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避税法律规制研究

反避税法律规制研究

反避税法律规制研究

反避税法律规制研究

导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避税现象日益普遍。为了确保税收公平和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各国纷纷加强反避税法律规制研究,寻求有效手段来遏制避税行为。本文旨在探讨反避税法律规制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避税行为的背景和类型

避税行为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合法手段,通过充分利用法律规定的减税优惠、税收偏差等方式降低税负的行为。避税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个人或企业通过合法的手段或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适用税率,例如完成企业收入的合理分配、纳税调整以及民间非营利机构获得的特殊待遇等。

2. 利用跨国税收规避:企业通过跨国投资和交易,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差异,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减少纳税负担。

3. 利用税收征收漏洞:个人或企业通过合理利用税收征收规则的缺陷,诸如将收入转移到实施减税政策的地区、虚构捐赠、虚构支出等方式来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

二、反避税法律规制的现状和困境

1. 税法立法滞后:随着税法规定的日益复杂化,税收监管和执法面临困难和障碍。税法无法及时跟进并规范新型避税行为,从而为个人和企业留下合法操作空间。

2. 国际合作不足:避税行为通常跨越国界,需要全球合

作的税务信息交流和合作。但是,由于国际间税收征管的差异、信息交流的障碍等原因,国际合作还存在瓶颈。

3. 避税行为利益巨大:避税行为的成功能带来巨大的纳

税优惠和财务回报。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往往更倾向于通过避税行为来降低纳税负担,而不是主动遵守税法。

4. 避税行为主体众多:避税行为涉及的主体众多,从个

人到国际跨国企业,不同主体之间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和动机,加大了反避税法律规制的难度。

三、加强反避税法律规制的建议

1.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协调合作:国际组织应加强税务

信息交流和合作,提高国家间合作的效率和水平。加强对逃税行为的打击,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技术支持。

2. 完善税法立法制度:各国应加大对税法领域的研究和

立法力度,密切关注新型避税行为的出现和发展,并及时修订和完善现行税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3. 加强税收执法和监管能力:税务部门应加强纳税人、

特别是企业的审计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体系,确保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监管,遏制避税行为的发生。

4. 提高纳税人的诚信意识:通过加强税法宣传教育,增

强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引导个人和企业主动遵守税法规定,增强诚信纳税的意识。

5. 推动国际税收规则的统一: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国

际税收规则的统一,减少税收差异带来的避税机会和挑战,进一步提高反避税法律规制的效果。

结论:

避税行为对国家财政平衡和税收公平构成了严重威胁。加

强反避税法律规制是确保税收公平和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税法立法制度、提高税收执法和监管能力、加强纳税人的诚信意识以及推动国际税收规则的统一,才能更好地遏制避税行为,维护税收秩序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避税行为对国家财政平衡和税收公平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确保税收公平和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技术支持。其次,完善税法立法制度,密切关注新型避税行为的出现和发展,并及时修订和完善现行税法。再次,加强税收执法和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体系,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监管。此外,提高纳税人的诚信意识,通过加强税法宣传教育,引导个人和企业主动遵守税法规定,增加诚信纳税的意识。最后,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国际税收规则的统一,减少税收差异带来的避税机会和挑战,进一步提高反避税法律规制的效果。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更好地遏制避税行为,维护税收秩序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防范资本弱化避税的法律规则探析

