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XNHS-2标段

晋祠隧道贯通施工方案(改DK12+730-改DK12+740)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和施工说明 (1)

三、施工方案 (2)

四、施工步骤 (2)

五、监控量测 (3)

六、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

晋祠隧道贯通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环铁函【2013】64号《关于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太西隧道至晋祠隧道进口段落改线变更设计的委托函》。

(2)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函《2014》31号《关于提请调整在建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工程局部方案的函》。

(3)《关于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太西隧道进口至晋祠隧道进口段改线等I类变更设计的批复》(铁建函【2015】1183号)。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9)《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0)铁建设【2010】120号文件

二、工程概况和施工现场说明

晋祠隧道DK12+550~DK13+100为暗挖隧道。其中DK12+550~DK12+690段下穿环城高速,长度140m;在DK12+790~DK13+100为新建隧道结构与既有隧道结构相互交叉影响段落,长度310m。DK12+780处设联络通道,顶部采用20m长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通道采用两层HW175型钢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目前联络通道监控量测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最大沉降累计为20mm;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未变化已稳定。

晋祠隧道进口:掌子面开挖至DK12+730,仰拱开挖至DK12+701,二衬施工至DK12+670。

联络通道小里程方向:掌子面开挖至DK12+740,仰拱开挖至大里程方向DK12+753,小里程方向DK12+745.7往大里程方向施工。

联络通道大里程方向:仰拱开挖至DK12+804,二衬施工至DK12+830。

该地段掌子面岩体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Q4pl):新黄土、粉质黏土、粉土、细砂、中砂、粗砂、砾砂、含黏土细圆砾土、细圆砾土、粗圆砾土、卵石土。无明显区域性断裂构造。

截止2017年12月4日,隧道贯通长度剩余10米。

三、施工方案

根据围岩现状,目前晋祠隧道入口方向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工法。联络通道小里程方向掌子面开挖已停止施工。DK12+730处掌子面施工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长25mΦ89中管棚,与大里程DK12+745已封闭成环处搭接10米;施工开挖进尺保持在每循环0.65米,开挖后上台阶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做到步步成环。整个施工必须做好围岩监控量测工作。贯通前测量队必须进行一次贯通前导线控制测量,确保测量能够准确控制隧道的高程和中线位置,减少贯通误差,提供里程计算从而指导隧道准确贯通。

目前监测数据,大小里程作业面初支未闭环段最大累计沉降是7.2cm,变形速率-2mm,最大累计收敛是2.7cm,变形速率-1mm;闭环段初支最大累计沉降是8.9cm,变形速率-1mm,最大累计收敛是

2.4cm,变形速率0;

四、施工步骤

为确保隧道能按设计准确贯通,测量人员必须进行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并且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精确控制隧道的高程和中线位置,以满足隧道贯通前精度方面的要求。

(1)目前隧道贯通剩余10米,晋祠隧道入口方向掌子面暂停掘进,在其拱部140度范围施做25m长Φ89中管棚,全环54根,外插角3°~5°,与大里程DK12+745已封闭成环处搭接10米,掌子面按照原设计进行开挖。

(2)由于联络通道小里程方向DK12+740处掌子面至仰拱距离较近,在DK12+740处掌子面进行反填土,保证掌子面的稳定,施工DK12+753-DK12+760处仰拱及仰拱填充。

(3)晋祠隧道入口方向仰拱施工至DK12+715,二衬施工至DK12+705;联络通道小里程方向仰拱施工至DK12+760,大里程方向二衬施工至DK12+810处时,上台阶进行贯通,后附隧道施工示意图。

五、监控量测

隧道贯通后为了真实反映监测结果,从而合理指导施工,确保安全,施工中对监控量测加密频次,如有风险及时信息反馈,停止隧道开挖,进行分析。

六、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贯通前控制测量都是支导线形式。测量人员必须按设计

贯通精度要求,对洞内导线进行设计,估算预期的误差、确定导

线施测的等级,以保证隧道贯通精度

2、为保证贯通,测量主管必须高度关注隧道进尺和测量放

样工作,请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计算资料的复核和签认。贯通后

及时做好贯通测量工作。

2、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认真把好工序质量关,对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建立严格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施工方案交底和技术交底以及强化班组培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4、严密控制开挖超欠挖,加强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据预测成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安全预防措施。

