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投资概述

一、国际投资的概念与类型

*国际投资是投资者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而将其资本投向国外的一种经济活动。

*直接投资是指伴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投资,投资者在海外直接经营企业,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较大的控制权。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参加企业经营管理,也不享有企业的控制权或支配权,而仅持有的能提供收入的股票或证券进行的投资。

二、国际投资的历史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间投资的双向“对流”仍是国际投资的主流,但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亚洲地区与拉丁美洲已成为国际投资趋向的热点。

三、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指能有效地影响国际资本的运行和效益的一切外部条件和因素。

(一)物质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基础设施

(二)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条件,意识环境

四、国际投资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投资兼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一方面资本具有固有的消极性,它唯利是图,不会顾及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又具有积极作用,资本输入国通过利用外资可以解决国内资金困难,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提高国内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改造老企业,建设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型企业,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国际投资法的概念、渊源与体系

一、国际投资法的概念

*国际投资法是指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特征:1、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2、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3国际投资法调整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既包括国内法关系,又包括国际法关系。

二、国际投资法的渊源

(一)国内立法(二)国际条约(三)其他渊源1联合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2国际惯例三、国际投资法的体系

国际投资法是由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有关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综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

国际投资法的体系是由其客观基础——国际投资关系的统一性决定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主体不仅有位于不同国家的法人和自然人,而且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从而构成了多层次、立体交叉的统一国际投资关系。

第三节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

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二、平等互利原则平等是指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互利是指相互关系中

要兼顾双方的利益,不能以损害对方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要求。

第四节国际投资法的作用

一、保护国际投资

(1)保证给予外国投资以公正待遇(2)关于政治风险的保证(3)企业自主权的保障(4)为解决投资争端提供便利

二、鼓励国际投资

三、管理国际投资

第二章国际投资法主体

第一节自然人

自然人是国际投资关系的参加者,能依有关国家的国内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是国际投资法的主体之一。

一、作为国际投资法主体的自然人的法律能力

二、外国自然人能力的确认

各国主要是以属人法作为确认自然人一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准据法。

三、外国自然人身份的确定

外国人是指根据东道国的国籍法,没有取得东道国国籍的人。

解决国籍冲突的方法:平等原则,有效国籍原则。

第二节法人

法人是按法定程序设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

一、作为国际投资法主体的法人的法律能力

法人的一般权利能力国际上认为应依法人的属人法来确定。

二、法人国籍的确定

依成立地和住所地

确定公司国籍在投资法律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1)确定该公司可否享受东道国提供的待遇和保护;(2)确定由何国对该公司行使外交保护权;(3)凡属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问题,应依公司的属人法解决。

三、对外国法人的承认及对其能力的限制

(一)对外国法人的承认

外国法人必须经过内国的承认才能在内国以独立的法律人格进行活动。承认外国法人,只具有确认或宣示的性质,而没有创设的性质。

1、一般认可制2特别许可制

(二)对外国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限制

第三节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跨国公司是指一个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有联系关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特征:1跨国性2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3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二、跨国公司在国内法上的地位

在国内法上,跨国公司诸实体没有特殊地位,它们与所在国的商业组织具有的地位相同。子公司是指由母公司持有或多数股份或受母公司控制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子公司一般是东道国的法人,东道国对其具有属地管辖权,又具有属人管辖权。

分公司是总公司设立的办事机构、营业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四、跨国公司的国际法律地位

跨国公司是国内法人因而应必须服从国家的管辖。其一,跨国公司没有根据自己的意思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其二,它们也没有直接承担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第四节国家与国际组织

一、国家

国际投资关系既包括国内法关系又包括国际法关系,而国家是这两种关系的重要参加者。国家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权利和能力,是由主权派生的。国家参与国际投资活动时,其地位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国家若作为合同当事人,应与另一方私人当事人处于平等的位置;另一方面,国家作为主权者,有管理领域内外国投资的权利,国家及其财产享有豁免权。

国家管理境内外国投资的权利主要包括:决定投资的优先顺序、投资审查权、管理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权利、国有化或征用权、外汇管理权、征税权。

国家豁免指一个国家不受另一个国家管辖。

国家行为原则是指主权国家在其领域内所为的行为,外国法院无权审查其合法性及效力。第三章各类国家外资立法概述

第一节外国投资法的概念和体系

一、外资法的概念及意义

外资法是指资本输入国制定的关于调整外国私人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外国投资法是反映外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调整及管理外国投资关系、保护外国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1、外国投资法是外资政策的具体体现2、外国投资法是调整外国私人直接投资的法律手段,是保护外国投资者极其经营活动及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3、外国投资法是管理外国投资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4、外资法是投资及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条件

二、外资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要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外资采取鼓励与保护措施,以保证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与安全。同时,为了消除外资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发挥积极作用,维护东道国的经济主权与利益,必须对外资进行必要的管理与引导。

三、外资法的体系

1、国家制定有一部统一的外国投资法典,用以专门调整外资关系,并辅之以其他相关的法律。

2、没有统一的外资法典,而是制定若干关于外资的专门法律,构成有关外国投资的基本法群,辅之适用其他相关的法律。

3、既没有专门的基本法或单行立法,而是以一般的国内法律、法规来调整外资关系,内外国投资者均适用相同的国内法律。

第二节发达国家的外资立法

一、始终自由开放

美国关于外国投资的法律与政策具有如下特点:1、对外资的进入没有实行一般的投资审查制;2、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在美国享受国民待遇;3、基于国家安全及经济利益的需要,对某些关键部门中的外国投资给予一定的限制。

二、从开放到实行某些限制

(一)加拿大

加拿大1985《外国投资法》的特点是:1、对外国投资根据情况,分别采取申报与审查两种程序;对非加拿大人直接购买企业总资产超500万加元间接购买超5000万加元且外国人控制权超50%才审查。2、维护本国利益,保护关键行业。

(二)澳大利亚

1外国投资许可的取得。投资下列部门需审查批准a外资对现存企业的取得b民用航空事业与新闻事业的投资c外国政府或其机关的直接投资d城市不动产的取得e向新兴矿业或新建企业的外国投资超过1000万澳元的投资2、对外国投资的限制3、对外国投资的优惠待遇,三、从保守到逐步开放

日本的特点:1、外资政策从“原则禁止,例外自由”到“原则自由,例外禁止”的根本转变2、外资法放宽了审批制度。3、对外资有一定的限制。4、采取一些鼓励措施税收优惠、补贴及财政优惠。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外资立法

发展中国家外资立法的共同特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投资有审批的规定;与发达国家相比,对外国投资鼓励较多,限制也较多。

一、非洲国家对外国采取宽松的政策

二、亚洲中东及北非国家

三、东盟国家

(一)东盟国家外资立法总的特点1优厚的鼓励与适当的限制相结合2积极利用合营企业形式和发展出口加工区

(二)新加坡外资政策与立法的特点:1对外国投资实行统一归口的高效管理体制,简化手续,节约时间、费用。2对内外资一视同仁3采取合理措施引导外资流向,使其与国内经济发展目标一致4对某些外国投资采取特别的优惠措施5法制健全、执法严明,投资者能获得切实的法律保障。

(三)马来西亚外资的政策与立法1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外资的法律与法规2引进外资的重点是引导外资纳入较冷的行业,又鼓励一些优先发展项目及新的企业。3外国投资的申请与批准4对外国投资的限制5对外国投资的奖励政策及优惠措施

四、拉丁美洲国家

五、关于发展中国家外资立法的发展趋势

首先,发展中国家需要吸引外资来发展本国经济,管理外资的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其次,在限制外资的政策影响下,发展中国家难以吸引到外资发展本国的经济,必须采取多鼓励、少限制的方法。

第四节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外资政策与立法

1放宽了外资进入的限制2加强了对外国投资的保护3给予外国投资以特殊的鼓励

第五节中国的外资政策与外资立法

一、中国外资法的体系

1、宪法性规范。

2、国家专项单行立法。

3、地方性法规

二、中国外资政策与立法的特点

1、坚持平等互利,确保中外双方权益。

2、鼓励与限制相结合,重在鼓励与保护。

3、适应国情,参照合理的国际惯例。

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形式

第一节合资经营企业

一、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为实现特定的商业目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一种企业形式。

国际投资法上的合营企业是指国际合营企业,即由不同的国籍的投资者举办的合营企业。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同东道国的政府、法人或自然人按法定或约定的比例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特定业务,共同分享利润,共同承担亏损。

(二)合营企业的特征

1由内外合营者共同举办。2由合营双方共同投资。3由合营双方共同经营管理

4由合营双方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二、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

(一)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

合营企业依其法律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股份式合营企业和契约式合营企业

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大体上可分公司和合伙两大类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法人组织。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为股份式合营企业,是中国法人,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合营各方对合营企业的责任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中外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外资股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合资经营企业的作用

