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其他人怎么样产生一个预期,这会影响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我们常说的皮戈马利翁效应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一个典型例子。

罗伯特?默顿最早创造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词。他认为,个体变化,产品短缺,银行倒闭,股票行情下跌,甚至战争都可能因为“它们即将发生”这一预期而发生。社会心理学家W.I.托马斯系统阐述了有关自我实现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如果人们将情景看作是现实的,那么它们的结果也是现实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往往会重复另一个人的期待,不管这种期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由于托马斯在这方面开拓性的研究,人们卡开始在许多领域对自我实现的预言现象进行研究。

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当于期待效应。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临床医学中常有利用安慰剂治疗患者的事例,接受治疗者常能体验到如同接受实际治疗一样的治疗效果或副作用,这实际上是患者的期望产生的效应。

自我实现的预言还常常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抱有不同的期待,这种期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企业家无处不在,他们根据问题、情况和优先顺序,利用知

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努力钻研,力求在更高水平上解决问题的专家不断增加,这正如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一般。如今,这样的时代正在到来。

各位读者,你们听说过“预言的自我实现”这种说法吗,这是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是罗伯特?C?默顿的父亲。罗伯特?C?默顿曾经与迈伦?斯科尔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1998年破产的投机性投资集团——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创始人之一。

这种说法指的是以没有确凿证据的预言为契机,唤起一种新的行动,这种行动最终使起初的预言变为现实。因此我做出了文章开头的预言。

被称为“专家阶层”的这个社会阶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真正拥有实力的人们形成的。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言,是因为我非常希望这个社会阶层的势力增强,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摆脱不合理的因素,提高效率,为21世纪的日本开辟道路。

例如,参议院准备在日本国会召开第162次定期会议时通过邮政民营化法案,自民党的执行部门要求各家媒体“审议还没有结束,请不要报道说‘难以通过’”。正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难以通过”的预言最终实现,对此人们依然记忆犹新。

众所周知,我一直毫不客气、锋芒毕露地表明自己的意见,被认为“蛮不讲理”或“性情乖僻”。为此,那些旧秩序的守护者们多次批评我说: “你那么说,真的就会变成那样”。的确如此,回顾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尽管并非百分之百地准确,但我的发言与构想有不少都变成了现实。

但本书写作的目的并不在于预言,而在于强调培养专家的方法。从我对专家的体会谈起,对成为专家的理性的平台(基本条件)做出详细的论述。因此,不要期待着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专家。不经过思考便想成为专家,这不是专家应具备的态

度。这方面的学习当然必不可少,但真正的专家首先要理解专家的基本条件,然后再去思考如何成为专家。

因此,我在归纳总结本书时,对当时连载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内容产生了怀疑。最终重新确定了写作的理念,删掉了大部分内容。

我曾经多次谈到,自己以前是一名核工业工程师,进入从事经营咨询的麦肯锡公司工作,也许是缘分所致。然而,我没有上过商业学校,仅仅学习过科学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商业专家,我只能靠自己

独创的一套,在不断失败中摸索。因此,我希望通过本书,向此后肩负日本社会重担的各位商业专家介绍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也就是专家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思考方式。不过请大家切记,一定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而不要囫囵吞枣地阅读我的文字。

本书的底稿是2004年7月开始连载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从30多岁到40多岁,我经常阅读这本杂志的英文版。因为大部分客户都阅读这本杂志,我想与他们就杂志中刊登的见解和组织框架进行一番讨论。既然是商业专家,那么不熟读《哈佛商业评论》恐怕不太合适。在熟读这本杂志的基础上,还可以发表文章,和那些作者就某些观点进行磋商。事实上,与其按照杂志上所写的内容进行“空拳攻防练习”,倒不如实际参加拳击比赛,或怀疑,或反驳,或时而点头,这样做将更有意义。

最后,我再提出一个预言——“任何人都能够成为专家”。

这个故事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 1948)说得好极了。1932年一个星期三的早晨,卡特赖特?米林维尔(Cartwright Milli

ngville)来上班。他供职于一家银行,并任该行行长。他注意到,这一天出纳员的窗口相当忙。存户在一周中(离发薪日还远着呢)排着长长的队伍是不常见的。米林维尔衷心地希望这些存户没有被解雇,然后开始他的行长事务。

这家银行资金雄厚而且具有偿付能力。它的行长知道这一点,它的股东知道这一点,我们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在出纳窗口排队的那些人不知道这一点。事实上,他们相信,这家银行将要倒闭,假如他们不迅速取出存款,就没有存款可取了,因此,他们现在就排起队来,等候取出存款。在那些人相信这家银行将要倒闭并按照自己的信念去做之前,他们可以说是错了。但是,一旦他们相信他们的信念并且按照它去觯蔷?amp;ldquo;知道”了米林维尔行长、那些股东以及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个真相或事实。因为他们造成了这个真相或事实,所以他们懂得了这个真相或事实。他们的期望,亦即他们的预言,导致了这个期望本身的实现:这家银行倒闭了。

不仅经济机构的倒闭归因于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默顿还指出了这样的期望通常在各种族间的关系以及少数民族群体的行为中的重要性。某个州的黑人学业成就较低,这可能确实已成为现实,该州花在黑人青年身上的教育经费不到花在白人青年身上的1/5。罗斯(Rose,1956)在某种意义上更进了一步,他说,白人和黑人都期望黑人失败,这是一种“不让黑人尝试”的双重期望。

