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第29课祭十二郎文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90.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第29课祭十二郎文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90.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第29课祭十二郎文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90.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第29课祭十二郎文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90.doc

祭十二郎文

祭文是古人为祭奠去世的亲朋好友而写的文章,用来表达对亲友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并祈请逝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祭文是由祭奠者自己来撰写的,因此含有更多的真情实意。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不由自主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大都纡徐委婉,情韵悠长。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堪称祭文中的精品。

第29课祭十二郎文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兄又死于南方,寡嫂携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伶仃,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深的《祭十二郎文》。

文意感知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

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人立业,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同“馐”,译为“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同“逝”,译为“逝世”

3.敛不凭其棺同“殓”,译为“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古今异义

1.明年丞相薨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3.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今义:年少的孩子

4.而齿牙动摇

古义:牙齿松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5.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成长立业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三、一词多义

1.省

2.致

3.诚

4.知

5.就

6.其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东亦客也在东边

②莫如西归向西

③恐旦暮死早晚

(2)名词作动词

①吾书与汝曰写信

②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的事业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视力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将成家而致汝使……来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夭亡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状语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在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养育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从嫂归葬(于)河阳。(省略介词)

(2)未可以(之)为信也。(省略宾语)

2.状语后置句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正常语序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3.宾语前置句

(1)惟兄嫂是依。(“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何尤”应为“尤何”)

(3)何为而在吾侧也?(“何为”应为“为何”)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明确:

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为谋生聚

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明确: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但却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

3.本文写得至悲至痛,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愤?

明确:(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4.文章第五段中“邪”“也”“乎”“矣”用法,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悲伤之情无法抑止,又希望“传之非真”,因此在本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后连用五个“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丧报书信决非误传之后的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写法鉴赏

1.不拘常格的文章体式

本文一改过去祭文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的惯例,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制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也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2.催人泪下的真挚感情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素材挖掘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应用角度]

韩愈《祭十二郎文》,痛惜十二郎病逝,忏悔自己的过失,凄恻动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多数读者不一定有丧亲之痛的感情经历,因为时代的隔膜,今天的读者对韩愈唏嘘再三的家族的凄凉孤单尤其缺乏深切的体会。但是,古往今来的读者没有不被这篇文章感动的,甚而至于黯然泣下者,原因在于那感人肺腑的亲情。材料可用于“亲情”“珍惜”等话题中。

( 时间:40分钟分值:58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继承……的家业

C.敛不凭其棺凭:凭借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

解析:选C C项,凭:临,到。

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选C 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汝来省吾,止一岁

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解析:选B A项,羞—馐;C项,世—逝;D项,敛—殓。

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B.将成家而致汝

C.恐旦暮死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解析:选C例句与C项皆为名词作状语,A、B两项皆为使动用法,D项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解析:选B B项,应该是“长为少祭”。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却过早地死去他的后代,你那么纯正聪明本来应该继承家业的却不能承受他的恩泽了!

(2)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3)如果死后能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也不会太久了;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我也悲伤不了多少时候,而没有悲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的。

二、能力拓展(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祭妹文

袁枚

汝[注]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乃至绵戄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予已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

羊山旷渺,南望原隔,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如,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注]汝,袁枚之妹袁机。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远吊扬州吊:吊唁

B.阻人走报走:跑,赶来

C.又卒难明也卒:仓猝

D.然则抱此无涯之憾涯:边际

解析:选C C项,卒:最终。

8.选出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病梅也哉!

D.(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意思都是“在”,是介词;A、B两项是介词“把”;C项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了对亡妹身后事的筹措,告慰亡妹在天之灵,安慰与悲恸交错。

B.文章在叙述中插入几句景物描写,如“纸灰飞扬,朔风野大”,渲染了凄切悲凉的气氛,倍增哀情。

C.文中“至今无男”“亦无子女”等句,表露了作者“九族无可继者”的悲伤,也流露出作者头脑中存在封建宗法观念这样的消极思想。

D.袁机一直等到哥哥袁枚赶到之后才去世,兄妹见了最后一面,充分显示了精神的力量。

解析:选D D项,从文中可以判断,没有等上哥哥,没有和哥哥见最后一面。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

(2)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为呢?竟然就这样完了啊!

参考译文:

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知(你的病情)。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否?”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诀,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时已经气绝。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会和你永别,那么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要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为呢?竟然就这样完了啊!

…………

羊山空旷辽阔,朝南可望见低湿的原野,朝西可望见栖霞山,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魂灵也有个伴侣,应当不会孤单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我虽然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间还能有几天啊!阿品远远地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谁埋葬?你如果有灵,能不能告诉我呢?

