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摘要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区为632公里。青藏铁路的修建关键问题是,冻土和路基冻害。因此解决冻土与路基冻害对寒冷地区铁路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总体分析了寒冷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对铁路运营造成的影响。其次介绍了冻土和冻胀是产生冻害的原因以及冻土的类型地温分区、危害。最后提出了整治各种路基冻害的综合措施和新型材料EPS板。

关键词

冻土(frozen soil) 、路基冻害(frost damage)、EPS材料

序言

第一章路基冻害的影响

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及机车车辆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它必须保持稳定、坚固,这样才能确保铁路高速、高密、高载的良好状态,不出现可能危及线路正常运营的形变。

路基冻害是寒冷地区铁路线路上分布很广,影响铁路安全及正常运营的常见病害,它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又涉及到土的特性。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刚刚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线上都存在这路基冻害,路基冻害因其分布广、时间长、工作量大、影响行车非常严重占首位。哈局、沈局、呼局、兰局等管内大部分都铺设在冻土地带上,路基冻害较为严重。重要表现形式为:在冬季路基土体冻结时,除路基纵断面在短距离地段内产生不均匀冻胀或路基发生冻结裂缝外,还存在这冰锥、冻胀丘、路基融沉及路基边坡滑坍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冻害发生发展时期,一般从每年10月中旬起至次年7月中旬止完全回落完。对铁路线路影响很大。

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路基冻害。根据历年调查统计报告,沈局关内有冻害207处多,其中冻害高50mm~300mm的冻害6处、50mm 以下的冻害198处,冰锥3处。冬季线路冻胀凸起冰锥流水成冰,冰水漫及线路影响行车。为了预防冻害事故的发生,在冬季需派人看守观察组织刨冰,每年仅用于刨冰的工数就达5000多工日。夏季路基融沉病害情况严重,在管内就有200多处严重下沉地段。有的地段融沉很快,几天就的抬道一次,全年累计下沉达200mm~300mm,情况严重的,如潮乌线8km ,在1972年曾发生过5小时内,路基连续融沉达1。4m,造成列车颠覆事故。每年用于路基冻害融沉抬道的砂石料数量就达30000多立方米,使用的劳动里有20000多工日。

可见,路基冻害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维修养护劳动里,影响了正常维护,加大了维修养护的成本,而且使的线路质量下降,使用年限大大缩短,因此如何整治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减少维修养护工作量,确保行车安全一直受到各级

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防治冻害的措施,实验了多种处理病害的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完善了寒冷地区路基冻害的防治技术,对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冻胀的形成原因

路基冻害是一个物理力学过程,土冻结是由于水热动力变化而产生的应力应变状态。凡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且含有冰的土称为冻土(frozen soil)。冻土冻胀时能够引起铁路线路变形而形成冻害。当以冻胀的土融化时由于融土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提高而使其承载力显著下降,当水分过饱和时又会产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等。因此对路基冻土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就非常重要。

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天然复合体,土在冻结过程中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全则冻土冻胀量大,反之则其冻胀量小或不冻胀。因此冻土的冻胀必须应当具有土、水、温及力四个条件既:

(一) 土质对冻胀的影响

冻胀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是土的分散性,即表示矿物成分形状,粒度成分及结构特性的土的离散性强度。根据土颗粒同水相互作用的主动性,土具有不同的冻结变形能力。通过大量的现场观测得知:一般情况下,颗粒粒径大于0。1mm组成得碎石、砾石、砂类土,无冻胀性或冻胀很小;颗粒粒径小于0。1mm组成得粘性土有较大的冻胀性;特别是粉、粘粒含量大于15%、容重较小的粉质土冻胀性最强烈。

另外土的密实度对冻胀有着一定影响,在同一含水量下,干容重不同,冻胀系数可相差很大。其变化规律,在相同条件下,冻胀系数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二)温度对冻胀的影响

温度是冻胀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唯一的自然因素。温度特征,在土冻胀过程可由温度间隔(梯度)来表示,温度变幅的极端值,即冻胀过程的起始温度及冻胀停止温度。实践证明,这个温度变化幅度相当大,它取决于土的分散性、骨架特性、土的水理和物理化学性质。所谓温度对冻胀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温度对路基土体冻胀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有:一是土层内的冷却速度(冻结速率)与冻胀的关系。冻结速率直接影响冻胀率,冻结速率快时冻胀率小,但也不是冻结速率越慢则冻胀量越大。而是对某一种特定条件的土,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冻结速率,在这个冻结速率下的冻胀量最大;二是在整个相转换区内各种土温(包括温度梯度)与冻胀的关系。当土层温度处于相转换区,且冻结速率较小时,土中水分迁移的条件最充分,可以形成较大的冻胀。

(三)水分对冻胀的影响

在土冻结过程中,水分这一内在因素是影响冻胀的很主要因素。土中有水分是造成冻胀的必要条件,但含水的土不一定都会有冻胀。只有在土的含水量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数值后,才发生冻胀,在有地下水补给时,就会发生强烈的冻胀,因此,含水量的变化直接左右着土的冻胀强度。

(四)外部荷载对冻胀的影响

外部荷载对冻胀具有压抑或防止的作用。因为在荷载作用下土被压密,使土的起始温度降低、初始含水量减少,且水分迁移过程也受到抑制。这是强夯法能防止冻害的基本原因。

实践证明:当已冻和未冻水总体的增量超过了该土体原来无孔隙水的空隙体积时,才是冻土冻胀的基本条件。如果无空隙水的空隙体积大于或等于结冰水的增量,使不能产生土的冻胀。

在寒冷地区因大气负温影响会使土中水冻结从而成为冻土。而水又与冻土紧密相关,我们知道土中水分区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结合水根据其所受分子引力的大小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又分为重力水

与毛细水。重力水在0摄氏度时冻结,毛细水因受表面张力的作用其冰点稍低于0摄氏度;结合水的冰点则随着共受到的引力增加而降低,弱结合水的外层在-0。5摄氏度时冻结,越靠近土料表面其冰点越低,弱结合水要在

-20~-30摄氏度时才会全部冻结,而强结合水在-78摄氏度仍不冻结。

当大气温度降至负温时,土层中的温度也随之降低,土体孔隙中的自由水首先在0℃时冻结成冰晶体。随气温的继续下降,偌结合水的外层也开始冻结,使冰晶体逐渐扩大。这样使冰晶体周围土粒的结合水膜件薄,土粒就产生剩余的分子引力,另外由于结合水膜的减薄,使得水膜中的离子浓度增加(因为结合水中的水分子结合成冰晶体,使离子浓度相应增加)这样就产生渗透压力(当两中水溶液的浓度不同时,会在他们之间产生一种压力差,使浓度

较小的溶液中的水向浓度较大的溶液渗流)。在这两种引力作用下,附近未冻结的区域水膜较厚处的结合水,被吸引到冻结区的水膜较薄处。一旦水分被吸引到冻结区后,因为负温作用,水既冻结,使水晶体增大,而不平衡引力继续存在。若未冻结的区域存在水资源(如地下水距离冻结区很近)及适当的水源补给通道,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充被吸收的结合水则未冻结的水分就会不断地向冻结区迁移积聚,使冰晶体扩大,在土增中形成冰夹层,土体积发生隆胀想现象。这冰晶体的不断增大一直要到水源的补给断绝后才停止。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水的补给,冻结的深度,范围不断增大,才会引起各种问题,冻结时的情况,在土中形成了冰的透镜体。冻胀现象是由冻结时,往往回发生土体膨胀,使地面隆起形成丘,即所谓的冻胀现象。

①土的毛细作用显著,并且透水性很强。

②可供毛细管作用的下层水源充分。

③0℃以下温度持续时间长。

第三章冻结深度的调查及计算方法

(一)冻结深度的调查

可靠的方法是实地勘测,观测的仪器有冻土仪、地温仪及直接挖验观测,由于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及存在的滞后现象,冻结深度是一个变化值。测试及挖验一定要注明时间,表示当时的冻结深度值。最大冻结深度出现在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后,并随冻结深度每增加1m,滞后近一个月,一般在三、四月份。

(二)冻结深度的计算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中的冻结深度计算公式是:

