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生产

空间生产

空间生产
空间生产

旅游小城镇(村镇)空间生产实证研究

-----以玉溪禄充村为例

摘要:空间的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城市空间的生产指资本、权力和阶级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城市的重新塑造,从而使城市空间成为其介质和产物的过程。本文通过空间生产理论的概述和传统空间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对禄充村的空间形成进行分析。禄充村依靠抚仙湖这一稀缺的旅游资源得以快速发展,其空间形态也在这个高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化。笔者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对禄充村的城镇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空间生产,禄充,城镇化

1.空间生产实证理论概述

空间生产理论是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将城市空间的研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循环、资本积累、资本危机等社会过程结合起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城市化以及资本扩展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形成了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派。

目前,国内对空间的生产的理论介绍和实证研究主要分布在地理学和社会学中,两者沿袭不同路线而缺乏相互融合。其中,前者往往偏重于制度层面,而后者偏重于社会行动;前者侧重空间的物质景观或利用权属而后者更侧重于组织、制度、社会网络甚至交往,前者更侧重于宏观抽象空间(如城中村、滨水区、城市特色、消费空间等)而忽略地方具体的空间特征和社会行动,后者则更侧重于各种小尺度

的具体空间却忽略掉一般的制度环境或资本结构。这使得两类研究对空间本身的定义和理解都比较模糊且有所分歧,从而脱离了“空间-----社会”综合的主旨。

其中,宏观的空间主要指城市、区域、国家,全球尺度或某类空间(如城中村);微观的空间主要指具体的地方社区甚至邻里空间或相应的个案研究;一般性的空间则关注哲学层面,不论具体空间尺度的大小,试图从中提炼空间的一般特征或普遍关系"具体地,宏观尺

度的研究主要包括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全球----地方”管治

理论(以Harvey、Castells、和Brenner为代表);微观尺度的研究

包括规训政治和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以Castells、Foucault和de Certeau为代表)等;哲学层面的研究关注空间的本体论和辩证法(以Lefebvre、Jameson和Soja为代表)。其中,Harvey 、Castells和Lefebvre 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强调资本的作用和结构的力量,是目前空间的生产理论的主流方向;而de Certeau、Foucault、Jameson和Soja

属于后现代主义学派,更强调解构和行动以及文化的力量,对文学

政治学等都有影响。

1.1宏观视角的研究

总的来说,宏观层面包含了人、资本两大要素对空间的作用,并形成了资运动、阶层流动和制度调控等三种空间的生产机制(如图1)其中,资本运动对空间的塑造往往表现为世界体系的出现和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注重对重点区域的培育和资本的吸引,资本也开始通过空间的流动重获生机;而人作为消费者和劳动力,

其在空间流动过程中形成了地方或国家的认同和阶层的分异,而阶

层分异与地理的空间差异有相近的意义,并促进了空间的塑造,如城市化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结为资本积累与阶级斗争这对矛盾的作用,再如中产阶级化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和中国中产阶层化的时空共轭性;最后,资本与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从而通过空间增长战略城乡户籍管理等影响空间结构。

1.2微观视角的研究

微观方面的空间的生产主要借助行动者或社会网络实现。同宏观的空间的生产机制类似,行动者与社会网络分别通过即身的在地抵抗或联合的集体行动来维护和重塑空间,空间反过来影响个体的地方认同或大地依恋,以及基于社会网络的新的利益联盟;同时,行动者和社会网络间相互支持,形成了各种社会性组织和社会资本,从而进一步改造空间。这一视角同前一类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本身的尺度比较微观,大多是具体的,贴近日常生活实践的空间;其塑造力量更多表现为社会网络和个体的行动者,而非宏大的资本运动或政治、规划政策;同时,这一视角的研究注重个体或弱势群体对空间的使用权利,但是不如宏观视角的研究成熟和系统,并以社会学者的研究居多。

1.3空间生产的理论分析框架

Castells和S oja将社会体系分为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三个层次,空间结构在这三个层次的作用下相应地形成了经济(消费、生产和流通)空间、制度空间和象征空间/符号空间。本文认为,目前的空间

的生产中市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宜加上公民空间,而象征/符号空间可以被制度结构以及社会行动所替代,

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制度结构----社会行动----资本流动三者与空间相互

塑造的理论框架(如图1)"在这一框架下,三个要素与空间之间都

相互建构,并且都同时包含了“去地化”和“在地化”两个主要的过程。

本文主要借鉴上面的分析框架,对禄充村的空间生产进行研究。

2.禄充村的概况

禄充村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的西部,抚仙湖西岸。禄充村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幅员面积9.5平方公里,湖岸线长3.2公里,距离澄江县城21公里,距昆明70公里。整个景区由风光秀丽的抚仙

湖,形如笔架的笔架山,状如金钟的玉笋山,平静如镜的波息湾和绿树成荫的古榕树以及古老独特的水车捕捞抗浪鱼等景观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成为抚仙湖沿岸有名的旅游景区。景区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村落生长在背山面湖,古树成荫的得天独厚的地段,其形态却不是传统村落形态,城镇化的景象让人惊奇。

