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产品技术要求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产品技术要求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产品技术要求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产品技术要求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由图像处理器主机(含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软件,型号为ENTX-310,版本为V1.0)、监视器及连接线缆组成。本产品用于医疗机构的内镜检查和治疗,与本公司生产的电子内窥镜及冷光源连接使用。本产品是将内窥镜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传输至监视器,提供图像显示。

1.2结构组成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由图像处理器主机、监视器及连接线缆组成。

1.3软件版本

产品软件为嵌入型软件,其发布版本为V1.0,版本命名规则如下:

a) V代表软件版本;

b) 1表示重大增强类软件更新。包括修改重大BUG、增加重要功能等;

c) 0表示轻微增强类软件更新。包括修改轻微BUG、增加简单功能等。

1.4本产品是与北京XXXX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电子内窥镜及冷光源连接使用,与本产品配套使用的冷光源接口应为DB15,内窥镜电气接口应为3K316型,鼠标及键盘接口应为USB

2.0。

2.1正常工作条件

a)电源电压:AC220V,50Hz;

b)环境温度:+10℃~+40℃;

c)相对湿度:30%~75%;

d)气压:700hPa~1080hPa。

2.2外观

整机外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腐蚀斑、污物、明显划痕以及锋棱、毛刺等缺陷。

2.3最低照度

最低照度不大于3lx。

2.4信噪比

信噪比大于50dB(A)。

2.5白平衡

可以设置白平衡。

2.6软件功能

2.6.1图像冻结和释放

可以进行图像的冻结和释放,截取当前检查或手术过程中的图像。

2.6.2轮廓设置

可以进行轮廓类型设置,轮廓类型为:圆角或者方角。

2.6.3亮度设置

可以进行亮度设置,等级范围:-10~10,步长为1。

2.6.4曝光设置

可以进行曝光设置,等级范围:-10~0,步长为1。

2.6.5增益设置

可以进行增益设置,等级范围:0~10,步长为1。

2.6.6色调调节

可以分别进行色调“R”、“B”两个基色的调节,等级范围均为-9~9,步长为1。

2.6.7饱和度

可以进行饱和度设置,等级范围:0~10,步长为1。

2.6.8对比度

可以进行对比度设置,等级范围:0~10,步长为1。

2.6.9病例信息录入和显示

可以录入病人信息,并能显示出当前的病人信息。

2.6.10测光模式

可以进行峰值和平均两种测光模式的选择。

2.6.11电子放大

可选择放大倍数对图像进行电子放大,放大倍数包括1.2、1.5、2.0。

2.6.12用户访问限制

用户转存数据时,应通过口令登录的方式进行身份的鉴别。

2.7图像的储存

可以按照病例保存图片和视频:

a) 保存图片:可以通过手柄上的冻结按钮保存冻结的图片;

b) 保存视频:可以通过面板按钮或者键盘快捷键对当前的视频进行保存;

c) 数据接口: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2.8图像清晰度

a) 分辨率:单幅图像的扫描规格可达到1920*1080(像素);

b) 应全视场清晰,视场边缘无模糊现象,无明显失真现象。

2.9按钮及接口操作

a) 各按钮应操作灵活可靠,无接触不良和误动作;

b) 各部分的连接应可靠,电接插件无接触不良、松动甚至脱落等现象。

2.10整机噪音

在工作条件下,整机噪音应不大于55dB(A)。

2.11内窥镜自动识别功能

可以自动识别当前连接的内窥镜型号,图像处理器主机面板上和监视器上均会显示内窥镜型号。

2.12连续工作时间

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8小时。

2.13电气安全

应符合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 9706.15-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和GB 9706.19-2000《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内窥镜设备安全专用要求》的要求,产品电气安全特征见附录A。

2.14电磁兼容

应符合YY 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中规定的要求。

2.15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满足以下要求,检验项目详见附录B。

a) 气候环境试验应符合GB/T 14710-2009《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气候环境试验Ⅱ组的规定;

b) 机械环境试验应符合GB/T 14710《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机械环境试验Ⅱ组的规定。