然而,使“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概念仅局限在一个方面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在种族关系的案例中,借助所谓的“斯威尼奇迹(Sweeney’s miracle)”这个特定的自我实现预言,就可以作出很精彩的阐述,《展望(Look)》编委会,1965,。

詹姆斯?斯威尼(James Sweeney)在图莱恩大学教授工业管理和精神病学,并负责经营这个大学的生物医学计算机中心。斯威尼的期

望是,他能够使受教育不足的黑人充当计算机操作人员。他选定的那位受教育不足的黑人名叫乔治?约翰逊,他以前是医院里的清洁工,后来成了该计算机中

心的杂务工。早晨,他打扫卫生,下午,他学点计算机的知识。他学到了不少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可是,大家都说,要想当计算机操作人员,就必须在智力测验中获得一定的分数。约翰逊参加了智力测验,结果表明他甚至于没有学会打字的能力,更不必说操作计算机了。但是斯威尼不信。他去行政部门威胁说,没有约翰逊,就没有斯威尼。他们两人继续工作,斯威尼仍然主管计算机中心,而约翰逊现在管理主要计算机的机房,负责新职员的培训事务。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 1950)是采用“自我实现预言”这个概念的又一位重要的理论家。他把这个概念应用到国际紧张局势和战争领域之中。奥尔波特认为,期望参战的国家最有可能参与战争。发动战争的期望传递给未来的对手,未来的对手也会作出备战的反应,这种行动更加证实并强化了最先希望发动战争国的期望,导致更充分的备战,依此类推,形成了一个正向反馈循环的相互强化系统。那些不想参战的国家有时似乎设法避免卷入战争。就人们对一个人的期望而论,分析他打高尔夫球或玩滚木球戏的方式,要比分析大规模的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更平淡无奇,但同样令人感兴趣。威廉?怀特(William Whgte, 1943)是一位参与性观察研究人员,他研究了一组年轻人滚木球的行为。这组人都是怀特所描述的有名的街角帮(Street-corner gang)成员。这组人(尤其是他们的头儿)“知道”一个人应该滚得多么好。某个晚上,小组成

员都“知道”某人会滚得好,他果然滚得不错。在另一个晚上,小组成员“知道”某人将滚不好,他真的就滚不好,尽管他在前一个晚上滚得很好。小组对成员成绩的期望似乎决定着成员的成绩。这种树立信心的挑战和给那些期望能滚好木球的人提供鼓励,也许凭借增强他的动机并减少他对干扰影响的焦虑,来帮助他滚好球。把小组的期望——他将滚不好球——传递给某个成员,可能会降低他的动机并增强他的焦虑,以致这种期望影响了他的成绩。

尽管没有具体地探讨一个人的期望对另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但贾斯特罗(Jastrow,1900)的一些观察是与之有关的。他写道,一个运动员因为非常担心自己会失败,以致自己的动作协调受到破坏而真的失败了。“……心里总是想着可能不能达标会削弱个人努力的强度,从而有碍于个人的最佳表现”(P.301)。贾斯特罗在他的例子中没有明确地说明失败的期望出自他人。然而,怀特提供的例子确实表明,这样的期望通常来自他人。

学习理论家格思里(E.R.Guthrie,1938)进一步阐明了他人对一个人行为的期望对他的行为的影响。一位胆小而且又不善社交的年轻姑娘由于被故意当作社交的宠儿,而在社交场合成了自信、应付自如的人。一组热心相助的大学生事先调整了和她相会的那些人的期望,使得他们期望她的是善于社交的行为。这种对善于社交的期望及时引发了所期望的善于社交的行为。在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戈尔茨坦(Goldstein,1962)注意到德雷耶(Drayer,1956)对救援人员期望之重要性的观察。在民事和军事事故中,受害人似乎按照救援人

员期望他们作出的反应而作出反应。美国陆军的精神病防治经验似乎告诉我们,越被明显地当作精神病患者治疗,就越不可能回到工作岗位(Bushard,1957)。在开车这种更日常的经验中,肖尔(Shor,1964)指出,一个驾驶员对他人驾驶汽车行为的期望可以充当自我实现的预言。

贾斯特罗( 1900)详尽地叙述了工作领域中一个具有充分文献的自我实现预言的案例。那是1890年,霍勒里斯制表机(Hollerithtabulating machine)刚刚在美国人口普查局安装妥当。这种机器好像打字机,需要操作的人学会发明者霍勒里斯认为要求很高的一种新技能。霍勒里斯期望,一个受过培训的人每天能打印约550张卡片。两周之后,操作的人经过充分培训,开始每天打印大约550张卡片。过了几天,每人开始超出预期的成绩,只是在情绪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操作人员

紧张地试图打破预期的界限,以致于美国内政部长下令禁止制定任何最低成绩指标。这一步骤被看作是保护该机构人员的心理健康所必需的。

为了扩充霍勒里斯制表机的工作人员,于是,新招了200位职员。这些职员对这项工作一无所知,以前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甚至从未见过这种机器。没有人告诉过他们从事这项工作在情绪上所付出的代价,也没有人讲过可能达到的成绩最高限是多少。不了解这些情况反而是他们最大的财富。三天之后,这组新的操作人员的成绩达到了前一批人通过更合适的集中培训,7周后才达到的成绩水平。前一组每人每天打印700张卡片后就精疲力竭,而新招的这组每人打印出3倍于上述数字的卡片,也没有任何不良效应。

