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祭十二郎文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语文:祭十二郎文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语文:祭十二郎文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语文:祭十二郎文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成家而致汝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书与汝日恐旦暮死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未知其言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汝从吾于东其然乎其不然乎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48〕敛不凭其棺〔49〕窆不临其穴〔50〕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苍者天曷其有极〔52〕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53〕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55〕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56〕 42〕盖大概以在时间副词如而表示转折乃才妄胡乱以表示顺承使派吊此指慰问孤指十二郎的儿子〔43〕终丧守满三年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44〕取以来指把十二郎的儿子和乳母接来〔45〕力能改葬假设之意即先暂时就地埋葬合下句连续可知力名词作状语尽力〔46〕兆葬域墓地〔47〕惟其所愿才算了却心事〔48〕抚汝以尽哀指抚尸恸哭〔49〕敛同殓为死者更衣称小殓尸体入棺材称大殓〔50〕窆biǎn下棺入土〔51〕行所作所为何尤怨恨谁〔5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意谓你青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哪有尽头啊语本《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为什么〔53〕其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顷田地一百亩称为一顷伊颍yǐng伊水和颍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乡〔54〕幸其成韩昶后中穆宗长庆四年进士韩湘后中长庆三年进士〔55〕长zhǎng用如动词养育之意待其嫁韩愈三婿李汉蒋系樊宗懿十二郎之婿据高澍然说是李干见《韩集》〔56〕尚飨 xǐang 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译文现在我派建中来祭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奶妈他们家中有粮可以守你的灵到丧期结束那么就等到丧期完了再接他们来如果不能等到丧期结束就立即接他们来其余奴婢下人都让他们守你的丧如果我有能力给你迁葬最终一定把你葬到祖先的墓地里然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你活着时我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你去世了我不能抚摸你的遗体

表达我的哀思入敛时我不能靠在你棺木旁下葬时我不能亲临你墓穴边我的行为背负了神明而使你年少夭折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我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顾共同生活又不能和你相互陪伴一同去死如今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活着时你的影子不能与我的形体相依偎死后你的魂灵不能和我在梦里相聚会这实在是我造成的又能怨恨谁呢那苍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何时才有尽头从今以后我没有心思活在人世了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唉言语有穷尽之时而哀痛之情却是无尽的这些你是知道了呢还是不知道呢啊悲恸啊祈望你享用祭品吧分析课文最后一部分的思路祭奠亡灵吊慰家属改葬事事不忘行负神明追悔莫及抚孤成立馀年之愿分析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分析这几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情谊明确替他处理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愧疚之意明确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边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

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分析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明确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地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古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古成长立业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

开始存在吾去汴州吾与汝俱少年

明年丞相薨

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今异义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皆不幸早世敛不凭

其棺终葬先人之兆以待馀年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馐美味食物通伶仃孤独的样子通逝死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通垗墓地通余剩下的通何什么通假字词类活用乃能衔哀致诚不省所怙汝又不果来莫如西归而视茫茫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之纯明宜业其者苍苍者欲化为白矣然后惟其所愿长吾女与汝女名诚意动实现成为现实名父亲状向西名视力动继承事业名愿望使动使长大名尽头名黑发白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遥远的地方句中作动词具的状语名词作状语在早晚之间名词用作动词写信形容词作动词保全使动使来使动使夭折省一词多义不省所怙汝来省吾知道探望将成家而致汝乃能衔哀致诚致表达使来吾年十九始来京城汝之子始十岁始最初初次才幸皆不幸早世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运希望虽以为虽暂别终当久与相处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虽然即使代词她的代词那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副词表揣测推测连词表假设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副词表反问诚诚知其如此天者诚难测如果实在其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状语后置被动句宾语前置省略句是这样呢或还是不是这样呢其其格式构成选择复句特殊句式祭十二郎文退之韩昌黎古文唐代古文运动《昌黎先生集》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本文既不