内窥镜系统设计

门禁语言识别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姓名:欧志彬学号:4121161016 在医学领域,内窥镜是用于人体内部器官检查的主要设备之一。为实现人体内部器官的检测,内窥镜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第一、能够获取内部器官的形态信息; 第二、能够将获取的信息传到体外,以实现医生的感知; 第三、能够将获取的信息转换为图像信号,并通过一定的设备显示出来; 第四、能够保存数据,实现群体信息的获取和识别,从而通过一定的方案报告病变情况。 针对以上需求,设计门禁的系统如下: 一、总体设计 内窥镜应该包括五个子系统,信息获取系统用于获取内部器官的图像信息;信息处理系统用于将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并转换为光线获电缆可传输的信息;信息传输系统用于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到体外;信息显示系统用于直观显示获取的内部图像情况并报告病变情况;信息存储系统用于将处理后的信息保存起来,以构建数据库。这五个子系统组成的内窥镜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内窥镜总体设计框图 二、子系统设计 在内窥镜系统中,主要需要获取的信息是图像信息,可通过一般的CCD进行图像获取。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CCD 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CCD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光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CCD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光电二极管,能感应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外部采样放大及模数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1]。 CCD获取的信号最终以电信号输出,而通常用的光纤传输的信号的光信号,所以从CCD传来的信号还需要一个电光转换器件来处理信息,可通过发光二极管等器件来实现,并将信息输入光纤内部。发光二极管是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2]。信息传输系统主要是光纤。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产品技术要求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由图像处理器主机(含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软件,型号为ENTX-310,版本为V1.0)、监视器及连接线缆组成。本产品用于医疗机构的内镜检查和治疗,与本公司生产的电子内窥镜及冷光源连接使用。本产品是将内窥镜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传输至监视器,提供图像显示。 1.2结构组成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由图像处理器主机、监视器及连接线缆组成。 1.3软件版本 产品软件为嵌入型软件,其发布版本为V1.0,版本命名规则如下: a) V代表软件版本; b) 1表示重大增强类软件更新。包括修改重大BUG、增加重要功能等; c) 0表示轻微增强类软件更新。包括修改轻微BUG、增加简单功能等。 1.4本产品是与北京XXXX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电子内窥镜及冷光源连接使用,与本产品配套使用的冷光源接口应为DB15,内窥镜电气接口应为3K316型,鼠标及键盘接口应为USB 2.0。 2.1正常工作条件 a)电源电压:AC220V,50Hz; b)环境温度:+10℃~+40℃; c)相对湿度:30%~75%; d)气压:700hPa~1080hPa。 2.2外观 整机外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腐蚀斑、污物、明显划痕以及锋棱、毛刺等缺陷。 2.3最低照度 最低照度不大于3lx。 2.4信噪比 信噪比大于50dB(A)。 2.5白平衡 可以设置白平衡。 2.6软件功能 2.6.1图像冻结和释放 可以进行图像的冻结和释放,截取当前检查或手术过程中的图像。 2.6.2轮廓设置 可以进行轮廓类型设置,轮廓类型为:圆角或者方角。 2.6.3亮度设置 可以进行亮度设置,等级范围:-10~10,步长为1。 2.6.4曝光设置 可以进行曝光设置,等级范围:-10~0,步长为1。 2.6.5增益设置 可以进行增益设置,等级范围:0~10,步长为1。 2.6.6色调调节

我国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

作者单位: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Em ai:l entxgfess@163,co m) 述评 我国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许庚 我国开展鼻内镜手术的临床研究工作至今已逾10年,鼻外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实际情况、疾病特征及实践经验,总结我国鼻内镜外科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鼻内镜手术技术为核心,建立对慢性鼻 鼻窦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理念;!逐步建立了儿童慢性鼻 鼻窦炎阶梯性治疗的概念;?探索了经鼻内镜鼻眶 鼻颅底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学的研究;#采用鼻内镜手术配合放射和化学治疗鼻 鼻窦恶性肿瘤等。上述内容表明,我国鼻内镜外科学技术体系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应该说我国开展鼻内镜手术的规模、范围、速度都是比较惊人的,虽然大幅度提高了许多鼻科疾病的整体治愈率,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并不是所有的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都适合作鼻内镜手术,其适应证主要为:有解剖学异常,存在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的阻塞性病变。一般的感染性或变应性鼻 鼻窦炎通常可以经合理的药物治疗而治愈,而不应盲目采用手术方法。无症状的鼻窦囊肿也不需要手术治疗。 2.手术目标盲目,手术技术粗糙:经常见到一些前期不规范手术的病例,由于无目标地扩大手术范围,轻易切除中鼻甲或者下鼻甲,大面积窦内黏膜缺失等原因造成广泛的鼻腔、术腔粘连和闭塞,纤维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增生充满窦腔,造成中隔鼻甲形成、空鼻综合征、鼻中隔大穿孔等。这些对鼻腔鼻窦结构的严重损伤给修正性手术带来很大困难。目前还没有资料表明鼻 鼻窦黏膜和结构损伤或缺失后能够再生,而代之以复层鳞状上皮或纤维结缔组织瘢痕,并将永久性地影响功能。因此,对鼻腔、鼻窦的首次手术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医学的继续教育几乎没有任何机会为初学者提供在尸体上进行鼻内镜手术解剖学和技巧系统训练的机会,包括很多专家在内,都是在大量临床工作中,或者说在患者身上获得的临床经验和技巧。在教学医院和大医院里,年轻医生可以在有经验医师的带领下接受比较正规的训练,经过看熟鼻内镜检查?简单的处置和换药?操作熟练?简单的手术?复杂的手术?独立操作这样一个培训过程,而在大量的基层医院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只能自己在患者身上摸索着做。 3.重大并发症呈上升趋势:据不全面了解和未公开的信息,国内因鼻内镜手术并发症造成失明的患者已有几十例,死亡患者也有数例,发生眼肌麻痹和脑脊液鼻漏的也不少见。这些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科室的发展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上述情况多发生在基层医院,手术基础知识不全面、经验不足、未经过系统的正规培训或进修学习、粗心蛮干加上设备简陋是其主要原因,同时也缺乏正确估计自己技术水平的能力,很难掌握手术尺度。 4.忽视围手术期治疗:单纯注重手术,甚至一味地追求手术,忽视围手术期治疗的结果使手术难度增加,手术质量下降,术后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持续治疗,影响了治愈率。 5.手术设备陈旧:许多基层医院、甚至某些三级甲等医院由于资金短缺,又受成本效益分析因素影响,对耳鼻咽喉科的投入不足。因此,最终结果还是患者吃亏。由于手术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手术方式已经有了很大变更,手术进路、窦口处理方式、黏膜处理方法、鼻中隔和中下鼻甲的处理手段等都与经典的鼻内镜手术有所不同。大量新研制开发的技术设备已经为保证手术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不断更新设备已成为国内各学科认真考虑的问题。 为规范开展鼻内镜外科技术,提高整体水平,维护广大患者的实际利益,应该尽快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决策: 1.建立鼻内镜手术准入制度,包括:医疗设备

