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消化内镜配置参数

电子消化内镜配置参数

电子消化内镜配置参数
电子消化内镜配置参数

电子消化内镜配置参数

(1)、电子图像处理器参数

全数字化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具有先进的光源学技术和数码技术,实现全数字化处理和全数字化输出的内窥镜电子影像系统。

电压:230V,0.2A:50Hz;超级CCD设计;高清锐化调节;颜色调节;自动白平衡;自动测光模式;自动增益控制;冻结模式;快门调节;全数字化图像处理方式;构造强调功能;轮廓强调功能;血管强调功能;图像放大功能;配电子染色技术;图像信号输出方式,高清数字接口HD-SDI:HDTV1080i(2ch),DVI数字视频接口:1280*1024P,Ethernet 100/10字节,RGB:1280*1024P,SDTV (120V/NTSC,230V/PAL);RGB,Y/C,Composite ;图像存储功能(具有至少500M内存,具有缓冲内存,最多可以存储5000张照片);配备CF存储卡;图像尺寸可选择;待机热插拔功能;双画面模式(白光图像和FICE图像同时显示);防抖功能;内镜自动识别;具有DICOM通用输出接口;患者数据输入;兼容性;画中画功能;内窥镜氙灯冷光源:主灯300W氙灯;备用灯:12V75W卤素灯;光量调节为17档可调;横膈膜式气泵;气泵压力高/中/低/关闭;强光定位功能;自动调光显示;灯泡平均寿命≥500小时。

(2)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参数:

视野角140°,景深2-100mm,弯曲角度210°-90°、100°-100°,先端部外径9.2mm,软性部外径9.3mm,钳道内径2.8mm,附件位置6点30分,有效长度1100mm。

(3)电子下消化道内窥镜参数:

视野角140°,景深2-100mm,弯曲角度180°-180°、160°-160°,先端部外径12.0mm,软性部外径12.0mm,钳道内径3.8mm,附件位置5点,有效长度1330mm/1,520mm,插入部为新软性部。

(4)附件:

品名品牌产地规格

*工作站大水牛瑞祥北京IT硬盘,22寸液晶显

示器

*UPS稳压电源一套

*豪华平车一台

*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

*电动吸引器一台

*电脑桌一套

*医用纯水系统150L+250L水箱+2-50泵+加药系统

妇产科内镜随访制度

妇产科内镜随访制度 为了积极推行我院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也为进行科学研究、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内镜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我院特制定妇科内镜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如下: 一、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和主管医师负责。第一责任人为主管医师,随访情况由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在住院病人信息档案随访记录部分。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为监督随访制度的顺利执行,科室设立督导小组,定期对随访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未及时随访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者进行处罚。 二、随访对象:所有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定期复诊,需多次进行内镜诊疗,必要时需再次入院治疗,需放疗、化疗的癌症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三、随访登记:应及时登记随访结果,内容应包括:姓名、年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门诊诊断、住院治疗结果、术前术中术后医学影像资料、出院诊断和随访情况等相关内容,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填写。 四、随访内容: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阴道残端愈合情况,有无出血及感染;

癌症患者术后是否继续放疗、化疗,有无复发及生存率,生存质量等;不孕症患者术后是否定期复查,怀孕及生育情况;术前月经异常的患者,术后月经是否改善;有无肩膀、肋间疼痛,盆腔疼痛等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术后做各病种所需的相关检查,及指导其进一步治疗。 五、随访方式:1、病人遵医嘱按时回报病情及复查结果,医师指导进一步治疗计划;2、主管医师主动电话了解病人情况,指导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及调整药物应用,吩咐适当功能锻炼,以第一种为主。 六、随访时间: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一般腹腔镜手术患者需术后1个月及3个月各随访一次;不孕症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一次,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有无怀孕;癌症患者,出院2~4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且需长期随访;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需每个月随访一次持续至少半年,此后可每半年一次,共需随访2年。 七、随访制度的检查结果与临床医师的年终考核相关。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对 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最新资料推荐------------------------------------------------------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 1/ 17

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最新资料推荐------------------------------------------------------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具备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 15m2。 2.每个诊疗区域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须符合手 3/ 17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内镜室培训计划doc