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子韩会次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背景知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二部分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闻汝丧sàng及长zhǎng不省xǐng所怙hù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归取其孥nú丞相薨hōng佐戎róng徐州汝遽jù去万乘shèng之公相殒yǔn其生窆biǎn不临其穴尚飨xiǎng带感情的朗读全文然后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原文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4〕告汝十二郎之灵注释〔1〕年月日此为拟稿时原样《文苑英华》作贞元十九年五月廿六日但祭文中说十二郎在六月十七日曾写信给韩愈五字当误古人起草时通常省写具体的时间待誊抄时再补上丧sàng死乃才〔2〕季父父辈中排行最小的叔父古人的排行依次是伯仲叔季〔3〕衔xián哀衔含着心中含着悲哀致诚表达赤诚的心意〔4〕建中人名当为韩愈家中仆人时羞应时的鲜美佳肴羞同馐指美味的食物奠 diàn这里指的是祭品译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心意打发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佳肴作祭品告慰于你十二郎的灵前分析文章开头告诉我们了什么明确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说明祭奠的时间对象首告闻丧以志哀原文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13〕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注释〔5〕少shào小孤幼年丧父称孤《新唐书·韩愈传》愈生三死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省xǐng 明白知晓〔6〕怙hù《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因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惟是文言文中固定的宾语前置的一中句式〔7〕中年兄殁南方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次年死于任所年四十三时韩愈十一岁随兄在韶州殁mò死亡〔8〕河阳今河南孟县西是韩氏祖宗坟墓所在地〔9〕既不久后来就食江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北方藩镇李希烈反叛中原局势动荡韩愈随嫂迁家避居宣州今安徽宣城因韩氏在宣州置有田宅别业韩愈《复志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祭郑夫人文》既克返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均指此就向归江南长江以南的地方〔10〕吾上有三兄三兄指韩会韩介还有一位死时尚幼未及命名一说吾我们即韩愈和十二郎三兄指自己的两个哥哥和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韩介的长子早世过早地去世世通逝〔11〕先人指已去世的父亲韩仲卿〔12〕两世一身子辈和孙辈均只剩一个男丁虽虽然其代词悲悲凉〔13〕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由宣州至长安应进士举至贞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间曾回宣州一次但据韩愈《答崔立之书》与《欧阳生哀辞》均称二十岁至京都举进士与本篇所记相差一年〔14〕省xǐng醒探望此引申为凭吊〔15〕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嫂子郑氏卒于元贞元九年793韩愈有《祭郑夫人文》贞元十一年韩愈往河阳祖坟扫墓与奉其母郑氏灵柩来河阳安葬的十二郎相遇〔16〕董丞相指董晋贞元十二年796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时韩愈在董晋幕中任节度推官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17〕止住留居〔18〕取其孥nú把家眷接来孥妻子和儿女的统称〔19〕薨hōng古时诸侯或二品以上大官死曰薨贞元十五年799二月董晋死于汴州任所韩愈随葬西行去后第四天汴州即发生兵变去离开〔20〕不果没能够指因兵变事果成为事实〔21〕佐戎徐州当年秋韩愈入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幕任节度推官节度使府在徐州佐戎辅助军务〔22〕取迎接〔23〕罢去罢解除官职贞元十六年五月张建封卒韩愈离开徐州赴洛阳〔24〕东指故乡河阳之东的汴州和徐州成家安家致使动使来〔25〕孰谓谁料到遽jù骤然旅食在外地谋生〔26〕斗斛hú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指微薄的俸禄韩愈离开徐州后于贞元十七年801来长安选官调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27〕诚果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万乘shèng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有马四匹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公公卿相宰相〔28〕辍chuò停止辍汝和上句舍汝义同就就职译文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全是依靠着哥哥和嫂子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个人孤孤单单嫂嫂常常一面抚摸着你一面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那时你还小恐怕已记不得了我那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才回家看望你又过了四年

我去河阳凭吊祖坟遇到你送嫂嫂的灵柩来河阳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你要求回去接家眷来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了汴州你没有能够来那一年我在徐州辅助军事派去接你的人刚要启程我又罢职离开了徐州你又没能够来我想你跟随我到东边东边也是异乡客地不能久住从长远打算不如西归河阳老家将家安顿好再接你来唉谁料到你竟骤然去世离开了我啊当初我与你都还年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与你在一起的所以才离开你到京师谋食为了求得微薄的俸禄倘使早知如此纵然是做王公宰相我也不愿意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啊分析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明确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分析在这两段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明确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为嫂的深切关爱与怜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寥寥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待和悲伤十二郎遽然辞世之时韩愈又重提旧事也流露出韩愈无尽的沉痛与凄凉分析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写的生离之情少强先殁抱憾终生三别三会聚少离多幼时为伴未曾相离原文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

