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https://www.doczj.com/doc/034474001.html,/file/2004122028890.html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区域竞争力不强、客源市场不稳定等是福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省旅游产业问题与对策

我省旅游业近些年发展态势良好,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有新的起色。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345.67亿元,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达8.1%,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我省旅游创汇已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四位,接待境外旅游人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确立了福建作为旅游大省的牢固地位,这为我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看到的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省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应充分认识和科学分析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我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宏伟目标。

一、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尽管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并不多,众多的旅游产品仍处于开发水平低、规模小的分散状态。即便是武夷山和厦门鼓浪屿,其规模和辐射范围也比较有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此外,我省现有的旅游产品中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精品不多,一些本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由于缺乏现代包装和更新换代,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优势。这一状况造成我省国内旅游规模小、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消费低的不利局面。

2、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福州、泉州两市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虽然在规模上偏小,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未能成为与其地位相称的著名旅游城市。这不仅影响到这两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而且由于这两个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对于福建省的重要性,还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3、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福建虽已步入旅游大省行列,但与周边省份比较,从旅游产品的质量来看,存在着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就竞争力而言,福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虽然位居全国第四(2000年),但与前三位的广东、北京和上海的差距较大,而列于其后的江苏、浙江和云南3省与福建较为接近,且发展势头好,有赶上和超过的趋势,2001年“五一”黄金周中,福建旅游的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花费3项指标与华东其他五省一市相比较,区域竞争力仅居中下游水平:2001年3大黄金周中,福建旅游接待人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而“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增长速度达29.40%,收入却呈现负增长。以上情况充分表明我省旅游区域竞争力明显偏弱。从发展后劲看,除了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外,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旅游市场秩序欠佳(近年我省海外旅游实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际旅游社先后因违规经营被暂停或终止经营出国旅游)、旅游服务质量不理想(2001年国庆节各类旅游投诉达83件)等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4、客源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台湾和东南亚等作为我省境外主要客源市场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但还是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如亚洲金融风暴、台湾政治势力的两岸政策等不可测因素的存在,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省的入境旅游,而入境旅游创汇在全省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境外游客的锐减势

必对我省的旅游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5、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福建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涉及面广,危害程度大,这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我省旅游业存在的这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以利于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途径。我省旅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缺乏深度开发,文化含量低。我省旅游目前大多数还停留于对旅游资源浅层次的开发利用上,缺乏整体性、具有高科技高文化含量的深度开发,这使低文化含量的观光旅游成为主体,一次性消费的旅游产品居多。有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忽视对当地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保护,一些风景名胜没有很好地挖掘固有的文化资源,还有的旅游景区未能将人文景点建设作为提升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

第二是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我省虽有武夷山、厦门鼓浪屿等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总体上看,将福建省众多的旅游项目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十分薄弱,没有很好地树立福建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同时在宣传策略上,还缺乏重点突出、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在宣传手段上,也没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

第三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旅游业管理体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管理,二是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着条块分隔、相对封闭的缺陷,虽有省旅游局可统筹与协调全省的旅游管理,但由于各地市旅游局分属相应一级政府管辖,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规划的制定及其实施:而后者在管理体制方面则存在诸多不适应产业化发展趋向、尚未完全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等问题。

第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省在旅游业的招商引资、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投资意识弱、招商力度小、融资渠道窄、投资环境差等问题。资金的匮乏,导致许多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科学的开发,老产品更新慢,新产品没特色,小产品做不大,好产品做不精,逐渐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五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总体看,我省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缺少熟悉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和国际旅游惯例要求的专业人才。这一现状无疑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旅游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与加入世贸组织后旅游业所面临的国际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极不相称,也与广大游客越来越高的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

上述几方面因素是导致我省旅游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此外,政府及旅游企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利用多、开发少,在旅游产品的建设中缺乏精品意识、缺乏长远观点、缺乏统筹协调,旅游企业的一些经营行为还不够规范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二、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步伐的对策

加入WTO以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加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对策措施。

1、在进一步更新观念的基础上,精心规划,理顺体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旅游业是个跨行业、跨地区、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针对这一特点,不论是政府还是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进一步确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精心规划,在突出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同时,理顺体制,加强宏观管理。