Z=0.28√∑Tm+7-0.5(m)

式中Z—冻结深度(m)

∑Tm—低于0℃的月平均气温的累计值(取多年平均值),以正号代入。(见下表)

多年冻土地区地温分区表:

这是斯蒂芬公式的简化形式,使用时根据地区土质的类型,对式中的三个常数进行修正,以获得更好的精度。

第四章路基冻土的分类及危害

冻土的冻胀会使路基隆起,使柔性路面鼓包、开裂;使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冻胀还使轨道变形,扭曲引起事故。路基冻害基本都是由冻土的冻胀造成的。

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土颗粒、水、冰组成的天然复合体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介质。它对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根据冻土存在的时间纬度海拔高度,可分为:

①持续三年以上的多年冻土;

②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季节性冻土;

③若冬节冻结,一二年不化的土层称为隔年冻土。

其中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占路基冻害的主导地位。

(一)多年冻土

我国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及西部高山区-天山、阿尔泰山及祁连山等地区,占全国领土面积的22。3%。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属于高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基分布和冻土厚度受纬度地带性控制,自西北向东南,由大片连续分布变为岛状分布。西部高山地区,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点,同时也具有水平分布的不完整性和径向差异性。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地区又称高原冻土。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运用片石路基、以桥代路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于2006年7月1日竣工通车,是我们铁路人永远的骄傲。

多年冻土按其含水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和寒土冰层。各种冻土地区的总含水量、融化后的潮湿程度及融沉分级如下表:

注:1。ωp---塑限。

2。黏性土总含水量界限中的+7、+15、+35为不同类别黏性土的中间值,黏沙土比该值小,黏土比该值大。

3.黏粒土为含碎石类土、砾沙、粗沙、中沙的土。

4.粗粒土及砂类土总含水量界限为该两类土的中间值,大小与粉、黏粒含量或颗粒大小有关。

5.表中总含水量是指冻土中所有形式的总重量与冻土骨架质量之比。

多年冻土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危害如下:

(1) 厚层地下冰

厚度大于0。3m的冰层称为厚层地下冰。厚层地下冰是由于多年冻土层层上水发育,季节融化层多呈饱和状态,当冻结时,水分向上转移,如果冻

土层上限有条件上升则形成厚层地下冰,有时厚度相当大。也有的厚层地下冰是埋藏的冰川水。

(2) 寒冻裂缝

寒冻裂缝主要由土体局部不均匀冻胀形成的路基横向扭曲,或冬季气温剧烈变化引起的土体不均匀收缩引起的。一般会在冬季逐步出现而到春季慢慢回落,但反复冻融会破坏路基稳定性在列车振动作用下引起路基边坡

的滑坍。

(3) 热融滑塌

当多年冻土区斜坡下有厚层地下冰分布时,斜坡如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其热平衡受到破坏,地表层在重力作用下沿融冻界面滑塌,称为热融滑塌。热融滑塌的位移多为牵引式位移。

(4) 冰锥、冰丘

封冻于地表或冰面以下的地下或河水形成的尖丘状隆起称为冰锥。由于地下水受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的遏组产生冻结膨胀,使地表下隆起形成冻

胀土丘。若地下水含水气体,使地表暖季发生爆炸的丘状隆起称为爆炸性冰丘。

(5) 热融沉陷

多年冻土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后,使地表下沉形成的凹地或积水凹地,称为热融沉陷。融沉的形式分:①急剧沉落型,要发生在有厚层地下冰地段。②缓慢沉落型,主要发生在富冰或饱冰多年冻土区。

(6)冻土沼泽

由于积雪和地表水的影响,在平和低洼地带形成沼泽,使地表长期积水或处于潮湿状态。

多年冻土地区的线路应使线路设于平缓、干燥、向阳的山坡或积雪较薄的一侧山坡。丘陵地区,路基宜高不低;对各种不良地质区均应绕避,热融滑坍及冰锥、冰丘地段宜于下方筑堤通过,应力求避免路堑通过,以填为宜。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一般在冻结季节施工,由于冻土开挖会促使其融化,应进行快速施工。

(二)季节性冻土

路基冻害冻土地区还有很大部分季节性冻土,也是防治路基冻土冻害的主要方面。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季节性冻土。季节冻土的土层存在着一层冬冻春融的土层。季节性冻土按土的类别、天然含水量、潮湿程度和冻胀的级别分类有:弱冻胀土、冻胀土、强冻胀土具体表格如下:

注:①wp----塑限;

②碎石类土和砂类土的天然含水量界限为该两类土的中间值,含粉粘粒少的粗颗粒土比表列数值小;细沙、粉沙比表列数值大;

③粘性土天然含水量界限中的+7、+15两值,为不同类别粘性土的中间值,粘砂土比该值小,粘土比该值大;

④表中天然含水量是指冻前的含水量。

第五章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

(一)冰椎、冻胀丘的防治措施

对防治冻胀丘、冰椎的措施来说,主要有:疏导(如果地下水流大,一般应利用排水沟、保温渗沟、保温出水口、集水口等来进行疏导)、拦截(地下水流量小,则以拦截为宜。采用开挖冻结沟、截水沟、地下截水墙、积水沟、防冰墙、防冰堤等方法)、应急抢救(爆破开冰放水、刨冰放水、冰上凿孔放水、冰上排水沟、筑冰雪堤等)。

(二)路基融沉的防治措施

⑴加强地表排水:即保护好路堤坡脚附近的天然地表不受破坏,在此基础上避免路堤坡脚积水,使基底不发生水的横向渗透,因为基底受水浸则会

使病害地段路堤基底人为上限大幅度下降,这是路基融化沉陷的根本原因。通常是在路堤上侧设置排水沟来加强地表排水。排水沟的作用是:其一加强地表水的排泄,或引向涵洞;其二便是防止坡脚积水,避免造成横向下渗。

⑵保护好天然上限:路堤融沉病害的关键是人为上限的下移(防火期,烧放火道,推放火隔离带,造成了线路两侧植被的破坏,从而使永冻层的上限下移)。在多年冻土地带,人为上限的变化即使是在连续多年冻土带中亦只能少量的升入路堤土体之中,很少形成冻土核。其形态一般为阴坡侧人为上限上升,阳坡侧下降。因此在阳坡侧应修筑保温护道。保温护道

的作用是:隔水作用、保温作用、反压作用。

⑶加高路堤:低路堤(堤高小于1.0~1.5m)会造成基底人为上限的下降,所以为保持多年冻土上限不变,须加高路基,在连续多年冻土带堤高应大于1.5m。

第六章路基冻害的综合整治

(一)整治路基冻害的基本措施

在冻害的防治工作中,我们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预防和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预防工作。经常采取的措施有:

1、经常保持道床清洁,防止泥土杂物混入道床,及时清除边坡土垄。

2、保持路肩和边坡平整,无裂纹、无坑洼积水。

3、完善地表排水系统,保持各种地面排水设备状态良好通畅,排除堑顶、堤脚及附近积水。

4、定期检查、疏通各种地下排水设备,做到不积水、不堵塞,降低地下水位。

5、结合线路大中修工程,有计划地进行更换或改良不均匀土质。

6、入冬前,做好各项排水设备防寒工作,保持其状态良好,不冻结,无损坏。

在冻害发生后,做好路基冻害调查分析是防治工作的开始,调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冻害的防治效果,是整治好冻害的关键。现场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冻害发生的部位、形状、长度、冻起高度、起落时间及其发展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钻探、挖探等方法,观察土层的土质种类、厚度、冻土结构、水文地质等情况。通过这些调查资料分析冻害产生原因和变化规律,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整治冻害的目的。另外采取防治冻害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排水、疏干路基,然后考虑其它措施相配合。因为水不仅是产生冻害的原因,并且还会降低路基强度而引起其它路基病害。

采取防治措施时,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

(二)整治路基冻害的原则

整治冻害必须贯彻和遵循二个原则:

一是消除不均匀冻胀。

主要是指消除路基病害地段与相邻地段的冻胀差值,或使这一差值在规定距离内逐步消失,使线路达到合乎要求的标准。

二是强调综合整治的整体效果。

各种整治冻害措施的目的、作用和效果不尽相同,各有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因此要根据冻害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不同措施的互相搭配,注重它们的整体效果,以争取达到根除冻害的目的。