关键词: 资本弱化;关联企业;安全港规则;公平交易规则内容提要: 利用资本弱化手段逃避企业所得税已经成为企业避税的一种重要形式,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制定了资本弱化规则,以阻止本国或跨国企业融资中债务资本的滥用,防范资本弱化对本国税收利益的侵蚀。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防范资本弱化的方法主要有固定比例法和公平交易法两种。结合国外实施资本弱化税制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根据我国立法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建立以安全港规则为主,公平交易规则为辅的防范资本弱化避税的规则模式。这种规则模式,既能体现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利益,又能体现社会公平、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第46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资本弱化税制。笔者结合国外实行资本弱化税制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就我国防范资本弱化避税的法律规则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逐步完善。一、资本弱化的含义及其认定标准根据1987年oecd报告,资本弱化(thin capitalization)一般是指通过超额贷款来“隐藏资本”。即企业在融资活动中,人为降低企业资本中的股权比重,提高债权比重,以贷款方式替代募股方式进行融资,使企业资本中的债权比例越来越高,股权比例越来越低;由于股权资本是企业资本中的自有资本,因此,这种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之为资本弱化。企业进行融资可以选择发行股票,也可以选择贷款,或者两种方式同时并用。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基于商业上或经济上的考虑,但也不排除出于税收利益上的考虑,选择使用过度贷款从而形成资本弱化。[1]当企业通过减少股份资本、扩大贷款份额使资本弱化时,将导致以增加利息支出来减少应税所得,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一般来说,企业利用债务融资比利用股权融资会享受到更多的税收利益:(一)利息费用作为财务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而股息不可以;(二)股息存在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即在公司层面上和股东层面上都征税,而利息则不存在经济性重复征税;(三)利息预提税的税率往往比股息预提税的税率要低,甚至为零。因此,企业往往出于税收利益的考虑,采用资本弱化手段进行国际或国内避税。由于企业通过资本弱化方式运作资本,破坏了税收中性原则,导致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因此许多国家都对资本弱化作出了不同的安排,建立了资本弱化税制。那么,判断企业资本弱化的标准又如何确定呢?多数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国家都是以企业债务资本(从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资本的固定比率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资本弱化现象的标准,不过各国的认定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例如,oecd 对资本弱化的认定标准为企业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比高于1:1的比例;美国、法国、德国则实行高于1.5:1的比例;葡萄牙、加拿大实行高于2:1的比例;澳大利亚、日本、南非、新西兰、韩国、西班牙等国实行高于3:1的比例;丹麦实行高于4:1的比例。[2]不同的认定标准反映了各国对资本弱化问题的不同态度:固定比例较低的国家,对资本弱化的规制旨在防范本国或跨国投资者的避税行为,制止资本弱化对税基的侵蚀效应,抑制投资者对税盾效应的滥用,维护国家税收主权和税收利益;固定比例较高的国家,对资本弱化的规制一方面是为防范本国或跨国投资者的避税行为,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资本弱化规则会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阻碍本国或跨国投资,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及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因此,目前全球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尚未制定资本弱化规则。另外,还有些国家采用公平交易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资本弱化问题,如英国、荷兰、土耳其、奥地利等国。这一标准,根据事实重于形式的原则,从贷款的不同侧面进行考量:在与关联方贷款相同的条件下,判断一个非关联方是否也会向其提供债务资金—会提供的为公平债务,不会提供的则属于资本弱化。即在注重事实以及对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后,来决定该项贷款事实上是债务还是资产,从而判断是否属于资本弱化避税。二、发达国家应对资本弱化避税的法律规则在本国或跨国投资活动中,企业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往往利用关联关系把投资作为贷款来虚增利息