3.禄充村空间生产分析

基于以上空间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得到禄充村空间生产的以下分析框架。笔者基于这个框架分析禄充村的形成原因,在这些原因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空间状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3.1制度结构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潋江的山坝,吹醒了世代居住在禄充这个小渔村的广大群众。随着旅游热的逐渐升温,当地群众开始尝试改变渔耕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在自家家里或房前屋后搞的,有在租赁的土地上建临时房子的,没有任何部门或单位的审批手续。有的人甚至在湖边占地为王。这些零散的旅游点由于是白发的,投资小、设施简单,生活垃圾处理成问题,对抚仙湖生态环境直接造成危害。

禄充管委会管理时期情况回顾:1997年6月,中共潋江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行文成立“禄充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景区旅游管理和开发从行业转向专门机构管理。在管委会的领导下,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景区步行游山道、文昌宫、老渔村改造等基础设施,使禄充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和布局进一步改善。

云南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管理情况:2008年禄充景区被列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潋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龙街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多方寻求禄充景区发展路子。为了使禄充风景区提档升级,实现旅游二次创业,真正意义上消除与景区不相协调的现象,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禄充村两委、禄充村各级各类会}义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决定成立云南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4月,云南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3.2生产关系的转变

抚仙湖,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的水清澈而透明,水质至今达到可饮用的质量,在滇池被污染,抚仙湖周边的杞麓湖、星云湖也被污染后,抚仙湖成了最后一颗高原耀眼的明珠。内陆人民对水有着特殊的向往,而抚仙湖的水质可以满足人们对水的亲密接触。所以在90年代初,抚仙湖开发后,人们纷至沓来,抚仙湖转变为旅游产品。随着游客的增多,村民看到搞旅游服务业比农业要更挣钱,便自发的搞了起来。生产方式由农耕渔业转向个体和服务业。人们的收入也比搞农业的时候要高得多。

禄充管委会管理时期,管委会管理模式就是景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经费由国家财政承担,景区的门票由国家定价,定价很低,收入分配给当地群众。

2009年4月,云南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370万元人民币。按《公司法》选举产生董事会、监理

会成员及董事长人选。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由禄充村民投资入股组成,通过群众筹资筹劳,收购个体户经营设施,成立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的集体化经营模式。

村民角色渐渐的从从事农耕的农民转向提供各种服务给游客的服务业工作者或股东。

截止2006年,禄充景区有各种档次的宾馆洒店21家,私人饭店、旅馆68家,客房1226间,床位3180个,整个景区已经形成集旅游、休闲、度假、会议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2006年游客量达7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

3.3资本的流动

在管委会时期,景区开发与维护主要由国家出资,而农民租赁景区营地进行经营。在以抚仙湖为主要旅游产品的市场中国家,管委会和村民都得到了回报。景区有个体工商户230户,24家省、市、县企业开办的酒店,其中星级饭店4家,从业人员近1500人。这些企业投资的酒店一般都占据景区较好的位置。而村民自办的旅馆则主要是在自家宅基地上新建。村民们都从旅游中得到了很大的回报,因此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在建房子开旅店。村民们也从自己自足的农民变成了利益获取的商业竞争者。

4.禄充村的空间变化

土木结构的房屋叙说着渔民的朴实,青色的屋檐轻唱着过往的岁月。抚仙湖的波光荡漾着和谐的气

氛,满载而归的渔民洋溢着幸福的

笑容。从禄充的一些照片中还可以

看到老渔村的风貌。石板路,红土

砖墙,青瓦屋顶。而现在居民的房

屋大多4-6层,一般全家人居住在

顶层,最底层为商业,中间层全部

作为旅店标间。居民都在自家范围

内的地面上盖尽可能多的建筑面

积,已获得更多的收益。居民的房

屋往往是一家紧挨着一家,村里的

道路现在大多是水泥路,新盖的居民房与原来的房子反差很大(如图,

居民新住宅在老房子旁边,新

的房子为砖混结构,有好的装

修,但却与原来的房子格格不

入)。从整体来看,禄充村的建

筑密度大,容积率高,房屋间

距极小。而奇怪的是整个村子

和大中城市的城中村很像(如下图)。

禄充村鸟瞰图某城中村鸟瞰图

小结:

禄充村空间景观的转型体现了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及其社会关

系的变化,即权利和资本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之际,物质空间成为了资本增值的工具。同时变化的物质空间也顺应并强化了其背后的社会关系,以一种物质力量来强化、影响、限制着其中人们的活动方式。

空间生产中村落空间形态发展缺少控制引导。对于这样一个景区,其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样式是适合这个聚落的值得探讨。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控制或引入新的规划指导,使村落变得富有特色。其次,居民的文化程度与价值观对资本循环扩大存在影响及限制应受到重视。在像禄充这样的村落中,居民的文化和意识对空间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家房屋的建设上。再者抚仙湖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对后续村落发展存在很大影响,这些保护条例应该受到居民的重视,不然会对抚仙湖景区造成很大的破坏。空间生产中某一环节的弱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政府主导模式所造就的空间存在的问题都值得人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叶超,柴彦威,张小林.“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J].经济地理,2011,(3)

【2】叶超,柴彦威.城市空间的生产方法论探析[J].城市社会学,2011(12).