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34〕毛血日益衰〔35〕志气日益微〔36〕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7〕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38〕吾之子始五岁〔39〕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40〕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41〕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注释〔29〕去年指贞元十八年802孟东野即韩愈的诗友孟郊是年出任溧阳今属江苏尉溧阳去宣州不远故韩愈托他捎信给宣州的十二郎视茫茫形容视力模糊不清诸父伯父叔父的总称康强身体健壮恐担心旦暮形容很短的时间〔30〕无涯之戚无穷的悲伤涯边戚忧伤〔31〕孰谁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其在这里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于并列的问句之首表示选择可以译为还是一种是用于句子中间表示希望的语气作副词用译为大概信然其实确定邪通耶嗣继承人纯明纯正贤明不克不能蒙承受〔32〕何为宾语前置耿兰生平不详当时宣州韩氏别业的管家人十二郎死后孟郊在溧阳写信告诉韩愈时耿兰也有丧报〔33〕其语气

词大概盛德美好的品德业用如动词继承之意泽恩泽诚诚实测推测理天理推推求知预知虽然虽然这样〔34〕日名词作状语逐渐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时年韩愈有《落齿》诗云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35〕毛血指体质〔36〕志气指精神〔37〕其几何离分离会有多久呢意谓死后仍可相会无知没有灵魂悲悲痛〔38〕汝之子十二郎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滂出嗣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为子见韩愈《韩滂墓志铭》始十岁当指长子韩湘十岁一本作一岁则当指韩滂滂生于贞元十八年802〔39〕吾之子始五岁指韩愈长子韩昶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居符离集时所生小名曰符〔40〕孩提本指二三岁的幼儿此为年纪尚小之意〔41〕比bì近来软脚病即脚气病往往时常以为把当作竟时间副词终于殒死亡使动用法使灭亡抑或者还是表示选择关系译文去年孟东野前往江南我托他带给你的信中说我还未到四十岁而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到诸位叔伯父和各兄长都是在健康壮盛时便过早去世象我这样衰弱的身体能够活得长久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只怕我早晚死了而你将会怀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料想到年少的死了而年长的却反活着身强的夭折而病弱的却反保全了生命唉难道这是真的吗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行却丧失了后代你那么纯正贤明却不能承受他的遗泽为什么年少身强的反而早死年长衰弱的却反活着呢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这是梦那么是传送的消息不真实吗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却又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呜呼这是真的了我哥哥有那么

美好的德行竟丧失了后代你那么纯正贤明本当继承家业的竟不能承受他的遗泽所谓天公啊实在让人难以推测神明啊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虽说如此我自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有的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不用多久不就跟着你去死了么如果死后能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也不会太久了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我也悲伤不了多少时候而没有悲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的现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刚五岁年少身强的都不能保全象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呢呜呼悲恸啊呜呼悲恸啊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脚气病时常发作的很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是常有的未曾为你这种病而担忧呜呼难道你竟然因为这种病而丧失了生命吗还是因为有别的疾病而导致丧生呢分析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明确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折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殁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侧面表现出作者的哀痛之情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分析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明确推究死因推测死

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对十二郎怀念之深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三个也字和五个矣字这样连接不断的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死别之情惊闻噩耗疑似非真分析文章这一部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若死有知愿从汝死子孙幼弱睹之生悲病因死期萦绕于心原文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42〕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43〕则待终丧而取以来〔44〕如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散文,尺牍等30余种。 袁枚之妹袁机亦甚具学识,《如皋县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传》皆有传。袁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后写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收录了许多鬼怪故事,以简洁明了的笔法,写成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江苏古籍出版社已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1 / 1

