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全套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全套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全套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全套学案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一课时)

知识点

1、物质分类

例题剖析

例1:固实验室中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为了区分它们,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你认为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

A.进行导电性试验,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

B.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较大的是饱和食盐水

C.分别加入少量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

D ,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钠离子的是饱和食盐水

精析:能否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区分开来,关键在于选项中的试剂或条件能否使两者出

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因为饱和食盐水能导电而蒸馏水不能导电,故A 选项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因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所以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饱和食盐水较大;由于食盐水是饱和的,所以它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而蒸馏水则可以溶解食盐;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物质的微观世界,观察不到两者的区别,所以不能区分。其实,区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用蒸发的方法,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将一木块投入两种液体中,浸入体积较大的为蒸馏水;放一新鲜的蔬菜菜梗,菜梗变萎蔫的是饱和食盐水;取两份体积相同的液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沉下去的一端放着的是饱和食盐水;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饱和食盐水等。

解答:D

基础过关

1、请从一氧化碳、氮气、食盐、熟石灰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 ;

(2)日常生活中用来调味和防腐的是 ;

(3)农业上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4)工业上冶炼金属的气体氧化物是 .

2、右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开始时,应该向试管中先通一会儿氢气,再用酒精灯

给试管加热,这为了 ;

(2)反应完成时,应先 ,等试管冷却后

再 ,这是为了 。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 ;

(4)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 。

3、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能在下图圆圈中填写适当物质的化学式,使得连线两端的物质能相互反应,且分别反映出单质A 、化合物B 的三条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

1、(1)N 2 (2)NaCl (3)Ca(OH)2 (4)CO

2、(1)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停止加热 停止通H 2;防止生成的铜又被氧化。

(3)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小水珠。

(4)氧化铜(CuO )

能力提高

1、行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A.石墨 B.二氧化锰 C.氢氧化钾 D.硝酸钾 E.海水 F.硫酸六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

(1)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2)属于氧化物的是 ;

(3)属于易溶性盐的是

;(4)属于易溶性碱的是 ;

(5)属于混合物的是 ;(6)属于不挥发性酸的是 。

答案:ABDCEF

2、 炉甘石、金刚石、刚玉是三种矿石,请你依照示例填空。

(物质类别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示例:炉甘石 主要成分 —— 碳酸锌——ZnCO 3——盐

金刚石 主要成分 —— 碳 —— ——

刚 玉 主要成分 —— 氧化铝 —— ——

答案:C ;单质;Al 2O 3;氧化物

中考在线

1、(2008烟台)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

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

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D )

A.①单质、⑦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2、(2008潍坊市)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C )

3、(2008潍坊市)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表面

化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开拓性成就。下图表示某反应在催化剂Pt/ Al2O3/Ba表面进行的过程(图中nitrate指硝酸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CO2、Al2O3属于金属氧化物

B.CO、H2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NO与O2生成NO2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5 N

4、(2008南京市)现有①液态氧l⑦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I⑥石油.对

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D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新课预告

学习了物质的分类与分类方法后,下一课时,我们将重点来区分一下金属与非金属。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二课时)

知识点

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1)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如非金属石墨也能导电,也能导热。

(3)金属在常温下,除汞是液态外,一般都是固态。非金属在常温,除溴是液态外,一般都是气态或固态。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例题剖析

例1:化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⑴北京奥运会需要大量材料。

下列使用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①使用金银和铜等制作奖牌,

②使用铝合金制作奥运火炬,

③使用钢铁建造主体育场“鸟巢”,

④使用涤纶(的确良)制作运动服装。

⑵北京奥运会对能源的需求很大。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源,大多来自于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北京市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小芳在街头发现一种不用外接电源的路灯。只要每天有短时间的光照就能使用,这种路灯使用的新能源是_____。

⑶、为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用丙烯作为火炬燃料,丙烷燃烧时发出亮黄色火焰,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北京奥运会将有数以万计的观众。针对观看比赛时产生的垃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这些垃圾应随身带出赛场