【3】洪云光.潋江禄充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分析[J].旅游经济,2005(2) 【4】王丰龙,刘云刚.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J] 人文地

理.2011,(2)

【5】戴翔,梁树英.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传统聚落的转型研究——以大理喜洲古镇为例[J]

【6】阮梦乔.空间生产视角下风景名胜地区城乡空间发展特征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7】庄友刚.西方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逻辑、问题与趋势[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

【8】李彦虎.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空间生产理论和城市空间资本化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室内设计原理复习题库

室内设计原理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室内典型的室内空间具备的三要素是(地面、顶盖、墙面),其中区别内外空间的主要标志是:( 顶盖) 。 2、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3.建筑装饰设计创意及其表达过程中,设计师通常以(笔尖)思考,以(图形)说话。 4.以三视图成像原理进行装饰设计制图,主要分为平面图、(立面图)、( 剖面图)。 5.透视图按透视点( 灭点)分为(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倾斜透视)。 6.19世纪欧洲建筑风格主要为( 哥特风)、( 巴洛克风格)为代表。 7.建筑装饰设计要素有 ( 空间要素)、( 光影要素)、( 饰要素饰)、( 陈设要素)、( 色彩要素 ) 。 8.色彩的物理作用有(温度感)、(距离感)、(体量感)、(重量感)。 9.色彩的体量感中膨胀与收缩变化物理量( 4%) 10. 色彩的物理效应有(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尺度感)。 11.建筑装饰设计止的在于使建筑进入人情心理的领域,创造一个(感性的)、(温暖人心的)、(充满人情味)的视觉环境。 12. 建筑装饰着重解决的两个问题为(传统与现代问题)、(模仿与创新问题)。 13.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性风格)。 14.透视图中视点的位置影响透视的效果,其中视点的选择取决于(视心)、(视距)、(视高)、(视角)。 15.色彩图案的连续性的韵律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规律性),多用于(门厅)、(走廊)及常见的空间。 16.地面图案的抽象性具有(自由多变)、(自如活泼)特征,给人以(轻松)感觉。 17.墙面的(形状)、(质感)、( 图案比例)、( 色彩)等与室内气氛关系非常密切。 18.柱面设计中主要分为(古典传统柱式)、(现代风格柱式)或(单一柱式)、(多柱式)两大类。 19.室内色彩可概括分为三大部分:(背景色、主体色和重点色)。 20.室内灯具的布置方式有:(整体照明、局部照明、整体与局部混合照明和成角照明)。21.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作品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作者是(皮阿诺和罗杰斯)。 22.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下,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 内设计的首要前提。 23、室内设计从大的类别来可分为:(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工业建筑室内设计、农业建筑室内设计)。 24、住宅室内环境的主色调主要为(暖色调和冷色调、对比色或调和色、高明度和低明度)等。 25、室内设计的艺术流派主要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风格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派)。 26、空间的类型有:(固定空间和可变空间、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肯定空间和模糊空间、虚拟空间和虚幻空间)。 27、常见的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下沉式空间、地台式空间、凹室与外凸空间、回廊

生产运营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

第三章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 第一节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本节应包括各部门(基本、服务、辅助……)各车间的设置组织,工艺平面布置等,我们不讲,仅仅讲一下车间的组织原则。 一、工艺专业化原则 定义:按同类工艺组织生产单位,称为工艺专业化。例如:铸工车间,铸铁、铸钢、铸铜、铸铝,都是同类工艺,都放在铸工车间。若切削则均放在机加工车间, 这样: 车床工段:回旋体立铣小组它们都是按照生产过程 刨床工段:往复平面卧铣小组各个工艺阶段的工艺特车间铣床工段:沟槽万能铣小组点来建立,在这里集中磨床工段:改变表面光洁度工具铣小组了同类机器和同工种工 人,对产品进行相同工 艺方法的加工。 以上都是同类工艺组织的专业化生产组织。 特点: 1.按同类工艺组织生产单位。 2.只完成一个工件(或一个产品)的某一段工艺阶段。 3.具有加工所需要的某种设备,这些设备按同类型、同规格集中布置—即机群式布置。 4.车间、工段、小组命名,以工艺或机床名称来命名:如铸工车间、铣床工段、立铣小组,这样可以顾名思义,马上知道所采用的专业化原则。 5.这种原则适合单件小批生产。 二、对象专业化原则 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按产品来建立生产单位[也叫封闭式车间(工段),或叫封闭式原则]。在这里加工对象是一定的,工艺方法是多样的。 特点: 1.按产品组织生产。 2.实现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 3.具备实现工艺过程所需的全部设备,设备按工艺过程顺序排列(如:辐条—拔丝、切断、打头、折弯、搓丝、去油、除锈、镀锌、钝化……)。 4.用产品或零件名称命名车间或工段。如:条帽车间,顾名思义,一听即可知道是对象专业化原则。 5.它适合大量大批生产。 三、两种专业化原则优缺点比较 凡是单件小批生产(品种多、数量少),采用工艺专业化原则,设备是机群式布置。相反,大量大批:需要采用对象专业化。一般成批生产采用混合式,有些是按工艺原则,有些是对象原则。

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a)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 b)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c)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d)定制一个分析计划然后执行分析操作。 e)显示并评价分析结果