对海外投资者来说,一、可以减少或避免政治风险二、有助于取得新市场三、可以取得多重优惠和各种方便

对于资本输入国,一,可以在不增加国家债务负担的情况下利用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二有利于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三可以利用外国投资者的销售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外汇。四有助于东道国对企业的管理控制。

第二节合作经营企业

(一)没有组成实体的合作经营特征:1合作以合同为基础2合作不组成经济实体,更不组成法律实体,而单纯基于合同而活动3合作关系一般不受公司法或企业法支配,而受合同法支配。

(二)合作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属于契约式合营的一种类型,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当事人为实现特定的商业目的,根据合同的约定投资和经营,并依照合同的约定分享权益和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一种企业形式。

二、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包括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

(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特征与作用

依法以合同约定投资或者合作条件;依企业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依合同约定分配收益与回收投资,承担风险和亏损。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作用1可不受国内配套投资资金的制约2外方能保本,我方也有利。3、灵活方便、适应力强。

第三节外资企业

一、外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般认为,外资企业主要是指根据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或大部分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我国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

特征:1外资企业是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2外资企业的全部资本归国外投资者所有

3外资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二、外资企业的法律性质和组织形式

(一)我国外资企业的法律性质

外资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

外资的作用: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控制企业的先进技术,保证某些高精技术不落入当地企业手中,以维护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有助于实现母公司的战略目标。

对于东道国来说:可以在不出资、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通过外资企业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向外资企业征收税款和费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可以增加本国人员的就业机会,提高本国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可以要求外资企业利用当地某些产品,带动本国其他行业部门的发展。

第四节企业形成的方式

一、设立新企业

(一)投资合同

投资合同是指投资各方为实现特定投资的目的而缔结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1合资经营合同,即外国投资者同东道国投资者双方为设立合资经营企业而订立的合同。属于股份式合营。2合作经营合同,即外国投资者同东道国投资者为设立合作经营或经营合作项目而订立的合同。契约式合营。3合作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即外国投资者同资源国政府或其国家专营公司签订的勘探、开发、生产自然资源的合同。

中外合营企业合同的基本内容:1合营各方的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的姓名、职务、国籍;2合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企业和规模;3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合营各方的出资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出资的缴付期限以及出资额欠缴、转让的规定;4合营各方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比列;5合营企业董事会的组成、董事名额的分配以及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聘用方法;6采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其来源7原材料购买和产品销售方式,产品在中国境内和境外销售的比例;8外汇资金收支的安排9财务、会计、审计的处理原则;10有关劳动管理、工资、福利、劳动保险等事项的规定;11合营企业期限、解散及清算程序12违反合同的责任13解决合营各方之间争议的方式和程序14合同文本采用的文字和合同生效的条件。

*投资合同的效力:第一,合同的主体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第二,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第三,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第四,合同的成立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二)投资企业的章程

1、章程的概念与制订

章程是规定企业的宗旨、组织原则和经营管理方法等事项的法律文件,是企业的组织及活动规章。

制定章程是一种要式行为。各国公司法和外资法一般都对外商投资企业章程的章程的制定规定了下列条件:第一,须经合营或合作各方或全体制定者的一致同意;第二,须采用书面形式,且有制定者的签名或盖章;第三,须经东道国政府审批机构批准后生效。

2、章程的基本内容

公司章程的记载事项有三类,即绝对必要事项、相对必要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

3、章程与投资合同的关系

首先,从基本内容来看,投资合同与投资企业章程,都是投资企业的基本法律。其次,从效力范围来看,投资合同是规定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只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拘束力,而章程则是规定企业本身的组织及其活动的规则的。第三,从性质来看,投资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制定的内部文件,属于商业秘密;而章程则是以企业的名义、经过企业组织有决定权的机构。

二、收购现存企业

(一)收购的形式及其法律特点

1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

2吸收合并是指即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

3收购是指由收购公司发出收购要约,购买某个目标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或资产,以便控制该公司的行为。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的方式进行的收购

#协议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达成收购协议的方式进行的收购

(二)关于收购的法律和程序

(三)收购现存企业的作用

1有利于迅速立足东道国2有利于减少投资风险3可以减少世界市场的竞争对手4有利于实现投资者的投资目标。

第五章国际合作开发与建设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合作开发的法律特征及基本模式

一、国际合作开发的法律特征

国际合作开发是国家利用外国投资共同开发自然资源的一种国际合作形式。

特征:(一)开发者须取得特许权或开采权(二)合作主体具有特殊性(三)合同安排复杂多样

二、国际合作开发的基本模式

(一)特许协议是指一个国家同外国私人投资者,约定在一定期间,在指定地区内,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力投资从事于公用事业建设或自然资源开发等特殊经济活动,基于一定程序,予以特别许可的法律协议。特点是1协议一方为主权国家的政府,他方为外国人投资者2基于东道国政府的许可,外国私人投资者享有并行使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利3协议一般事先经立法授权的行政机关批准,甚至须提交立法机关审批。

(二)合营制

一是设立合营企业的股权式合营二是契约式合营或合伙。

合营企业是由东道国与外国石油公司组成的以勘探开发石油资源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基本特征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负盈亏和共担风险。在法律上合营企业是独立的法人

2联合作业协议

(三)产品分成合同

特征:1资源国拥有作业区的土地和资源的所有权;2资源国国家公司负责石油开发作业的经营管理;3外国合同者负责实施石油作业并提供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所需费用和技术;4全部石油产品在弥补开发费用后由国家公司与外国合同者依合同规定分成。

(四)服务合同

特点:1东道国或其国家公司具有石油勘探与开采权,独立投资和经营2通过与外国公司签

订服务合同,把勘探开发的某些工作交由外国合同者,由其完成任务3石油产品全部由东道国或其国家公司取得,外国合同者只是取得相应的报酬,通常是取得一部分产品。

第二节特许协议的法律问题

一、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

特许协议不应被看作是国际协议。1特许协议不是国际法主体间签订的协议;2有些协议虽选择适用国际法,但这种选择只是对国内法的补充,并不能说明协议已国际化了,而且现代特许协议已愈来愈少选择适用国际法及一般法律原则了。

二、特许协议的效力

国家不履行或违反特许协议应负国际责任1约定必须信守原则2一般法律原则

依国内法负责,不负国际责任1特许协议是国内法契约,不是国际间协定2国家对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

三、稳定条款及其效力

稳定条款是指一国通过合同,向外国私人投资者作出承诺,保证外国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致因该国法律或政策的改变而受到不利影响。

四、重新协商或调整条款的效力

调整条款是指当规定的事件发生,要求修改合同的条款和内容以重新确立合同的经济平衡时,允许合同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自动调整。

重新协商谈判条款是指合同当事人基于各种不同原因,经过共同努力,同意在通常订立合同所确定的范围内对合同作重大变更。

重新谈判条款有助于妥善解决因情势变迁而使双方经济利益失衡所产生的争议,减少政府单方采取行动的风险,公平地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

五、特许协议适用的法律

(一)非国内法的适用1契约条款法2双方当事人共同的法律原则3国际法4文明国家公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二)国内法的适用1特许协议属于国内法契约,而且与东道国具有最密切联系2依据主权原则,主权国家有权对其境内的一切人、物和法律关系,适用本国法进行管辖

第三节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

一、基本原则

中国对其境内的海洋石油资源,具有所有权,对开采的设施、装置及作业船舶等具有管辖权。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合作开采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同时,合作开采的一切活动,都应遵守中国法律

二、合作开采方式

中国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的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该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公司,享有在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合作开采的方式是:由合同中外国企业一方投资进行勘探,负责勘探作业,并承担全部勘探风险;发现商业性油田后,又外国合同者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双方投资合作开发,外国合同者负责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直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按合同规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接替生产作业,外国合同者可按合同规定,从生产的石油中收回投资和费用,并取得报酬。我国对外合作开采的方式,兼具风险合同、产品分成合同和合作经营的特点。

三、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合同

我国的石油合同不是特许协议,而是国内法契约。因为1石油合同中方当事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公司2石油合同是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签订,并经中国审批机构批准生效的3石油合同适用中国法律

第四节外商投资成片开发土地

一、外商投资成片开发土地是指在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依照规划对土地进行综合性的开发建设、平整场地、建设公用设施,形成工业用地或其他建设用地条件,然后进行转让土地使用权、经营公用事业;或者进而建设通用工业厂房以及相配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地面建筑物,并对这些地面建筑物从事转让或出租的经营活动。

特征:1设立开发企业2取得土地使用权3依法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利用与经营4在特定的地区进行

二、国有土地所有权出让合同

国有土地所有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所有者,并由土地所有者向国家支付土地所有权出让金的行为。

主要内容:1出让地块2出让金及其支付3出让年限4建设规划设计条件,或称使用条件5定金及违约责任

第五节BOT的法律责任

一、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协议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二、BOT的项目当事人