②这些垃圾应送到垃圾场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③这些垃圾中的塑料制品不要丢弃,避免“白色污染”。

分析:以社会热点为命题素材,积极创设社会热点的新情景,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体现了中考试题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具有较高信度的命题创意。

答案:⑴①②③;④

⑵石油;太阳能

⑶C3H8+5O2 = 3CO2+4H2O,

⑷①②和③

基础过关

1、从H、O、C、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各举一例)

(1)金属(2)非金属(3)金属氧化物

(4)非金属氧化物(5)酸(6)碱(7)盐

答案:Na H 2(或O 2、C) Na 2O CO 2(或CO 、H 2O) H 2CO 3 NaOH Na 2CO 3

3、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不断更新,废电脑材料的回收利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写

出电脑配件中两种常用材料的类别(填“金属材料”、“矿物质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

答案: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

3、要制得含Fe96%的生铁210t ,至少需要含Fe 2O 380%的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多少吨? 答案:360吨 能力提高

1、等质量的两种常见金属A 和B ,分别与足量稀硫酸

反应生成正二价金属硫酸盐和氢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⑴由曲线可以初步推断:相同的时间里生成氢气的质量

A B (填“>”或“=”或“<”=。

⑵由曲线还可以推断出一些初步结论, 试写出其中的二个: 、 。

答案: ⑴ > ⑵A 比B 活动性强、 A 的相对原子量比B 小

2、将大小厚薄相同的镁、铁、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盛有相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⑴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有多种,请你通过材料中给出的反应现象总结规律:可以通过 判断金属活动性。

⑵金属活动性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作用。波尔多液是一种常用农药,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 ,分析该化学方程式可得出,铁比铜的活动性 (填“强”或“弱”),由此你可总结出通过 也可判断金属活动性。

答案:】⑴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只要基本观点正确即可)。

⑵①Fe+CuSO4=FeSO4+Cu ;②强;③金属能否与其他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

反应(只要基本观点正确即可)

中考在线

1、(2008年自贡)图A 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 是氟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A 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B 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学是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2个氟原子 ,钠离子 。

(3)钠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答案:(1)Na , 7 (2)2F , Na+ (3)金属

2、(2008 揭阳市)现有①四氧化三铁, ②空气, ③铁粉,, ④氯酸钾, ⑤液态氧, ⑥水, ⑦氯化钾,⑧海水等物质,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答案:①④⑥⑦ ①⑥

新课预告

在了解了各物质的分类情况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下一课时,我们先一起来学习有关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第二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第一课时)

知识点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 → 非金属氧化物 → 酸

例题剖析

例1: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N 2、CO 2和水蒸气,把该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和浓硫酸,最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

分析:考查学生利用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及其特性而除掉气体.

答案N 2

例2: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盒,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

;② 。

O 2 H 2

O

分析: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炭火盆中的木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墙壁就变坚硬了。由于在室内放了炭火盆,可以使二氧化碳的量增多,从而加快了石灰浆变成碳酸钙的速率,所以可以加速墙壁硬化。

答案: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O2=CO2;②CO2+Ca(OH)2==CaCO3+H2O

基础过关

1、图是小庆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圈,请根据

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

式。

答案:(1)Ca(OH)2 2分(2)CaO (3)CaO+H2O == Ca(OH)2

2、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

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答案:

(1)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能分解(受热易分解)

(2)2NaHCO3△ Na2CO3+ H2O + CO2↑(3)分解

3、(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氢氧化钠D.碳酸氢

钠E.水 F.酒精G. 石油H.煤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是

②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③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④最常见的溶剂是

(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试分析导致下列两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①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不同;

②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不同

答案:⑴ ① D ② G ③ B ④ E

尾气处理 澄清石灰水

C D 混合气体 A

B ⑵ ①碳原子的排列 ②含碳量

能力提高

1、右图表示的是物质A-H 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 、C 都是单质,气体C

常用于灭火,F 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

答:

(1)C 的化学式 ,H 可能是 ;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

(1) CO 2 HCl 等(合理即可)

