为永定河滞洪水库,水库库容3750万立方米,经报请水利部同意,调整规划为南水北调北京境内调蓄水库。该项目总投资9.48亿元,主要解决库区及周边防渗问题,同时修建泵站及上下游洪水导流等配套工程。 通过防渗改造,大宁水库可平衡南水北调来水流量与本市用水量之间的差值,并解决南水北调主体工程检修和断水期间的城市供水安全。据透露,大宁水库蓄水可保障北京城区安全供水15-20天,保障城市南部地区安全供水1个月。更重要的是,大宁水库常年蓄水,将大幅改善西部地区环境状况,为恢复永定河及沿线生态系统,建设滨河生态休闲带创造条件。 另据了解,清河再生水厂二期、卢沟桥再生水厂也将在本月开工。其中,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将铺设卢沟晓月湖补水管线2.89公里,重现当年燕京八景之一的盛况,并可解决丰台区马草河、丰草河环境用水的短缺。 按计划,到明年底,本市中心城将全面完成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每个新城至少建成一座高品质再生水厂。这项举措将实现资源利用、污染减排和环境改善的结合,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2008年,全市利用再生水已达6.3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寒假作业:(12)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 Word版含答案

(12)问题研究南水北调 1、如图是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下列1-3题。 1.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河网密度 B.距海远近 C.雨季长短 D.太阳辐射 2.据图可知,我国() A.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 B.北方地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南方不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D.北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南方 3.我国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A.水资源的时空差异 B.南方洪涝灾害严重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水资源与经济水平不匹配 2、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2.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3、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工程正式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2.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4、西北的生态问题,是我国最大的生态问题。为彻底解决西北国土的水资源问题,保障我国的发展空间。S4679课题组组织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轻博士进行攻关,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现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局部调水线路一”红旗河”。这是一条沿青蔵高原边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主线自西南向西北延伸6118千米,预计每年调水600亿立方米。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適过山区打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调水环线,将一举改变中国的生态格局。据此回答1-3题。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2005年8月16日 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只居第88位。因此,水资源是中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时,要看到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当贫乏的这一基本特点。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东南沿海山丘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西南部分地区、平原地区约1600~1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大西北沙漠区,降水量不足25毫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第三个基本特点是年内或年际变化大,随着季风出现的次数、强弱和水汽量多少,降雨和径流量年际间、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多水时段和连续少水时段或连续干旱年和连续丰水年,尤其是连续干旱年的出现,对水资源本已短缺地区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以上三个基本特点,也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就是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优化配置中国水资源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黄、淮、海流域是中国当前最缺水地区 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580亿m3,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5%,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 m3。淮河流域(包括胶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4mm,水资源总量为961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4%,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8 m3。其中胶东地区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0m3,水资源开发程度已高达86%,遇大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m3,占全国的1.3%。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2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比全国人均年用水量还低138 m3,缺水十分严重。 根据1993年国际人口会议提出并经1996年国际自然资源会议认可的标准,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50%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1000m3,则该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而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3时,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按此定义,2000年黄河流域人均633m3、但开发率已达67 %,淮河流域人均478m3、开发率达59 %,海河流域人均 292m3 、开发率达94 % ,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近10年来,黄河源区干旱趋势加重,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多年冻土层出现萎缩。下游从1972~1999的28年中有22年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上延到开封附近。 1999年后虽未断流,由于采取封堵口门和控制抽水泵站等措施对两岸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海河流域平原河道长期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6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5亿m3,超采面积达4.4万Km2,深层地下水30亿 m3,超采面积达5.6万Km2, 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m3。造成地下水位埋深大面积持续下降,京广铁路、津浦铁路沿线城市附近地下水漏斗不断加深和扩大,现在已基本连成一片,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接近枯竭。水资源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以及地面沉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2016)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2016)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9月22日省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陈润儿 2016年10月11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水量调度、用水管理和工程设施保护,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段分水口门以下,输送、配置、调度南水北调分配水量的供水工程。 第三条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应当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调度、权责明晰、严格保护的原则,确保调度合理、水质合格、用水节约、设施安全。 第四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水量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并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省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沿线区域、受水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及设施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运行、设施保护以及与中线工程管理单位的对接工作。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单位可以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开展配套工程管理的有关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章水量调度 第七条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量调度遵循节水为先、适度从紧的原则,统筹当地水与外调水,统筹可调水量、输水能力与用水需求,保障城镇用水,兼顾生态用水。 第八条省南水北调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配套工程管理单位根据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 北方严重干旱缺水,南方却有不少富余的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只有通过南水北调,才能从战略高度将我国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开发结合起来。南水北调作为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浩大工程,从1952年开始构想,历经44年的规划和论证,目前已开始实施。朱镕基总理强调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关键是要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并同时强调要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1.地球上的水资源 地球是“水”的行星,水覆盖了地球表面大约71%的面积。地球的总水量大约为14.l 亿km3,如果将这些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可以形成一个近3000m深的水层。 这些水中,其中约97.2%的水存在于世界的海洋。剩下的淡水中,有87%被封闭在冰冠和冰川之中,或在大气或土壤中,或深藏于地下。而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水的0.003%。 目前人类的淡水来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和浅层地下淡水。由于这些水体在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的不均衡性,使得全球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地区差异很大,不少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从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看,全球每年淡水取水和使用量约为3240km3,其中69%用于农业,23%用于工业,8%为居民用水。20世纪90年代末,工业取水估计为约1200 km3,并有约1000 km3作为废水排回到环流和沿岸水体之中。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年径流总量排列,我国的年径流总量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尼,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角度看,明显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世界部分国家水资源情况比较表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简介 2003年8月25日 中国环境规划院 一、总论 (一)编制目的 为落实朱镕基、温家宝同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有关指示,体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保证东线调水水质,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等部门及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安徽、河南等省、直辖市共同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并将其纳入工程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现有京杭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输水干线联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下游区域,这四大流域污染物将对输水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为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需要加快这一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进程。制定并实施东线治污规划不仅是东线工程发挥效益的保障,而且是对这一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 (二)编制原则 1.确保输水水质原则 确保输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使长江水安全输送至天津,实现清水优先保护;建立水质目标、排污总量、治污项目、工程投资四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制定水质保证方案。 2.治污促进节水的原则 淮河、海河流域结构性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也严重,必须在建设治污系统的同时,全面落实节水措施,减少工农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资源化率,降低人均综合用水系数,实现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全社会珍惜北调水量,保护好北调水质。 3.突出调水工程要求的原则