空间生产理论

1. 空间生产理论的概述 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最先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他于1974年《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空间生产的概念。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1)本体论层面的空间: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解释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方式:空间本身的生产;3)提出城市空间的理论:消费主义控制和支配着社会中的空间(改变空间);4)构建“三元一体”理论框架: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并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生活的空间”。列斐伏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观点,建了“城市空间是产物和生产过程”为核心的空间生产理论。 2.空间生产逻辑与体育小镇 2. 1资本与空间生产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推行者哈维将有关资本对空间的影响带进城市实践中,提出“资本的城市化”理论。他认为城市建构环境的生产和创建过程实质上是资本控制和作用的结果,以此提出了“资本三重循环”的理论:第一重循环是资本投资向一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投资,形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第二重循环是资本向生产性和消费性环境建设的投资;第三重循环是资本向科教和社会领域的

投资。此理论的提出揭示了城市化过程中资本是直接参与和建构资本循环的。 2.2权力与空间生产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尔提出了权力空间论,认为社会空间在本质上就是权力空间,这种权力空间形成了具有约束力的场域,可以影响资本的可进人或流动性。另一位法国思想家福柯则认为空间的命运取决于权力,空间是“权力的逞能场所”,是权力发挥的途径和媒介。从两位学者论述中可知,空间中社会具有什么样的要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发生什么样的生产,主要取决于权力行使在空间中的发挥。 2.3城市化发展中的空间生产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卡斯特尔的代表作《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方法》一书,通过对城市中的社会组织运动的研究,对城市领域空间生产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影响。哈维的《社会公正与城市》把空间分成绝对的空间、相对的空间和关联的空间,认为空间和空间的政治组织体现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又反过来作用于这些关系。 2.4体育小镇空间生产的逻辑空间 生产的发生机制是基于社会生产关系之上的再生产,是资本、权力和社会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空间重新塑造,并以其作为底板、

设计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设计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是【B】 A.费尔德B.莫里斯 C.格罗佩斯D.伊顿 2.“荣华饼屋”标志的设计这是【B或D,没查到b/d都是香港人】 A.陈绍华B.陈幼坚 C.陈汉民D.靳埭强 3.下列标志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创意点是【A】 A.北京申奥标志B.华人设计师协会标志 C.中国律师协会标志D.中国农业银行标志 4.下列不属于空间环境系统设计范畴的是【C】 A.通风系统B.照明系统 C.陈设系统D.排水系统 5.西方园林设计的顶峰之作是【D】 A.魏玛园林B.夏宫园林 C.波茨坦王宫园林D.凡尔赛宫园林

6.下列设计作品不是丹麦设计的是【A】 A.斯塔克榨汁机B.B&O音响 C.PH灯具D.天鹅椅子 7.电脑三维动画制作主要用到的设计软件是【B】 A.CAD B.MAYA C.LNDESIGX D.DREAMWEAVER 8.下列不属于高科技建筑派建筑设计的是【D 】 A.巴黎蓬皮杜中心B.迪拜伯瓷酒店 C.伦敦劳埃德大厦D.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9.中国明式家具设计强调的是【C 】 A.块B.面 C.线条D.突出 10.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被誉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是【B】 A.《天工开物》B.《考工记》 C.《格古要论》D.《长物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对现代设计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的有【AB CE】

空间生产

旅游小城镇(村镇)空间生产实证研究 -----以玉溪禄充村为例 摘要:空间的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城市空间的生产指资本、权力和阶级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城市的重新塑造,从而使城市空间成为其介质和产物的过程。本文通过空间生产理论的概述和传统空间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对禄充村的空间形成进行分析。禄充村依靠抚仙湖这一稀缺的旅游资源得以快速发展,其空间形态也在这个高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化。笔者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对禄充村的城镇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空间生产,禄充,城镇化 1.空间生产实证理论概述 空间生产理论是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将城市空间的研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循环、资本积累、资本危机等社会过程结合起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城市化以及资本扩展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形成了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派。 目前,国内对空间的生产的理论介绍和实证研究主要分布在地理学和社会学中,两者沿袭不同路线而缺乏相互融合。其中,前者往往偏重于制度层面,而后者偏重于社会行动;前者侧重空间的物质景观或利用权属而后者更侧重于组织、制度、社会网络甚至交往,前者更侧重于宏观抽象空间(如城中村、滨水区、城市特色、消费空间等)而忽略地方具体的空间特征和社会行动,后者则更侧重于各种小尺度

的具体空间却忽略掉一般的制度环境或资本结构。这使得两类研究对空间本身的定义和理解都比较模糊且有所分歧,从而脱离了“空间-----社会”综合的主旨。 其中,宏观的空间主要指城市、区域、国家,全球尺度或某类空间(如城中村);微观的空间主要指具体的地方社区甚至邻里空间或相应的个案研究;一般性的空间则关注哲学层面,不论具体空间尺度的大小,试图从中提炼空间的一般特征或普遍关系"具体地,宏观尺 度的研究主要包括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全球----地方”管治 理论(以Harvey、Castells、和Brenner为代表);微观尺度的研究 包括规训政治和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以Castells、Foucault和de Certeau为代表)等;哲学层面的研究关注空间的本体论和辩证法(以Lefebvre、Jameson和Soja为代表)。其中,Harvey 、Castells和Lefebvre 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强调资本的作用和结构的力量,是目前空间的生产理论的主流方向;而de Certeau、Foucault、Jameson和Soja 属于后现代主义学派,更强调解构和行动以及文化的力量,对文学 政治学等都有影响。 1.1宏观视角的研究 总的来说,宏观层面包含了人、资本两大要素对空间的作用,并形成了资运动、阶层流动和制度调控等三种空间的生产机制(如图1)其中,资本运动对空间的塑造往往表现为世界体系的出现和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注重对重点区域的培育和资本的吸引,资本也开始通过空间的流动重获生机;而人作为消费者和劳动力,