在人口普查局采用霍勒里斯法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工业方面的例子大约75年以后,巴维拉斯(Bavelas,1965)描述了工业情景中对这一命题更正式的检验。在一个大型的工业企业里,大量的女性求职者都要受到一番评价。每位求职者都要接受智力测验和手指灵巧性测验。管理这些雇员的领班被告知其中某些妇女在这两项测验中得分很高,而某些妇女得分很低。领班所得知的信息当然与这些求职者的实际成绩毫无关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领班对这些工人的评价和这些工人的实际成绩记录表明,领班的评价更偏向那些据说在上述测验中取得高分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一种简单的“光环”效应

(“halo”effect),领班的理解力在这种效应下受到了他们自己期望的影响。如果领班期望工作人员取得好成绩,客观的成绩记录也就是好的,这种发现不能这样简单地加以解释。这种结果不能归因于一种简单的光环效应,而只能归因于人际间自我实现预言的又一案例。令人感兴趣的是,工作人员的实际测验分数与领班的随后评价或者与客观的生产记录毫无关系。上面所述的自我实现预言的所有案例,只有助于阐明自我实现预言这个概念,而无助于确立这个概念的真实性、效用性或普遍性。除了巴维拉斯的研究之外,上述案例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一种轶事

性的证据。所以,尽管这些案例并非毫无价值,但还不能当作结论。姑且假定人们对未来事件作出预言或对未来事件抱有期望,我们可以考察存在于对事件的预言和随后发生的事件之间可能关系的类型

预言和事件之间的一些可能的关系

图1表明了预言和随后发生的事件之间的一些较有可能的关系。在案例1中,预言和所预言的事件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声称没有这样的关系。(统计上非常复杂的轮盘赌徒的情况便是这样:假使轮盘转轮合理的话,赌注和表示赢的颜色或数字应该无关。)在案例2中,在预言和事件之间没有发现有关系,但预言者认为有一种关系。(甚至在转轮合理的情况下,一个轮盘赌徒常赢,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可能发生,那么就可能相信他的预言影响转轮的旋转。)J? P?查普曼和L?J?查普曼(Chapman and Chapman, 1967)引用了大量文献证明,即使是头脑简单的人在不存在任何关系的情况下也会察觉到关系来。

类型?诸关系的共同之处是预言和随后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的性质可能是正的或者负的,而且这种关系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由于预言本身造成的。因而,在案例3和案例4中,我们有一种反自我实现(antiself-fulfilling)的预言。这种预言准确预示了它自己的对立面,即默顿(1948)称之为

“自灭预言”(suicidal prophecy)的一种事态。有位忧心忡忡的医生预言他的病人就要死亡,因而特别照顾好病人,这可作为例子。这位医生也可用来说明预言和事件间负关系的亚类型(案例4),这种关系是由于预言本身的缘故。然而,预言本身也有可能不是有效的变量,而是预言

者的某种相关表征。这样,忧心忡忡的医生也拥有专业能力,致使病人生命延长,而且尽管医生忧心忡忡的事实导致在担心病人的健康与病人的延长生命之间有一种虚假的负相关,但是医生的忧虑本性这一事实可能与之无关(案例3)。

同样,在案例5,7中,自我实现的预言并不总是真正地自我实现的。即使预言不是造成随后事件的原因,但预言可能与随后事件有关(案例5和6)。因而,一位持乐观态度的教师如果预言一个教育上有困难的学生会取得好成绩,这位教师就可能使他获得好成绩,这不是由于她预言了好成绩,而是因为教师的个性与乐观态度有关(案例5)。假如反向关系确实存在的话,预言有时似乎导致所预言的事件发生。对过去有关事件的观察形成预言,这种预言的结果只是一种准确的预示,并不影响到所预言的事件(案例6)。

最后,在预言和随后发生的事件之间存在的那种关系里,预言不是伴随着自我实现而是有助于自我实现(案例7)。这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总是能这样容易地把它与其他类型区别开来。本书第三章对这个问题将进行更严格的讨论,并且运用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种现象的真实性和普遍性。现在继续讨论下去,未免有些盲目,因此,下述问题必须提出来:假定自我实现的预言发挥作用,什么东西使这些预言自我实现,若不考虑具体预言的性质,是否有某些普遍原则可用来解释预言在其自身实现中的作用,

预言实现的动因

使一个人的期望得不到证实是令人不快的,尽管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通常不会导致心理抑郁。总的说来,人们不希望自己错了。这种常识性的断言得到实验证据

的支持,这种证据表明上述断言是可取的,因为单凭常识,我们就“知道”不真实的事情太多了。卡尔史密斯和阿伦森(Carlsmith and Aronson,

1963)证明,假如被试期望尝尝苦味的东西,而给他们的却是甜味的东西,那

么这种甜食尝起来就不太甜了。假如被试期望尝尝甜味的东西而给他们尝的却是苦味的东西,这种苦味的东西就会被判断成比平常更苦。日常生活中与这种实验相类似的是,人们偶尔会冤枉他人的美味佳肴。一种使人厌恶的味觉体验是由于吃了一顿不想吃的食物,尽管这种食物平常是某人非常喜爱的。桑普森和西布利(Sampson and Sibley,1965)至少部分地证实了卡尔史密斯和阿伦森的研究成果。

阿伦森、卡尔史密斯和达利(Aronson, Carlsmith and Darley,1963)通过证明被试有时喜欢一种客观上更令人不愉快的任务,而不是喜欢更令人愉快的但却在意料之外的任务,为上述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当被试像所期望的那样执行任务时,他们似乎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成绩也更满意。阿伦森和卡尔史密斯(1962)证明,那些做不好,也想做不好的被试似乎比那些做得好但不想做好的被试对自己的成绩更加满意。