6、加强用电以及出碴和材料运输等管理,制定严格的作业规程,强化安全理念。

7、搞好洞内文明施工,设备机具摆放整齐,管线布置顺畅。

8、其它有效的保证措施。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项目部 二O一七年八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贯通区间内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贯通区间设计支护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贯通区间地质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贯通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贯通总体施工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开挖工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超前地质预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监控量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现场贯通安全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水土保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文明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应急预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塌方的征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应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贯通方案1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3) 4 隧道贯通方案 (4) 4.1贯通面的选择及贯通误差估算 (5) 4.1.1洞外控制测量 (11) 4.1.2 洞内控制测量 (11) 4.1.3 横向贯通误差估计 (11) 4.2 贯通前的施工方案 (13) 4.3 实际贯通误差测定 (16) 4.4 贯通误差调整 (16) 4.4.1 平面贯通误差调整 (16) 4.4.2 高程贯通误差调整 (16) 5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7) 5.1洞身开挖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7) 5.2洞身开挖质量保障措施 (17) 6 安全与环保措施 (17) 6.1 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7) 6.2环境保护 (19)

帕隆2#隧道控制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本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它东起波密县通麦镇以西约恰路1.5公里,沿途跨越易贡臧布,经排龙乡,西至林芝县境内的105道班。第三标段帕隆2#隧道位于林芝县排龙乡境内,桩号为K4101+108至K4103+195。隧道为2087米的单线隧道。 隧道平面设计线路为圆曲线加直线加圆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50m、680m,圆曲线长度分别为988.369m、296.806m;直线长度为1032.909米。进口设计高程设计为2086.000米,出口设计高程为2033.040米,纵坡为-1.596%至-2.641%,隧道纵向高差为52.96米。 2、编制依据 ①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⑤105道班第三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⑥项目已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以及在其它同类工程施工中取得的成熟经验。 3、编制目的 隧道控制测量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阶段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的位置符合规定,不侵入建筑限界,以确保运营安全。 4、控制测量设计思路 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本着先总体后碎步的原则,在隧道沿线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覆盖所有隧道,使之总体受控,以便根据它进行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本项目是在每隧洞口布设三个GPS定位网点,在洞外GPS定位网的基础上,根据洞口施工情况于洞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1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 项施工技术方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刘家堡3#隧道全长180m,属黄土Ⅴ级偏压,开挖后拱顶部位易掉块。最大开挖断面为120m2,其初期支护采用喷锚、钢筋网及钢架联合支护形式,设计喷砼厚度25cm,钢架为I20的型钢钢架,钢架间距60cm。其超前支护形式设计采用φ42小导管,每根长,环向间距33cm,每环39根,纵向每一环。 2施工方案 开挖到DK246+710时,停止掌子面掘进,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3cm,全环39根,在中导加临时仰拱,预留核心土并封闭掌子面,同时紧跟仰拱和二次衬砌施工。当隧道剩余30m后,锁脚锚管由2根增加至4根,隧道剩余21m后钢架间距调整为。施工中仰拱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20m以内,二衬距仰拱距离控制在15m以内。接近贯通时仰拱距下导不超过5m。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上、下导停止掘进,中导每(隔2榀)施作中槽超前支护,加强拱部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直至中槽贯通。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错开开挖,至全隧贯通,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3施工步骤 ⑴开挖至DK246+707时,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整修好开挖面,并做好临时支撑。网喷封闭掌子面,挂设 20×20cmφ8钢筋网,喷射C25混凝土10cm。

⑵施工仰拱至下导,施工二衬至下导距离不大于15m。 ⑶进口段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⑷施作超前大管棚套拱及30m长超前大管棚。 ⑸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出口拱部每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保证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每次开挖长度为一榀拱架间距,拱架间距不超过60cm,开挖后及时封闭,稳步向前推进。 ⑹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相错开挖,至全隧贯通。 (7)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4施工方法 双侧壁导坑开挖 施工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即先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护顶,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做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对余部采用二步或三步开挖。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闭合成环。采用该法施工时,在上、中、下各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而且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时每循环进尺,各台阶步距控制在3m,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1m。 双侧壁导坑施工的主要工序如下,见图1: 1、①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做隧道超前支护;开挖1部左(右)侧导坑上部土方;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②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钢架及临时钢架,并架设锁教钢管,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岩前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实施方案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 岩前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五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5、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 6、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我项目现有技术水平、机械装备能力及现场实际条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岩前隧道起迄桩号为左洞ZK30+535~ZK37+330,右洞YK30+550~YK37+335。左洞长6795米,右洞长6785米。隧道左、右线分别位于R=4500m的平曲线及缓和曲线上。纵坡设计采用人字,左洞纵坡为0.5%、-0.55%;右洞纵坡为0.5%、-0.6%。隧道主洞限界宽10.75m=0.75m(JL)+0.5(LL)+3.75×2(W)+1.0m(LR)+ 1.0m(JR),限界高5m;主洞隧道内轮廓净高7.14m。隧道洞身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 2、水文地质 隧址区经过路段无大中型水库和河流。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计算最大涌水量为10965m3/d。 三、现场施工情况 隧道采用钻孔爆破开挖、铲车配合出碴车运输,左、右洞双向掘进,同步施工。截止2014年7月15日,隧道进、出口进度如下: 根据目前进度推断隧道左洞贯通点约在ZK33+634.8右洞贯通点约在

