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召忠: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

张召忠: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

张召忠: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
张召忠: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

张召忠: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

下一场战争罪魁祸首肯定是美国

1984年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美国的机场安检非常礼遇,数秒钟之内我就顺利地通过了安检。虽然那时正处于东西方冷战时代,但置身于美国感觉非常安全,乘坐飞机也没有如坐针毡、如履炸弹的感觉。26年过去了,美国今天敲打这个、明天修理那个,战火烧遍了全球,照说战争应该离美国越来越远、和平应该离美国越来越近了吧?可是,事与愿违!前两年闹闹哄哄的“去美国就要按手印”事件,从今天开始又要升级了,美国将进入一个“裸检时代”,乘客进出空港都要进行“裸体扫描”,机器给人三维成像,人体变得异常透明,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于是,我在思考,战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扫描乘客裸体能否换来安全?

奥巴马出身草根,他在竞选的时候、在上任的时候、在上任以后讲了很多很好的观点,可是,我从来都对他不抱有任何幻想,因为他的话、他的观点作为百姓和学者是可以的,但作为总统是不可以的,用他的个人理念可以领取诺贝尔奖奖杯,但作为总统他又不得不发动战争,因为在美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任总统是和平总统,不打仗是当不了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一定很为难,自己想做的什么也做不成,自己不想做的又必须去做,没有办法,这就是美国,就是帝国主义的本性。下一场战争肯定要爆发,罪魁祸首肯定是美国,但要跟谁打、什么时候打还是个悬念。

这里,是我新著《下一场战争》中的后记,供大家参考。

美国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

20世纪世界上有过两次和平主义大泛滥,一次是1918-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停歇的那20年间,另一次是1991年冷战结束前后的那段时间。这两次和平主义大泛滥的结果,最终都导致了战争,第一次导致的是第二次大战,第二次导致的是科索沃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人们盼望已久的和平时代终于到来,所以大家都很珍视那段和平时期,谁都不愿意再谈及战争和国防,更不愿意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许多国家偏重于抓经济建设,忽视了国防教育,民众国防观念日渐淡漠。1935年,美国50万大学生集体宣誓,坚决拒绝服兵役,认为战争已经远去,当兵纯粹是浪费青春。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们的思想一时不能适应突如其来的战争形势,军队的新兵难以补充,部队兵员溃逃成风,给美国在战争初期造成巨大失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作为战胜国,不惜巨资修建了马其诺防线,却疏于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导致和平思潮蔓延滋长。战争结束后,法国于1928年就提出了国家动员法案,结果拖了整整10年才得以通过,致使法国在二战初期在德国凌厉攻势面前迅速溃败。多马舍夫斯基在《现代战史法国之败》中总结了这样的沉痛教训:“欲战争必须教育民众,使其敢战而不畏战。国民教育为国家备战之要务。但法国之制度,非但不训练民众以尚武牺牲及爱国等精神,且多方鼓励和平主义,否认战争,自招精神之解体。”曾任协约国总司令的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曾这样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果然,20年后,人类史上的第二场大战又开始了。

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结束,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相继解散,东西方长达40多年的冷战宣告结束。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失去了主要作战对手,开始进入一个裁军、撤军、削减军费军备的军事休整阶段,并提出“军转民”和“享受和平红利”的口号,主张大力裁减军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93年9月,克林顿公布了新的五年国防计划,声称在五年内将兵员由170万减至140万,军费开支减少34%,当时美国的年度军费开支居然只有2300亿美元(2010年美国年度军费预算5300亿美元,另外还有1400亿美元的战争附加经费,二者相加是6700亿美元)。克林顿总统利用五年的时间休兵,积极推进军事革

命,加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世界各国对克林顿的和平政策好评如潮,那个情景就像今天奥巴马总统的百日新政一个样!

俄罗斯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把军队员额自行削减一半以上,常规武器装备裁减一半以上,数十万大军从欧洲全部撤回,海军航空母舰裁减90%以上,从远洋退缩到近海。人们普遍认为,核大战不会再发生了,全面战争没有了,局部战争越来越少了,东西方之间缓和了,世界实现和平了,现在是裁减军队、减少军费投入、卸掉军事负担,加足马力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所以,天天都唱和平赞歌,鲜见备战备荒、挖洞藏粮之言。

当俄罗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华约组织完全解体,成员国分崩离析之后,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纠集十几个国家,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出兵南联盟,发动了历史上第一次信息化战争。78天的战争不仅给南联盟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而痛苦的记忆。中国人民仅仅是对美国的强权政治表示谴责,美国就“误炸”了中国驻南使馆。

经过那场战争,世界各国才突然明白过来,原来美国把拳头收回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为了更加有力地打出去。事实证明,美国的主动休兵和军事革命运动,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为打赢科索沃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战定乾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很快实现了酝酿已久的战略企图。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国人民陷入恐怖袭击的悲痛之中。2001年10月,美国以反恐的名义,打响了阿富汗战争。正当反恐战争如火如荼,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奄奄一息的时候,美国却突然停止进攻和围剿,转而开辟第二战场。原来美国并非真正反恐,而是以反恐的名义进军中亚,深层次的目的是遏制中国,打压俄罗斯,肢解独联体和挤压伊朗。

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这三个国家被定义为“邪恶轴心”。美国在毁灭了伊拉克这个“邪恶轴心国”之后,接下来“先发制人”的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另外一个“邪恶轴心国”伊朗。因此,美国剑指伊朗,伊朗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成为没有悬念的下一场战争。从2006年开始,美国就不断制造和挑起事端,很多次差点引发伊朗战争。美国的战略企图是想把阿富汗战场、伊拉克战场连通,构建一个大中东战场,打一场大中东战役,从而永久性占领中东地区的资源、能源和战略通道。

科索沃战争,让人们回想起1902年著名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断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大陆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想控制世界,而南联盟恰好成为这个战略计划中的绊脚石,所以才有了那场战争。

这是在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附近的伊朗首座核燃料工厂。新华社记者梁有昶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对于美国的战略图谋,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伊朗总统内贾德早已心知肚明。他很清楚,无论谁当总统,都无法改变美国对伊朗的战争政策,这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而是地缘政治方面的问题,其道理就像科索沃战争中的南联盟一个样。看看伊朗的地缘政治版图:左翼是伊拉克战场,美军打了七年,在那里陈兵14万。在科威特境内,美军部署有大量军事指挥部和作战力量;右翼是阿富汗战场,美军打了八年,将要增兵10万;正面是波斯湾,对岸就驻守着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部,在沙特阿拉伯还有大量美军军事基地;背后是北约国家土耳其,以及正在准备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显然,伊朗四面被围,已成瓮中之鳖,完全陷入美国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当然,更为重要的还不止于此,最关键的是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扼守波斯湾咽喉要道霍尔木兹海峡。美国认为,这一切都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挑战,所以必须欲除之而后快!从战略上看来,出路只有两条:要么伊朗就范,被美国招安;要么像南联盟一样,用战争的方式搬掉绊脚石,二者必居其一。

伊朗将向何处去?面对强敌威胁伊朗会退却吗?

