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进发动机再造技术对比研究

先进发动机再造技术对比研究

先进发动机再造技术对比研究
先进发动机再造技术对比研究

先进发动机再造技术对比研究

摘要:研究了发动机再造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对国内外发动机再造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先进发动机再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发动机再造技术将会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对中国发动机再造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发动机再造技术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发动机;再造技术;对比研究;策略

引言

再造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和新兴产业。再制造工程运用先进表面技术、复合表面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产业化生产方式、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模式,使废旧产品得以高质量的再生,创造新的价值,是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一项系统工程,能够在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重新利用资源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大力发展再制造技术已经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国内外对再制造工程的研究越来越多。

发动机再制造技术也称发动机专业修复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主要以旧发动机或不能使用的发动机为原材料通过一系列几乎完全与新机相同的加工工艺使发动机的零部件恢复尺

寸和精度后,重新组装成完整的发动机的特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发动机完全拆解、清洗,按照制造原厂家的技术要求对基础零部件进行检测和检查,再按照严格的技术要求进行修复,对于易损坏

先进施工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1 一、从技术上保证进度 1、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项目经理部设置工程技术部,负责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方案指导施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而影响工期。 2、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在工程开工前己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图纸会审,并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出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其他技术文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使工程能顺利进行。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尽量压缩工序时间,安排好供需衔接,统一调度指挥,使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 4、实行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 5、施工时采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管理,确保关键线路上的工序按计划进行,若有滞后,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弥补。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应满足工地管理的需要,符合业主统一的管理的规定。 二、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组织好施工生产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在施工中制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规划,超前探索和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消除质量通病。 2、用现代化技术设备 工程实施中,将运用高精度的仪器,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控制施工的每个环节。 3、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程序,精心组织流水线平行作业,控制每道工序,狠抓工序衔接,实行施工技术、测量、试验、计量技术资料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做到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相统一。 4、妥善保管好有关工程进度、质量检验、障碍物拆除以及所有影响本工程的原始记录和照片。 5、按照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技术要求,利用人才优势,发挥技术专长,实行规范化、程度化、标准化施工作业,在现场树立典型示范作业面,为创优质工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工作。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2 为了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程质量,满足房屋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功能,在施工中我公司应把先进工艺和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去,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确保标书工期,质量和降低成本。 一、新技术应用 1、柱子钢筋Φ14以上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以节省钢筋用量,亦可采用套筒挤压连接技术,我公司在多个工程中应用了套筒掠压连接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施工管理软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控制,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予埋铁件采用大磁铁查找,以避免找寻埋铁件时乱凿。

发动机技术的全面介绍

或许你对各种车型了解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甭管什么车,只要看一眼车灯,关于这辆车的概念化常识便会像水银泻地一般在记忆里汩汩流出。但这只是肤浅的理解,也许你并未真正懂得汽车的含义。要想真正的理解汽车,你必须向更深的层次探索,譬如发动机。这就好比要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一样。 如果你承认自己是一个车迷,那么你对发动机就肯定不会陌生。因为它对于汽车而言简直是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不过,绝大多数人对发动机的了解是很难用“精通”来形容的,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就连许多被称作“专家”的业内人士也不见得把每一款发动机都说得入木三分。 其实,了解发动机才是了解汽车的充要条件。换句话说,你只有了解了发动机才算真正了解了汽车。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对发动机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搜索”,之后将各式各样的发动机网罗在一起,形成了这篇“搜索引擎”。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对发动机全方位的介绍以及对比,让您可以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有关发动机的知识。 引擎常识简单上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

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 现代高科技在发动机上得到完美的体现,一些新技术、新结构广泛应用在发动机上。如V12、V8、V6发动机:它们均指气缸排列成V型,这种发动机充分利用动力学原理,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增大发动机排量,降低发动机高度。如:Audi A8 6.0使用W12-12缸V型排列发动机,BENZS600使用V12-12缸IV型排列发动机等。 一般情况下,按照排量大小的不同发动机分为3缸、4缸、6缸、8缸几种类型。目前1.3L-2.3L排量的车大多采用直列四缸发动机,其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2.5L以上的排量一般采用多缸设计,其中有直列6缸,如宝马;也有呈一定角度分两边排列的V型6缸发动机,可有效果降低震动和噪音,如别克车系;一般来说排量越大,发动机的功率就越高。但现在也有些小排量的

