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市物流十二五规划

某市物流十二五规划

某市物流十二五规划
某市物流十二五规划

益阳市“十二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湖南省现代物流学会

中南大学物流工程研究所

2010年10月8日

目录

一、益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1)

(一)发展成效 (1)

(二)存在问题 (5)

二、益阳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7)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7)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8)

(三)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所产生的物流需求 (9)

(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9)

(五)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物流要求 (10)

三、益阳市物流业发展需求预测 (12)

(一)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预测 (12)

(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测 (13)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 (14)

(四)全社会货运量预测 (14)

(五)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预测 (15)

(六)各区县货运量预测 (16)

四、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原则 (17)

(三)发展定位 (18)

(四)发展目标 (18)

五、主要任务 (20)

(一)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0)

(二)提高企业物流水平,加快培育专业物流企业 (21)

(三)更新物流理念,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22)

(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 (22)

(五)加快中心城区商贸物流的发展 (23)

(六)优化区域物流发展布局 (23)

六、益阳物流运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24)

(一)规划布局 (24)

(二)建设投资 (30)

七、益阳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33)

(一)物流通道建设 (33)

(二)货运通道设计方案 (34)

(三)配送道路系统规划 (37)

(四)配送道路体系设计 (38)

八、益阳物流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40)

(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40)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41)

九、主要政策措施 (42)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42)

(二)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43)

(三)努力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44)

(四)规范管理,加大政府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撑 (45)

(五)大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群体 (46)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7)

益阳市“十二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现代物流业是融合了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现已成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基础性支撑产业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编制益阳市“十二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以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为依托,以集疏运系统完善为重点,以益阳中心城区物流运作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促进益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益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市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运输总量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内河运输为依托的综合运输体系。全市交通运输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在满足物流运

输需求、降低运输费用、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

截止200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2428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公路里程10209公里,高级及次高级路面里程8237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83.1%、66.3%。目前全市拥有国道2条、省道10条,已形成以干线公路“二纵二横”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1。基本上适应区域内生产力布局重点和“一点三线”2的城镇发展战略的需求。

湘黔、石长、洛湛3条铁路线通过益阳境内,正线总长为142.05公里,共建有车站14个。其中石长铁路北接焦柳线,中连洛湛铁路娄益段,东南接京广线,使益阳中心城区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根据湖南省铁路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08-2030)和湖南省“3+5”城际铁路网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未来湖南省铁路规划方案中,洛湛线益阳至永州段及石长线将增建二线,益阳市现有内河航道里程1429公里,其中等级航道989公里。三级千吨级航道有常德至鱼口站益阳段、益阳至芦林潭益阳段,分属沅江水系和资江水系;现有吞吐量万吨以上的港口40个,其中100万吨以上的3个,20-50万吨的3个,南县茅草街港、沅江白沙港千吨级码头均已建成投入使用,益阳港千吨级码头工程已开工建设,拟建1000吨级集装箱兼重件和件杂货泊位各一个,设计年吞吐量50万吨(其中集装箱8000TEU)。益阳

1“两纵两横”:第一纵是长常高速公路、国道319、省道204线,第二纵是国道207线;第一横是省道308线,第二横是省道306线。

2“一点三线”即以城区为中心点,以G319线、S204线、S308线辐射全市的城镇发展战略。

港千吨级码头建成后,将改变益阳中心城区无千吨级码头的历史,成为益阳中心城区对外交通和物流的重要枢纽。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市各区县正在逐步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以推动益阳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益阳中心城区正规划建设益阳现代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企业集中办理物流作业的场所,近年来也有了新的发展。不同行业的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和物流的需要兴建或正在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以连锁超市和生产资料分销配送服务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较快。一批专业性的配送中心,如邮政、钢材、化工、建材、烟草、农副产品等物流配送中心正逐步形成。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已建成商品配送中心3个,其中日用百货配送中心1个,农资配送中心2个,为提高农家店商品配送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3、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全市物流业发展基础平台已初步形成,截止到2009年末,电话用户总数达59.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1.53万户,比上年净增39.2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3.22万户,比上年净增4.24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1254部,拥有移动电话4495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基础业务网络逐步向宽带化转化。现已初步形成光缆、数字微波相结合的长途传输干线网,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