1政府2项目公司是项目发起人为建设、经营某特定的基础设施而设立的公司或合营企业,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3其他参与人建设公司、营运商、贷款人、供应商、用户

三、BOT的合同安排

BOT特许协议的内容

四、BOT的融资问题

(一)融资方式

1股权投资是指由项目公司的合营者或股东所投入的股本组成的。

2项目贷款或融资是指项目公司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

(二)预期收入

五、BOT的风险及风险分担

(一)商业风险

完工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市场与收益风险

第六章中国关于外资管理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外资进入的管理

中国利用外资,应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总体方向。

一、设立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的主体资格

中外合资经营法、合作经营法规定,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二、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

外商投资的领域是指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允许外商投资的行业部门。

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

1996年6月20日《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三、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审批制度

(一)审批的目的与作用

对外资的审批是指资本输入国政府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进入本国的外资进行鉴定、甄别、评价,并决定是否给予许可的一种制度。1保证外国投资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本国计划、优先发展目标一致2避免由外资控制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3使外国投资有利于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4避免外国投资过分集中于少数经济部门

(二)审批机构

(三)审批程序1立项2申请3审查与批准

第二节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制度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

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指为设立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应为投资各方认缴的出资额总和。

(一)出资方式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可以现金、实物、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及不动产等作为出资

(二)出资比例

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在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中,外国合作者的投资一般不低于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25%,在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中,外国合作者的投资一般不低于中国和外国合作者投资额之和的25%。

第三节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机构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管理机构

合营企业是由中外合营各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管理的股份式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一)董事会:企业的权利机构。

(二)经营管理机构:企业的执行机构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管理机构

中外合作企业在性质上属于契约式合营企业,

第四节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计划管理

二企业购销业务管理

三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引进管理

(一)技术引进的方式及对象

合营企业引进技术有两种方式:外国合营者以技术入股或通过技术转让方式取得。技术引进的对象主要是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

(二)技术转让协议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收益分配与财务会计管理

在合资企业中,投资各方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在合作企业中,合作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分配产品或收益并分担风险和亏损。

1利润分配合营企业获得的毛利润,按中国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后,扣除合营企业章程规定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与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净利润根据合营各方注册资本的比例进行分配。

2合作企业的投资回收与利润分配

1)投资回收中外合作者在合作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资产归中方所有的,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但只能回收投资原本,而不

包括资本的利息。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的,仍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五节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种税收

(一)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适用199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税收管辖权原则。2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3税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合计为应纳税额的33%

4税收优惠:对特定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优惠;对生产性及低利润的行业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优惠;对外商再投资给予优惠;对企业亏损的处理

(二)流转税

从1994年1月1日起,原征收工商统一税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个人与内资企业与个人一样,统一征收新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1、增值税的涉外征收范围。凡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外商投资企业,均应依法向中国政府缴纳增值税。

2、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凡在中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以外的所有劳务,或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外商投资企业,均应依法向中国政府缴纳营业税。

3、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凡在中国境内从事某些法定消费品的生产、委托加工、销售和进口的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向中国政府缴纳消费税。

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避免双重征税问题

双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各自按本国的税法同时课征所得税。

(一)通过国内法方法避免双重征税

抵免制,是指纳税人居住国对纳税人的国外收入,允许在本国应纳税额中相抵扣减已向收入来源国缴纳的税款。

(二)通过国际法方法避免双重征税

税收扰让是指纳税人居住国对纳税人的国外收入,由于收入来源国实行税收优惠措施而减免的税额,也在本国应纳税额中相抵免征。

三、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及预防

(一)避税,是指跨国收入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别,采取变更经营地点或经营方式等种种公开的合法手段,以谋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国家纳税义务的行为。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转移定价。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人为地提高或压低交易价格,通过其所参股的关联企业,将利润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或避税港,以达到少缴纳或不缴纳税收的目的。

(二)中国税法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正常交易原则”,来调整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行为。正常交易原则是指对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外的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应与无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一样,视为独立进行的交易。

第六节外商投资企业的终止与清算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期限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

(一)企业解散的原因:外商投资企业由于不能继续存在的事实出现而终止其经营活动,称为解散。自行解散与强制解散。

1、自行解散

2、强制解散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破产,当企业无偿还债务能力,债权人向法院要求宣告该企业破产,并且法院对其宣告破产时,该企业应当解散;二是法院或主管机关发出解散的命

(二)企业解散的效力

第七章境外投资法律制度

境外投资是指资本输出国投资者在外国进行的投资。

第一节海外投资的鼓励与管理

一、海外投资的鼓励措施

(一)税收鼓励和保护措施

(二)投资情报及投资促进活动

(三)资金与技术援助

(四)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二、海外投资的管理措施

资本输出国对海外投资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要求海外投资企业公开情报

2、防止海外投资企业逃避税

3、其他法律措施

1有些国家的反托拉斯法或反垄断法对海外投资有重要影响。

2进出口管制法对海外投资企业也具有管制作用

3外汇管理或政府的金融政策对海外投资也具有重要作用

4刑法对海外投资也有相当的影响。

第二节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保护与鼓励本国私人海外投资的重要的国内法制度。一、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特征:

1、海外投资保险是由政府机构或公营公司承保的,它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保护投资为目的。

2、海外投资保险的对象,只限于海外私人直接投资。

3、海外投资保险的范围,只限于政治风险,不包括一般商业风险。

4、海外投资保险的任务,这一任务通常是结合两国间投资保证协定来完成。

二、保险人

(一)政府公司作为保险人,以美国为代表。

(二)政府机构,日本国

(三)政府与国营公司共同实施保险业务。德国。

三、保险范围

保险范围重要限于政治风险。

1征收险,指由于东道国实行征收或国有化措施,致使投保者的投资财产受到部分或全部损失。

2外汇险,包括禁兑险和转移险,前者指作为被批准项目的利润或其他利益,或因投资回收或处分投资财产而获得的当地货币或其他货币,在东道国禁止兑换成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后者则指投资及其收益不能自由转移至东道国境外。

3战争与内乱险,指由于战争、革命、暴动或内乱的结果致使投资者在东道国的投保财产受到损害。

四、保险对象

保险对象为合格的投资。合格投资的标准1必须符合投资者本国的利益2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3一般只限于新的投资

五、投保人

1本国国民,即根据本国法律取得本国国籍的自然人;2本国公司、合伙、或其他社团。3受本国公民、公司、合伙或社团控制的外国公司、合伙、社团。

七、赔偿与救济

(一)投保人的义务

一旦保险事故发生,投保者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尽速向承保人通知风险与损失的发生,提供有关证据,申请赔偿,并同时基于保险合同承担如下义务:1预防和减少损失,并应在东道国境内采取一切行政和司法救济措施,要求制止风险或取得赔偿2保管好有关的一切资产和资料,以便检查和审计3向承保人转交有关承保投资的资产和权益4与承保人通力合作,帮助代为索赔。

(三)代位求偿权

承保人在向投保人支付保险金之后获得代位求偿权,向东道国索赔。

第三节中国对境外投资的管理和保护

一、我国境外投资的概况

我国境外投资的特点1投资领域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2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3投资规模普遍偏小4投资主体中,国有企业集团占据主导地位,这与我国的公有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有一定的关系5投资形式以在东道国创建新企业为主,具体包括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建立合营企业。

二、调整我国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

(一)国内法规范

1境外投资企业的审批。

2境外投资企业的外汇管理。

3境外投资的国有资产管理。

(二)国际法规范

1双边条约

2多边条约1988年4月我国参加了《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1992年7月我国参加了《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公约》

三、我国境外投资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境外投资的主体

依据我国法规,国内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有资金来源,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能力及人才,均可申请设立境外投资企业。中方投资者须符合下述条件1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有固定的或经重新核准的经营范围、有一定的资金和经营规模2在境外举办从事工程承包或劳务合作业务的企业,必须是由对外经贸部批准授予对外承包工程或劳务合作业务经营权的公司3非经特殊批准,不得使用国家资金以个人名义在境外投资举办企业。(二)境外投资企业的设立及撤销

1申请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必须达到以下目的:能带动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出口;能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能较长期稳定地为国内提供需要和短缺的原材料和产品。

2我国对境外企业的设立采取分级审批制度

(三)境外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

1境外投资企业自正式投产或开业之日起,5年内对中方分得的利润免征所得税。2对资源开发项目的产品,凡纳入国家进口计划的,可享受同等的关税待遇和政策性补贴。3对远洋

渔业中方船舶捞运回的渔货,可免征进口关税4对在第三世界国家不能获得可兑换货币的合营企业,中方以分得的利润购买或以易货方式换回我国所需要的其他产品,除国家限制进口的产品外,若经营有亏损,可申请减免进口关税。但属于产品返销,则应按规定征收进口税。5对中方作为投资带出的设备、器材和原料,海关凭经贸部的批准证书和合同副本予以放行,免征出口税。