隧道施工方案45919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级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用自动按平水准仪施测,精度至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全站仪。 (4)具体要点:

隧道贯通方案1

隧道工程 右线贯通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三、工程概况 四、施工进度情况 五、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 五、贯通段施工方法 七、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四道沟至碾子沟隧道右线贯通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石家庄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承德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施工图(工程编号:201001) 2、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安全规则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4、施工现场实际地形及地质情况。 5、《公路勘察规范》(JTJ061-99)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设计文件、施组条款、质量标准等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条款进行施工组织、运作,确保工程按照规定要求达标,即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程成本等的最佳组合; 2、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技能素质,依靠科技,精心施工,合理安排,严格按照项目法管理原则进行操作,实现工程成本与管理的最佳组合。 3、以保质保量、安全稳妥为指导思想。针对现场各部位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加强处理。 三、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工程工程,位于承德市双桥区境

内,左线隧道中心里程里LK1+947.5,净长785米,单项纵坡2.68%最大埋深98.5米。右线隧道中心里程为RK1+920,净长620米,单向纵坡3.0%,最大埋深95.3米。线路为城市快速路,双向六车道、对向分隔行驶。整体式路基宽32m,分离式路基宽16m。隧道采用左、右线分离的双洞单向行车三车道隧道,净宽14.736米,净高7.49米。 地质情况:隧道出洞口段上部为约0.6-6.5米厚的第四系上更新统(Q3pl+d)坡积土层。洞口开挖后岩体呈碎石散体状结构,围岩易坍塌。 根据设计,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 四、施工进度情况 截至2011年10月17日四右线掌子面开挖施工至RK2+184,剩余36米,目前围岩为粉质粘土,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稍湿,硬结-硬塑状,含坡积角砾。 五、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 遵循“早进晚出”为原则,出洞前先对洞口段地形、地质进行现场调查。进口原地面坡度较陡,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埋深约0.6-6.5m。 出洞严格按照CD法施工出洞。即人工开挖上台阶,仰拱紧跟掌子面,同时加快二次衬砌的施工。 上台阶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1.2米,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采用Ⅰ20b工字钢,间距0.6cm 每榀;连接钢筋采用Φ20。拱顶及边墙采用砂浆锚杆,长4.0米,挂网、喷砼支护。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贯通方案

成昆铁路永仁至广通段扩能工程 站前工程I标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永广铁路工程指挥部 二零一六年五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1) 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1) 4 隧道贯通方案 (3) 4.1贯通面的选择及贯通误差估算 (3) 4.1.1洞外控制测量 (3) 4.1.2 洞内控制测量 (4) 4.1.3 横向贯通误差估计 (4) 4.1.4测量操作原则及平差方法 (6) 4.2 贯通前的施工方案 (7) 4.3 实际贯通误差测定 (10) 4.4 贯通误差调整 (11) 4.4.1 平面贯通误差调整 (11) 4.4.2 高程贯通误差调整 (11) 5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1) 5.1洞身开挖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1) 5.2洞身开挖质量保障措施 (12) 6 安全与环保措施 (12) 6.1 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2) 6.2环境保护 (14) 6.3文明施工 (15)

永广铁路站前I标第二项目部隧道贯通方案 1 编制依据 ①成昆铁路永仁至广通段扩能工程隧道施工图及相关隧道通用图; ②《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③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等; ④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⑤我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 2 工程概况 站前I标段起讫里程:DK631+145~DK666+854.85,标段全长35.709km,其中第二项目部承建隧道工程12875m,分别为:永仁隧道斜井区、出口区、石头房隧道、楼梯田隧道进口区、楼梯田隧道出口区、班别隧道进口区、斜井区。 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隧道贯通前,洞内超前支护、开挖、出渣、喷锚支护、钢拱架、防排水、二次衬砌等工序要保证平行流水作业。施工劳动力配置要求130人,单口劳动力计划见表3-1。 表3-1 单口劳动力计划配置表

隧道贯通方案.