(1)科学制定规划,加快体制转换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产业,牵涉面广,涉及行业多,这决定了规划对于旅游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应依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在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制定出与本地区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相协调、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的高水平规划。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在制定本地区旅游规划时,应充分注意两个方面的衔接,一是注意与省政府制定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宏观布局相衔接,二是注意与外部的协调和衔接,如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国土、环保、交通等行业规划相衔接、配套,以利于旅游业自身的优势互补以及与其他产业紧密配合、协同发展。

科学的规划蓝图要转化为现实,还需要有高效灵活的体制作保障。各级政府应在遵循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改变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条块分隔、各为其主的局面,赋予旅游部门更多的职权,建立一个可在全省区域内进行有效的、统一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新体制。

(2)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产业意识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已显露出优越性。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须充分借助政府在确立发展目标、运用政府资源和协调社会力量等方面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地实现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因而必须在理顺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这样既有利于处理好旅游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关系,又能切实保证整个旅游业经营活动的有序性。

与此同时,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具有明确的产业意识。在我省,有些地方的政府决策层,仍停留于将旅游业看作是以接待型为主的服务性行业,没有意识到要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这势必严重制约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影响全省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2、实施政策倾斜,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旅游业将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新的强劲增长点。但要将潜在的增长点变为现实,政府需有相应的优惠政策。福建省政府曾于1992年制定《福建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规定》,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规定中给予旅游业的优惠政策已失效,有的则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实行。此外,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优惠政策也不再具有优势。对此,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创造有利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旅游业迈向新的台阶。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大旅游业投入的意义,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扩大对旅游业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可以程度不同地改善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

但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进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如吸引相关行业资金、实行股份制以吸纳社会资金等,形成旅游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3、强化旅游产品建设,促进旅游产品的规模化、精品化

(1)大型旅游产品的完善与开发。旅游产品的建设,遵循着适度规模原则,就一定区域范围而言,景区规模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其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就我省现状来看,规模大、影响广、辐射力强的旅游产品十分匮乏。武夷山作为大型旅游产品,还存在配套不够理想、系列化程度较低等有待完善的地方。有关地区和部门除了应在配套上下功夫外,还要特别注重开发其文化内涵,并进一步从扩大辐射范围的角度,加强周边区域相关旅游系列产品的建设,使武夷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型综合性拳头旅游产品。

此外,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开发新的大型旅游产品,进一步树立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特别要通过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新建人工景点等,在省会福州建设一个综合性强、文化内涵丰富、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旅游产品,使其成为周边地区小规模景点的依托,以优化我省旅游景区的整体布局。

(2)加大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促进旅游产品的精品化,我省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一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本地区现有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少数民族文化等),二要善于结合景区特点,适当融入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创新式的建设,增添景区的文化内涵:三要依据不同需要将现代人工文化景点和文化设施融入旅游产品的建设,使之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景区。

4、加大旅游企业改革力度,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信息化水平

(1)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大胆探索多种形式的改革,如进行股份化改革、租赁承包经营、兼并改组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国际惯例和WTO有关旅游的游戏规则开展经营活动。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与联合,尽快形成跨地区、跨省界乃至跨国界的旅游经营网络,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其次,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积极开拓新的改革思路。

(2)适应信息时代和旅游业自身需要,尽快提升信息化水平。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是无区域界限的客源流动,这正与信息网络的诸多功能相融通。旅游业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快速、便捷、及时地传递供需双方的信息,以利于市场促销、开发。同时,旅游业自身的管理也需要借助互联网,一方面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实现管理手段和方式与国际接轨。

5、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1)国际客源市场的促销。我省主要国际客源市场仍然是由台港澳、东南亚、日韩及欧美3大块组成。面对台港澳市场,要开拓思路,更新旅游产品,在做好一般性旅游观光促销的同时,重点推出探亲、度假、朝圣和商贸等旅游精品线路,面对东南亚市场,要依据该地区游客的特点进行促销,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面对日韩及欧美市场,要着力于宣传有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并以此为导向设计、组织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旅游路线,特别是针对在欧美市场促销中没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的状况,除了加强特色旅游产品的建设外,要根据现有条件进行适当整合、包装与完善,同时还要根据欧美游客的特点,在宣传内容、技巧上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促销效果。

(2)国内客源市场的促销。国内旅游的宣传要抓住假日旅游增长势头强劲的趋势,以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整合包装旅游新路线、新产品,形成对游客新的吸引力。特别要组织好“三节”和“双休日”的市场促销活动,做大假日旅游组团量。同时组织经常性的赴外省重要客源市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强化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突出武夷山、湄洲岛、福建土楼、厦门鼓浪屿、泉州惠安女风情5大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促进国内旅游的升温。