(四)境外投资企业的外汇管理

1外汇风险及外汇来源的事先审查

2登记与投资外汇资金的汇出

3外汇利润和资产的调回

(1)缴存汇回利润保证金

按汇出外汇资金数额的5%缴存汇回利润保证金

(2)境外利润、资产的限期调回

4外汇优惠与外汇监管

5境外投资的国有资产管理

(1)实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2)其他国家机关对国有资产海外投资的配合管理(3)明确投资单位的职责(4)严格控制将国有资产以个人名义进行产权注册

四、我国境外投资立法的完善与思考

1进一步完善鼓励海外投资的法律制度

提供投资情报服务;技术援助;建立税收饶让制度

2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3加强对国有资产境外投资的管理

第八章双边投资条约

双边投资条约是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之间签订的,旨在鼓励、保护、及促进两国间私人直接投资活动的双边协定与条约之总称。

第一节概述

一、双边协定的类型

(一)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类条约是在相互友好的政治前提下,针对通商航海等事宜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一种贸易条约。

(二)投资保证协定其特点在于重在对国际投资活动中的政治风险提供保证,特别是与内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相结合,为其提供国际法上的前提与保障。主要内容:承保范围;代位求偿权;争议的解决

(三)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其特点是内容详尽具体,以促进和保护两国间私人国际投资为中心内容,既包含有促进与保护投资的实体性规定也有关于代位求偿权、争议解决等程序性规定。主要内容有:外国投资者的待遇;受保护的投资和投资者;国有化与征收;货币的转移与汇兑;代位求偿权;争议的解决;

从投资保证协定和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的内容来看,前者所保护的对象是单方面的,即它是资本输出国为寻求其国民的海外投资在资本输入国得到有力保护而谋求与资本输入国签订的双边协定,并且这类多与资本输出国的国内外投资保险制度相结合,着重规定资本输入国承认资本输出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合法性及享有的权利,如代位求偿权、以主权地位根据国际法提出某项要求的权利,因而,它以程序性为主;而后者的保护对象则是相互的投资,

而且内容具体详明,既有确立法律保护的实体性规定,又有保障实体权利实施的程序性规定,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保护,已成为双边投资协定中的主体条约类型。

二、双边投资协定的作用

1、双边投资协定为东道国创设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双边投资协定因其缔约国只有两方,较之谋求多国间利益平衡的多边投资条约,它易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顾及双方国家的利益而达成一致。

3、双方投资协定可以加强或保证国内法的效力。

4、为缔结国双方的私人海外投资者预先规定了建立投资关系所应遵循的法律规范结构和框架

5为投资争议的妥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第二节双边投资协定的内容

一、受保护的投资者和投资

(一)投资者

1具有缔约国国籍或在缔约国境内有住所的自然人

2依缔约国法律设立、或在该缔约国内有住所的人或非法人实体

3由缔结国公民或法人控制的第三国或对方缔结国的公司

(二)受保护的投资

双边投资协定既保护投资者投资的各种资产,也保护投资者的与投资相关的活动。通常,受保护的投资必须是根据缔约各方各自有效的法律所许可的,或者是依据其法律、法规接受的或进行的投资。

二、关于外国投资的待遇

(一)公平、公正待遇

(二)最惠国待遇是指根据条约,缔约国一方有义务给予缔约国他方不低于其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待遇。

(三)国民待遇在国际投资法中,国民待遇是要求东道国给予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和与投资有关的活动以不低于或等同于内国投资者的投资和与投资有关的活动的待遇。

(四)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

三、关于政治风险的保证

政治风险是与商业风险性质不同的一种投资风险,它是与东道国的政治、社会、法律相关联的、由东道国政府作为或不作为而产生的直接关系到外国投资者的安全与利益的风险。(一)征用与国有化

1国有化的条件

必须是出于国家公共公益的考虑;必须是对外国投资者采取无差别待遇;必须对外国投资者予以公正补偿;并依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

2征用与国有化的方式

国际法中的征用与国有化指东道国针对外国私人财产而采取的收归国有或剥夺其所有权的行为。

3征用和国有化的补偿

(1)补偿的原则。发达国家的立场充分及时有效。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是适当合理。

(2)补偿的价值

(二)汇兑与转移

汇兑与转移,是指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原本、利润和其他合法收益可自由的兑换为自由兑换的货币并可自由的转移出东道国境外。

1自由转移的原则

2货币的转移应遵守东道国的法律规定,特别是已经存在的外汇管制方面的法律、法规。

3自由兑换和转移的范围

4关于转移的币种,大多规定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5关于货币兑换采用的汇率

6例外规定

四、代位权

代位权是指投资者母国的投资保险机构对其在东道国因因政治风险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后,该保险机构或母国政府将取得投资者在东道国的有关权益和追偿权。

五、争议的解决

(一)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争议

磋商和谈判;东道国司法、行政解决;国际仲裁解决

(二)缔约国双方的争议

第三节我国缔结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践

一、受保护的投资和投资者

二、外国投资的待遇

关于外国投资的待遇,协定规定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和与投资有关的活动享有公平和公正待遇,以及最惠国待遇

三、利润汇出协定规定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原本及其合法收益可自由汇出和转移,转移按转移之日利率兑换,但需依照缔约国的法律、法规进行,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予以限制。四、国有化与征收,协定规定只有在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为了公共利益,给予适当补偿以及非歧视的前提下,才对外国投资实行国有化或征收。补偿的数额一般为相当于投资被征收时的价值以及至支付日的利息;补偿的货币是可有效兑换的货币,并且可自由转移;补偿在时间上不得不适当的延长。

五、代位求偿权

六、争议的解决

(一)对于缔约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因投资而产生的争议,协定规定了如下方式:

1协商期限为6个月2当地行政或司法救济3国际仲裁(二)关于缔约国之间因条约的解释、适用而产生的争端1通过谈判友好解决2在协定规定的时间内,不能通过谈判解决的,则按照协定规定的办法与程序组成临时仲裁庭仲裁解决。

第九章多边投资条约

第一节概述

1965年《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1985年《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简称《TRIMs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

一、制定国际投资法典的早期努力

(一)《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1948年3月24日在哈瓦那签署

(二)《关于外国投资公平待遇的国际法典》

(三)《阿布斯-肖克洛斯关于海外投资保护公约草案》

二、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

三、世界银行《外国直接投资待遇指南》

1适用范围2外资准入3外国投资的待遇4征收和补偿原则5争议解决途径

四、经合组织《多边投资协定(草案)》

第二节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

一、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产生

中国于1988年4月30日批准了该公约

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宗旨和法律地位

(一)机构的法律地位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基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于1988年成立的,具有完全的法律人格的国际组织。

(二)机构的宗旨

目标是鼓励生产性投资在会员国之间,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会员国的流动,以补充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其他国际开发金融机构的活动。

三、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会员国资格和资本

(一)会员国资格

(二)机构的资本

四、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业务

(一)承保险别

1货币汇兑险:东道国政府采取任何措施,限制投保人将其货币兑换成可自由使用货币或投保人可接受的另一种货币,并转移出东道国境外,包括东道国政府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对该投保人提出的汇兑申请作出行动。

2征收和类似措施险:东道国政府所采取的立法行为或行政上的作为或不作为,实际剥夺了投保人对其投资及其收益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但政府为管理其境内的经济活动而通常采取的普遍适用的非歧视性措施不在此列。

3违约险:东道国不履行或违反与投保人签订的合同,并且使被保险人无法求助于司法或仲裁机关对其毁约或违约提出的诉讼作出裁决,或者该司法或仲裁机关未能在依机构细则订立的担保合同所规定的合理期限内作出裁决,或虽有这样的裁决但无法执行。

4战争与内乱险东道国领域内的任何地区发生的任何军事行动或内乱所致投保人损失的风险。

(二)合格投资

1投资类型:股权投资和非股权直接投资

2投资资产是公约规定范围内的任何有形和无形资产

3投资时间限于新的投资,即在投保人向机构提出的投保申请被登记之后才开始实施的投资。4合格投资的标准:投资的经济合理性;投资的发展性;投资的合法性;投资与东道国的发展目标和重点相一致。

5合格东道国:同意机构担保特定投资风险的发展中国家会员国。

机构的代位权:投保人向机构索赔。机构的代位。

投资促进业务:研究;传播信息;技术咨询和援助;政策性磋商;谈判

(五)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作用

为国际投资的非商业风险提供了一种国际保障机制;弥补了区域性和国家性投资担保制度之不足;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发展经济;有利于东道国和投资者之间投资争端的非政治性解决。

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投资的协议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体制内,有关投资的法律规范主要表现为《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前者从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着手,规定消除那些对货物产生限制或不利影响的投资措施,后者则侧重于服务贸易领域的直接投资问题,并就这一领