历史上已经有过两次和平间歇期,最终都导致了战争。奥巴马总统目前发动的新一波次和平间歇是否会导致伊朗战争呢?帝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只要美国、北约存在,战争就不会消失。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们拭目以待。

张召忠: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

张召忠: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 下一场战争罪魁祸首肯定是美国 1984年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美国的机场安检非常礼遇,数秒钟之内我就顺利地通过了安检。虽然那时正处于东西方冷战时代,但置身于美国感觉非常安全,乘坐飞机也没有如坐针毡、如履炸弹的感觉。26年过去了,美国今天敲打这个、明天修理那个,战火烧遍了全球,照说战争应该离美国越来越远、和平应该离美国越来越近了吧?可是,事与愿违!前两年闹闹哄哄的“去美国就要按手印”事件,从今天开始又要升级了,美国将进入一个“裸检时代”,乘客进出空港都要进行“裸体扫描”,机器给人三维成像,人体变得异常透明,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于是,我在思考,战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扫描乘客裸体能否换来安全? 奥巴马出身草根,他在竞选的时候、在上任的时候、在上任以后讲了很多很好的观点,可是,我从来都对他不抱有任何幻想,因为他的话、他的观点作为百姓和学者是可以的,但作为总统是不可以的,用他的个人理念可以领取诺贝尔奖奖杯,但作为总统他又不得不发动战争,因为在美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任总统是和平总统,不打仗是当不了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一定很为难,自己想做的什么也做不成,自己不想做的又必须去做,没有办法,这就是美国,就是帝国主义的本性。下一场战争肯定要爆发,罪魁祸首肯定是美国,但要跟谁打、什么时候打还是个悬念。 这里,是我新著《下一场战争》中的后记,供大家参考。 美国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 20世纪世界上有过两次和平主义大泛滥,一次是1918-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停歇的那20年间,另一次是1991年冷战结束前后的那段时间。这两次和平主义大泛滥的结果,最终都导致了战争,第一次导致的是第二次大战,第二次导致的是科索沃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人们盼望已久的和平时代终于到来,所以大家都很珍视那段和平时期,谁都不愿意再谈及战争和国防,更不愿意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许多国家偏重于抓经济建设,忽视了国防教育,民众国防观念日渐淡漠。1935年,美国50万大学生集体宣誓,坚决拒绝服兵役,认为战争已经远去,当兵纯粹是浪费青春。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们的思想一时不能适应突如其来的战争形势,军队的新兵难以补充,部队兵员溃逃成风,给美国在战争初期造成巨大失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作为战胜国,不惜巨资修建了马其诺防线,却疏于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导致和平思潮蔓延滋长。战争结束后,法国于1928年就提出了国家动员法案,结果拖了整整10年才得以通过,致使法国在二战初期在德国凌厉攻势面前迅速溃败。多马舍夫斯基在《现代战史法国之败》中总结了这样的沉痛教训:“欲战争必须教育民众,使其敢战而不畏战。国民教育为国家备战之要务。但法国之制度,非但不训练民众以尚武牺牲及爱国等精神,且多方鼓励和平主义,否认战争,自招精神之解体。”曾任协约国总司令的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曾这样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果然,20年后,人类史上的第二场大战又开始了。 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结束,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相继解散,东西方长达40多年的冷战宣告结束。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失去了主要作战对手,开始进入一个裁军、撤军、削减军费军备的军事休整阶段,并提出“军转民”和“享受和平红利”的口号,主张大力裁减军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93年9月,克林顿公布了新的五年国防计划,声称在五年内将兵员由170万减至140万,军费开支减少34%,当时美国的年度军费开支居然只有2300亿美元(2010年美国年度军费预算5300亿美元,另外还有1400亿美元的战争附加经费,二者相加是6700亿美元)。克林顿总统利用五年的时间休兵,积极推进军事革

国家战略忽悠局简介

国家战略忽悠局简介 战略忽悠局(Strategic Fooyou Agency,简称SFA),是我军的重要部门。编制上属于总参某二级部。据说现任局长为张召忠少将。 该局主要负责对各类新闻及传闻进行“解读”和“澄清”,并且以各种方式“透露”消息。目的是扰乱各方视线,掩护我之战略企图,或者引导国内外舆论。 战略忽悠局宗旨:In Party We Trust, All Others We Crab. 该局保密级别极高,目前为止被人所知的成员包括台湾司司长陈某扁,书记马某九,以及美洲司司长奥观海同志等。 官方全称:军事装备与对外关系研究及舆论引导办公室 上级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国防部 依托院校、机构: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华社 主管负责人:张召忠(萨哈夫.张,英文名:Reagan Zhang) 第一处处长:宋晓军 第二处处长:杜文龙 第三处处长:李克峰 干事处处长:戴旭 顾问:尹卓(海军信息化研究室主任)

