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的成功在于它独到的细节处理和故事情节中对人间纯情的赞美。另外加上它的创新,以无声和黑白电影的形式进行,在现在一开始看起来别扭,但是影片确实是一种极大的创新,加上它的背景音乐和恰到好处的字幕,还有对画面的处理。看完之后,满是敬佩之情。

电影讲述了一个习惯演无声电影的好莱坞巨星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对他的演艺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他认为,电影演员就只需要用自己的表情来表演而不需要语言,并且他认为有声电影很不严肃,并一直妄称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不需要去顺着这样一个他看起来不正确的发展方向。他的老板告诉他有声电影才是电影的未来,他骄傲的回答他:你去拥抱未来吧。然而,他的未来自然是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但幸运的是电影并没有把他的处境从以前的星光熠熠一下变得一塌糊涂,而是给了他一个喘气的机会,这样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接受,而在中国的电影更喜欢使用天上地下的猛然间的变化来打动人。男主人公是那个过渡时代那些接受不了有声电影的巨星的代表。相信在当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艺术家。后来的他,电影中的情节很自然的去讲述,故事情节顺着正常人的思维去发展,而在中国喜欢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没落,他的自杀,影片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是那么自然,却时时都在牵着观众的感情。有很多的电影我看完之后再去想电影的情节就想不出来了,但这部电影我相信

再过一段时间,再让我去想的时候我还会想起很多有关这部电影的细节。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他的细节。

细节一:芭比——这个一直狂恋瓦伦登的粉丝,一次偶然成为了瓦伦登生命中的神秘女郎。芭比去当群众演员,瓦伦登在后台告诉她要想当演员,就一定得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她的右嘴角上点了一个痣。细节设计的很好,自然的大家就会想到在以后的时间里,芭比都会带着这颗痣,相信很多的观众都会有去注意一下芭比是不是还带着那颗痣,影片自然也会这么安排,这让观众有了在观影时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满足感。因为电影是按照观众的想法发展的,很容易让观众去接受。

细节二: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后,瓦伦登的电影自然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受不到观众的青睐。当他抱着那只一直陪伴着自己的那只狗去观看有声电影的时候,有个女士把他拦下来跟他聊天,并夸他的狗很可爱,瓦伦登说了一句话:要是会说话就好了。这个细节有双重的意思,好像听起来瓦伦登有了一点点的觉悟,潜台词好像是如果当时他能开口说话的话,生活或许不是这样的。

细节三:影片一直在用着一种很独到的方法来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专业方面的术语我说不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手法。第一次,在芭比和瓦伦登演完第一场戏的时候,芭比用自己的手伸进瓦伦登挂在衣架的衣服上的袖子里,把自己的手当做是瓦伦登的手来拥抱自己,看到这一点我感到这个画面处理的真的非常巧妙。第

二次,瓦伦登在火里逃生身体恢复之后,来到了一家服装店的橱窗前在镜子里比量着那件衣服,一是说明他的落寞,没钱进入那一家服装店,更多的是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吧。

细节四:瓦伦登发现他拍卖会上所卖的东西都是被芭比买下来的时候,他一个个的去揭开盖在那些物品上的布的时候,我在想第一个揭开的会是一件什么有代表性的东西呢,是他的画像?还是什么?最有可能的是他的画像,但画像却是最后一个被揭开的,而在这时瓦伦登的感情也一下到达了高潮。

细节五:字幕的处理

多一句则多,少一句则少。

每句重要的话都用古老的无声电影的字幕的形式来展现。在最后他们小区保安的话却没有用字幕的形式来展现出来,如果展现出来的话我想可能会很苍白吧。处理的非常高妙,言辞的激烈都让观众去想象吧。

细节六:影片在瓦伦登拿起手枪准备自杀的时候的字幕中出现一个”BANG“看到这里,我想每个观众的心都会揪一下,觉得事情的进程怎么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展呢,随后出现的画面是不会开车的芭比将车撞在树上迫使车停下来,发出了一声”BANG“又是一个巧妙的处理,画面结束之后一样的敬佩之情。

细节七:瓦伦登要烧掉自己以前所有的影片,可见情感与一个人的行为结合的是多么的好,一个人要烧掉自己以前所有的骄傲,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惜,同时烧掉的还有他一直放不下的骄傲。

在火烧起来的时候,他又竭力去保护一盘胶片,我一直在想他保护的那盘胶片是哪部电影呢,是他没落的时候自编自导自演的被人称为瓦伦登演而优则导的那部影片吗?仔细一想自然又不是,电影没有急着去告诉我们,而是在芭比去医院看望他的时候由芭比打开的,瓦伦登从来没有用语言去表现他对芭比的爱,而是用生命去保护他们的回忆。

在感情表达方面:

如果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明星没落的事情发生,应该会有一种世态炎凉的现象的出现,中国电影中的芭比可能会只顾自己的事业发展,也许早就会遗忘这样一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明星,看当今的影视圈和社会,每一个明星出了绯闻,或是有个人没落,人人”敬“而远之,免得惹一身骚,脱不了干系。