哈维和克拉普(Harvey and Clapp, 1965)的一项实验与这些

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他们发现,当被试期望别人说他们好话时,他们更喜欢对好话而不是对坏话作出反应。这一研究结果不足为怪。但是,当被试期望听到别人说有关自己的不愉快的事,而且随后真的听到别人说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时,要比当他们期望听到不愉快的评价但听到的是愉快的评价时更有利地作出反应。根据这些以及其他的研究,,尽管有些研究不支持这种看法(McGuire,1966),,似乎看出,即使自然的反应一直是合乎情理的,但在自然的不可预言性中可能确实有些痛苦;因而当人们预言到了自然的不仁时,这种不仁可能非常容易承受。这种事态可能有一种进化的优势。假如从长远的观点看,人类不太喜欢意外事情,那就可能推动更多地理解自然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自然的事业。这种事业包括巫术、宗教和科

学,而科学允许对自然中可能的意外事件之减少作些定量的陈述。对于自然的更多的理解,就会有更大的力量控制自然或适应自然,从而能够更大地减少可能的意外事件。假如人类能够因更加准确地预言而生存得更好,那么,看来就有理由认为,人类在预言的准确性方面具有既得利益。保障这样的准确性比自然赋予的某种不可预言的小恩小惠对于人类可以有更多的裨益。无论如何,不管我们是否采用“生存值”这样的生物学概念,许多理论家一致赞同,人类在他的世界中需要至少一种最低限度的稳定性、一贯性、有序性或者可预言性(Allport, 1950; Festinger,1957; Kelly, 1955; Potter,1954;Tolman, 1932)。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其他人怎么样产生一个预期,这会影响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我们常说的皮戈马利翁效应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一个典型例子。 罗伯特?默顿最早创造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词。他认为,个体变化,产品短缺,银行倒闭,股票行情下跌,甚至战争都可能因为“它们即将发生”这一预期而发生。社会心理学家W.I.托马斯系统阐述了有关自我实现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如果人们将情景看作是现实的,那么它们的结果也是现实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往往会重复另一个人的期待,不管这种期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由于托马斯在这方面开拓性的研究,人们卡开始在许多领域对自我实现的预言现象进行研究。 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当于期待效应。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临床医学中常有利用安慰剂治疗患者的事例,接受治疗者常能体验到如同接受实际治疗一样的治疗效果或副作用,这实际上是患者的期望产生的效应。 自我实现的预言还常常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抱有不同的期待,这种期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企业家无处不在,他们根据问题、情况和优先顺序,利用知

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努力钻研,力求在更高水平上解决问题的专家不断增加,这正如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一般。如今,这样的时代正在到来。 各位读者,你们听说过“预言的自我实现”这种说法吗,这是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是罗伯特?C?默顿的父亲。罗伯特?C?默顿曾经与迈伦?斯科尔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1998年破产的投机性投资集团——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创始人之一。 这种说法指的是以没有确凿证据的预言为契机,唤起一种新的行动,这种行动最终使起初的预言变为现实。因此我做出了文章开头的预言。 被称为“专家阶层”的这个社会阶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真正拥有实力的人们形成的。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言,是因为我非常希望这个社会阶层的势力增强,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摆脱不合理的因素,提高效率,为21世纪的日本开辟道路。 例如,参议院准备在日本国会召开第162次定期会议时通过邮政民营化法案,自民党的执行部门要求各家媒体“审议还没有结束,请不要报道说‘难以通过’”。正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难以通过”的预言最终实现,对此人们依然记忆犹新。 众所周知,我一直毫不客气、锋芒毕露地表明自己的意见,被认为“蛮不讲理”或“性情乖僻”。为此,那些旧秩序的守护者们多次批评我说: “你那么说,真的就会变成那样”。的确如此,回顾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尽管并非百分之百地准确,但我的发言与构想有不少都变成了现实。 但本书写作的目的并不在于预言,而在于强调培养专家的方法。从我对专家的体会谈起,对成为专家的理性的平台(基本条件)做出详细的论述。因此,不要期待着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专家。不经过思考便想成为专家,这不是专家应具备的态

复旦,陈斌斌,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笔记

WEEK 1 求异与批判意识 ?批判思维是对知识的反思与评价。?创造力来自于批判思维活动。?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不变的权威。?研究需要批判精神。研究者的纰漏是机会,不是“威胁”。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把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相互作用情境下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过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同时在社会学与心理学领域出现,导致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倾向的不同传统。主要接受社会学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群体心理研究,称为“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而主要接受心理学(实验)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个体社会心理的研究,称为“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 关于社会心理学理解的分歧 ? Aronson(1980)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所谓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影响”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则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机构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交往。” 2 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独特性 社会心理学之所以具有独立学科的地位,是由它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视角带来的。(例如,星座)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环境-人-行为”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行为不再简单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过程的终极,而是另一个始点。行为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动态的意义。 3 人类社会心理产生的根源 (1)达尔文的演化论 ?达尔文的演化论不仅为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的解释,而且也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历史的和生物学的视角。?达尔文的演化论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生物进化层面的背景。特别是在研究攻击行为、利他行为时,演化论在帮助理解人的“本性”和一些社会行为方面,提供了解释的依据。 ?演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自然选择使得有利于物种生存的基因会逐渐增多。 (2)麦独孤的本能论 ?麦独孤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都发自本能。 ?策动与维持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本能,而不是客观外界的刺激物,一切事物都在于努力实现一定的目的。 ?这些本能是一种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源泉和动力,是个人、民族性格及意志形成、发展的基础。?重要的本能包括:逃避(害怕的情绪)、好奇、好斗(愤怒)、生存、饥饿、合群 (3)鲍德温的社会化论?“人是一种社会成果而不是社会单位”?自我、道德是社会的产物。 ?面对社会化时,我们就要面临社会价值观问题 ?我们往往会面对“是”(描述)和“应该”(是准则)。 4 科学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一般认为,科学实验是“科学”社会心理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在1924年在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为标志的。这本书的出现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奥尔波特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 个人与社会责任---社会心理学展望: “人不只是像一个个体那样经历着他个人的生活,而且也自觉或是不自觉地经历着他的时代及同时代人的生活。”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方法有三大来源。 ?观察、实验、统计是来自心理学传统的方法。 科学的本质是揭示因果关系 ?第一类是发现问题的方法,以观察方法为代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值得研究的心理现象,提出问题。 ?任何科学家研究的“灵感”始于观察。科学家建构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题四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四)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33 1、某人在一段时间里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根据这些表现可判断该人的情绪是( ) A、抑郁 B、焦虑 C、自卑 D、压抑 答案:A 2、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 ) 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 答案:B 3、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 答案:C 4、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 )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强迫症 D、躁狂症 答案:D 5、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答案:D 6、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商 答案:D 7、小芳很害怕火,以致不能擦亮一根火柴,甚至不能参加烛光晚会。她很可能患有( )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强迫性障碍 D、恐怖障碍