李莉(国防大学教授) 宋心之(空军装备专家) 特约研究员:宋宜昌 合作媒体:CCTV/新华社/中国网络电视台 驻CCTV宣传干事:曹煊一、唐剑、王鼎、方静(已调离) 友情评论嘉宾:阿丘 北美站驻加拿大负责人:安德烈.平可夫(代号“可夫”,媒体公关与情报搜集,公开活动) 北美站驻美国联络处干事:Gordon Chang(章家敦,代号“家里蹲”,公开活动) *河蟹*(代号“卫生巾”,公开活动) 驻美首席联络人:观海(代号、绝密) 驻美第二联络人:忠于(代号、绝密) 驻台湾地区联络处处长:水扁陈(阿扁,代号“钉子”、绝密) 驻台湾地区宣传干事:兆文宋(代号“宋磁”) 驻香港宣传干事:鼎盛马(代号“大马驹”)、嘉耀董(代号“小马驹”)驻新加坡联络处荣誉处长:光耀李(代号“BS李”,公开活动,已内退)驻新加坡联络处处长:显龙李(代号“SB李”,公开活动)

国际法作业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影响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不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人道法国际法制 摘要: 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认真思考的国际法问题。本文着重探讨这场战争对国际法基础的冲击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规定非法使用武力问题,探讨在国际武装冲突中实施国际人道法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国际法加强治的若干建议。 一、伊拉克战争的历史背景 中东地区素有世界油田之称。据不完全统计,中东地区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40%。该地区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大国竞相掠夺的对象。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伊拉克人也赢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建设新国家的道路。在萨达姆执政以后,因石油利益纷争和边界争端等问题,先后引发了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非法入侵和占领科威特。针对伊拉克的国际不法行为,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由美英等三十四国组成的多国部队,使用武力驱赶了侵占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恢复了科威特的国家独立和主权。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英等国以保护伊拉克境内的少数民族为由,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划定了“禁飞区”。与此同时,联合国也开始对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况进行核查。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87号决议,决定建立对伊武器核查机制,核查的内容是核、化学和生物武器,同时禁止伊拉克拥有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同年5月,在联合国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领导下的武器核查人员进入伊拉克境内,利用一切高科技手段进行核查。截止1998年底,7年多的时间里,武器核查小组共进行了400多次核查。据当时特委会的负责人里特估计,武器核查解除了伊拉克90%至95%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98年10月31日,伊拉克宣布彻底中止同特委会任何形式的合作,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于一个半月后全部撤离伊拉克,美英在12月17日凌晨发动了“沙漠之狐”空袭行动,对伊武器核查工作此后中断。2002年底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441号决议,一方面谴责伊拉克未按照687(1991)号决议的要求准确、充分、彻底、完全地透露其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方案,另一方面决定继续处理此案。尽管包括中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等在内的多数国家强烈要求核查工作仍应继续进行,同时应给予伊拉克一定的时间与监核会保持密切合作,消除可能存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而避免使用武力,以便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但美英等国将1441号决议对伊拉克的警告“伊拉克如继续违反义务将面临严重后果”,解释为可以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行动。因此,这场战争虽然与海湾战争有联系,但与海湾战争的性质有明显区别。 二、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的影响 1. 伊拉克战争严重地冲击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一般说来,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1]国际法基本原则作为整个国际法体系的法律基础,属于“强行法”的范畴,必须得到绝对的执行和遵守,也就是象施瓦曾伯格所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与现状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与现状---战争史 蔡瀚燊 2008310040081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在未经联合国授权下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伊拉克战争的导火索--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美国政府认为的“恐怖主义” 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2002年伊拉克危机爆发,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检团立即撤离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的结果--美英联军占领伊拉克初期,由于结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受到伊拉克民众的广泛欢迎。美军进入巴格达时也曾被当地市民夹道欢迎。战后,在美国及各国的帮助下,伊拉克经济得到了恢复,但发展缓慢。失业人口庞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2009年)针对美英的军事占领而进行的伊拉克游击战正风起云涌,美国16万占领军介入伊拉克内战﹐深陷比越战更难以自拔的泥淖,兵力紧绷,使美国无余力对付其它挑战。美军阵亡人数于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关,超过了9.11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三万多人受伤,许多人留下残疾,导致家庭破裂等悲剧。直接军费支出五千亿美元,这个数值正在直追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总战争费用6630亿美元。 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倒萨控伊”的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但是美国政府很快发现,他们有可能被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中。从布什总统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到现在,伊拉克的局势并没有象想象的那样趋于稳定,而是越发混乱不堪。越来越复杂的战争形势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让美国政府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也使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当前(2009年,伊拉克局势动荡不安,战争对该地区及世界经济的打击正日益显现。鉴于经济全球化的纽带令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此次的伊拉克战争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相比,其严重后果必将对正从低谷中艰难走出的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消极影响。在评估战争对经济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时,专家学者

张召忠:目前我看到的中国全是危机和威胁

张召忠:目前我看到的中国全是危机和威胁 (2009-10-10 18:27:39) 转载 “现在回头看,我当初的预测是对的” 经济观察报:你曾准确地预测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爆发,但并不是所有的预测都能变成现实,现在你怎么看待战争预测? 张召忠:不仅仅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我的预测也是对的。预测很难,也有不成功的地方,但是要记住一点:一定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不要主观臆断。 经济观察报:你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的评论引起很多争议,至今仍然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你怎么看自己当年的那些评论? 张召忠:那时我很忙,没有任何人帮我找资料,每天连报纸都来不及看,也没法上网。而且当时我们也没有战地记者,没有任何自己的信息来源,西方给我们的都是心理战、舆论战的东西,有很多是假象和骗局。主持人问你什么你说什么,不像现在录播的节目,你还可以准备,那时候都是直播,没法准备,这是非常麻烦的。 经济观察报:因为准备不足,所以难免… 张召忠:我不想找客观借口。事实上,我对战争形势的判断,更多是基于我对阿拉伯文化的了解。我是学习阿拉伯语言的,我了解这个民

族:它是不屈不挠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不会投降的,不会像中国出那么多的汉奸,带着日本鬼子去打自己的兄弟。再一个,我研究过1991年那场战争,伊拉克打得很顽强。所以我就判定:伊拉克肯定会抵抗,绝对不会投降。 当然,后来美军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主持人不断地问伊拉克还会不会反击,我说肯定会反击,他们不愿意打,可能是在等待时机,或者是接到了统一的命令,化军为民,分散力量保存实力,等挨过(这段时间)之后反击,打持久战。别的专家都是按照美国的思路讲,美国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一直没有改口,我说现在不抵抗,将来会抵抗。我的基本判断没有变,都是顺着那个思路来的,就是伊拉克人民一定会抵抗,战争并没有结束。 经济观察报:后来小布什宣布战争结束了,激发了你和一些舆论的矛盾。 张召忠:当时主持人又问我,我还是坚持“现在不抵抗不等于将来不抵抗”。我说,伊拉克战争结束是根本不可能的,是美国单方面宣布战争结束了,但是伊拉克反抗美国的战争还没开始呢,何谈结束?这个战争有可能持续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真正的矛盾是从那儿激发起来的。大家都说张召忠观念很落后,美国有这么先进的武器,打小伊拉克还不容易?人家都说结束了,你还说没结束,你那个脑子还是停留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还是游击队思想。