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吃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唉,悲伤啊!唉,悲伤啊!

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分)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B.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解析:选C领:以高位兼低职。行:兼摄(官职)。

12.请仿照示例,分别以“友情”“爱情”为开头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示例:亲情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牵挂,在岁月的风雨中飘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句子要注重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前半句采用“……是……”的句式,后半句采用“在……中+动词”的句式,按照这个格式仿写出的句子的基本结构就是“友情是……,在……中……”“爱情是……,在……中……”。另外,仿写时要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参考答案:友情是一种不能缺少的关怀,在成长的旅途中相伴。爱情是一种不能忘怀的慰藉,在人生的磨难中闪光。

13.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要求语言得体,语气亲切,每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双脚踏出健康路,铃声响起平安曲。②轻盈穿行无纤尘,双轮一转有闲情。③我骑车,我环保,我健康。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散文,尺牍等30余种。 袁枚之妹袁机亦甚具学识,《如皋县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传》皆有传。袁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后写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收录了许多鬼怪故事,以简洁明了的笔法,写成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江苏古籍出版社已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1 / 1

祭十二郎文》学案(含答案)完美版

《祭十二郎文》学案(含答案) 一、作者、背景、相关作品介绍 (1)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____,唐代着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__________一起倡导了“_________”,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2)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3)相关作品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pǐlí,离别。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清晰的样子)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发髻(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披单缣(jiān,双丝的细绢,单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ǐ,牵动)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ní,婴幼儿时期)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顺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yì,柔顺和静),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bài,微小)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zhūn xī,埋葬)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xí,低湿的地方),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演示教学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 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 达的深挚感情。 导语2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 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 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 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 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 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 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 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

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等重点文言现象。 2.体会文章真挚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理解作者的骨肉之情以及自身宦海沉浮之苦,人生无常之感。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 二、背景介绍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与侄子老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自幼朝夕相伴,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 三、关于文体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是祭祀与汉语文学结合的产物,好的祭文往往是流传千古的文学名篇。 祭文可分为庙祭文和墓祭文两类。庙祭文一般用于官方、重大祭祀场合,格式多为四言体的韵文。例如,历代天子宗庙祭祀、祭黄帝陵的祭文,都属于庙祭文。由于庙祭文格式多是固定的,因此很难出彩,历代的名篇不多。墓祭文形式则较为灵活,士庶阶层的私祭也可采用。多是文言散文、韵文或骈体文写成,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清袁枚《祭妹文》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大祭文。 四、课内基础梳理 (一)解释加点词语 1.乃.能衔.哀致.诚 2.远具时羞.之奠. 3.不省.所怙. 4.吾往河阳省.坟墓 5.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6.将成家 ..而致.汝 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8.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9.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10.汝之纯明 ..而不克蒙其泽.乎 11.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1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邪? 13.比.得软脚病,往往 ..而剧.。 14.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又可冀其成立邪 2.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3.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4. 将成家而致汝 (三)通假字 1.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学生版.doc

李林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 ______ 第—周 课题主备审核使用教师编号编写时间 《祭十二郎文》口占功支彦高二全体语文教师2072-20752016.3.1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学习重点、难点】 1、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旬,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冃的。 2、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学习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第一、二学时 【知识链接】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2、文体介绍及木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亨年等),表示哀悼Z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徳贡献;最后向死者亲丿瓜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乂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牛:者听的。而木文不为发表,是作者而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 3、写作背景: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人。长兄韩会无了,次兄韩介冇了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I?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 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口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耒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于?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乂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I?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卞这篇祭文。 4、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Z,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他生活在屮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侣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來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 Z首。代表作是 《马说》《师说》等。