(3)加快宣传手段的现代化。尽快建立完善的旅游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促销,用最便捷、经济的方式,达到理想的促销效果。

6、借加入WT0之机,优化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业的市场秩序问题事关产业的信誉和前途。对此: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紧紧抓住“入世”这个机遇,对旅游市场秩序进行综合治理和整顿。一要建立相关市场法规,强化执法力度,努力根除索要小费、强迫购物和非法“伴游”等现象,完善游客投诉受理机制:二要严格旅行社管理,对违规违纪旅行社要严加查处,特别要严格实行市场准人条件,坚决淘汰不按市场规范运作的企业,逐步优化旅游环境,三要强化旅游质量监督机制,不仅要加强各级旅游质监机构的建设,还要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和手段的质量监督。

我省旅游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还远不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入世”后首先在客观上迫使旅游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加快自我调整和完善。尤其是随着外国旅游行业的进入,一方面为旅游企业提供掌握国际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运作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也将促使旅游企业规范、守法经营,强化服务质量,以良好的信誉赢得市场、赢得客源。为此,旅游企业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有新的作为。首先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使之具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其次要在服务质量标准化方面下功夫,使服务质量有章可循、有标准衡量,切实改变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再次要注重提高旅游服务的精神文化品味,以适应游客不但要玩得痛快,还要玩得舒心、富有雅趣的要求。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https://www.doczj.com/doc/034474001.html,/file/2004122028890.html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区域竞争力不强、客源市场不稳定等是福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省旅游产业问题与对策 我省旅游业近些年发展态势良好,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有新的起色。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345.67亿元,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达8.1%,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我省旅游创汇已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四位,接待境外旅游人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确立了福建作为旅游大省的牢固地位,这为我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看到的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省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应充分认识和科学分析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我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宏伟目标。 一、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尽管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并不多,众多的旅游产品仍处于开发水平低、规模小的分散状态。即便是武夷山和厦门鼓浪屿,其规模和辐射范围也比较有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此外,我省现有的旅游产品中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精品不多,一些本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由于缺乏现代包装和更新换代,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优势。这一状况造成我省国内旅游规模小、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消费低的不利局面。 2、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福州、泉州两市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虽然在规模上偏小,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未能成为与其地位相称的著名旅游城市。这不仅影响到这两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而且由于这两个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对于福建省的重要性,还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3、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福建虽已步入旅游大省行列,但与周边省份比较,从旅游产品的质量来看,存在着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就竞争力而言,福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虽然位居全国第四(2000年),但与前三位的广东、北京和上海的差距较大,而列于其后的江苏、浙江和云南3省与福建较为接近,且发展势头好,有赶上和超过的趋势,2001年“五一”黄金周中,福建旅游的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花费3项指标与华东其他五省一市相比较,区域竞争力仅居中下游水平:2001年3大黄金周中,福建旅游接待人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而“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增长速度达29.40%,收入却呈现负增长。以上情况充分表明我省旅游区域竞争力明显偏弱。从发展后劲看,除了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外,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旅游市场秩序欠佳(近年我省海外旅游实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际旅游社先后因违规经营被暂停或终止经营出国旅游)、旅游服务质量不理想(2001年国庆节各类旅游投诉达83件)等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4、客源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台湾和东南亚等作为我省境外主要客源市场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但还是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如亚洲金融风暴、台湾政治势力的两岸政策等不可测因素的存在,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省的入境旅游,而入境旅游创汇在全省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境外游客的锐减势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福建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比重大 从福建省旅游市场结构来看,国内旅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2286.47亿元,同比增长16.1%。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2.85万亿元,增长11%,仅福建省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7.01%。去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首次突破两亿人次大关,达20054.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其中,接待境内游客19542.03万人次,同比增长17.3%,实现境内旅游收入2003.41亿元,增长17.7%;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达5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实现外汇收入45.73亿美元,增长8.2%。从以上数据上来看,福建省的旅游产业不仅健康蓬勃发展,而且对提高全国旅游产业活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旅游人次19542.03万是入境游客人次512.13万的38倍,可见国内旅游所占的比重相当之大。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过程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的总称,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福建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其中,到2012年末。福建省拥有限额以上住宿业法人企业682个,同比增长12.54%;床位166178个,同比增长28.31%,进一步缓解了黄金周等假期的旅游住宿问题。在交通出行方面,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截止至2012年底,有94661公里,比2000年增长71.62%。同时铁路营业长