内镜室培训计划 篇一:消化内镜培训计划 消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手册 xxxxxxxx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消化科培训基地 xxxxxxxx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 一、培训目的: 內镜的培训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內镜工作质量的改善、內镜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只 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才能培养出大量合格、优秀的內镜医师,才能整体提高內镜工作的水平,从而有效地保障内镜诊疗的质量。本中心长期以来构建消化内镜中心,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引进先进的模拟机设备和动物实验室,增加学员的实践机会,实现手把手教学,培养合格的内疚专业诊疗技术医师。 二、培训目标: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 ? ? ? ? 掌握内镜下各种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熟练掌握内镜治疗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熟练掌握治疗内镜术前仪器及附件的准备工作; 熟练掌握各型内镜的部件名称及功能,掌握正确的测漏和洗消方法及基本维护与保养;熟知各型内镜有何不同、

适合做何种检查与治疗; 掌握内镜或主机不能正常工作时,简单故障的查找及排除; 认知各种附件,掌握可重复使用附件的检查、修复技巧及正确的洗消、保养方法;掌握内镜主机面板功能键的正确使用; 熟练掌握主机后面板各端口的功能及与线的连接;熟练掌握主机周边设备的功能、调试和正确使用方法;熟悉超声内镜主机键盘各功能键的正确使用;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图文系统的基本维护;熟悉资料的收集、查找、整理及统计; 了解消化内镜远程示教情况,掌握示教图文、操作场景切换方法;掌握放射线机器的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内镜下常规治疗的术中配合。 三、培训内容: 1.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 2. 结肠镜(包括单人肠镜技术) 3. 小肠镜检查 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5.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6. 超声内镜(EUS)三、课程设置根据学员的个人学习需要及目前技术水平,分别开设基础班、提高班和全程班三个课程: 1. 基础班: 课时2周,根据学员需要,安排学习ESD相关器械的认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 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 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

关的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

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与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产品主要性能参数及配置表-20090618(DOC)

目录 一、主要总成的结构型式及性能参数 ------------------------------------------------------------------- 1 1.动力总成及附件的结构型式和参数特性--------------------------------------------------------- 1 2.底盘各主要总成结构型式及参数 ------------------------------------------------------------------ 1 3.车身结构型式及参数 --------------------------------------------------------------------------------- 2 4.电气系统结构及参数 --------------------------------------------------------------------------------- 3 二、115S整车基本参数 ------------------------------------------------------------------------------------ 4 三、产品配置表 ---------------------------------------------------------------------------------------------- 4

一、主要总成的结构型式及性能参数1.动力总成及附件的结构型式和参数特性

二、115S整车基本参数 三、产品配置表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1.对于行内镜手术医师,严格控制准入制度,对拟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与开展妇科内镜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5年以上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经验,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妇科内镜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2.对内镜手术,需严格遵从妇科内镜治疗操作规范和治疗指南,严格控制适应症和禁忌症,术前相应告知及标识需明确详细。 (一)严格遵守妇科疾病诊疗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有疑难病例可全科讨论或请浙一专家会诊后再统一制定手术方案。 (二)完善相应必备检查,术前需有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胸片及心电图及相应专科检查,如缺少,则需补足;在发现有检查异常时,需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可请专科医师 会诊,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

(三)实施妇科内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术前需有手术标记,防止术中开错手术部位,做好术前三方核对工作。 (五)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操作仔细细腻,严密止血,禁止在视野不清楚下盲目操作,对下一步手术步骤了然如胸;如出现突发意外情况,如大出血、相应脏器损伤,需根据妇科内镜突发情况严密操作;如发生相应突发情况,且经过相应急诊处理后或处理困难时,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理人员;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六)加强妇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妇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七)入院时做好对病人宣教工作,加强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减少疾病再次发生可能。

内镜科各项制度(内容清晰)

内窥镜科制度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3.消化内镜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 4.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5.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6.内镜科仪器管理制度 7.消化内镜科工作制度 8.消化内镜科查对制度 9.清洗消毒间工作制度 10.消化内镜室预约窗口工作制度 11.内镜诊断报告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关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的有关规定,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的重要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定期讨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作用,大力支持感染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4. 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将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科、血液透析室、临床

详细技术参数及配置

详细技术参数及配置 西山区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参数表 一、牙科治疗机配置、参数(5台) 一、标准配置: 1.电动病人座椅1台 2.机椅互锁功能1套 3.治疗椅触地保护功能1套 4.治疗机(内,外置地箱)1台 5.冲盂漱口定量给水系统1组 6.强吸唾1组 7.弱吸唾1组 8.升降器械盘1组 9.可旋转式助手操控台1组 10.双开口手柄冷光灯1组 11.观片灯1组 12.同品牌三用枪2支 13.进口高速手机2支