瓦伦登失败之后,还有一个芭比能无时无刻关注他,关注他的最后一部电影,关注他的生活,关注他的内心。还有一条狗能在危难时刻救他的命,还有一个忠实的仆人科顿也在一直关注他的发展,而且赶都赶不走。瓦伦登相比一些中国的明星他是幸福的。

在最后完美的二人踢踏舞表演中,震撼了所有的在场人。他们的默契是深厚的感情积淀下来的。在芭比说出"相信我,我觉得至少有一件事你应该去试一下"的时候,相信所有的观众在一瞬间肯定又在揣测他们会去做怎样的一个尝试呢?最终的踢踏舞观众看完又会不禁想起以前的情节吧。第一次合作,二人隔着

幕布跳踢踏,那一次是瓦伦登在以一种玩笑的方式在努力的去带起芭比的热情,而最后,是在瓦伦登潦倒的时候,芭比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赢回他的自信。

看这部电影,我们要忘记这部电影的成功与五项奥斯卡奖去感受一下内在的感情与电影高超的手法。

影片还有一个成功在于大多场景是无声的,观众不用去找翻译的版本就能看个大概,适合每个国家的观众去看。感情和叙事也是符合各国观众的口味。

穿帮镜头:

有两个穿帮镜头,都不是特别的严重。

可以看一下!

《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的成功在于它独到的细节处理和故事情节中对人间纯情的赞美。另外加上它的创新,以无声和黑白电影的形式进行,在现在一开始看起来别扭,但是影片确实是一种极大的创新,加上它的背景音乐和恰到好处的字幕,还有对画面的处理。看完之后,满是敬佩之情。 电影讲述了一个习惯演无声电影的好莱坞巨星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对他的演艺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他认为,电影演员就只需要用自己的表情来表演而不需要语言,并且他认为有声电影很不严肃,并一直妄称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不需要去顺着这样一个他看起来不正确的发展方向。他的老板告诉他有声电影才是电影的未来,他骄傲的回答他:你去拥抱未来吧。然而,他的未来自然是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但幸运的是电影并没有把他的处境从以前的星光熠熠一下变得一塌糊涂,而是给了他一个喘气的机会,这样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接受,而在中国的电影更喜欢使用天上地下的猛然间的变化来打动人。男主人公是那个过渡时代那些接受不了有声电影的巨星的代表。相信在当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艺术家。后来的他,电影中的情节很自然的去讲述,故事情节顺着正常人的思维去发展,而在中国喜欢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没落,他的自杀,影片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是那么自然,却时时都在牵着观众的感情。有很多的电影我看完之后再去想电影的情节就想不出来了,但这部电影我相信

再过一段时间,再让我去想的时候我还会想起很多有关这部电影的细节。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他的细节。 细节一:芭比——这个一直狂恋瓦伦登的粉丝,一次偶然成为了瓦伦登生命中的神秘女郎。芭比去当群众演员,瓦伦登在后台告诉她要想当演员,就一定得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她的右嘴角上点了一个痣。细节设计的很好,自然的大家就会想到在以后的时间里,芭比都会带着这颗痣,相信很多的观众都会有去注意一下芭比是不是还带着那颗痣,影片自然也会这么安排,这让观众有了在观影时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满足感。因为电影是按照观众的想法发展的,很容易让观众去接受。 细节二: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后,瓦伦登的电影自然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受不到观众的青睐。当他抱着那只一直陪伴着自己的那只狗去观看有声电影的时候,有个女士把他拦下来跟他聊天,并夸他的狗很可爱,瓦伦登说了一句话:要是会说话就好了。这个细节有双重的意思,好像听起来瓦伦登有了一点点的觉悟,潜台词好像是如果当时他能开口说话的话,生活或许不是这样的。 细节三:影片一直在用着一种很独到的方法来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专业方面的术语我说不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手法。第一次,在芭比和瓦伦登演完第一场戏的时候,芭比用自己的手伸进瓦伦登挂在衣架的衣服上的袖子里,把自己的手当做是瓦伦登的手来拥抱自己,看到这一点我感到这个画面处理的真的非常巧妙。第

中外艺术家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特色。 《撑阳伞的女子》是莫奈画于1886 年悼念亡妻卡美伊的作品。人物形象很模糊,连五官和表情都看不见,但随着笔触堆叠的方向,可以感受到草原上吹拂的微风和女子丝巾上跃动的阳光。卡美伊因病死于1879 年,时年37 岁,莫奈在同年画下了《临终的卡美伊》,画中以忧郁的色调、纷乱的笔法,传达出失去爱妻的悲伤。但我总觉得,莫奈爱画胜过爱自己的女人。他曾经这样描述他作此画时的感受:“在我最亲爱的女人的病床前,我发现自己很本能地在这张木然的脸上逡巡,寻找死亡带来的色彩,观察颜色的分布和层次变化我已经主动迎接色彩的冲撞了。”妻子死亡时,他竟还能如此冷静地解构、分析。

象鼻山西边的象鼻子(埃特尔塔的悬崖),从构图上看,这是一个横幅作品,庞大的拱形悬崖占据了画幅的左上方三分之二的宽度,左侧岩壁沿着画布的左端被垂直切断。悬崖因此显出奇异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崇高感。 从色彩塑造方法上看,画家用写意的笔法表现天空和海的远景形象,用写实的笔法表现悬崖的背面和海的近景形象。以衬托出悬崖背光面和近景海面的有力的实景。