恶意税收筹划行为法律规制的几个基本问题探究

对恶意税收筹划行为法律规制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探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夏仕平 [摘要]对恶意税收筹划行为的法律规制发端于2006 年OECD的《首尔宣言》,在2012 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进行了强化,并在全球掀起了打击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浪潮,我国也紧随其后,采取了相应措施。本文对恶意税收筹划行为的规制背景、识别原则、 呈现形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恶意税收筹划法律规制 一、对恶意税收筹划进行法律规制的背景和进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税务机关普遍认为税务中介为纳税人进行的税收筹划通常是合理的,并且在帮助纳税人正确理解国家税收政策意图和履行纳税义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经营模式及金融市场变得日趋复杂,加之某些国家税务咨询行业相对宽松的自律环境及其收费模式的创新,不断打包推出挑战税法极限的税收筹划,OECD把这类筹划称为恶意税收筹划(Aggressive Tax Planning)。 2006年9月OECD第三次税收征管论坛对快速蔓延的恶意税收筹划高度关注,并在该论坛的《首尔宣言》中制定了应对恶意税收筹划的工作计划。该计划包括:(1)进一步完善《OECD恶意税收筹划方案手册》(OECD Directory of Aggressive Tax Scheme),以掌握恶意税收筹划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2)调查研究税务中介在税收不遵从以及推广“不可接受的税负最小化安排”中所起的作用。按照《首尔宣言》制定的计划,经过一年多的研究,2008年OECD发布了《对税务中介作用的研究(2008年)》,指出了恶意税收筹划的两个基本特征,即“可能导致税法被滥用而出现立法者无法预见的后果的税收筹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不断完善和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所得税问题,并积极主动地缴纳个税,但是在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反避税问题。反避税行为是指为了规避或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而采取的各种行为,是一种不符合税法精神和社会公义的行为,对税收秩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较高,为了减少个人所得税缴纳,一些雇员会采用非法手段规避缴纳税款。比如,有的雇员会将一定的劳动报酬以奖金、福利的形式发放给员工,避免缴纳个人所得税。有的雇员则会通过虚报工资、隐瞒收入等手段来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2、有些雇员会通过将劳动报酬转入家庭成员或其他关联公司的账户中,或以其名义开设企业或合作社等,以获得税收优惠或减免,从而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税法,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不公平竞争。 3、一些雇员会采用虚假借款、虚假费用报销、虚开发票等手段来避免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这种行为不仅存在税收风险,还会滋生贪污腐败,损害税收秩序和公众利益。 1、加强税收监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监管力度,实行一档一策的税务政策,遏制雇员规避个人所得税的行为。 2、加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严惩。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个人和企业,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强烈震慑,同时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形成税收部门打击一体化的态势。 3、加强税收宣传。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收知识水平,同时加大对税法的解读和普及力度,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因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配合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和征缴工作,合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形成健康的经济和税收秩序。同时,税务机关也应当增加对规避个人所得税的行为的监管和打击,通过加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严惩、加强税收宣传等措施来规范税收秩序,维护税收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国际借鉴与对策研究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国际借鉴与对策研究作者:刘艳玲 来源:《财政监督》 2020年第17期 刘艳玲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颁布应运而生,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也有了新的起点。但因配套法律规范还未设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仍面临诸多困难。通过深入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并借鉴国内外反避税的相关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管理体系,是当前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现状、国际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经验进行分析,以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管理举措的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国际借鉴对策建议 一、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现状分析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参照企业所得税有关反避税的规定,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调整的权力,规定税务机关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为开展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工作提供了上位法律依据。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便开始针对反避税问题颁布了相关法律,通过纳税人收入进行监管。与此同时,日本设立了《所得税法》规范纳税行为,从而达到了反避税的目的。而我国真正开始意识到反避税问题是在建国初期,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加之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导致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才被提上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反避税问题逐渐受到政府及广大群众的重视,2004年,我国推出了第一个反避税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深圳完成试用,这无疑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工作迈出的第一步。随后,我国税务机关在实践中开展了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工作,包括北京、深圳等都曾借助企业所得税反避税制度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反避税的相关实践。现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避税情形和以企业所得税为主体的反避税措施分析如下。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避税情形 1、混淆所得类型进行避税。利用个人所得税各个课税项目的税率不同,将收入更换名目,利用税率差实施避税。例如,为达到避税目的,合并、分开、相互转化劳动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将收入减除20%费用后的余额作为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使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但是,对个人劳务报酬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一次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税额,加征5成,超过50000万的部分加征10成,并且以次数为标准,而工资薪金所得作为综合所得则是年度汇算清缴,适用3%至40%的超额累进税率,给混淆所得税类型创造了操作空间。 2、利用优惠政策进行避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过程中,存在免税、减税、暂免征收等优惠税收项目,部分纳税人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产业、资金的转移,以达到避税的目的。此外,各地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很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随意性比较大,加大了避税的可能性。有些单位通过多扣取公积金实现避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个人所得税是工薪阶层个人每月扣除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后再计算的,也就是说,按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而且,职工是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的。 3、规避居民纳税人身份和捐赠进行避税。我国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负有限纳税义务。一

我国个人所得税受控外国公司反避税规则研究

一、引言 受控外国公司(CFC)规则作为国际反避税规则的一种,是为了打击本国税收居民(企业或个人)将全部或部分所得留存境外不汇回境内,从而不缴纳或者延期缴纳税款行为的规则。全球范围内,美国是最早在税收法律中引入CFC规则的主要经济体。随后,德国、新西兰、日本等国也引入了该规则,并不同程度借鉴了美国的经验。我国于2007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首次在税收法律层面引入了CFC规则。虽然《企业所得税法》中CFC规则规定的受控主体为“居民企业”或“居民企业和居民个人”,但仅对控制外国公司的居民企业规定了较为详细的相关税务处理,并没有具体提及控制外国公司的居民个人有关税务事项。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境外投资主体中的居民个人数量及比例势必越来越高,应对“通过由居民个人股东控制设立在避税地或低税地的公司进行避税”的方式予以高度关注。2021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特别指出,“落实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严厉打击国际逃避税,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维护我国税收利益”,更是为完善我国CFC规则在内的国际反避税规则提出了要求。近年来,我国深度参与了二十国集团(G20)税收透明度建设和税收信息交