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 所在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5年3月19日

型发动机、应用磁化等技术使燃料燃烧更充分;采用多级喷油和多气门技术等。 机外控制法。采用低污染动力装置和促进燃烧完全的各种措施是解决排气净化的根本措施,但还需要作大量工作,而且对于正在使用的汽车很难采用,在现有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净化装置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而对这种排气净化装置的要求是: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小,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寿命长,目前的方法有二次空气喷射法、在排气出口加装热反应器、或加装催化转换装置、采用后燃法等。 发动机稳态排放特性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是随发动机的工况(负荷与转速)变化的,各种排气污染物(CO、HC等)的排放量随发动机运转工况参数如转速、平均有效压力等的变化规律,称为发动机的排放特性。发动机有害排放物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其排放浓度,而且还取决于其质量排放量。 发动机的瞬态排放特性 发动机的转矩和角速度随时间迅速变化的工况,称为发动机的瞬态工况。汽车的冷态及热态起动、加速、行驶时负载突然增加的工况,都是典型的瞬态工况,在这种工况下,其转速和负荷不断的变化,发动机各部件的温度以及工作循环参数也在不断的变化,此时发动机的排放与稳态工况有很大的不同。影响汽车瞬态排放特性的有起动工况、加减速工况、怠速工况等。 试验设备介绍:本次汽车排放试验,所用的排放、测试、分析设备。包括: (1)AVL一ZOLINER底盘测功机系统。它由控制计算机(MMI)、AVL一ZOLINER底盘测功机、跟踪风机、司机助和测量控制柜等设备组成; AvL一zoLLNER底盘测功机系统。 AVL一ZOLLNER底盘测功机不仅可以满足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标准,也可以满足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招标技术规格。它采用了48英寸直线型单转鼓式的设计模式, 转鼓表面喷涂铬钢;基础惯量为1360kg,最大测量速度为20k0m/h,所允许的被测车辆的 最大轴重为30O0kg;采用直流电力(DC)测功机技术,可用于前轮或后轮驱动双轴机动车 的排放和性能测试。 (1)AvL一ZOLLNER底盘测功机的测量控制单元由测量控制柜(RRR)和控制计算机(MMI)组成,由高精度的数字脉冲发生器确定转鼓的速度,通过控制柜中的控制计算机的脉冲频率来记录时间; (2)司机助实际上是带有两台同步显示的监视器的计算机。其作用是:试验车在底 盘测功机上进行试验时,由它显示出已设定的速度一时间曲线和试验车实际运行的速度, 可以指导试验员更好地控制试验车; (3)车辆跟踪风机由一台离心风机和一个控制柜组成。离心风机的电机功率为15kw, 最大风量为38220m3。车辆跟踪风机在控制柜的控制下,根据试验车在底盘测功机上的试验车速,调整转速,模拟出汽车在实际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的风向阻力,使试验过程更加接近于试验车在实际道路上的运行情况。 (1)降低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所采取的措施