8、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答案:C 9、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10、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与内容,心理学属于()。 A、社会科学 B、行为科学 C、生物科学 D、以上皆不对 答案:C 11、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 A、幼儿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家庭 答案:D 12、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 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 答案:D 13、心境具有( )的特点。 A、弥散性 B、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 答案:A 14、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 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答案:C 15、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 ) A、激情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

要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倾向;比较国外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 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作出解释。 2、我们将不同学科的学者发展出的具有本学科特点的社会心理学称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面向个体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面向社会结构 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 ①、1897年美国人詹姆斯·鲍德温以“一种社会心理学研究”为《心理发展的社会和伦理解释》一书的副题,描述了个人是个体化了的社会我,是社会化一部分,是社会化的结果。同年,特里普利特在《美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发表了一份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报告,对骑自行车人的单独行驶、陪伴行驶以及竞赛的速度进行测量和对比,由此,这一年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三种情况:一是一人骑车,规定时间内能骑多远24英里/小时 二是两人骑车,不比赛31英里/小时 三是两人骑车,比赛谁快32英里/小时 ②、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心理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引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社会心理学导论》 ③、1924年.F·H·奥尔波特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 第三章: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 要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又称古典或经典精神分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1)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指1895年至1913年,即精神分析学的萌芽、奠基和形成,其主要内容除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和理论外,还有心理地形学(把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等三个区域)、压抑和抵抗(抗拒、阻抗)、梦的解释、泛性论、行为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等。(2)弗洛伊德的晚期理论,乃指1914年特别是1920年以后至1939年,即精神分析得到修正和补充,并发展成弗洛伊德主义。主要内容有本能理论的发展(生与死的本能)、人格结构学说的创立(本我、自我、超我)、社会文化理论的形成(如社会观、文明观、道德观、宗教观、犯罪观、战争观、妇女观、教育观、美学观、哲学观)。 在他早期著作中,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有关心理部分,比较而言,它显得小而不重要,潜意识则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其内部以沸腾的“力比多”(性驱力)为动力源,是人的自我意识不到的部分。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又有一个前意识,其作用是将人的原始欲望压迫在意识之下,并能召回潜意识的一部分。 冰山理论 根据这一设想,又可以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成结构:即本我、自、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控制和统辖,它遵循“现实的原则”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准绳,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由于弗洛伊德将人的潜意识的冲动归结于性驱力,因此,在他看来人格的发展就是围绕着性的发展。性的概念比人们平常理解的要广泛得多,它泛指人对快乐的寻求与满足。它包括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和生殖欲等,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正是按照这一顺序完成其人格的历程。 1、社会化定义:是个体通过与社会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社会化内容:

心理健康单选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33 1、某人在一段时间里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根据这些表现可判断该人的情绪是( ) A、抑郁 B、焦虑 C、自卑 D、压抑答案:A 2、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 ) 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答案:B 3、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答案:C 4、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 )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强迫症 D、躁狂症答案:D 5、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答案:D 6、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商答案:D 7、小芳很害怕火,以致不能擦亮一根火柴,甚至不能参加烛光晚会。她很可能患有( )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强迫性障碍 D、恐怖障碍答案:D 8、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答案:C 9、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答案:C 11、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 A、幼儿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家庭答案:D 12、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 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答案:D 13、心境具有( )的特点。 A、弥散性 B、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答案:A 14、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 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答案:C 15、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 ) A、激情 B、心境 C、激越 D、应激答案:D 16、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胸顿足,这是( ) A、声调表情 B、身段表情 C、面部表情 D、激情表情答案B

“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其实,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是受希腊神话的启发的,这个神话的大意是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他善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因此“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同样,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件事,他就敢于去尝试和努力,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不相信自己,他就会因担心失败而回避,失败就会如影随形。因此,“罗森塔尔效应”还被称之为“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即相信某件事会发生,它就会发生。

