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

政府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

政府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
政府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

政府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

各有关单位: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9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鲁人社字〔2019〕36号)要求,定于2019年9月16日至20日在济南举办“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承办单位:山东省信息资源应用协会

协办单位:山东省科学院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物联网协会

二、研修对象

1、各级政府机构、大数据局及大数据管理部门主管及技术人员;

2、从政务大数据、政务信息资源相关行业的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相关管理层、产品经理、技术人员等;

3、行业大数据运营商(城市、交通、金融、电力、教育等)

4、高校、大数据相关科研机构人员等。

每个单位报名人数2人以内,研修班整体规模60人,额满为止。

三、研修内容、方式及授课专家

(一)研修内容:

1. 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相关政策解读

2. 数字政府发展现状分析

3. 数字政府标准化专题报告

4. 数字政府关键标准解读

5. 智慧城市下的数字政府治理理论分析与实践

6. 数字政府应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方法

7. 数字政府建设案例分享

(二)研修方式:

1. 主讲讲师现场多媒体讲义;

2. 针对学员具体需求的互动交流;

3. 案例参观。

(三)授课专家:

邀请山东省大数据局、国家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ISO/IEC 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山东省计算中心、启迪数字、南大智慧、山东省科学院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四、研修时间和地点

研修时间:9月16日-20日,16日下午报到(共24个学时)。

研修地点及报到地点:文博苑(山东省济南市燕子山西路66号)。

五、其他事项要求

(一)本次研修班采取集中脱产研修方式,请学员提前做好工作安排,研修期间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研修人员须严格遵守学员管理规定,修完规定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时并由承办单位颁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培训学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报到时交2张1寸免冠照片。(二)请参加研修人员根据工作实际,每人撰写一篇与研修内容相关的论文或交流材料,不少于2000字,于研修班结束前提交。

(三)为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按照有关要求,参加学习的党员要成立班委和临时党小组,严格规范党内生活。积极支持班委、临时党小组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政治学习、班组讨论、主题实践等活动。党员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情况,要作为结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培训结束后,对班委和临时党小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予以宣传。

(四)本次高研班不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食宿由研修班承办单位统一安排(济南市区学员不安排住宿),学员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政府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

政府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 各有关单位: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9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鲁人社字〔2019〕36号)要求,定于2019年9月16日至20日在济南举办“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承办单位:山东省信息资源应用协会 协办单位:山东省科学院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物联网协会 二、研修对象 1、各级政府机构、大数据局及大数据管理部门主管及技术人员; 2、从政务大数据、政务信息资源相关行业的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相关管理层、产品经理、技术人员等; 3、行业大数据运营商(城市、交通、金融、电力、教育等) 4、高校、大数据相关科研机构人员等。

每个单位报名人数2人以内,研修班整体规模60人,额满为止。 三、研修内容、方式及授课专家 (一)研修内容: 1. 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相关政策解读 2. 数字政府发展现状分析 3. 数字政府标准化专题报告 4. 数字政府关键标准解读 5. 智慧城市下的数字政府治理理论分析与实践 6. 数字政府应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方法 7. 数字政府建设案例分享 (二)研修方式: 1. 主讲讲师现场多媒体讲义; 2. 针对学员具体需求的互动交流; 3. 案例参观。 (三)授课专家:

邀请山东省大数据局、国家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ISO/IEC 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山东省计算中心、启迪数字、南大智慧、山东省科学院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四、研修时间和地点 研修时间:9月16日-20日,16日下午报到(共24个学时)。 研修地点及报到地点:文博苑(山东省济南市燕子山西路66号)。 五、其他事项要求 (一)本次研修班采取集中脱产研修方式,请学员提前做好工作安排,研修期间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研修人员须严格遵守学员管理规定,修完规定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时并由承办单位颁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培训学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报到时交2张1寸免冠照片。(二)请参加研修人员根据工作实际,每人撰写一篇与研修内容相关的论文或交流材料,不少于2000字,于研修班结束前提交。 (三)为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按照有关要求,参加学习的党员要成立班委和临时党小组,严格规范党内生活。积极支持班委、临时党小组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政治学习、班组讨论、主题实践等活动。党员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情况,要作为结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培训结束后,对班委和临时党小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予以宣传。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世纪之交的新浪潮 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二.公共治理实践的展开:民主管理的新愿景 三.公共治理范式的传播:中国公共管理的新世纪 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一)公共管理的崭新范式:公共治理理论的勃兴 1.从20世纪的公共行政新浪潮到21世纪的公共治理新浪潮 (1)1887年W·威尔逊发表《行政研究》,开始了20世纪工业化国家的公共行政新浪潮。其结果,通过“政治和行政二分”,一方面,针对立法权偏重的“国会政府”格局,健全了以总统制和文官制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制;另一方面,在学术上也让现代行政学研究从政治学中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的一门显学。 (2)1989年世界银行发布“治理危机”报告,开始了21世纪全球性的公共治理新浪潮。其现状,Google英文检索:governance达385,000,000条;百度中文检索:治理有12,700,000条(06/3/5)。表现出全球性的治理热潮和中文世界治理的兴起。 2.从“单一统治”到“多元共治”:治理的内涵的根本性改变 (1)西文世界governance的简要考察 governance源于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操舵”,意指控制、操纵、统治,分别以governance 指与其相应的方式,以government指与其相应的机构。 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制度框架下,统治的主体是单一的、排他的,统治的方式是集中的、垄断的。虽然现代政治实现了竞争性和多元化的民主制度建设,但是现代政府管理依然遵循陈旧的单一、集权和垄断的方式。 美国学者V.Ostrom从1960年代起,批判了单中心、集权化的官僚行政管理,并以复合共和制为基础,论证了多中心治理的新模式。1990年代,这种多元共治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同,导致遍及世界的从公司、社区、城市、区域到全球的治理浪潮。Governance的内涵就此发生了从“单一统治”到“多元共治”的根本转变。 (2)中文世界“治理”的简要考察 上古汉语一般为单音节词,把治和理分别使用。治,用作统治、整治、秩序化、安定之义。中古后,双音节词渐兴,治与理合用为治理,意即通过统治和管理使社会秩序化而安定。如张居正《答耿楚侗书》:“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可见,中文“治理”和西文governance 的传统含义大致相同。 2000年俞可平等介绍和研究治理问题,“治理”的词义才发生从政府“单一统治”而转向社会“共同治理”的变化。 (3)治道、管制、管治、治理,还是共治:关于governance汉语译名的讨论 目前,governance的中文对译情况有些混乱,前后有“治道”、“管制”、“管治”和“治理”等几种译名。 较早有刘军宁、毛寿龙的“治道”之译,这个对译与governance偏于方法的字面意义相合,但除了在有形上传统的政治学界有人使用外,未能在应用主导的行政学界得到推广。 同期有城市规划管理学界受港台同行的影响,对governance使用“管制”的中译。但“管制”一词在大陆被用作仅比“专政”轻一级的严酷监管之义,与governance的新义截然相反,造成极大的误会。后来又将“管制”调整为“管治”。 governance最普泛使用的对译是“治理”,但由于“治理”往往与政府单方面管理相混,比如常见的“政府治理”就是如此,我们认为“治理”的对译不能从这种含混中区隔出

