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沸腾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物态变化》习题课

一、学习目标:

1.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会画熔化、凝固、沸腾的图象并理解其意义。

3.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开放、探究,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摄取知识,并能够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知识点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例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

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

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针对练习]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一个

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例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

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

晶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针对练习]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该特殊物质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 材料坚硬,不怕热

B.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 材料不传热

D.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吸收了其与空气作用时产生的热

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例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 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针对练习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 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 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 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针对练习2]某同学在相同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知识点四:升华与凝华

例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时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身体中更多的热量

[针对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雾的形成

B. 露的形成

C. 冰的形成

D. 霜的形成

知识点五:自然界的水

例5: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节水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农业灌溉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目前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左右。但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6,就是说100吨水中,只有46吨被利用,其余的都白白流掉了。如下图中,是两种农业节水灌溉的方式。你认为更节水,理由是。

[针对练习]如图是寒冷的雪后,在植物上形成的冰柱和冰淞,请说出这两种现象中所涉及的两种物态变化。

教学后记:

《物态变化》提分技巧

一、学习目标:

1. 能用沸点和压强的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沸点和压强的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难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图像。

1. 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

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

道,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能测

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_作为测

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酒精

物质名称水

水银

-117

凝固点/℃0

-39

0.14×103 2.4×103

比热容/[J·(kg·℃)-1]

4.2×103

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3.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4.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

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

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5. 用手触摸刚出锅的煮鸡蛋,感觉不太烫,过一会再去触摸时感觉烫手因为( )

A 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向外逐渐散发,所以过了一会儿才感觉烫手

B 蛋壳传热较慢,感觉烫手需要一段时间

C 刚捞出时蛋壳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不太烫手

D 鸡蛋表面温度没有变化,人的感觉反应较慢

6.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人体的温度

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

B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C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

D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8.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先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到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汽化、凝固

B 升华、凝华、熔化

C 汽化、凝华、熔化

D 液化、凝固、熔化

9.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50℃

C.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甲组水温/℃85 88 90 92.5 95.5 97 98 98 98

乙组水温/℃86 89.5 92 93.5 96.5 98.5 98.5 98.5 98.5 (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乙组的水在第 min开始沸腾。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甲、乙两组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都小于100℃,这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甲、乙两组测出的沸点不同,这是因为实验存在。

(4)图5是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11. 夏天一半瓶饮料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有水珠,马上用干毛巾擦掉,过一会儿又出现水珠。关于水珠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汽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熔化形成的

教学后记:

中考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20120330

内湖中学教学案 第1页 (共4页) 内湖中学教学案 第2页(共4页)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章桂寿 审核人:钟秋发 时间:2012.3.30 一、考纲要求的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分类,认识温度、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理解物态变化现象、吸放热及其规律。(3)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并熟悉应用于生活、生产,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重视水循环、水资源及环保方面的教育。 重难点:1、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用之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广东中考命题情况:更加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应用,重视考查解决问题及探究能力。近五年都考了物态变化,09和11年在实验和综合能力里面命题,08-11四年都考了温度计的使用操作或读数。 二、课前延伸 (一)同学们自己梳理本章知识,列出知识网络结构图(可参考《中考攻略》小册子13-17页)。 温度-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三态变化及其规律-应用 (二)预习检测 1、温度表示物体的 程度。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使用方法是:(1)被测温度不能超过 。(2)玻璃泡不要碰到 或 。(3)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 。 3、物质有 、 、 三种状态,根据物态变化把右图填写完整。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同一种晶体的 跟它的 是 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5、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6、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蒸发是只在液体 进行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的蒸发在 温度下进行,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8、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 的温度下才能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液体的沸点跟 有关。________,沸点升高。 9、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0、利用升华 热,可以致冷;凝华 热。 三、课堂复习 (一)主要知识点 1、温度和温度计 2、物质三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3、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5、晶体的熔点(凝固点)和液体的沸点 晶体 非晶体 常见物质 海波、冰、食盐、石英、水晶、明矾、奈、各种金属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过程 熔化图像 熔化条件 (二)水与《物态变化》:水是生命之源,水与温度、物态变化紧密相关。 1、利用水如何规定温度单位摄氏度?测量温度用什么工具?测温原理怎样?如何正确使用?右图测量某特殊条件下水的温度,甲乙两图各是 、 2、水通常存在哪些状态?水可以发生哪些物态变化?哪些变化需要吸热? 图2 1 ℃ 甲 乙 30 40 ℃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阶段复习教案(5课时声、物态变化)