语文:祭十二郎文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成家而致汝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书与汝日恐旦暮死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未知其言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汝从吾于东其然乎其不然乎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48〕敛不凭其棺〔49〕窆不临其穴〔50〕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苍者天曷其有极〔52〕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53〕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55〕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56〕 42〕盖大概以在时间副词如而表示转折乃才妄胡乱以表示顺承使派吊此指慰问孤指十二郎的儿子〔43〕终丧守满三年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44〕取以来指把十二郎的儿子和乳母接来〔45〕力能改葬假设之意即先暂时就地埋葬合下句连续可知力名词作状语尽力〔46〕兆葬域墓地〔47〕惟其所愿才算了却心事〔48〕抚汝以尽哀指抚尸恸哭〔49〕敛同殓为死者更衣称小殓尸体入棺材称大殓〔50〕窆biǎn下棺入土〔51〕行所作所为何尤怨恨谁〔5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意谓你青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哪有尽头啊语本《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为什么〔53〕其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顷田地一百亩称为一顷伊颍yǐng伊水和颍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乡〔54〕幸其成韩昶后中穆宗长庆四年进士韩湘后中长庆三年进士〔55〕长zhǎng用如动词养育之意待其嫁韩愈三婿李汉蒋系樊宗懿十二郎之婿据高澍然说是李干见《韩集》〔56〕尚飨 xǐang 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译文现在我派建中来祭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奶妈他们家中有粮可以守你的灵到丧期结束那么就等到丧期完了再接他们来如果不能等到丧期结束就立即接他们来其余奴婢下人都让他们守你的丧如果我有能力给你迁葬最终一定把你葬到祖先的墓地里然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你活着时我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你去世了我不能抚摸你的遗体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二,古今异义 ①吾去汴州 去:(古义)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②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动摇:(古义) (今义)在对立的意见或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古义)

(今义)数学类 ⑨然后惟其所愿 然后:(古义)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 ⑩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义) (今义)男子结婚 ⑾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古义) (今义)连词 ⑿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义) (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⒁汝来省吾,止一岁。 止:(古义) (今义)停止;阻拦 三,词类活用 业其家 东亦客也 毛血日益衰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未始以为忧也 四,一词多义 ⒈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⒉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其 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③其信然矣 ④其无知,悲不几时 ⑤又可冀其成立 ⑥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5.然 ①其信然矣!

②虽然,我自今年来 ③然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6.以 ①未始以为忧也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③汝殁以六月二日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7.始 ①始来京城 ②始速祸焉 ③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④未始以为忧也 8.诚 ①诚知其如此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9.而 ①死而有知 ②少者强者而夭殁 ③往往而剧 10.之 ①如吾之衰者;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之纯明而宜业其家者

祭十二郎文学案

《祭十二郎文》学案 一.文本助读 1.韩愈简介 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鼎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2.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3.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亲爱的同学,你一定要重视诵读在语文学习,尤其是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你一定要多读,熟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1)填空 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____,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__________一起倡导了“_________”,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2)注音 闻汝丧()之七日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 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孰谓汝遽()去吾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 4.文言基础 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意积累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理解并能正确翻译特殊的文言句式。看一看,下面的这些文言问题你都能顺利解决吗?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选修P91)1年、月、日,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 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 ..【含,怀着。补充:引申义为怀恨、憎恨】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失怙:丧父。补充成语:怙恶不悛quān,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后来。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 ..【通“伶仃”,孤苦 ..【谋生】江南。零丁 无靠】孤苦,未尝 ..【不曾】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初次】来京城。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灵柩】来葬。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贬义】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是年,吾佐戎 ..【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介词,在】东,东亦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也,不可以久;图.【打算、考虑】久远者.【助词,句中停顿】,莫如 ..【不如,不及、比不上。“莫”为否定副词】西.【名作状】归,将成家 ..【古今异义词,安家】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4祭文祭十二郎文苏教版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祭文 祭十二郎文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汝来省吾,止一岁 C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D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解析】 A 项,“羞”同“馐”,美食。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 也 戚:悲伤 B .强者夭而病者全. 乎 全:保全 C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 比:比较 D .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 几何:多久 【解析】 C 项,比,近来。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念诸父与. 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 嗣乎 C.????? 未始以.为忧也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解析】 之:助词,的。A 项,与:动词,给/连词,和;B 项,其:语气词,难道/代词,他的;C 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 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答案】 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 ..日益微 ..丞相甍B.志气 C.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D.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解析】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B项,“志气”,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C项,“几何”,古义:多久;今义:几何学。 【答案】 D 6.找出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C.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解析】A项,长,使动用法;B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业,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C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

《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

《祭十二郎文》教师学案 三、研习课文,完成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读音 闻汝丧(sàng) 及长(zhǎng) 不省(xǐng) 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汝遽(jù)去万乘(shèng)之公相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穴尚飨(xiǎng) (二)通假字(写出所通字及其意思) 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品。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无靠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 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那些词属于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的特点) ①名词作动词 汝又不果来果:实现业其家业:继承……的事业 东亦客也客:做客 ②名词作状语 莫如西归西:向西中年兄殁南方中年:在中年 毛血日益衰日:一天天地 ③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视:视力惟其所愿:愿望 ④使动用法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夭:使......夭折成家以致汝成家:使家成致:使......来长吾女及汝女长:养育,使……成长, ⑤形容词作名词 乃能衔哀致诚诚:诚意苍苍者欲化为白矣白:白发 ⑥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全:保全 (四)古今异义: (1)吾去汴州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去 (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成长立业。今义:开始存在或有根据。 (3)将成家而致汝古义:安家。今义:男子结婚 (4)明年,丞相薨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未可以为信也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五)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⒈宾语前置①惟兄嫂是依(应为:"惟依兄嫂是") ②其又何尤(应为:"其又尤何")③何为而在吾侧也(应为:"为何而在吾侧也") ⒉状语后置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应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⒊被动句吾又罢去(译为:我又被罢免) (六)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复习课程