冬季早晨时的干草堆。 印象派认为真实是转瞬即逝的视觉印象,冲破了以往的绘画成见,直接用色彩来表达视觉。《干草堆》用的就是莫奈所擅长的纯色色点并置的技术,使观者获得色彩混合和震荡的独特的视觉感受.《干草堆》是莫奈的主题绘画系列之一,它记录了干草堆在一天不同时间光照下的色彩变化.这幅画的主角不是山,不是田野,甚至不是干草堆,而是那些灿烂明亮的光芒。作为印象派创始人的克洛德-莫奈,特别喜欢画光,甚至是终其一生都在找体现光之美、空气之美的方法。莫奈比任何画家都喜欢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然后用神奇的画笔记载下来。就像这幅画《干草堆》。在阳光照射过来的那一刹那,天、山、屋、草垛都是什么样的?默奈通过自己细致地观察,画下的这些物体的变化。他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因为光是主角。

经典影评之论述电影《艺术家》的艺术特色

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 -----论电影《艺术家》的艺术之美《艺术家》这就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在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它不就是黑白默片那么简单,它所展现的电影工业的发展对世界的电影艺术,对个人带来的艺术影响,导演把自己对电影情感转化成一种怀旧的艺术形式,它就像就是一封情书一样,充满了浪漫的香气,还具有高雅的艺术格调,在欢笑与泪水背后,您会默默的起立为它鼓掌。 然而众多艺术家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下对现实主义、人性与人道主义等艺术作品创作方面有着不懈的追求,同时也在电影的娱乐性追求中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娱乐性就是艺术的本质特性之一,也就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特性。对电影娱乐性的表现,正就是对艺术内在规律的遵循,同时也就是对人民大众文化权益的尊重。"在电影表现中适度融入娱乐性元素,使之不仅具有丰富的时代特色,同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电影艺术创作的娱乐性表现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特定时代与社会各种因素促成的。电影对当代电影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包括对艺术规律与电影规律的遵循,艺术家使命与艺术良知的彰显。 当然《艺术家》并不就是我们想像的那么艺术,它的形式或许大过于它的情感。但就是复古却就是势不可挡的一种趋势,它好瞧不再于它拥有多么让人情绪起伏极大的故事,也不在于故事有多么的高深莫测。《艺术家》并不就是所有人都能拍出来的,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勾起一种怀旧的思绪,《艺术家》的艺术并不就是集中在那些拿捏精准的摄影上,它抛给了我们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电影,就是不就是必须很花哨?”技术革新就是好事,但就是一味的追求技术,忘却艺术则就是对电影最大的不敬,如果再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您才终究会发现这部电影就是多么的高明,极简主义的《艺术家》狠狠的为当代的电影打了一剂强行针,在打破了时间的隔阂之后,《艺术家》用最古旧的手法还原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这才就是它最让人欣喜与动容的地方。从艺术的审美性上讲,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所谓审美,简单地说,就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就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与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事实上,从《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上讲,它的艺术风格就是非常复杂的,它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它涉及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更就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同样的,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就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就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艺术家》的最大亮点在于“精致的默片艺术”。当今的电影无疑就是一场华丽的视听盛筵,而来自法国的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选择拍摄黑白无声片既就是一种冒险,也就是一种取巧的方式。她以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重现了上世纪20年代的好莱坞,一目了然地将《艺术家》与其它影片区分开来。 而《艺术家》正就是以黑白默片的表现形式拍摄,音乐、字卡交代剧情,音效、双关阐述默片与有声片的艺术形式与角色关系,其中,这无声的力量,值得玩味。片头衬着传统配乐的字幕图案来呈现演职员名单。以一段科幻冒险片引领开场,之后发现这不过就是电影院中正在播放的一部“戏中戏”,伊始就已透过为默片配乐的雄壮交响乐来暗示“有声”与“无声”的紧密结合,来营造反讽效果与隐喻意味,颇具巧思。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艺术语言的类型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编辑:曹申军 Frank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作品选 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美术家作品选(一) 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美术家作品选(二) 世界著名画家作品选 相关链接: 怎样进行美术欣赏? 1.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

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2.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仔细地剖析作品形象,比如作品中有几个人物,他们的动态、表情、装束、道具表达了什么情节或事件,周围的环境,气候、光线的作用等,从中去了解这一作品的基本内容,作者希望借此告诉观众什么,教师可以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创作意图和创作过程等情况,介绍作品所表现的事件,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加深对作品的内容、主题的理解,使学生的理性和感性相结合,进一步体会美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 4.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艺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时,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

更深层的内涵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5.表达个人对作品的分析。现代美术教学都非常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方面这种美术评鉴能力是一种长期被排斥美术能力之外却是十分重要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分析体会美术作品,并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等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应有的审美态度,审美判断能力以及审美表达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可以打破常规,更有创意地组织美术欣赏教学,譬如在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时,让学生模仿“蒙娜丽莎”、“大卫”的动作、神态、表情,摆造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美术欣赏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中心标准。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题主要的欣赏要求和方法,是否能抓住本艺术的特点来欣赏艺术品。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开学了,每学期一开始上课美术老师遇到的都是一到两周的美术欣赏课,经常两周三十多节课下来老师的老毛病咽喉