新技术新工艺

利用现代化先进工艺技术提高液压支架油缸制造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煤矿开采力度和开采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对煤矿开采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端液压支架油缸作为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的重要设备之一,如何利用国外新技术、新工艺使液压油缸产品质量和性能进一步提高,对整个煤机制造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液压支架油缸产品质量,我们不断探索和寻找国外先进的油缸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在以下油缸制造工序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采用镀铜工艺,提高油缸防腐性能 为提高油缸缸筒壁以及其他零部件防腐蚀性能,我们引进了镀铜工艺,即在立柱外缸、中缸以及千斤顶缸筒壁增加镀铜工艺,此外油缸导向套、活塞等零部件在精加工后也增加镀铜工艺。经验证,采用镀铜工艺,在提高缸筒壁及其他零部件防腐性能上效果显著。 二、引进外圆激光熔覆工艺,替代传统镀铬工艺 激光熔覆工艺与传统镀铬工艺相比具有以下四点优势,首先熔覆后的产品抗蚀性强;其次熔覆层与母材结合力比镀铬层与母材结合力强;第三,熔覆工序要比镀铬加工工序简单,加工效率高;第四,镀铬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危害,对环境污染严重,而熔覆对环境无任何影响。采用外圆熔覆工艺,可大大提高油缸产品寿命。 三、新型超硬、耐磨刀具的应用 随着油缸产品外圆激光熔覆工艺的运用,超硬、耐磨刀具在其后续车削加工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因此引进超硬、耐磨、长寿命等新型刀具在数控、车床、深孔镗等工