电子内窥镜的使用和维护_陈基明

2010年第25卷 05期 V OL.25 No.05 97 设备运行与保障 OPERATION & GUARANTEE FOR INSTRUMENTS 1 概述 医用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集光、机、电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医用电子内窥镜是传统内窥镜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的产物[1]。通过它能直接观察人体内脏器官的组织形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合医用内窥镜实施的内外科诊疗技术的诸多优点已为医学界所共识[2]。电子内窥镜是继第一代硬式胃镜和第二代光导纤维内镜之后的第三代内窥镜。1983年,美国WelchAllyn 公司研制成功了电子内窥镜,使内窥镜技术跨入电子时代。所谓电子内窥镜是由导光玻璃纤维束传导冷光照明及由导像纤维束或CCD 传导图像,并由金属网管制成插入管,镜身在各种弯曲状态下都能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腔隙管道的一种集光学、机械、电子的装置[3] 。与CT、B 超图像成像原理不同,电子内窥镜不是通过光学镜头或光导纤维传导图像,而是利用视频处理器内装备的光源发出的光经光导纤维导入受检体腔内,由装配在电子内窥镜先端部的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接收体腔内的反射光,并将光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导线将信号输送到视频处理器,视频处理器将这些电信号经过贮存和处理,最后传输到监视器屏幕上显示出受检脏器的高清晰度的、色彩逼真的图像[4] ,用于观察和诊断,且可供多人同时观看,有利于教学和会诊,也有利于助手与手术者的紧密配合。在给病人检查的过程中,电子内窥镜承担着图像的采集与处理的功能。电子内窥镜在国内大中型医院内镜室的诊断和治疗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整套电子内窥镜包括: 电子内镜、冷光源、视频处理器、显示器和推车等组成[5] 。 医用电子内窥镜按技术特性分为:纤维、电子;按用途分为:医学镜——人体,工业镜——机器;按外部特性分为:GIF(胃)、CF(结肠)、JF(十二指肠)、 SIF(小肠)、ENF(鼻咽喉)、CHF(胆道)等;根据视角分为:直视型,侧视型。 2 常见故障现象及使用维护 2.1 漏水 内镜的检查和治疗过程都是在液体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整个镜体的密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导致镜体失去密封性的部位是弯曲橡皮和钳道管[6]。内镜漏水严重的会导致电子镜图像出现不良现象甚至引起电路板短路烧坏CCD,它是电子内镜的“心脏”部分,维修成本很高;还可能会引起纤维镜像束出现龟裂或彩虹现象,视野模糊;光束变硬变脆,容易折断,亮度减弱;螺旋管脱落,打角度镜身蛇形;电子镜开关按键短路,不能使用其功能等故障。 常见的有:① 弯曲橡皮漏水。使用质量差的口垫;患者咬住插入部使弯曲橡皮破裂;弯曲橡皮老化引起弯曲橡皮破损;内镜与尖锐附件一起清洗划破弯曲橡皮;钢网破裂扎坏橡皮都会引起弯曲橡皮漏水。② 钳子管道漏水。这主要是医生使用不当引起的。如使用不合适的治疗附件使得钳子管道破裂;使用治疗附件不正确引起钳子管道被插破;插入时遇到阻力,强行将治疗附件推进引起钳子管道被插破等等。③ 其它部位漏水。医生和护士在使用或清洁中如先端部不小心与硬物碰撞使镜头破裂;内镜插入部不小心被夹使内镜损坏等引起。 所以操作医生必须要培训上岗,而且操作内镜时要认真仔细;内镜的清洗消毒程序必须正确规范;有专人负责镜子的维护保养,尤其要注意内镜清洗前一定要通过漏水检测以防损坏镜子。 电子内窥镜的使用和维护 Use and Maintenance of Electronic Endoscope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电子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以及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归纳总结了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较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 电子内窥镜;CCD ;设备维护 [中图分类号] TH776+.1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0.05.038[文章编号] 1674-1633(2010)05-0097-02 陈基明,张连强,田晓东 空军总医院 医学工程科,北京 100142 CHEN Ji-ming,ZHANG Lian-qiang,TIAN Xiao-dong Med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General Hospital of Airforce,Beijing 100142,China 收稿日期:2010-02-13 作者邮箱:chen_jiming@https://www.doczj.com/doc/072753790.html,