说说那几个军事评论员

说说那几个军事评论员 张召忠是潜艇兵出身,后来在海军装备研究所搞海军装备研究,现在是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兼军事战略学博导。他以学者的身份访问过几十个国家,登上过几乎所有大国的军舰。张召忠这个人在海军装备研究上是地地道道的专家。如果你看到他写的有关航空母舰的书,别错过,因为他本人就是中国最早搞航母研究的人之一,这方面在中国比他更厉害的人物其实不多了。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并非他所长,当他介绍四代机的时候,也就是个军迷的水平。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他也很厉害,他写给国家领导人的国家战略报告(据说有大神看过)是非常犀利的,但是在电视上说的话,忽悠的成分就居多了。不过他对于实战的战略战术技术认知水平也挺次的。张召忠,十年前是“潜艇派”,十年后转为“航母派”。 尹卓也是海军装备研究所出身,级别和资历都超过张召忠,水平上也更高一些。他的特长在于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信息化战争对军队组织和装备的需求等方面的研究上。要说什么叫信息化战争,国内尹卓算一号人物。他的好处在于不懂得东西很少发言,不像张召忠懂不懂的都说。 宋晓军还是海军出来的,他在《舰船知识》当了快20 年的编辑,可以说见多识广,由于有半官方媒体的背景,消

息渠道比较过硬,发言也比较大胆。他说话的时候往往是代表背后的整个团队在发言,但是水平上其实是远远不及前两位的。 乔良是空军出身,请记住一点:他是《超限战》的作者。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他可能连前三位都不如,但是他对于现代和未来战争的认知层次非常高。 香港和台湾根本没有能够与以上四位相提并论的人。他们充其量发言比较犀利,比较敢说,观众看得比较爽,但是就专业水平而言都只能用门外汉来形容。例如马鼎盛,他作为一个媒体人,按理说应该和宋晓军差不多,但是专业背景就差得很远了,而且消息来源也不如《舰船知识》。也就是个比较出名的军迷。马鼎盛是个文科生,不是科班出生,谈装备谈技术差了太多,谈历史谈战略基础知识也略显捉急,做做科普还行,深入起来就不能听了。 中国各大军迷论坛中存在好多位专业水平很高的大神,他们一般都有身份背景,就水平而言,香港各位著名的军事评论员都比不上他们的。

军事高科技 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战争领域,科学技术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我,我根据自己对军事理论的认识,就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科学技术始终是世界军事发展和变革的动力。在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在全球持续发展,在军事领域也引发了新的军事革命。21世纪武器装备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立体化、无人化等。信息战武器、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精确制导武器成为军事大国21世纪占优势的主导武器装备。可见,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 其次,高科技对现代军事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大大缩短了战争的时间,提高了作战的效率,再者作战空域也空前扩大,甚至把作战空间拓展到了太空中。 在军事装备上,高科技不但提高了装备的性能,而且武器的精确度也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武器装备不断向体积小、多功效发展。高科技下的军事武器装备打击程度更高,毁灭性程度更大。在作战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几率更大,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说是高科技引发了某些战争。因此,我们要客观对待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军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尽量避免战争的爆发。 另外,高科技时代,卫星应用和互联网本身就没有国界,未来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发展,同样将进入信息化时代,逐步实现体系化、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形化和小型化。隐形轰炸机现在已经有了,我觉得将来还会出现隐形坦克、甚至隐形士兵。而且攻击弹头、水陆两栖作战坦克等,都会越做越小。 下面这些战争实例就很好的向我们说明了高科技对战争的深远的影响。

国防部长: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 军事专家:用自有技术造中型航空母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c2193535.html, 国防部长: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军事专家:用自有技术造中型航空母舰 作者:武大洲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09期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建造航母。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安全需求,都要求中国应拥有自己的航母。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已经具备了建造航母的经济和技术实力。 日前,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在北京会见到访的日本防卫相滨田靖一时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其实,这不是中国军方第一次暗示要拥有航母战斗群。早在去年底,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在介绍海军赴亚丁湾护航时表示,“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具体要求。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建造航母的问题”。 梁光烈的表态是中国军方高层首次公开地正式作出声明,他表示,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值得一提的是,滨田对此并未表达日方的担忧。这表明,国际社会已准备接受中国未来拥有航母的可能。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中国造航母的时机已经来临,而且是恰到好处。特别是面对当前尚未见底的金融危机,亦可成为中国建造航母的契机。一方面,可有效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另一方面也可帮助中国在未来全球战略的变局中,担负越来越多的责任。 目前,中国航母成为国内外媒体的热议话题,那么未来中国航母会是什么样呢?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采访了多位相关的军事专家。 记者:如果中国未来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哪种类型的最适合? 海军军事研究所研究员李洁:建造航母在整个历程当中,它必然是循序渐进的,比如说动力方面,它也是先从常规动力开始,将来技术或者经济条件合适了,逐渐过渡到核动力上头,将来的武器装备也要朝这个新概念武器装备发展,当然发展中国家,设计或者是装备的武器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一步到位,它必须有个过程。 军事问题专家尹卓:既要符合我们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另外又要维护国家海洋的安全利益,从这两个角度讲,我们不能发展像美国这样的超级航母,美国的超级航母,一个是技术太复杂,再一个造价太高,它的舰载机整个也非常贵,整个航母的维持费也非常高。像我们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是没有力量承担的。 记者:预测一下未来的中国航母,应该是一个多大规模的吨位,数量多少?