序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四、热处理工序采用淬火液代替淬火油 在保证油缸产品热处理性能的前提下,使用淬火液作为热处理淬火介质,与使用淬火油相比,淬火液具有成本低廉、安全、环保等特点,此外淬火液较淬火油冷却速度快,可大大提高油缸产品淬火效率。后续我们应该丰富、细化淬火液的类型、品种,针对不同材质配置更有效的淬火液,把材料热处理的性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 五、油缸加工新工艺的探索 1、摩擦压力焊 摩擦压力焊是利用焊件接触端面相互摩擦所产生的热,使端面达到热塑性状态,然后迅速施加顶锻力,实现焊接的一种固相压焊方法。摩擦焊具有以下优点: (1)焊接质量稳定,焊件尺寸精度高,不必依赖熟练焊工; (2)无需焊剂或保护气体,焊接生产率高; (3)适于焊接异种金属,如碳素钢、低合金钢与不锈钢、高速钢之间的连接,铜-不锈钢、铜-铝、铝-钢、钢-锆等之间连接。 (4)加工费用低,省电,焊件无需特殊清理。 (5)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简单,焊接工作场地无火花,弧光及有害气体,更环保。因此,若将摩擦压力焊接工艺应用到油缸缸体焊接上面,必定会大大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同时节能、环保。目前摩擦压力焊是否可以应用到油缸缸体焊接上有待进一步进行工 艺验证。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目录 ? ? ? ? ? ? ? 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从两种角度解释其结构特征和关系,并从各种不同角度展望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前景及其趋势特征。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ManufacturingTecnology)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许还会催生新的先进制造制造技术,特别在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可基本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 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五、发展。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包括众多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包括CAD、CAE、CAPP、CAT、PDM、模块化设计、DFX、优化设计、三次设计与健壮设计、创新设计、反向工程、协同产品商务、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并行工程等。 (1)产品(投放市场的产品和制造产品的工艺装备(夹具、刀具、量检具等))设计现代化。以CAD为基础(造型,工程分析计算、自动绘图并提供产品数字化信息等),全面应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如虚拟设计、优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动态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美学设计、绿色设计等等; (2)先进的工艺规程设计技术与生产技术准备手段。在信息集成环境下,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即CAPP,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机等各种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设备的计算机辅助工作程序设计即CAM等。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1)高效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超精密磨削、车削,细微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超高速切削。精密加工一般指加工精度在10~μm(相当于IT5级精度和IT5级以上精度),表面粗糙度Ra值在μm以下的加工方法,如金刚车、金刚镗、研磨、珩磨、超精研、砂带磨、镜面磨削和冷压加工等。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制造业中的关键零件加工,如精密丝杠、精密齿轮、精密蜗轮、精密导轨、精密滚动轴承等,在当前制造工业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超精密加工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公差为~μm数量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为μm 数量级的加工方法。此外,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一般都是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加工。 (2)精密成型制造技术,包括高效、精密、洁净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及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 (3)现代特种加工技术,包括高能束流(主要是激光束、以及电子束、离子束等)加工,电解加工与电火花(成型与线切割)加工、超声波加工、高压水加工等。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dischargemachining(EDM)电火花加工electricsparkmachining)是指在一定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件进行的加工。能对任何导电材料加工而不受被加工材料强度和硬度的限制。可分为电火花成型加工(EDM)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electricaldischargewire–cutting--EDW) 两大类。一般都采用CNC控制。 (4)快速成型制造(RPM).快速成形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离散堆积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型与制造的技术。从成型角度看,零件可视为“点”或“面”的叠加而成。从CAD电子模型中离散得到点、面的几何信息,再与成型工艺参数信息结合,控制材料有规律、精确地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地堆积零件。 (5)先进制造工艺发展趋势 1)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 2)成形精度向近无余量方向发展; 3)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 4)机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 5)采用新型能源及复合加工,解决新型材料的加工和表面改性难题; 6)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ARTICLES 学术论文 引言 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材料与制造技术对于航空工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先进的航空动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航空科技的迅速发展,面对不断提高的国防建设要求,航空发动机必须满足超高速、高空、长航时、超远航程的新一代飞机的需求。 近年来,航空工业发达国家都在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实施一系列技术开发和验证计划,如“先进战术战斗机发动机计划(ATFE )”、“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IHPTET )计划”及后续的VAATE 计划、英法合作军用发动机技术计划(AMET )等。在这些计划的支持下,美国的F119、欧洲的 EJ200、法国的M88和俄罗斯的AL-41F 等推重比10 一级发动机陆续问世。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推力,先进高性能发动机采用了大量新材料,且结构越来越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高中,制造技术与材料的贡献率为 50%~70%,在发动机减重方面,制造技术和材料的贡献率占70%~80%,这也充分表明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是航空发动机实现减重、增效、改善性能的关键。 1 航空发动机的材料、结构及工艺特点 在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维护性的同时,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轻量化、整体化结构,如整体叶盘、叶环结构。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以及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的树脂基复合材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黄维,黄春峰,王永明,陈建民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 江油 621703) Ke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of advanced aero-engine HUANG Wei ,HUANG Chun-feng ,WANG Yong-ming ,CHEN Jian-min (China Gas Turbine Establishment ,Jiangyou 62170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aero-engine mate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and the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of ke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aero-engine was analyz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aero-eng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China is introduced and som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 aero-engine ,manufacturing ,summarization 作者简介: 黄维(1982—),男,四川仁寿人,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艺技术研究。E-mail :huangwei611@https://www.doczj.com/doc/0c13295539.html,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生产规模、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市场响应速度相继成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先进制造工艺应运而生。先进制造工艺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制造工艺技术。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production scale, production costs, product quality and market responsiveness have become the business objective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ame into be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a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based on a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evolving development.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旨在粗加工时获得高生产率,精加工时获得高精确度和高表面质量。它是实现优质、高校、低耗、清洁生产的基础,是保证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造工艺亦日新月异。(1)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代表性技术有材料受迫成形工艺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高速加工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现代特种加工技术等。 (1)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技术。超精密加工是一个十分广泛的领域,它包含了所有能使零件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精度达到微米和亚微米范围的机械加工方法。超精密加工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切削、磨削,还有利用声、光、电等能源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的方法,以及综合了多种加工方法的复合加工方法。(2)超精密加工机床是实现超精密加工的重要机械设备。 目前,国外超精密机床的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和日本,这3 个国家的超精密加工装备不仅总体成套水平高,而且商品化的程度也非高。(3)1962年美国UnionCarbide公司研制成功半球车床,它是最早使用金刚石刀具实现超精密镜面切削的机床,可用于加工球形和半球形零件,机床为立式布局,电动机通过带轮带动主轴旋转,主轴采 用高精度空气轴承,加工件尺寸精度为0.6μm,表面粗糙度Ra为0.025μm以内(4)。美国LLNL 实验室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两台大型超精金刚石车床。一台是卧式DTM-3超精密金刚石车床(5),该机床为T形结构,采用多路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可对各轴进行直线和偏移误差补偿。其系统分辨率为2.5nm,最大加工直径为Φ2100mm,加工精度方面:形状误差可达28nm, 圆度和平面度可达12.5nm,表面粗糙度Ra可达4.2nm。另一台是立式大型光学金刚石车床LODTM[5],机床主轴系采用液体静压轴承,位置测量系统采用分辨率为0.625nm的7路双频激 光测量系统,50r/min时的主轴回转精度小于51nm,加工精度可达28nm,可加工直径1.65m、高0.5m、质量1360kg的工件。[6]现在仍被公认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超精密机床。 (2)高速加工技术产生于近代动态多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环境。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速加工技术基于金属(非金属)传统切削加工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系统工程技术。现已广泛实用于生产工艺流程型制造企业。 高速磨削加工是高速加工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高速磨削是通过提高砂轮线速度来达到提高磨削效率和磨削质量的工艺方法。它与普通磨削的区别在于很高的磨削速度和进给速度,而高速磨削的定义随时间的不同在不断推进。20世纪60年代以前,磨削速度在50 m/ s 时即被称为高速磨削;而20世纪90年代磨削速度最高已达500 m/s。在实际应用中,磨削速度在100 m/ s以上即被称为高速磨削。[7] 以砂轮高速、高进给速度和大切深为主要特点的高效深磨技术是高速磨削在高效加工方面的应用之一。[8]高效深磨技术起源于德国,1979年德国P.G.Werner博士预言了高效深磨区的存在合理性,开创了高效深磨的概念,并在1983年由德国Guhring Automation公司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具威力的60 kW强力磨床,转速为10000 r/min砂轮直径为400 mm,砂轮 圆周速度达到100~180 m/s,标志着磨削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996年由德国Schaudt