口腔内窥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36卷第11期 光电工程V ol.36, No.11 2009年11月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Nov, 2009 文章编号:1003-501X(2009)11-0075-04 口腔内窥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吴頔,张红霞,贾大功,井文才,张以谟 (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 ) 摘要:本文设计一种口腔内窥镜,以满足牙科医学应用。整个系统主要由成像系统、照明系统、图像显示及处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系统具有显微放大的功能,并且亮度及色温可调。文中利用光学软件设计、优化了光学成像系统,给出了系统像差曲线,并构造了光学照明系统。论文结尾使用口腔内窥镜对两种牙齿模型进行了测试实验,系统成像分辨力高于100 lp/mm,图像清晰,可以观察到牙齿表面的细节。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牙科医学使用要求。 关键词:口腔内窥镜;光学系统;照明系统;牙齿模型 中图分类号:TH74;R78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501X.2009.11.016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Oral Cavity Endoscope System WU Di,ZHANG Hong-xia,JIA Da-gong,JING Wen-cai,ZHANG Yi-mo ( College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 Abstract: An oral cavity endoscope was designed to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dentistry. The whole system was composed of imaging system, illuminating system, image display and processing system. The system has the function of micro-amplification, and the brightness and color temperature is adjustable. In this paper, optics software was used to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optics imaging system, and gave out the aberration curve. The illumin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In the ending of the papers, the oral cavity endoscope was used to test two teeth model. The system resolution is higher than 100 lp/mm and the image is clear. The details of tooth surface can be observ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ental med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oral cavity endoscope; optical system; illumination system; teeth model 0 引言 近年来,口腔内窥镜在口腔临床医学中得到迅速普及与广泛应用[1-3]。它通过将观测探头伸入口腔,在自备光源的照明下,由成像镜头摄取牙齿的细节,成像在COMS或CCD图像传感器上,经过光电转换和图像信号处理后送到显示器上,显示清晰放大的图像供医生观察。目前国内口腔内窥镜多为代理国外公司的产品,自行设计研发的口腔内窥镜产品很少[4]。市场上常见的口腔内窥镜,其成像系统一般是投影成像系统或望远成像系统。相应的照明系统使用贴片封装式的LED,其优点是成本低,结构简单。但是这种口腔内窥镜无法观察牙齿细节,并且不易在色温,亮度,发热等方面进行调节,同时需要复杂时序电路控制。 本文利用显微成像系统原理设计一种口腔内窥镜,目的在于观察人眼不易直接看到的牙齿细节,及时发现病变。文中采用图像传感器配合显微成像镜头和光纤照明系统实现清晰的成像效果,并在牙齿模型上 收稿日期:2009-03-03;收到修改稿日期:2009-06-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577013);教育部新教师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0561022);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F2-0019)作者简介:吴頔(1985-),男(汉族),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口腔观测方面研究。E-mail: wd101101@https://www.doczj.com/doc/072753790.html,。

医用内窥镜介绍

医用内窥镜介绍(一) 内窥镜起源于100年前,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当时所用器械的主要特征为标志。 硬式内镜阶段(1806~1932):硬式内镜由德国人Philipp Bozzini首创,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主要用于膀胱和尿道检查。1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内镜由3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中心管为光学结构,第二层管腔内装上铂丝圈制的灯泡和水冷结构,外层壁上刻有刻度反应进镜深度。1911年Elsner对Rosenhein式胃窥镜作了改进,在前端加上橡皮头做引导之用,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要缺陷,尽管如此,Elsner式胃镜1932年以前仍处于统帅地位。 半屈式内镜阶段(1932~1957):Schindler从1928年与优秀的器械制作师Georg Wolf 合作研制胃镜,最终在1932年获得成功,定名为Wolf-Schinder式胃镜。之后,许多人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功能更为齐全,更为实用。 光导纤维内镜阶段(1957年至今):1954年,英国的Hopkins和Kapany发明了光导纤维技术。1957年,Hirschowitz及助手在美国胃镜学会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导纤维内镜。60年代初,日本Olympas厂在光导纤维胃镜基础上,加装了活检装置及照相机,有效地显示了胃照相术。1966年Olympas厂首创前端弯角机构,1967年Machida厂采用外部冷光源,使光量度大增,可发现小病灶,视野进一步扩大,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近10年随着附属装置的不断改进,如手术器械、摄影系统的发展,使纤维内镜不但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手术治疗。 电视内镜时代(1983年以后):1983年Welch Allyn公司研制成功了电子摄像式内镜。该镜前端装有高敏感度微型摄像机,将所记录下的图像以电讯号方式传至电视信息处理系统,然后把信号转变成为电视显像机上可看到的图像。不久日本Olympas厂即推出相应型号胃镜,并占据大部分市场。 影像质量评价 内窥镜在200年里结构发生了4次大的改进,从最初的硬管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到纤维内镜,又到如今的电子内镜。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质量也发生了一次次质的飞跃。最初Bozzine研制的第一台硬管内镜以烛光为光源,后来改为灯泡作光源,而当今从内镜获得的是彩色相片或彩色电视图像。这图像不再是组织器官的普通影像,而是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像,微小病变清晰可辨,可见其影像质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医用内窥镜分类 按其发展及成像构造分类:可大体分为3大类:硬管式内镜、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 按其功能分类:

电子消化内镜配置参数

电子消化内镜配置参数 (1)、电子图像处理器参数 全数字化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具有先进的光源学技术和数码技术,实现全数字化处理和全数字化输出的内窥镜电子影像系统。 电压:230V,0.2A:50Hz;超级CCD设计;高清锐化调节;颜色调节;自动白平衡;自动测光模式;自动增益控制;冻结模式;快门调节;全数字化图像处理方式;构造强调功能;轮廓强调功能;血管强调功能;图像放大功能;配电子染色技术;图像信号输出方式,高清数字接口HD-SDI:HDTV1080i(2ch),DVI数字视频接口:1280*1024P,Ethernet 100/10字节,RGB:1280*1024P,SDTV (120V/NTSC,230V/PAL);RGB,Y/C,Composite ;图像存储功能(具有至少500M内存,具有缓冲内存,最多可以存储5000张照片);配备CF存储卡;图像尺寸可选择;待机热插拔功能;双画面模式(白光图像和FICE图像同时显示);防抖功能;内镜自动识别;具有DICOM通用输出接口;患者数据输入;兼容性;画中画功能;内窥镜氙灯冷光源:主灯300W氙灯;备用灯:12V75W卤素灯;光量调节为17档可调;横膈膜式气泵;气泵压力高/中/低/关闭;强光定位功能;自动调光显示;灯泡平均寿命≥500小时。 (2)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参数: 视野角140°,景深2-100mm,弯曲角度210°-90°、100°-100°,先端部外径9.2mm,软性部外径9.3mm,钳道内径2.8mm,附件位置6点30分,有效长度1100mm。