居住空间设计试题(答案)

适用班级1019.1020班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 、1.鸟巢、央视大楼是( )建筑。 A.解构主义派 B.高技派 C.自然主义派 D.风格派 2.由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退化,伸手够东西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我们在给老年人设计空间时应使空间( )。 A.紧凑 B.宽松舒适 C.空旷 D.明确 3.自然材料隔断式,即运用( )等自然材料来隔断空间的形式,这样可以使玄关空间看上去朴素、自然。 A.竹 B.石 C.藤 D.理石 4.现代简约风格特点是( )。 A.简洁 B.明快 C.实用 D.大方 5.在进行室内照明的组织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 A.光照环境质量因素 B.安全因素 C.室内心理因素 D.经济管理因素。 6.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材料技术和( )手段,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A. 绘画 B. 雕塑 C. 装饰 D.艺术 7.西方室内风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 A.复古史 B.古典式 C.新古典式 D.欧式 8.下列房间尺寸适宜的是( ) A.住宅卧室层高2.4米 B.厨房开间2.7米 C.住宅卫生间开间1.0米 D.住宅卧室净高3.2米 9.40、单人床的最小宽度为800mm ,其长度一般为( )。 A.600mm B.800mm C.2000mm D.2200mm 10.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用在于通过对人体的( )和( )的正确认识,使室内环境因素适应人类生活活动的需要,进而达到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 下图为某年轻夫妻居住的小户型平面图,请按照其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室内设计。 要求:① 画出一张平面布置图。 ② 室内空间布局合理、功能流线顺畅,尺度适宜、画面整洁、制图规范。 ③ 在平面图和立面图上均需作好相应文字标注及主要尺寸的标注 ④ 附简要设计说明(200字 以内) 一、1. 设计准备 方案设计 施工图设计 设计实施 2. 无色彩系 有色彩系 3. 色相 明度 纯度 4. 一般 局部 重点 5.整体谐调性 通透性 隐私性 连贯性 合理性 6.对比 调和 7.审美价值 二.1. A 2. B 3. A B C 4. A B C D 5. A B C D 6. D 7. D 8. B 9. C 10. B C

公共空间设计期末考试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科考试 公共空间设计试卷 (课程代码 392362) 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2、错觉 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3、明度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一般来说,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 4、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室外部分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室内部分包

括政府机关、学校、图书馆、商业场所、办公空间、餐饮娱乐场所、酒店民宿等。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5、办公空间室内设计 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就是以办公的工作需要为主,创建适合办公人员工作环境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四个任务:一是对各功能的使用空子在空间上作合理的分配;二是对各功能区作合理安排;三是对分配好的空间作空间形式的设计;四是设定地面材料和设计地面图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城市公共空间按照空间形态分:开放空间体,环境空间体。 2、室内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 3、办公空间按空间组成划分:主体办公空间、辅助办公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公共使用空间、附属设施空间。 4、.室内空间的特性:人工性、局限性、隔离性、封闭性、贴近性。 5、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包括:起始阶段、过渡阶段、高潮阶段、终结阶段。 6、办公空间按使用性质可以分为:行政办公空间、专业咨询性办公机构、商业办公空间。 7、CI系统是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简称和视觉识别三方面所构成。 8、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功能:教育功能、观赏功能、交易功能、美化功能。 9、餐厅的通道设计应该流畅、便利、安全。 10、商业照明一般可分为基础照明和重点照明两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请简要回答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答: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内容有:(1)、设计总说明;(2)、总平面图(大的公寓、别墅要有分区域或各居室平面图);(3)、各部位立面图及剖面图;(4)、节点大样图;

状态空间分析法

第9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重点与难点 一、基本概念 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状态空间概念 状态 反映系统运动状况,并可用以确定系统未来行为的信息集合。 状态变量 确定系统状态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少)变量,它对于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必需的,也是充分的。 状态向量 以状态变量为元素构成的向量。 状态空间 以状态变量为坐标所张成的空间。系统某时刻的状态可用状态空间上的点来表示。 状态方程 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一般是关于系统的一阶微分(或差分)方程组。 输出方程 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合称为状态空间描述或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一般用矩阵形式表示: ???+=+=Du Cx y Bu Ax x & (9.1)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可以由系统微分方程、结构图、传递函数等其他形式的数学模型导出。 (3)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线性变换及规范化。描述某一系统的状态变量个数(维数)是确定的,但状态变量的选择并不唯一。某一状态向量经任意满秩线性变换后,仍可作为状态向量来描述系统。状态变量选择不同,状态空间表达式形式也不一样。利用线性变换的目的在于使系统矩阵A 规范化,以便于揭示系统特性,利于分析计算。满秩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固有特性。 根据矩阵A 的特征根及相应的独立特征向量情况,可将矩阵A 化为三种规范形式:对角形、约当形和模式矩阵。 (4)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解。状态转移矩阵)(t φ(即矩阵指数At e )及其性质:

i . I =)0(φ ii .A t t A t )()()(φφφ ==& iii. )()()()()(122121t t t t t t φφφφφ±=±=+ iv. )()(1 t t -=-φφ v. )()]([kt t k φφ= vi. )( ])exp[()exp()exp(BA AB t B A Bt At =+= vii. )( )ex p()ex p(11非奇异P P At P APt P --= 求状态转移矩阵)(t φ的常用方法: 拉氏变换法 =)(t φL -1])[(1--A sI (9.2) 级数展开法 ΛΛ++++ +=k k At t A k t A At I e ! 12122 (9.3) 齐次状态方程求解 )0()()(x t t x φ= (9.4) 非齐次状态方程式(9.1)求解 ?-+=t Bu t x t t x 0d )()()0()()(τττφφ (9.5) (5)传递函数矩阵及其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s G :输出向量拉氏变换式与输入向量拉氏变换式之间的传递关系 D B A sI C s G +-=-1)()( (9.6)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已知传递函数矩阵)(s G ,找一个系统},,,{D C B A 使式(9.6)成立,则将系统},,,{D C B A 称为)(s G 的一个实现。当系统阶数等于传递函数矩阵阶数时,称该系统为)(s G 的最小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并不唯一。实现的常用标准形式有可控标准形实现、可观测标准形实现、对角形实现和约当形实现等。 (6)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及其求解 对式(9.1)表示的线性定常数连续系统进行离散化,导出的系统离散状态空间描述

空间生产理论

1.国内关于“空间生产”的讨论首先表现为西方话语的扩散 一是对空间生产研究的各种代表人物、观点的译介和初级评论(这一方面论文在数量上居多);二是对相关概念工具和基本理论观点的运用。由于空间是一个长期的基础性问题,加之中国改革开放所产生的激烈社会变迁本身就是大规模的空间重组,地理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实际上一直存在着对区域(特别是城市和大规模的经济区域)形成和重构的研究,这不仅为接受狭义的空间生产视角,而且为其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 2.国内各学科对“空间生产”的理解差异显著 目前,国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强调空间生产所带来的空间认知范式改变或转换的意义,主张以空间生产视角来深化各个学科的研究。不同的是,各个学科对这种意义的实际认知亦都受学科本身视野的限制。例如,在广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倾向揭示它的元理论意义,并试图以此推动对两方相关思想史研究的深化;在广义的文化研究中,学者们则推崇其对意识形态构成和生产方式塑造的分析价值,在城市研究、消费文化研究、文学批评等领域开辟新的论述;建筑学、地理学都偏好其认识论价值来促进空间认识和空间规划理念的改变,而马克思主义研究则将之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视角;等等。 3.国内对“空间生产”的研究以资本和消费问题为核心 空间生产问题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视角,但国内接受和运用却相对

较为集中于再现、想象、意识形态等问题,其中资本和消费问题又构成了当代空间研究的核心。这使得将空间生产视角运用小说(影视)的解读,或从小说(影视)来理解城市空间生产相当普遍,这在总体上践行了今日中国学术的某些流行做法,例如与西方的“同步”情结,善于“应用”而非理论创新,喜欢抓热点而非钻研基础等等。这也使得围绕空间生产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艺术设计史试题附答案

艺术概论课后题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2)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P69、70、71 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_空间的生产_理论_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_叶超

19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高速推进,中国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也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亟需新的理论去解释和应对。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科学界和城市学界掀起了研究城市空间生产问 题的风潮。 尤其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对城市空间的生产这一问题进行了 持续探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受此影响,国内学界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和引介“空间的生产”的理论,并以之解释国内的城市现象和问题。由于与“空间的生产”相关的问题非常复杂,而且涉及许多学科,所以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为此,本文从国内城市空间生产的现实问题出发,对 空间的生产的理论的产生背景、 主要观点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总结评述,探讨其在中国城市研究中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以供研究者借鉴。 1空间的生产理论形成 1.1产生背景 城市空间的生产指资本、权力和阶级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城市的重新塑造,从而使城市空间成为其介质和产物的过程。二战以前,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继承和发扬了自康德以来将地理学视为一门“空间”科学的传统,其空间概念 涵义是“被填充的容器”[1-2] ;而1950、1960年代兴起 的实证主义和空间分析学派的地理学家则力图借 助数学等工具发现空间“模式”或“法则”[3-4] ,他们推崇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它在实质上是一种城市空间形态学或几何学。 实证主义地理学以及在此影响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范式,实际上是一种“物化”(fetishism )的空间理论[5],它尽量避免对空间的价值判断,因而忽视了塑造“空间”的个体以及政治和社会关系。所以,它对196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以及因为种族、社会阶层分化形成的市区与郊区的城市空间分化和隔离问题已 不能予以合理解释和应对,致使 “区位理论以及实证主义地理学与现实世界空间问题的差距越来越大”[6]。于是,以深刻地批判、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实质见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进入了地理学家和城市研究者的视野。 自1970年代开始至今,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在城市空间生产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马 克思主义城市研究的派别。 虽然空间的生产理论并非只着重于城市问题,但城市(化)问题在其中处于 核心地位。正如大卫·哈维所说:“城市化和空间的 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7] 。众多理论家也多是围绕城市空间生产并以城市为案例进行他们的研究工作。1.2空间的生产理论 收稿时间:2010-12-10;修回时间:2011-02-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01092&41071114)资助。 文章编号:1000-8462(2011)03-0409-05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 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叶超1,柴彦威2,张小林1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江苏南京 210046;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北京 100871) 摘要:空间的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城市空间的生产指资本、权力和阶级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城市的重新塑造,从而使城市空间成为其介质和产物的过程。通过文献 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批判传统的将空间视为容器和无价值判断的空间观的基础上产生;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之与空间问题相结合,西方地理学界和城市学界在空间的生产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较为迟滞,缺乏突出的案例研究,目前还处在引介和初步应用 的起步阶段,但在近5年也兴起了一个以多学科共同研究为特征的风潮。199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的生产问题在中国逐渐变得突出,预示着它将是一个重要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关键词:城市;空间的生产;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K901;F0-0文献标识码:A 第31卷第3期经济地理Vol.31,No.32011年3月ECONOM IC GEOGRAPHY M ar.,2011