(三)整治路基冻害的具体方法

(1)、减少土体含水量

1、排水措施

水对土体的浸湿、饱和和冲蚀作用是促使路基病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持路基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应做好地表和地下排水工作。并且排水设备应具有抗冻、防冻的能力,不被冻融破坏,能发挥正常排水作用。

2、隔水措施

是指用各种材料制成的隔水层,使地下水不能透过,或隔断毛细水的补给,阻止冻结时的水分迁移作用,以减少或消除冻胀。

这些材料有:粘土、耐寒塑料薄膜、土工纤维防渗布、聚氯乙烯板及氯丁橡胶板等。另外,用改性土如乳化沥青,或灌浆、矽化加固等方法。(2)、更换土质

换土是最普遍、采取最多的一种整治冻害的措施。在国外,北美各国和西德都把换土作为主要的整治冻害措施,前苏联和北欧各国、日本也把

换土作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换土主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将冻胀土换以部分不冻胀土,以便减少冻胀值;二是将冻胀性较弱的土(或不冻胀土)换以冻胀性较强的土,以便消灭冻谷或单侧冻起等;三是改换土中的冻胀土层,或冻胀土质的不均匀条件,以消除冻害条件。

换土在基床冻害整治的过程中是有条件的,经调查分析认定基床冻害产生冻害的原因为基床土体中土质条件时(是土质不均匀、或是土层厚薄层次不等),才采取更换土质的措施。如果基床冻害是水的原因,(即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不均匀渗入或浸湿),不是土的原因,则应采用排水措施,而不应当采用换土措施。所以,在整治冻害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症下药”必要时应与排水措施相结合,不然这项措施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因而采取措施之前的调查分析即细致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在更换土质的措施中,有两种情况:一是更换冻胀土;另一种是更换不冻胀土。这两种情况不仅起作用不同,而且条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1、换填冻胀土

①、作用

此项措施的应用范围较小。因为只有在冻胀土的长距离地段内由于局部非冻胀土所形成的冻害,而将局部非冻胀土换以同样的冻胀土(如图1),以解决病害地段的冻谷。

此外,由于不均匀而造成的冻害中,在凹陷的一侧换以冻胀土,使凹陷处多冻胀一些,这也是防止基床冻害的一种方法。

②适用范围

这项措施适用于因土质非均匀而发生的局部冻害(冻谷),或局部土层厚薄不同,或因水的局部不均匀浸湿而发生的冻害。

2、换填不冻胀土

①、作用

一般所说的“换土措施”基本上是指换以不冻胀土而言。换土的第一种情况是对在不冻胀或弱冻胀土的长距离地段内有局部的强冻胀土而产生的冻害,应换除局部的强冻胀土而求得其冻胀高度均匀相等。换土的第二种情况是做砂垫层。做砂垫层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砂垫层设到临界冻结深度,可以消除全部冻胀。二是将砂垫层的厚度控制在有部分冻胀土层中,保留有部分冻胀,以便平衡冻害地段与相邻地段的均匀冻胀。

做砂垫层,在地下水充分不及条件下,能减少毛细水上升高度;另外砂中可积蓄水分,能避免翻浆。

此种换土方法是在道床下将道床挖成2。8~3。5米宽的凹槽,按筑路标准回填以不冻胀土,形成垫层。垫层必须配合以排水管或横向盲沟,以免积水。换土的材料主要是砂,有时也用卵石、碎石等。采用填石垫层时,其下部也必须铺一层砂作为反滤层,以免石块压入土中或春季翻浆时泥土带入垫层中,堵塞了孔隙。

垫层填料的规格是决定垫层效果的根本因素之一。填料选择得当,不仅可以消除冻害,使垫层的使用年限长久,而且还可以消除翻浆冒泥现象。否则,就很可能达不到换土的预期效果。选择填料的标准自然是冻胀性的强弱,但同时还必须考虑填料的强度及其反滤性能。

②、适用范围

适用于因地表水而引起的冻害,在做砂垫层的同时应作好排水。也可用于防治基床翻浆。

另外根据多年整治冻害的经验,下列数据可作为参考:

1、换填的土质

最好用与两端相邻无冻害地段土层相同的土。如换砂垫层,一般要求是骨料中小于0。074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10%;或小于0。02mm的颗

粒含量不超过3%,其塑性指数不小于4。

2、换土的深度

一般冻胀性土层有多深就换多深,若超过冻结线时,则换至冻结深度即可。并视换入的土与两端相邻地段土质的差异程度进行适当调整。换土过深或过浅,亦会产生坑洼或冻包。

换土深度的参考值:一般高路堤处800mm、低路堤处600mm、路堑处700mm。

3、换土的宽度

路堤应整断面更换。路堑及不填不挖地段最好整断面更换,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备。

当上层为粘性土、下层为砂性土,换土深度大于粘性土厚度时,无论有无地下水都可采用槽型换土(地下水承压时除外);年降雨量很小的地区,下卧土层不是砂土的也可采用槽型换土。槽型换土的槽底宽度不得小于2。7m,如图所示。

4、换土地段的长度

更换长度可与冻害长度相等,并适当作好顺坡,或按下式计算:

M = L + 2L0 + 5

式中M—换土地段总长度(m);

L—换土长度(m);

L0—顺坡长度(m),一般最小8~10m,按下式计算:

L0 = h 0 / i

其中h0 —均匀冻胀高度(mm);

i —顺坡坡度,与行车速度有关,一般为3‰。

5、纵断面型式

为减少工作量,结合顺坡可将换土的纵断面型式分为二种,

倒梯形:适用于冻害地段较长(10m以上)的情况下。

三角形:适用于冻害地段较短、冻峰明显的情况下。

也可用这二种型式的组合型。不论那一种型式,都应与冻害的外形相对称。(3)铺设保温层措施

采用保温措施的目的是将冬季冻结线控制在保温层内,或将冬季冻结进程线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在需要的冻胀土层深度位置上,从而使冻胀性土不产生冻胀或使其产生一定的冻胀以适应该地段两端的均匀冻起高度。所谓保温措施就是指在路基基床的土体中,从路基基床面往下做一定厚度的保温材料层,使冬季的冻结深度不能超过保温层厚度或按照设计要求超过保温层一定深度。做法和更换土质相近。

1铺设保温层新材料EPS

⑴、炉渣的导热系数很小,是一种良好的保温材料,能就地取材,成本低,效果好。用作垫层的炉渣应过筛,粒径以3~40mm为宜。易粉碎的含水量较大的炉渣不宜使用。

⑵、泥炭和冷压泥炭砖,经国外几十年运用证明效果良好,使用年限长。且湿度大的泥炭在水分冻结时,会放出大量潜能,能防止泥炭进一步冻结。实际调查表明,当泥炭垫层的含水量为85%时,其保温效果最好。

⑶、采用EPS材料整治冻害是目前我国应用较广泛的一项新技术。在我们管内得到了全面推广,大量用于现场,收到较好效果。如牙林线409km冻害整治前,冻害高度150mm,利用此方法进行整治后,现冻高40㎜,效果显著。下面对EPS材料的特性、适用范围及施工有关要求做以下简介;

①物理特性:它是一种强度很高的隔温防水材料,密度为15~50kg/m3。在100kPa和200kPa静压力下的压缩变形不超过0。18%和1。2%,满足路基应力要求。另外突击吸水率为2。98%和2。86%,是较小的。

②阿城现场实验段:是处在1。0米左右的低路堤地段,两侧为水田,常年浸

水路基为不均匀的粉质土,含有腐植质及砂砾夹层,液限WL=36%,塑限WP=24%,天然含水量W=25-51%,每到冬季都产生较严重的冻害。在该处铺设了5。0CM厚,300CM宽的密度为45kg/m3EPS材料,并在两侧向下埋75cm深。在铺设EPS段与不铺设EPS段内埋设了温度传感器,其间距为50cm,测试结果如图所示,在EPS S上下的温度差值是较大的。根据现场实验表明,冻结指数小于1000℃。d时,铺设EPS的路基土不冻结,不铺设EPS的路基土冻结深度为50cm;冻结指数在1000~1500℃。d 时,铺设EPS的路基土冻结深度为20cm,不铺设EPS的路基土冻结深度为100cm。线路状况表明:铺设EPS地段没有冻害发生,不铺设EOS地段仍有冻害发生。