14.进口低速气动马达(含直弯机头)1套 15.带水源转换系统净水瓶1套 16.医师座椅1把 17.护士椅(选配) 1 把 18.多功能集成式脚踏控制器1组 19.可加装洁牙机和光固化机 二、口腔综合治疗台性能特点: A.牙科椅部分 1.椅座可上升,下降;靠背前后微调运动,运动平稳宁静。 2.自动O位功能,P1,P2,P3三个治疗记忆位和五个智能控制位,方便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3.意大利宽体、流线型椅位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理。 漱口位自动记忆功能,方便患者,提高治疗效率。 5.低电压控制:5V符合医疗设备的安全设计标准。 6.一次性吸附椅垫符合医疗设备卫生设计标准和使用准则。 7.治疗椅在下降过程中,若在靠背或底部遇到障碍时,治疗椅会自动停止并上升20mm。 8.当手机在工作时,治疗椅会被锁定,可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B.治疗机部分 1.全瓷一体成型痰盆和无锐缘光滑设计的主体,不利于污物

和细菌的存留,便于清洗和消毒,符合卫生标准。 2.可旋转式主机,加大了助手的操控空间,方便各治疗位的需求。 3.自动O位功能,P1,P2,P3三个治疗记忆位和五个智能控制位,方便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4.四孔高速手机具有手机不运转仅喷气的chip air,手机不运转仅喷水的chip water,手机不运转仅喷雾的chip spray 功能,可防交叉感染,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噪音,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医疗失误。 5.带有气吸唾和水吸唾装置,可满足口腔治疗时的各种使用需求。 6.大行程气压锁定平衡臂操作方便,即安全可靠又有利于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力度,其行程范围可达550mm。 7.特制的手机PU接管和WATER SUCTION接管,手机均可经受清洗和消毒。 8.外置净水器,可实现自来水和纯水的自由转换。 9.可旋转式助手操控台,方便助手达到各体位的治疗需求。 10.多功能脚控开关,能对牙科椅的升降俯仰以及气、水等功能进行控制。体现了防交叉感染设计的理念。 三、技术指标 1.电源要求符合220V+10% ,50+1%标准 2.供水压力:≥200kpa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卫办医政发〔2009〕183号) (2009年11月5日) 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基本要求: 1.能够满足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手术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内镜工作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妇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40张,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内镜手术病例3000例以上,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累计30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 4. 具备满足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妇科内镜诊疗医师。 1. 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妇产科专业。 2. 有5年以上妇科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 拟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妇科内镜诊疗医师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妇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一、诊断性内镜质控 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程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必须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 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时,必须按"医护常规"要求审查该项目检查是否具有禁忌 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作局部或静脉麻醉时,麻醉前应询问有否药物过敏 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 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 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必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 好。 5、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 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 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检 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 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实行首检负责 制。

7、内镜及附件按规范2004版清洗消毒。 二、治疗性内镜质控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又称内镜下介入治疗。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均须按外科手术要求,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介入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介入治疗手术。 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必要时备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二)检查治疗器械、设备是否俱全,性能是否良好。 (三)新开展的项目需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 5、术中质量控制 (一)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车辆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配置备案表

