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5)

(二)、文献综述 (5)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6)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7)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7)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7)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7)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8)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8)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8)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9)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9)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0)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1)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2)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2)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2)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3)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4)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4)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4)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转让一起共同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引进外资具有资本形成效应、产业升级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就业增长效应等作用,已逐渐成为全球广泛地共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利用FDI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在引进和利用FDI的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

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们产生了要不要继续扩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如果仅从弥补建设资金不足、扩大就业、增加出口和增加国家税收等方面考虑外资的作用,要不要继续扩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确值得研究,尤其是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产生的一系列负作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既需要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也需要对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加以研究,更需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增长会产生哪些影响。有必要对FDI对我国经济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深入的研究。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多元化;产业调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效力。因此,如果采取某些政策措施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则可以对经

济增长产生长久效力。两种理论均赞同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焦点只是集中在效应上。

近年来,国内学者就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ChunChen,Lawrencehe和Yimin zhang(1995)三人从FDI的数量、来源、地理发布以及组成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在1978年以后的经济发展中FDI的作用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FDI 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国内制造业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陈浪南、陈景煌(2002)使用中国1981-1998年的有关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下,将FDI视为一个独立的投入量,考察了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DFI与GDP的增长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李丽通过利用历年FDI与GDP的绝对数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FDI加大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社会有效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当然,还有许多学者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也都认为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论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本部分主要是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简介,文献综述,分析思路方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就我国FDI的发展历程和FDI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数据和案例分别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和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进行。第四部分是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即FDI 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策略,包括遏制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趋势;尽快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利用内资,发展我国优势企业定量分析法:根据FDI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现存在的一些特征及问题,为了更加直观深入反映,列举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FDI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历程研究,深入研究各个阶段下的发展状态,从而通过相关资料、数据的对比来探讨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理论分析法: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关于研究FDI的某些概念和方法上的争议与分歧进行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

二、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球总流入的FDI不断变化,但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一直稳步增长。基于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FDI流入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为了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真正促进作用,中国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并加大力度来支持特定的功能:首先,国务院在1986年10月,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即“二十二条”),目的是为了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次年成立了全国外商投资协会,已经建立了4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分会。此外,进一步下放审批外商投资项目的权力。其次,1987年的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的沿海开放城市的数量,引导外商投资方向,放宽人员配备和内部管理等。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鉴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外国投资者积极支持,第一个十年成效显著,在此后的四年,中国将继续利用FDI,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具体表现在:第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国家增加对外国企业的激励机制,首次提出“用市场换技术”的原则。此外,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体现在允许外国资本进入金融,商业和其他服务领域,开辟完全伸展到大陆地区。第二,在1995年,中国颁布了“暂行规定指导外商投资方向”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项目将被列为鼓励,允许,限制或禁止四类,应该说,我国在外国综合运用政策和产业政策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第三,建立经济改革,中国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取得巨大进步的行动。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这一阶段是外商投资的特点是外国投资出口转向控股控制市场。鉴于此,国家经贸委,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等七个管理部门开始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检查,检查时间统一,