(3)电子下消化道内窥镜参数: 视野角140°,景深2-100mm,弯曲角度180°-180°、160°-160°,先端部外径12.0mm,软性部外径12.0mm,钳道内径3.8mm,附件位置5点,有效长度1330mm/1,520mm,插入部为新软性部。 (4)附件: 品名品牌产地规格 *工作站大水牛瑞祥北京IT硬盘,22寸液晶显 示器 *UPS稳压电源一套 *豪华平车一台 *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 *电动吸引器一台 *电脑桌一套 *医用纯水系统150L+250L水箱+2-50泵+加药系统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度)(参考提供)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 度) VS 经典分型在区分癌与非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学者又进一步对MV/MS 分型细化,以期预测组织学分型和早癌浸润深度,从而为后期内镜或外科治疗提供决策。 在预测组织学分型上,2010 年Akira 推出基于MV 的胃早癌ME+NBI 分型,即FNP(精细网格,fine network pattern),CSP(螺旋型,corkscrew pattern)(图1),此前一直被定义为「未分类型」的表型被进一步细化为IIL-1(小叶内环型-1,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1),ILL-2(小叶内环型-2, 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2)(图2)。根据研究结果,FNP 与ILL-1 大部分为分化型腺癌,而CSP 多为未分化型腺癌。ILL-2 主要分布于分化型腺癌,但也可在未分化腺癌中存在。此外,64% 未分化ILL-2 腺癌中可见CS(螺旋状)微血管(图3),但在分化腺癌中未见此现象发生。 图1 FNP 与CSP 分型。A FNP 为MV 的精细网络状结构;B CSP 为MV 的螺旋型结构 图2 ILL-1 与ILL-2 分型。A ILL-1 为包含环形MV 的绒毛状腺体结构;B ILL-2 为上述基础上出现腺体断裂 图3 IIL-2 型胃癌中出现CS 型MV。A 胃体中部后壁一

0-IIc 型早癌;B NBI 可见不规则茶色区域;C ME+NBI:断裂绒毛状腺体上可见CS 型MV;D 病理示黏膜固有层未分化腺癌相反,Masashi 等另辟蹊径,从癌灶周围非癌黏膜表型推测癌灶组织学类型,将癌灶周围非癌黏膜的ME+NBI 表现分为以下四型:A 点状型(圆形或针眼点状);B 短线状(扩张、垂直长凹痕结构);C 条纹型(管样,小梁嵴样结构);D 颗粒型(绒毛、乳头状结构)(图4)。该分型由sakaki 的胃黏膜ME+NBI 七类分型简化而来。C 与D 预测着分化型癌的组织类型,其理论基础是 C 和 D 表型为黏膜萎缩相关表型,是分化型癌(肠型)发生基础。B 型为HP (-)炎性黏膜表型,萎缩程度较 C 和 D 轻,预测未分化型癌组织学类型,也间接反映了不同于分化型癌的发生路径。 图4 胃癌周围黏膜的ME+NBI 分型。a-d 分别对应A-D 分型以下为ABCD 分型应用实例: 图5 A 白光下病灶经靛胭脂染色后,病变为平坦结节形高分化腺癌,周围黏膜呈细颗粒样萎缩表现;B 放大后观察,可见小绒毛状结构(D 型) 图6 A 胃体中部前壁可见凹陷型未分化型早癌,褪色,大小约10 mm;B 放大观察,背景黏膜为B 型(短线状)2014 年Takashi 等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认为MV 结构缺失