4、物流企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沃尔玛等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已进驻益阳中心城区;市内的一些专业运输企业,如益阳湘运物流公司、中国邮政益阳公司等都已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纷纷向第三方物流切入。同时出现了益阳达安装卸运输有限公司、益阳市利达汽车运输公司、桃江鸿运危险品运输公司等发展迅速的民营物流企业,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随着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一些生产、流通企业开始积极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外包物流业务来实施供应链管理,以整体竞争优势来获得自身在市场中的收益。

5、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2010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3.4%;规模工业增长值92亿元,同比增长2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同比增长37.9%;财政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8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2831元,增长20.4%。

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1亿元,增长18.7%,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

6、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性作用,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启动了中心城区现代物流园区和千

吨级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先后组织召开了“益阳市物流发展战略座谈会”;抓紧编制益阳市“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相关职能部门围绕国家物流产业振兴规划,正在落实和制定促进益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益阳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现代物流理念尚未普及,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对现代物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存在“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还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和流通企业仍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服务单位运作,致使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管理水平和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此外,占全市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由于点多面广、生产水平较低,巨大的农村物流需求市场亟待开发。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目前,益阳市域范围内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大部分还处在规划起步阶段,特别在益阳中心城区以外的四个县市,其物流运作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益阳水运港口资源丰富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

发挥,港口水运的辐射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益阳本地,对湘中湘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较小,集疏运系统尚不完善,公铁水联运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除少数企业外,全市物流信息基础设施总体运作水平还不高,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在物流中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全市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标准,也未形成总体规划,信息平台尚无法对接,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经济环境和项目建设工地周边环境还存在各种各样不和谐现象,并且协调难度大,严重影响了益阳现代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尽管湖南省政府早在2007年就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但益阳尚未制定出切合本地区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各主管部门具体的贯彻意见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全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另外,物流管理的体制多元造成工作难以统一协调。由于物流产业是个新型复合型产业,因此,其发展壮大需要多行业多部门配合。但目前分行业、分部门的管理体制造成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多行业多部门难以实现有效配合和协调,这些情况不仅影响了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同时也由于部门及地区间利益所在,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构成了物流资源的整合、改造和提升的体制性障碍。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全市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突出,物流企业规模小、运作成本高,信息化处理能力低;优强物流企业数量较少,企业的硬软件设施不完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服务功能欠配套;工商企业仍习惯于自营物流,企业内部传统物流剥离、整合工作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完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未成气候。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较低,总体运作水平不高,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现阶段益阳物流运作大多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运输、仓储、货代等环节,物流运作水平不高,具有现代物流经营理念的、以物流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核心的物流人才欠缺。物流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全市物流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物流人才短缺。

二、益阳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十二五”期间,是益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时期,有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国际资本及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也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地区经济合作日趋紧密,区域经济协作不断加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积极推进;此外,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及长株潭“3+5”城市群的发展,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建设,等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区域合作的深化,这些都为益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益阳作为环省会中心城市及长株潭“3+5”城市群的重点城市,距离长沙、常德及黄花国际机场均在“一小时”车程半径内,位于整个湖南省的经济腹地,与湖南经济中心在地理上紧密连接,是产业最容易聚集和发展的地区。益阳地处三大经济区辐射交汇点,洛湛铁路和石长铁路在益阳交汇,G319国道、S204和S308省道、长张高速公路及资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发达,素有“吴蜀分户”之称,是湘中北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更是东南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向西部梯度转移的要塞。

益阳是联接湘中北的交通枢纽,是湘中地区入洞庭通江达海的大通道,具有独特的水运资源优势。随着益阳综合运输通道的加快建设,益阳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即将建设的二广高速公路益阳段、杭瑞高速公路益阳段以及益马高速公路、319国道益阳南线高速公路、益娄高速公路等,将彻底改变过去益阳高速公路里程短、路网覆盖范围窄、辐射能力不强的劣势。对于益阳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聚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随着它们的建成通车,必将会带来益阳物流量和过境物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对于益阳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

极强的推动作用。

(三)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所产生的物流需求2008年4月,益阳市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以此为契机,益阳市申报了沅江市、桃江县为湖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县(市),确定了益阳高新区、赫山区龙岭工业园、资阳区长春工业园,桃江县经济开发区和沅江市经济开发区为加工贸易重点园区,通过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加大了各重点承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及相关重点产业,快速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城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加工贸易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同时,益阳正在积极争取设立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不断改善口岸通关环境。