程序规范的生产经营外商投资企业的活动,提高了监管力度。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也在积极筹备证券业,让我们的开放对外国投资者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由局部开放到向大范围推进,全方位开放。在打开各个国家各类世界银行的战略分工中,我们的国家是相对开放的第三类策略,以充分全面开放打开第四个战略迈进。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已经由工业部门转向服务部门,以市场开放后,为适应形势,中国的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一个更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与跨国制造向中国转移线,迎接“中国制造”时代的到来,在区域资源整合当地政府,优化投资环境和政策等方面的显着竞争的加剧,以吸引投资的政策也出现了各地逐步升级的趋势。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产业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参与,除了席卷中国的制造业,也波及到服务业。 2008年,项目的外商独资制造数量的比例,签约外资合同的实际金额分别为70.3 %, 70 %和79 %的外资批发和零售业占83.4 %,分别为73 %和53.3 %,外资工业地产比重分别为54.5 %, 64.9 %和53.3 %。自2010年以来,在这些领域的趋势愈演愈烈,而外国投资者发展自我控制的节奏,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独资的目的。首先,新的独资企业。这是近年来外资的主要特点,同时也实现外资导向的主要途径;二是用其他方法来增加他们的投资逐步直至完全独资控股。早在2004年,美国宝洁公司就以 18 亿美元价格收购其在我国最后一家合资企业中仅剩20%的股份,成为百分百的控股公司。法国阿尔卡特公司通过收购中方股份,从而获得上海贝尔公司的控制权;第三,寻求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设立独资企业。近年来,外资企业是通过并购股权和资产互换等实现最大化的唯一目的;四是通过一个单独的合资独资企业。在合资企业中,外资熟悉中国市场的股份转让,收回他们的资金入股,;另设独立的独资企业后的过程。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是已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外商投资区域的基本格局变化较小,东部仍然是吸引外国资本的主要区域。外国分销领域的投资仍在增长逐年提高,在对外投资中的绝对优势位置。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利用外资的效率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总体而言,在中国的外商投资总额的东部仍处于80%以上的比例,在该地区的外国投资结构尚未完全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 2011年,为4.59 %,东部地区外商投资相比,增幅与2010年相比,占年度总额外资的89.78 %的实际利用率。在中国整体对外投资在中部地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个别年份外商投资的情况有所下降。 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中部地区是76.8亿美元,占13.02 %比例,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实际使用在2011年外资突然下降至49.3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的局势一直是外商投资的整体增长,但速度缓慢相比中东两部的速度。2010年实际使用外商投资尽管增长,但只有0.34亿美元的增长。

东中西部吸入外资明显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外国投资的历史的影响,地理环境优越,自然因素,对外开放的政策等诸多因素。一方面,中国的中西部劳动力低,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与发达国家外资投资融合度较低,以及集成的外国直接投资程度的主要优点是比较低的,此外,还有在一个很大的差别产业结构和在中西部地区,其对外国投资者的传统产业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这不是我国投资的重点,这使得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严重受阻。此外,中西部地区机械制造行业,尤其是小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难以形成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配套资源,加上其地理劣势,外国直接投资是相对较弱的能力到周边国家,这大大影响了中部和西部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有效吸收和充分传播。在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对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两个优点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的东部地区使它迅速成为一个热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时, 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严重失衡是扩大经济增长的差异绝对因素中西部地区,但也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扩大的决定因素失衡。据2006-2011年的年底的数据,中国的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三个区域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76.15 % ; 10.23 % ; 5.62 %。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一方面,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距离短,文化差异相对较小,运输:经济发展和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分布地缘政治因素的水平成本低,所以更喜欢

投资于我们的国家。在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一部分,多次在自由港注册外资身份,从使用回报的投资投资回流的产生;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自由港的一部分,旨在促进转让定价和国际避税的执行,然后由这些分支机构在中国投资,导致外国直接投资在最近几年从自由港的快速增长。

十个亚洲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从2011年1-12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投资在中国设立企业22,302 ,同比增长1.11 %,外商实际投资,可以用100.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9%的。在中国前十位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占外资91.61 %实际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其中77.011亿,美元的香港投资摆在首位。从世界经济表现来看,亚洲地区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进程显著,这也创造了在中国投资的十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环境中保持高速增长。 2006-2010年,外国直接投资上升到了香港45 %的平均份额,来自香港的投资在中国东部的比例显著下降,投资主要来自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所占的比例,也略低;而从在香港的投资呈上升趋势的投资主要来自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比东部地区稍大的比例显著下降的比例,西部地区。整体而言,香港的东部,西部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比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显著较高。

2006-2010年自由港(萨摩亚,开曼群岛,毛里求斯,维尔京群岛)的直接投资占25%左右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平均增长,而英国,荷兰,德国,法国)的平均比例直接投资下降到24 % ; 2011年1月至十二月,在中国投资的前十名中两国通过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中国和巴巴多斯自由港进行投资。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国家在利用外资方面,以投资于该行业一直相对稳定,但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在房地产行业的波动,迅速崛起大规模流入。据商务部12月15日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呈现出“十一月外商投资实际使用( FDI)总额为97.04亿,同比增长38.17 %,连续第二个月16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值得指出,是真实的在利用,我国外商投资房地产显著增幅较大,自一月至十一月的房地产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01亿,同比增长48%。“统计数据显示,统计局此前公布的1至11月,今年的资金真正来源房地产开发企业63220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国内贷款11245亿元,同比增长约25 % ;利用外资656亿人民币,同比