兵器对战争的影响

兵器对战争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决定战争的是人,不是兵器。 可是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兵器先进好用的一方死人远少于兵器不好用的一方。 冷兵器时代: 战场的决定性战略力量——骑兵。战国时代,秦国在西北有一块产马地,秦人的祖先就是替周天子养马的。赵国是通过胡服骑射,才成为一个军事强国的。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汉朝的军队伤亡多过匈奴,其后东汉末年,曹操,袁绍称雄北方都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骑兵部队。南北朝时期,南方刘宋曾经把边境退到黄河一线,北魏仅仅据有河北,山西和黄河一北的部分河南,山东地区,最终却反推下来。干掉了南方。唐朝与突厥的战争,估计是唯一一场中原伤亡少于胡人的,这和唐朝初期胡人血统,善于率领骑兵作战有关,也和唐朝最高时期有70万匹战马有关。其后宋朝与辽国的战争,北宋前期的军队训练的不能再训练了,素质之高远超其他王朝,但是步兵打不过骑兵,收复幽州无望。宋朝什么都不缺乏了,就缺乏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其后明朝与满州的战争,缺乏强大的骑兵部队。 热兵器可以压制骑兵的时代: 满清与沙俄的战争,几千人伤亡,对付几百个俄国兵。乃至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乃至后来的抗日战争。朝鲜战争;海湾战争。 可以说几乎任何一场战争,伤亡大的总是兵器上劣势的一方。难道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战争,全是兵器好用的一方,人的素质就高?兵器不好用的一方,人就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吗? 有些时候,兵器处于劣势的一方,无论如何努力,所能够做的也就是垂死挣扎,根本无法改变整个战场的战局。 诸如伊拉克战争。无论伊拉克军人如何英勇,哪怕全伊拉克的百姓全部拿枪上前线,也是打不赢战争的。哪怕他们有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全部“玉碎”也是打不赢战争的。 决定战争的是兵器,军力,和国家实力。只有军事文盲才说决定战争的是人不是兵器。 经济和军力的强弱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在冷兵器时代,陆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和科技也没有直接关系,会生产电冰箱,会生产空调的人群,如果不会生产飞机,坦克,一样对军力没有多大的帮助。更何况是在冷兵器时代。 和人口数量也没有直接关系,当敌人的骑兵可以损失200个,打死你1000个,并且屠杀1万百姓的时候,那即使你有对手10倍的人口数量,如果不能进攻敌人本土,摧毁敌人有生力量,那也没用。 决定战争的是兵器,不是人,在冷兵器时代,决定国力强弱的是骑兵的强弱,骑兵强则国力强,骑兵弱则国力弱。无论步兵怎么训练,也追不上人家骑兵的战马,打赢了追不上,打输了跑不了。而古代战争,伤亡最大的不是交锋阶段,而是追击阶段。 而百年战争从中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五世纪,其结束之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战争过程中,双方兵器装备和战术思想都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转变,战争的过程也促使交战双方的战争体制调整。 14世纪战争开始时,双方主要采取中世纪西欧化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

张召忠列传

国朝纪略之张召忠列传 张公讳召忠,河朔人也,生于沧州,民多尚武。召忠生五年,亦深怀燕赵之风,自负雄才,语多慷慨,及长成,容颇伟岸,好兵书,喜阔论,高谈不倦。初,国朝多舛,武备渐弛,又以海路为巨患,故受制于外夷百又余年,万里海防,几无可守。召忠深疾之。有问平生之志向,辄奋然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论者笑而诘曰:“若处身山野,世代耕种,何得而破浪?”召忠闻,深以为耻,发愤攻读。 年十八,初从戎。时方改元文革,宇内扰攘,政令不行于下,虽宰执亦无能为,顾中外有变,武备一日不可废,乃密托诸帅,藏兵甲于无形,演艨艟于岩穴。文革四年十月,自水师简拔千余众,屯于山林,外称伐木,内试连弩。召忠适当行,由是果应少年之谶,于山野间破浪矣。同行多憾之,唯召忠不为少怠,且自勉云:今虽餐风饮露,职同效力海疆,虽千万人吾往矣!乃画地为海,掘土为城,夙夜勤习,寒暑不辍。八年秋,以卓异故,累功擢升,举为校尉,征入太学,兼在同文馆参习夷语。召忠大喜,日求精进,然天赋有亏,舌音稍浊,未能发番语之清音,知兵或有余,通夷尚不足,师以为憾,恐其堕志,特慰之曰:“知兵足矣,何必通夷?”召忠抗声曰:“公言逊矣。当今之世,外敌环伺,领土之争鲜见,资源之患日蹙,死生之命无他,成败之数未知,且天下气脉,首在石油,故知兵必先知海,通海必先通夷。”竟怀剑就医,指之曰:“可矬平之。”医战栗从其意,血流满地,一时昏绝,群僚相顾而变色。翌日方苏。笑而问曰:“吾舌尚在乎?”家人涕泣应,召忠复笑曰:“妇人何至于此?今舌已愈,毋须亲征疆场,自可传檄而定。汝今日为之涕下,余他年赖此纵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数月,胡语与胡人略无异,且至于行文著书,虽胡将亦称叹。召忠由是愈蒙宠眷,荐往波斯,充纲纪使。至此远出重洋。召忠喜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诚丈夫之愿也,师夷长技,始自今日!”奉命即行,剑履俱奋。任未已,两伊败盟,相为攻伐,竞发精兵,生民涂炭,且器技之奇,近代罕见。召忠亲闻,振聋发聩,亟录所思,详加著述,以备顾问。 太宗元年初,随行署解任归国,有司观其文,知有志于海图,更通诸国文字,引为儒将,以国士称之,加授散骑常侍,任神机营教习,兵科给事中,食国俸。召忠始得入兵部行走,凡北洋南洋,莫不垂访,东欧西欧,悉与登临,广阅水师,备历戎行,又以多才善辨,口若悬河,英名日积,声威暴起,虽田夫野老,亦稍闻公之风仪。至今上蹑位,又时充经筵讲官,解说时事,对策平台,以达天听,不塞民意。盖京谚有云,京都一等之流有四,谓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帝师指殿阁学士,御前侍讲,王佐乃封疆幕属,门下智囊,鬼使则西洋使节,交通中外,神差即神机营教习,熟知操典。召忠一身而兼四职,踌躇满志,顾盼自雄,言必称海事,语不外强兵。恐后生未肯服其能,特引众注目诸国,跃跃欲试。 既而海湾复变,萨氏横行,美廷震怒,且欲火中取栗,乃发战机数百,日投万弹,坚城美宅,俄化焦土。列国汹然,舆论纷纭,有怨萨氏贪暴,有责美廷狡狯,召忠独奖萨氏,言多激切,盖称其恤士卒,亲子民,宁为玉碎,不惜一战,堪为豪杰,虽小国寡民,未必就擒。言未讫,伊民举城出降。召忠瞠目良久,徐徐曰:萨氏一世之雄也,岂可轻得?当使小儿辈知巷战之威。言甫出,大军啸至,就卧榻生擒萨氏。舆论哗然,意皆哂笑。召忠稍窘,复坚称美廷畏其雄武,必不敢轻言断罪,方数日,萨氏即枭首于市矣。舆论复嘿然。召忠益局促,默然面壁。