(2)①2C+O 2 点燃 2CO ②2NaOH+CO 2=Na 2CO 3+H 2O

③Na 2CO 3 + Ca(OH)2= CaCO 3 ↓+2NaOH

④F e + CuSO 4 =Cu + FeSO 4

2、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 2和C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 装置中的试剂是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 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 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

(3)如果没有B 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 答案:(1)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2)A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中黑色粉末变红,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没有B 装置,无法除掉CO 2,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 气体

3、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

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高温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

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答案:(1)Cu或铜

(2)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CO2= CaCO3↓+ H2O

(3)CO

(4)C+CuO高温Cu+CO↑ 或CO2+C高温2CO

(5)尾气处理或点燃尾气或尾气收集

中考在线

1、(2008广东揭阳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

通过作用将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 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 +6H2

==1( )+ 4H2O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答案:(1)光合呼吸系统(2)C2H4 (3)①

2、(2008江西)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

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

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

式:、;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

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答案:(1)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2)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3) C+2CuO 高温2Cu+CO2;CO2+Ca(OH)2==CaCO3↓+H2O

3、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

实验。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你的改进方

法是,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

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

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

答案:(1 )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先通入一氧化碳

(3)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 CuO+CO==Cu+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全部为铜;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

物; 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新课预告

金属单质与其化学物的转化是下一课时学习的重点。

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二课时)

知识点

1、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 + 水→碱 (只有4种:CaO Na2O K2O BaO ) (2)金属氧化物+氢气/一氧化碳/炭→金属单质

2、自然界中仅有少量金属是以单质(游离态)形式存在;大多数都是以化合物(化合态)形式存在。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元素。

例题剖析

例1:向下列各组物质中加水,混合,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单质的是()

(A)CuSO4(过量)、Al、Na2SO4

(B)Fe(过量)、Cu(NO3)2、AgNO3

(C)Zn(过量)、KNO3、AgNO3

(D)Cu(过量)、FESO4、H2SO4

(2001年常州中考题)

分析:(A)中CuSO4过量,Al可全部反应完,滤纸上只有Cu。(B)中滤纸上留有多余的Fe和被置换出的Cu、Ag三种金属单质。(C)中Zn不与KNO3反应,滤纸上有多余的Zn和置换出的Al。(D)滤纸上只有Cu一种金属。

答案:C。

基础过关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有机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盐

2、赤铁矿能用来炼铁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其余都是杂质,现有纯度为80%的赤铁矿200吨,问含杂质多少?可炼出多少吨铁?

3、以铜为主要原料生产硫酸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方法一: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方法二:将铜加热转化为氧化铜,然后利用氧化铜和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

方法三:将铜和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铜,然后将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最后利用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

(1)写出以上每种方法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请你从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生的污染方面进行分析,哪种方法符合“绿色工艺”要求?为什么?

答案:

1、B

2、40吨,112吨。

3、(1)方法一:Cu + 2H 2SO 4 ═══ CuSO 4 + 2H 2O +SO 2↑

方法二:2Cu + O 2 ═══ 2CuO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方法三:Cu + Cl 2 ═══ Cu Cl 2

Cu Cl 2 + 2 NaOH ═══ Cu(OH)2↓ + 2NaCl

Cu(OH)2 + H 2SO 4 ═══ CuSO 4 + 2H 2O

(2)方法二,因为此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原料,而且无污染物产生。

能力提高

1、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NO 3、Zn(NO 3)2和Cu(NO 3)2三种物质。为了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科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根据这个实验方案你认为:

固体X 是 ,固体Y 是 ,滤液B 是 。

答案:固体X 是Ag , 固体Y 是Cu , 滤液B 中有Fe(NO 3)2和Zn(NO 3)2

2、某市有一家化工厂,处理含铜垃圾的生产流程如下:

试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跟提取铜直接有关的①②④3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

①2Cu + O2═══2CuO

②CuO + H2SO4═══CuSO4 + H2O

③Fe + CuSO4═══FeSO4 + Cu

3、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

铝。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____________(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

(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

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

弱的方法(写出所需药品即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

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

①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②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_____________的一边。