增幅高达59 %。历史数据显示资金下降,房地产开发企业总体增长,但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从而带动了市场上的“热钱”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活动。

外国直接投资在产业投资,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结构。一方面,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国际产业转移决策的内在规律。在中国GDP中的比重,第二产业的价值超过了不仅是第一和第三产业,还通过产业发展的半个世纪的发展,第二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部结构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成为支柱工业。国内市场对工业产品的容量较大,市场机制比较发达,这为跨国公司转移我们的制造能力的客观条件,也能参与中国的工业跨国公司构成市场的吸引力很强的竞争。在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也密切相关,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指导。相对于其他行业,中国的制造业对外资开放了很长时间,对大部分行业的外国投资和少地的股权比例限制高度,而第三产业在严格执行外商投资的许多领域不同程度的限制。虽然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焦点逐步转向服务业,使第三产业的开放程度大大加快,在服务行业的外商投资呈现了可喜的热情和良好的预期,但作为服务部门的一部分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成熟,各种阻力保持竞争力,从而影响跨国公司在这些领域的实际投资。同时,也有很多知名的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空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例是不难预见,房地产行业将继续上升。

5.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77.23亿美元,同比下降0.56%,这是自2011年11月连续四个月下跌。但从中国投资的角度来看,这6个月的下跌,欧债危机是主要的持续影响,因此,欧盟27国在中国的投资达33.32%,但美国经济自回暖,稍微做投资以中国呈上升趋势,同比增长0.87%。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汇储备的贸易赤字减少出现将再现负增长。事实上,从2011年9-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3个月负增长。贸易赤字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2012年中国贸易顺差将继续占主导地位,但顺差将减少,占GDP的份额将略有下降。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资金短缺是一个主要障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中国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限制在中国的许多行业,项目和区域发展的瓶颈,尤其是交通,能源,电信等一些基础设施部门,在这些部门资金投入大,回本期长,自我积累孤独是比较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这些行业的发展已成为阻碍整个经济的发展,尽快为重点,以打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多相应的技术,设备和产品,中国必须进口的货物,中国可以专注于外汇资源,其他材料和技术的进口。再次,外资和合资企业,中国企业增加担保和信用能力,帮助中国合资企业在国际上获得信贷资金。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吸收和利用外资,尤其是中国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其他类型的收入增长已逐渐成为中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涉外税收目前有超过90 %来自于外伤投资经济1。此外,作为主要投资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制造业,自2001年以来,全国工业增值税的比例占增值税已经高于其他的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再次,目前的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在过去的十年中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增加他们的经济活力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旨在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目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实践和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和外资经济利用较早的地区经济腾飞较早,在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利用外资更快,更强的经济。

1赵晋平.综合评价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EB/O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2江小娟.外商在华投资企业税收与出口贡献[EB/OL],商务部政府网站

3叶军,中国利用外资研究[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8月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利用外资数量的变化方向与GDP增长情况的变化方向保持同步,在利用外资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快速增长的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一致。

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经济增长和中国的利用外资成正相关,20年来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2.7个百分点来自利用外资的贡献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已经证明,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10.1%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中,直接由外资产生的贡献约3%5。中国充分说明了吸引外资的历史,外国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活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主要体现在:第一,调整和优化中国对外股权架构的利用率,在不同形式的所有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的产业化进程。使用做法和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统计,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集中在第二产业制造业中游,生产性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通讯,机械,化工,纺织等行业,电视,电脑,传真机,空调,冰箱,音响,相机,手表等产品。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填补一些在技术领域的差距,一些行业存在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发展,促使大量的产品升级,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的差距,我国纺织行业和家电行业,产业升级,通过进口替代为代表,甚至实现大量出口,国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有力地推动步伐,提高中国的工业现代化水平。

三,出口带动,优化出口结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制造业发达,在世界市场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不是地方,煤炭,石油和农产品出口只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80年代中期,随着外国资本,制成品,其不断增加的进入他们的出口大部分出口企业在俄罗斯的外国投资的建筑是大约完成。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产品机电产品已经抢先占领并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工业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中国主要商品快速增长的出口落后。