城市规划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的职能是(A)。 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B.城市性质 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 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 2.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最具硬性的依据是(B)。 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B.该城市所在区域对城市的影响 C.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D.对该城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3.城市形态是指(C)。 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 B.组团状城市 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 4.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C)。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农业和商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化的是(C)。 A.城市覆盖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 B.城市数量越来越多 C.城市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D.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6.《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主要是中国古代对(C)城市布局的规定。 A.边关城市 B.府城 C.王城 D.县城 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唐长安城的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市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市的正中,应为宫城 D.明清皇室建筑日、月、天、地坛位于北京城外 8.促进城乡规划学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工业发展

B.居住环境恶化 C.汽车交通的出现 D.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9.“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是城市规划中(B)的体现。 A.政府大力宣传城市规划的作用 B.公众参与 C.综合规划 D.系统思想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C)。 A.主要法 B.主干法 C.基本法 D.行政法 1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A)几个层面组成。 A.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D.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12.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 A.促使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B.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doc

第五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知识点2:生产过程空间组织 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不仅要有一定的场地、厂房、设备等,而且还要把这些物质生产条件按一定的原则加以组合,使它们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厂址选择 1. 影响厂址选择的因素 (1)产品销售条件;(2)提供服务条件;(3)交通条件;(4)劳动力供应条件;(5)资源供应条件;(6)基础设施条件;(7)地价和税收条件;(8)环境保护法规;(9)扩展条件;(10)地理条件等。 2. 选择厂址的一般程序 厂址选择是一项影响深远、事关全局的决策,正式的选址决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址准备;厂址搜寻;现场调查;方案评价;厂址决策。 3. 选择厂址的方法 选择厂址的方法主要有加权评分法;重心法;线性规划法等。本讲座重点介绍加权分等评分法。其工作过程为:确定所有影响选址的因素;确定影响因素的权数;拟定可选择的厂址;计算得分;汇总得分;选择方案。 例如:企业工厂厂址选择有A、B、C、D四个方案,经过相互比较得出每个方案在各个影响因素下相应的排序,按着加权评分法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总得分。评价结果:厂址B为理想厂址。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 (一)工厂的平面布置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工厂布置,就是由原材料的接受到成品的制造完成和发运的全过程中,将人员、设备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生产经济效益。工厂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平面布置又分为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平面布置,或者是前者的延伸和具体化。

图1 机械加工工厂的平面布局图 1.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任务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就是根据已选定的厂址和厂区,把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作适当的装配,组成一个符合于生产和工作需要的有机整体。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决定了企业各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及其他单位在平面图上的相互位置和面积大小,同时还决定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场内外的运输方式,以及场内运输系统。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劳务可概括为:因地制宜,方便生产,保证安全,减少运输,节约投资。 2. 工厂总平面设计所需资料 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的设计时需要一下资料: (1)基础资料。包括厂区的地形、地貌、面积、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址、水文地质、社会经济等资料,以及建厂协议文件; (2)工厂的生产单位组成及专业化形式; (3)生产系统图。该图简明地表示工厂的各组成部分的生产联系,以及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的流向. 3.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在工厂的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有: (1)工厂的生产类型、生产规模、产品品种构成、厂内外运输量和对运输的要求; (2)厂区的地形、地貌、地址、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及运输条件; (3)与工业区及城市规划的配合要求,动力供应、供水、排水等条件; (4)施工条件、施工程序以及企业的发展远景; (5)防火、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6)改建企业或扩建企业的原有厂区及原有的总平面布置。 4.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 (1)工厂的生产厂房、设施和其它建筑物的布置,应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使物料运输路线尽可能短,减少交叉运输和往返运输,以缩短生产周期,节约生产费用。 (2)有密切生产联系的车间应靠近布置。辅助生产车间、生产服务部门应布置在其主要服务车间附近,以保证最短的运输距离和联系工作方便。机械加工车间和装配车间可以平行配置和垂直配置,但应符合生产过程的流向,并且相互衔接。 (3)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运输条件,包括铁路、公路、水路、港口等条件。生产过程的流向和运输系统的配置应满足货运路线的要求,保证物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方便。