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等重点文言现象。 2.体会文章真挚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理解作者的骨肉之情以及自身宦海沉浮之苦,人生无常之感。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 二、背景介绍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与侄子老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自幼朝夕相伴,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 三、关于文体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是祭祀与汉语文学结合的产物,好的祭文往往是流传千古的文学名篇。 祭文可分为庙祭文和墓祭文两类。庙祭文一般用于官方、重大祭祀场合,格式多为四言体的韵文。例如,历代天子宗庙祭祀、祭黄帝陵的祭文,都属于庙祭文。由于庙祭文格式多是固定的,因此很难出彩,历代的名篇不多。墓祭文形式则较为灵活,士庶阶层的私祭也可采用。多是文言散文、韵文或骈体文写成,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清袁枚《祭妹文》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大祭文。 四、课内基础梳理 (一)解释加点词语 1.乃.能衔.哀致.诚 2.远具时羞.之奠. 3.不省.所怙. 4.吾往河阳省.坟墓 5.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6.将成家 ..而致.汝 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8.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9.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10.汝之纯明 ..而不克蒙其泽.乎 11.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1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邪? 13.比.得软脚病,往往 ..而剧.。 14.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又可冀其成立邪 2.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3.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4. 将成家而致汝 (三)通假字 1.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语文:祭十二郎文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成家而致汝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书与汝日恐旦暮死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未知其言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汝从吾于东其然乎其不然乎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48〕敛不凭其棺〔49〕窆不临其穴〔50〕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苍者天曷其有极〔52〕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53〕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55〕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56〕 42〕盖大概以在时间副词如而表示转折乃才妄胡乱以表示顺承使派吊此指慰问孤指十二郎的儿子〔43〕终丧守满三年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44〕取以来指把十二郎的儿子和乳母接来〔45〕力能改葬假设之意即先暂时就地埋葬合下句连续可知力名词作状语尽力〔46〕兆葬域墓地〔47〕惟其所愿才算了却心事〔48〕抚汝以尽哀指抚尸恸哭〔49〕敛同殓为死者更衣称小殓尸体入棺材称大殓〔50〕窆biǎn下棺入土〔51〕行所作所为何尤怨恨谁〔5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意谓你青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哪有尽头啊语本《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为什么〔53〕其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顷田地一百亩称为一顷伊颍yǐng伊水和颍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乡〔54〕幸其成韩昶后中穆宗长庆四年进士韩湘后中长庆三年进士〔55〕长zhǎng用如动词养育之意待其嫁韩愈三婿李汉蒋系樊宗懿十二郎之婿据高澍然说是李干见《韩集》〔56〕尚飨 xǐang 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译文现在我派建中来祭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奶妈他们家中有粮可以守你的灵到丧期结束那么就等到丧期完了再接他们来如果不能等到丧期结束就立即接他们来其余奴婢下人都让他们守你的丧如果我有能力给你迁葬最终一定把你葬到祖先的墓地里然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你活着时我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你去世了我不能抚摸你的遗体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二,古今异义 ①吾去汴州 去:(古义)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②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动摇:(古义) (今义)在对立的意见或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古义)

(今义)数学类 ⑨然后惟其所愿 然后:(古义)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 ⑩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义) (今义)男子结婚 ⑾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古义) (今义)连词 ⑿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义) (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⒁汝来省吾,止一岁。 止:(古义) (今义)停止;阻拦 三,词类活用 业其家 东亦客也 毛血日益衰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未始以为忧也 四,一词多义 ⒈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⒉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其 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③其信然矣 ④其无知,悲不几时 ⑤又可冀其成立 ⑥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5.然 ①其信然矣!

②虽然,我自今年来 ③然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6.以 ①未始以为忧也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③汝殁以六月二日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7.始 ①始来京城 ②始速祸焉 ③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④未始以为忧也 8.诚 ①诚知其如此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9.而 ①死而有知 ②少者强者而夭殁 ③往往而剧 10.之 ①如吾之衰者;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之纯明而宜业其家者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选修P91)1年、月、日,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 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 ..【含,怀着。补充:引申义为怀恨、憎恨】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失怙:丧父。补充成语:怙恶不悛quān,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后来。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 ..【通“伶仃”,孤苦 ..【谋生】江南。零丁 无靠】孤苦,未尝 ..【不曾】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初次】来京城。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灵柩】来葬。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贬义】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是年,吾佐戎 ..【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介词,在】东,东亦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也,不可以久;图.【打算、考虑】久远者.【助词,句中停顿】,莫如 ..【不如,不及、比不上。“莫”为否定副词】西.【名作状】归,将成家 ..【古今异义词,安家】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4祭文祭十二郎文苏教版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祭文 祭十二郎文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汝来省吾,止一岁 C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D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解析】 A 项,“羞”同“馐”,美食。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 也 戚:悲伤 B .强者夭而病者全. 乎 全:保全 C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 比:比较 D .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 几何:多久 【解析】 C 项,比,近来。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念诸父与. 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 嗣乎 C.????? 未始以.为忧也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解析】 之:助词,的。A 项,与:动词,给/连词,和;B 项,其:语气词,难道/代词,他的;C 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 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答案】 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 ..日益微 ..丞相甍B.志气 C.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D.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解析】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B项,“志气”,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C项,“几何”,古义:多久;今义:几何学。 【答案】 D 6.找出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C.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解析】A项,长,使动用法;B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业,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C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