答案:(1)③ (2)<金属锰的薄片氯化亚铁 (3)盐酸铁

中考在线

1、 (2008徐州市)颗粒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实

验室制备的方法是: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H2和Fe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纳米铁”。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生成“纳米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需要保护气的原因是。

(3)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

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③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根据实验

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根据

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要通过实验③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如果A是铜,则溶液B是。

2、(2008盐城市)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实验目的]

测定某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支撑]

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碳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另一种是化合碳(如Fe 3C 等);硅、锰、磷、硫存在形式较为复杂;这些物质通常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方案]

生铁样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反应前后可称量物质的质量差。

[实验过程]

(1)取一只烧杯,称得其质量为70.4g ,加入一定量生铁样品碎屑,称得烧杯和样品的总质量为102.4g ;

(2)向盛有生铁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中不再产生气泡,再加入少量稀硫酸以确保过量,测得共用去稀硫酸247.3g ;

(3)静置,称量。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48.7g 。

[数据处理]

计算该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实验称量时称量物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盘(选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稀硫酸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质检部门精确测定,该样品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95.2%。假设没有与硫酸反应的铁都以Fe 3C 形式存在,则样品中Fe 3C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1)FeCl 2 + H 2 高温 Fe + 2HCl

(2)防止铁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3) 镁片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剧烈;铜比汞的金属活动性强;铁;盐酸等

2、[数据处理]

解:生成H 2的质量:102.4g+247.3g-348.7g=1.0g

设生铁样品中含铁的质量为x 。

Fe+H 2SO 4 == FeSO 4+H 2↑

56 2

x 1.0g

g

x 0.1256= g g x 0.282

0.156=?= 生铁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0.4.704.1020.28?-g

g %=87.5% 答:生铁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是87.5%。

[交流讨论]⑴左 ⑵确保生铁样品中铁单质与稀硫酸完全反应 ⑶8.25%

新课预告

在学习了单质与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之后,下一课时,我们将综合地学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二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第三课时)

知识点

各物质间相互反应图

(1)此关系可归纳为“两纵两边四横线,两组相交对角线,纵向物质可转化,横向作用可成盐。”四条横线和两组交叉线及两条边线表示了十大成盐关系。其中两条边线的成盐是置换反应,四条横线恰好是矛盾的双方,交叉成的反应是酸、碱、盐及氧化物的性质。 (2)各类物质关系图的应用

(a )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变关系,此类关系即图中的“两边关系”。

(b )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图中的反应就是从“八圈”出来的箭头。如碱这个圈中有三个指出..

来的箭头,就说明碱的主要化学性质有三条。 (c )可以推导出制取某物质的可能途径。即“八圈”和“七方”的箭头指入部分。具体可看出碱有两种制法,酸有三种制法,盐有十种制法。

应该注意的是以上三个方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如金属氧化物→碱,表示

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变成碱(可溶性碱);也可以看成是金属氧化物的一种化学性质,而对应于碱来说,则是碱的一种制取途径。另外,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一般规律,切不可生搬硬套,具体应用时要引起注意。

例题剖析

例1:氧化物、酸、碱、盐相

互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科学中

重要学习内容之一。现有如

下所示的转换关系:

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G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推断题,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是能找到“突破口”——些富有“特色”的现象。在本题中,第一个突破口应为E,因为在初中阶段,只有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所以可以确定E即为氢氧化铜,由此还能得出C为一种铜盐;本题的第二个突破口应为G,因为在初中阶段,只有两种沉淀不溶于酸,即为硫酸钡和氯化银,所以G应是以上两种沉淀中的其中一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D与BaCl2的反应中,C应得到BaCl2中的Cl-(因为如果得到Ba2+,则将使C中有两种阳离子而发生矛盾),从以上分析可知,C即为CuCl2,而G即为BaS04;本题的第三个突破口应为Cu0,因为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根据常见无机物之间的关系,它除了可以与还原性的物质反应之外,第二条性质便是与酸反应,因此C为CuCl2,则A即为HCl。