第四,推动对外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之前和之后的改革开放,越能说明这一点。第五,中国对外国投资的利用改善就业结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元的劳动社会,一方面是该镇的高就业率,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劳动力看着这些农村就业,但在现实中是有很多闲置的富余劳动力农村地区。

4赵晋平.综合评价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EB/O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5陈墨.如何看待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0月20日

中国的工业现代化,是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沉淀释放的传输。这也是仍是中国的长期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持续稳定发展核心问题之一。利用外资,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创造就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关于激励机制,跨国公司更加注重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连续性和政策,政府效率等因素的影响透明度的水平。为了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投资整治不好的方面,改善政务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保障依法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持相关法律,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外商投资的相对稳定,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加快贸易和投资在某些行业的开放步伐。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要继续完善服务贸易行业的法律法规,建立市场准入标准化体系,鼓励引进的现代概念和技术的外国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重视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旅游,文化,体育和潜在的服务行业等方面的需求。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利用外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跨国公司投资,特别是与跨国并购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同时注重其可操作性。尽快制定和出台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形成垄断和在经济领域的负面作用。同时,从引入竞争创造经济政策,以支持国内立法或其他手段来团结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垄断组织竞争,形成新形势下的有效竞争的角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建立和规范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和管理不规范竞争行为。

参考文献:

[1]宫昊天;FDI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丁金刚;江苏引进外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陈洪东;FDI对重庆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顾玮玮;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文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孟宇;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吴月芹;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7年

[8]赵丹;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9]卢菲;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周攀攀;新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第一章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分工的细化,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高增长之后也开始步入以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时期。市场容量的扩大、需求的多层次性、工资差距的变动以及“消费断层”的存在促使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动机、投资方式还是在投资类型方面均呈现出新的特点。 1.1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 1.1.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规模看,2002年我国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171项,是1983年的54倍、1990年的约5倍;其次,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规模看,2002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达827.68亿美元,分别是1983年和1990年的约43倍和13倍;最后,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规模看,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527.43亿美元,是1983年的65倍、1990年的15倍。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和纳税分别已经占全国的30%和21%,占出口的比重高达55%,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4500万,在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在中国投资的达到480家。截至2009年5月底,中国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9000亿美元。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增长速度持续稳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批准项目数、合同外资额,还是在实际利用外资额上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1984-2002年全国批准外商

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增长率为24.91%,其中,1984-1998年均增长率更高达59.4% 。合同外资额增长率总体上也保持着增长的态势,1984-2002年均增长率为21.4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999年出现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1983-2002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3.5%。近几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也从过去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调整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07年,中国企业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达到190亿美元,是2004年的3.4倍,2008年又增长到410亿美元。由此可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仍持续稳定并且保持着快速增长的状态。 1.2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特点 1.2.1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过去主要集中于以轻纺为主的传统工业,近年来开始转向重工业方面投资,逐步投向石油化工、冶金、汽车和飞机等工业。另外,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高技术领域吸收外商投资持续大幅增长,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数量也迅速增加,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新增外商投资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使得外商在华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最近几年外商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投资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制造业正在从加工组装基地向全球制造基地转变。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水平的提高,中国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同时,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也开始形成。以往许多跨国公司不愿意向中国转移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但这种状况最近几年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量日本企业正在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转移到在华投资企业。例如东芝在华投资已由以往集中于家电、机电、能源领域转向信息技术及软件领域,并将在今后加大IT业方面的投资。阿尔卡特将其全球先进技术和产品向在华合资企业和中国市场全面开放,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将全面获得阿尔卡特开发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柯达公司已经将全球的Easyshare数码相机生产转移到上海。医药行业中的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生产其最新产品,将中国列入全世界其新药上市首批名单等等。 2

近十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近十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摘要: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渗入的主要形式,我国也在近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本文利用理论与实证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协调策略 一、引言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日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也叫国际直接投资,它是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GDP指数逐年攀高,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来华投资。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决定了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储备资产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实际吸收的FDI存量已突破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FDI流入国。FDI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趋势 本表为2000—2011 年的年度数据,相关数据根据近十年《中国统计年鉴》经计算整体所得。