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并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 4.体会至情至性的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如泣如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本文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鉴赏古代散文,首先应读懂文字,本课时在初步疏理课文层次的基础上重在解析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并作一些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由唐宋八大家,或由韩愈的《马说》《师说》;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引入新课教学。 2.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2)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2祭十二郎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

祭十二郎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也(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之奠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答案】C(A.比:近来。就:就职上任。凭:临。B.应:应付。D.止:留居。既:不久,后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 ⑥连词,假如。⑨语气助词,表揣测。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对《祭十二郎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答案】B(“少为长祭”错,应该是“长为少祭”)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祭十二郎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之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答案】B(“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子为孤”错,应是“幼年丧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

1 / 4 译文: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以为即使暂时分离,终究会长久团聚。所以丢下你到京城谋生,来求得微薄的俸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诚(假设连词,如果真的、如果确实)知其(代词,那、那样做)如此,虽(即使)万乘(本义借代大国,此指及其富贵、封邑广大)之公相(公卿宰相),吾不以(介词,因、因为)一日辍(停止,指丢下、离开)汝而(表承接)就(动词,往、去,指就职上任。)也。 译文: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xx元 去年,孟东野往。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形容视力模糊),而发苍苍(形容头发花白),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身体健壮)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无穷无尽的)之戚也!”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孰谓少者

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这里指死的早)而病者全(保全)乎!谁料年轻的你先死而年长的我还活着,强壮的你夭折而病弱的我却保全了呢?呜呼!其信然(真实,确实)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汝之纯明(纯正,明智)而不克蒙(蒙受)其泽(恩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2 / 4 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身旁)也? 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先人的家业),不克(能够)蒙其泽矣! 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第29课祭十二郎文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90.doc

祭十二郎文 祭文是古人为祭奠去世的亲朋好友而写的文章,用来表达对亲友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并祈请逝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祭文是由祭奠者自己来撰写的,因此含有更多的真情实意。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不由自主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大都纡徐委婉,情韵悠长。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堪称祭文中的精品。 第29课祭十二郎文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兄又死于南方,寡嫂携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伶仃,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深的《祭十二郎文》。 文意感知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

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人立业,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同“馐”,译为“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同“逝”,译为“逝世” 3.敛不凭其棺同“殓”,译为“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古今异义 1.明年丞相薨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3.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今义:年少的孩子 4.而齿牙动摇 古义:牙齿松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5.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成长立业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三、一词多义 1.省 2.致 3.诚 4.知 5.就 6.其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东亦客也在东边 ②莫如西归向西 ③恐旦暮死早晚 (2)名词作动词 ①吾书与汝曰写信 ②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的事业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视力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将成家而致汝使……来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夭亡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状语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在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020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D ) 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 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 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 ..(真实、确实)邪 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 【解析】D项,比:近来。戚:忧伤。 2.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吾与.汝俱幼 吾与.汝毕力平险 B.诚知其.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 C.未可以.为信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A项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和;B项代词,代“遽去吾而殁”之事/语气词;C项把/用来;D项转折/修饰。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其传之.非其真邪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 【解析】D是结构助词“的”,其他的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关于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朗”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解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阅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6.古代传统的祭文,有一套固定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的称颂,形式则多为体;而韩愈这篇祭亡侄的文章,却写得别开生面、颇有创造性,其特色为: ①从内容的角度看,只有 没有;(前限16格,后限10格) ②从形式的角度看, 。(概括不超过22格) 【答案】骈俪 ①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朴素叙述__对亡者的一句赞颂之辞 ②不用骈俪韵文,而是句子长短错落,更贴近生活 7.悼念死者,却从自己的身世落笔,“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这样构思和写作,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4祭文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祭文 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汝来省吾,止一岁 C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D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解析】 A 项,“羞”同“馐”,美食。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 也 戚:悲伤 B .强者夭而病者全. 乎 全:保全 C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 比:比较 D .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 几何:多久 【解析】 C 项,比,近来。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念诸父与. 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 嗣乎 C.????? 未始以.为忧也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解析】 之:助词,的。A 项,与:动词,给/连词,和;B 项,其:语气词,难道/代词,他的;C 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 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答案】 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 ..日益微 ..丞相甍B.志气 C.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D.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解析】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B项,“志气”,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C项,“几何”,古义:多久;今义:几何学。 【答案】 D 6.找出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C.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解析】A项,长,使动用法;B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业,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