答案:HCl BaS04

例2: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人少量过氧化钙(Ca02)固体。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1)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2)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乙同学认为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你认为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另一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入下表

分析:本题是一题综合探究题,其中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无机物之间的关系、实验设计与操作。在判断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产物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因为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会改变的原则,反应物中有Ca、O、H三种元素,产物中也应含有三种元素,所以甲同学是错误的;另外,如果生成氧化钙。

氧化钙也将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最终产物不可能是氧化钙。检验氧气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因为氧气能使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答案:(2)甲见上述分析

(3)步骤l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或火星更明亮步骤

步骤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出现浑浊有氢氧化钙(合理答案均可)

(4)增大水中氧气含量

基础过关

1、物质A 可发生如图所表示的反应:

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和类别:

答案:A 、单质,B 、盐,C 、Cu(OH)2

,D 、CuO ,E 、CuSO 4

2、对知识的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①H 2CO 32↑

②CaCO 2↑ ③Ca 22CuO+H 2O+CO 2↑

(1)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其中的两条:

; 。

(2)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

(答一条即可)。

答案:

⑴都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

⑵③的生成物有三种物质而①②只有两种物质。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仅用组内的物质就能相互区别开来的是(C )

(A )NaOH 、MgSO 4、BaCl 2、KOH

(B )NaOH 、Na 2SO 4、BaCl 2、Na 2CO 3

(C )NaOH 、KNO 3、FeCl 3、HCl

(D )NaCl 、AgNO 3、KCl 、NaNO 3

4、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

⑴8g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⑵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⑶上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

⑷要得到280kg的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

答案:⑴1.2g ⑵85% ⑶3 ⑷625kg

能力提高

1、某学校附近的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gNO3、Fe(NO3)3和Ba(NO3)2,这种废水的直接排放既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又造成很大的浪费。该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决定净化废水,改善环境,变废为宝,根据现有的试剂:NaCl溶液、NaOH溶液、Ba(OH)2溶液、FeCl3溶液和稀盐酸。将废水处理得到AgCl、Fe(OH)3和Ba(NO3)2三种物质,操作流程设计如图所示。

试依据上述实验回答:

(1) X最好选用溶液,Y最好选用溶液;

(2)写出加入X试剂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FeC13,Ba(OH)2;

(2) FeCl3+3AgNO3=Fe(NO3)3+3AgCl↓

2、)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是天然气的

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CH4 (2)化合反应 (3)2NaOH+CO2=Na2CO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3、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

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浅绿色溶液

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 H2 H2O FeSO4 (2)2 H2+ O22H2O

中考在线

1、(2008镇江市)两种溶液混合,生成了一种沉淀。用酸碱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和;

(2)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则两种溶液中的溶

质可能是和;

(3)若一种溶液有色,另一种无色,生成的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无气体产生,沉淀可能是