据外资快报统计,2011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52家,同比增长8.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3%。到2011年四月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逾1445.38亿美元,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11年1-3月份,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196.87亿美元)、台湾省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 经济效用研究 The Economic Utility of FDI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 April 2012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日益频繁,投资流量、规模迅速扩大,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吸引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数量逐年增加,引资额已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无疑已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已然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站在历史沿革角度,运用历史眼光正确看待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现在及未来,对改革开放30年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的重点进行梳理。通过历史比较,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作用得出综合评述,本文力求在每一章节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本论文拟分五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文献综述;课题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特征。包括基于历史角度,回顾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五个阶段发展历程;在华直接投资来源地、投资方式、产业布局、区域分布四个方面的特征分析。 第三部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分析。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然后选取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市场化改革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第四部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结构风险,如外资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不均衡分布扩大经济水平差距、产业结构失衡影响工业结构效益;日趋受到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 第五部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政策建议。分为三个具体部分进行评述。首先强调用国家发展战略眼光引导。其次政府立法规范在华外企的经营行为。最后提出寻求创新发展之路的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直接投资;历程;经济效用

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互补性研究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互补性研究论文 [摘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转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手段。然而学术上对其研究要么局限于直接投资的研究,要么局限于间接投资的研究,而对从两者关系的角度研究的则未见也。本文分析了二者的互补性,发现两者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出二者并举的政策建议。 [关健词]外商直接投资外商间接投资互补性 对外投资是指资本突破国家界限在国外的投资,按照投资主体是否拥有对投资企业的实际管理权,可以把对外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与对外间接投资(FPI)。前者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后者主要是指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以及中长期国际信贷。本文所指直接投资是指外商在华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而把股票投资和对外借款及其他外商投资作为外商间接投资。 学术上关于FDI的论著主要集中在解释成因和讨论影响两个方面。早期的FDI理论主要从微观或宏观层面出发,重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原因。微观层面如海默(1960)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垄断优势理论,雷蒙德·维农(1966)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产品周期理论,巴克莱和卡逊(1976)等建立在科斯定理基础之上的内部化理论,以及约翰·邓宁(1977)建立在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折衷理论(OLI);宏观层面如日本小岛清(1978)的比较优势理论。近期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即国家层面)上,主要讨论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以及提出政策建议,多为实证研究。 FPI的理论主要是证券投资理论,大都从微观层面即从投资者层面论述如何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如上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60年代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及70年代史提夫·罗斯的“资本资产套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等。近期也开始有宏观即国家层面的论述。如有学者(于永达,2000)在分析FPI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应力主FPI的健康发育、有序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中外合资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亦称股权式合营企业。它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各方出资折算成一定的出资比例,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各种方式最早兴办和数量最多的一种。在吸收外资中占有相当比重。 中外合作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亦称契约式合营企业。它是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举办的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各方签订的合同中确定。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一般由外国合作者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中方提供土地、厂房、可利用的设备、设施,有的也提供一定量的资金。 外商独资 外商独资企业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根据外资企业法的规定,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应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条件,即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出口的。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是海上和陆上石油合作勘探开发的简称。它是国际上在自然资源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其最大的特点虽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合作开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勘探、开发和生产阶段。合作开发比较以上三种方式,所占比重很小。