漳州旅游资源介绍

哩厚,江究! --漳州旅游资源介绍漳州(闽南语:Chiang-chiu-chhī)是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东与厦门相邻、南接广东省,是泛珠三角、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九大申遗 城市之一、国家闽南文化生 态保护区。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 核心城区为芗城区、龙文 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有 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 区,是厦深高铁、龙厦高铁、 鹰厦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城 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 市。 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2014年当选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百强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南靖土楼、云洞岩等景点。 漳州系历史文化 名城,是闽南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早于一 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 里繁衍生息。686年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 则天敕建漳州郡,迄 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历史。历史上人才荟 集,俊贤辈出,走出了林语堂、黄道周等文化名人。 全市户籍人口497.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32‰。2015年GDP2766.6亿元,增速连续3年位居福建第一、财政收入274.75亿元。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胞三分之一祖籍漳州,境内有客家人数十万。

第一站: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福建土楼产 生于宋朝时代, 明、清朝时期逐 渐成熟,并一直 延续至今。福建 土楼是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山 区大型夯土民 居建筑,依山就 势,布局合理, 吸收了中国传 统建筑规划的 “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 筑材料,是一种 自成体系,具有 节约、坚固、防 御性强的特点, 又极富美感的 生土高层建筑 模式。福建土楼 的建筑材料甚 为奇特,由粘 土、糯米、红糖、 竹片、水组成, 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曾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第三站的拍摄地。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开发较早,但近年来,陕西省旅游业却呈现出与资源不相符的发展状态。本文对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旅游业;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obust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the largest industries in global economy. Shaanxi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Shaanxi Province;Tourism;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1.研究意义 旅游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旅游产业能耗低,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强。随着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旅游市场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我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陕西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加快陕西省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陕西省旅游服务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

《福建旅游基础知识》试题库完整

《福建旅游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传说最早在福建开疆辟土的是_________,最早开发闽北的是一位叫_________的部落首领。 2、“福建”之名始于_______,“八闽”之称缘于_______。 3、由于对漳州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被誉为“开漳圣王”的是_________。 4、八闽之称的由来是因为福建在_________时期有了八个州级建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闽”字来历系古闽人以________为图腾崇拜,常将_______奉于________。 6、闽越国最初建立于____________末期,以________为闽越王。 7、福州建城始于__________朝,闽越国建都于现今的福州,当时称________。 8、福州定名于__________朝,因闽州西北有____山,将闽州改名为福州。 9、泉州在宋代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建的________________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南宋建的_________________桥是我国古代保存至今最长的桥。 10、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___________县__________村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__________会议”。 11、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为避战祸纷纷南迁入闽,史称“___________”;唐末中原大乱,河南人__________率部入闽,开始了北方汉人的又一次大规模入闽。 12、马江海战发生于__________战争期间,是______国殖民者进犯福建水师基地_________港发生的。 13、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_________人,他在查禁鸦片的同时,组织编成《__________》,系统介绍外国的历史和地理,被誉为“_________第一人”。 14、鸦片战争失败后,福建的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宁波和上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通称“________________”。 15、清王朝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于_________年增设台湾府,归福建管辖,直至____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闽台合治200年。 16、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的著名华侨是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人,重视家乡教育,先后在_______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又创办____________,为祖国和家乡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7、福建省的入境游客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福建省国内客源市场以省内和周边市场为基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重点,逐步向全国拓展。 19、__________是福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自称“________”、“______”;反映畲族祖先英雄事迹的民族史诗是《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其古老的图腾是________。 20、福建惠东沿海一些乡村的惠安女,仍保留婚后___________的习俗。 21、福建宗教发达,泉州有“_____________”之称;我省还有世界少有的摩尼教遗址___________。 22、佛教于_______时传入福建;“城里三山千族寺”反映的是___________代福建________教的兴盛状况。 23、________、_________是福建道教兴盛时期,这时福建道教开始__________、许多道士及学者_________、有的道士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多。 24、最早到福建传伊斯兰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福建第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____________。