NBI窄带成像内镜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窄带成像内镜 又称为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它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NBI内镜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如上皮腺凹结构,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这种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内镜医生区分胃肠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肠化生上皮,胃肠道炎症中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凹不规则改变,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 1简介编辑 内镜窄带成像术(NBI)作为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已初步显示出它在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NBI的窄带光谱有利于增强消化道黏膜血管的图像,在一些伴有微血管改变的病变,NBI系统较普通内镜有着明显的优势。目前,NBI已在多领域广泛开展,应用范围除消化道外,还包括耳鼻咽喉、呼吸道、妇科内镜与腹腔镜外科等。 2用途编辑 具NBI功能的内镜其外形和常规操作与普通内镜基本一致,在操作中可随时切换至NBI模式观察病灶。对于附带NBI功能的变焦放大内镜而言,在对病灶近距离放大观察后再开启NBI 模式,能更清晰地了解病灶表面的黏膜凹窝形态及血管等,方便对病灶进行定性与靶向活检。目前,NBI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包括: ①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②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评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③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手段。 NB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下咽部早期癌、食管上皮内癌、Barrett食管、早期胃癌、结肠早期癌的诊断及检出率。 NBI图像中血管和粘膜的颜色对比率明显更大,易于对食管上皮微血管(IPCL)的形态观察和评价,尤其是对无经验的内镜医师更易于发现病变。与组织学金标准相比,使用NBI内镜对IPCL的评价预测肿瘤浸润深度的精确性可达85%,因此,日本内镜学会建议在食管鳞癌的筛检中应常规使用HR-NBI。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癌前病变,使用NBI加放大内镜联合检查Barrett食管,较传统电子内镜更容易呈现鳞柱上皮交界处,能更清晰地显示Barrett 上皮血管网的形态,并能较好地对Barrett上皮进行粘膜腺凹形态分型。资料显示,放大内镜、NBI加放大内镜和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能清楚地显示上皮腺凹的比例分别为14%、61%和70%。另外,通过活检证实其对异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42%、73%和79%。表明NBI 加放大内镜优于普通放大内镜,具有与染色放大内镜相近的诊断率。 大多数的胃癌被认为来源于一系列粘膜改变,经历Hp相关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到肿瘤。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胃粘膜表面微血管结构的观察可以提高胃癌前病变和早癌诊断的敏感性。放大内镜结合NBI系统虽然不能取代组织学检查,但是能预测胃癌的组织学的特征。NBI放大内镜通过照射到胃黏膜中肠化上皮顶端可产生淡蓝色冠(LBC),人们根据这一特点应用NBI放大内镜在萎缩性胃炎中识别肠上皮化生的区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NBI识别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3%。因此,NBI放大内镜通过淡蓝色冠这一特点,能较准确地发现胃黏膜中的肠上皮化生。 由于放大内镜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应用较成熟,且结肠黏膜较薄,微血管易见。因此,NBI系统对结肠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帮助较大。NBI系统观察黏膜表面变化,判断肿瘤或非肿瘤病变的符合率比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高,敏感性强。NBI对结肠增生性息肉、腺瘤和早期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5.7% ,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2.7%。 3原理编辑 传统的电子内镜使用氙灯作为照明光,这种被称为“白光”的宽带光谱实际上是由R/G/B(红/绿/蓝)3种光组成的,其波长分别为605nm、540nm、415nm。NBI系统采用窄带滤光器代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产品技术要求图腾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 组成:本产品主要由主机及附件组成。主机由图像处理模块(内含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软件E.G. View?V1.0)、屏显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及触摸显示屏组成。附件包括电源线等。 预期用途:本产品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可视内窥镜导管配套使用,供内窥镜手术时将体内手术区域视频放大成像,并供临床内窥镜检查诊断时的图像处理用。 2.1 外观要求 2.1.1各连接件的粘接应牢固、可靠,焊接件应焊接平整、无虚焊、脱焊或堆焊。 2.1.2外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擦伤、划痕、花斑等缺陷。 2.1.3 标记的图案、字迹应清晰。 2.2输出信号 图像处理器具有同时输出视频信号的功能。 2.3白平衡 图像处理器具有白平衡校准功能。 2.4图像处理器具有以下色调调节方式: 亮度调节范围:0-100%,分档调节,每档可调节6%; 对比度调节范围:0-100%,连续可调节; 饱和度调节范围:0-100%,分档调节,每档可调节3%; 锐度调节范围:0-100%,分档调节,每档可调节6%。 2.5 录像:按处理器触屏上的录像按键,可以录制内窥镜图像。 2.6 回放:按处理器触屏上的回放按键,可以回放存储过的录像。 2.7 语言切换:按处理器触屏上的中文或英文按键,可以实现切换中英文。 2.8 分辨率:处理器的分辨率≧1280×1024像素。 2.9 信噪比:处理器的信噪比≧50dB。 2.10 环境试验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的环境试验应按GB/T14710中气候环境Ⅱ组和机械环境Ⅱ组规定执行,并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 2.11 电气安全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与医用电气设备互连使用的安全要求应符合 GB9706.1-2007、GB9706.19-2000规定的要求,见附录B电器安全特征。 2.12 电磁兼容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与医用电气设备互连使用的安全要求应符合 YY0505-2012规定的要求。 2.13图像质量 将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可视内窥镜导管连接后,其在显示屏上观察的图像应清晰具有良好的色彩还原性,无明显色差。 2.14几何失真 将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可视内窥镜导管连接后,其获取的图像中心有效区域几何失真应不大于2%。 2.15屏幕坏点 将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可视内窥镜导管连接后组成成像系统,其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显示屏上可观察到的坏点数量应不大于3个。

口腔内窥镜的改良设计

口腔内窥镜的改良设计 发表时间:2013-03-22T11:23:01.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周嵩琳柳海许亮柴琳[导读]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记录口腔治疗的整个过程的动态图像,比如用来教学或用于手术过程的记录和展示。 周嵩琳柳海许亮柴琳 (皖南医学院医学三系 241000) 【摘要】目地:研制出图象更加清晰稳定,可以用于口腔治疗的新型口腔内窥镜光学系统。方法:本课题组已在上一项目中研制出一种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ODVL—101型,并制作出样品在临床上试用,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项目本课题组在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ODVL—101型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研制ODVL—102型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缩小内窥镜的体积,使口腔医生进行治疗操作时,在患者口腔内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二是给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加装无线影象传输系统,使图象数据无线传输,不仅可以减少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的连接数据线,使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使用时更为方便,灵活,还可以使图象数据方便地上传到口腔诊室的无线局域网。结论:研制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可以创新一种新的口腔医疗方式,不仅能提高口腔医疗水平,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还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一定能推动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内窥镜 【中图分类号】R44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90-02 口腔内窥镜是口腔门诊常用的口腔设备,可以拍摄患者口腔内的影像,多用于医患之间的交流和医生制作带有图像的病例。现有的口腔内窥镜多设计成笔式,在镜体的一端设计为摄像头,镜体的另一端设计为手柄。图像的传输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通过数据线联接外接显示器,一种是通过无线传输联接接收器和显示器,还有一种是直接在镜体的手柄上安装一块显示屏,医生通过观看手柄上的显示屏进行操控。第一、二种形式中显示屏较大,一般放置在牙椅和工作台上,可以方便地进行医患交流。第三种设计有利于医生的操控和图像捕捉。 目前的口腔内窥镜都具有静态图像和动态影像的捕捉功能,但在临床使用时大多只用来捕捉静态图像,其主要原因是口腔内窥镜设计成笔式由医生手持,无法在长时间内保持与目标的相对位置不变,医生手部轻微晃动就可导致图像模糊或目标丢失。另外口腔内窥镜由医生手执也影响医生的操作,因此临床上口腔内窥镜多只用来捕捉静态图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记录口腔治疗的整个过程的动态图像,比如用来教学或用于手术过程的记录和展示。为了实现对动态治疗过程的记录,在国外有人设计一种口腔内窥镜通过支架固定在患者的头部,可以保持摄像头与口腔内目标的相对位置不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摄取动态影像,但这种方式患者需要在治疗时头部戴一个固定支架,不容易接受,同时支架也影响了医生的操作。 我们也对传统口腔内窥镜的笔式设计进行改良,以解决口腔内窥镜无法记录长时间的动态影像的问题。设计思路是将内窥境的摄像头部份安装在开口器上,医生在进行治疗时使用开口器支撑患者的口腔,在目标相对的开口器臂上固定摄像头,并调节摄像头的方向,使之能显示清晰的图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摄像头无需医生手执,同时由于开口器的支撑患者口腔大小固定,摄像头与目标之向的距离,方位都是固定的,可以清晰记承整个治疗的动态影像,开口器体积较小,不会影响医生的操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彤辉柳海周嵩琳金艳艳解鑫程学智陈丹;支架式口腔内窥镜的设计与实现[J]. 医疗卫生设备,2011,27(7):15-17 [2]张薇;田维坚;张宏建;;二元变焦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J];光子学报;2010年01期 [4]殷操,张颂农,欧尧,颜继雄;口腔黏膜病内窥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11期 [5]YANG Shao-hua,LI Bin-kang,FENG Bing,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High Speed High Resolution CMOS Imaging Acquisition System [J].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6,33(11):133-136 [6]LI Jing-yan,LIU De-sen,LIU Gang,et 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ndoscope Optical System [J]. Medical Equipment,2005,18(7):9-12. [2] 基金项目:皖南医学院2011年科研项目WK201119