换等重要议题。2015年12月,我国签署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多边主管当局间协议》,为与其他国家(地区)间相互交换金融账户涉税信息提供了操作层面的多边法律工具。该协议由主管当局间协议(MCAA)和统一报告标准(CRS)两部分组成,前所未有地将税收居民个人纳入其中。CRS实施后,我国税务主管当局于2018年9月第一次与其他国家(地区)税务主管当局进行信息交换。目前,我国已经和近百个国家(地区)进行了税收信息互换。受控外国公司及个人金融账户涉税信息透明度加强,在个人所得税法律层面设立CFC规则的时机到来。2018年8月,我国修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在法律层面设立了个人所得税反避税规则。CFC规则作为个人所得税新设定的反避税规则之一,在立法层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此背景下,中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合规性与公允性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研究如何进一步细化与完善个人所得税CFC规则正当其时。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CFC规则的基本规定及案例分析 (一)个人所得税CFC规则的基本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CFC规则出自《个人所得税法》第8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

我国个人所得税受控外国公司反避税规则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受控外国公司反避税规则研 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与投资也越来越频繁。然而,在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往往会因为税收政策的差异而引发一系列税务问题。为了防止企业通过人为手段规避国内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我国实施了个人所得税受控外国公司反避税规则。本文对该规则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背景、作用以及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影响。 一、规则背景 个人所得税受控外国公司反避税规则,是为了解决企业通过设立境外公司,转移收入或避免个人所得税的行为而设立的。该规则主要针对我国居民个人在所得来源于境外公司时的纳税问题进行规范。这一规则的实施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 全球个人所得税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个人所得税政策逐渐向全球趋同。为避免税收竞争和规避行为的发生,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对于境外所得的征收也逐渐收紧。 2. 国内个人所得税规避问题:为了规范私人财产与企业财产之间的边界,以及防止境外公司作为避税工具,我国决定加强对跨境个人所得的监管。