编导艺考生必看的120部电影观片单

视听语言与影评写作(影评) 120部电影观片单 说明: 此片单作为影评写作练习选取素材的范围,也是影评写作科目的补充资料。 其中:第001--030部为必须完成写作的; 第031—060部为要求仔细观摩,作出记录,可以不完成完整的写作的; 第061--120部作为一般了解掌握,有条件的最好全部观看,如果的确没有时间观看,也要选取至少一半观看,作为积累。 001《毕业生》 002《克莱默夫妇》 003《低俗小说》 004《楚门的世界》 005《红字》 006《罗生门》 007《我的左脚》 008《望乡》 009《鸟人》 010《阿飞正传》 011《饮食男女》 012《这个杀手不太冷》01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014《莫斯科不相信眼泪》015《法国中尉的女人》016《辛德勒的名单》 017《初吻》 018《小鞋子》 019《四百击》 020《2001:太空漫游》021《闻香识女人》 022《火的战车》 023《深海长眠》 024《阳关灿烂的日子》025《菊豆》 026《霸王别姬》 027《瑟堡的雨伞》 028《愤怒的公牛》 029《魔鬼代言人》 030《八月照相馆》031《美国往事》 032《情枭的黎明》 033《出租汽车司机》 034《勇敢的心》 035《第四十一》 036《雁南飞》 037《士兵之歌》 038《办公室的故事》 039《午夜狂奔》 040《骗中骗》 041《廊桥遗梦》 042《马语者》 043《燃情岁月》 044《沉默的羔羊》 045《桂河大桥》 047《飞越疯人院》 046《假如爱有天意》 048《猎鹿人》 049《现代启示录》 050《黄土地》 051《大红灯笼高高挂》052《白日美人》 053《蒂凡尼的早餐》 054《金色池塘》 055《一条名叫旺达的鱼》056《两杆大烟枪》 057《偷自行车的人》 058《罗马十一点》 059《小偷》 060《盗火线》

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还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评论内容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和它的社会意义的,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电影导演、演员等电影艺术家撰写评传的;既有在报刊上对当时上映的影片或某种创作问题写专栏评论的,也有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进行评论的。由于读者和观众的层次不同,既需要供电影专业工作者研究用的专题论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观众欣赏水平的影评文章。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介资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介资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LE 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英文译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作者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

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一,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他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后来他与他的学生相恋,在实际参与一场虚伪游行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学生旁边。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兹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重击,在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于病榻上。本意: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

当代艺术家

50位当代艺术家的名单: 1. Josef Albers (1888–1976) 生于德国的美国艺术家、教育家,对20世纪艺术教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 Karel Appel (1921–2006) 1948年欧洲“眼镜蛇”先锋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3. Francis Bacon (1909–1992) 英国著名的同性恋画家,作品以粗犷、犀利,极具暴力和梦魇色彩著称 4. Georg Baselitz (1938– ) 5.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美国纽约70年代极具传奇色彩的街头涂鸦艺术家 6.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美国著名雕塑家、艺术家,动态雕塑(mobile)的发明者 7. Richard Diebenkorn (1922–1993) 8. Peter Doig (1959– ) 英国当代抽象风景画家 9. Jean Dubuffet (1901–1985) 10. Marlene Dumas (1953– ) 11. Lucio Fontana (1899–1968) 美术史上重要的意大利观念艺术家,空间主义运动发起人 12. Sam Francis (1923–1994) 13. Helen Frankenthaler (1928– ) 抽象表现主义女画家,美国战后绘画的主要贡献者 14. Lucian Freud (1922– ) 英国人物肖像画与裸体画画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之孙 15. Philip Guston (1913–1980) 美国学院派艺术的导师,巴洛克和德库宁的老师,被誉为抽象表现主义之父 16. Keith Haring (1958–1990) 美国著名的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7. Damien Hirst (1965– ) 英国目前国际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英国新一代艺术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18. David Hockney (1937– ) 英国60年代重要的波普画家 19. Hans Hofmann (1880–1966) 从德国来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 20. Jasper Johns (1930– ) 美国新达达主义画家 21. Ellsworth Kelly (1923– ) 美国抽象色域绘画家、雕塑家、版画家 22. Anselm Kiefer (1923– )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博伊斯的学生,作品掺杂了稻草、黏土等混合媒材 23. Yves Klein (1928–1962) 法国新达达主义艺术家,战后欧洲艺术的重要人物 24. Franz Kline (1910–1962) 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25. 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 荷兰裔美国著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26. Jeff Koons (1955– ) 美国目前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当代波普艺术家 27. Lee Krasner (1908–1984) 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波洛克的妻子 28. 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 美国最重要的波普艺术家,新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 29. Piero Manzoni (1933–1963) 意大利著名贫穷艺术家,最出名的作品是用自己的粪便制作的罐头 30. Agnes Martin (1912–2004) 加拿大裔美国极简主义女艺术家 31. Joan Mitchell (1925–1992) 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女画家 32. Robert Motherwell (1915–1991)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最年轻的干将 33. Takashi Murakami (1963– ) 日本目前在国际上名气最大的艺术家村上隆 34.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1933– ) 意大利概念派艺术代表人物 35. Sigmar Polke (1941–2010) 36.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37. Richard Prince (1949– ) 善于“剽窃艺术”的美国传奇艺术家,对他人照片和绘画进行拼贴和再加工 38. 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 伟大的美国波普艺术家,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展览