《祭十二郎文》公开 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 人。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导语2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坐元载党祸被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韩愈随往,年仅十岁。次年,韩会卒于任所。郑氏于是举家北归中原,寓居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韩愈也依随郑氏生活,直到十九岁时赴长安应进士试才离开宣州。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本为韩介

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并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 4.体会至情至性的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如泣如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本文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鉴赏古代散文,首先应读懂文字,本课时在初步疏理课文层次的基础上重在解析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并作一些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由唐宋八大家,或由韩愈的《马说》《师说》;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引入新课教学。 2.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2)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2祭十二郎文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

祭十二郎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也(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之奠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答案】C(A.比:近来。就:就职上任。凭:临。B.应:应付。D.止:留居。既:不久,后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 ⑥连词,假如。⑨语气助词,表揣测。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对《祭十二郎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答案】B(“少为长祭”错,应该是“长为少祭”)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祭十二郎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之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答案】B(“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子为孤”错,应是“幼年丧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

1 / 4 译文: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以为即使暂时分离,终究会长久团聚。所以丢下你到京城谋生,来求得微薄的俸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诚(假设连词,如果真的、如果确实)知其(代词,那、那样做)如此,虽(即使)万乘(本义借代大国,此指及其富贵、封邑广大)之公相(公卿宰相),吾不以(介词,因、因为)一日辍(停止,指丢下、离开)汝而(表承接)就(动词,往、去,指就职上任。)也。 译文: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xx元 去年,孟东野往。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形容视力模糊),而发苍苍(形容头发花白),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身体健壮)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无穷无尽的)之戚也!”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孰谓少者

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这里指死的早)而病者全(保全)乎!谁料年轻的你先死而年长的我还活着,强壮的你夭折而病弱的我却保全了呢?呜呼!其信然(真实,确实)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汝之纯明(纯正,明智)而不克蒙(蒙受)其泽(恩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2 / 4 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身旁)也? 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先人的家业),不克(能够)蒙其泽矣! 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第29课祭十二郎文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90.doc

祭十二郎文 祭文是古人为祭奠去世的亲朋好友而写的文章,用来表达对亲友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并祈请逝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祭文是由祭奠者自己来撰写的,因此含有更多的真情实意。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不由自主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大都纡徐委婉,情韵悠长。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堪称祭文中的精品。 第29课祭十二郎文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兄又死于南方,寡嫂携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伶仃,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深的《祭十二郎文》。 文意感知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

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人立业,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同“馐”,译为“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同“逝”,译为“逝世” 3.敛不凭其棺同“殓”,译为“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古今异义 1.明年丞相薨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3.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今义:年少的孩子 4.而齿牙动摇 古义:牙齿松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5.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成长立业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三、一词多义 1.省 2.致 3.诚 4.知 5.就 6.其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东亦客也在东边 ②莫如西归向西 ③恐旦暮死早晚 (2)名词作动词 ①吾书与汝曰写信 ②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的事业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视力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将成家而致汝使……来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夭亡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状语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在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020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D ) 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 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 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 ..(真实、确实)邪 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 【解析】D项,比:近来。戚:忧伤。 2.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吾与.汝俱幼 吾与.汝毕力平险 B.诚知其.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 C.未可以.为信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A项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和;B项代词,代“遽去吾而殁”之事/语气词;C项把/用来;D项转折/修饰。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其传之.非其真邪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 【解析】D是结构助词“的”,其他的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关于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朗”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解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阅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6.古代传统的祭文,有一套固定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的称颂,形式则多为体;而韩愈这篇祭亡侄的文章,却写得别开生面、颇有创造性,其特色为: ①从内容的角度看,只有 没有;(前限16格,后限10格) ②从形式的角度看, 。(概括不超过22格) 【答案】骈俪 ①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朴素叙述__对亡者的一句赞颂之辞 ②不用骈俪韵文,而是句子长短错落,更贴近生活 7.悼念死者,却从自己的身世落笔,“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这样构思和写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