军事高科技发展及其对现代化战争的影响

军事高科技发展及其对现代化战争的影响 正如知识改变命运一样,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代的军事战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战争领域,科学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始终是世界军事发展和变革的动力。 上世纪,科技的发展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新的军事革命,21世纪武器装备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立体化、无人化等。信息战武器、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以成为军事大国21世纪占优势的主导武器装备。可见,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 高科技的发展使战争经历了冷兵器阶段、火药兵器时代、机械化战争、现代化战争几个阶段。 古往今来,重大科学技术进步都会对军事产生全面的影响,会使某些特定的军事能力得到显著加强。火药的发明,使大刀长矛让败于火枪和火炮,飞机的发明使战场从地面和海洋扩大到了空中,原子核裂变技术使广岛和长崎在热核爆炸中化为了一片灰烬,精确制导技术使美国的巡航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在巴格达和贝尔格莱德的高楼大厦中穿梭往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武器装备不断发展革新。高科技不但提高了装备的性能,另武器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而且武器装备不断向体积小、多功能发展。高科技下的军事武器装备打击程度更高,毁灭性程度更大。在作战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几率更大,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说是高科技引发了某些战争。 高技术的发展使战争的可控性增强、战场空间空前广阔、系统对抗加强、作战方式多样化、指挥控制自动化、消耗巨大。现代战争不再是传统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争,而是陆、海、空、天、电一体的多元空间的战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导形式。它要求国家战略、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和军品生产、军事思想、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军队建设和管理、战争准备、战略战术、后方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刻的改革。 高科技对现代军事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大大缩短了战争的时间,提高了作战效率,再者作战空域也空前扩大,甚至把作战空间拓展到太空中。但是,高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战争消耗的增大,国家的经济负担加重,后勤保障更加艰巨和复杂。 如果说海湾战争是最后一次工业化时代的战争,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时代的战争,那么伊拉克战争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运用了具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和速度更快、精确程度更高精确制导武器,并采取了相应的作战方式进行了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整个战争过程充分的反映出高科技对武器装备的性能,自动化水平,生存能力,作战能力以及武器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影响;对军事理论的发展影响;对战争的面貌和作战方式的影响;对作战行动时的隐蔽和行动透明度,火力战的地位和战场生存能力,昼夜作战的差别和作战难度,战争立体化的发展

“美国例外论”的形成原因及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摘要:“美国例外论”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它认为美国是个与众不同的国家。这种思想受到宗教因素、政治制度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发展成为美国文化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例外论”对美国的理想主义、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美国例外论;形成原因;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301-01 “美国例外论”是关于美国人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作用以及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思想见解和主张。美国人认为,美国与其他国家是不同的,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美国各项制度优越,是其他国家的典范,美国负有拯救世界的义务,它必须向世界推广它先进的政治制度、民主自由观念。 一、“美国例外论”的形成原因 (一)宗教因素。在欧洲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带着清教精神来到北美。这些人把北美看做是他们的耶路撒冷,来到这里是受到了上帝的指引,他们是上帝的选民。1630年,率领清教徒移居马萨诸塞的清教牧师约翰•温思洛普曾说道:“上帝的以色列就在我们中间……我们将是山巅之城,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注视我们。”[1]由于当时在北美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共同的国家意识,这时,对上帝的信仰和忠诚成了唯一的心灵纽带。这种“山巅之城”意识从美国建国之前就深植人们心中,成为美国世代相传的思想遗产。建国后,美国社会中依然有浓厚的宗教色彩。20世纪初共和党参议员艾伯特•j•贝弗里奇曾说“上帝已经标明美利坚人民是他的选民来领导整个世界走向复兴。”基督教文化是美国文化传统的主要内涵,美国人相信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按照上帝旨意建立的国家。(二)政治因素。在殖民地时期,由于远离欧洲的控制,殖民地人习惯于自己管理事务,比当时欧洲人民享有的自由权大得多。因此,殖民地时代的美国人就曾称自己是“自由的民族”。建国后,美国抛弃了欧洲的贵族制、君主制和等级制,避免了欧洲的腐败、专制、阶级冲突,以人民主权为原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美国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纯洁的政体,能最大程度维护个人利益,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旧世界的一切政府如此根深蒂固……以致无从在亚洲、非洲或欧洲改革人类政治的条件……美国人不仅为自己而且也为全世界赢得了立足点。”[2]殖民地人们在北美按照共和原则建立了一个新的政体,这成了“美国例外论”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三)自然环境因素。北美大陆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大西洋和太平洋把它与欧洲、亚洲隔离开来,那里又没有其他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理环境对美国人例外心理的影响很大。早期的清教徒认为北美是上帝特意留给他们,让他们进行神圣实验的地方。北美是他们的避难所,使他们能逃离欧洲的苦难和罪恶。乔治•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到,美国处于与欧洲“分离和遥远的位置”,这使得美国可以“采取一条不同的路线”,美国不应“摒弃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有利条件”。[3]他所指的“不同的路线”,就是为确保安全,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孤立于欧洲纷争之外,集中力量发展自身实力。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让美国人感到一种安全感,他们认为,生活在这里是受上帝指引,美国是高高在上的“灯塔”,是可以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的“楷模”,是世间的例外。 二、例外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美国例外论”是美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有很大影响。(一)理想主义。例外论给美国的外交政策添上了高度理想化的色彩。与欧洲传统外交政策不同,美国人自认为是一个高尚的民族,有着崇高的利他主义动机,他们认为自己有帮助那些未开化民族和国家摆脱愚昧落后的使命。对于19世纪时美国的领土扩张行为,他们认为这并不是侵略,而是以“善良的方式照顾这些不幸者”,他们的目的是无私的。例外论使得美国人认为美国在国际行为中是清白无暇和乐善好施的。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声称参与战争是要“打一场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美国人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使