3. 国际税收合作的要求:在国际间,各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收日益透明化,为避免数以百万计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不受税务监管,我国必须推出相应的反避税规则,以增强国际税收合作。 二、规则的作用 个人所得税受控外国公司反避税规则,旨在解决个人通过设立境外公司来规避个人所得税的行为。该规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境内企业合规经营:通过规定境外公司与企业的关系,并对境外公司的所得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披露要求,可以提供给企业一个合规经营的标准。 2. 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准确性:通过该规则,可以更加精确地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减少个人所得税征收中的漏洞和灰色地带。 3. 促进税收公平:该规则能够防止企业通过设置境外公司来减少纳税义务,从而增加税收公平性,确保每个纳税人都按照法定义务履行纳税义务。 三、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受控外国公司反避税规则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通过规范个人在境外公司的所得情况,并要求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供详细的境外所得信息,可以提高税务部门对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效率和准确性。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分析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分析 个人所得税是指按照个人收入来源、数额和税法规定计算征收的税种。根据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纳税基础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及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针对 这些纳税基础,一些纳税人利用某些手段进行税收规避,即通过某些方法来减少缴纳税收 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反避税。 对于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分析,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避税。避税是指在不违反法律的前 提下,通过合法手段降低税收负担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包括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 免政策、税收抵免政策、利用合法的税收途径等。而反避税则是指对存在避税手段的行为 进行制约监管,保障税收的公平和合法性。 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手段非常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1. 利用税收缺陷漏洞:一些熟悉税法的纳税人会发现某些税收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 在漏洞,在这些漏洞中纳税人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减少税负。比如,一些企业可能会将员工 的一部分工资转化为奖金或福利,以减少过高的个人所得税,但这种行为却可能被税务机 关视为逃税。 2. 合理规避税收:有些纳税人可能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例如,减少个人所得税的扣缴项目或减少所得项目等。这样的行为是合理的,在不违反法 律规定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个人税负,但如果滥用,就可能变成反避税行为。 3. 违规避税:一些纳税人可能会采用违法手段,如虚报收入、隐瞒所得、虚构支出等,来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这种行为违反了税法,是非法的反避税行为。 4. 利用外部因素避税:一些纳税人可能会利用外部因素来规避个人所得税。比如, 可以将资产转移到避税天堂或通过涉外投资等方式来进行逃税。 总体来说,反避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税收法律的公平性和合法性,维护税收秩序,使 纳税人遵守税法,不得逃避税收责任。对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来说,应该遵守税法规定, 不进行违规避税行为,并合理、规范地利用税收政策,承担应有的税收责任。对于税务机 关来说,应该制定有效的反避税措施,加强监管,规范税收秩序,确保个人所得税的公平 和合法性。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分析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跨国企业利润转移和避税行为也越来越突出。而对于个人所得税来说,避税行为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纳税人自觉遵纳税法,保障国家财政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概念、现状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是指通过合法手段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的行为。它包括逃税和偷税两种情况。逃税是指纳税人通过虚报、隐瞒或者谎报收入等手段规避纳税义务;偷税是指通过违法手段不支付应纳税款。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是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通过合法手段减少应纳税额的行为,是一种合法的纳税优惠政策范围内的行为。有些纳税人为了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采取了不合法的逃避手段来降低缴税额,从而损害国家税收利益,扰乱经济秩序。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部分纳税人存在偷税、逃税行为。随着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增加,为了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一些人采取隐瞒真实收入、虚报支出等手段逃避税收。二是缺乏有效的反避税手段。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手段相对滞后,个人所得税的税制设计和执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三是税收管理不严格。目前,个人所得税纳税的管理还不够完善,监管机制不够严密,缺乏有效的反避税控制措施。四是个人所得税税收意识有待提高。在我国,一些纳税人对于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意识不够强烈,存在一定的缴税意识淡漠的现象。五是缺乏完善的反避税法律法规。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法律法规规定相对滞后,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 为了提高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水平,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保障国家税收的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加强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管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税法、普及税收知识,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增强纳税人自觉遵守税法的意识。 二是完善税收管理体制,落实责任。要完善税收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管理,规范税收执法,加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自觉性。 三是加强税收执法,严格打击偷税、逃税行为。要加强税收执法,严格打击个人所得税偷税、逃税行为,加大对违法纳税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打击各类偷税、逃税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秩序。

BEPS背景下针对跨国数字经济企业的反避税研究——以谷歌为例

BEPS背景下针对跨国数字经济企业的反避税研究——以 谷歌为例 BEPS背景下针对跨国数字经济企业的反避税研究——以 谷歌为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全面融合,跨国数字经济企业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企业利用税务规避手段来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务负担。面对跨国数字经济企业的这种避税行为,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推动制定并落实反避税举措,其中包括2013年由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基地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项目。 BEPS项目旨在解决跨国公司通过利用不同国家之间不一 致的税收规定,以及人为安排和转移相关利益,来避免或减少缴纳税款的问题。这对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如谷歌来说,尤为重要。作为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谷歌通过巧妙利用跨国税务规定,将其全球收入转移至低税率的国家或地区,从而降低税务负担,增加其利润。 针对谷歌这类企业的反避税研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其避税手段。在数字经济领域,谷歌的主要避税手段之一是通过建立在欧洲国家的总部,而将收入转移至爱尔兰等低税率国家。这是由于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着营业税分摊制度,使谷歌能够在欧洲市场销售数字产品和服务,但将相应的利润转移至其他国家,"合理分担"利润和税收负担。 此外,谷歌还通过将知识产权注册在低税率国家,如开曼群岛或百慕大等地,以获取持续的收入来源。这让谷歌能够将大部分利润转移至这些国家,继而减少其应纳税款。再者,谷

歌还通过与荷兰公司合作,在在该国建立特殊的合资公司,以有效避税。 然而,尽管谷歌等跨国数字经济企业使用各种策略来避免纳税,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对这种行为进行反击。为了打击避税行为,很多国家开始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例如,2019年法国通过了数字服务税(Digital Services Tax),对全球收入超过7.5亿欧元且国内数字经济服务收入超过2.5亿欧元的跨国企业征收3%的税。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对数字经济企业实施的个别征税措施。 此外,OECD在BEPS项目下还提出了一系列防止利润转移和确保合理税务的措施。这包括提高国家税务管理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改善相关税收规则和指南等。这些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公平和透明的全球税收体系,有效遏制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的避税行为。 针对谷歌等跨国数字经济企业的反避税研究还需要关注国家层面的合作。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各国能够共同打击跨国企业的避税行为,推动全球税收规则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总之,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数字经济企业通过避税手段来减少税务负担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BEPS项目的推出以及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透明的全球税收体系。对于谷歌等企业来说,要想避免风险,必须积极适应这一新形势,加强合规管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新税收政策作出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一般反避税规则