域的外国投资的进入及其待遇确立了一般责任和纪律。二者的目的都在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自由化和国际化。

一、《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协议

1适用范围:适用于投资措施;适用于与货物有关的投资措施

2国民待遇原则和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数量限制是各国对外贸易管制的一种非关税措施,通常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一类产品只能进口一定数量或价值。

3例外规定

《TRIMs协议》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规范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国际性协议,它将投资问题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体制,并以多边条约的形式将关贸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原则和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引入国际投资领域,对国际投资和国际投资法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二)服务贸易总协定

服务贸易的定义: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场所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

市场准入:在市场准入方面,每一成员方给予其他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低于根据其承担义务计划表中所同意和规定的期限、限制和条件;在对市场准入承担义务的服务部门里,一成员方除了在其承担义务计划表中已作其他规定外,不应以某一地区分部门为基础或以整个国境为基础来维持或采用六种限制性的市场准入措施。

国民待遇:每一成员方在承担义务计划表所列部门中,依照表内所述的各种条件和资格,在影响服务提供的所有措施方面,须给予其他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以不低于给予其本国相同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意义:是第一个对服务贸易进行比较全面的专项考察与规范的多边条约,他的目的在于通过成员方的协商并作出承诺,

排除国际服务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以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借以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名词解释

*艰难条款是指当情势变化根本改变了合同当事人义务的平衡时,允许重新审查合同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享有企业的控制权或支配权,而仅以其持有的能够提供收入的股票或证券进行投资。

*外汇管制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本国的外汇买卖、国际结算、资本移动等进行管理和控制。外汇管理的基本目的是维护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国民待遇是要求一国以对待本国国民之同样方式对待外国人。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授权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外国投资“本地化”指东道国要求外资比例在一定年限内逐渐降低,内资比例相应逐渐提高的管制制度。

*饶让制是指居住国(投资者的母国)对其居民因享受来源国(即投资所在的东道国)的减免而未实际缴纳的税额,视同已纳税额给予抵免,从而使跨国投资者得以从收入来源国的税收减免优惠中获得实惠。

*当地成分要求是由东道国采取的一种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东道国保

持对外收支平衡,要求外国投资企业必须够用一定数量东道国产品作为其生产投入。

*直接投资是指伴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投资,投资者在海外直接经营企业,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较大的控制权。

*母公司是指在子公司中享有全部或多数股权或通过合同等其他手段控制子公司的公司

*合作经营企业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当事人为实现特定的商业目的,根据合同的约定投资和经营,并依照合同的约定分享权益和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一种企业形式,是属于契约

论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

论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 关键词: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国际货币法;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国际借贷法律制度;国际借贷法律制度;国际金融的法律监管 一直都觉得国际经济法离我们是很遥远的,充其量影响最大的是国家或国际组织,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通过这学期的课程,我发现发现其实这门法律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媒体关注的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热钱做空中国市场问题等等。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与合作的迅速扩大,交通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经济日益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体化态势。国际金融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货币资金运动,已经渗透到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但国际金融法又是一门尚不成熟的法律,其发展仍处于初创阶段,关于其基础理论的研究更嫌薄弱。下面我就以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做一探讨。 一、国际金融法的概念 在现在国际金融法理论中,国际金融法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2种观点:“国际金融法是调整国际金融关系或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和“国际金融法是调整货币、资金跨境流动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总和。”究竟那种定义更确切呢?其实,国际金融法应该被称为国际货币金融法更为准确,包括国际货币法和国际金融法两部分内容。国际货币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因国际货币管理活动而产生的国际货币关系的国际规范和国内规范的总称,因此,调整宏观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构成一国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基础,具有典型的公法性质。但是,国际货币法不同于货币法,货币法是各国的国内法,主要规定各国本国货币的货币制度、货币币值、货币流通等。 国际金融法则是指调整不同国家民事主体之间因跨国金融交易活动而产生的国际金融关系的国际规范和国内规范的总称,它规定的是关于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贷款融资、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国际融资租赁等金融交易的法律规则。尽管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此类法律制度往往也可能含有一定的管制法内

国际经济法期末重点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是 A、股票海外发行 B、产品国际外包 C、外国旅客来中国旅游 D、海外遗产继承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主要区别是: A、国际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而国际私法不调整经济活动。 B、国际经济法是公法的一个分支,而国际私法是私法的一个分支。 C、国际经济法直接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国际私法通过冲突规范间接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D国际经济法是由国际条约组成的,而国际私法是国内制定法。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下述国际经济组织中,每一成员均享有一票投票权的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组织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答案B 世贸WTO 4、下列有关国际惯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同习惯国际法一样,由于其惯例的特性,国际惯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国际惯例的效力来自于国家法律的确认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C、国际惯例是不成文的。 D、国际惯例与国内法冲突时,可以替代国内法的规定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CFR和CIF贸易术语适用于 A、海上运输 B、内河运输 C、装运合同 D、工厂交货 我的答案:ABC 6、买卖双方采用CIF术语签订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装运港为旧金山,目的港为上海。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 A、卖方必须负责把货物运至上海 B、因美国西部海港装运工人罢工、封港,卖方可以不可抗力为由免除迟延交货的责任 C、对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灭损风险,由卖方购买保险,买方承担风险 D、出口清关手续由卖方负责 我的答案:CD 7、1997年7月20日,香港甲公司给厦门乙公司发出要约称:“鳗鱼饲料数量180吨,单价CIF厦门980美元,总值176,400美元,合同订立后三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厦门乙公司还盘:“接受你方发盘,在订立合同后请立即装船”。对此香港甲公司没有回音,也一直没有装船。厦门乙公司认为香港甲公司违约。在此情形下,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甲公司应于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 B、甲公司应于订立合同后三个月装船 C、甲公司一直未装船是违约行为 D、该合同没有成立 正确答案:D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投资概述 一、国际投资的概念与类型 *国际投资是投资者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而将其资本投向国外的一种经济活动。 *直接投资是指伴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投资,投资者在海外直接经营企业,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较大的控制权。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参加企业经营管理,也不享有企业的控制权或支配权,而仅持有的能提供收入的股票或证券进行的投资。 二、国际投资的历史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间投资的双向“对流”仍是国际投资的主流,但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亚洲地区与拉丁美洲已成为国际投资趋向的热点。 三、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指能有效地影响国际资本的运行和效益的一切外部条件和因素。 (一)物质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基础设施 (二)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条件,意识环境 四、国际投资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投资兼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一方面资本具有固有的消极性,它唯利是图,不会顾及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又具有积极作用,资本输入国通过利用外资可以解决国内资金困难,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提高国内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改造老企业,建设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型企业,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国际投资法的概念、渊源与体系 一、国际投资法的概念 *国际投资法是指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特征:1、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2、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3国际投资法调整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既包括国内法关系,又包括国际法关系。 二、国际投资法的渊源 (一)国内立法(二)国际条约(三)其他渊源1联合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2国际惯例三、国际投资法的体系 国际投资法是由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有关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综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 国际投资法的体系是由其客观基础——国际投资关系的统一性决定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主体不仅有位于不同国家的法人和自然人,而且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从而构成了多层次、立体交叉的统一国际投资关系。 第三节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 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二、平等互利原则平等是指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互利是指相互关系中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问: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简单说吧,国际法的事情,归外交部管,国际经济法的事情,归经贸部管,表达的清楚么?比如说参加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做生意的事情,在咱们这里就是国际经济法课讲的,由经贸部管的.其它问题都是国际公法的事情,由外交部管,如两个国家的关系,关于两国边境的事情等. 一、分批交货 案情简介 2004年4月1日,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与pg&公司签订了一单货物销售合同,由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向pg&公司出口500套电脑配件,共计100万美元. 货物分两批交付:2004年5月1日,发运第一批货物,2004年12 月1日,发运第二批货物. p&g公司预付款40万美圆,余款在p&g公司提取每批货后的10 日内,各电汇30万美圆给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 一方违约需支付违约金5万美元. 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又与福莱特斯商业广场签订了销售合同,将这2批货物卖给了福莱特斯商业广场. 合同订立后,p&g公司如约支付了预付款,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按时发运了第一批货物. 2004年6月12日,p&g公司收到货物.但是后没有按时付余款,直到收货后的9月初才汇付第一批货款.

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p&g公司被其他债权人起诉,财产被查封,并且随时有破产可能.遂中止履行第二批交货,并 且要求p&g公司赔偿未能给福莱特斯商业广场按时供货造成的损失. 问: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1、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中止履行第二批交货是否有法律依据? 2、如p&g公司在合理时间内提出了有效的银行保函,并请求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履约,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应该继续履行合同么,如 果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仍不履行,该当如何? 3、最终如果第二批交货双方都不履行了,可否因此解除整个合同,为什么? 4、违约金效力应依据何种法律决定? 5、p&g公司是否应该承担该赔偿责任? 参考答案要点: 1、有法律依据.p&g公司构成预期违约. 2、如p&g公司在合理时间内提出了有效的银行保函,并请求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履约,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应继续履行,否则应承担 不交货的违约责任. 3、不可以,只能解除第二批交货义务.该合同属于可分割履行合同. 4、依据国内相关准据法确定违约金效力. 5、p&g公司不负该赔偿责任. 参考理论分析: 1、p&g公司收到货物后没有按时付余款,直到收货后的9月初才汇付第一批货款,并且财产被查封,并且随时有破产可能.p&g公司构成预期违约.