【开题报告】福建泰宁旅游业发展分析

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福建泰宁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一)中国致力于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发生了重要转变和提升,旅游业将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战略上看,旅游业成为国家工程;从经济上看,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从性质性上看,旅游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作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壮大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福建泰宁拥有极其优秀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 福建泰宁坐落于福建西北群山之中,与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山毗邻,是中国丹霞的重要分布区,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青年期丹霞的典型代表,同时保存了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形成、发展、演化的过程完好的地质记录。 2005年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泰宁荣膺“世界地质公园”这一世界级品牌;2005年10月,泰宁古城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成功入选十佳“中国魅力名镇”;2006年被纳入全国32个“黄金周”假日旅游重点景区预报点。此外,泰宁还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品牌。2010年8月1日,福建泰宁丹霞地貌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等景区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四十个世界遗产,无疑将成为福建泰宁大力发展旅游的又一张国际名片。 (三)各级政府致力于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泰宁县的支柱产业 福建省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三个世界遗产的省份(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丹霞),着力于打造海峡旅游经济区,建成旅游强省。 按照2005年福建省旅游工作的重点,福建省财政2005年投入3000万打造旅游品牌,省重点办将泰宁确定为8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同时,在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中,泰宁处于“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泰宁的旅游功能被定位为发展观光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时间:2003-7-25 15:24:07 阅读488次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黄春长 陕西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大自然造就的美好的生态景观,又有从新石器时代到 周、秦、汉、唐历代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古代文化遗产。虽然深居内陆,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西旅游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十多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45O万人,创汇超 过10亿美元。1995年接待入境游客44.23万人次,外汇收入1.39亿美元。旅游业为陕西国 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成绩。陕西省政府也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陕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充分认识到,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不可盲目乐观。 1.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1.1.入境旅游 陕西的入境旅游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处于数量增长阶段。这是由于封闭了十多年 的国门初被打开,神秘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于海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而大批旅游团队涌入。这个时期我国旅游景区总体开发不够,主要景点大多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少数城市为依托,开放范围也很有限,因而客流相对集中。其中陕西占有较大比例的客

流。但陕西旅游业接待能力的发展,总显得跟不上客流增长的需要,因而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自然增长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增长,以商务、会议、学术交流、科学 考察、学习、探亲访友为目的入境的散客比例上升,入境旅游团队比例下降。同时,国内各省大量的旅游资源相继都被开发利用,开放范围急剧扩大,各地旅游业全面兴起,入境口岸增多,形成客流分散的局面,陕西占有客流比例减少。这就导致入境来陕客流增长速度减缓,使旅游接待能力显得过剩,涉外饭店客房出租率不高。虽然旅游业的总收入在增加,但是获利率甚低。 客观地分析,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也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充 分认识这个规律,迅速调整陕西旅游业的结构和战略,适应同际国内旅游市场发育的特点,按照国际水准来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变自然增长、被动应付为主动发展、促进增长,那么就有可能很快实现陕西旅游业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重要转折。 1.2.国内旅游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由于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 作时间缩短,节假日闲余时间增多,许多人都有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增大,心理紧张因素增多,使大部分人都产生了休闲、游览、观光、娱乐、访占、探幽、回归自然、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生活、调节心理、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当国家政策对国内旅游从“不提倡”转变为“积极发展”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则必然表现出爆发性特征。同时,旅游的形式也正由散客独自旅游,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游方向发展。因而,陕西旅游业将会占有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

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要点

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厦门素有“东海明珠”之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特区之一,具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有: 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的中心位置,面对金门、台湾与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区域邻近,背依13地市,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目前,厦门已基本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厦门机场是中国第四大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40多条,国际航线直通港澳台、东南亚、东北亚主要城市和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城市,已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港。在铁路和公路方面,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公路和厦漳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鹰厦、福厦等线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厦门市区内也是四通八达,公交、巴士、的士畅通无阻。 2、风景优美,形象良好。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C,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气候宜人而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佛教色彩的南普陀、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拍岸的鳌园,还有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人文景观,以及有关苏颂、郑成功、陈化成和陈嘉庚等历代先贤的人文资源,有“海上花园”称誉。厦门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等称号,并被称为“中国最温馨的城市”,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3、地缘优势、客源众多。厦门在历史上一向是出入中国大陆的重要门户,它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与香港、澳门关系密切,又是中国著名侨乡。现在台湾的2000多万人之中,有70%-80%祖籍是福建;旅居全球特别是东南亚一带2000多万华侨之中,福建籍的就占1/3,其中厦门籍的计有30万人以上。随着中国大陆的日益开放,台港澳同胞和华侨回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此外,许多东南亚,东北亚和欧美游客,对游览厦门的兴致也逐年提高。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回归_关联分析