汽车ECU开发流程、发动机电气匹配技术解析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已经平均占到汽车总成本的1/3,并且这个比率还在不断提高,有专家认为,未来10年内,这个比率将达到40%。例如像宝来这样的中档轿车至少拥有十几个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所谓ECU,实际上就是一部带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有自己的处理器、I/O设备和存储器,能独立控制汽车的某一系统,例如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和ABS系统等。至于高档轿车,往往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ECU,这些ECU通过数字总线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局域网。 1汽车ECU开发流程 1.1汽车ECU开发的V循环方法 1.1.1设计计算 发动机匹配项目设计计算的目的是根据汽车要求的性能确定发动机和变速器等部件的类型和参数。它分为以下3种方法。 (1)手工计算 主要是根据汽车驱动力与行使阻力的平衡图来确定汽车在不同档位情况下的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从而评价变速器的不同传动比对汽车性能的影响,确定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参数。这种方法计算繁琐,结果不够准确。 (2)仿真计算 在设计汽车和各部件模型的基础上,输入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汽车部件和整车的性能参数,指定要求的行驶循环,最后计算出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和制动性能。它可以在计算机上显示和打印各种分析报告和图表结果,计算快速准确,能反映汽车系统中任何参数的变化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目前国内常见的车辆仿真商业软件有奥地利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AVLLISTGmbH)开发的汽车性能仿真分析软件CRUISE。 (3)参数优化 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和制动性能作为目标函数,将发动机功率、汽车重量和变速器的各档传动比等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寻求最优匹配组合,使汽车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 1.1.2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布置