浅析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浅析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日益加强,并且逐渐地、越来越广泛地被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经济国际化发展使国际投资加大,而国际投资领域一直欠缺一个南北国家共同认可的全球性实体法条约、没有一个共同遵从的法律体系加以约束,国际社会一直为建立国际投资法律体系而努力。WTO法律规则体系出现以前,两个已经达成的全球性多边投资公约只涉及到了投资争议解决和投资中非商业性风险防范的有限范围,没有就投资准入、投资待遇、投资保护等一系列实体问题做出规定。笔者认为借鉴WTO法律体系的立法方法、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国际投资实体法成为必要。同时,与其适应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外资法的建议,以期对国际投资法体系的建立有所参考。一、国际投资法概述国际投资法主要是调整国际投资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国际投资法的渊源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①国内法主要是指国内立法及判例,在英美普通法国家,法院判例作为先例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我国原则上不承认判例是法的渊源。②国际法主要指国际条约及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决议和文件。此外,国际惯例也是国际投资法的渊源。国际投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跨国公司、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国际投资主体,必须具有从事国际投资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此外,主体不同,其从事国际投资活动的能力范围也有不同的规定。如外国法人到他国的法律人格必须由该国承认。主要采取登记制、许可制、互相认可制等形式。国际投资者的待遇即外资待遇,指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从事投资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状况,它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标准,投资及其收益等管理上的保护程度,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征用投资财产时的补偿标准。目前主要有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差别待遇和国际标准待遇等。主体待遇是投资主体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是一国投资法律环境的基础和核心,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投资待遇的正确选择和确定,对于吸引国际投资并刺激外资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国际投资方式及法律运作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资,其在国际投资中占重要地位。国际直接投资的规

国际经济法案例

一、FOB合同纠纷案例 中国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定出口大米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级大米2000吨,以中国商品检验局的检验证明为最后依据,单价每吨╳╳美元,FOB大连,麻袋装,每袋净重╳╳公斤,买主于╳年╳月派船只接运货物。后B公司未按期派船前来接运,一直延误数月才派船只来华接货。当大米运至目的地后,B公司发现大米生虫,于是委托当地检验机构进行了检验,并签发了虫害证明。买方B公司据此向卖方A公司提出索赔20%货款的损失赔偿。当A公司接到对方的索赔后,不仅拒赔,且要求对方B公司支付延误时期A公司支付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它费用。此外,保存在中国商检局的检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 问:1.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延误时期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它费用能否成立?为什么? 2.B公司的索赔要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1.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延误时期的大米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能够成立。因为在FOB 条件下,由买方指定船只并自行负担费用订立运输合同,如果买方指定的船只未能按时到达,则由买方支付由此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因此,A公司的要求可以成立。2.B公司的索赔要求不能成立。因为在FOB条件下,买方承担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一切风险。卖方A公司只须保证大米在交货时的品质规定,对运输过程中所引起的大米品质变化不属卖方责任;且合同中规定:以中国商检局的检验证明为最后依据。而保存在中国商检局检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因此,可以肯定卖方A公司交货时的品质是完好的。故B公司的索赔要求不能成立。 二、CIF合同纠纷 中国A公司与德国B公司签订一份CIF合同,由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批豆油,货物从中国上海装运,CIF汉堡。后该船因触礁沉没,当卖方A公司凭手中的提单、发票、保险单等装运单据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灭失为由,拒不接受单据和付款。 问: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据要求买方付款? 答案:卖方有权凭规定的单据要求买方付款,买方无权拒付。CIF合同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合同,在贸易实践中有特定的解释。根据贸易惯例,在CIF合同中:1.货物的风险在约定的装运港船越过船舷时,由卖给方转移到买方,而不是在货物到达目的港卸货时划分的。2.卖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付货物和提出交单据,也有凭单据向买方收取货款的权利;买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收受货物,接受单据和支付货款,并有拒收不符合合同的货物和单据的权利。只要卖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运往目的港的船上,并付清运费和保险费,提供合同规定的提单、保险单、发票及有关单据,卖方就履行了其义务。至于货物装船后的一切风险及额外费用均与卖方无关。 三、要约 例1:一份普通要约信函由甲方11日发出,乙方14日收到。甲方14日发出撤销通知,该通知17日到达乙方。而乙方的承诺信函在18日发出,19日到达甲方。该撤销的通知是否有效? 答案:有效。 例2:中国A公司向美国B公司发出要约邀请,说明为了进行建筑工程投标请求对盥洗用具报价。B公司报价后,A公司根据该报价进行了投标。事后,B公司的投标中标。此时,B公司认为其报价没有载明有效期限,要求撤销。A公司不同意,根据《公约》规定,B公司的报价属于不可撤销的要约。 四、承诺 中国进出口公司A发出一份电报给德国公司B:“确认售与你方钢材10000吨,请汇200万美元,接到后30日内交货。”买方B复电:“确认你方电报和我方购买钢材10000吨,条

国际经济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法: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简言之,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或跨国)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P3 2.提单:一种用以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凭以交付货物的单据。P93 3.国际惯例:指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原则和规则。P18 4.代位:指当货物损失是由第三者的过失或疏忽引起时,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后,享有取代被保险人向第三者进行索赔的权利。P115 5.要约:指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P70 6.国际投资法:指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的分支。P224 7.CFR: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并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抵达目的港的正常运费。(百度百科) 8.特许协议:指一个国家(政府)同外国投资者个人或法人约定在一定期间,在指定地区内,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利,投资从事于公用事业建设或自然资源开发等特殊经济活动,基于一定程序,予以特别许可的法律协议。P229 9.倒签提单:指承运人应托运人的要求在货物装船后,提单签发的日期早于实际装船完毕日期的提单。(百度百科) 10.FOB:也称“离岸价”,指由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百度百科) 11.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百度百科) 12.国有化或征收:指东道国针对外国私人财产而采取的收归国有或剥夺,妨碍其所有权的行为。P289 13.不可抗力条款:指合同中订明如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另一方当事人不得对此要求损害赔偿。因此,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百度百科) 14.委付:指在推定全损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把残存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保险公司,请求取得