社会学原理复习要点

1.从自我实现预言机制看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 尔效应) a)托马斯“情境定义”、默顿“自我实现的预言”原理表明,人们不只对情境 的客观方面有反应,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情境所具有的意义也有反应,所以,一旦我们赋予情境某种意义,我们随后的行为以及这一行为的结果将受这种 意义的影响。这也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特征,而对于人类未涉足的自然界,则 不具有这种特征。例如,无论你是怎么虔诚地期望或者坚信太阳是围绕地球 转动的,而现实永远也不会因你的期望而发生变化。 b)默顿认为,这种现象不但发生在个体身上,也在社会或公众身上发生。个人 “自我实现预言”的例子,如人们所熟知的考试焦虑症,一个有焦虑症的学 生如果相信自己注定要考砸时,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忧虑担心,而不是 用于学习,结果其考试很糟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最初荒谬的期望变成了 一种非常肯定的结果;社会或公众型的自我实现预言,指的是个体间或集体 间互动所导致的预言,例如关于银行破产的谣言,会使更多人从银行提走存 款,结果就真的破产;敌对国家的领导人如果相信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 免的,那么,在这一信念的促动下,他们会逐渐变得不和,并且总是为对方 的“进攻”行动和自己一方的“防御”行动担心,因此双方进行军备竞赛,有关战争的预言最终会变成实际的战争。对种族、民族、阶级、宗教的偏见 和歧视,都因自我预言而存在。夸大会导致极端主观主义。 2.迪尔凯姆的自杀类型及理论(试分析现代社会的自杀现象)

利他性自杀:1989年,4个年龄在6~16岁之间的韩国小姐妹,喝下灭鼠药试图自杀。其中三个大一点的姐妹活了下来,最小的一个死亡。年龄最大的姐姐的话,为这一看似无意义的行动提供了令人吃惊的社会学洞察。他们的家庭非常贫困——其父亲以每月约362美元的薪水养活一家人。姑娘对政府机构人员说,姐妹们商议好自杀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以留出钱让三岁的弟弟接受教育。在韩国传统文化中,女孩在家庭中不如男孩重要。四个姐妹自杀并不是她们沮丧或难以应付困难,而是她们感觉到有义务为了家庭的男性继承人的成功而牺牲自己的福利。 3.用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如功能主义、冲突论、符号互动论)分析相关社会现象。 (一)功能论 1.基本假设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均对社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发挥一定的功能 社会秩序来源于社会各部分(结构)之间功能上的耦合 用社会现象对于整个社会体系的顺畅运行所产生的功能来论证此现象的存在与合法性。 2.分析方法:帕森斯结构-功能分析() 结构:各种社会因素(包括物质、行为、角色、人员、群体、组织等)结成相对的模式。 3.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 显功能/潜功能 正功能/负功能 4..对功能论的批判 意识形态上的保守主义 逻辑上的目的论和循环论证 功能分析仅仅依据事物的功能解释其存在,难以分析事物的产生,没有从宏观社会水平移至微观行动的水平,必须要有行动分析范式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冲突论 1.基本假设 社会是不均衡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冲突的; 社会秩序来源于一个部分对另一部分的强制,或相互之间的妥协。 2.思想渊源: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 3.当代冲突论

管理心理学(1)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被看做组织【d】 a. 教堂 b. 大学 c. 军队 d. 一个社区中所有45岁的成年人 2、下列哪一项不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c】。 a. 控制 b. 计划 c. 人事 d. 组织 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 a. 气质 b. 个性 c. 能力 d. 人格 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 a. 气质 b. 能力 c. 个性 d. 性格 5.下列属于专长权的内涵的是【c 】。 a.提升职务 b.知人善任 c.丰富的实践经验 d.降低待遇 1、“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b 】。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投射效应 2、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c】。 a.传递者、接收者、信息渠道 b.发送者、传递者、信息内容 c.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内容 d.发送者、传递者、接收者

3、口头沟通的优点在于【 c】。 a.准确 b.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应答 c.立即反馈 d.不受噪音干扰 4、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要素是【c 】。 a.传递者、接收者、信息渠道 b.发送者、传递者、信息内容 c.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内容 d.发送者、传递者、接收者 5、20世纪40年代以前,管理学界对冲突的认识是这样的:【 b】。 a.冲突具有二重性 b.冲突对组织是不利的 c.冲突具有有利的一面 d.冲突对组织的影响很小 1、____有助于形成团体之间、同行之间的沟通了解。【c 】 a.自下而上沟通 b.自上而下沟通 c.水平沟通 d.分权 2、口头沟通存在的最主要缺点在于【c 】。 a.反馈迅速 b.书面沟通技巧缺乏 c.没有长久的沟通记录 d.沟通简单 3、横向沟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b 】。 a.个人间的冲突 b.企业内部部门化 c.管理者管理能力过低 d.个人理解能力存在差异 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c】。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极端事件

论文题目:极端事件传播负效应与媒体责任 所在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年级专业:2012级新闻专业 姓名:刘甜 学号:0121112189 指导老师:邢渊渊 日期: 2014/11/22