目前汽车及发动机排放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汽车及发动机排放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及开发、应用的清洁燃料日益增多,促使排放控制技术研究范围扩展、深度加深。 一、排放系统及三元催化器 为了使汽车发动机的排放达到较低的法规限值要求,仅仅靠改善燃料品质及发动机工作过程是很难实现的,需要通过排气后处理系统才能达到目的。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还没有排气后处理装置,然而根据国外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汽车不仅需要装后处理器,而且要设计控制排放的整个系统,成为发动机供油、冷却、润滑等系统之外的一个新系统,简称为排放系统。国外汽车发动机研究及生产部门正投入更多的人力及财力,从事有关排放系统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及产品设计开发。 1.排放系统 发动机排放系统包括排气管、后处理装置及消声器等。 (1)设计排放系统的必要性及其功能 将发动机排气管、后处理装置及消声器等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设计,除了因为降低排放日益显得重要外,还有下列原因: ①低排放、低油耗及高功率是现代车用发动机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有些发动机参数的控制措施对实现这三大目标是矛盾的,例如混合气空燃比的控制,为了实现低油耗及低CO2排放,需要采用稀混合气燃料,而当前使用的三元催化剂并不能适应稀混合气的燃烧。如果将三者统一作为单独的系统处理,就能较好地解决矛盾。 ②现有排气系统除了要考虑低排放外,还要考虑降低噪声及排气热量的再利用,因此要将三者统一起来,纳入一个新的系统--排放系统。 ③至今无论发动机排气系统还是后处理装置的方案及型式都较多,随着公司及发动机系列不同而不同。同时现代汽车使用燃料的种类又增多,使用的燃料不同,排放物的组成及降低排放物的对策也不同,很有必要将排放问题从一个系统角度考虑,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或者模块化。 ④现代电子技术及发动机可变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将原来发动机排气管路的设计与降低排放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排放系统进行设计。 (2)排气后处理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和设计汽车发动机排放系统必须要了解存在的问题。目前车用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题目: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22 学号: 1208030366 学生姓名:杨瑞 指导教师:贺福强 2015 年 12 月 26 日

目录 一、概述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核心技术难题 四、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与认识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缩写AMT,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 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而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技术群: (1)主体技术群:是制造技术的核心,它包括两个基本部分:有关产品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 (2)支撑技术群:a.信息技术:接口和通信、数据库技术、集成框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决策支持系统。b.标准和框架:数据标准、产品定义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接口框架。c.机床和工具技术。d.传感器和控制技术:单机加工单元和过程的控制、执行机构、传感器和传感器组合、生产作业计划。e.其它; (3)制造技术基础设施.要素包括了车间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和方案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等。 先进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今国际间科技竞争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全方位解析汽车发动机技术

天籁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07年前导入中国市场的六大NISSAN先进车型之一。亚洲市场推出的这款T eana是桂冠和风度的后继车型,与阿蒂玛和新千里马共用FF-L平台。采用这一平台的车型以舒适性和操控性见长,是目前Nissan最新的车型之一。 1.电子停车制动系统(EPB):叫做电子停车制作系统。它在前面板上的一个按钮,行驶过程中电子停车制作系统是否在工作可以通过仪表盘的显示获知它的工作状态。出现紧急情况的话,只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把车停住,而不是拉手刹,也不是踩脚刹。电子停车制动系统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它跟电子稳定系统联动,当它紧急制动时可以调动车上所有的设备,避免拉手刹车出现的甩尾或原地打转现象,车就笔直的停下来。电子停车制动系统作为迈腾的标准配置,它也在奥迪A6上使用。美国TRW汽车集团 2.AUTO HOLD功能:AUTO HOLD功能可使车辆在等红灯或上

下坡停车时自动启动四轮制动,驾驶者无需一直脚踩刹车或使用手刹,脚踩油门即可解除制动,继续行驶。当车子起动并且发动机到行车所需扭矩时,电子驻车系统的制动器自动脱开;而在静止状态时又重新锁上,它使停车时长时间脚踩刹车板或拉手刹的时代成为历史,给停车比较粗心的车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了C-NCAP的试验和评分规则。-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 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C-NCAP 的正式推出,也将使社会对汽车安全的关注达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汽车评价的权威标志。 5.VSA(Vehicle Stability Assist)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提高车辆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的控制系统。VSA系统除具备了传统的制动防抱死(ABS)功能和牵引力控制(TCS)功能外,还增加了防侧滑控制(Skid Control)功能。