一般反避税规则 反避税规则是国家用来防止企业和个人利用各种手段逃避纳税义务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通过设立反避税规则,国家能够保障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防止经济失衡以及公共财政缺口的出现。以下是一般的反避税规则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法律规定:国家通过立法来规定反避税的相关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和界定了逃税行为和相应处罚。比如,明确规定逃税行为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等。 2. 合理确权: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明确申报和确权所有收入,包括各类收入和资产的来源、性质和金额,确保所有纳税义务都被纳入税收体系。同时,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核实,减少虚假申报和隐瞒收入的行为。 3. 预防逃税行为:税务机关通过监管和信息收集,预防逃税行为的发生。例如,通过税务系统的建设和信息共享,实现对纳税人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发现异常情况和不符合规定的税务行为。 4. 跨境税收合作:国际上普遍采用信息交换和合作的方式,对跨国企业和个人的跨境税务行为进行监管和规范,减少利用跨境避税行为。如签署双边或多边税务协定,处罚跨国企业和个人的避税行为,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合作等。 5. 关联交易规则:通过设立关联交易规则,防止企业通过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来进行利润转移和避税行为。关联交易规则

要求企业在进行关联交易时,必须按照公平市场价值进行定价,并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 6. 反逃税查询权:税务机关拥有相应的调查和查询权力,可以要求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税务信息和财务记录。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纳税人的税务申报进行复核、核查和审计,确保纳税人的申报真实性和合规性。 7. 惩罚措施:针对违反反避税规则的行为,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这包括行政处罚、罚款、刑事责任追究等,力图对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保护税收的合法权益。 总之,反避税规则的出台和执行是保障税收公正、合理和有效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以及强化对纳税人的监管和审计,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和个人利用各种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保障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一般反避税规则

一般反避税规则 反避税规则是指国家为了遏制和规范纳税人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税收的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这些规则的目的是防止个人和企业通过滥用税法漏洞、虚假报税、跨国转移定价等方式逃避税收,维护税收公平和社会公正。下面是一些一般的反避税规则内容: 1. 反避税立法规定 国家通过立法对反避税进行规范和约束。制定适用于各类纳税人的一般性反避税规定,如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重点防范和打击涉及虚假报税、偷漏税款、偷逃关税、跨国转移定价等行为。 2. 反避税审查与稽查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报税行为进行审查和稽查,通过核实纳税人的账目、发票、合同等财务记录,查证其报税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于发现的涉嫌避税行为,可以进行专项稽查,完善税务机关的监管能力,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3. 知情人报奖制度 为了加大查办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一些国家实施了知情人报奖制度。这个制度鼓励人们向税务机关举报涉嫌逃税行为,如果举报属实并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获得举报奖励。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发动群众力量,提高反避税工作的效果。 4.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由于跨国避税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各国之间需要建立和加

强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打击和预防跨国避税行为。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全球论坛等国际组织起着重要的协调和引导作用,推动各国间信息交流、合作与协调。 5. 数据信息采集和共享 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集和监控纳税人的财务信息,对涉嫌避税行为的疑点进行审查和核实。同时,税务机关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机制,与其他部门和机构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加强执法合作,提高查处避税行为的效率和准确性。 6. 加强税收宣传和教育 税务部门通过加强税收宣传和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律意识和纳税合规意识。向纳税人普及税法基本知识,告知纳税人遵法纳税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导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减少避税行为的发生。 总之,反避税规则是国家为了防止和打击避税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这些规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税收公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正。为了有效应对不同形式的避税行为,国家需要不断完善反避税立法规定、加大反避税审查和稽查力度、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数据信息采集和共享,以及加强税收宣传和教育等。