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G7011)陕西境鄂陕界至安康公路 陕鄂界隧道右洞贯通方案 编制:刘芳同 审核:黄传圣 批准:张新建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十天A-CD18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目录 1 编制依据 (3) 2 工程概况 (3) 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3) 4 隧道贯通方案 (5) 4.1贯通面的选择及贯通误差估算 (5) 4.1.1洞外控制测量 (5) 4.1.2 洞内控制测量 (5) 4.1.3 横向贯通误差估计 (7) 4.2 贯通前的施工方案 (9) 4.3 实际贯通误差测定 (12) 4.4 贯通误差调整 (12) 4.4.1 平面贯通误差调整 (12) 4.4.2 高程贯通误差调整 (12) 5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3) 5.1洞身开挖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3) 5.2洞身开挖质量保障措施 (13) 6 安全与环保措施 (13) 6.1 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3) 6.2环境保护 (15)

陕鄂界隧道右洞贯通方案 1 编制依据 ① 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G7011)陕鄂界至安康公路A-CD19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②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③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④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⑤ 十天A-CD18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⑥ 项目已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以及在其它同类工程施工中取得的成熟经验。 2 工程概况 十天高速A-CD18标位于湖北境内郧县胡家营镇两河口乡富家河村,负责承建鄂陕界特长公路隧道(5601/5603m)进口端土建施工,左洞施工范围:ZK02+783~ZK05+913,单向掘进3130m ;右洞施工里程:YK02+803~YK05+613,单向掘进2810m ,单洞累计5940m 。 本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平面设计线路为直线加圆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6000m 、6035m ,圆曲线长度分别为1067.124m 、1256.791m ;竖向高程设计为1.2%上坡后在K5+260处下坡,坡度-0.8%,中间竖曲线半径50000m ,长度999.998m 。 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隧道贯通前,洞内超前支护、开挖、出渣、喷锚支护、钢拱架、防排水、二次衬砌等工序要保证平行流水作业。施工劳动力配置要求130人,单口劳动力计划见表3-1。 表3-1单口劳动力计划配置表 序号 班组名称 人数配置(人) 工作内容 备注 1 开挖班 38 钻孔、装药爆破 2 出渣班 12 装、运洞渣 3 支护班 28 安装钢拱架、锚杆(锚管)、钢筋网喷射砼 4 钢筋班 9 锚杆(锚管)、刚架、二衬钢筋制作安装 5 砼衬砌班 18 防水板安装、立模、衬砌砼 6 杂工班 12 便道维护、通风、清理 7 电工班 3 电线安装、跟班值日 8 测量、试验工 5 测量、试验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 XNHS - 2标段 晋祠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改DK12+730-改DK12+740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 审批: _________________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项目经理部 二o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和施工说明 (1) 三、施工方

四、施工步骤............................................................ .. (2) 五、监控量测............................................................. .. (3) 六、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 晋祠隧道贯通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环铁函【2013】64 号《关于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太西隧道至晋祠隧道进口段落改线变更设计的委托函》。 (2)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函《2014》31 号《关于提请调整在建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工程局部方案的函》。 (3)《关于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太西隧道进口至晋祠隧道进口段改线等I 类变更设计的批复》(铁建函【2015】1183号)。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 号)(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9)《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10)铁建设【2010】120 号文件

隧道贯通施工专项方案

新建浦城至梅州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PM-3标段下官寮2号隧道贯通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浦梅铁路PM-3标工程指挥部 二○一七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原则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进展情况 (2) 四、施工方案 (3) 4.1 贯通总体方案 (3) 4.2 施工准备 (3) 4.3 施工步骤 (4) 五、技术保证措施 (5) 5.1 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技术保证措施 (5) 5.2 开挖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7) 5.3 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8) 5.4 钢架支护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8) 5.5 锚杆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9) 5.6 锁脚锚管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9) 5.7 钢筋网片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0) 5.8 喷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0) 六、贯通段施工应急措施 (10) 6.1 塌方的预防 (10) 6.2 救援措施 (11) 6.3 塌方处理措施 (12) 6.4 其他 (15)