借助国家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这一平台,益阳可以积极参与集团专业分工合作,更好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获得生产要素互补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可以预见,随着益阳承接产业转移的快速推进,国内外加工贸易企业将会纷纷入驻益阳,现代物流对产业的支撑影响不断加大,物流服务需求将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益阳没有传统的工业基地,在传统的工业上竞争力不足,为

加快益阳的发展,益阳市确定要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造纸、电力、建材六大产业,大力扶持新技术和旅游两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化工、冶金两大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之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追求产业之间、城乡之间、人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工业现代化。这就需要在新型产业和先进服务业上做文章才可能弯道超车,为此,要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突出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作用,注意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低碳交通,建设生态文明。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的物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人们对产品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个性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对城市配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JIT配送服务等,这也对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以及物流企业的物流配送与服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益阳作为农业大市和鱼米之乡,农林产品物流量很大,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大量兴起,益阳的粮油食品及特色农林产品流通量剧增,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物资流通的渠道,加快物资流通的效率,因而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五)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物流要求

在“中部崛起”、“两型社会”、“3+5”城市群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2008年初长沙市政府提出将河西区120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作为长沙“两型社会”规划建设的起步区、示范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规划建设,对益阳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如何抢抓机遇,有效连接省会长沙,直接对接大河西先导区,构筑新的优势,对促进益阳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尽快融入大河西先导区的加快发展中,是现阶段益阳发展的重要主题。为此,2008年,益阳市委、市政府实施“东进东接”省会长沙的发展战略,成立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规划总面积285平方公里,核心区开发面积29.6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8.7平方公里,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连接成片。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又决定将东部新区的鱼形山地区110多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卫星城,按照“两型特色,省市共建、市场运作、国际水准”总体思路进行开发建设,这些举措势必将进一步推进益阳东部新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益阳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益阳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条件,也必将为益阳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同时也应注意到,益阳现代物流业发展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益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商企业物流需求不旺盛,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这已成为益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另外,交通基础设施

仍然薄弱以及运力不足,物流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不强,这些也都在制约益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些体制机制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形成为益阳物流业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配置要素的同时,也使竞争日趋加剧,益阳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益阳市物流业发展需求预测

(一)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预测

本文采用曲线拟合和专家预测法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益阳GDP总量进行预测。然后通过调定权系数值即得到分区县的GDP预测推荐值。

首先采用定性方法对益阳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如下:

根据上表的增长率预测值,以2009年益阳市的国内生产总值591.62亿元为基数进行预测,则益阳市各规划年份的GDP为:

在这里我们考虑益阳市GDP增长方案为中方案,然后通过曲线拟合以及调定权系数值得到分区县的GDP预测值(见下表)。

从预测结果看,益阳GDP的增长保持了快速稳定的特点,到2020年益阳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600亿元。

(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测

为了更好的了解与分析益阳市的三产业结构发展特点,通过曲线拟合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调定权系数值,我们得到益阳市规划特征年的三产业发展预测推荐值,见表4。

表4 益阳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测推荐值单位:亿元

图1 益阳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测图

从表4和图1可以看出:

益阳市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则迅速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产业年均增幅趋缓,但第三产业的增幅却在加速。到2020年益阳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6.5亿元、742.5亿元和561亿元。第二产业仍为益阳市支柱性产业,而第三产业也将发展成为益阳市的支柱性产业。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

益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采用曲线拟合与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取其加权平均数作为预测值,本报告以2000~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

(四)全社会货运量预测

1、货运总量预测

鉴于益阳在统计货运总量时只采用公路和水运的相关数据,且调研数据相对比较少,因此,本规划宜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益阳市公路与水运的货运总量进行预测。此处的(1)0S、(2)0S取2003

到2005年的平均值,(1)(2)

00732.7

S S

==,α取0.95*。由于铁路方面的方面货运总量数据不全,这里采用增长率法进行一个大概的估计,增长率取近几年益阳市GDP的平均增长率值15%,据此,益阳市货运总量预测结果如表6所示。

2、货运周转量预测

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益阳市货运周转量时,(1)0S、(2)0S取

2000到2002年的平均值,(1)(2)