生产工艺技术先进性说明

生产工艺技术先进性说 明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工艺、技术先进性说明 车间全部实现半自动生产线作业,工位设计精简合理,生产设备简便智能,便于员工操作;员工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产品放置盒,实行五个流周转放置,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产品堆积现象;所有产品实行100%全检,严格按照品质要求进行质量管控,保障产品质量。以下是对生产设备的具体说明 一、打顶杆设备:打顶杆设备上装有光电感应器,当无产品或产品未放到位,感应 器未感应到时,按动启动按钮设备不会动作;当顶杆未打到位时,设备会发出报警信号,另外设备有自检功能,可以检测出顶杆是否完全打入套管。 二、旋齿盘设备:设备装有光电感应器,未感应到产品时,按动启动按钮设备不会 动作;设备有限位功能,可以精确控制齿盘旋入量。 三、点油设备:设备为自动化点油装置,可以精准控制油量,并且可以通过调试程 序来精确控制点油路径,达到快速精准的注油目的。 四、压合设备:设备装有感应器,未感应到产品时,按动启动按钮设备不会动作; 设备具有限位功能,可以有效避免产品被压伤。 五、老化测试:老化时间可调,时间继电器控制调整。采用直流稳压电源控制测试 高低电压输出,依照产品的特性电压0-30V可调,电流0-5A可调,并且有电 源正负输出切换功能。独特双层,三排机构,减少了整体老化时间,每组可以单独控制电压和老化时间,有独立的启动和停止按钮。老化完成时,每层指示灯由常量变为闪烁状态,并报警。 六、电性能测试:机台对产品感应,当产品未安装到位时,按下启动按钮,设备不

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 10关于奔驰300SEL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 11奔驰Sprinter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 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2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2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 2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2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 3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 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 32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3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 3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 3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 3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 3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38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 39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 40奔驰560SEL车型ABS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41AL4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42汽车制动系 43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 444T65E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轻量化、整体化新型冷却结构件制造技术1 整体叶盘制造技术整体叶盘是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实现结构创新与 技术跨越的关键部件,通过将传统结构的叶片和轮盘设计成整体结构,省去传统连接方式采用的榫头、榫槽和锁紧装置,结构重量减轻、零件数减少,避免了榫头的气流损失,使发动机整体结构大为简化,推重比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在第四代战斗机的动力装置推重比10 发动机F119 和EJ200上,风扇、压气机和涡轮采用整体叶盘结构,使发动机重量减轻20%~30%,效率提高5%~10%,零件数量减少50% 以上。目前,整体叶盘的制造方法主要有:电子束焊接法;扩散连接法;线性摩擦焊接法;五坐标数控铣削加工或电解加工法;锻接法;热等静压法等。在未来推重比15~20 的高性能发动机上,如欧洲未来推重比15~20 的发动机和美国的IHPTET 计划中的推重比20的发动机,将采用效果更好的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或抗氧化的C/C 复合材料制造整体涡轮叶盘。2 整体叶环(无盘转子)制造技术如果将整体叶盘中的轮盘部分去掉,就成为整体叶环,零件的重量将进一步降低。在推重比15~20 高性能发动机上的压气机拟采用整体叶环,由于采用密度较小的复合材料制造,叶片减轻,可以直接固定在承力环上,从而取消了轮盘,使结构质量减轻70%。目前正