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9632099.html, 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陈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22期 摘要: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湖南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需 求和规模逐渐扩大,加快了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从投资方式、投资来源、投资行业、投资区域四个方面分析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政府转变职能,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投资硬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外资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对策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发展以来,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跻身世界各国的优势地位,中国在地区分布还不均匀的情况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ID)成为发展经济方式的共识。湖南省处于内陆的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农业发展地位逐渐减弱,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对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在思想意识、产业水平、政策措施等工作方面相比较发达省份来说,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国内外商投资政策安排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区,湖南省面临着来自其他省份、市的竞争。因此,为了积极促进湖南省经济的稳健发展、调整产业机构,均衡区域发展、合理引进外商投资等,有必要对湖南省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全方面了解,给今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发展湖南省的经济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湖南统计年鉴》。 二、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湖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更多的外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转加速运行。 湖南省也出台了相关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使得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一阶段(1983年-1987年)是开始与摸索阶段。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经济政策最 开始主要是在沿海城市,到1983年湖南省才逐渐引进外商投资,主要是中国香港、台湾、澳门为主的和其他少量亚洲国家小型投资者,投资规模和数量均很小。 第二阶段(1988年-1991年)是初级发展与调整阶段。随着鼓励和优惠的制定与出台,外商直接投资也逐渐对湖南省的经济发挥一定作用。在此期间,除亚洲国家以外,其他欧美等大国也逐渐参与进来,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在湘初具规模。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6) (二)、文献综述 (6)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7)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8)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8)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8)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9)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9)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9)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10)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11)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1)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2)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3)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3)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4)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5)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5)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退出机制探析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商在中国的投资逐年上升,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中国作为全球投资安全的“避风港”[1]和国际的投资热点[2],各国投资者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外资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479.66亿美元[3]。2002年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首次突破550.1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从而使中国第一次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4]。作为投资者,外商在决定对中国进行投资的时候,希望中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和具有畅通的退出机制。但在过去较长时间和当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境外缺乏对中国的了解及国外一些媒体的误导,许多境外投资者认为,由于中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等原因,所以在中国的直接投资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或者退出机制不畅通,从而对到中国投资产生顾虑。为此,本文在全面考察中国国内法律和有关国际法律制度,并结合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重组实践的基础上,就许多外商所关心的在华直接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对外投资的退出机制概述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方面有许多共性,参与对中国投资的外商也不例外,他们一方面追求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投资的安全。一些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它们会经常根据整体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投资环境的变化而适时修订其投资计划,因此,境外投资者(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和投资基金)在决定在中国投资的同时必然会考虑日后如何退出的问题,这就会涉及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所谓的“投资退出机制”,是指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或特定时期,将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的机制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考察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的投资退出机制,投资退出机制主要有四种方式:1.股份上市、2.股份转让、3.股份回购、4.公司清理。[5]投资者退出投资可以同时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些退出机制会因不同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法律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相比而言,由于股份上市方式比较便利且增值幅度较大,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投资者首选的和主要的退出选择方式。[6]二、外商在华投资的退出机制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三部基本法及其实施条例(细则);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还须适用《公司法》的相关规定[7]。除此之外,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经营、重组、收购、投资、终止和清算等事宜,我国还相应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和办法等,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境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8][!--empirenews.page--]考察这些法律和法规,结合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重组、退出的实践和相关案例,外商在华投资的退出机制主要有如下几种:股份上市如前所述,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nitialPublicOffering,简称IPO)作为国际投资者首选的投资退出方式,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外商同样可以通过股份上市的方式退出在华投资,而且已为一些投资者所采用。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实践,就股份上市的退出机制而言可以采用境外控股公司上市、申请境外上市和申请国内上市三种途径。1.境外控股公司上市在国际投资的实践中,投资者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投资,而是首先在一些管制宽松的离岸法区如百慕达、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特拉华州和香港等地注册一家控股公司,作为一个项目公司进行对华投资,而投资者通过该控股公司间接持有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投资者设立一家控股公司进行投资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法人制度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是为日后该控股公司的上市和重组做好准备。以控股公司的形式申请上市是国际上通行的上市模式,为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和证券交易所所接受,如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均接受控股公司的上市。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在1998年引入了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G)的风险投资,为了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金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了控股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9],作为金蝶上市的主体;金蝶国际软件集团(HK.08133)2001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时,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中国足吸收fdi的世界大国,占了流向开展屮国家fdi总量的三分之-。但另-方面,巾国也是世界资本的-大供应源,虽然口前巾国流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相比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ifdi)规模还较小,但其增长速度不容小视。仅20XX年一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幅就到达了 32%,中国的很多跨国大企业在国际商务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XX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到达亿美元1,创历史最高纪录,位居全球第五。 在全国各省市中,广东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位列第一,到达了亿美元。上海位第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到达60. 43亿美元。上海和广东作为中_经济的领头羊,许多行业都是处于全w领先地位,尤其是制造业,而且在施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也还是以制造业为主。 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很多,有目的国的环境因素、政策因素、中国的市场因素、政策性因素等等。但以上分析都是基于宏观层而的,这些h益增长的对外宵接投资终究是由什么样的企业奉献的?剔除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因素和不同的冃的国的影响,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乂有什么样的关系?对企业层面的复杂差昇很难由一个笼