003655.66

S S

==,α取0.95。预测结果如表7所示。

备注:货运周转量未包含铁路

(五)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预测

经过多种预测方式的比较,我们主要选取二次指数平滑法、增长率法以及调定权系数值来预测益阳的货运方式,并通过专家咨询,益阳市各种方式货运预测结果推荐值如下。

*通过变化α的取值,发现当α=0.95时误差比较小,因此这里α的取值为0.95

表8 益阳市各种方式货运量预测推荐值单位:万吨

(六)各区县货运量预测

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四、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化两型”“富民强省”战略,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先进的物流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充分利用和依托益阳的综合运输网络与区位条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推广物流装备与技术,创新物流服务

模式,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积极推进和发展绿色物流,节省能源和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努力构筑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促进益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建设益阳“宜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依照上述指导思想,益阳发展现代物流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创新,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发挥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扶持力度,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必要氛围。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加强对物流业建设和发展的统筹规划,重点扶持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为此,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优先协调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较强辐射功能、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物流项目。当前,重点选择益阳中心城区、交通枢纽、水运港口及重要物流节点,优先布局,有序推进,并做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项目类别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河北省生物技术以及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河北省生物技术以及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生物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及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培育壮大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推动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大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背景及基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转变发展方式、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健康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潜力日益显现,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物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未来谁拥有生物技术创新优势,谁就能占据生物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掌握未来经济竞争的主动权。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规模处于国内前列。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化学药、生物技术药、中药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医药产业群。据统计,2010年,全省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457.32亿元,同比增长24.34%;完成出口交货值67.21亿元,同比增长13.85%;实现利润总额52.19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税总额71.38亿元,同比增长15.84%;销售收入利税率达13.74%。医药产业总产值、出口总值分别居全国第8位和第5位,其中,化学制剂药品、中药饮片、生物制

药的增幅均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青霉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产业技术支撑能力较强。我省医药行业拥有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家国家级产业基地及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1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药、华药集团牵头组建了全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开发了一批国内外领先技术,有力支撑了医药产业发展。目前,我省的青霉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7-ACA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三)产业骨干企业实力雄厚。在高新技术支撑下,培育了一批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骨干企业。到2010年,全省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98家,其中华药集团、石药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石药、华药、以岭、神威、秦皇岛骊骅以及石家庄四药(利君制药)等六家企业进入2009年度中国制药企业百强名单;石家庄市也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随着国内外生物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加剧,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存在着提升总量和调整结构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继续做大,产业GDP总量以及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待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更迫切地需要做强,化学药中的原料药比重过大,中药、生物制药比重低、偏小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逆转,急需扩大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和成药的比重,延伸产业价值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完整word版)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建设规划 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十二五”发展计划,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目前,我系实验室有高级实验师一名,聘用制实验员1名。有建材、测量、力学、土力学实验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1名,工程师1名,助教1名。多名教师可担任建筑CAD、制图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主要问题是专职实验员较为短缺,多数实验室管理任务由教师兼任。 (二)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现有力学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筑多功能机房5个实验室,面向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及工程造价专科专业服务。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备总值约575万元。目前可开设的实验课程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土木工程测量、材料力学、建筑CAD、制图实训等课程,可开设各类实验项目30余个。 (三)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名称实验课程名称开出实验 项目数 面向专业 承担人时 数/学年 备注 测量实验室土木工程测量9 土木工程、城 市规划、工程 造价 8640 建材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 5 土木工程、工 程造价 8640 土工实验室土力学 5 土木工程4320

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 5 土木工程4320 建筑多功能 机房建筑CAD 土木工程、城 市规划 主要承担 实训课程 设计等任 务 (四)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目前,实验室可承担少量的社会建设项目和部分校级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二、建设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完全能够胜任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实验符合教学评估要求,数量充足,实验设备完善,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要求,初步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实验室。 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按照学院十二五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要求,以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依据,紧紧围绕“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四、建设内容 (一)建设项目 完善测量实验室、工程造价及建筑设计实训室、力学实验室,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浦东新区周浦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浦东新区发挥示范带动和核心功能作用、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周浦镇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南汇并入浦东之后周浦镇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周浦镇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本规划纲要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市委、市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关于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周浦中心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4年)》、《周浦镇2004-2020年总体规划》、《2009年周浦镇“新浦东、新精神、新征程”主题活动调研成果》、《2009年周浦镇重点工作项目调研成果》、《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基础调研材料(2010年8月)》,以及周浦镇发展现状等。 一、周浦镇“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阶段性特征 (一)“十一五”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在原南汇区委、区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