内窥镜研究与设计

1 绪论 1.1 内窥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 从1980年代起,国内陆续开始自主研究,生产硬式内窥镜、光纤内窥镜,并且引进电子内窥镜技术,生产电子内窥镜系列产品。己投放市场的产品有硬式内窥镜、光纤内窥镜、电子视频内窥镜三类产品。 (l)硬式内窥镜 硬式内窥镜由成像物镜、转像透镜、导光束、目镜、外管组成。硬式内窥镜成像原理是光学物镜成像,然后利用转像系统来传输图像。因此,光学镜片的加工技术水平决定了硬式内窥镜的技术水平。目前,在成像技术上,国内与国外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产品外部材料和外观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差距,但使用效果相同。 (2)光纤内窥镜 制造光纤内窥镜关键的部件是光纤传像束,它决定产品清晰度、分辨率和使用寿命。在光纤传像束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国外光纤传像束生产线生产的光纤传像束单丝为2万余根,国产生产线生产的光纤传像束单丝为1万根以内。其内窥镜制造原理一样,但是光纤材料有差别。如果采用进口光纤传像束组装内窥镜,国内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会减小。 例如:EKG一3002型光纤工业内窥镜是一种利用纤维光学、精密机械及电子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光学仪器。它利用光导纤维的传光、传像原理及其柔软弯曲性能,可以对设备中肉眼不易直接观察的隐蔽部位方便地进行直接快速的检查。既不需设备解体,也不需另外照明,只要将窥头插入孔内,内部情况便可一目了然。可直视,也可侧视。 还可手控窥头对被检查面进行连续上下左右扫描达100°。可目视,也可照相,还可录像或电视显示,为分析故障原因提供依据。是航天、军事、国防、无损检测、机械制造、发电、石化、汽车、兵器、交通、冶金、压力容器等领域中得心应手的直观高效的检测仪器。 EKG一3002型工业内窥镜主要技术参数: l)探头外径:Ф6.5~Ф15mm 2)探测长度:1.8~4.5m 3)工作距离:10~80mm 4)视场角:≥100° (3)电子内窥镜 国内制造商均采用进口CCD原件,组装电子工业内窥镜产品,整机主体技参数与外国产品的相接近。在航天航空行业等己基本能够满足NDT正常使用。国外产品最小直径为6mm,国内

内窥镜光学指标

内窥镜光学设计, 内窥镜是医生用于医疗的一种光学设备,关于它的基本原理在许多论文都有所阐述,开始全部用小镜片设计,后来随着光学设计技术发展,设计思路的改进,也有比较大的变化,新的系统于90年代棒镜设计,并且新的设计思路强调设计低成本,高亮度,良好的装配性,这些年随着设计经验的积累,对设计有很多改善 体现在 1)视向棱镜实行一体化设计,降低装配难度 2)转像棒镜采用单边胶合设计,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降低高温脱胶概率,提高产品可靠性, 3)设计时采用大的视场光栏设计,提高亮度,比如10mm腹腔镜国内多数企业的光栏是3.6—4mm,采用新的设计技术使光栏最大孔径达到4.9mm, 和国外的STOZS等的产品基本一致, 4)设计光谱,材料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优选,使设计的光学系统色彩还原性好,5)设计视场角从60度--120度全覆盖, 125度以上采用非球面设计, 6)同一规格产品使用同一种棒设计,降低成本,例如4mm鼻窦镜不同视场的镜子只使用同一种棒 以上几个方面是光学设计方面的新的成果,在结构方面,我们提供优质成熟的结构设计,新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与进口产品的互用性, 装配密闭性,在装配方面我们用装配经验达十几年的师傅提供装配指导 在CCD接口镜头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有现成的为腹腔镜配接镜头f20mm的,可以为您设计你需要的镜头,还可以根据您的需要为 你设计变焦CCD卡口镜头 具体的数据有: 1)鼻窦镜(外径4mm) 1。F=1.6mm, 2.总长:206mm, 3.视场:70度 4:DIST:13% 5:渐晕:95% 6:棒镜为单边胶合 7:F#=7.2(该镜头是四片式物镜,装配工艺非常好) 2)鼻窦镜(外径4mm) 1。F=1.3mm, 2.总长:207mm, 3.视场:110度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30年题库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30年 过去30年,技术飞速发展 30年来,消化内镜的发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消化内镜及其手术器械的更新促进了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诊断内镜“多样化”、治疗适应证“扩大化”是当前消化内镜的发展趋势。 1 电子内镜为新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消化内镜技术肇始于1868年,当时德国人库斯穆尔(Kussmaul)受江湖艺人吞剑表演的启示,研制出金属管状式胃镜。历经硬式内镜、半可屈式内镜、纤维内镜(软式镜)三个发展阶段后,消化内镜技术在30年前迎来了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1983年,美国一家公司应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内镜光导纤维导像术,宣告了电子内镜的诞生。电子内镜的成像原理与传统内镜截然不同,其通过安装在内镜顶端微型摄像机的CCD,使光信号转变为电信