_______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九年级上科学(浙教版)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九上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Fe:56 Ag:108 N:14 S:32 Cu:64 Mg:2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纯净的水是一种( A ) A 、氧化物B、非金属C、元素D、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D ) A.水银Ag B.纯碱NaHCO3C.胆矾 CuSO4D.烧碱NaOH 3、下列生活用品中,哪个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 A、铁锅 B、塑料盆 C、玻璃杯 D、砖块 4、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 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D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 丝凉意。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6、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为( C ) A.x>z>y B.y>x>z C.z>y>x D.y>z>x 7、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的是(B)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锌和硫酸铜溶液 C.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8、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C、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9、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溶质的是 ( B ) A、只有FeSO4 B、有CuSO4和FeSO4 C、有H2SO4和FeSO4 D、有H2SO4 10、在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其中没有做功的是() 11、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 来的正确顺序是(C )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2、下列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B ) A、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异味 D、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擦干以防生锈 1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Ba2+ 、Cl-、SO42- 、CO32-。现取200ml溶液 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对混合物的水溶液说法正确的是(B ), A、一定含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和CO32-,可能含Cl- B、一定含CO32-和SO42-,一定不含Ba2+和Na+,可能含Cl- C、一定含CO32- 、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推荐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 七年级上 第1章 科学入门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 观察和实验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 温度的测量第5节 质量的测量第6节 时间的测量第7节 科学探究 本章提要第2章 观察生物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 常见的动物第3节 常见的植物第4节 细胞 第5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6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3章 地球与宇宙第1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 太阳和月球第4节 观测太空第5节 月相第6节 日食和月食第7节 探索宇宙 本章提要 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1节 熔化与凝固第2节 汽化与液化第3节 升华与凝华第4节 物质的构成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本章提要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二 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 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四 观测当地四季的星空 五 霜冻的预防六 水分蒸发的速度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 2SO 4 ====2 H++ SO 4 2— HNO 3 ===== H++ NO 3 —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磷酸H 3 PO 4 醋酸CH 3 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OH) 3 ==== AlCl 3 +3H 2 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 H 2 O 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 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 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于制H 2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 2SO 4 : (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 2 ====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 2 Ba(OH) 2 (一)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 + 酸 ===== 盐 + 水 Ca(OH) 2 +2 HCl ===== CaCl 2 + 2H 2 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 2 )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 2 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 3 ==== Fe(OH) 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 4 ====Cu(OH) 2 ↓+ Na 2 SO 4 (生成蓝色沉淀)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 2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 2 :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 2 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 2 ,变浑浊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CO 2 ==== CaCO 3 ↓ + H 2 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 2 C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第4节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 2 等 硫酸盐 Na 2 SO 4 、 CuSO 4 等碳酸盐 Na 2 CO 3 、 CaCO 3 、BaCO 3 等 硝酸盐 KNO 3 、 Ba(NO 3 ) 2 等铵盐 NH 4 Cl 、(NH 4 ) 2 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 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 2 CO 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 2 CO 3 ·10H 2 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 结晶水变成粉末。Na 2 CO 3 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 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 2 CO 3 +2 HCI==== 2NaCI + H 2 O + CO 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4大题,39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CI-35.5 N-14 Ca-40 H-1 Zn-65 Mg-24 Na-23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1-10每小题3分,11-20每小题4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集野果 B 、钻木取火C、狩猎捕鱼D、缝制衣服 2、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A、古代湿法炼铜:Fe+CuSO== FeSO4+Cu B 金属去锈:Fe2Q+6HCI== 2FeCl 3+3H2O C用氢氧化钠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2NaOH+SO=NaSQ+HO D 实验室制取氢气:Zn+ H2SQ== ZnS04+ H 2 f 5、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下:Cl 2+H>0=HCI+HCI0 ,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 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和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 7、下列气体在收集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I C 烧碱、碳酸钠、Na2CO D 、食盐、氯化钠、NaCI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且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晶体 10、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7教案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电饭煲、电热壶等),生活中的部分家电在使用中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新课教学 1、电流的热效应 提问:电热器的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你还能再举其它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电器吗?电热水器、电热毯、电烘箱、热的快、电取暖器等等… 电热器:用来加热的设备。主要元件是发热体,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2、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 学生讨论:热效应的利与弊。 优点:无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缺点:①在家庭电路中,由于长期的电流热效应,导线外的绝缘层会加速老化,甚至会烧毁绝缘层而引发火灾; ②同时,由于电流热效应,会影响家电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防止措施:加装散热系统(如散热电扇)或为了更好散热而特别设计的结构(散热窗)。(学生讨论举例) 3、电热的计算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想:可结合生活经验,并说明简单的理由 (3)设计实验:出示实验装置,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和如何利用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①控制t、I相同,研究电阻与热效应的关系 ②控制t、R相同,研究电流与热效应的关系 ③控制I、R相同,研究时间与热效应的关系 (4)进行实验:略 (5)获得结论:当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当电阻相等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通电的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09第一、二题。 