江苏公务员面试模拟习题:政府数字化转型

江苏公务员面试模拟习题:政府数字化转型 一、热点背景 政府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改变常常在细微处体现,但百姓获得感却是大幅提升。从今年起,杭州11家市属医院推出“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患者到医院门诊或佳院,不用缴费,在就诊结束48小时内或出院时通过手机一次性付清医疗费用个人现金应付部分即可。 二、考点预测 政府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改变常常在细微处体现,但百姓获得感却是大幅提升。对于杭州医院推出的“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你怎么看? 三、参考解析 杭州医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这确实是一个创新,是“信用就医”的积极探索。“先看病后付费”模式,一是体现了医院救死扶伤、生命优先的基本价值;二是减少看病付费流程,提高就诊效率;三是让守信的人更好地接受公共服务,强化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 医院推行“信用就医”的服务方式,可以说是好处多多。一是杭州医院推行“先看病后付”的服务,让市民们可以凭积分情况签约“先看病后付费”服务后,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在额度内,医疗费用的个人应现金支付部分可先扣除相应额度,在就诊结東后48小时内通过手机完成支付即可。可以说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造成看病难,让市民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二是通过签约“先看病后付费”服务,经输入身份证号、人脸识别等,约2分钟,系统显示签约成功,便会获得门诊1000元额度。如此一来,不仅省去了排队缴费的时间,也为患者尤其是急救患者争取救治的时间。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可以说是有很大益处的。三是凭借着信用看病,对于社会诚信建设也能起到一种有效的倒逼作用。毕竟这样的服务是要看市民的“信用分”的,一旦没有达到一定的分数,就不能签约“先看病后付费”的服务。

文献综述 当代中国实践企业型政府的可行性研究

《当代中国实践企业型政府的可行性研究》 文献综述 一、企业型政府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由于政府角色危机、财政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官僚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政府再造运动涉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再造力度之深,可谓空前。综合看其产生的深刻社会背景如下:(一)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带来的现实压力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程度更大,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政府的应变能力,取决于政府的效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政府必须提出有效的、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政策,以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显然,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官僚组织已不再适应,建立政府管理的新范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另外,官僚体制由于自身的缺陷,受到人们普遍的质疑和批评,引发了政府的合法性危机。这迫使西方国家进行政府再造运动,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二)政府扩张使政府角色膨胀,造成政府失灵,从而使西方政府面临困境和危机 二战后,受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西方国家加大了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得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引发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造成了所谓的管理危机。而国家福利主义的推行,使得政府开支增大,这对政府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持续的财政赤字。可财政资源又相对有限,此时提高税收已不大可能,政府陷入了财政危机之中。危机和困境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 (三)私营企业再造的成功经验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大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缩短,一些目光远大的公司对旧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及其背后的理念和原则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取得了成功。企业在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技术等方面都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益分析、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实行标杆管理、绩效管理,强调组织学习等等。私营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政府管理的落后、保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私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再造之成功经验无疑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产生了积极示范效应并构成了巨大的再造压力。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转移、政府权威的日趋下降、工商企业再造经验的传播、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因素,构成了政府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政府职能扩张和规模膨胀所导致的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则成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企业型政府的直接动因。面对这一形势,传统官僚制严格的等级制线性结构、对法律的过度崇拜、过于细致的专业分工显得日益僵化,力不从心,这进一步构成了行政改革的体制原因。作者认为,企业型政府是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是公共行政从传统官僚制向后官僚制转换的一种理想模式。这一主张,既非将政府同化为企业,亦非政府官员都由企业家来取代,而是用企业理论、企业家精神来影响和引导的政府改革,使未来政府更具有回应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企业型政府相关概念的界定 “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又称“企业家政府”、“企业性政府”和“企业家

中国政府规制研究

中国政府规制研究 【摘要】:对教育的管理职能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高等教育实施政府规制有着正当的法理基础。但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其属性要求学校必须拥有办学自主权,如果政府过多干预,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效果。中国目前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府规制过于严格,某种程度上侵犯到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种过度规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民办高等教育有自身的特点,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应有别于对公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不应把民办教育公办化管理。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中国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府规制法律体系不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有些规定没有落实,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平等地位难以实现,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根本区别仅仅是投资主体的不同,政府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上要保证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平等地位。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政府是决定民办高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对民办高等教育而言,政府提供的公平政策和良好的制度、法律环境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造成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规制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利益驱动的影响。政府规制机构有自身的私利,由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导致规制的越位和缺位。有利可图的规制事项大家都抢着做,无利可图则互相推诿。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膨胀是中国政府规制错位的深层次原因。第二个主要原因是政府长期以来规制手段单一,简单地采取直接行政管理的方式造成规