加拿大一般反避税条款研究

加拿大一般反避税条款研究 作者:薛中文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19期 摘要我国2007年制定、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制定了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确立了我国反避税制度,其中引入了一般反避税条款。中国一般反避税条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不确定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一般反避税条款和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而闭门造车非明智之举,加拿大一般反避税条款已经比较完善,本文试着对作一探讨,希望对中国税法上的一般反避税条款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一般反避税条款纳税人避税交易 作者简介:薛中文,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法律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律相关方面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7-095-04 一、加拿大《所得税法》中一般反避税条款的规定 加拿大最高法院在1984年在Stubart Investments limitedv.The Queen案件中虽然再次确认了Duke of Westminster原则,但在此案中,加拿大最高法院已经抛弃了严格解释税法的原则,采取了更“现代”的解释方法,认为应当根据财政立法的“目的和精神”对税法进行解释——“……所得税法的条文应当放在整部法律的上下文中来解释,应当根据与法律的体系、法律的目的和议会的目的相协调的语法和通常的意义来解释。” 为了回应加拿大最高法院的Stubart Investments limitedv.The Queen案件的判决,加拿大于1988年在联邦所得税法中制定了一般反避税条款即该法中的第245条条款。加拿大制定此条款的目的在于试图减少那些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复杂的避税与反避稅博弈行为。在制定此条款之后,加拿大对此条款进行了修订,修改了部分内容。本文讨论的有关加拿大所得税法的一般反避税条款的规定即第245条条款依据第5次增补后的加拿大所得税法(Income Tax Act(1985,c.1(5thSupp.))译出。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第一款规定了税收利益、税收后果和交易的概念 税收利益(taxbenefit)是指减少、规避或者拖延税负或者其他本法中的应担负款项,或者增加退税或者其他本法中能退还的数额,并且包括除了税收协定的原因外,减少、规避或者拖延税负或者其他本法中的应担负款项,或者因为税收协定而增加的退税或者其他本法中能退还的数额

新《个人所得税法》反避税条款研究

新《个人所得税法》反避税条款研究 作者:朱大旗范瑶 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0年第1期 朱大旗,范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避税行为是一种与税法目的相抵触又无法得到法律直接适用的脱法行为,是纳税人 滥用私法赋予的选择可能性进行的减轻税负行为。2018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在个税 领域引入了反避税规则,包括以“合理商业目的”原则为标准的一般反避税规则和对“独立交 易原则”“CFC规则”等特殊反避税规则的规定,同时引入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加强税 收联合监管。但是《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仍然存在不完备之处,需要加以完善。可以考虑从具体细化各项规则判断和执行标准、对行政机关反避税立法进行约束、细化部门间 联合监管信息披露标准、响应国际反避税行动等方面入手,深入完善我国个税反避税规则,在 实践中循序渐进,形成适合我国社会实践需要的个税反避税规则体系。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法》;避税;反避税立法;“合理商业目的”;“脱法行为” 中图分类号:D9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0)01-0058-09 ①税收筹划指依法事先作出筹划和安排,以尽可能获得税收利益的行为。一般认为税收筹 划与节税是互换使用的概念,但也有人认为税收筹划既包括合法的节税筹划,也包括采用非违 法手段进行的避税筹划。本文的“税收筹划”仅指狭义上的税收筹划,即节税筹划。 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2017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委托课题项目“《个人所得税法》修改重点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朱大旗,196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2018年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在个税领域中引入了反避税规则,自此,对税收居 民的避税行为的规制在个税法上有法可依。本文将对个税法修订中的反避税规则的引入及其不 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个税反避税规则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避税定性与反避税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一)避税的概念厘定 避税,即税收规避。学界对避税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避税概念包括纳税 人为免除或减轻税负所采取的一切正当和不正当行为,进一步厘定又可分为正当避税和不正当 避税。正当避税的概念类似于税收筹划,①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规范和税法宗旨的前提下合 理筹划和优化选择纳税方案,从而减轻纳税义务。不正当避税即狭义的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 利用税法规范的漏洞,预先人为地对经济行为进行异常性安排,以排除或减轻税法适用。 狭义的避税行为既不同于税收筹划,也不同于逃税(偷税)行为。逃税与偷税所指实为同 一种税收违法行为,本文下文统一采用“逃税”的表述。税收筹划是符合税法规则和税法宗旨 的经济活动安排,具有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合法性。而逃税是行为人违反税法规则和税法宗旨, 以非法的手段来逃避税负的行为,具有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违法性。狭义的避税行为并没有被法 律明文禁止,而是利用了法律的漏洞,通俗地说就是打法律的擦边球,是形式上合法但实质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