2015年 4 月 14 日课题声现象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 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1) 主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三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 教学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设计(授课人 )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 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 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 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 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 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 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 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陕西中考考点: 1、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中考考点分析和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章《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属于中考中较易的内容,近5年陕西中考每年都要考查选择;本章内容所考分值在2分左右 新课程不再强调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掌握,而是要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能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九年级的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很久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已经遗忘,所以本节复习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冬天,气温低,水会结冰,说明物态是会变化的,而物态变化又是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系的,物理学上是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这一工具对物体的温度进行具体的测量。教材以说明书的方式,讲述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栏目,介绍了“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温度问题的思考。 在完成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复习后,重新回到水循环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水在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进行综合概括,突出学生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作进一步的探讨,确立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分析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通过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的,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的物态变化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来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是属于什么物态变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案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案 知识梳理 一、温度 1.温度 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体温计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这时它下面玻璃泡的温度通常会降低。为了使读数不降,仍能代表体温,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熔点和凝固点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1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 华,并能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 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 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 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专题 一:六种物态变化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 题一的“物态变化三角 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 题,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 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 题一:“物态变化三 角形”中的六种物态 变化以及相应的能量 转化关系,老师予以 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 题。 对六种物态 变化的讲解 基本到位, 但是如果在 加些生活中 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 该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 学生分组 做,使课堂 更加高效。 3.例题评析 评讲练习题第1题,并对 学生易错知识点加以重点讲 解,纠正其认识误区。 3.回答问题,反馈 信息。纠正错误和认 识过程中的误区。 此处应该讲 明“状态 清,变化 明”。 专题二:熔化与凝固 1.知识建构 (1) 晶体:有熔点(凝固 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 点) (2)熔化条件 (3)对同一晶体:熔点=凝 固点 2.对应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 2、3、4 3.例题评析 对应评讲练习题2、3、 4,重点强调3题中的各曲线 所代表的含义,并在4题中 补充说明“热传递” 1.对物质的熔化与 凝固进行知识上的建 构,补充完成题单上 的知识点。 2.完成对应练习 2、3、4 3.反馈答案,听取 教师评讲,补充知 识,纠正错误,做好 相应的笔记。 熔化、凝固 曲线由于时 间关系,没 有列入知识 建构中,但 在稍后的对 应练习中会 补充强调。 例题的评析 应该注重知 识的拓展和 发散,此处 做的不是很 好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中考第一轮复习专题七《物态变化》 贺家土中学言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联系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掌握物态变化的分析方法; 2、通过回顾实验,分析物态变化中的温度图像,认识熔化(凝固)、汽化(冷却)的条件和特点; 3、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问题驱动启发学生思维,创设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物态变化的判断;2.晶体熔化(凝固)、液体沸腾的特点。 (2)难点:1.对“白气”的认识;2.沸腾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建构网络——温故知新 多媒体展示《物态变化》知识网络图。 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心,知识板块,知识点的角度进行简单回顾,重在唤起回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解构网络——融会贯通 1、认识物态变化 (1)以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为线索,复习六种物态变化