一、编制依据、原则 1.1 编制依据 1.1.1新建浦城至梅州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下官寮2号隧道施工图及相关参考图; 1.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1.1.3TZ204-2008; 1.1.4TB10417-2003; 1.1.5TB10304-2009; 1.1.6超前地质预报测试报告; 1.1.7下官寮2号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1.1.8贯通点施工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1.1.9本单位在铁路隧道方面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施工技术水平、装备能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实践经验。 1.2 编制原则 1.2.1符合性原则 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 1.2.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本隧道特点,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应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案。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

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TA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项目名称:云桂铁路(云南段)施工合同段:YGZQ-3 编号: 致四川铁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云桂铁路云南段监理二标项目部: 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那莫二号隧道进口贯通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那莫二号隧道进口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技术负责人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

新建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3标段 那莫二号隧道进口 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单位主管: 技术负责人: 审核人: 复核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现状 (1) 4、贯通区间内情况 (2) 4.1、贯通区间设计支护参数 (2) 4.2、贯通区间地质描述 (2) 5、施工进度计划 (3) 6、贯通总体施工方案 (3) 6.1贯通总体施工思路 (3) 6.2 开挖工法 (4) 6.3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7) 6.4 超前地质预报 (8) 6.5监控量测 (8) 6、质量保证措施 (9) 7、安全保证措施 (9) 7.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9) 7.2、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 (10) 7.3、现场贯通安全控制措施 (11) 8、环境保护措施 (12) 9、水土保持措施 (13) 10、文明施工 (13) 11 应急预案 (13) 11.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 (13) 11.2塌方的征兆 (14) 11.3 应急准备 (15) 11.4 应急救援预案 (17) 11.5 应急救援队伍 (19) 11.6 应急救援机构联系电话 (19)

隧道安全贯通施工方案

王家冲隧道安全贯通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王家冲隧道全长800m位于泾县榔桥镇,采用从进口独头掘进施工形式。 二、确保隧道安全贯通措施 为了确保隧道贯通安全,为明确隧道洞口在贯通前后必须采取的安全及技术措施,特制定以下措施: 1 、在隧道贯通前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秦建军, 副组长由总工陈小龙、分管该隧道的副经理黄风、王家冲隧道作业队长高杰担任,组员由分部安质部长彭文杰和工程部长曹亮、王家冲隧道作业队的技术主管李庆强和现场领工员、安全员、技术员、材料员组成。 2、隧道贯通领导小组职责 当隧道单向开挖距离另一洞口60m及隧道贯通后中线调整时,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组长:必须每天掌握两洞口的实际开挖进度及安全情况,及时召开 贯通前后专项会议,并组织制定贯通方案和中线调整方案。 副组长:按照会议制定的方案组织施工、监督执行。协调开挖的隧道掘进、人员设备撤离等。若遇围岩情况变化时,必须及时向组长汇报,以便会商处理。 组员:按照副组长的安排,各司其责,做好分内工作。 3、隧道贯通面宜选择在地质较好的地段贯通。贯通前必须对贯通 面的围岩进行加强支护,以策安全。 4、无论选取何种开挖方法,贯通面都不得采取大断面贯通,应采

取超前炮孔先穿透、再采取小洞贯通,然后刷帮全断面贯通,小洞长度控制在3m左右,台阶法贯通的小洞直径不宜大于2m 5、安全施工措施 ⑴、王家冲隧道进口在距出口明暗交界60m前,必须将隧道出口的边仰坡及截水天沟施作完成,超前大管棚(60n)施做完毕,并至少开挖暗洞3-5m。由于洞口地质条件普遍较差,有条件时,最好将软弱围岩地段开挖通过,选择在围岩较好的地段贯通。 ⑵、在隧道贯通剩余20m时,若需要爆破开挖,必须采取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措施,并派专人对隧道出口上方及周边进行警戒,以防意外发生。 ⑶、在隧道贯通剩余15m时,若需要爆破开挖,每次爆破前,必须有作业队长在现场指挥爆破作业,并安排现场安全员和领工员到隧道出口设置安全警戒线,并在现场值守,禁止车辆、人员从此处通行。警戒线范围与贯通面距离不小于80m 三、技术保障措施 1、在隧道贯通剩余至少60m时,现场应采用超前地质钻探、TSP203超前地质预报、加深炮孔等措施,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并与设计图中的地质进行核对;王家冲隧道工区技术人员应逐炮观察地质变化,如围岩与设计地质情况不符,需及时向隧道贯通领导小组汇报,并联系设计现场解决。施工时应适当加强超前支护措施以策安全。 2、隧道贯通前由现场技术主管做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责任明确到人,交底到工班。按照技术交底内容及责任召开现场例会,并做好会议记录。 3、隧道贯通前,技术主管对隧道出口断面的开挖高度、半径、高