号,经视频系统处理后转换为监视器上的图像。因此,电子内镜显像失真性小、清晰度高,为诊断和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也为此后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消化内镜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 超声内镜成为内镜医师的“第三只眼” 为克服超声波本身对骨性及气体界面不易通过的特性,弥补体表探测时出现盲区及内镜检查的局限性,内镜、超声探测仪联合装置——超声内镜(EUS)登上历史舞台。 1980年,美国马格诺(Magno)和格林(Green)最先使用内镜与超声结合的电子线型超声胃镜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随着超声探头的微型化,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变成现实。30年的迅速发展已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内镜诊断技术,使内镜医师的视野超越肉眼限制、拓展到表层组织以下。 目前,超声胃镜、超声肠镜及腹腔镜下超声系统已成功用于临床,尤其是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术(FNA)等技术可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对肿瘤TNM分期、黏膜下肿瘤以及胆胰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极大提高了消化系肿瘤诊断率。 近年,EUS在内镜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提高,EUS引导的引流术、腹腔神经节阻滞、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术和顺行胆胰管手术等技术蓬勃发展。 3 ERCP将诊断和治疗融为一体 1968年梅克恩(Mecune)等首次在《外科学年鉴》(Ann Surg)报道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1973年卡瓦(Kawai)等率先报道采用推式刀进行括约肌切开,1974年克拉森(Classen)和德姆林(Demling)应用拉式弓形刀成功进行乳头切开,这标志着治疗性ERCP 技术的诞生。 经过不断发展,ERCP已成为融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完整的学科体系。近30年来,ERCP相关新器械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目前已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经内镜

耳鼻喉内窥镜技术发展历程概论

耳鼻喉内窥镜技术发展历程概论 【摘要】内窥镜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耳鼻喉内窥镜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将以耳鼻喉内窥镜临床应用的范围、价值为起点,分析耳鼻喉内窥镜在世界范围的技术发展过程、趋势,总结我国耳鼻喉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从而预测我国耳鼻喉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得耳鼻喉内窥镜技术能够在耳鼻喉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作用。 【关键词】耳鼻喉内窥镜技术;发展状况;应用效果 内窥镜技术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诊断和治疗手段,并且在胃肠、骨科、妇产科等疾病中广泛使用,建立在内窥镜技术的衍生物也比较多,常见的有:泌尿镜、支气管镜和胸腔镜等。而内窥镜技术在耳鼻喉疾病中早有使用,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技术更多的只在狭小的范围内使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内窥镜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鼻喉内窥镜技术(nasal endscopic surgery,NES)作为“微侵袭(创)鼻喉外科”领域的重要分支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很多学者将其视为最有前途的发展技术[1]。本文将以耳鼻喉内窥镜临床应用的范围、价值为起点,分析耳鼻喉内窥镜在世界范围的技术发展过程、趋势,回顾、总结耳鼻喉内窥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从而有效预测耳鼻喉内窥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向。现综述如下。 1 耳鼻喉内窥镜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耳鼻内窥镜系统组成部分较多,也相对比较复杂,常见的组成部分有:监视系统、控制及图像处理系统、操作部分、插入部分等几部分,采用耳鼻内窥镜进行相关诊断或者手术时,为了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监视系统显示屏进行观察或者手术操作,也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口进行观察或者手术操作(电子内窥镜除外),这主要取决于每一个医护人员的习惯。但是如果需要实现拍录、吸引或者其他辅助功能,则必须要通过控制及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操作。耳鼻喉内窥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等结构,使得医护人员能够直接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检查,提高了鼻喉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减轻了检查过程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同时,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械还能对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进行精细的治疗,使手术能够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效果。使用耳鼻喉内窥镜进行手术的方法已经开始采用了微创原理,能够保证医护人员在直视及电视监视下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从而使得手术更加精准、有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小了对病人的带来的附带伤害。 从耳鼻喉内窥镜技术的适用范围来说,根据患者手术部位不同可将其运用于以下范围,即:鼻内窥镜下鼻腔手术、鼻内窥镜下鼻-鼻窦手术、鼻内窥镜下鼻毗邻结构相关手术等。而从疾病类型来说,这种技术能运用于鼻甲肥大、鼻甲泡、鼻甲结构不良等疾病中。并且,随着鼻喉内窥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这种技术在急性咽炎、慢性咽炎、萎缩性咽炎、肥厚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腺体肥大、声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