在研制的整体叶环是用连续单根碳化硅长纤维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制造的。推重比15~20 高性能发动机,如美国XTX16/1A 变循环发动机的核心机第3、4 级压气机为整体叶环转子结构。该整体叶环转子及其间的隔环采用TiMC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英、法、德研制了TiMMC 叶环,用于改进EJ200的3级风扇、高压压气机和涡轮。3 大小叶片转子制造技术大小叶片转子技术是整体叶盘的特例,即在整体叶盘全弦长叶片通道后部中间增加一组分流小叶片,此分流小叶片具有大大提高轴流压气机叶片级增压比和减少气流引起的振动等特点,是使轴流压气机级增压比达到3 或3 以上的有发展潜力的技术。4 发动机机匣制造技术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上有很多机匣,如进气道机匣、外涵机匣、风扇机匣、压气机机匣、燃烧室机匣、涡轮机匣等,由于各机匣在发动机上的部位不同,其工作温度差别很大,各机匣的选材也不同,分别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铁合金、高温合金。树脂基复合材料已广泛用于高性能发动机的低温部件,如F119 发动机的进气道机匣、外涵道筒体、中介机匣。至今成功应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有PMR-15(热固性聚酰亚胺)及其发展型、Avimid(热固性聚酰亚胺)AFR700 等,最高耐热温度为290℃~371℃,2020 年前的目标是研制出在425℃温度下仍具有热稳定性的新型树脂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技术是集自动铺带技术(ATL)、自动纤维铺放

最全发动机技术名词解释

最全发动机技术名词解释 1.SOHC : (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Single Over Head Camshaft) 根据凸轮轴位置数量划分的发动机类型,SOHC表示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适用于2气门发动机。 2.DOHC : (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Double Over Head Camshaft) 表示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适用于多气门发动机。通常发动机每缸有2个气门,近几年来也不断出现了4气门、5气门发动机,这无疑为提高发动机高转速时的进气效率功率开辟了途径。此类发动机适用于高速发动机,并可适当降低高转速时的燃油消耗。 3.Turbo : (涡轮增压) 即涡轮增压,其简称为T,一般在车尾标有1.8T、2.8T等字样。涡轮增压有单涡轮增压和双涡轮增压,我们通常指的涡轮增压是指废气涡轮增压,一般通过排放的废气驱动叶轮带动泵轮,将更多空气送入发动机,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同时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 4.VTEC:(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ic Control) 由本田汽车开发的VTEC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现在已演变成i-VTEC。

i-VTEC发动机与普通发动机最大的不同是,中低速和高速会用两组不同的气门驱动凸轮,并可通过电子系统自动转换。此外,发动机还可以根据行驶工况自动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和提升程度,即改变进气量和排气量,从而达到增大功率、降低油耗的目的。 5.i-VTEC :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系统\intelligent-Variable Timing and Lift Electric Control) i-vtec.系统是本田公司的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英文缩写,最新款的本田轿车的发动机已普遍安装了i-vtec系统。本田的i-vtec系统可连续调节气门正时,且能调节气门升程。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小涡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涡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6.CVVT:(连续可变的气门正时系\Continue Variable Valve Timing) 韩国的汽车工业一向不以技术先进闻名,所以所用技术也多是借鉴了德、日等国的经验,而CVVT正是在VVT-i和i-VTEC的基础上研发而来。以现代汽车的CVVT引擎为例,它能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况随时控制气门的开闭,使燃料燃烧更充分,从而达到提升动力、降低油耗的目的。但是CVVT不会控制气门的升程,也就是说这种引擎只是改变了吸、排气的时间。

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共11页

动力汹涌澎湃,回顾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史 来源:汽车中国作者:老猫发布时间:2009-02-13 汽车整体技术日新月异,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显得更受关注。如今介绍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时: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双顶置凸轮轴技术,缸内直喷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的相当广泛;在用料上也是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全铝发动机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汽车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于是新能源技术,包括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但回顾一下发动机的历史或许更能理解这一百多年来汽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十佳发动机VQ35 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我国的汽车教材也能看出端倪: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汽车教材难以跟上步伐!如今大部分汽车教材还是以东风汽车的发动机来作为范例,而东风发动机还是带化油器的老式发动机,与如今全电子化的发动机简直就隔了几个世纪。 回到汽车的起步阶段,那时的汽车被马车嘲笑,污染严重,但起步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汽油机之前的摸索阶段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法国的居纽(N.J.Cugnot)是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1770年,居纽制作了一辆三轮蒸汽机车。这辆车全长7.23米,时速为3.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蒸汽机汽车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N.J.Cugnot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