某隧道贯通方案

隧道贯通方案 一、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设计文件、施组条款、质量标准等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条款进行施工组织、运作,确保工程按照规定要求达标,即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程成本等的最佳组合; 2、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技能素质,依靠科技,精心施工,合理安排,严格按照项目法管理原则进行操作,实现工程成本与管理的最佳组合。 3、以保质保量、安全稳妥为指导思想。针对现场各部位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加强处理。 二、工程概况 XXX合同段位于XX县。路线全长3,770Km(左右分修),左线(单幅)长3.8Km(ZK48+750~ZK52+550),右线(单幅)长3.77Km (K48+780~K52+550)。主要工程量:路基挖方13760m3;路基填方6323m3;土工格栅5232m2;防护圬工17071m3;排水圬工12201m3;预应力锚索2044m;压力注浆锚杆1683m;桥梁108.84m/1座;盖板涵29.83米/2道;隧道7230m(分幅)/2座。 其中,XX隧道为单向双洞汽车专用隧道,两轴线平行,左线长1149m ,右线长1117m;中兴隧道为双洞分修特长隧道,进口与银盘隧道出口相对,全长为6082m。本标段负责左线长2485.4 m,右线长2487m的修建任务。

本合同段计划总工期为30个月,进场时间为2005年8月,竣工时间为2008年4月。银盘隧道开工时间为2006年2月开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开挖1059米.衬砌已完成450米.面临贯通尽有58米。本隧道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与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锚网喷初期支护,全断面灌筑二次衬砌。 隧道入口设计岩层为Ⅴ级,属强风化岩层,破碎碎石角砾状结构。支护类型为洞口加强,其中包括大约有5米明洞,洞门为端墙式施做。 三、施工进度情况 截至2007年8月24日银盘隧道右线掌子面开挖施工至K48+978,剩余58米,其中包括大约有5米明洞。目前掌子面围岩为软质页岩加灰岩为主,以及硬质砂岩薄层状互层,岩体较完整。 四、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 1、基本原则 (1)、隧道安新奥法组织施工。设计施工均为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初期支护及时的原则。 (2)、开挖在K49+314前采用全断面开挖,根据实际情况,围岩破碎地段采用超前支护措施;K49+314~K49+414段全部均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根据实际情况,围岩破碎地段采用超前支护措施,必要时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目前掌子面至K48+981-K48+940段设计上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必须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K48+981-K48+920段设计为洞口加强段施工和支护,我们先在入口端施工超前管棚,然后在从大里程往小里程开挖,开挖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视围岩情况争取在K48+920段实现贯通。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兰新第二双线西宁至飞鹰段站前工程 LXSQZ-2标段 飞鹰隧道贯通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五局兰新第二双线工程指挥部第四项目部 二O一二年四月五日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和施工说明 (1) 三、施工方案 (2) 四、施工步骤 (3) 五、监控量测 (4) 六、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