周浦” 1建设的大局,沿着“调整、发力、快进、登高”2的目标路径,着力打造以“小上海”为重点的文化品牌,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现代商贸服务业,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综合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镇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15倍,年均增长16.5%;财政总收入达12.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3倍,年均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达4.6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4倍,年均增长22.3%。与“十五”时期相比,经济实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末,全镇一产、二产、三产比重排列为2:56:42(10年10月数据)与“十五”期末相比一产、二产分别下降2个和23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6个百分点(10年9月数据),二、三产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到2010年底,三次产业财政贡献率分别为0.02%、34.17%、65.81%(10年11月数据),与“十五”期末比二产下降了13.3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13.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销售额、税收分别为54.4亿元和4.4亿元。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周浦万达广场开业,大大提1具体内容是:繁荣周浦、文化周浦、和谐周浦。 2具体内容是:2007年调整、2008年发力、2009年快进、2010年登高。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进展规划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北京市进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物流业进展回忆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网络格局差不多形成 (三)专业物流体系差不多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四)口岸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物流进展空间不断拓展 (五)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六)配套政策相继出台,进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十二五”时期物流业进展面临的形势

(一)进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和进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差不多原则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进展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进展 (三)结构调整,带动高端进展 (四)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三、进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预期指标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和思路 二、布局重点

(一)都市物流配送设施布局 (二)产业集聚区专业物流设施布局 (三)区域物流设施布局 (四)国际物流设施布局 第四部分进展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二、提升都市物流配送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三、大力进展专业化物流,打造物流总部经济 四、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经济圈物流服务功能 五、发挥政策功能区优势,加快进展国际物流 六、加快物流业进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进展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力度 二、保障重要物流设施用地 三、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四、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 五、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 六、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七、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序言 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大力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优化进展环境、带动产业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普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都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物流业实现平稳较快进展,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物流规模迅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高端物流集聚效应逐渐显现,物流进展的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成功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物流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支撑首都经济进展、便利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五年物流业持续快速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冀体字[2011]3号 各市体育局、华北油田体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现将《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确保我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富民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建设沿海体育强省的攻坚时期。为了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结合我省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五年来,全省体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体育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谋求发

展,适时提出了建设沿海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和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的重大举措,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使全省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科学发展新成就。 群众体育活力显著增强。在全国率先开展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工作,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和体育健身指导网络基本形成。实施“百县千乡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468个,加上原来的一万个村,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数突破2.5万个行政村,占现有村数的50%以上。新建“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18个。实施“雪炭工程”,建设县级健身馆13个。县级以上城区公园、广场全部安装了健身器材,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网络覆盖率达60%。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和体育健身指导组织不断健全,全省新建健身指导站和文体工作站3800个,设立晨晚练点150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37773名,其中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36700名,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1073名;群众体育健身竞赛活动卓有成效,2008年北京残奥会,我省18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获得了12枚金牌、11枚银牌、2枚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组团参加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成功举办河北省第一届体育大会,充分展示了我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果;实施品牌带动,培育了邯郸的太极拳,沧州的武术,承德的山庄体育和民族体育,张家口的滑雪,石家庄的长跑、自行车赛和社区运动会,秦皇岛的轮滑和休闲体育,保定的铁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 为了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十二五”发展计划,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计算机系成立于1996年,200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已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招收计算机教育专业专科学生,根据高等教育专业规划,2005年开始专业调整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两个专业。2009年与太原师范学院联合办学,招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本科)”专业,2010年开办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面向全省招生,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专科专业,本、专两个层次的学生共13个教学班1350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生1236人,专科学生114人;没有技术型的实验教师,目前,实验室的维护和维修等全部由教师兼任。 (二)实验室建设状况 计算机系现有软件基础实验室1个(60[2010]台),计算机硬件及维护实验室1个(50台微机(2003)、50套电路及接口实验箱[2006]),一个网络实验室(三套实验设备[2006]),实验用房300平方米,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需要,缺少重要的实验室。