国际经济法案例

国际经济法案例选编 1、欧洲某公司与非洲某公司签订了一份FOB合同。在卖方欧洲公司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承运人用吊装机械装运货物的过程中,部分货物包装被吊钩钩破,货物损坏。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经检验发现该损失,随即向卖方欧洲公司提出索赔。欧洲公司拒绝赔偿,并声称该损失应该由装运港的装运部门负责。 问题:(1)卖方的主是否合理?(2)该损失应该由谁承担? 2、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在运输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 问题:(1)卖方是否应对该损失负责,为什么?(2)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该对此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3、1995年1月5日,印尼某公司与非洲某公司签订一份FOB合同。合同规定的交货期是1995年6月10。合同订立后,印尼公司在6月10日将货物全部准备妥当,准备装运。但非洲公司于6月30日才派船到达装运港接运货物,此时发现,一部分货物已经丢失。对此,非洲公司向印尼公司提出索赔。 问题:(1)印尼公司是否应该赔偿该丢失部分的货物损失?(2)本案中,哪一方负责安排海上货物运输保险? 4、有一份CIF合同规定:在货物到达目的港汉堡时凭装运单据支付现金。合同订立后1个月,货物出运,但由于运输途中遇险,不能到达目的港汉堡。当卖方持提单等装运单据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不能到达目的港汉堡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但卖方认为,他已经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投保,买方应该接受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并支付货款。 问题:买方是否有权拒绝支付货款?为什么? 5、我国某公司与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CIF合同,进口电子零件。合同订立后,国公司按时发货。我公司收到货后,经检验发现,货物外包装破裂,货物严重受损。国公司出具离岸证明,证明货物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对于该批货物的运输风险双方均未投保。 问题:(1)上述风险损失由谁承担?(2)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责安排运输? 6、德国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CFR合同,由德国公司向我国公司出口化工原料。合同规定:德国公司在1998年4月交货。德国公司按合同规定时间交货后,载货船于当天起航驶往目的港。5月10日,德国公司向我公司发出传真,通知货已装船。我公司于当天向保险公司投保。但货物到目的港后,经我公司检验发现,货物于5月8日在海上运输途中已经发生损失。 问题:(1)上述期间发生的损失由哪一方承担?(2)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责安排运输? 7、某中国公司与一设在中国的某外商独资企业于2000年12月在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由设在中国的该外商独资企业向公司出售通信设备,交货地点为公司设在的仓库。合同规定:因合同的执行发生纠纷,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分会仲裁。适用的法律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国际经济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复习重点 题型:单项选择题20*1’+多项选择题10*2’+简答题3*5’+论述题2*15’案例分析题1*15’ 1.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综合的、新兴的法律部门。 2.国际经济法的特征201410 5’201604 5’ ◆主体:不仅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分属于不同国家的自然人和法人。 ◆调整的对象: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经济关系,还包括不同国家的私人间以及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经济关系 ◆渊源: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而且包括各国国内有关法律法规。 3.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1)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发展:市民法和万民法(调整罗马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关系) (2)国家经济公法的产生与国际协调(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国内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 ◆资本输出与跨国公司的产生于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间经济矛盾的加剧和尖锐化 (3)普遍性国际组织的产生与国际经济立法的发展 ◆普遍性国际经济条约与国际经济组织的产生。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构成国际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标记国际社会进入了用多边条约调整国家间经济关系的新阶段。 ◆新独立国家的兴起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区域性和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4.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1)国际法方面的渊源:国际经济条约;国际惯例;联大规范性决议 (2)国内法方面的渊源: ◆统一制:制定的国内经济法统一适用于涉内与涉外各种经济关系。如,美、英、德、日本 ◆分流制:调整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的民商法仍实行统一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则内外分流。发展中国家。 5.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文件进一步明确该原则 201504 15” ◆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国家有权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国家有权将外国财产收归国有或征收。 (2)公平互利原则:公正平等和公平合理。互利是指照顾到有关各方的利益。 (3)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只有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合作,才能保证所有国家的发展。 6.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1)自然人:具有一般的法律能力;具有能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的权利能力或资格 (2)法人:取决于其权利能力的范围。确定法人的国籍标准:成立地说;住所地说;控制说;符合标准说。各国承认外国法人的方式:一般许可制(英、美);特别许可制(奥地利、中国、原苏联);相互承认制。我国采取特别许可说制。 (3)跨国公司:特征: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法律地位:国内法人;跨国公司没有根据自己的意思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也没有直接承担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国际投资法律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投资法律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国际投资法律实务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Practice 课程类别:限选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先修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等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国际投资法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国际投资法律实务课程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资本输出输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和影响等重要国际法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法主体,国际投资的企业形式,国际合作开发与建设,资本输入国的外国投资法,资本输出国的海外投资法,国际投资的国际法制,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等。 英文简介: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is a branch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The main research of the course is abou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studying the rules and influence of capital input and output.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nterprise for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law,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dispute settlement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国际投资法律实务是法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要学科,通过对国际投资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投资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法律规则,为将来从事国际投资法律实务工作或法学理论研究奠定相应的专业基础。本课程为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投资和国际投资法的基本理论,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国际投资或外商投资实务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际经济法案例

国际经济法案例 2002年初,美国布什政府宣布动用美国贸易法第201条款,启动紧急进口保障措…………并到了履行之际,美国政府对钢材进口实施了保障措施。 问题:运用所学的国际经法知识分析该案例 一、国际经济法的三个层次 私人之间跨国商事交易关系——跨国钢材进出口合同——违约 政府与私人之间跨国经济管制关系——美国政府保障措施——关税 国家之间跨国经济交往关系——GATT/WTO多边世界贸易协定体系——保障措施条约 二、三个层次的法律问题 进出口当事人是否有效?是否是不是违约?出口方如何得到救济?进口方如何抗辩?涉及哪些法律?美国政府的保障措施决定是否符合其国内法?受到影响的国内国外当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诉?涉及哪些法律?中国是否可以向美国提出质疑?是否能够从国家间争议角度解决?涉及哪些法律? 三、三个层次的法律解决 首先,看合同是否成立,涉及到中美合同法规则和国际合同公约,可以认定合同已经有效成立,那么,进口方的行为就属于违约,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但是,进口方可以抗辩,主张美国政府行为构成情势变更,这样,就可能免责。 其次,美国政府采取进口保障措施是基于其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款,其中规定外国进口导致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其威胁则有权进行调查,如果进口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可以由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建议,由美国总统决定是否采取进口保障措施。因而,美国政府的做法是有国内法依据的。至于外国受到影响的私人当事人,根据美国法律,却没有申诉权,所以,无法从美国国内法寻求救济。 第三,中国于2001年底正是加入WTO,中国和美国都是WTO成员,都受WTO协定约束,WTO保障措施协定要求必须证明进口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能采取保障措施。这样,就可以根据WTO协定来从国际法角度判断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否符合WTO国际法。同时,WTO 提供了一套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中国政府可以先与美国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设计WTO专家组断案,专家组判定美国败诉,美国上诉,上诉庭维持专家组裁决,裁决报告经DSB通过,美国于2003年12月4日宣布终止保障措施。 总结 从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到,国际经济法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这样,就有三层法律关系、三层法律规则和三层法律解决。那么,要想解决一个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就必须掌握国际经济法的知识、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就得知道这个问题属于三个层次中的哪个层次,涉及哪些法律,如何着手解决。这是学习国际经济法以及学会像国际经济法律人那样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案例分析:上海A出口公司与香港B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成交商品价值为418816美元。………符”,A公司立即复电主张单据相符。问:1.A公司和B公司的主张,哪个合理?为什么? 2.银行是否会付款?为什么? 1、A公司主张合理,此案焦点在于信用证与合同相符问题,A依据信用证的做法合法,而且B理应知道而且不可能不知道货物与合同不符,而且B开通过银行所开得信用证也可以作双方当事人另有协议,卖方无须负不符合同的责任。 2、银行会付款,只要银行审单通过就会付款,此为不可撤消信用证,是银行与公司A之间的合同关系,只要审单没有异议,银行会付款。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1、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 问:1、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2、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答:1、卖方不应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风险损失,即大米被海水浸泡的差价损失负责。2、如以CIF或CFR术语成交,卖方同样也不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风险损失负责。根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FOB、CEF或CFR术语中,卖方只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超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超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卖方承担。而本案中,货物的风险发生在海上运输途中,因此,属于在装运超过船舷之后的风险,故该差价损失应该由买方承担。 2、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供应50……立合同后装船。” 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合同未成立。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构成要约,但是乙方的还盘对该要约作出了修改,即改变了装船日期,在CIF合同中,改变装船日期就是改变了交货日期,因此,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9条的规定,此改变构成了对要约的实质更改,因此,合同未成立。 3、我国某公司出口棉布一批,……方重新按合同规定的品质和数量交货。 问:我国公司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国际投资法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国际投资法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国际投资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BOT 它是指政府通过合同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和建设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进行经营管理和商业利用,如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项目产品等方式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期届满时将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171 2、什么是外资法 外资法是外国投资法(foreign investment law)的简称,指资本输入国制定的关于调整外国私人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外国投资的范围、形式、外国投资者的权利义务及其法律地位、对外资的保护、鼓励及限制措施等。 3、什么是征收险征收险,即东道国基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外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193 4、什么是代位求偿权 代位求偿权是指投资担保机构在赔偿被保险人后,取得向东道国政府求偿的权利。312 5、什么是合资经营企业 合资经营企业简称合营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为实现特定的商业目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一种企业形式。119 6、什么是抵免制又称外国税收抵免,是配合冲突规范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之一,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按照抵免制,纳税人可将已在收入来源国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在应向居住国缴纳所得税额内抵免。 7、什么是稳定条款 是指一国通过合同,向外国私人投资方作出承诺,保证外国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致因该国法律或政府的改变而受到不利影响。 8、什么是国家行为原则 国家行为原则(ActofStateDoctrine)一般是指:一国法院不能审查一个外国主权者在其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所作行为的合法性,从而承认外国国家行为的效力。 9、什么是特许协议 特许协议是东道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签订的通常以自然资源的开发或公用事业的建设为目的的一种协议。143 10、什么是卡尔沃主义 卡尔沃主义是指属于一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同该国国民有同等受到保护的权利,不应要求更大的保护。251 二、简答与论述 1、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的管辖权。 答:管辖权是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受理案件的基本依据和前提条件。中心的管辖适用于《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公约》缔约国(或缔约国指派到中心的该国的任何组成部分或机构)和另一缔约国国民之间因投资而产生的任何法律争议,而该项争议经双方书面同意提交给中心。当双方表示同意后,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撤销其同意。 2、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规定的合格投资的标准。 答: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规定的投保对象仅限于良好的投资。合资投资的标准包括四个方面:一、投资具有经济合理性。该合理性应据对投资项目的评估确定。二、投资具有发展性质。该投资必须对东道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所贡献。三、投资具有合法性。投资必须符合东道国的法律和条例。四、投资与东道国的发展目标和重点相一致。 3、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特征。 答:(1)海外投资保险是由政府机构或公营公司承保,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保护投资为目的。 (2)海外投资保险的对象,只限于海外私人直接投资,该投资必须符合特定条件。 (3)海外投资的保险范围,只限于政治风险,不包括一般商业风险。 (4)海外投资保险的任务,不单是像民间保险那样进行事后补偿,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4、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方式。 答:根据我国外商投资立法和实践,出资方式主要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国际经济法案例