飞鹰隧道贯通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飞鹰隧道隧道设计图》; ⑵《飞鹰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⑶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 ⑷施工现场调查、地形复测所掌握的资料; ⑸我单位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 能力及对永寿梁隧道出口的理解。 二、工程概况和施工说明 飞鹰隧道位于肇庆市大湾镇和小湘镇境内,进口位于塱底村,出口临西江,进口里程为IDK371+322;内轨顶面标高42.524,出口里程为IDK378+435,内轨顶面标高50.626,隧道全长7113m,最大埋深266m。隧道内纵坡为人字坡,变坡点里程IDK375+540,进口坡度为4‰,坡长4260,出口坡度为-3.0‰,坡长为2960。 飞鹰隧道进口:掌子面开挖至DK374+585,仰拱开挖至IDK374+803,二衬施工至IDK374+763.8。 飞鹰隧道出口:掌子面开挖至IDK374+952,仰拱开挖至IDK374+991,二衬施工至DK228+043.8。 该地段掌子面岩体为灰岩:灰白、黄褐色、青灰色,多为白云质灰岩、燧石条带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燧石条带可见铁、硅质矿物,岩质坚硬,锤击反弹,火花四溅。无明显区域性断裂构造,结合调绘分析,局部发育倾斜褶曲,属向斜构造。经过对地质素描资料分析,认为该段围岩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相符, 从现场开挖揭示的围岩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1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刘家堡3#隧道全长180m,属黄土Ⅴ级偏压,开挖后拱顶部位易掉块。最大开挖断面为120m2,其初期支护采用喷锚、钢筋网及钢架联合支护形式,设计喷砼厚度25cm,钢架为I20的型钢钢架,钢架间距60cm。其超前支护形式设计采用φ42小导管,每根长,环向间距33cm,每环39根,纵向每一环。 2施工方案 开挖到DK246+710时,停止掌子面掘进,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3cm,全环39根,在中导加临时仰拱,预留核心土并封闭掌子面,同时紧跟仰拱和二次衬砌施工。当隧道剩余30m后,锁脚锚管由2根增加至4根,隧道剩余21m后钢架间距调整为。施工中仰拱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20m以内,二衬距仰拱距离控制在15m以内。接近贯通时仰拱距下导不超过5m。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上、下导停止掘进,中导每(隔2榀)施作中槽超前支护,加强拱部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直至中槽贯通。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错开开挖,至全隧贯通,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3施工步骤 ⑴开挖至DK246+707时,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整修好开挖面,并做好临时支撑。网喷封闭掌子面,挂设20×20cmφ8钢筋网,喷射C25混凝土10cm。

⑵施工仰拱至下导,施工二衬至下导距离不大于15m。 ^ ⑶进口段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⑷施作超前大管棚套拱及30m长超前大管棚。 ⑸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出口拱部每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保证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每次开挖长度为一榀拱架间距,拱架间距不超过60cm,开挖后及时封闭,稳步向前推进。 ⑹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相错开挖,至全隧贯通。 (7)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4施工方法 双侧壁导坑开挖 施工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即先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护顶,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做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对余部采用二步或三步开挖。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闭合成环。采用该法施工时,在上、中、下各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而且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时每循环进尺,各台阶步距控制在3m,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1m。 { 双侧壁导坑施工的主要工序如下,见图1: 1、①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做隧道超前支护;开挖1部左(右)侧导坑上部土方;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②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钢架及临时钢架,并架设锁教钢管,钻设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X N H S-2标段 晋祠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改DK12+730-改DK12+740)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和施工说明 (1) 三、施工方案 (2)

四、施工步骤 (2) 五、监控量测 (3) 六、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 晋祠隧道贯通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环铁函【2013】64号《关于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太西隧道至晋祠隧道进口段落改线变更设计的委托函》。 (2)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函《2014》31号《关于提请调整在建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工程局部方案的函》。 (3)《关于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太西隧道进口至晋祠隧道进口段改线等I类变更设计的批复》(铁建函【2015】1183号)。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9)《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0)铁建设【2010】120号文件

隧道安全贯通施工方案

王家冲隧道安全贯通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王家冲隧道全长800m,位于泾县榔桥镇,采用从进口独头掘进施工形式。 二、确保隧道安全贯通措施 为了确保隧道贯通安全,为明确隧道洞口在贯通前后必须采取的安全及技术措施,特制定以下措施: 1、在隧道贯通前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秦建军,副组长由总工陈小龙、分管该隧道的副经理黄风、王家冲隧道作业队长高杰担任,组员由分部安质部长彭文杰和工程部长曹亮、王家冲隧道作业队的技术主管李庆强和现场领工员、安全员、技术员、材料员组成。 2、隧道贯通领导小组职责 当隧道单向开挖距离另一洞口60m及隧道贯通后中线调整时,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组长:必须每天掌握两洞口的实际开挖进度及安全情况,及时召开贯通前后专项会议,并组织制定贯通方案和中线调整方案。 副组长:按照会议制定的方案组织施工、监督执行。协调开挖的隧道掘进、人员设备撤离等。若遇围岩情况变化时,必须及时向组长汇报,以便会商处理。 组员:按照副组长的安排,各司其责,做好分内工作。 3、隧道贯通面宜选择在地质较好的地段贯通。贯通前必须对贯通面的围岩进行加强支护,以策安全。