张召忠

今天的报告我大致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陆上安全形势,二是我国海上安全形势,三是关于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些思考。 我国陆上安全形势 陆地上的安全形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印边境的划界争端,二是中亚的一些情况,三是中朝边境存在的一些风险。 第一,中印边境的划界争端 中印边境主要是东中西三段,西段地区在中国新疆,这部分在我们控制之下,但中段和东段12.5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还在印度的控制之下。这首先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1858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了印度,从印度对中国西藏进行多次侵略,1914年,当时英国的占领军和中国的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喜马拉雅条约。当时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有东中西三段,两千公里长的边境线,这就是当时划分的中印两国的边境线。 印度比英国做得更进了一步,1947年印度独立后控制了不丹和锡金,1951年开始占领我国藏南地区达旺,1954—1958年占领了东段,1954—1959年占领了西段,并且开始军事部署。当时为什么印度派兵占领?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解放军开赴西藏,解放百万农奴,印度对此提出抗议,他们认为西藏不是中国的,就开始在东中西三段跟中国抢占边境地区。 中方对印度这种无理的指责一贯坚持这么几个原则,一是不承认印度和中国地方政府划定的所谓的中印边境,但可以用外交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印度表示谈判的先决条件是中国承认东中西三段和麦克马洪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主权,1962年10月20日我国进行东中西三段全线反击,西段新疆部分用了60 分钟就全歼印军。到11月22日,我们就在战争上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但打了胜仗之后部队又撤回。我们优待俘虏,对印度战俘好吃好唱好招待,印度战俘在中国一年多回去的时候眼泪汪汪不愿意回去。而且我们还把缴获印度的枪支弹药都修好擦净排列整齐移交给他们,另外整箱整箱美国给他们的物品都没拆箱一并还给他们,印度方面虽然认同我们优待俘虏,但同时认为我们这么做是对他们的极端侮辱,是对他们民族的不尊重。 为什么占领以后又撤回来?因为我们认为武力只可以临时解决问题,要想长期解决问题还要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最终双方签订一个和平协议。但印度方面认为,中国之所以撤回去就说明中国只是想教训一下印度,出口气而已,中国占领了以后发现这不是中国的地方,就退回去了,所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印度又开始派兵占领,到八十年代就逐渐移民,建立了一个行政特区,在那儿修水电、铁路、学校,小孩的出生证明上写的出生地是阿鲁纳恰尔邦,将来怎么弄? 中印边境划界的事实是中印双方从来没有划清过边界,都是各说各话。关于边境的现状,双方谈判几十年,外交部也做了很多努力,花了不少钱,但是没有收获。印度属于实际占领,我们属于表示遗憾。现在印度问题又有了一个大背景,就是美国和俄罗斯争相控制印度,使其成为遏制中国的一个工具,印度在南亚的作用对美国来说,相当于日本在东北

惊天喜讯:张召忠又挺叙利亚,巴沙尔终于大限到

惊天喜讯:张召忠又挺叙利亚,巴沙尔终于大限到 惊天喜讯:张召忠又挺叙利亚,巴沙尔终于大限到 作者:东野长峥的博客2012-02-0618:27:10发布于:博客中国分类:默认分类 217542062662960 摘要:张召忠又挺叙利亚,巴沙尔大限已到 惊天喜讯:张召忠又挺叙利亚,巴沙尔终于大限到 对叙利亚阿萨德独裁政权,虽然巴沙尔凶悍异常,但东野长峥早在一年前就已断定此凶已经来日无多,但究竟此贼大限几何,东野长峥也有点犯迷糊,但现在东野长峥可以告诉你,巴沙尔这次算彻底没戏了,原因是张召忠再度出山,力挺叙利亚独裁政权。亲们哪,要知道,这些年来咱们这位张爷力挺的独裁恶棍,没有哪位经他力挺之后还能撑过半年的,所以,这几天哪位要去叙利亚公干,烦请将此特大喜讯告诉叙利亚人民。

要告诉叙利亚人民,中国政府虽然否决了联合国制裁叙利亚的决议案,那只是跟他们闹着玩儿的,中国政府还是全力支持叙利亚人民的正义事业的,否则,怎么会派出挺谁谁死的张将军挺阿萨德呢?别恨中国,张召忠一挺,胜过北约米国十万兵,叙利亚人民的正义事业完胜之日指日可待。 日前,以“挺谁谁死”红遍网络江湖的大陆国防大学教授张召 忠再度做客央视并出言力挺叙利亚政府。此消息被网友疯狂转发,一片欢呼调侃之声。 张召忠称叙利亚不可能被征服据悉,张召忠近日受邀做客央视7频道,以“军事国防专家”身份参与了《防务新观察》的 访谈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询问张召忠对北约如果绕开联合国安理会直接对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发动军事打击有何看法,张召忠信心满满的分析说,北约比较害怕叙利亚陆军,因为叙利亚以陆军为主,有上万辆装甲坦克车。他同时论断,如果叙利亚海军强,那么北约消灭海军很简单;但叙利亚是陆军强,那么北约就会很麻烦。随后主持人提出疑问说,当年伊拉克陆军也很强,为什么会几乎一夜间就崩溃。张召忠没有正面回答,只说伊拉克近七八年给美国制造了很大麻烦。最后,张召忠强调,消灭叙利亚陆军非常困难,无论美国北约兵力再强,如果叙利亚军队和人民团结在一起,再强大的敌人都不可以征服叙利亚!