(三)实验教学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实验室主要开设《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设计》、《数据库类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学校主办及国家主办的一些竞赛等课程实验实践的教学任务。 (四)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实验室主要可以承担教师应用软件、数据库类、语言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与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各类比赛实验基本条件。 二、建设目标 在我系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建设,使我系实验室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上质量,形成特色鲜明,辐射作用大,示范作用强的教学示范实验室。具体目标如下: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2、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实验技术人才; 3、建设具备先进的、资源共享的、可以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和管理的软硬件环境; 4、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水平; 5、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 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 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发展成就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 第四章经济布局 第五章城乡布局 第六章空间布局 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七章农业提升 第八章工业优化 第九章服务业跨越 第十章海洋经济 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第十一章能源建设 第十二章交通建设

第十三章水利建设 第十四章市政建设 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 第十六章教育优先 第十七章人才发展 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 第十九章文明山东 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 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 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 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 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 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 第三十章优化投资 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

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 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北京市现代物流调研报告

北京市现代物流调研报告 近日,在北京市商委调研,听到一件十分感人的事情。4月23日前后,当非典肆虐,市民集中大量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紧要关头,各地调运的面粉、食盐和食油等商品源源不断运抵北京。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卸、换包装、贴标签、配送、上架、售卖等一系列工作,市商委紧急启动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确保了紧缺物资及时同市民见面,为平抑市场,稳定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北京市商业委员会阎立刚委员深有感触地说:现代物流系统和供电、供水、供气系统一样,是保证现代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这几年北京市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化物流系统,在关键时刻显示了强大威力。 规划:开始起步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奥运会申办成功,对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网络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北京市领导站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责成市商业委员会和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2002—2010年)》。 去年2月发布的这个《规划》,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发展目标:2005年,初步建立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以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结点的物流体系框架;2010年,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根据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建设3个物流基地和17个综合、专业物流配送区的规划布局。闫村—王佐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通州马驹桥公路、海运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顺义天竺航空、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以及十八里店物流配送区(北京物流港)建设项目已纳入北京市2003年60项重点工程之一。 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北京市建立了多级协调机制:有市一级的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商委,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协调重大事项;部门间协调机制,由部门负责人协调相关政策;跨部门处室间协调机制,可随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目前,北京市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增加新的协调渠道。他们提出,规划统领,利益调整,理顺关系,形成政策的协调促进原则,保证了《规划》按进度推进。目前,设在顺义天竺的空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开工,已同十几家企业签定了入园协议。通州物流产业园区于6月8日举行了基础设施奠基暨项目签约仪式。为拓宽融资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金马驹物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公司进行改制,采取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园区开发建设,已有4家知名企业入园,另有6家达成合作意向。 企业:成长迅速

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冀发改服务〔2011〕2206号

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冀发改服务〔2011〕2206号 各设区市、扩权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我省“十二五”期间及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和《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代物流业的优势产业地位,推动我省经济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 1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近年来,我省现代物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省物流业年均增长8 9%,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实现148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 4%,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 5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量快速增加,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 9万亿元,年均增长14 4%,货物运输总量和周转量达到17 7亿吨和7673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9 6%和28 3%,主要港口吞吐量完成6亿吨,同比增长18 6%。 2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物流理念日益普及,物流运行效率逐步提高,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2010年全省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9 1%,同比降低0 03个百分点。大型工商企业加快物流业务剥离,传统物流企业加大功能整合与服务延伸,涌现出开滦国际物流、冀中能源国际物流、唐山远大、沧运、万和等一批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唐山海港、丰润北方等19个首批省级物流聚集区和7个环首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进度加快,产业集聚态势凸显。正定空港、石家庄内陆港加快启动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为开展国际保税物流业务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十二五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1-2015或2016-2020年 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一、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人数大约在70人左右,一年 级学生是计算机大类招生,未分专业,按其平均人数35人左右计算,本专业每 年承担100人左右的专业教学工作。本专业目前主要的培养方向有:java软件 开发、.NET软件开发、网页设计三个方向,但涉及到的课程面很广,需要使用到的实训室包括:软件实训室、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硬件实训室和多媒体实训室。 目前计算机系已建立校内实训室4个,如下表: 表-1现有校内实训室 目前计算机系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5个,如下表: 表-2现有校外实训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虑本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人数情况,及将来本专业可能专升本的情况,现 有的校内实训室对于本专业而言存在如下问题:网络实训室设备落后,数量不足,不能跟上较新的网络技术的实训要求;硬件实训室组装机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电路板、焊接设备、硬件故障检测设备、打印机等,无法展开如电路板级别的维修、打印机常见故障的维修等实训内容;软件实训室设备不足;缺乏多媒体实训室和IT技术创业实习基地。 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还不够,没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等方面的实训基地。 三、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1. 建设目标:满足本专业教学的实训要求。实训室建设要根据教学、科研具体情况,务实建设,并能强有力的支撑实践教学,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顺利开展,还能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注重实训室教师队伍建设,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打造高质量的实训室;实训室建设经费在学校投入为主的前提下,争取校企联合、省、校共建等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筹集经费。 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除了每年组织学生和教师赴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行之外,争取与企业签订项目开发协议,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加强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2. 建设内容: 表-3计划新建校内实训室 表-4计划新建校外实训基地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河北省广播影视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广播影视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广播影视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为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河北省委七届六次会议精神,推动全省广播影视战略转型,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制定《河北省广播影视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作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全省广播影视行业在未来5年开展舆论宣传、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加快事业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履行管理职能以及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省广播影视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舆论引导能力稳步提升。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宣传战役和规模报道。坚持新闻立台,以《河北新闻》和《河北新闻联播》为