影史十大表演艺术家

1.罗伯特·德尼罗 英文名:Robert De Niro 性别:男 生日:1943年8月17日 星座:狮子座 身高:5'9''(178cm) 绰号:Bobby Milk(牛奶鲍比,据说是因为生性害羞再加上肤色苍白)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徒 出生地:美国纽约 国籍:美国 教育:Stella Adler Conservatory、American Workshop 父亲:Robert De Niro,因癌症于1993年5月3日去世(71岁)母亲:Virginia Admiral,于2000年7月27日去世

其它:他只有1/4的意大利血统,另有1/4 的爱尔兰血统, 1/4 的德国血统, 1/8 的荷兰血统以及 1/8的法兰西-不列颠血统,不久前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 影人介绍 “你在跟我说话吗?你在跟我说话?”看过《出租汽车司机》的朋友都对其中那个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毕科对着镜子说话的镜头记忆犹新。《出租汽车司机》的确精彩,大明星德尼罗把特拉维斯.毕科演得入木三分。为此,德尼罗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艺术一贯的认真和执著。 罗伯特.德尼罗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画家,父亲是一位画家、雕塑家兼诗人。德尼罗的童年生活相当自由,但也比较孤独,他更多地沉迷于书本。只到10岁那年有了第一次舞台演出的经验后,他才开始变得不那么腼腆。青少年时期,他的许多时间是跟一群哥们儿在街巷里度过的。16岁那年,他由于参加了查克霍夫的《熊》一剧的巡回演出而获得了他的第一份收入,并从此开始了长达15年的巡回演出生涯,其间,他曾与演技表演学派的代表人物斯戴拉.阿德勒和李.斯特拉斯伯格一同切磋表演技艺。 德尼罗首次走上银幕是1963年参与拍摄布莱恩.德帕尔马执导的影片《婚礼聚会》。他在好莱坞崭露头角是在1973年,他凭着在影片《鼓声轻擂》中对垂死的棒球手布鲁斯.迫尔森的精彩演绎而夺得当年纽约影评人奖的最佳男主角奖。1974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II》使德尼罗一举成为超级巨星,由于对青年维托.科里昂的成功塑造,德尼罗不仅为自己赢得了“马龙.白兰度接班人”的美誉,而且还荣获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之后,他又在《愤怒的公牛》一片中再度展示其超凡演技,他饰演的老拳击手雅凯.拉莫塔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殊荣。 德尼罗1976年与迪安.阿伯特成婚,生有一子,数年后两人分道扬镳。1997年,德尼罗与其多年女友,前空中小姐格蕾斯.海陶尔举行了秘密婚礼。 从90年代中期起,德尼罗开始尝试着拓宽自己的戏路。但开始的时候,他在影片《我们不是天使》和《福兰肯斯坦》当中的演出却招致一些影评人的批评,后来推出的《爱好者》一片也引发了无数的倒彩。近几年,他的几部新片颇受好评,使人们得以重睹德尼罗的风采:1995年推出的《热力》和《赌场风云》中德尼罗对反派角色复杂而又细致的刻画简直炉火纯青;而1996年推出的《沉睡者》和《马文的房间》则显示出他在塑造善良、平实人物时所具备的天赋;1997年的《杰克.布朗》和《摇尾狗》则展示出更加全面的表演才能。虽然1998年的名著大片《远大前程》似乎没瞄准目标,而恐怖片《罗宁》好像也是言过其实,但不管怎么说,1999年,德尼罗还是有好戏唱的,哈洛德.拉密斯的喜剧《分析》对于德尼洛来说,肯定又是一个好的开端。 罗伯特是当今美国影坛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被公认为美国演员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获奖纪录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