《耿九畴传》逐句详解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着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清望:1、美好的名望。《南史·张绪传》:“时帝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绪少有清望,诚美选也。’”唐·皮日休《七爱诗·白太傅》:“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谏垣谏官官署。”2、指有清白名望的人或清白的望族。《晋书·杨济传》:“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济以武艺号为称职。” 名检:也写作“名俭”,名誉与礼法。唐·白居易《寄元九》:“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明·唐顺之《与蔡白石郎中书》:“江左诸人,任情恣肆,不顾名检,谓之脱洒。” 同知:明清时期的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岛内诸事务。 宿弊:指积久的弊政。《新唐书·温璋传》:“璋素强干,鉏宿弊,豪右慑服,加检校吏部尚书。”元·王祯《农书》:“更其宿弊,均其惠利,但具为教条,使相勉励,不期化而民自化矣。” 条奏:逐条上奏。《汉书·元帝纪》:“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后汉书·侯霸传》:“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 便宜:1、谓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南史·顾宪之传》:“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于公宜于人也。”2、指便宜行事之权。《隋书·杨谅传》:“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宋·叶适《奏议·纪纲四》:“收还便宜,使州郡复承平之常制。”3、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明史·马文升传》:“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宋·杨万里《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诣阙:诣是“至、前往”的意思;“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直接代指京城。因此“诣阙”也就是奔赴朝廷、皇宫或至都城的意思,即指至天子的宫阙。1、赴朝堂。《汉书·卷六十四上·朱买臣传》:“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后汉书·光武帝纪》:“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奉蕃称臣。”宋·司马光《论召陕西边臣札子》:“今窃闻陛下复召种谔等诣阙引对,不知陛下欲何所兴为?”2、指赴京都。宋·费衮《梁溪漫志·范信中》:“范既脱,欲诣阙,而无裹粮。”清·严有禧《漱华随笔·诋毁程朱》:“明永乐中,饶州儒士朱友季,诣阙献书,专诋周、程、张、朱之学。”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着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苏教版

《陈情表》教案 【教学设想】 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的心灵世界。阅读熔铸深刻的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奏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别一聚,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让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学习本专题文章,要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人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感情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本文编排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苏教版)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要求,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借本篇体会亲情的真挚美好,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人格。 本文在阅读上有难度,教学时要扫除文言理解的障碍,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和品味。 【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祭十二郎文》知识讲解

《祭十二郎文》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 ①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②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

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字词汇总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重点实词 衔〔含着〕哀致〔表达〕诚掇汝而就〔就职上任〕 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不克〔能够〕蒙其泽 吊〔抚慰〕之孤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 重要虚词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

《祭十二郎文》字词讲解 //沈磊贤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年、月、日,季父(叔父)愈闻汝丧之(助词,取独?)七日,乃(副词,才、这才)能衔(含,怀着。)哀致(表达、献出)诚,使建中远(形作状)具(备办、准备)时(形容词,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指示代词,这、这一类)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在天之灵): 译文: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从远处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及(介词,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明白、知道,不省人事)所(所动结构,所怙=怙的人=父亲)怙(依靠失怙:丧父。),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前为前置宾语,后为动词)。 译文: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中年兄殁(死亡,同“没”。)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 译文: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后来又和你到江南宣州谋生,孤苦伶仃,没有依靠,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时(副词,当时)犹(副词,还、尚)小,当(副词,表情理上应该如次,应当、应该)不复(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译文: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韩家子、孙两代都只有一个男子,连身影也显孤单。嫂嫂曾经一手抚摸着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不再记得了;我当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