路基铺设EPS材料显著改变了路基土的温度状况,在EPS板上的道碴,其年温度较差增大,说明地温通过EPS板这个交界面处传导消散的热能减小;而EPS板下路基土的年温度较差减小,则进一步说明EPS板下路基土通过其交界面传导消散的热能减小。EPS半上下的温度差值较大,表明其绝热性能好。由于EPS板的存在减少了自深层土向冻结表面的热流量,并降低了路基土的冻结深度,从而消除了路基冻害。

③EPS板铺设的断面形式:以双股铺设为例,如图所示。EPS板的规格:1500×1000×50mm。

线路横向铺设2块,宽度为3。0m。路基顶面保持原基面形式,向外侧设2%排水坡,多余路肩土应撤除。设计及施工是线路原轨顶标高不变。

④EPS材料适用范围

根据阿城工务段铺设EPS材料整治路基冻害的经验,总结出EPS材料的使用范围:

⑴、铺设EPS材料应首先考虑冻高大于30mm以上的路基大冻害处所。

⑵、根据路基冻害外部表面特征,以及同一横断面上左右股钢轨的单侧冻

害、交错冻害发生情况,只要准确判断出冻害的位置,也可采用单股铺设方式。

⑶、铺设EPS材料对解决道口、桥头及道岔路基冻害效果更好,可大大减少维修作业量及维修材料。

⑷、铺设EPS板整治路基冻害可结合线路大、中修施工一并进行。

⑤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应根据线路结构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线路加固措施,线路加固适用的钢轨应进行探伤检查。

⑵、无缝线路的施工应在锁定轨温增减10℃以内的条件下施工。

⑶、扣轨前先检查施工位置处三根钢轨的轨缝情况,如为瞎缝,必须进行调整,同时拨正方向。

⑷、施工应随时检查扣轨联结状态,特别是列车通过后,应随时全面拧紧所有螺栓。

⑸、若同一工地两组同时进行施工时,其间距应保持20m以上,并须向一方向进行,禁止两组相对施工。

⑹、施工地段一经开挖,必须当天完成,不能未经回填捣固而让其过夜。

⑥几点提示

⑴、EPS板铺设深度对整治效果的影响:铺设厚的EPS板距轨枕底面的距离过大或过小都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过大则形成水槽,板上积水,水从板缝浸入板下基床;过小则使板铺放于石碴上,起不到保温作用。所以必须按现场实际情况及各种因素进行设计与施工。

⑵对接缝对整治效果的影响:对接缝必须严密,离缝过大保温效果不明显,所以对接板缝不易大于3mm;施工中也应避免接缝竖错。

⑶排水不畅对整治效果的影响:路堑地段应加强整治排水措施,经常清理淤积物,使路基土体中的水分充分排出,避免排水不畅,水浸路基。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 摘要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区为632公里。青藏铁路的修建关键问题是,冻土和路基冻害。因此解决冻土与路基冻害对寒冷地区铁路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总体分析了寒冷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对铁路运营造成的影响。其次介绍了冻土和冻胀是产生冻害的原因以及冻土的类型地温分区、危害。最后提出了整治各种路基冻害的综合措施和新型材料EPS板。 关键词 冻土(frozen soil) 、路基冻害(frost damage)、EPS材料 序言 第一章路基冻害的影响 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及机车车辆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它必须保持稳定、坚固,这样才能确保铁路高速、高密、高载的良好状态,不出现可能危及线路正常运营的形变。 路基冻害是寒冷地区铁路线路上分布很广,影响铁路安全及正常运营的常见病害,它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又涉及到土的特性。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刚刚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线上都存在这路基冻害,路基冻害因其分布广、时间长、工作量大、影响行车非常严重占首位。哈局、沈局、呼局、兰局等管内大部分都铺设在冻土地带上,路基冻害较为严重。重要表现形式为:在冬季路基土体冻结时,除路基纵断面在短距离地段内产生不均匀冻胀或路基发生冻结裂缝外,还存在这冰锥、冻胀丘、路基融沉及路基边坡滑坍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冻害发生发展时期,一般从每年10月中旬起至次年7月中旬止完全回落完。对铁路线路影响很大。

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路基冻害。根据历年调查统计报告,沈局关内有冻害207处多,其中冻害高50mm~300mm的冻害6处、50mm 以下的冻害198处,冰锥3处。冬季线路冻胀凸起冰锥流水成冰,冰水漫及线路影响行车。为了预防冻害事故的发生,在冬季需派人看守观察组织刨冰,每年仅用于刨冰的工数就达5000多工日。夏季路基融沉病害情况严重,在管内就有200多处严重下沉地段。有的地段融沉很快,几天就的抬道一次,全年累计下沉达200mm~300mm,情况严重的,如潮乌线8km ,在1972年曾发生过5小时内,路基连续融沉达1。4m,造成列车颠覆事故。每年用于路基冻害融沉抬道的砂石料数量就达30000多立方米,使用的劳动里有20000多工日。 可见,路基冻害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维修养护劳动里,影响了正常维护,加大了维修养护的成本,而且使的线路质量下降,使用年限大大缩短,因此如何整治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减少维修养护工作量,确保行车安全一直受到各级 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防治冻害的措施,实验了多种处理病害的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完善了寒冷地区路基冻害的防治技术,对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冻胀的形成原因 路基冻害是一个物理力学过程,土冻结是由于水热动力变化而产生的应力应变状态。凡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且含有冰的土称为冻土(frozen soil)。冻土冻胀时能够引起铁路线路变形而形成冻害。当以冻胀的土融化时由于融土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提高而使其承载力显著下降,当水分过饱和时又会产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等。因此对路基冻土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就非常重要。

路基冻害整治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整治(2006-3) 铁建齐齐哈尔勘测设计院蔡松昆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影响铁路安全及正常运营的常见病害,它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又涉及到土的特性。在哈局管内的各种路基病害中,路基冻害因其分布广、时间长、工作量大、影响行车非常严重而占首位。如何整治路基冻害,减少维修养护工作量,确保行车安全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路基表层冻害的防治 一是排水及隔水。其目的在于排除地表水或降低疏导地下水,以及隔断下层水,以消除或减少路基土体的冻胀。具体措施包括:地表排水——通过修建侧沟、天沟、排水沟、排水槽、截水沟等,尽一切可能使地表排水畅通,并将大量地表水由桥梁及涵洞排走;基床排水——通过基床整形(平整基床及路肩)、挖除道碴陷槽、路肩换渗水性土壤、加设横向盲沟、纵向盲沟、横向排水管等排水;排除地下水——通过截水明沟、渗水暗沟(截水渗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渗水隧洞等排水;隔水——利用塑料薄膜、聚苯乙烯薄板、聚氯乙烯软板材料制成的隔水层或树脂类注入等方式,隔断毛细水的上升及隔断冬季土冻结时所产生的水分向上迁移。 二是改土。其目的是换除路基土体中的不均匀土质或改良土的性质,以消除或减少路基土体的冻胀。 三是隔温。其目的是使冻胀性土脱离冻结层或部分脱离冻结层,从而消除或减少路基土体的冻胀。 路基深层冻害的防治 路基深层冻害产生在路基基床土体的下部。根据均质土体的冻胀情况来看,冻胀强度最大的部位均发生在路基表层,只有当地下水位较接近最大冻结