代表,新闻节目质量和水平实现新突破,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加强品牌建设,节目创优成效显著,广播影视节目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省级台前列。加强对上报道和对外交流,外宣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强大宣传声势和良好舆论氛围。 ──事业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全省农村中央和省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了广播电视信号转星工作,实施了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717中波发射台和卫星地球站整体搬迁,河北电台、电视台采编播传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大大提高。河北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项目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全国第一批数字化、网络化实验基地,河北卫视省外落地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广播影视事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平稳实施,完成了数字化平台建设并开通数字电视信号,数字电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服务系统和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对设区市的覆盖并开始商业运营。电影产业快速发展,银幕数量快速增长,全省电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广播影视广告创收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电影行政管理职能划转。推动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了河北影视中心、河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 一、“十一五”实验室建设总结 按照“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集中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建成了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十一五”期间,学校建有19个中心制的实验教学中心(下设87个分室)及1个工程训练中心,形成了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实验室为基础的结构层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体系。制定和完善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开放等各类实验管理制度,并成立了实验室指导委员会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使实验室建设有据可依,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十一五”建设期,学校新增实验用房面积约22000平方米,2007-2010年,共投入11366万元购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成多媒体教室10个,1162座,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和语言实验室3个,256座。截止2010年8月31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计22324台/套,总值已达24849万元。2007年以来,我校中地共建项目成效显著,共有13个中地共建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的资助,资助总额达4500万元。(2010年9月建成多媒体教室60个,6653座,语言实验室11个,660座) 学校加强了实验室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设置实验教师岗位,部分实验室主任由高职称的教师担任。目前,全校实验队伍总人数有209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师44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占45.45%,兼职实验教师41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占56.10%,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24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占29.84%,本科以上人员占43%。 学校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的实验教学要求,目前全校实验室承担实验项目2072项,年实验学时数约7693时(不含毕业设计),人时数达2839627人时,实验项目开出率达98%,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的课程459门,占总开出的实验课课程的77%,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936项,占总实验项目总数的46%。实验室还加大了开放力度,学校大多数实验室都不同程度地向学生开放。开放的形式包括:以开放实验项目为载体向学生开放;以选修实验课程开放;为学生社团完成课外科技活动开放;为学生实验竞赛、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实验预习、实验续做、实验重做、实验拓展研究以及完成毕业设计实验等。 二、目前学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的不断扩招使学生数量快速增长,而学校的实验设备与师资力量并未能实现同步增长,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只能维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而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北省旅游局“十二五”规划编写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良好的发展基础 (1) 二、历史性发展机遇 (3) 三、主要问题与挑战 (5)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第三章产业布局与产品体系 (10) 一、一个增长极 (10) 二、两个国际旅游城市 (10) 三、两个旅游产业带 (12) 四、十二个旅游产业聚集区 (12) 五、专项旅游产品体系 (25) 第四章产业配套体系 (30) 一、旅游交通 (30) 二、旅游购物 (33) 三、旅游餐饮 (35) 四、旅游住宿 (36) 五、旅行社 (38) 六、旅游文化娱乐 (39) 七、旅游信息化 (40) 第五章市场营销 (42) 一、旅游市场定位 (42) 二、旅游营销方式 (43) 三、精品旅游线路 (44)