第2卷第4期2009年8月 旅游论坛 T o ur ism F or um V ol.2N o.4 Aug.,2009 [旅游业研究]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回归-关联分析 陈雅丽,杨建明,黄银珠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研究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有关年鉴公布的福建省1998-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经济支持、旅游交通、旅游服务、旅游宣传、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7个方面寻找评价指标,分别对福建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有关分析。结果表明,促进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低和生态环境质量差是阻碍福建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福建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线性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09)04-0535-05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者对福建省的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有关研究[1-7],但关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我国,传统的研究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但一些研究者注意到,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各影响因子之间也呈现交叉的网状关系,因而提出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可望获得更佳的效果[8]。受这种思想的支配,许多研究者纷纷利用灰色关联原理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有关分析。如许豫东等将影响新疆旅游业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研究[9];刘勇和赵艺学从服务因素、交通因素、经济因素、宣传因素和景区多样性5个方面对山西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展开分析[10];袁虹和吴丽在分析中国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中纳入了8种指标[11];梁艺桦等则将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因子扩展到19个指标[8];翁钢民等得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结论[12];黄黎真的分析结果则表明,影响地方旅游经济的因素与当地的总体经济实力密切相关[13];等等。但综观前人的有关研究,基本上存在着如下几点不足:(1)在指标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如有的研究者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与旅游业产生的结果混为一谈,譬如将旅游收入视作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的研究者则不考虑指标的正向或逆向性,如将刑事案件立案数视为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其实该指标属于逆向性指标,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得出因社会治安不好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的错误推论;还有的研究者没有考虑指标的对应原则,将旅游收入总量(绝对性指标)与人均指标(相对性指标)进行对比; (2)对指标的指示意义存在认识偏差:如有的研究者将在校大学生人数视为旅游业人力资源指标,其实在校大学生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潜在的旅游人力资源,而用该指标作为居民受教育水平,用来指示社会文明程度应更切合实际;(3)对同类指标重复使用或难以取舍:如反映旅游经济支持的指标可以有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值、第二产业值和第三产业值、人均GDP等,到底该采纳哪一个指标用于分析研究者们往往举棋不定。鉴于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对指标的合理解释、正确筛选与处理,构建一种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试以福建省为例,对此作些探索。 535 [收稿日期]2009-03-22 [作者简介]陈雅丽,(1985- ),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杨建明(1956- ),男,福建长乐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及其影响;黄银珠(1984- ),女,福建连江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业发展。

最新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精品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具有三大动力效应: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下文研究了福建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一、福建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比重大 从福建省旅游市场结构来看,国内旅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2286.47亿元,同比增长16.1%。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2.85万亿元,增长11%,仅福建省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 7.01%。去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首次突破两亿人次大关,达20054.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其中,接待境内游客19542.03万人次,同比增长 17.3%,实现境内旅游收入2003.41亿元,增长17.7%;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达5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实现外汇收入45.73亿美元,增长8.2%。从以上数据上来看,福建省的旅游产业不仅健康蓬勃发展,而且对提高全国旅游产业活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旅游人次19542.03万是入境游客人次512.13万的38倍,可见国内旅游所占的比重相当之大。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过程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的总称,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福建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其中,到2012年末。福建省拥有限额以上住宿业法人企业682个,同比增长12.54%;床位166178个,同比增长28.31%,进一步缓解了黄金周等假期的旅游住宿问题。在交通出行方面,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截止至2012年底,有94661公里,比2000年增长71.62%。同时铁路营业长度至2012年底达2255公里。比2000年增加801公里,这在“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势的福建省实属不易。并且在航空运输上,福州长乐机场以及厦门高崎机场拥有国内各大主要城市的航线,还拥有港澳台地区、新马泰、日韩、荷兰等国际航线。先进的交通,大大的缩短旅游者的旅途时间。各种娱乐和体育疗养设施也逐渐建立起来,在省内各大风景区周围都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旅客的旅游需求。 (3)区域旅游合作取得成效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容 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非典”、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我省入境旅游、国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十五”末,全省年接待国外旅游者608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接待国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4.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国旅游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7%,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2、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合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兵马俑博物馆馆前环境改造工程、黄帝陵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世界级旅游产品著名形象。华山、太白山、翠华山、玉华宫、金丝峡、壶口瀑布、红碱淖、瀛湖、南宫山等的开发建设,有效改变我省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大唐芙蓉园、岭野生动物园等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形成新亮点,温泉、滑雪等休闲项目得到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休闲产品体系。 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完善。2005年底,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各类等级旅游景区74处,其中,4A级景区17处,3A级景区28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点7处。2005年底,我省共有旅行社35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5家,国旅行社319家,导游人员近万名,旅馆业床位总数达到40余万。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62座,其中5星级饭店4座,4星级饭店18座,其它星级饭店240座。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1万,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55万。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我省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极大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实施旅游环境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品位。 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举办了华山论剑、公祭黄帝陵、旅游歌曲大奖赛、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和国供奉、在海外开展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传媒手段的作用,活动影响面广,宣传效果明显,客源显著增加。 4、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旅游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修订和实施《省旅游管理条例》。依法治旅的意识不断增强。旅游服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坚持开展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管理质量。 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旅游行业积极开展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涌现出一批服务标兵、服务明星。 (二)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全省旅游行业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开展宣传促销工作,大力进行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推动全省旅游业健康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旅游业的综合性,旅游业的关联性,以及旅游市场尚处在培育发展期,在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资源配置、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开展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旅游业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2、坚持改革开放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旅游业是一个外向型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