4、无论选取何种开挖方法,贯通面都不得采取大断面贯通,应采取超前炮孔先穿透、再采取小洞贯通,然后刷帮全断面贯通,小洞长度控制在3m左右,台阶法贯通的小洞直径不宜大于2m。 5、安全施工措施 ⑴、王家冲隧道进口在距出口明暗交界60m前,必须将隧道出口的边仰坡及截水天沟施作完成,超前大管棚(60m)施做完毕,并至少开挖暗洞3-5m。由于洞口地质条件普遍较差,有条件时,最好将软弱围岩地段开挖通过,选择在围岩较好的地段贯通。 ⑵、在隧道贯通剩余20m时,若需要爆破开挖,必须采取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措施,并派专人对隧道出口上方及周边进行警戒,以防意外发生。 ⑶、在隧道贯通剩余15m时,若需要爆破开挖,每次爆破前,必须有作业队长在现场指挥爆破作业,并安排现场安全员和领工员到隧道出口设置安全警戒线,并在现场值守,禁止车辆、人员从此处通行。警戒线范围与贯通面距离不小于80m。 三、技术保障措施 1、在隧道贯通剩余至少60m时,现场应采用超前地质钻探、TSP203超前地质预报、加深炮孔等措施,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并与设计图中的地质进行核对;王家冲隧道工区技术人员应逐炮观察地质变化,如围岩与设计地质情况不符,需及时向隧道贯通领导小组汇报,并联系设计现场解决。施工时应适当加强超前支护措施以策安全。 2、隧道贯通前由现场技术主管做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责任明确到人,交底到工班。按照技术交底内容及责任召开现场例会,并做好会议记录。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XPS-2标 永寿梁隧道Ⅱ线出口贯通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西平铁路工程XPS-2标第三项目部 2010年1月4日

永寿梁隧道Ⅱ线出口贯通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西安至平凉线施工图永寿梁隧道设计图》(一、二、三、册), 《西安至平凉线施工图》(设计图集(一)(三)(四)); ⑵《永寿梁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⑶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 ⑷施工现场调查、地形复测所掌握的资料; ⑸我单位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 能力及对永寿梁隧道出口的理解。 二、工程概况和施工说明 永寿梁隧道出口位于彬县太峪镇中山村太峪河河谷右岸陡坡沟口处,山体坡势和洞口地形地质条件都较差,属洞口偏压。隧道Ⅱ线出口进洞里程为DyK112+740,余10米明洞未施工。 由横通道(40)施工进入Ⅱ线后,向出口方向掘进里程为DyK112+553.3,施工长度为184米,仰拱至掌子面安全步距为19.3米,二次衬砌至掌子面安全步距为88.4米。此工作面已经在11月份停止了掌子面掘进和后续分部施工。 另一工作面是由隧道出口向横通道(40)方向施工,施工里程为DyK112+590,施工长度为150米,仰拱至掌子面安全步距为37.6

米,二次衬砌至掌子面安全步距为88.3米。 该地段掌子面岩体为三叠系砂岩及页岩,拱顶为第四系圆砾土。该地段岩体整体较破碎,岩层层面不清晰,岩节理裂隙发育杂乱无序,无明显成组节理,弱风化,地下水不发育。掌子面状态为正面掉块,毛开挖面状态为随时间松弛、掉块。经过对地质素描资料分析,认为该段围岩情况与设计资料相符,设计支护参数无需进行变更修改。 截止2010年1月4日,隧道贯通长度仅剩余36.7米。 三、施工方案 根据围岩现状,目前Ⅱ线出口方向保持上下短台阶法施工工法不变,上下台阶距离严格控制在3米至5米。施工稳中求快,开挖进尺保持在每循环1米,开挖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支护,并及时施工仰拱以封闭成环。整个施工必须做好围岩监控量测工作。考虑到该段隧道位于缓和曲线上,贯通前测量组必须进行一次贯通前导线控制测量,确保测量能够准确控制隧道的高程和中线位置,减少贯通误差,提供里程计算从而指导隧道准确贯通。 贯通后由于两个工作面安全步距之和远远超限,所以必须在贯通前迅速拉近仰拱间距,及时将现有的二衬模板台车推近掌子面下台阶处施做,确保仰拱和二次衬砌的安全步距尽量不超限,但实际会超6米左右。特别强调整个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并控制好安全步距,以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