艺术教育对人的影响上升到如何做人,人是什么。 的责任是一个一直有人在谈论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观点一个又一个,但总体上意思都差不多:艺术家应关注人民百姓的生活,关注现实生活的苦难,至不济也应该提高人民的欣赏水平,使大家不至于浑浑噩噩,不辨妍媸。虽然大众口碑如此统一,但今天我还是想唱唱反调,说说不同意见。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社会责任,艺术家又是什么,在清楚了这两个名词的含义之后,我们才能从容不迫的谈论这个问题。 首先,何为艺术家?艺术家,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已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感受到美,并将其表现出的人,至于是不是以此为生倒不重要。好了,提取出一个关键词:表现美。其次,什么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即人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以上两个定义都是在百科全书中查到,应该算比较权威了。好,明白了定义,下面正式开始陈述我的观点。 艺术家是人,他是被伦理道德所约束着的,因此,一切“人”应当做到的艺术家也应到做到,那么,就必须要有社会责任。他们要关怀他人,回报社会,为百姓疾苦而呼吁,这些都很正常,正常到了每个人都应该像他们一样。就是个平常人看到了有人处于苦痛之中也会掉几滴眼泪,心软上几把。可是,艺术家的责任就仅仅如此吗,或者说,这些就是他们的最主要的职责吗?如果就是这样的话,他们和普通大众有什么区别?艺术家又何以被称为艺术家?如果就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有60亿艺术家了。 说到一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那是一定要有的,但是,那是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而非艺术家的身份,和大家完全一样,现在却过分的强调其社会责任,这就不正常了。一名艺术家最主要的职责是发现美,将其表现出来,创造精神财富,这才是起码的本职工作,如果整天就看着哪里出什么事了,哪里有战乱了,然后向大家呼吁:这是不对的,我们要热爱生活。我倒要问问,这种是个人就能干的活,你干它干什么?你艺术家的价值何在?你的追求何在?艺术是没有社会责任的。你应该干的是,拍电影,画画,写文章,争取能在艺术的层次上提炼出人类艺术上的“道”。

电影《艺术家》影评观后感

电影《艺术家》影评观后感 电影《艺术家》影评观后感 电影《艺术家》对外宣称是一部黑白默片,但是看过这部影片之后笔者认为电影本身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默片,导演更多的 是借助默片这一电影形式和概念进行故事的表达,即“默片”的 工具意义重于形式意义。 首先,在默片时代“默片”就是电影呈现的唯一形式,当时 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声画的同步,在之后的时间里,随着技术的 进步默片逐渐被抛弃,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存在。不管是在默片时代还是之后,无声电影里都不会出现与 影片场景设置或者人物动作同步的声音,这一点在《艺术家》里产生了颠覆。在这部影片中除了音乐之外涉及两处声音的运用,一 处出现在影片第31分钟男主角的梦中,一处出现在影片的结尾处。在男主角的梦里出现了来自周遭环境的声音,影片结尾处剧中人 物甚至可以开口说话,这些都是在真正意义默片中不可能出现的。这两处声音的运用使《艺术家》有别于默片时代因为技术问题所拍摄的影片,所以《艺术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无声电影,这种默片形式并不纯粹。 其次,导演通过影片中两处声音的运用让“默片”工具化。 第一处,在男主角的梦里身边的一切都是有声音的,有椅子倒地 的声音、有狗叫的声音、有电话铃声、有舞女的笑声,唯独男主

角是不会说话不会发声的。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是这个梦对于 观影者来说其实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因为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 导演就刻意营造出一种默片的氛围,他在影片中设置播放默片的 场景以及影片所采用的默片形式都在向观影者传达一种信息:默 片是什么样子的,《艺术家》就是这样一部默片。但是,男主角梦中出现的声音却将导演之前刻意营造的默片氛围打破,瞬间让影 片变得滑稽可笑却又扣人心弦,让人不禁担心之后的剧情会向着 怎样的方向发展。这是导演采用默片形式的直接结果,这种结果 让我们明白并非导演无法实现声画的同步,只是导演不想实现罢了,导演是要借助于默片的形式增强影片的表现力,达到他想要 的某种电影效果。影片的最后,导演彻底放弃默片的电影形式, 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有声音,男主角也可以说话,这更是对影 片之前部分的颠覆,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艺术家》中“默片”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电影形式,导演要借助默片这种形式来表达些 什么。 既然“默片”成为了导演的一种表达工具,那么在《艺术家》中,导演通过这个工具都表达了些什么呢? 首先,是向默片以及默片时代致敬。《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斩获五项奥斯卡大奖,我想最成功之处是它采用的默片形式。因为 这部影片的故事、叙述方式其实都缺乏新意,尤其是它讲述了一 个大明星由风光无限到落魄难堪再到重拾信心的故事,在这个过 程中男主角经历了打击、感受了背叛、最终收获爱情和事业,这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美版五年级十册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课前准备: 学具准备:搜集齐白石相关文字和图片 教具准备:齐白石相关文字介绍和他的作品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小小一条龙,胡子硬似棕。活着没有血,死了浑身红。”——(虾) 问:说起虾,同学们会想到哪位画家 ——齐白石,因为齐白石擅长画虾。 二、学生交流资料: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 (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2、关于齐白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齐白石的童年?——人生经历 齐白石画过什么画?——绘画题材 他的画是用什么方法画的?——表现方法 齐白石的画有什么特点?——艺术特色) 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主要从人生经历、绘画题材、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齐白石吧! 二、讲授新课 1、故事道出人生经历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巨匠。 木匠——拜学诗画——五出五归——衰年变法——艺术巨匠 2、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绘画题材 (出示作品欣赏) 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不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分一分,哪些是花鸟作品,哪些是山水作品,哪些是人物作品? 其中齐白石最擅长的是花鸟作品。他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