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

《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评析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系室安溪茶学院旅游系 课程名称《旅游规划与开发》 专业、年级、班级2013级旅游管理 姓名蔡定富 学号3137610053 指导教师纪金雄 成绩 福建农林大学

一、规划理念 本次规划是以市场向导为核心的理念,根据现有的旅游经济市场存在问题和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进行分析规划。应该以战略导向为主,问题导向为辅,市场导向为核心发展福建旅游经济产业,解决福建旅游存在的五大问题,通过旅游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完善城市规划,健全产业规划,促进交通网络完善化使土地规划合理化‘实现旅游信息化与新工业化相结合。致力将福建特色文化打破地域界限走出福建,以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带动城乡发展,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资源的更合理分配,增加人均收入以达到旅游创汇,促进福建绿色经济发展。 二、规划背景分析 2.1国家战略 2.1.1站在国家旅游战略的角度上,福建省有绝对的优势。福建作 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国家旅游战略迅速崛起。 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文化和遗址及产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有一片广阔的市场。 2.1.2关于推动福建省城乡建设的规划战略上,我省可以在建设城 乡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乡村旅游基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最少的资源利用下更好地发展乡村经济和乡村城镇化建设。 2.2环境优势 在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北方朦胧一片,雾霾横行,给生活都带来了很难多不便,导致了生活质量急剧 下降,必然需要一个更好的环境来调节生活,而福建就有绝对的优 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和全国第一次的森林覆盖率使得福建 穿透穹顶给混沌的北方带来了清新。而清新福建也早已成为了福建的 旅游口号。 2.3地缘优势 福建作为海霞西岸旅游经济区,拥有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东向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并且有着与台湾共同的文化底蕴 2.4文化背景优势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但北方地区区别却不是非常明显,而福建独特的闽南文化却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泉州木偶戏、南音、闽剧等是旅游吸引物的主要元素。 三、资源和市场分析 3.1资源分析: 现今福建拥有强有力的环境优势,清新福建已是福建在国内人尽皆知的口号。福建早已是雾霾灾区之外的一个世外桃源般的 避难所。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生不在是贵族的代名词,福建温 泉给与了养生平民化一个全新的平台,福州——长泰温泉养生馆 每年都迎来养生爱好者不计其数;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一项 是受到境内外人士的追捧,武夷大红袍和安溪铁观音在茶饮品市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作者:王晶[摘要]文章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借助EViews软件。对GDP与旅游业总收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建立GDP 与旅游业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并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旅游业;区域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王晶,华侨大学文学院讲师,福建泉州362021 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有着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的作用。自1998年旅游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之后,我国旅游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在这一形势下来探讨旅游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与作用,不仅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者为主要对象,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赚取外汇、加速回笼货币、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反过来,旅游业发展又会为接待国或地区注入财富,推动产品价值的实现,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是中国大陆距离东南亚海上距离最近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特色明显。依山傍海、山明水秀的自然资源,加上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奇山秀水美不胜收,文物古迹遍布八闽。自然旅游资源表现为绿山蓝海一体、生态环境质优;文化旅游资源表现为宗教中西兼容、民俗奇特多样;社会旅游资源则是侨乡港口特区、闽台同祖同根。因此,福建旅游资源的优势是具有特色鲜明的“海峡旅游”品牌。 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可替代的丰富旅游资源使福建旅游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旅游经济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增长,产业功能更加凸显,实现了“十一五”旅游发展的良好开局。全省接待国内游客6778.6万人次,增长19.3%,