①六种物态变化定义:以自然界中的水的存在形式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自主回顾。 ②物态变化的条件:存在温度差,通过吸、放热。 ③结合自然界中水存在的典型现象:雨、露、雾、雪、霜等,引导学生将其按状态归类,并分析物态变化类型。 ④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a.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紧扣物态变化的前后状态的变化,即“前世”与“今生”。 b.微观角度认识物态变化:分子间距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改变。 C.物态变化吸放热识记方法: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需要吸热;当物体有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需要放热。 (2)“白气”的形成原因 例1:冬天,我们在室外吐出阵阵“白气”,“白气”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解析:“白气”液态的小水珠(水蒸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冬天哈出的“白气”是由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呼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拓展1:一般情况下,夏天,我们往外吐气为何看不见“白气”呢? 解析:夏天,口腔内温度和空腔外的空气温差小,难以发生液化现象。 练1:夏天,打开冰糕的包装纸,也会看到冰糕冒“白气”?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解析:夏天冰糕冒“白气”是因为气温比冰糕温度高,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冰糕放热降温而液化成了小水珠。 小结: “白气”的实质是液态小水珠,要发生物态变化,必须要存在一定的温度差。 【例2】 如图所示,常温下分别向玻璃杯a 中放入冰块,一会儿,可以看到玻璃杯上出现 很多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B .“出现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 . 小水珠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 D .小水珠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 解析:CD 选项,放入冰块时,外界温度较烧杯外侧高,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外侧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在烧杯外侧形成小水珠。 练2: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B. “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C. 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 D. 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 解析:CD 选项,倒入热水时,由于热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高温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的烧杯内侧,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烧杯内侧上常会出现水雾。 小结:为什么放入冰块时小水珠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而放入热水时小水珠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本质原因是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2、探究物态变化中温度变化特点 回归知识网络图,认识温度差是引起物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认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规律。 a 热水b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编排注重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入于,内容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的分析,认识物态变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探 究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各物态变化的条件、温度变化的规律及吸 热、放热规律,并学会记录和处理数据。 二、设计思想 本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琐碎,但它的内容特点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 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现象,有了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就能 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及难点和考点,对主要知识点有更深一步 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 的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及发生的条件。 2、能用水的三态交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温度计的使用 2.物态变化的过程 难点: 1.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2.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五、学生课前准备 1.已完成本章知识体系 2.课前齐读本章的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 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 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 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 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 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 、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二)复习本章主要考点 考点1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判断与应用 生活实例:蜡油流下、冰雪消融、滴水成冰、豆腐冷冻后从冰箱取出、冬天动 物口中呼出白气、露珠、霜、冬天室外胡子变白、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

2021年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中考透视: 新课改以来,各地中考题中有关物态变化的考点涉及较多,主要围绕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及其应用,熔化、凝固及沸腾图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有关知识进行命题。在本章单独考查的内容有:一是考查应用技能,如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具体应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等.在近两年各地的中考题中,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尤其是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成为各地中考的重点。二是考查对图像的分析能力,如分析熔化、凝固、沸腾图像等。对图像、数据的分析题在中考题中仍然成为各地中考重点.除此之外中考中开始注重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等内容的考查.本课以概念复习为主。 知识目标: 1.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种类和使用规则; 2.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和条件,知道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别; 3.了解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蒸发和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和沸腾的条件; 4.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5.了解水循环及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重难点:

1.温度计的使用。 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实验探究。 3.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4.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及其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生活环境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目标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主动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开放的空间,记他们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联系生活去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片1: 开场语:同学们好,我是来自燕厦中学的叶钧老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次学习《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愉悦的度过45分钟,更希望通过本节的复习,能让大家能取得意外的收获。 (板书课题:物态变化)

2019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设计练习第二章《物态变化》 无答案

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 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考点梳理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 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用符号表示。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应与被测物体(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和);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仍要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液柱的。 4 状态体积形状 固态固定 液态 气态不固定 5、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液化有两种 方法:和。 6、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相同点:蒸发和沸腾时都要热,都是现象。不同点:蒸发 只是发生在液体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能在温度下发生。 7、液体蒸发时吸热,液体温度,蒸发有致冷作用。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2)。 二、典型例题 【例1】若某天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小名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 的变化()