统的调查阐释清楚,因此只有通过对企业层面进行严谨的分析,才能答复上面的问习题。 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在贸易中的作用是被无视的。 传统贸易理论关于企业的描述仅有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贸易理论中虽然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分析中,但企业还是同质的(homogeneous)典型企业,即所有企业都从事出u。然而,近十几年的贸场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为什么一辟企业从事出口而另-些企业不从事出口?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通过出口进入海外市场,而有些企业选择fdi?对上述两个问习题,异质性企业理论从新的角度给予了解释。 melitz首次通过异质企业模型将上述研究标准化,出现了以企业异质性为特征的新-新贸易理论(new-new trade theory)。 新-新贸易理论是同际贸场理论的前沿,能够很好的解释当前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现实情况,代表了将来的开展思路和研究方向。该理论主要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以melitz (XX)为主导的方向主要探索企业的国际化途径选择,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heterogeneous-firms trade,简称hft);以antras (XX)为主导的方向主要研究企业全球组织生产抉择,又被称为企业内生边界理论(endogenous boundary theory of the firm)。而从现有文献来看,该理论还处于开展初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关于异质企业的理论假设需要更加详细的企业面的数据来进行检

广东省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同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7-2018)变 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指标分析 (7) 一、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比重统计分析.7 四、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

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doc 8页)

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doc 8页)

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区域选择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达到450亿美元之巨,到90年代末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英国的第三大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截止2002年6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5180个,合同外资金额7892.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外经贸部外资司统计)。 1.趋势和区位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这些华人资本比较强调血缘关系和历史上的经济文化联系,在投资区位上的选择高度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广东福建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建设中具有显著的特点,带来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个高潮。 1984年我国东部地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占全国各地区的 96.73%,其中,广东就占73.42%。90年代以来,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日渐形成,欧美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不断抢占中国市场。与港澳台投资企

业相比,虽然欧美日在华投资也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但在投资区位的选择上,他们更集中在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中部沿海地区,以及环渤海湾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 上海作为我国传统的沿海工业发达城市,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特别是在1990年国家对浦东新区进行的开发开放,吸引了大量技术、资金密集型大资本以及金融资本的进入,带来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个高潮。尤其是9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景明朗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进入大发展阶段。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60家进入上海。为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跨国公司纷纷将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一起迁入上海,以更快捷地实施本土化战略。 有关学者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变化进行研究时发现,在1983—1999年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南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由73.3%下降到43.5%,减少了29.85%;而中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所占的比重则由3.8%迅速提高到24.5%,增加了20.7%。南部沿海地区减少的外商投资份额,约有69.5%转移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重点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为什么80年代和90年代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不同的区位特征,为什么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出现了由广东福建到上海江苏一带明显的区位转移?本文试图依据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为不分散研究的重点,本文选择广东作为80年代外资流入的典型地区,选择上海作为90年代及21世纪初跨国公司及其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典型区域进行分析。事实上,福建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和广东相近的特点,江苏、尤其是苏南也是外资近几年选择的重要区域。而且,不仅是跨国公司,即使是台资,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由福建、广东北上上海、苏南的趋势。 2.区位选择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利弊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 (2009-04-09 11:29:19) 鲁月峰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综述 麦克杜格尔(Macdugall,1960)较早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做了理论研究,后经肯普(M.C.Kemp)等人对其分析的发展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使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一致,从而可提高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福利。麦克杜格尔以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明显扩大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西方学者采用宏观结构分析和微观行为分析的方法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许多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其中有海默(Hymer1960)等人的垄断优势论,哈佛大学教授维弄(R.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巴克利(P.J.Buckley)等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邓宁(J.H.Dunning1977)的国际生产折衷论,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等等。在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该模型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主要受三种因素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需求水平低,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二是外汇约束,有限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需的技术和管理,无法有效的使用外资和各种资源,这三种约束都将阻碍经济发展。实质上双缺口模型是在新古 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得出的,而以罗默(P.Romer)、卢卡斯(R.Lucas)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Spillover),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实证研究方面,西方学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跨国比较分析来研究外国资本流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的做法是将经济增长率对外国投资水平和外国资本的积累进行回归分析;另一种做法是通过生产函数导出的增长方程研究外国资本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国际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特别是发展中的东道国的各种实证分析中,有的学者认为国际资本流入促进了接受国的经济增长,有的学者对国际资本流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持否定态度。其中,V.N.Balasubramanyam 和M.Salisu利用46个国家的样本数据检验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世界银行学者Husian和Jun应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国家(不包括中国)1970-1988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如Raghuram G.Rajan,Eduardo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最后对各阶段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做了一个概括和总结。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历程;特征 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紧接着,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里程碑。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进而蓬勃发展。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使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 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1]。 我国利用外资30 年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利用外资东道国的前列。自1993