第六章保障措施 (46) 一、加强组织领导 (46) 二、深化改革开放 (47) 三、加大政策支持 (47) 四、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 (48)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8) 附表1:河北省“十二五”期间精品景区名录 (50) 附表2:河北省旅游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54)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良好的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效能有效释放,旅游业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了各项规划目标。 (一)政府主导明显加强,旅游大发展的环境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落实文件的具体政策措施,新增旅游产业基金1.7亿元,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引导和支持。全省上下对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形成了统一认识。旅游业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景区景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宣传促销日趋活跃,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投融资大幅度增加,基本形成了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全省旅游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产业规模高速扩张,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备 到2010年底,全省已开放景区600多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99家(全国列第7位),星级饭店520家,旅行社1200多家。“十一五”期间,全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创汇年均增长9.2%和11.5%,

2017实验室“十三五”建设规划(正式发文)

景德镇陶瓷大学实验室“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江西省关于高等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规划”,提升我校实验室建设水平,深化“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教育改革,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及内涵建设,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校实践教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形成,实验室层次明显提升,实训平台快速发展,实验室管理得到了一定加强,但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1、实验室规模及层次明显提升 学校构建了教学信息、实验实训、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就业四类实践教学平台,以强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动手、创新、国际交流、创业就业五种社会竞争能力。现有陶瓷材

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及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校级实验实训中心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0个。同时建有引领陶瓷行业发展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37个及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意市集。实践教学平台的数量有较大增长,结构与布局趋于合理,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为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工程实训及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实验实训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开放性实验、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组成的创新创业能力拓展体系培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突破和转化,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初步形成到新创业能力突破和转化的渐次推进,形成了纵向覆盖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3个层次,横向跨越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科研训练项目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拓展3个类型的“三创合一”实践教学体系。 3、平台及实验室开放初显成效 全校所有教学、科研平台都已面向学生开放,学校设立了开放性实验项目专项资金用以促进实验教学的开放及探索,开放实验项目涵盖了理工、艺术等专业,每年受益学生达500余人次。 4、实习实训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学校逐年增加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生均实习费用达(250)元;

北京地区物流市场分析报告

北京地区物流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6.7%,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在中国的工业生产中,物流占整个生产周期约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和百分之四十的生产成本。而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中国内地,货物遗失、受损及积压存货占了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二。 从一定角度上来谈,我国物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物流市场主体不成熟并且主体错位。第二,物流客体的包装、自动识别与自动计量落后,物流过程破损率高、浪费极大。第三,现有管理体制把铁路、公路、集装箱、船舶、飞机、港口、机场、管道、仓库、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资源分割。第四、物流市场组织及信息化程度严重落后。第五,物流市场中介组织的自律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面主要谈谈北京地区物流的发展情况。 北京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北京市公路、铁路线路发达,公路货运站场、装卸点有6000余个,铁路分局管辖内的铁路货站有122个,铁道专用线连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有几百个,但除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丰台的铁路路网编组枢纽外很少有成规模的称得上现代化水平的结点。各物流领域各自规划自己的发展,公路系统规划了23个一、二级货运枢纽,铁路部门也规划了16个主要货站,其中规划中共同提到的只有良乡地区。这些货站就位

置而言.铁路货站更接近于市区,其中在市区的就有6个,而公路主枢纽则更多的分布在四环路外的郊区。在货运方面,全市货运总量约3亿吨。 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北京物流未来三个关键发展环节的设想:计划在本市西南的房山区良乡闫村、东南的通州马驹桥、西北的昌平区沙河规划三个物流基地;准备在东北方向的朝阳天竺、东南的朝阳十八里店、南边的大兴大庄、西边的门头沟建设四个大型物流中心;建成若干专业化配送中心,与三个物流基地、四个物流中心以及企业自己建立的分散仓库或者配送中心一起,共同构成北京物流网络系统。 可以说,北京地区物流发展存在着以下有利因素。 一是经济活跃物流市场需求量大。物流最终目的是配合商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北京的消费市场巨大,相对而言,在电子、医药、汽车、机器等行业具有优势,其物流潜在市场巨大。 二是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地处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紧邻天津港、秦皇岛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场之一,公路网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些地理位置优势是北京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三是2008年奥运会物流。2008年奥运会将带来巨大的物流市场,这是其他地区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