10大史上最有影响力女艺术家作品

10大史上最有影响力女艺术家作品 01 Louise 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Vigée Le Brun(1755-1842),出生在法国巴黎。在完全颓废的洛可可时期是一位众所周知的人像画家。她是Marie Antoinette(玛丽·安托瓦内特,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的私人人像画家,帮王后作画(有时帮她的家人作画)超过30次。Vigée Le Brun 拥有的财产中有数以百计的画作包括600张人像画和200张风景画。queen Marie Antoinette of FranceVigée Le Brun的艺术遗产不仅在今天被人想起,她,不像当时大都数深闺中的女人,而是非常出名。当她和她的女儿在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候逃离了法国,她们游历了整个欧洲,所到之处得到贵族们的欢迎追捧,他们让她继续以她自己独有的风格作画。她们一路游历到俄罗斯,并为凯瑟琳皇后及她的女儿画了美丽的人像画。Countess Skavronskaia最终Vigée Le Brun 返回到了巴黎并与她的丈夫重聚。她比她的家人活得都要久,她的余生继续以艺术家的身份作画直至生命结束。因为Vigée Le Brun对绘画的热情,独特风格及全球的影响力,所以我把她归纳在这个名单中。她多产的职业生涯是鼓舞人心的,还有她受委托创作的客户们也非常有趣。02 Mary Cassatt 玛丽·卡萨特这是你在这个名单上可能会熟悉的女士之一。Mary Cassatt

(1844-1926),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作为一名印象派画家,她最为人知晓的是她对于女人、孩子、亲子关系相关主题的关注。如果你Google“画婴儿的女性”,你可能会查找到Mary Cassatt的画作。summertimeCassatt在宾夕法 尼亚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从她十五六岁开始,直到她21岁,她决心毕业后将绘画作为自己的职业。在1866年,她搬去 法国居住,继续自己的课题和学习,这让他父亲十分懊恼。在那个时代女人无法进入艺术学校,所以她只能上私人课程,但这从未动摇过她的目标:成为一名职业的画家。1868年,Cassatt的作品,《A Mandoline Player(一个曼陀林演奏者)》入选到巴黎沙龙,一个由美术学院举办的官方艺术展览。她也是首个被该展览接受的美国女人。遗憾的是,她不得不在1870年离开法国,以避免在普法战争中被捕。这意味着她 的艺术生涯受到了重创,也因为她的父亲始终没有支持她的职业选择,没有支持和鼓励,她甚至她考虑放弃她追求艺术的目标。幸运的是,受到匹兹堡的主教委托,她回到欧洲,在意大利的帕尔马,绘制意大利伟大画家科雷乔画作的复制品。Young Mother Sewing回到欧洲之后,她的画作带上了印象派的风格,她结识了Edgar Degas,一位印象派同好,知名的水彩画家。正是这份友谊鼓舞她继续在自己的路上前行,并让她最终形成她著名的个人风格——孩子,女人的肖像画作,获得成功。她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虽然它可能是

艺术家及其作品介绍

(一)柯林·麦卡宏《北国面板》 科林·麦卡宏(1919年8月1日出生于提马鲁)被公认为新西兰最重要的画家。45年来,他的作品涵盖了许多主题、题材和风格,从景观到塑造到抽象,以及对绘画文本的创新使用。他将现代主义绘画的各个方面改编到特定的地方环境,以及他对精神问题的强烈接触,使他成为第二十世纪艺术中的一个独特人物。 他对艺术有着早期的兴趣,他的祖父、摄影师和画家威廉·费里尔的作品都对他有影响,也经常参加定期的展览。 然而,在1970年代末期,由于长期酗酒,麦卡宏的健康每况愈下,到了80年代中期,他患了痴呆症。他于1987年5月27日在奥克兰医院去世。 著名的n.Northland现在在新西兰博物馆。根据他自己的说法,麦卡宏把这些画在的太阳甲板上。它们是大的,每一个面板都是近两米高,但宽度不同,并画在一条中的帆布的长条,快速,快速,gestural的绘画-与他早期的Titirangi系列的精确不同,而且肯定对纽约学校所谓的“行动画家”的在自由有着很大的帮助。 日期:1958 介质:商用油漆 维度: 1:1779mm x 817mm 2:1778mm x 835mm 3:1761mm x 595mm 4:1764mm x 554mm 5:1778mm x 825mm 6:1770mm x 610mm 7:1779mm x 802mm 8:1746mm x 600mm 当他们第一次展出的时候,麦卡宏给每个小组一个单独的名字:黑白; 红粘土景观; 麦卢卡树与红粘土景观; 雨; 一个有着太少情人的风景; 涂依; 白路景观; 这里可能是黑暗的这些标题中有几本指的是在面板上写的文字,有时是一个单词(“雨”),有时是一段诗般的文本,比如最后一个小组,包括俳句状的语句:哦,是的,这里可能是黑暗的,在盛开的麦卢卡树可能会滋生绝望。