深度时或在最大冻结深度内时,则最大的冻胀才发生在下部。只有当开式析冰系统时,其下部的冻胀土才产生一定的冻胀,而且冻胀发生在冻结期的后期(约2~3月份)。所以防治深层冻害主要是整治地下水。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构成,其上部为季节融化层,下部为多年冻土层。所以它除了上部的季节融化层具有季节冻土地区路基冻害的特点外,下部则有多年冻土路基的特殊病害——路基热融沉陷、路基冻融坍塌、路堑边坡热融滑坍及路堤边坡表层滑坍。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特殊病害的防治总的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在使用中保持土冻结状态的原则(即采用保温措施等),这种原则适用于含冰丰富的冻土或厚层地下冰地带;二是在使用中冻土可以融化或局部融化,或控制融化速度,这一原则一般使用于厚度较薄的冻土层或含冰量局部较大的岛壮冻土地带。 路基冻害成因 牙林线k92+00~k92+845位于岩山—育林区间,为连续并垂直衔接的多年冻土地带,年平均气温-2℃,多年冻土上限为0.9m,线路位于阳坡沟谷地段,地势较平坦,路堤高1.5m,路堑高1.3m,路堤填料为砂粘土。线路右侧有两处积水坑,形成潜流及渗透作用。地表塔头草及灌木丛生,泥炭层厚0.4m,基底冻结上限下降大于1.50m,上限以下为冰土互层(含冰40%),冬季形成冻害,最大冻高150mm,夏季融后流动路基下沉累计达900mm。下沉时间为7~9月,尤以雨后为大。 地温动态:基底地温明显升高,在路基面以下5m深度范围内,一般较自然地温高2~5℃,多年冻土上限比正常的0.9m下降1.5m,剖面成U型槽,且偏于路基中心的右侧。在基底下地温最低时仍有0~0.3℃的正常温存在。 水温水位动态:凡路基冻害较大及路基严重下沉地段的基底融化槽内均存在自由水,它们由线路右侧的积水坑补给,透过基底,并在基底进行热交换。 上述地质地貌和病害特点可知,基底富冰冻土是路基下沉的内部原因,积水坑水的渗入及积存所引起的热交换作用则是其外部原因。 每年10月份进入冻结阶段,气温逐渐下降到0℃以下,路基土层中的水

低温冻害对茶树生理的影响及应对技术

低温冻害对茶树生理的影响及应对技术低温是影响茶叶生产、茶树生长和地域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一。通常在环境温度下降过程中,茶树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以增强低温耐受能力,但是不同生长阶段和遗传背景的茶树材料抗寒性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低温冻害给茶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抗寒机理成为茶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生产上针对低温冻害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措施,但仍缺乏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快速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 一、茶树对低温冻害的生理学响应 通常小叶种茶树抗寒能力强于大叶种茶树,成熟组织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好于幼嫩部位。不同茶树材料叶片组织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组织的厚度和排列紧密程度与叶片抗寒能力密切相关。自然越冬过

程中,茶树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随时间推移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研究还表明叶片中的束缚水含量及所占比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γ-氨基丁酸含量等随温度降低显著增加,是茶树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的重要生理代谢变化。目前用于表征茶树抗寒能力或者受低温伤害程度的生理指标主要包括电导率、半致死温度、Fv/Fm、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当茶树经历低温胁迫后,除物理结构的损伤外,叶肉细胞中活性氧的过度积累可能是导致叶片受损的主要原因,不同茶树品种对积累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强弱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抗寒性。 我国多数茶区冬季最低温度低于0℃,茶树能够安全越冬免受低温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在临界低温来临前存在一个冷驯化过程,其间茶树在形态结构如组织结构变化、细胞壁加厚等,以及生理生化如可溶性糖、不饱和脂肪酸、保护性酶类、小分子抗冻蛋白积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抗寒能力明显增强。冷驯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激素响应、膜的稳定性、抗氧化系统、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等,是目前茶树抗寒机理研究的热点。分子生物学手段特别是多种组学的应用得以在转录、代谢和蛋白水平对茶树冷驯化过程中胞内发生的变化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揭示,大量参与低温响应的转录因子、功能基因和信号途径被鉴定。植物激素、钙离子信号、MAPK 信号、活性氧代谢、糖代谢、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抗冻蛋白积累等被认为是茶树冷驯化过程中参与低温信号感知和抗寒能力提升的

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

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整治技术探究 摘要: 在高寒地区的铁路路基往往会发生冻害,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本文就以同煤集团青磁窑铁路专用线路基冻害影响及其整治技术进行一下讲解,分析一下路基冻害形成的原因,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冻害,采用的不同的治理措施,希望对今后相关内容的讨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路基;冻害;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前言 青磁窑铁路全长9.79km,冻害主要集中在青磁窑专用线2.9km处,该地区干旱少雨,温差较大,最低气温-33.3℃;年平均降雨量为114 ~195 mm,东多西少,大部分集中在7 ~9 月。该铁路的钢轨轨面的最大冻结高度达35 mm,主要是发生在严寒地区的线路段,由于冬季长,这一路段多为冻胀敏感性土;路堤内含水率一般为18 % ~25 %。青磁窑专用线在每年发生线路冻害严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的2月,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应根据不同地段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治理措施,消除冻害,确保安全运营。 1 青磁窑线冻害特点调查分析 通过我公司管辖范围内冻害地段的调查可以得出: (1) 经调查,在发生冻害线路段处,排水不良、排水设施损坏、维修养护不及时等问题尤为突出。 (2) 发生冻害地段以粉质粘土和砂粘土为主。 (3) 冻害主要发生在小路堑、低矮路堤、涵洞和路桥过渡地段。 (4) 发生冻害路段的含水率,一般都大于20 %;地下水埋藏较深路段,几乎对冻害无影响;两侧的灌溉农田对冻害影响较大。 (5) 部分涵洞地段由于设计的过水能力不足,导致涵顶有冻害产生。 (6) 部分路段路基下沉,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道碴两侧土垄较高产生冻害。 (7) 冻胀从每年12月底开始,最大冻胀量出现在次年1 月底,2 月为稳定期,3 ~ 4 月开始消融并伴随翻浆冒泥、路基下沉。 2 青磁窑铁路冻害原因分析 形成冻害的因素有: 温度、水分、土质等。线路填料质量较差。由于降水及

3新藏公路冻土路基的病害分析与防治

新藏公路冻土路基的病害分析与防治 摘要: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经常发生翻浆、冒泥、沉陷等现象,对公路造成很大的破坏。本文结合新藏公路既有路基病害情况,论述了多年冻土区公路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分析了影响路基冻害的特点及危害,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新藏公路;多年冻土;路基病害;治理 1.引言 国道219线新藏公路k540+000—k651+000沿线分布有连续片状多年冻土,该冻土层构成了区域性较稳定的隔水层,从而使其上部季节性融化层中赋存有冻结层上水(液态),其下的含水层中赋存了冻结层水(固态)。该区域地下水总体可分成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由固态地下水构成的冻结层,起着隔水层的作用,随季节、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其上部随时还可以转化成液态水的含水层。由于水在固液相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与膨胀差近10%。因此,冻结时体积增大,产生附加压力,引起冻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引起融陷,会直接破坏路基的稳定性。该段主要是冬季冻胀和春季融沉,冬季路基开始冻结,在负温区内土中的毛细水、自由水先结冻,然后出现水分迁移现象,使土基中水分再冻结发生体积膨胀,出现冻裂或冻胀隆起病害;春季气温回升,土基开始解冻,但由于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除,使土基过湿,出现凹陷或翻浆病害,并进一步导致路基变形和路基稳定性变化。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容易产生冻胀和融沉,严重影响行车条件。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多年冻土公路病害影响因素 2.1水文地质条件 2.1.1冻结层上水 路段所在区域的冻结层上水依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松散岩类冻结层上水和基岩类冻结层上水两类,与公路工程关系密切的是松散岩类冻结层上水。因多年冻土上限埋藏较浅,冻结层上水发育,寒冬季节该层地下水又全部转变为冻结层下水。冻结层上水包括:(1)基岩类冻结层上水,包括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公路沿线基岩出露段的季节融化层中均有分布。(2)松散岩类冻结层上水,该类地下水接受湖盆周边山岭区大量冰雪融水和少量大气降水补给,赋存于近湖岸基岩层上的坡残积、冲洪积层和湖相沉积层中,由盆地四周向湖心低洼处汇集。公路路基长期处于毛细水上升带或地下水浸泡之下,冬季产生路基冻胀,破坏桥涵基础;夏季冻土融化,引起路基冻融沉陷和翻浆。 2.2.2冻结层孔隙水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多年冻土上限以下的孔隙水以固态冰存在,地下水冻结成冰加大了岩土体的强度,在保持冻结条件下岩土体物理学性质较好。据采取的 -Na 冰水样进行简分析:其总含盐量为4957.00m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SO 4型。 2.2气候条件