规划以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基础,突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水质的需求,围绕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及分期进度编制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并纳入主体工程规划。 4.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 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与治理措施,逐级分解到省市县,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政府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确保输水干线水质目标的实现。 (三)东线调水工程概况 东线工程根据北方缺水形势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分期实施,逐步扩大工程效益,规划在2007年、2010年、2030年分别完成抽江500立方米/秒、600立方米/秒、800立方米/秒调水规模。 第一期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现有工程,扩大至抽江规模500立方米/秒,过黄河50立方米/秒,向胶东片供水50立方米/秒;向京浦铁路沿线和胶东片城市补充水量,改善苏北农业用水条件。 第二期工程:供水范围扩大至河北省、天津市,抽江规模为600立方米/秒,过黄河100立方米/秒,到天津50立方米/秒,向胶东地区供水50立方米/秒。 第三期工程: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800立方米/秒,过黄河200立方米/秒,到天津100立方米/秒,向胶东地区供水90立方米/秒。 (四)治污规划分区 1.规划范围 治污规划区域包含23个市(地级市)、105个县(县级市、县城和区),其中江苏省包括扬州、泰州、淮安、徐州、宿迁5市以及江都、高邮、宝应、邗江、金湖、盱眙、泗洪、洪泽、楚州区、淮阴区、泗阳、宿豫、邳州、铜山、沛县、睢宁、丰县17县,山东包括枣庄、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济南、菏泽、莱芜、临沂、淄博10市以及苍山、沂源、沂水、蒙阴、沂南、罗庄(临沂)、平邑、郯城、费县、台儿庄、山亭区(枣庄)、滕州、峄城、薛城、鱼台、嘉祥、梁山、微山、邹城、兖州、曲阜、金乡、汶上、泗水、东平、肥城、新泰、宁阳、临清、莘县、冠县、阳谷、东阿、夏津、武城、曹县、成武、单县、定陶、鄄城、郓城、东明、巨野43县,河北包括沧州、衡水2市以及大名、馆陶、沧县、青县、泊头、吴桥、南皮、东光、桃城区(衡水)、景县、武强、枣强、武邑、故城、阜城、冀州、清河、临西、饶阳、安平、宁晋、新河、南宫、献县24县,天津包括市区以及静海、西青、大港3县(区),安徽包括淮南、蚌埠、淮北、宿州4市和五河、濉溪、泗县、灵璧、凤台、怀远、固镇、明光8县,河南包括焦作、新乡、鹤壁、安阳4市以及博爱、修武、卫辉、辉县、获嘉、淇县、滑县、浚县、林县、汤阴10县。 2.规划分区

新乡市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

新乡市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 一、项目概况 南水北调总干渠在新乡境内全长77.7km,南水北调新乡段入口为辉县市敬屯乡,先后经过辉县市、卫辉市等14个乡镇,穿沧河进入鹤壁市。设计流量260m3/s,加大流量310m3/s,平均水深7m,工程概算投资61.55亿元。新乡市配套工程是从总干渠4个分水口门引水,分别为辉县市郭屯、路固,凤泉区的老道井,卫辉市的温寺门。采用PCCP、PCP管道向新乡市城区(含凤泉区)和获嘉县、辉县、卫辉、新乡县的9个水厂供水,年均供水量3.916亿m3,概算投资12.926亿元。目前新乡市区共有560万人口,城市用水主要来自黄河水和地下水,配套工程建成后配套水厂近期可消化南水北调水源1.19亿m3,输水线路长75.567km(变更后),具体如下: (1)30号分水口门输水线路(郭屯分水口门-获嘉县水厂) (2)31号分水口门输水线路(路固分水口门-辉县第三水厂、辉县第二水厂) (3)32号分水口门输水线路(老道井分水口门-七里营水厂等5座水厂) (4)33号分水口门高庄泵站(温寺门分水口门-卫辉市南水北调配套水厂) 表2 新乡市境内供水配套工程

31号输水线路起点位于辉县市路固分水口门,分配流量2m3/s,向新乡辉县第二、辉县第三水厂供水。辉县第二水厂输水管道设计流量0.5m3/s,日设计供水规模5.0万m3;辉县第三水厂输水管道设计流量1.5m3/s;日设计供水规模15.0万m3。输水线路全长1.05km,线路中设泵站1座、管理区1座、进水池1座。泵站设计提水流量2.0m3/s,年分配水量5370万m3。试运行期间供水规模约3.0万m3/d,管道设计为DN1000mm、700mm钢管,各类阀井15座。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及安装,计划2016年11月底进行工程交工。 泵站总装机640kW,装机台数4台,3用1备,其中2台工频电机,2台变频电机。水泵型号SLOW500500(I)(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水泵设计扬程17.0m,水泵设计流量2600m3/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