制越位;政府规制需要成本,政府财政投入过少造成规制缺位。政府规制的目的应有两个方面,规范管理和鼓励扶持。中国的规制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只讲规范管理,鼓励扶持停留在宏观政策层面,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中国政府规制采取的是传统的简单的“禁止”、“审批”、”处罚”等命令控制式的直接行政管理手段,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规制差距甚大。现代意义上的政府规制不仅仅意味着“管理”,更意味着“服务”;不仅仅采用强制措施,也包含激励、资助、扶持等软性措施,采取激励的方式间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的,达到政府想要的效果,而不是直接行政干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规制应借鉴美国、同本,减少强制性的直接管理方式,采取财政资助、税收优惠、信息服务等激励性的方式。针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思路是政府规制的简化和优化。政府规制的简化即放松规制,建设有限政府,发展社会自治能力。简化的关键是依法控制政府权力,把本来应由社会承担的事物归还给社会,政府规制的边界只在平衡市场的失灵,以及那些市场不愿管、不能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放权给市场和社会。所谓“优化”是指改变政府规制“越位”、“缺位”、“错位”并存的尴尬局面,制定科学的规制政策。放松规制是为了更有效地规制,绝不是取消规制,也不意味着在任何方面都要放松规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规制的优化。中国的政府规制改革需要对现行的规制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在不同的领域分别采取放松规制、加强规制以及重新规制。【关键词】:政府规制民办高等教育服务型政府宪政

政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

政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及地点 时间:地点:心 二、调研目的 按照中央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总局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确定的12个主题,紧密结合手头正在推进的工作,紧密结合“找差距、抓落实”,调研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调研对象及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座谈调研方式,围绕管理机制、网站建设、网络安全运维、人才队伍建设四项内容交流经验做法,探讨难点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经验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以经济分析预测、信息化产业研究、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为特色的国家级决策咨询机构和国家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目前在职人员570余人;内设8个正局级职能部门,3个直属机构,4家全资或控股公司。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

公室)负责中心信息化建设,内设办公室、技术处、运维管理处、安全管理处、云平台管理处等六个处室,(100多人)在岗人员。 (一)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一是综合管理部负责中心发展战略研究。二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负责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级部门开展信息化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与制造业等产业的决策咨询。三是大数据发展部负责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级部门开展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组织开展大数据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各部内设相关处室具体负责信息化各领域规划发展。 (二)网站建设。建设任务。二是公共技术服务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信息化建设及技术支持,负责牵头协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相关管理工作。经验做法:信优化,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三是采取基础设施+防护+认证平台形成统一安全防护平台。四是领导高 (三)网络安全及运维。个部门负责。一是信息与网络安全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办公室)承担政务部门委托的信息安全高端咨询、安全等保测评及评估、技术支撑、专项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开展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协调指导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地方节点的信息安全工作,承办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办公室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二是公共技术服务部负责政务外网、云计算平台等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委组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编委办关于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 知 【法规类别】纪检11804 【发文字号】浙委办[2005]55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5.08.12 【实施日期】2005.08.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 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编委办关于对省纪委 省监察厅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委办[2005]55号) 省直属各单位: 《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编委办关于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纪检监察体系,充分发挥派驻(出)机构的作用,促进我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省直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坚决推进对派驻(出)机构的统一管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单位在执行《实施意见》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省委。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8月12日 (2005年8月8日)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全面实行对派出机构统一管理”的要求和中办发[2004]12号文件精神,现就对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出)机构全面实行统一管理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对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对派驻(出)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有效促进省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派驻(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一)改革领导体制,将派驻(出)机构由省纪委、省监察厅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直接领导。 (二)强化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事业政府单位数字化信息网络行政办公系统应用软件开发解决方案