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试题上课讲义

24.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 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25.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西汉司马迁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改革开放前某学者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26.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 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人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27.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 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 28.1865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铁路与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1875 年李鸿章正式提出, 铁路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导致李鸿章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清政府开始自强求富的改革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C.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重 D.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29.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 这种做法

张召忠意外泄漏:中国消灭日本只需4小时

张召忠意外泄漏:中国消灭日本只需4小时 张召忠意外泄漏:中国消灭日本只需4小时 国防大学的张召忠教授,意外地说出4小时就能打垮日本自卫队。初听是痴人说梦的傻话,细琢磨这话大有来头。为啥不是5小时或是3三小时。看来这位教授一定研究过,不经意间说漏了。 4小时是什么概念,美国从听到红警,到国会讨论通过,再到传达命令,至少需要4小时。换言之,美军还没接到命令,中日战争就已经结束。 从战略上讲,中方会有限范围打击日本,而不会考虑毁灭、占领、甚至世界大战。打掉日本自卫队的空军、海军、及其重武器,就要及时收手。这算有理,有力,有节。 毕竟把日本打得半个世纪抬不起头,真正获利的是欧美。中国的经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与欧美还不具备竞争的优势。日本丢掉的大

蛋糕,只能被发达国家所瓜分。白送给北约,算资敌。中国等待的将是欧美的封锁制裁,最少也是哄抬物价。 因此,战略上只能教训日本,而绝不可以让日本伤筋动骨。至少现在不可以。 战术上讲,中国有压倒性的优势。似乎有人怀疑中国海军空军是否有优势,甚至有人会怀疑能否获胜。 如果真开战,中国对日作战将实现零伤亡,如同屠杀,而且4小时够用。说一下攻击次序: 张教授在谈论海湾战争时,似乎一直没提到GPS,因此评论很业余,甚至不及非专业的军迷。伊拉克军队使用美国的GPS导航系统,就算把自己交代给美国了,躲在沙子里都能等到美军的精确打击。而关掉导航,自己就瞎了。 日本没有自己的导航能力,也没有对中国卫星的致盲能力。反导导弹不知道自己的坐标,中国的导弹就会发出极大威力。对付反导系统,一般用多弹头、真假结合等战术手段,当然也可以依靠导弹的数量、速度轻松突防。 如果真开战,中国对日作战将实现零伤亡,如同屠杀,而且4小时够用。说一下攻击次序: 第一步:致盲日本的全部和美国的部分卫星,使日本军队的反导、防空能力减弱。用导弹打掉日本的雷达,破坏其机场跑道。雷达的作用不可忽视,利比亚的防空导弹成为虚设,就在于雷达被打掉。 第二步:用战斗机机对其机场、导弹基地等军事目标选择性打击。可

张召忠之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我对她了解得太少太少。一说起印度,我第一个反应是印度的电影,那还是在我有时间看电影看电视的年代中留下的印象;再就是印度的软件业,因为在我撰写《网络战争》的时候,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一番探讨,书中也有详细的评述;还有大概就是印度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了,关于这些,在《谁在制造战争》和《中国让战争走开》这两部新著中都有专题论述。 去年5月底曾随一个军事代表团到印度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访问,这次访问,参观了印度国防学院及印度陆军联合训练中心,考察了位于孟买的海军西部军区修造船厂,并登上泊于港内的恒河号导弹护卫舰进行参观,听取了国防部关于印度安全政策及国防政策、各军种部队建设和军事训练情况以及国际与地区形势的介绍等,同时,还游览了印度的一些名胜古迹,接触了一些印度的风土人情。在访问期间,见闻不少,感受颇多,但我不想谈论那些沉重的话题,因为大家从媒体上都能够看到。这里,我只是想与大家闲聊一些印象,以便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印度。 孟买印象 在结束了对新加坡的访问之后,我们搭乘新航飞机从新加坡直飞印度孟买。到达孟买以后,当地时间已是午夜时分。走出机场大厅,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瞬时便是汗流浃背。看到前来迎接我们的中巴轿车,心中窃喜,急切地盼望着到车上享受那一丝空调带来的凉意。可惜,到了车上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坐椅东倒西歪,脏不堪言,车窗玻璃大开,根本就没有什么空调设施,车况之差大致相当于我们满街跑的小公共。短短几个小时,差异居然是如此之大,在新加坡被空调“宠坏”了的我们,顿时感觉到极大的不适。破旧中巴在拥挤的人群中冲杀,留着大胡子的印度司机不时地按动着高音喇叭,喇叭声声在夜空中回荡,让人回想起80年代以前的北京城。因为是第一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国度,所以十分新奇,我不时地伸出脑袋四处张望,但漆黑的夜幕却把城市的美景全都掩盖了起来,只有鬼火般星星闪烁的灯光告诉我,这就是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车行不久便进入了市区,狭窄肮脏的街道以及街道两旁的夜景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凌晨一两点钟的孟买街道两旁,到处是搭建的临时棚户,有的用一两根竹竿撑起一张草席,全家人就蜷缩在草席下过夜;有的用一块布盖住自己的身体,倒地便睡;有的则什么遮盖都没有,躺到地上过夜,颇有四海为家的味道。 到达宾馆后,迎候多时的宾馆服务员出来迎接,漂亮的姑娘们用朱砂准确地点击我们的眉心,并在每人的脖子上套上一个用鲜花做成的花环,这一手着实让大家喜出望外,于是我们面面相觑,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这是一家四星级宾馆,但设施陈旧,与国内二星级宾馆差不多。进入房间之后,只见桌子上摆着一台没有几套节目的14英寸彩电,还有两份报纸:《孟买时报》12个版,《亚洲时报》只有8个版。不上档次的饭店、小电视和薄报纸使我对印度这个信息技术大国开始产生怀疑。 次日早餐后,我步出宾馆大厅,想到街面上走走,谁想一下子涌过来十几个脏兮兮的小叫花子,他们用标准的英语向我哀求,希望能得到一点食品、礼品或者是钱物。但是,我拒绝了,因为经验告诉我,我如果稍有同情心,马上就会冲过来一个加强排的小乞丐,到那时我将身陷重围而不能自拔。我缩回到宾馆大厅内,从玻璃上向外望去,只见四星级宾馆外面,停满了侯客的出租车。我对出租车很有兴趣,因为它是外国人观察一个国家和一座城市的窗口。记得在瑞士访问期间,我总想找一辆破旧些、便宜点的出租车,可是我都失败了,因为所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