《艺术家》观后感冯永胜

《艺术家》观后感 ——一个没心情的80后观《艺术家》 冯永胜我瞧《艺术家》纯粹就是一种巧合,一直呆在矿上,与世隔绝,没有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每天疲惫之后就无所事事。一个偶然的机会瞧到新闻评论“《艺术家》成为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摘得五项大奖。。。。。。”,觉得好奇就用宿舍的破网速下了一个晚上才下下来。前几天下班后心情不好,就随意的点了下《艺术家》瞧了瞧,打算打发打发时间。 正就是这种好奇的心态,让我对《艺术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一开始瞧艺术家的时候,我还怀疑自己就是不就是下错了啊,怎么就是黑白还没有声音啊,不过瞧着瞧着我就不再计较就是不就是下错了,也不去纠结她到底就是无声还就是黑白的了,因为我发现这样瞧着就很好,让人不自觉的去猜测演员举手投足间的意思(就像我们的中学作文一样,无论作者就是蛋疼的心态还就是开心的心情书写的文章,只要到了我们的命题老师手里,总会有数不清的深情寓意)。这就是一场光与影的邂逅,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去思考,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来赋予她们自己的深意,让我们在乔治瓦伦丁与佩皮米勒的邂逅中不自觉的邂逅自己的

回忆,邂逅,邂逅,再邂逅,让我们的灵魂在影片的邂逅中得到片刻的沉淀。 其实《艺术家》的成功不仅仅就是这部影片的成功,而就是那一代人对美好回忆怀念的需要。正如现实一样,无论《艺术家》就是不就是凭借奥斯卡的风头,都很难的敲开各大影院的大门,她赢得了奥斯卡,却依然没有赢得票房。黑白默片的时代已经过去,她缺少观众,那个时代的人渐渐老去,无论就是明星还就是影迷,都越来越少,被新的面孔新的事物所取代,我们这一代人对默片感受太深的又不多,我也就只认识卓别林。3D时代的到来将2D时代推到了沙滩边上,更不用说黑白默片,早已成为影视史上的文物,如果再不展示一下,它早就被遗留在历史的角落里,有人不忍心,用新时期的方式包装了下与大家见个面,我们很感动,于就是决定把这一次的焦点留给她,算就是一场告别晚宴吧。个人就是这么感觉的,就像我们80后一样,突然又见到玻璃球、忍者神龟、金刚葫芦娃之类的网络日志,忽然很怀念童年,即使就是有形无实的日志、相册,觉得也要一定把它顶起来,以祭奠我们美好的回忆。影视史同样需要回忆,每个时代的印记也都要纪念。 瞧过让·杜雅尔丹与贝热尼丝·贝乔的精彩演绎之后,心中久久无法平静,可我却清楚的知道,无论怎么怀

《全金属外壳》的艺术特征浅析

浅析《全金属外壳》的艺术特征 斯坦利·库布里克作为新旧好莱坞交替的中间人物以及所在的时代赋予他一种开放的颠覆性的创作态度,加上本身独有的强烈的创新愿望,使他的作品以别具一格的风采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全金属外壳》更是在反越战题材电影中脱颖而出。库布里克始终围绕着对人性的探索的核心,将矛盾的对立面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二元的对立和碰撞中激发出独有的电影表达的手法和风格,表达作者强烈的人文关注和对生命本体的探索。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融合尼采的悲剧学说,从而形成独有的电影悲剧美学。在华丽和流动的影像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来自自我和外界的缺陷和压迫,但是在面对它们的时候导演更多的是传达了人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而不是怜悯和恐惧,不论是在各种样式的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的生活当中,这样的哲学理念对于我们认清自己都有着飞跃性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在库布里克的影像世界中,艺术和哲学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一、视听语言特征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运动的声画影像”,它的基本特性在于它的运动性和持续性。电影是在我们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的特性的基础上才得以存活和发展的,电影以连续的画面按照每秒钟24格的速度匀速出现在人眼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的影像。静止的画面通过时间的流逝才能够延续,时间是画面空间的强有力的驱动力。所以甚至有人提出:“电影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虽然我们不能够这样的绝对化和片面化,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对电影时间的重视和认可。电影在其技术特点上来看,不论是在拍摄或者播放的过程当中都是经过时间才能够实现,同样,我们从电影的艺术特性上看也是离不开时间的。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电影更加看重的是对绘画作品的表现,即画面空间的造型性,但是电影毕竟不是静止的摄影作品或者绘画作品,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在于它的逼真性和生动性,而这两种特点的实现就是通过画面的运动的过程。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拥有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完整语言系统,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运用 1963年美国打响了越南战争,这场战争于1973年结束。在这次战役中,美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吞噬掉36.5万个年轻的生命,人们开始对所谓的美国精神进行思索和批判。我们在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中看到了导演对这个主题的深刻的思考。在视听语言上,主要呈现一种保守的趋势,营造一种柔和的、自然的感觉,避免形成跳跃和突兀,让观众尽量沉醉其中,忘掉电影的技巧和人工的痕迹。这些规则往往都比较细化,比如:在画面的构成上,通常要强调的重点处于画面的中心,或者黄金分割点的位置,留出空间给另一个出场的人。景别运用中、近景较多,少用大全景或者大特写。光线照明方面尽量将人物和环境做出明显的区别。色彩要和谐、对白要清晰。根据影片的题材来确定基调为高调或者低调。表现女性的时候多用要柔光效果。摄影机的视点尽量要隐藏。剪辑流畅,遵循动作和视线匹配原则,正反打相接,不能跳轴切换。比如,在死人坑边时,先进入的是小丑的帽子和脸部特写,没有表情,然后镜头向后向下拉,并且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