事业政府单位数字化信息网络行政办公系统应用软件开发解决方案

一、 内容说明 (3) 1.1 服务业务分析 ........................................................................................... 3 1.2 设计目标: ................................................................................................ 3 二、 解决方案 . (4) 2.1文件流转 ...................................................................................................... 4 2.2事项办理 ...................................................................................................... 9 2.3会议管理 (9) 2.4日程时间 .................................................................................................... 11 2.5文档管理 .................................................................................................... 12 2.6HR 管理 ....................................................................................................... 13 2.6综合办公 .................................................................................................... 15 三、 致远简介 ........................................................................................................ 17 一、 四、 致远公司客户名单 18 二、 内容说明

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85371626.html, 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 作者:王洪强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18期 提要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针对所面临的一些带有公共性的问题,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这对于我国的政府再造有着引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再造;借鉴;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一、“政府再造”理论内涵 “政府再造”就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即创造具有自我更新机制的公共部门。依德国行政学者塞顿托夫的观点,“政府再造”应包括现代行政学的概念,也就是通过“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再造”的目标在于重塑政府部门,成为“效率导向、可持续革新”的公共组织。“政府 再造”是要创造一种能够持续寻求高效途径的公共组织。“政府再造”就是使政府具备能够应付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不仅仅是要提高今天的效能,而且还要创造在环境变化的明天也具备改进效能能力的政府组织。“政府再造”理论有五项战略即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文化战略。 二、西方“政府再造”运动对我国政府再造的借鉴 西方各国的政府再造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至今还在继续探索之中,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具有共性的成功和失败的因素作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成功的因素有:(1)从本国实际出发适时推进行政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沿着“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如…金?字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这一条线展开的,总共经历了“起步阶段(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为标志)、推进阶段(以金桥、金卡、金关工程为标志)、发展阶段(以政府上网工程为标志)、高速发展阶段(以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为标志)”四个过程,目前正处于以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为核心建设内容的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目的和原则是建设一个“以公众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来进行的政务活动、能够为大众提供更为快捷优质服务、使其运行变得更为合理和高效的虚拟电子政府。其系统建设完成后应能具体的体现出5E价值: 1、交流更通畅(Easy communication) 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扩展了交流渠道,加强了交流工具,消除了时空限制,增加了通信带宽,使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以至于思想交流更加容易与流畅。 2、行政更高效(Efficient corporation) 电子政务的建设必将促进政府的管理和流程的改革,使政府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业务流程更加优化,进而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效率,成为高效运行的政府 3、成本更节省(Effective cost-down) 对于政府而言,实行电子政务需要一定的投资,但是通过政府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化行政手段(降低

人员和时间成本)可以减少费用。从长远来看,电子政务必将为节省政府开支提供途径。对于社会来讲,一体化的虚拟政府管理可以为社会公众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4、协作更延伸(Extensible cooperation) 电子政务及其网络的建设实现以网络为纽带、打破目前中国各地政府之间条块分割的局面、打破时空界限的政府部门内部及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的壁垒,从而使信息的高度共享、应用操作统一协调、行政管理一致协同。同时,也延伸了政府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协调,实现快速反应、快速服务。 5、用户更满意(Enjoyable customer) 上述的各种作用最终都可归结为使得不管是政府部门内部用户,还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外部用户,不管是决策性领导用户,还是办事员操作用户都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资料及其服务;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按需要、按兴趣获得所需的各种优质服务。 通过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借鉴全球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其基本建设思路是“以公众为取向”,从易到难、从独立到联合、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一般都经过“基础阶段、强化阶段、互动阶段、全面整合或无缝衔接阶段”这几个环节。 总体框架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金蝶软件基于自主产权的BOS开发平台和GMiS(Govern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产品构架构建的面向政府财政及公共部门集中管理应用的解决方案。方案立足于财政财务业务的全面整合互通、信息的完整和集中、管理和监控的强化以及决策的辅助支持增强;实现政府及部门收、支、核算、决算信息的完整汇总聚合,消除业务应用的空间和独立系统阻隔;提高业务实时应用和汇总效率,实现管理和监控的双向互动,从而高度提升政府财政及部门财务集中管理和纵横监控能力,高度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政府的数字化治理研究