《极端事件传播负效应与媒体责任》 【摘要】小月月事件,药家鑫事件,马加爵事件等等,这些极端事件在社会上频频发生,如此重要的事件,媒体肯定会进行报道。然而这些极端事件的报道却伴有一些负面效应的产生,而这些负面效应的产生是媒体不适当报道和受众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这些负面效应,媒体应当负责任的进行报道,承担起媒体责任。 【关键词】极端事件负面效应受众心理责任 社会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大众媒介集中报道交通事故时,交通事故的发 生率反而较以往更高;学者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过程 与犯罪率的上升几乎是同步的,从另一个侧面说,大众媒介对犯罪事件的报道,反而刺激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媒体对一些突发的极端的事件的报道,反而 对某些偏执狂产生“诱导”或“示范”作用。可以说很多媒体在对交通事故,犯 罪事件,极端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是本着抑止同类行为发生的目的来报道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负面效应?而这只是负面效应中的一面,那么,媒体在 报道类似新闻时又该如何报道来有效的抑制负面效应的产生? 对极端事件的报道,如同对所有恶性事件的报道一样,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 的效应。正效应体现在告知人们事实真相,防止谣传引发次生危机;警醒社会强 化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再发生;呼吁社会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负 效应则是可能引发恐慌,引起人们对公共安全的担忧。同时间接性的无意的对犯 罪行为,极端行为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对某些偏执狂产生“诱导”或“示范” 作用。这样负面效应的产生综合来说是由媒体不当报道与受众接受心理综合效应 的结果。 (一)媒体的立场模糊或摇摆不定 勒庞在他的《大众心理学研究》中这样描述群体心理:“群体只知道简单极 端的感情,媒体提供给他们各种想法,意见,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拒绝”。 群体总是倾向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由于受众在看电视的时 候有很大的随意性,拿着手中的遥控器浏览起来很方便,如果媒体在进行极端事 件报道时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花心思使受众更简单明了的接收信息,这属于新 闻媒体的“机会”就会被错过。

人大组织行为学题库

组织行为学一、名词解释 MA.组织行为学 MA.能力 MA.自变量 MA.因变量 MA.中介变量 MA.价值观 MA.工作满意度 MA.工作参与 MA.组织承诺 MA.调节变量 MA.组织公民行为 MA.人格 MA.控制点 MA.缺勤 MA.A型人格 MA离职 MA.胜任素质 MA.情绪智力 MA.大五模型 MA.社会知觉 MA.归因理论 MA.基本归因错误 MA.自我服务偏见 MB.选择性知觉 MB.晕轮效应 MB.自我实现预言 MB.需要层次理论MB.双因素理论MB.权力动机MB.亲和动机MB.分配公平MB.程序公平MB.成就动机MB.非正式群体MB.角色冲突MB.心理契约MB.参照性群体MB.从众 MB.群体内聚力MB.角色认同MB.角色期待MB.群体思维MB.群体偏移MB.头脑风暴MB.角色知觉MB.情境领导MB.领导 MC.变革型领导MC.魅力型领导MC.家长式领导MC.道德领导MC.法定性权力MC.权术 MC.印象管理MC.工作专门化MC.命令链MC.官僚结构

MC.矩阵结构 MC.流程再造 MC.工作轮换 MC.工作扩大化 MC.工作丰富化 MC.弹性时间制 MC.工作分担 MC.组织文化 MC.核心价值观 MC.组织结构 MC.组织变革 MC.社会化 MC.学习型组织 MC.压力 二、简答题 JA.简述管理的主要职能。 JA.管理者为了成功实现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JA.试比较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 JA.什么是胜任素质?什么是胜任素质模型? JA.如何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JA.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JA.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JA.简述大五模型的主要内容。 JA.简述MBTI的主要内容。 JA.试描述A型人格的主要行为表现。 JA.什么是自我实现预言?。 JA.组织行为学中主要的激励理论有哪些?

亚洲金融风暴是否为自我实现预言_

亞洲金融風暴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 梁雪富*詹蕙綺** 摘要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由泰國開始爆發,迅速演變為區域性的金融風暴,本研究是以兩狀態馬可夫模型探討亞洲金融風暴是否為自我實現預言(self-filfilling)抑或只是基本面(fundamental)變差的因素使得金融危機發生。根據Jeanne(1997)的理論架構,自我實現預言一定要發生於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a)的狀態中,而目前以馬可夫模型估計自我實現預言者只有用於估計法國與阿根廷,未見有估計亞洲金融危機的文章,因此本研究依據Jeanne(1997)的理論並選取亞洲金融危機做為實證標的進行研究。 從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可知,亞洲各國在金融危機發生前確實存在多重均衡,且至少存在有兩種均衡。而在自我實現預言部分,泰國、菲律賓、南韓在亞洲金融風暴時確有自我實現預言的存在,顯示自我實現預言在金融危機發生時為不可忽視的要角之一,而在估計金融危機時,馬可夫模型的表現比一般傳統的線性模 *聯繫作者:梁雪富,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710)台南縣永康市尚頂里南台街1號,Tel:06-2533131 ext9128,e-mail:alfo@https://www.doczj.com/doc/0b737338.html,.tw **聯繫作者:詹蕙綺,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e-mail:cow710405@https://www.doczj.com/doc/0b737338.html,

型要佳,且估計出的貶值機率也估出了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時點,因此建議未來研究金融危機時,研究者應以非線性模型為工具。 壹、前言 1997年7月,亞洲金融風暴由泰國開始爆發,席捲了東南亞國家,並波及到東亞的香港、日本、南韓、台灣等地,對於各個國家經濟造成了程度不同的破壞。近年許多金融危機已經不侷限於開發中國家或未開發國家才會發生,已開發國家也同樣會發生金融危機,且近年的金融危機皆對於其鄰近的國家產生了經濟面的衝擊,首先Krugman(1979)建立了第一代貨幣危機模型,將貨幣危機歸因於基本面的衰敗,但在1990年代,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最常見的外債危機逐漸轉變為市場普遍預期心理所導致的危機,最後引發大規模的外匯投機性狙擊(speculative attack)以及該國匯率體制崩潰,這些因素的轉變使得貨幣危機模型歷經三代的轉變,其中以Obstfeld(1994) 第二代最受人注意。連第一代貨幣危機模型創始人Krugman(1999)ㄧ文也說到近來發生的貨幣危機難以運用單純的外匯基要解釋,市場預期心理與多重均衡解具有較強解釋能力。