1、1996年4月,中国A公司与外国B公司签订了冷轧卷板进口合同。合同约定:B公司在1996年6月底前交货。交款方式为信用证。合同签订后,A公司按期开来了信用证。但直到1996年6月30日,A公司仍未收到B公司任何关于货物已经装船或延期交货的通知。7月3日,B公司向A公司发来传真,称原定货轮因故延至7月15日才能起航,无法保证按期交货,要求A公司将信用证装期延至7月15日,有效期延至7月31日,并要求A公司于7月4日回复传真。A公司按期回复,告知B公司修改信用证的条件是价格下调10%,否则将宣告撤消合同。但B公司没有同意,仍然要求A公司延长信用证有效期,否则将货物另售他人。A公司于7月5日正式函告B公司,终止合同并提出索赔。 问:(1)A公司最后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2)如果A公司的主张成立,如何赔偿A公司? 答:(1)A公司的处理方法合理,理由如下: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二十五条规定: 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致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四十九条规定: (1)买方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宣告合同无效: (a)卖方不履行其在合同或本公约中的任何义务,等于根本违反合同; (b)如果发生不交货的情况,卖方不在买方按照第四十七条第(1)款规定的额外时间内交付货物,或卖方声明他将不在所规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 (2)但是,如果卖方已交付货物,买方就丧失宣告合同无效的权利,除非:(a)对于迟延交货,他在知道交货后一段合理时间内这样做; (b)对于迟延交货以外的任何违反合同事情: (一)他在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这种违反合同后一段合理时间内这样做;或

国际投资法期末复习重点整理说课材料

国际投资法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

国际投资法 1、分析国际投资法中的国民待遇原则 一、国民待遇的基础理论 (一)国民待遇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国民待遇制度是有关外国人民商事法律中最古老的待遇制度,是国家属地优越权所派生出来确定外国人地位的一种待遇准则。其基本含义是外国人同内国人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方面,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根据各国外资立法和国际投资条约的有关规定,国民待遇是指东道国给予外国投资和外国投资者的待遇应不低于其给予本国投资和投资者的待遇。 国民待遇先后经历了三种形式:无条件的国民待遇、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和特定范围的国民待遇。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无条件的国民待遇起源于法国,这种待遇从法的价值角度来讲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很大,所以这种理想状态的待遇不可能得到普遍适用和长久发展;有条件的国民待遇是基于互惠对等待遇而适用,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这种有条件的国民待遇;特定范围的国民待遇实质上还是以互惠对等待遇为基础,在特定的领域给予特定的国民待遇,它是有条件的国民待遇的特殊形式,仅在范围上有所差别。 当代国际投资领域的国民待遇原则有以下几个特征: 1、国民待遇的实行一般按照互惠原则。互惠的国民待遇制度是各国在国际经 济交往中形成的,是根据国内利益的需要,为了避免本国人在外国遭受到歧视性的待遇而确立的,也就是为本国人在国外争取到东道国的国民待遇。 2、国民待遇的授予有特定的范围。实践中,许多国家从本国自身利益出发, 常常将国民待遇限定于特定的范围内。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逐渐扩大了授予国民待遇的范围,投资条约下的国民待遇所适用的经济活动的范围也广泛得多了。但是,各国仍然可以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采用有限制的国民待遇形式,即对某些行业,如国防、武器、通讯领域以及某些关键企业等,只许本国政府或公民经营,禁止或限制外国投资者投资,或者是在已适用国民待遇制度的领域内,规定若干适用国民待遇的例外。此外,许多投资保护协定规定,缔约一方给予“关联国家”的优惠待遇,如给予关税同盟、经济同盟、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区域一体化协定的成员方及周边国家等的优惠待遇,不得视为违反对缔约另一方投资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3、国民待遇制度适用呈全球化趋势。国民待遇制度已为多领域的双边条约及 多边条约所采用。在双边条约方面,较为突出的是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双边投资协定。在多边条约方面,较为突出的有《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以及WTO的各项协议等。尤其是在 WTO的适用上,由于该协议所涉及的范围最广泛,其所建立的国民待遇制度适用 于国际经济关系的所有主要领域,而这些领域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国际投资有关系。 总之,国民待遇制度由于国际条约的参与,扩展了它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在WTO 条约中的吸收使得该项制度体现出多边化、自动化、全球化的特点。

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总结汇总

1.国经济法: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间经济关系的国际 法规和国法规的总称。 2.法人:依法定程序设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 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 3.跨国公司: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 的法律形式和活动围如何,其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公司部各实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4.分公司:总公司在国外设立的办事机构、营业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行为直接负责任。 5.子公司:由母公司持有全部或多数股份的,受其控制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 律人格,是独立的法律实体。 6.国际经济组织是国家间基于主权平等原则,以国家间正式协议为基础设立的 机构,具有一定的法律人格,行使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其法律人格取决于国家的授权,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围取决于其特定的宗旨与职能,取决于基本文件的规定。 7.国际贸易法:是调整各国间商品、技术、服务的交换关系以及与这种交换关 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与法律规的总和。(《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8.EXW,工厂交货。卖方承担最小义务。 FAS,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交货。FCA,货交承运人。FOB,船上交货,货物越过船舷时完成交货,卖方办理出口手续,提交相关单据。 CFR,成本加运费,越过船舷时转移风险,卖方支付运费。CIF,成本保险加运费,越过船舷转移风险,卖方支付运费并办理保险。CPT,运费付至。CIP,运费保险费付至,风险自交于承运人时转移。C组由卖方办理运输手续,支付运费,提交单据。办理出口手续。

国际投资法案例

母子公司的法律责任 案例 深圳宇宙推进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开发火箭推进器用的特殊计算机软件产品,将研发的部分成果在 法律许可的范围交给国外的子公司制造、销售。 一年前,宇宙推进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当地的几家华侨合资,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宇宙推进股 份有限公司占60%股份,当地华侨占40%股份 日本子公司因年年有利润,在当地招聘可1000名雇员,但最近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要求外国公司加薪,当局也计划限制外汇的汇出即股息的汇出。原定中的计划是股息每年汇出的最高限额为18%,但对于权利金、利息及管理费用没有最高限额的限制 问题 1、如果日本的子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在深圳的母公司应否负责? 答:在法律上,深圳母公司只是日本子公司的有控股权的股东(宙推进股份有限公司占60%股份)。日本子公司与深圳母公司的关系是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东道国公司法或有关合营企业法调整的。根据东道国公司法或有关合营企业法中的有限责任原则,股东对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公司对外以其全部资产承担责任。因此,一般情况下,日本子公司相对于深圳母公司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形式权利和承担义务,能独立进行诉讼,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在有限责任原则下,在深圳母公司维持日本子公司的独立性情况下,日本的子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深圳的母公司不应负责。 2、如何用转移价格来达到防止增加工资与避免东道国对股息汇出的限制。 答:母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定价,提高子公司的成本,把利润从子公司转出外国母公司来防止提高工资,或缓解增加工资的压力。具体来说,母公司可以高价向子公司供应零部件,以增加子公司成本,减少利润;母公司向子公司索取高额的商标、专利及专有技术的使用费,以转移子公司的利润;还可以向子公司索取较高的管理费、咨询费或将母公司的管理费摊入子公司的管理费内, 以减少子公司的利润; 在避免东道国对股息汇出的限制问题上,母公司可以向子公司提供较高利息的贷款或组织金融公司贷款给子公司,并采取高利及高额贷款以防止东道国对股息18%汇出的限制。 *东道国寻求救济的法律问题 案例 美国某公司与苏丹政府签订关于修建主干公路的合同,后因历史事件的发生,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参加修建主干公路的美国某公司人员撤离苏丹,修建工程中途停顿。不久,美国某公司向苏丹政府提交可要求支付各种修路款项的发票清单约500万美元,苏丹政府偿还了28万美元左右,余数迟迟不予支付,也未说明原因。于是,美国某公司向当地的投资承保机构提出按投资保证合同规定,给予征用风险事故的赔偿。但投资承保机构认为索赔理由不足,拒绝赔偿。美国某公司逐又转向苏丹政府索赔,苏丹政府提出反诉,指责该公司未经东道国许可,擅自停工撤员,破坏原订修路合同,理由应向苏丹政府支付损害赔偿费。于是,苏丹司法部正式驳回该公司的索赔要求。案件纠纷又转回美国国内,某公司再次向承保人提出索赔。 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