政府的数字化治理研究 摘要:数字化治理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传统政府为适应数字时代演变产生的一种新治理模式。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契机。通过加大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治理将不断发展完善,成为通向善治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数字化治理数据共享数据开放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治理成为政府顺应社会诉求转变治理方式的重要途径。 一、数字化治理模式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传统政府为适应数字时代演变产生的一种新治理模式。数字化治理将政府的政务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让政府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开展,通过建立统一平台支撑政府各部门以及与社会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与以往电子政务系统不同,数字化治理是运用数字技术来履行政府职能,解决社会问题,而不局限于将政府办事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电子政务到数字化治理的转变是一种从技术运用到思维方式的转变。电子政务体系通过收集各部门的系统数据,再用本系统的数据管理本系统事务。数字化治理改变了这种“用数据治理”

的方式,将数据视为治理对象,把“用数据治理”变成“对数据治理”。这种模式下,需要治理的数据,既包括政府内部的数据治理,也包括对市场数据的治理。 2.数字化治理的意义 1.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供新契机。数字化治理需要数字技术支撑。政府可以运用传感器、摄像头等数字基础设施收集更多信息,再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相应信息做出分析研判,使得政府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社群、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情况,提高政策实施的准确性,还可以根据政策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政策实施方式,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治理格局。我国人口众 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间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依托互联网技术,政府可以实现跨省、市流动人口管理,让以往游离在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之外流动人口通过政府远程服务或者跨地区政府数据共享,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逐步实现跨地区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2.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够促进数字技术的健康发展。政府 的数字化治理需要构建完善的政务信息系统。目前,虽然数字技术获得了大发展,但数字化治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往往不具备这样的人才和技术条件。因此,“政企合作”成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系统建设的主要形式,企业成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的助

浅谈“无缝隙政府”理论下我国政府的再造

浅谈“无缝隙政府”理论下我国政府的再造 [摘要]:“无缝隙政府”理论是美国著名学者拉塞尔·林登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无缝隙政府就是要以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的政府。基于对该理论的认识和对当今我国政府的一些认识,就此我来浅谈一下,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下我国政府的再造。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政府再造;服务型政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和其他的公共组织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并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将对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他们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引领社会由原来的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转变。 一、无缝隙政府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1.无缝隙政府的内涵。 拉塞尔·林登在通用公司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无界限组织”的基础上创造了“无缝隙政府”的概念。他认为这一概念更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新组织形式的本质。所谓的“无缝隙政府”是指以用流动的、灵动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组织形态。它的形式和界限是流动和变化的,是一种直接的、人性化的关系,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或者是诸多遁词,曾经存在于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比内现在变成了网络;无缝隙组织以跨职能团队代替目前公务员在一个职能领域内服务的孤立组织;无缝隙组织强调以通才代替专才。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无缝隙政府”,指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将各个部门及职能进行无缝隙衔接,然后集中于统一的对外办事窗口,最大限度地方便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认真研究“无缝隙政府”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工商机关如何整合行政资源、优化办事程序,更加高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2.无缝隙政府主要内容。 “无缝隙政府”理论强调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把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作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点努力方向,二是努力克服层级制的传统行政结构及公共服务机制的不足,摆脱具体部门及职能划分的束缚,紧紧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使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政府官僚在进行“政府再造”,将“改革政府”变为现实,创建面向顾客、服务公众的创新性组织,以满足顾客的无缝隙的需要,提升政府的绩效和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尤其要把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作为创建无缝隙政府这一改革的重要内容。 (1).顾客导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顾客为中心的呼声持续高涨,要求对外部集体和个人做出更有效地回应,就需要认识到公共部门与公民之间的直接责任关系。顾客导向