2019宝应县学习共同体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中考复习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应用 教案设计、练习

第二章《物态变化》(第2课时) 一、复习提醒: 1、知道水有三种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知道蒸发现象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时放热 4、知道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5、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气态和固态之间直接相互转化的过程;知道升华要吸热,凝 华要放热 6、知道发生液化现象的条件,认识“白雾” 7、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8、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知道水的循环 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9、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二、知识回顾 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2、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3、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凝固。 4、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汽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凝固。 5、升华是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凝华是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 6、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 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三、典型例题: 【例题1】举例说明与下列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 (1)熔化:铁锭化成铁水、冰雪消融; (2)凝固:水结成冰、塑料桶成型; (3)汽化:潮湿的衣服变干了、洒在地上的水消失了; (4)液化:雾、露、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5)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 (6)凝华:霜; (7)先熔化后凝固:用电烙铁取焊锡并焊在接头处; (8)先汽化后液化:将烧红的铁件放入水中,听到响声并看到“白气”; (9)先液化后汽化:烧菜时厨房的窗户上出现水珠,过一会儿又消失了; (9)先升华后凝华:灯泡中的钨丝变细了,灯泡壁变黑。 【例题2】0℃冰放在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为什么? 解析:冰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冰的熔点是0℃放在0℃的水中虽能达到熔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例题3】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中,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沸腾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中考复习专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复习教学案设计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水银的凝固点为-38.8℃,酒精的凝固点为-117℃,所以测较低温度时应选用 温度计;水银的沸点为357℃,酒精的沸点为78.5℃,所以测较高温度时应选用 温度计。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以便准确读数。使 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 中 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被测液体中,视 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⑵ 。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凝固的条件:⑴ 。⑵ 。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 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 ;⑵ ⑶ 。 作用:蒸发 (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 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蒸 发 沸腾 体

2019-2020年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

图1 2019-2020年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a )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a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对应训练】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 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 .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 探究《 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 小组讨论: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 结 果,采用控制 相等, 步骤: 1. 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 现? 2.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3.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 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 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 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 ”、“B ”、“C ”或“D ”)。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丁图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图1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生活环 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3.理解汽化、液化的含义,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4.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5.掌握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列表对比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6.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②六种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情况。③熔化、凝固、沸腾图像和特点。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沸腾现象。 难点:①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液体沸腾的条件。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能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学具准备】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试管、火柴、停表、硬纸板、玻璃板、扇子、酒精、碘、热水、凉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1、多媒体展示雨滴、露珠、霜、雾凇、大雾、冰花等美丽的自然图片,配上语言旁白:有时 我是雨,有时我是露,有时我是霜,有时我是雾,我会像孙悟空一样千变万化,大家知道我 是怎么变得吗? 2、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 网、试管、火柴、停表、硬纸板、酒精、扇子、碘、热水、凉水等。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现象,引入复习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物态变化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围绕这些实验展开各个专题的复习,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温度与温度计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物理学中通常把叫做温度,热的物体温度,冷的物体温度。 2、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定为0摄氏 度,沸水的温度定为摄氏度, 分别用和表示,人的正常体温是 读做,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做。 4、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还要看清温度计的。 5、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液体中,视线要与。 6、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分度值为。 实验设计:利用烧杯、热水、温度计等实验器材请两个同学分别上台演示实验室用温度计和 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一遍过第三章物态变化综合备课含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 1。了解: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物态变化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会: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测量温度;分析物态变化种类;利用理论解释自然现象。 3.理解:熔化和凝固概念;晶体的熔化过程及规律;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升华和凝华规律. 4。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吸放热;沸腾和蒸发的规律;影响蒸发的三种因素;汽化和液化过程的吸放热;升华和凝华过程的吸放热。 5.能:分析物态变化的类型。 6。认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测量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摄氏温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常见温度计如图(1)所示. 图(1)常见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 图(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图(2)中温度计的量程为50℃,分度值为0。2℃),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如图(3)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