车辆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配置备案表 第一部分汽车和挂车产品 一、《公告》技术参数 序号项目序号项目 1 产品商标23 前轮距(mm) 2 产品型号24 后轮距(mm) 3 产品名称25 总质量(kg) 4 企业名称26 轴荷(kg) 5 是否基础车型27 额定载质量(kg) 6 底盘型号28 整备质量(kg) 7 底盘ID号29 准拖挂车总质量(kg) 8 底盘生产企业名称30 质量利用系数 9 底盘名称31 半挂车鞍座最大允许承载质量(kg) 10 底盘商标32 额定载客(含驾驶员)(座位数)(人) 11 底盘类别33 驾驶室准乘人数(人) 12 外形尺寸(长×宽×高)(mm)34 接近角/离去角(o) 13 燃料种类35 前悬/后悬(mm) 14 排放依据标准36 最高车速(km/h) 15 排放水平37 发动机型号 16 转向形式38 发动机生产企业 17 货厢栏板内尺寸(长×宽×高)(mm)39 发动机排量(ml) 18 轴数40 发动机额定功率(kW) 19 轴距(mm)41 油耗(l/100km) 20 钢板弹簧片数(前/后)42 车辆识别代号(VIN) 21 轮胎规格43 其它 22 轮胎数 序号项目序号项目 1 整车生产地址1 2 “R”点坐标 2 底盘生产地址1 3 整车供电电压 3 车辆类型1 4 车门数量 4 车身或驾驶室型式、型号与生产企业1 5 车身本体材料 5 最小离地间隙1 6 运送爆炸品/剧毒化学品的品名 6 最小转弯直径1 7 专用装置名称、型号、生产企业等 7 带双车轮的车轴数与位置18 悬架型式(前/后) 8 转向轴数量、位置19 行驶记录仪型号与生产企业 9 转向轴满载轴荷20 整备质量状态下,各轴质量分配 10 驱动型式、驱动轴数量与位置21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11 发动机布置型式与位置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最近20 余年中有很大进展。消化内镜治疗侵入性小, 使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微创伤”化, 故在许多方面对病人的利益超过了传统外科手术。现对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1 胆道胰腺疾病 自1974 年国际上首次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来, EST逐渐推广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治疗, 随着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 已部分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范震等人总结了583 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EST、胆管取石治疗的经验, 2 周内排石成功率94.17%; 取石不成功者占5.83%( 34/583) , 其中25 例先放置内支架引流再行ERCP 取石成功, 转外科手术9 例;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12.52%, 均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痊愈, 无死亡病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由胆石等因素致壶腹部梗阻、胆汁逆流引起胰管高压所致,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范志宁等人对92 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行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胰管内支架引流,腹痛消失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等, 均显著低于同期40 例保守治疗组的病人。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重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高, 内镜治疗更为安全、有效。Seewald 等人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经乳头胰腺囊肿引流或经皮胃胰造瘘引流、胰腺坏死组织切除和盐水冲洗, 对13 例不适宜外科手术的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病人行内镜引流治疗, 避免了急诊外科手术, 平均随访8.3 个月, 其中9 例病人完全免除了外科手术。慢性胰腺炎的普遍特征是胰管狭窄或结石引起胰管内压增高导致腹痛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 通过ERCP、EST、胰管内取石、胰胆管支架植入、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等措施, 使病人的腹痛症状获得长期缓解, 是一种安全、有效、侵入性最小的手术疗法。胰管扩张但ERCP 乳头插管不成功的慢性胰腺炎腹痛病人, 内镜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胰造瘘或经十二指肠造瘘胰管引流, 是常规途径不能缓解的胰管高压腹痛病人有效、安全的外科替代疗法。 2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根据出血部位、病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硬化疗法、套扎、热探头、高频电、激光、微波、注射疗法和止血夹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药物治疗较困

第二部分妇产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

第二部分妇产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 妇产科专业为临床医学学科,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生殖医学等专业。妇产科学不仅与外科、内科、儿科学等临床医学有着密切联系,更需要现代诊疗技术如内镜技术、影像学、流行病学、胚胎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是一门具有特色而又需综合临床、基础知识的学科。根据我国国情,为了与现行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进行最佳衔接,经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住院医生,可申请继续参加妇产科专科医师培养。经过培训基地,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达到妇产专科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成为能基本独立从事该专科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妇产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为3年。 一、培训目标 为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病人照护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和专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妇产科专科医生。使被培训对象达到具有临床导向的学习与改善能力,能独立承担本专科常见疾病和某些疑难病症诊治以及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二、培训方法 1. 培训时间:培训年限3年,其中必选轮转时间30个月;可选轮转时间:6个月。 2. 培训方法: (1)专业理论:根据培养细则要求,学习本科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新进展,并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临床技能:培训对象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妇产科各科室轮转,应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本专科主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技术,熟