《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PPT全文详解)

《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PPT 全文详解) 数据观获悉,近日,在“2017互联网+智慧中国年会”——数字政府与互联网+政务服务论坛上,国脉研究院副院长金婧发表了在数字政府领域的研究成果《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报告,以下为详情(实录系根据现场速记和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金婧:今天我的主题是《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最近大家一直在谈论数字政府,那么数字化概念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从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等概念都出来了,世界各国将数字治理提升为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战略层面。通过这样一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公益方面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变化。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也在经历着数字化洗礼、网络化重塑和分权化再造,这种情况下我们政府治理模式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脉对于数字政府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基本内涵与表现特征、发展模式与实践案例、评价体系和未来展望这三方面展开的。今天时间有限我就其中观点和要点与大家分享。 一、基本内涵与表现特征

▊信息社会具有一体化、社会联动性高、复杂不确定性的特征,这种背景下需要从三个维度来理解数字政府:○数字政府是一种不断演进的政府形态 在不同的技术条件、需求阶段、社会响应趋势下,其所表现出来的特色、价值和影响等均不一样,本质上,数字政府是在web2.0技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同技术的作用下,不同服务模式的驱动与用户需求的倒逼下,逐渐生成的政府新形态。 ○数字政府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组织范式 本质是数据驱动,无论是治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其背后是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运营,作为数据驱动的组织,数据作为一种资产、能源和组织灵魂与依归,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智能政府等都是不同的数据价值爆发阶段对数字政府的再 定义。 ○数字政府是一种社会创新的开源平台 数字政府的终极模式是公民社会的成熟与自组织,主动参与政府事务并分担责任贡献力量解决问题,类似于Appstore的应用市场模式将出现,政府以开源平台模式呈现自身能力与资源,为社会创新力量提供二次创新与开发的基础资源。通过数字政府演进路线图可以直观看到以2013年大数据为基点,所有应用、设备、需求都出现爆发式增长和转变,数字化形态也从信息数字化到业务数字化再到组织数字化转变,

政府规制理论

政府规制理论 内容提要 ?政府调节经济,以矫正市场失灵,它所采用的最惯常的手段就是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政策是针对市场秩序和企业的,常用的手法就是规制。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民经济的计划化。 ?本篇分析政府规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第九章政府规制 主要内容 ?政府规制的内容与方法 ?政府规制失灵与规制的放松 ?了解政府规制的过程 背景知识:规制经济学 “规制”(“Regulation”),是规制部门通过对某些特定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定价、产业进入与退出、投资决策、危害社会环境与安全等行为进行的监督与管理。实践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特定产业的规制已成为普遍的政府行为。 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 依据规制性质的不同,规制可分为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 经济性规制主要关注政府在约束企业定价、进入与退出等方面的作用,重点针对具有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特征的行业。 社会性规制是以确保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所进行的规制,主要针对与对付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外部性有关的政策。 规制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是对政府规制活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规制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派别:规制规范分析与规制实证分析。 代表人物 规制规范分析学派产生于十九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查得威克、马歇尔、庇古、德姆塞茨、威廉姆森等。 规制实证分析学派萌芽于十九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迪普特(Dupuit,1849)