既有铁路路基冻害治理的室内研究

既有铁路路基冻害治理的室内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9T10:39:44.9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王松王宁伟王顺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滨绥线哈牡段的特殊气候,简要分析了路基冻害产生的原因,并就电动化学法处理路基冻害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对土层采用分层治理的方法,得到一种扰动小、无污染的治理措施。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摘要:本文针对滨绥线哈牡段的特殊气候,简要分析了路基冻害产生的原因,并就电动化学法处理路基冻害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对土层采用分层治理的方法,得到一种扰动小、无污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路基冻害;冻胀;电化学;隔水 我国东北地区既有铁路路基冻害现象比较普遍[1],路基的冻胀会使路面鼓包、开裂,使路面错缝或折断,造成道路破损,影响铁路运行速度和使用寿命[2],因此必须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路基发生冻胀产生的不均匀变形。 1 路基冻胀机理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在冰冻季节,因大气负温影响,使土中水分冻结成为冻土。当土层中温度降到负温时,土中的自由水首先在0℃时冻结成冰晶体,随着气温的继续下降,弱结合水的最外层也开始冻结,土粒产生剩余分子引力。结合水膜变薄,使水膜中的离子浓度增加,加强了渗透压。若未冻结区存在水源和水源补给通道,则未冻结区水分会不断向冻结区迁移积聚,使冰晶体不断扩大,在土层中形成冰夹层,土体发生冻胀。 1.1 土的类别:当土层中碎石等直径较大的颗粒含量高时,不易发生冻胀;以粉黏粒为主的土类,其冻胀性最大。 1.2 温度:负温是产生冻胀的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冻胀起始温度时,土体温度向外扩散,当土体中有充足水分来源时,其冻胀量越大。 1.3 水源:路基土体含水量大于起始冻胀含水量时,会发生膨胀,地表水和地下水为土体冻胀水分的主要来源。 2 路基冻胀治理的室内试验 目前,工务部门现场多采用冻害垫板、安装轨道加强设备等措施来整治冻胀问题,但其整治方法范围有限且扰动大,迫切需要扰动小、能够精细控制的工法和工艺。 电动法加固软土地基是将土体通以直流电,在电场作用下使土体发生排水固结,并提高土体强度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3]。电化学注浆法是在电渗的基础上在电极中分别注入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浆液,以达到加速排水和对土壤改性以提高土体强度和耐久性的目的。为了模拟现场实际的工况,对试验土样进行了分层设计,下层为渣土层,上层为粉质黏土层。首先对下层渣土层采用灌入氯化钙浆液与水玻璃浆液的处理方法,然后对上层粉质黏土进行电化学注浆加固处理。 2.1 试验设计:模型箱的尺寸为30cm×20cm×25cm,首先在试验箱内底部铺设厚度为5cm厚的渣土层,然后注入水,使水面与渣土表面持平,以模拟现场地下水的情况;然后在渣土层上铺设10cm厚的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的含水量为35%,并压实,静置24小时后开始进行试验,试验前用微型触探仪测得粉质黏土的承载力为50kPa。 2.1.1 渣土层的灌浆处理:分别插入A、B两根注浆管,两注浆管间距为10cm,注浆管末端插入到渣土层中1cm,如图1所示。 图1 渣土层的灌浆加固 2.1.2 上层粉质黏土的电化学加固:试验采用三组电极平行布置的形式,阳极、阴极距离为15cm,阳极与阳极之间的距离为10cm,电极入土深度为13cm。电极布置图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组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电源控制系统。 图2 电极布置图 2.2 渣土层的隔水治理:向A、B注浆管中分别灌入波美度为44Be的氯化钙与水玻璃浆液,灌入的量以灌满为止,本次试验,A,B两注浆管各灌入氯化钙与水玻璃浆液100mL。间歇30分钟后,进行上层粉质黏土的电化学加固。 2.3 上层粉质黏土的电化学加固:采用阳极、阴极同时灌浆的方法,分别向阳极灌入氯化钙浆液100mL,向阴极灌入水玻璃浆液100mL。其中,氯化钙浆液和水玻璃浆液的浓度均为44Be(波美度)。通电电压为20V,电流始终维持在0.9A~2.0A之间,通电10小时后结束。 2.4 试验结果分析 2.4.1 上层粉质黏土的加固:为了便于分析,将试验后的土体分为阳极区域、中间区域和阴极区域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试验后土体加固区域的大小Be约为整个宽度B的到之间。 图3 土体加固示意图 试验结束后,对粉质黏土进行了不同龄期的微型触探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所示。图4为各区域承载力随龄期增长值。表1 电化学注浆加固后不同龄期承载力对比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农技推广研究员xx 一、低温、霜雪、冻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危害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低温、霜雪冻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危害极其严重。 建国以来,因低温霜冻危害,1954年、1957年、1969 年、1972年和1976 年,黑龙江省粮食平均减产30%以上,吉林省东部地区减产30%左右,辽宁省减产接近20%。 南方大部地区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冷害较重的年份有1951年、1952年、1954年、1956年至1967年、1969 年、1970年,发生频率高达70%左右,其中1970 年仅长江中下游地区损失的稻种就在 4 亿公斤以上。 南方双季稻,每年9至10月间,处在孕穗、抽穗扬花及灌浆阶段的晚稻频繁遭受低温危害,严重地影响水稻开花、授粉过程的正常进行,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一般年份秋季低温导致双季晚稻空壳率达20-—30%,严重年份可达40—70%,甚至绝收。 1971年9月中旬末到下旬初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大部地区出现低温天气,不少地区晚稻空壳率达30—50%,严重的高达70%以上。 冻害也是果树生产的重大灾害。1976—1977 年仅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冻死苹果树30多万株。1977年,湖南省柑桔产量由冻前4250万公斤降到1245万公斤,减产达70.6%。 进入21 世纪,我国各地冻害发生更为频繁。 2000年1月下旬湖北、安徽、重庆等大雪、低温冻害,仅安徽省就有10.7 万公顷蔬菜受冻,其中 1.3 万公顷冻害严重,小麦、油菜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福建、广东的越冬作物和果树、花卉等遭受严重冻害。2001年3月的晚霜使我国华北地区近66 公顷核果类果树花器管受冻而减产甚至绝产,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近5.6亿元。3月24?29日,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低温霜冻受灾面积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法

寒冷地区路基冻害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法 福前线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西起福利屯站,东至前进镇站,全长226.3KM。路基土质不良,大部分为砂粘土、膨胀土、质泥土,渗透土差,地下水丰富,加之全年平均气温在零下3℃,属寒冷地区。路基土质为冬季冻结、春季开始融化、夏季全部融化的季节性冻土,每年冬季冻害发生频繁。所谓冻害,为土体在冻结过程中因冻胀所引起的病害。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能向冷冻锋锋面迁移,并不断冻结排出冰层,且体积增大9%,即造成土体的冻胀,在融化时又会造成土体的沉陷,由于路基土体在融化过程中存在下卧隔水层还会产生翻浆冒泥等病害。因此,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分布很广的线路病害之一,路基冻害的存在,不仅给线路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制约了列车安全、提速、重载目标的实现,抑制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 1前言 冻害是我段以及哈尔滨铁路局管内分布很广,表现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病害。就我公司气候特点,冻害期一般为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5月份(见图1),从冻害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期(10月15日~12月15日),平稳期(12月30日)。 图1冻害发展变化图 发生期,即冻害产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冻起高度很大,冻高呈正值快速增长,随着气温的降低冻高速度不断加剧,一般以11月15日~12月15日前后为变化迅速阶段,这一阶段对行车安全构成的威胁较大,但其是一个上涨过程,检查人员容易发现,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平稳期,这一阶段气温相对较为稳定,冻害发展变化缓慢,其冻起高度相对稳定,对行车安全的危害较小,但需经常检查线路,以防天气的突然变化。 回落期,亦称冻融期。这个阶段随着天气的转暖,冻害的变化呈负增长