悉门急诊专科疾病的处理、危重病人抢救,能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能胜任高年住院医师的工作,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3)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4)科研写作能力: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积极申请和参加各种科研项目,书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5)教学能力:参与实习医师带教工作,进行临床小讲座。 3. 轮转科室具体时间安排: 科室时间(月)普通妇科及微创组(必选) 4 肿瘤妇科组(必选) 4 盆底组(必选) 2 内分泌组(必选) 2 计划生育(必选) 2 妇科门诊(必选) 2 8 产科病房(必选) 普通产科(2月) 高危产科(6月) 产房(必选) 4 产科门诊(必选) 2 6 B超,新生儿科、病理、其他妇产科亚 专科等(可选) 注: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轮转时间和顺序,但不能缺项,时间不能减少。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妇科培训要求 1. 普通妇科及微创组 1.1轮转目的 掌握:

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中心 临 床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 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 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3.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4.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妇产科门诊制度目录(计生)

妇产科门诊制度目录 1、门诊工作制度; 2、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3、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4、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 5、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6、手术室工作制度; 7、药品管理制度; 8、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9、仪器管理制度; 10、消毒隔离制度; 11、患者知情选择查对制度; 12、高危手术管理制度; 13、转诊制度; 14、并发症评审制度; 15、信息登记、统计、质控、上报制度; 16、计划生育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17、计划生育并发症及死亡病例评审制度; 18、各类登记、处方、病历书写制度; 19、随访工作制度; 20、宣传教育制度; 2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2、技术考核制度。

妇科门诊工作制度 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对全科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答问题,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检查,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力求正确诊断,科学合理治疗。 3、科主任除检查指导工作外,重点检查疑难患者的诊断、治疗工作,并组织全科医生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特别是重危病例,科主任随时组织抢救,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组织全院性会议或抢救。 4、坚持医疗原则,做到因病施治,合理、安全、科学地用药,规范书写病历、处方,各项记录完整,注意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有关事项。 5、建立健全各种登记,资料妥善保存,认真填写卡片,字迹清楚,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细致,严谨,精心施行各项手术,保证手术质量,讲究实效,防治差错,杜绝事故,减少术后并发症。 7、宣传妇幼卫生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开展妇女保健和围产期保健。 8、实行首诊负责制,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随时观察患者,认真查诊,及时治疗。 9、妥善保管各种器械药品、登记造册,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 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 症、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 对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课稿

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2009级研究生蒋海兵学号200922024016 摘要: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在近20年中有很大进展,不仅是消化内科专业日常不可缺少的诊疗工具,也引起了外科手术领域中的革命性变化。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及应用,消化内镜治疗侵入性小、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等特点,使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微创伤”化,逐步取代一些剖腹的外科手术,故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医生和患者的肯定。 Abstrac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last 20 year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not only to digest the daily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ut also caused surgery in the field of revolutionary changes. Because the conduct and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digestive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invasive small, trauma, low cost, good effect etc., so that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many diseases, "minimally invasive" and gradually replace some abdominal surgery, so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doctors and patients affirmed. 关键词:消化内镜进展临床应用 自1958年首次描述内镜在胃肠成像领域的应用,消化内镜逐渐成为了诊断的工具。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应用光纤内镜,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一诊治手段已成为消化领域中最活跃和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近十年来,在诊断及治疗领域中消化内镜专业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对提高消化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内镜、放大内镜以及胶囊内镜等技术的问世,使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不断完善,胃肠道的检查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为此,现对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做如下的综述。 1、临床应用及进展 1.1 内镜 1805年德国医生Bozzini最早提出了关于内镜的设想, 1958年由Hirschowitz等首次描述,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到今天内镜系统已经充分完善,并且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之一。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并在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一些传统思维。通过内镜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仅是近30~40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内镜是一种诊断工具,应用内镜的主要目的是在镜下观察局部管腔黏膜和结构、了解局部器官变化进行肉眼镜下诊断,必要时钳取局部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相对于超声、X线造影拍片、CT及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内镜是一种介入性过程,具有一定的痛苦,然而它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在内镜观察同时可以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做出定性诊断的优势, 尤其是早期癌病变的发现和确定,这是目前常规影像诊断学方法所不能够达到的境界。作为单一诊断用途的内镜, 一种无创无痛苦性新型“无绳内镜”—胶囊内镜,在20世纪末期开始在临床试用。无绳胶囊内镜不仅能够无痛苦地检查全小肠,更重要的是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小肠内镜图像。特别适合儿童、年老体弱及不愿意接受常规内镜检查患者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由于国内胶囊内镜检查起步较晚,所以关于诊断准确率方面的文献报道不多。 随着内镜及其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完善和内镜技术的发展,传统内镜已经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