的研究,在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壮大,主要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卡恩、帕尔兹曼、贝克尔等。 规制规范分析学派 主要观点: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及存在市场失灵,如自然垄断、外部性等,因此应对企业活动进行规制,规制的目的是在确保资源配置效率情况下,保证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规制实证分析学派 主要观点:政府规制的目的并非是保护公共利益,而是为维护个别集团的利益,在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的相互利用,并通过经验数据分析,佐证了所提出的观点。 在某些经济学家看来,保护公共利益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进行规制与是否有必要进行规制或规制的实际效果是两个问题。 斯蒂格勒在其1971年所发表的经典性论文《经济规制论》中就明确提出了进行规制的公共利益动机只是一种理想主义观念,而真正目的是政治家对规制的“供给”与产业部门对规制的“需求”相结合,以谋求各自的利益,这才是规制的真正动机所在。 规制俘虏(Regulatory Capture)理论 斯蒂格勒在70年代初提出了规制俘虏理论。斯蒂格勒从对十九世纪以来美国规制历史的考察揭示出规制与市场失灵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经验研究也表明规制是照顾生产者利益的,通过规制可以限制竞争者进入,提高行业内生产者的利润,并允许超额利润的存在。 立法机构的规制立法是为满足产业对规制的需要(即立法者被产业俘虏),而规制实施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即执法者被产业所俘虏)。 其核心内容是:具有特殊影响力的利益集团――被规制企业――进行寻租活动,使规制者成为被规制者的“俘虏”,并参与共同分享垄断利润,这就使政府规制成为企业追求垄断利润的一种手段。 规制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激励性规制与放松规制在全球的兴起; 社会性规制日益发展,其规制领域不断扩大; 政府规制方法更着重体现市场原则,出现了政府规制活动与市场机制相融合的趋势。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处理实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 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公文处理 【发文字号】浙政办[1997]17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7.07.23 【实施日期】1997.07.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 办公厅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浙政办[1997]1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已经秘书长、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处理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做好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办文质量,促进公文处理工作

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行文规定 (一)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省政府行政规章和行政措施,请示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行文要少而精、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文牍主义。 (二)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向省政府的请示,应贯彻“党政分开”的原则。凡同时主送省委、省政府的请示,省政府办公厅需待省委办公厅批办后才予办理。如涉及党的工作,由省委、省政府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行文。 (三)行文关系应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省政府办公厅一般不受理越级的请示或报告。 (四)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请示解决的问题涉及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应用抄送形式,并先行协商。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个人,也不能同时抄送下级机关。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五)主送省政府的请示、报告(包括附件)一般报送15份。内容单一的请示件可报送5份。 二、办文规定 (一)送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的公文,统一由秘书处签收,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各部门来文,由秘书处提出拟办意见。其中需由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直接办理的来文,作为“办件”交综合处处理。 2、各地、各部门来文,不需要处理答复的“阅件”,由秘书处直接分发;需要处理答复的“办件”,交综合处处理。 (二)综合处对“办件”,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概念题 1.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公共管理的特征包括:①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②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③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④强调多元价值;⑤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⑥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⑦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⑧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则是这一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较为模糊,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2.公共管理学 答:公共管理学是指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科学。这一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策略。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或研究途径,其特征包括:①它是整合性概念,是介于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之间的研究领域;②强调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③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④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⑥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⑦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它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借用了许多理论与方法。 3.新公共管理 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的名称在西方各国不尽相同,如在英国叫“管理主义”,在美国则称为“企业家的政府”或“新公共管理”,在其他一些国家又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共行政”等。 …… 第15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一、概念题 1.再造 答:再造是指对组织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组织绩效的重要尺度上取得剧烈的改善的活动。再造的特点在于:①剧烈性,再造带来的并非是微不足道的改善或进步,而是要使组织绩效实现大幅度的突破。②彻底性,再造并非改进现有状况,而是重新创造,深人到事物的根基。③注重流程,流程是再造的核心,指一组结合一起的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机关工作。④重新设计,再造要求重新设计组织过程。⑤再造并不是缩小规模;⑥再造不是组织重组;⑦再造不是赶时髦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