低温冻害(倒春寒

第五讲高温、干旱、 低温冻害(倒春寒、五月寒、寒露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成因,认识其危害性,掌握一般的防灾、减灾措施。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了解就厦门的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应对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措施。理解,面对自然灾害,政府和个人应该做什么工作。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关注厦门市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情况,掌握一般的防灾减灾措施。 认识到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过程观察、案例讨论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成因,高温干旱对工业、农业、商业、生活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学生自学厦门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学生活动 围绕信息采集、编制手抄报板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围绕自然灾害的自防自救,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路基冻害治理

摘要 我国铁路发展迅速,正在向重载和高速发展,随着列车的提速,越来越多的既有线出现了病害情况,如路基病害。路基的病害有多种,如翻浆冒泥、路基下沉、路基冻害等。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冻土面积也大,在寒区修建的铁路因环境恶劣,出现了许多冻害,路基冻害主要有冻胀(主要为不均匀冻胀)、融沉和冻融翻浆。水、温度、土质是路基产生冻害的三因素,治理路基冻害,可采取隔水、换土和隔温等措施。本文通过阐述路基冻害产生的机理来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治理,具体措施有排水设施(如排水沟)、保温隔温设施(保温护道、片石通风路基结构、热棒路基结构)和换土措施,在青藏铁路上就采用了热棒路基。又多年冻土地区不良地质较多,如冰锥、冰丘,可通过冻结沟或积冰坑防止冻害发生。冻土地区的环境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减少路基冻害的发生和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 本设计针对冻土区路基病害的提供了一些治理措施,能有效的保证路基的稳定,不受破坏,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关键词:路基冻害冻胀温度治理措施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 1.2 季节性冻土的分布及路基主要冻害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 国外路基冻害研究现状 (3) 1.3.2 我国路基冻害研究现状 (4) 第2章路基冻害种类 (5) 2.1 按外部表现特征分类 (5) 2.2 按负温总量分类 (5) 2.3 按产生部位分类 (5) 2.3.1 道床冻害形成原因 (6) 2.3.2 表层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6) 2.3.3 深层冻害的形成 (7) 第3章路基冻害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机理 (8) 3.1 融沉病害 (8) 3.2 冻胀病害 (8) 3.3 冰害 (10) 3.4 冻融翻浆 (10) 3.5 铁路路基次生灾害 (11) 第4章路基冻害防治措施 (13) 4.1 水作用的机理及治理原则 (13) 4.1.1 水作用机理 (13) 4.1.2 治理原则 (14) 4.2 排水系统 (14) 4.2.1地表排水系统 (14) 4.2.2 地下排水系统 (18) 4.2.3 其它排水系统及方法 (22) 4.3 温度对路基冻害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26) 4.3.1 温度与路基冻害的关系 (26) 4.3.2 温度在路基中的传播方式及治理路径 (27) 4.3.3 温度治理措施 (27) 4.4 其他路基病害及治理措施 (34) 4.4.1 冰锥、冰丘地段的路基整治 (34) 4.4.2 路堑边坡失稳及治理 (36) 第5章多年冻土地区的环境保护 (37) 5.1 既有线运营中的环境保护 (37) 5.2 多年冻土区环境监测和管理 (37)

铁路路基冻害防治之我见_0

铁路路基冻害防治之我见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青藏高原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足10℃(50),无绝对无霜期,铁路线路的冻害是分布很广和常见的病害。 摘要:铁路处在大自然中,气候、季节、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使铁路设备受到影响或侵蚀,甚至破坏而酿成事故。青藏铁路处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平均高度在4000 m以上,而海拔每增高一千米,气温就下降6摄氏度,所以冻害一直是线路的一大危害,冻害防治工作是工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水利论文期刊,铁路,路基,冻害,防治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大自然的变化虽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它的变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它、掌握它。因此,充分掌握所在地区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从预防入手,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就能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一、冻害成因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几乎全部是在条件非常恶劣的高原缺氧、人迹稀少的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5.6℃―8.6℃。

在严寒地区,路基的冻结膨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造成冻害的主要因素是路基基床中水分迁移量,水分迁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影响水分迁移量的主要因素,通常归纳为土、水、温和力四个方面。即:严寒的气温、有冻胀敏感性的土、含有一定量的水和一定的压力,其中水分因素是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 二、冻害的分类 在冬季,路基的冰冻,多数是形成较长距离内的均匀冻胀。但在个别地段,则由于局部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在短距离内产生不均匀的冻胀,这种不均匀的冻胀就会导致线路的不平顺或轨向不良,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 不均匀冻胀所形成的局部差异,从线路纵断面上区分,其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1、驼峰状(冻峰):路基道床在较短距离内的冻胀高度,较大于相邻两地段的均匀冻胀高度,所形成的冻害,其最大凸起量甚至可达300mm。 2、凹谷状(冻谷):路基道床在较短距离内的冻胀高度,较小于相邻两地段的均匀冻胀高度,所形成的冻害,其最大凹陷量甚至可达160mm。 3、阶梯状(冻阶):路基道床的两相邻地段,其均匀冻胀高度不同,在两不同冻胀高度的交换点处所形成的冻害,其最大冻胀高度差甚至可达80mm。 三、冻害的防治 1、调查建档 冻害调查是防治工作的开始,调查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冻害的防治

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浅谈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摘要:本文对铁路路基中存在的病害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路基病害发生的原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病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 路基是铁路轨道下的基础建筑,为了保证线路平顺,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产生的路基病害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治措施。 1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1.1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 铁路路基主要病害有滑坡、基床翻浆冒泥、边坡溜塌、基床下沉外挤、陷穴、排水不良、崩塌落石、风化剥落、河岸冲刷、冻害、雪害、泥石流、沙害、水侵路基。 下面针对我段管内常见的路基病害进行原因分析。 1.1.1 基床翻浆冒泥 路基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 翻浆冒泥一般易发生于基床土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特别是以细粒土作路基填料、风化石质作基床,降雨量大的路堤和路堑地段为病害多发地段一定条件的含粘粒、粉粒的基床表层土在和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软化或触变、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轨枕上下起伏使泥浆受挤压抽吸而通过道床孔隙向上翻冒,造成道碴脏污、板结进而使道床降低或丧失弹性。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危及行车安全。

1.1.2 基床下沉、外挤 路基下沉主要是路基填筑密度不够和强度不足所致,表现形式有路基下沉、路肩隆起、侧沟被挤,路肩外挤和边缘外膨等。填方路基下沉导致断面尺寸改变的病害现象,为路堤沉陷。由于路基土密实度不足或地基松软,在水、荷重、自重及振动作用下发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经过列车运行一段时间后。下沉会趋于缓解。但有时荷重增加或水的作用使沉降速率加大。局部下沉也会造成陷槽使线路不平顺。下沉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 1.1.3陷穴 陷穴指路基下及其附近存在洞穴,其坍塌可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轨道悬宅,中断行车,甚事造成列车颠覆。陷穴病害分为黄土陷穴、岩溶洞穴、盐蚀溶洞和墓穴兽洞等。 造成洞穴顶部塌陷的主要因素是水的作用和列车荷载作用。洞穴在水的侵蚀、潜蚀作用下和列车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洞顶的岩土结构逐渐遭到破坏,承载力也逐渐丧失,最终突然塌陷。 1.1.4 冻害 冻害发生在寒冷地区,如路基土为透水性较差的细粒土,当含水量较高或基面积水,在冻结过程中,土中水重新分布和聚集形成冰块。又引起不均匀的冻胀现象。 冻胀原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有向冻结锋面迁移的特征,并不断析出冰层,且体积增大这一物理力学现象造成。所以,冻结过程中土中水的迁移机理,是产生路基冻害的基本原因。

2008.1雪灾冻害发生过程

2008.1 雪灾冻害发生过程 赵毓潮(长阳县植物保护站)

一、五十年一遇的低温过程 二、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四大特点 三、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分析 四、国家高度重视救援雪灾