陕西省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陕西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陕西省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西安,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城市,这里是文明世界的四大古都之一,这里曾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深远的文化底蕴。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开来的旅游线路构成了陕西省旅游的主体。面临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陕西旅游业怎样才能抓住优势,加快发展?为此我们特做了陕西省旅游市场的调查。 [关键词] 陕西旅游、发展思路、调查 一、调查目的 充分掌握陕西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发现其优势与不足,为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 调查方法为自愿原则下的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有效问卷为216份,其中86.1%的被调查者为外地游客,被调查者中一年的旅游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占77.3%,第一次来陕西的占67.1%。 三、相关概念 (一)旅游产品 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要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 (二)旅游产品构成中的组合 旅游产品组合 游览组合购物组合饮食组合居住组合交通组合环境卫生 旅游线路和日程组合声誉组合休闲娱乐组合特色组合其他组合四、陕西旅游市场有待完善的问题 旅游业被称之为“无烟工厂”,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旅游业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已被列入了发展规划之中。陕西省号称文物大省,已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最有潜

力的文化旅游城市,未来将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中心。但是其旅游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看以下几组数据: 陕西文物资源居全国首位,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三位,但旅游收入只居全国第七位;在陕海外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仅为2.9天,外汇收入中旅游购物品收入仅为678万美元,仅为旅游外汇收入的27.4%。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尽管陕西省已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是旅游业发展不尽人意。调查结果显示出陕西旅游市场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前进的步伐。以下从行、游、住、食、购和服务六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旅游交通组合):交通设施较为落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旅游交通组合主要指旅游用的交通工具及其有关设施,包括飞机、轮船、汽车、火车和其他交通设施。现代的旅游业主要靠交通组合,交通组合如同人体中的血管,如果旅游业没有这种组合,那是不可想象的。游客对旅游交通组合的要求概括起来只有六个字:准时、安全、舒适。那么陕西的交通的基本状况如何呢?被调查者中76.9%的人选择乘火车进入陕西,但是认为西安火车站总体较差的超过其中的1/2,对陕西交通状况不满的近70%,而最令他们不满的是管理状况混乱。他们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与舒适状况。陕西部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质量不高,部分景区与景点“进不去,出不来”,如去著名景区法门寺,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其间要通过很长一段崎岖不平的低等级公路,这样的交通怎能不令游客望而却步?当然还有许多旅游景点也存在类似情况。再有市内交通管理不规范,存在大量违章驾驶情况,一些主要路段阻塞率较高。交通问题成为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影响着旅游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二)游(游览组合、旅游特色组合):旅游环境欠佳,旅游资源

福建旅游资源分析

神圣的妈祖朝觐 1、简介 常言道,凡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妈祖庙。 自北宋始,妈祖成为广泛流传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传统神祗,历经几千年融合厚造,其信奉日渐扩大,我国沿海沿江甚至沿河地区都建有妈祖庙。尤其在港、澳、台地区,信仰妈祖的人非常普遍,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信众1700多万。在海外,妈祖信仰已传播到美国、巴西、阿根廷、法国、丹麦、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近30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妈祖信众2亿人,妈祖庙近4000座,形成了从我国沿海地区到世界各地影响颇大的妈祖文化信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分析 福建莆田,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的故乡。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福建莆田从软硬件方面,充分发扬了妈祖文化,各种旅游节、祭祀活动层出不穷,福建也因此获取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然而,虽经三十多年苦心经营,福建依然没有将妈祖文化捏合到位,没有将妈祖文化升华为妈祖信仰,更没有将莆田提炼成妈祖信仰的“麦加”、“耶路撒冷”从而导致了在同质化竞争的重重包围中,没有突围成功。 3、策略 谨以此,今后福建妈祖旅游资源之大发展,务必抓住以下两点。 (1)、打造并贯彻落实“妈祖在这里诞生”的妈祖信仰之核心灵魂。 (2)、以莆田为中心,整合全福建妈祖旅游资源,从软硬件上,将莆田锻造为妈祖信仰的“麦加”、“耶路撒冷”从而带动福建旅游业大繁荣。 动人的惠女风采 1、简介 福建泉州,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惠安女。 50年代,惠安妇女集体修筑了一个大水库,这是新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一个重要见证。60年代,8名惠安女跨海开发大竹岛的佳话曾名闻全国。改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