空间生产的逻辑(一)

空间生产的逻辑(一) 摘要:空间曾一度遭到社会理论的漠视,在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只隐隐约约出现过关于空间的片段论述,而齐美尔的观点是其中最为深刻的。在列斐伏尔的努力之下,空间才成为当代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主题。列斐伏尔详尽地阐述了空间的社会性以及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并且还指出了空间的功能、类型和三个不同的层面。在列斐伏尔之后,福柯、布迪厄、吉登斯以及哈维和苏贾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空间问题展开论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空间理论。 关键词:空间;空间的生产;社会空间辩证法;列斐伏尔 一、空间的缺失和凸现:背景与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空间都未能进入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在社会科学等领域里,一种执着的历史决定论掩盖了隐蔽的空间化,使得这种空间化近乎完全处于以后五十年批判性质疑的视野之外。厄里(Urry)叹息道:“从某些方面来看,20世纪社会理论的历史也就是时间和空间观念奇怪的缺失的历史。”在历史决定论的现代性视野中,空间似乎比时间遭受更大的不幸,诚如福柯所言:“空间以往被当作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力的、辩证的。”在经典社会理论当中,哈维认为,“马克思、马歇尔、韦伯和涂尔干均具有以下的相同点:他们在考虑时间、历史与空间、地理的问题时,总是优先考虑前者,而认为后者是无关紧要的,往往视空间和地理为不便的语境和历史行为发生的地点。” 但如果说空间问题在三十年前完全受到忽视,那也未免有失公允。在早期大部分社会学家的著作中,空间虽并不是专门的研究对象,但它却始终在社会学著作中忽隐忽现,从马克思、涂尔干和齐美尔等人的作品里,我们都可以体会到社会理论和空间的联系。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积累是怎样建立在时间对空间的消除的基础上,而这又如何进一步产生了农业、工业和人口方面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令人惊奇的转型。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里指出空间的社会意义,“特定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体现着空间,……各种空间表现会如实折射出主导性的社会组织模式”。齐美尔是对空间最具有洞察力的经典理论家,他的论文《空间社会学》(1903)是探讨空间议题的最早文献。在齐美尔看来,空间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人们之间心灵的互动填满了空间,并把空间变得有生机和有意义。齐美尔还指出空间形式的五个基本品质:空间的排他性、空间的分割性、空间的固定化、空间的接近和远离、空间的制约性和流动性。 然而,到20世纪后半叶,社会理论发生了一个重要的空间转向,空间成为了一个主要的议题,学者们开始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的青睐,纷纷转移到空间上来。詹明信在讨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时说:“我们的历史性在衰退,我们以某种积极方式体验历史的生动可能性正在衰退”;相反,我们的文化成了一种“日益受到空间和空间逻辑支配”的文化。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空间只是到了20世纪后半叶才得到各种详细的发掘和探索?福柯认为,社会理论的空间化可归因于哲学观念的转变、时空体验的转型、学科从分工到整合。而列斐伏尔的开创性研究,则对空间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列斐伏尔与“空间的生产” 1.社会空间辩证法: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本身的生产 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奠基人。但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转变:他把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翻转成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其核心而言只探讨时间,讨论剩余价值的榨取和流通,而忽略了商品世界既存在于时间之中,也存在于空间之中。进而他宣称,辩证法既是时间性的也是空间性的。1974年列斐伏尔发表了《空间的生产》(TheProductionofSpace)一书,详细论述了“空间辩证法”的展开过程。

有限空间作业考试试题带答案

XXXX厂有限空间作业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年月日阅卷人: 单位:工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 1、有限空间分为三类,分别为密闭设备、地下有限空间和()。 2、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按照()的原则。 3、有限空间气体监测应采用()进行检测。 4、有限空间内氧的浓度应保持在()。 5、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在有限空间外设置(),有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6、作业中断超过()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人员重新进行清点,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车里、清点作业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7、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监护人员应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具进行()。 8、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者职责。 二、选择题(可多选,每题4分,共20分) 1、有限空间是(),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抚养不足的空间。 A、封闭或半封闭 B、完全封闭 C、部分封闭 D、密闭 2、下列不属于有限空间的是()。 A、管道 B、垃圾站 C、粮筒仓 D、生活房间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采取通风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B、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D、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正想通风即送风方向可使作业人员有限接触新鲜空气。 4、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 A、硫化氢 B、一氧化碳 C、氧气 D、二氧化碳 5、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A、现场位置 B、安全环境 C、指定位置 D、有限空间内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4分,共20分) 1、在人(手)孔工作时,如感觉头晕呼吸困难,必须离开人孔,采取通风措施。() 2、强制通风可将新鲜空气导入到有限空间,增加氧气浓度,降低有毒气体浓度,。() 3、作业者工作面发生变化时但在同一联通区域内,可以参照前一区域测试结果进行作业。() 4、在危险环境以外进行检测,可通过采样泵和导气管将危险气体样品引到检测仪器。() 5、当初次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检测时可直接进行检测。()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2、有限空间一旦发生事故,救援的程序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