2011年国考行测定义判断真题训练(精)

2011年国考行测定义判断每日一练 小编寄语】大家应熟悉行测定义判断题目的类型及特点,在日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做这类题目所要具备的能力,才能轻松应考,拿下高分! 定义判断:根据材料中的定义,选择符合题意的一项。 1、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分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来行使的法律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行政授权的是()。 A、《i物检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行使植物检疫权 B、某县政府文件规定,县自来水公司行使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的行政执法权 C、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权 D、县环保局局长要求一副局长代行其外出期间的局长职务 2、工作扩大化是指在横向水平上增加工作任务的数目或变化性,使工作多样化。工作丰富化是指从纵向上赋予员工更复杂、更系列化的工作,使员工有更大的控制权。 下列属于工作丰富化的是()。 A、自助餐厅的伙计在面食、沙拉、蔬菜、饮品和甜点部轮换工作 B、由E政部门的员工从原来只专门分捡邮件增加到也负责分送到各邮政部门 C、在某传输数据系统公司,员工可以经常提出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随后转入新的岗位 D、在一家研究所,一个部门主管告诉她的下属,只要在预算内并且合法,他们就可以做想做的任何研究 3、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我思故我在 4、自我实现预言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下列属于自我实现预言的是()。 A、小张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他的父母望子成龙,于是不惜重金让他读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最终小张也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学 B、小张是李老师班上一名普通的学生,可是有一天一位智力测量专家告诉李老师小张很有数学天分,于是以后数学课上李老师对小张格外关注,终于在半年后的考试中小张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希望爸爸下班时能买生日蛋糕回来,果然爸爸在下班的时候买了一大盒生日蛋糕 D、小李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工程师,当他大学毕业后他终于到一家公司当上了软件工程师 5、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一种由员工自主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下列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是()。 A、小李被迫在周末加班 B、小李按时上下班 C、小李经常和同事起冲突 D、小李经常帮助同事

心理健康一百问

心理健康一百问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________和 ________。 2.人际关系的归因理论包括海德所倡的________和韦纳提出的________。 3.态度的本质属性是指态度的社会性、________和________。 4.认知失调研究的经典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和________作的。 5.韦纳等人认为归因过程中的原因可分为两个重要维度,即________和 ________。 6.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________和(2)________。 7.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________,(2)承担义务, (3)________,(4)习惯形成。 8.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和________。 9.利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10.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称为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 ________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由注意逐渐向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而建立的心理联系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 ) A.注意阶段 B.融合阶段 C.疏远阶段 D.接触阶段 2.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是一种( )的人际交往模式。 A.偶然型 B.单纯型 C.集中型 D.流言型 3.态度具有( )。 A.情境性和暂时性 B.稳定性和不变性 C.组织性和严密性 D.一致性和稳定性 4.知道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这是印象形成中( )这一特点所起的作用。 A.一致性 B.评估性 C.中心特质 D.隐含的个性理论 5.从他人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情绪、情感,这样的认知过程称为( )。 A.人际知觉 B.情绪知觉 C.物体知觉 D.面部知觉 6.人们记录的行为至少应保持( )才能发挥作用。 A.二星期 B.三星期 C.一星期 D.五天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很震惊,感觉世界上还有这么奇怪的理论好有趣,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可怕。如果预言是积极正面的还好,但是预言是消极负面的,那么岂不是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恶魔吗?如果每个人都无意间创造了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将会产生多少误解?为了减轻这个理论的负面影响,把它从负面指引到正面上去,下面深挖一下这个理论。1、人如何影响环境? 人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人的行为。 1.1唤起:你的存在本身就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会唤起环境中其他人的回应,从而改变环境。 1. 2选择:把自己置于某种环境而非其他环境来影响环境。自己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 1. 3行为操纵:比如那些试图使气氛活跃的人,煽动人们情绪的人的所作所为。 1. 4内隐行为:从思维上将环境的蕴涵由一种改为另一种,达到认知上的转换。将环境从认知上进行转换 1.5托马斯公理:在任何特定行为发生之前,总有一个检查和思考的阶段,称之为情景界定。如果人们将情景界定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是真实的。我们自己的界定决定了我们在该种情况下如何行动——一个错误的情景界定唤

起一个行为,使得初始错误的情景界定变为现实,这个错误的界定是扎根于行为人本身的认知,这个界定无论对与错,都使得行为人以特定的方式行事。行为人的行为实际上将客观情景与主观情景相协调,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2、期望确定效果的三个方式 2.1行为确定效果(信念的客观现实) 一个人有一个信念或期望,使得他引发另一个人的行为,这个行为会确定第一个人的信念或期望,如皮格马利翁效应。 2. 2感知确定效果(信念的主观现实,先入为主) 大部分的行为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很少被全部感知,我们面对一个模糊的行为,总是根据我们自己的信念来解释它。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将根据自己的期待来形成。我们将行为对象所做的行为阐释为与我们的信念与期望相一致。 2. 3自我确认 行为对象知道进行的是怎么回事或者有特定的方式想表达 自己,能够考虑到行为方行事,并改变了行为方的信念期待与感觉。 (验证实验:声波武器,同态复仇,交叉升级)3、社会现实架构 社会心理往往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里,你有证据证明这个物质存在,这个物质就会存在——宏观上牛顿三定律对所有人都适用,自然法则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而社会认知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