一、2008.1五十年一遇的低温过程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分类及综合整治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分类及综合整治 【摘要】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对铁路安全行车威胁很大。本文主要介绍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部位分类,不同冻害采用整治方法及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路基冻害;冻害分类;冻害整治;整治效果 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线路所处地区均属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冻结最大深度为1.4~2m,铁路路基冻害对铁路安全行车威胁很大,这里主要介绍路基冻害部位分类,不同冻害采用整治方法及达到的效果。 1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部位分类 1.1 表层冻害 表层冻害特点是:一般隆起高度为10mm~40mm;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从11月上旬开始,最晚到12月中旬停止发展,来年4月中旬~5月上旬回落完。表层冻害危害主要表现在:可引起路肩纵向高低变形、开裂,造成基床表层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引起道碴沉陷,导致轨道纵向高低变形;引起坡面隆起变形、开裂,导致土体强度降低。 表层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1)基床填料土质不均,致使基床强度不一,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基床面不平整,造成降水不能及时排出,水分渗入到基床土体内,当土层含水量增大且超过了起始冻胀含水量时,基床土体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时水分又向冰结封面补给,水分比冻前增加较大,形成冻害。 (2)路基坡面表层为非匀质土。由于路堤填料来源不同,且在填筑时,土层的厚薄和夯填密实度不同,致使填料的结构、层次等条件的不同,在冻期经水分迁移、聚积,其聚流量也不尽相同,产生的冻胀量也不等,从而形成坡面冻害。 (3)气温对土的冻结有一定的影响。受地形、地质、日照及植被覆盖的不同,路堤的不同部位(阴坡、阳坡)其热交换不同,对土中冻结率的影响也不同。在土冻结时,由于表层土温及冻结速率的不同,其水分迁移的聚流量和冻胀量便不相同,产生了冻害。 1.2 深层冻害 路基深层冻害产生的时间较晚,在冻期的后半期产生,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在12月中旬以后,直到冻期末冻害才能停止。深层冻害的产生大多是因地下水的关系,如果没有地下水,即使土质有所差异,下部呈现脱水现象,也

高寒地区的路基冻害处置方法简述

高寒地区的路基冻害处置方法简述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寒地区地理形成和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的工程实际,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冻胀、翻浆等病害,按照施工规范结合实际情况从施工的角度提出保证路基稳定的简单实际可行的处治方法。 关键词:高寒地区;路基施工;处置方法 1 高寒地带的分布成因及对路桥的危害 1.1 从字面上,结合经纬度理解就不难理解什么是高寒地区。所谓的高寒地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海拔、高纬度都较高,而且常年处于低温、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在我国高纬度的黑龙江、甘肃、内蒙古等省北部地区以及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区都是我国高寒地区主要分布区。 1.2 在这种地带修筑路桥的危害。在高寒和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季节交替变化使得冻土融冻层的反复冻融,冻土或多年冻土层的消长变化,导致各种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频繁发生。如果在该地区进行破土开挖施工,就会打破原有地质平衡状态,使得原有土层的天然状态也遭到破坏,尤其是热力学平衡在多年冻土地区带来的影响,这些都会对所修建的建筑物和路基带来潜在威胁和破坏,尤其是在一些高山地区修建路基截断地下含水层,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边渗

边冻,蔓延到整个道路上,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涎流冰现象。造成路基的冻胀、翻浆、边坡塌方,如果涎流冰发生在路面上,会使通行车辆翻车,造成车毁人亡和经济损失,而危及行车安全,严重时中断交通。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在高寒地区所修建的道路路基主的要形式以路堤、路堑和沼泽湿地为主,切且分布不均,范围广,所以如何控制好高寒地区的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也是保证交通工程质量的关键。 2 高寒地区路基施工处治方法 2.1 冻土区。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 在我国冻土分布范围广泛,由于冻土的周期性变化往往会导致道路的沉陷、翻浆、变形、滑坡、破坏等病害。因此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公路、铁路,有一系列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所以在冻土区筑路必须考虑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是当前路基施工的一个热点问题。 2.1.1 保证路基的填筑高度。通过多年在冻土上修筑路 堤工程实践中,通过抬?高路基的填筑厚度是一种经济可行 的措施之一。 只要满足最小高度(采取保护多年冻土原则设计路堤时,能使基底人为上限维持在原天然上限位置的最小高度),就 能减小路面对热量的吸收带来的热量。增大了冻土与周围大气之间的热阻,防止大气热阻力侵入路基内部,从而减少冻

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刘敬旭201120419 摘要:结合青藏铁路的建设,对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进行了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的防治措主要措施,从而为冻土地区的铁路路基的设计、施工及养护提供帮助。 关键词:冻土,路基,基床,病害 引言: 建设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头戏,而冻土( 冻土是指温度在0 ℃以下含有冰晶的土壤和岩石,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层称为多年冻土) 问题是修建青藏铁路最主要的技术难题。青藏铁路全长1 118 km ,海拔4 000 m 以上的地段有960 km ,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 km ,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的最长的铁路,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在铁路运营之前很严重,在行车运营后,时隔几年、十几年仍将陆续出现新的冻害,其破坏程度是罕见的,引起路内外工程界人士的关注。 1主要病害分析 1. 1 融沉 融沉是多年冻土地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多发生在含冰量大的粘性土地带,当路基基底的多年冻土上部或路堑边坡上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且埋藏较浅时,在施工及通车运营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上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造成路基的严重变形。具体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下滑,路堑边坡滑塌等。融沉的特点有:1) 突然

的大量下沉;2) 周期性的持续下降。 1. 2 冻胀 冻胀是寒区铁路特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季节冻结深度较大的地区及多年冻土地区均有发生,尤以多年冻土地区最为严重。由于地基土及填筑土中的水冻结时体积膨胀产生不均匀的冻胀造成了线路超限。根据铁路部门有关标准,左右两股路轨之间或每股路轨在10 m 以内的变形差不能超过4 mm ,一旦超过这个规定,视为超限,有可能发生火车脱轨、翻车等事故。 路基的冻胀病害是与气温、土质及水源条件密切相关的,主要发生在气候严寒、季节冻结深度较大的地区和多年冻土地区。其土质以细颗粒的粘性土为主,往往富含水分。工程上主要发生在土质的浅路堑和修筑在塔头沼泽积水地段的较低路堤上。分析冻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路基基床表面不平整,积水冻结膨胀形成冻胀病害。其最大量很少超过50 mm ,一般最多在30 mm~40 mm ,多在25 mm以下。形成时间从10 月中旬,到11 月末便趋于稳定,一般产生在路基基床表面往下30 mm~50 mm 左右。 (2)碎石或混砂道床垫层不洁,污染严重,混入泥土较多,遇积水产生冻胀。当含泥量为20 %~50 %时,冻胀量可达10 mm~20 mm 左右,道床冻胀在时间上从10 月中旬~11 月上旬基本稳定。 (3)地表水或地下水(或浅层水)对路基土的不均匀浸湿。 (4)路堤填土不均匀及路堑基底土质差异,因土的性质及结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冻胀病害。 (5)路基不同朝向形成的不均匀冻胀,如线路走向为东西向时,

(完整word)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热能是来自于地球内部,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发电、采暖和供热是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冰岛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国,水能、地热和风能资源丰富,发电主要以水电和地热为主,风电仅占约0.1%。目前,冰岛招商引资发展电解铝工业具有很强竞争力。图1示意冰岛活火山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 冰岛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 A. 由南向北延伸的断裂带 B. 从西南到东北的火山带 C. 中南部城市密集分布区 D. 环岛屿的沿海平原地区 2. 冰岛风能资源丰富但没有大规模发展风电,其主要原因是 A. 水电和地热发电技术要求较低 B. 风电设备制造技术落后 C. 水电和地热发电量大且价格低 D. 风向和风力季节变化大 3. 冰岛招商引资发展电解铝工业具有很强竞争力,主要是由于冰岛 A. 电价低廉 B. 科技先进 C. 政策支持 D.

资金雄厚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13.75万亩,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图2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据此完成4-6题。 4. 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③浓郁的农耕文化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有 A. 小麦种植园 B. 苹果采摘园 C. 傣族风情园 D. 古村文化园 6. 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A. 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 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 C. 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 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主要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图3示意2001-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7-9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