(完整word版)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等等,尽管提法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含义大致是相同的,简单的说都是指为了取得和拥有国外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并获得利润和其他利益为目的的投资。 根据OECD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投资者所在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企业(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活动。’其中的“持久利益”是指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一长期的关系,并且直接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重大的影响。OECD还建议直接投资企业应被定义为股份有限企业或无限企业,其中外国投资企业者拥有股份有限企业10%或更多普通股,或投票权,或在无限企业拥有与之等价的权力;该定义并不要求外国投资者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根据IMF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由一个居住在一个经济体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对居住在另一个经济体的实体(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子公司或国外分支机构)进行管理控制的投资,这种直接外资涉及到一种长期关系,这一关系是对一个投资者在某个外国的持久利益的反映。 在1973年发表的《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中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的定义为:“本草案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营所有制企业,不论这类企业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行,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策略;该企业中的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通常情况,跨国公司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同属于同一个主权国家,而不是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几个相对独立的投资体,也不是外国投资者与我国之间的国家间投资关系。由此可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外商”,既包括外国投资者,又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所以在本文中采用“外商直接投资”这个称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如果一个企业全部资本中25%或以上来自外国(包括港澳台)投资者,该企业就被称为外国(商)投资企业。我国一般将外国(商)投资企业划分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合作开发四类,从1995年开始又增加一个种类: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前三类企业称为“三资企业”,当然现在有五种形式,但由于习惯在我国的统计中仍然沿用“三资企业”这个名称来代表外资企业。另外,由于政治的因素,在统计中为了将来自“港澳台”地区的直接投资与来自其他国家的投资区别开来,分别称之为“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为了便于数据统计计算和分析,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其统称为“外商投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形式,在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贸易壁垒,进行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根据联合国贸易组织的一项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广泛的正面外部性,可以为东道主国提供资本,扩大东道国的经济规模,产生广泛的新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促进劳动者的技能的提高和流动,同时还会产生放大效应,促使系列产业和企业的跨国私人投资。国际折衷理论也认为,对外投资的企业将其优势与东道主国本国的生产要素结合比本国有利,但同时会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丰厚的资本、管理技能、销售技巧、研发能力、组织形式及企业文化等,不管企业是自愿或是非自愿。

1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自1981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江苏以来,二十几年间江苏省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经济迅速发展.江苏吸收FDI具体状况怎么样呢?2001年江苏省合同利用FDI金额为150.95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利用FDI总量的21.80%;实际利用FDI金额为71.2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FDI总量的15.19%。到2003江苏省实际利用的FDI金额为158.0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FDI总量的29.53%,居于全国第一位。此外.江苏省实际利用FDI的17.18%年均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全国实际利用FDI的8。5%年增长率。 1.1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构成 由于政策和区位的优势,江苏吸收的FDI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江苏进行了投资。近十年来,江苏的外商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已由亚洲国家和地区扩展至欧美国家和地区。甚至大洋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纷纷在江苏投资。据近i年来的数据来看。投资额比较大的有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香港一直占据着第一的位置,实际投资金额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且增长也保持较快的速度。其他国家的投资金额基本保持稳定。韩国在2008年实际投资额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纵观近年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亚洲地区的FDI占了江苏省实际利用FDI 的大部分,美国的FDI一直稳居前五名。 1.2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江苏省外商对第一产业投资偏少,以第二产业为主,主要投资制造行业,在制造行业内部,主要流向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等高新技术行业或江苏省传统优势行业。对第三产业投资偏向于房地产业。近几年,外商对商业、公共事业等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有所上升,投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行业项目(个)合同外资(万元)合同外资(万元) 总计5842 5270713 2189206 农、林、牧、渔业169 111185 27423 采矿业7 5771 1111 制造业4249 3788691 1581588 电力燃气59 77212 369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