2、作业本第7节第一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39 个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40 个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节《常见的动物》第4 节《常见的植物》第5 节《生物的多样性》第6 ——地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球》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1第结构》节《地球仪和地图》第2 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第481/ 震》节《泥石流》第5 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6 节《地形和地形图》第7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第节《物质的构成》2节《质量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密度》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节《熔化与凝固》5第节《汽化与液化》第6 节《升华与凝华》第7 节《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第8 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节地球上的水第节水的组成2第节水的浮力第3 4第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节物质的溶解第52 / 8 节物质的分离第6 节水资源的利用、开第7 发和保护第二章:天气与气候1第节大气层2节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风和降雨第节天气预报5第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第6 因素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第7 主要气象灾害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第节节人体激素的调节2第节神经调节第3 4第节动物的行为节体温的控制5第xx 第四章电路3 / 8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4 / 8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节《新生命的诞生》第1 节《走向成熟》第2 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3 节《植物的一生》第4 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第5 样性》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节《感觉世界》第1 节《声音的产生》第2 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第三章《运动和力》节《机械运动》第1 节《力的存在》第2 第3节《重力》第一定律》节《第4xx 第5节《二力平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试卷 满分:200分时间:12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一1 C一12 O一16 Ca—40 Na一23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2.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3.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内能→机械能 4. 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 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等量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 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 ....系.的(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B.变量控制C.氧化反应程度D.同化作用 5. 食盐、食醋、纯碱、鸡蛋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小明同学欲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下列实 验,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制取少量二氧化碳④制取少量氢气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术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7.下列各组气体中均混有水蒸气,其中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H2、HCl 、CO2、HCl 、O2、N2、H2、CO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特点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特点 教材设计方红峰《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综合科学课程标准,因而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率先尝试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的浙江省,申请了编制初中《科学》课程的项目,目前教材已经在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试用并得到认可。 一、教材设计上力求实现的突破 为了达成《标准》所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四个纬度的目标,在教材设计上,我们力求实现以下2个方面的突破。 1.从知识本位走向知识、过程和文化的统一。以往的理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基本定义为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教育。很多事实和证据表明这种对科学教育的目标界定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必须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过程和方法并重,这样既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2.从学科本位走向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统一。学科本位过于偏重学科知识的获得,忽视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强调课程应基于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式、语言发展和文化背景,重视学生的经验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这就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之中。 二、教材的整合设计 在我国,综合科学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综合科学课程以结构形态出现可能更易于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也更能得到较好的实施。 综合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即学生将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了解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同时,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关注科学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为此课程应突出“整合”与“探究”,因为这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我们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三条基本途径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1.通过现代自然观和统一的概念进行整合 由于现代自然观是一种整体和有机的自然观,它将自然界解释为具有不同层次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物质系统;系统具有边界和要素,要素间相互作用使物质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同时具有一定的功能;物质系统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信息的传递;系统一般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因素的作用等原因,系统是会演进的。现代自然观是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的,因此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对内容进行整合的思路。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就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就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结论: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就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四、酸的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盐+新酸 五、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CO2=CaCO3↓+H2O 六、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 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与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就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 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与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 与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与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 AgNO3溶液与稀硝酸检验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 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纯净盐酸就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就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H2SO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H2SO4有类似稀HCl的化学性质。 ③浓H2SO4的特性 a、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CO2等 b、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 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氧化性:浓H2SO4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浓H2SO4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H2SO4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H2SO4里(危险!) 十、硝酸HNO3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能在空气中形成硝酸小液滴而成 白雾。 ②硝酸也有类似盐酸的化学性质。 ③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而就是水,能强烈腐蚀衣服与皮肤,使用时小心。

[汇总]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自制

[汇总]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自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浙教版) 科学七年级上 第1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观察和实验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温度的测量第5节质量的测量第6节时间的测量第7节科学探究本章提要 第2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常见的动物第3节常见的植物第4节细胞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3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 太阳和月球第4节观测太空第5节月相 第6节日食和月食第7节探索宇宙 本章提要 第4章物质的特性(重点) 第1节熔化与凝固第2节汽化与液化第3节 升华与凝华第4节物质的构成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本章提要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二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三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四观测当地四季的星空 五霜冻的预防六水分蒸发的速度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附录2 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 科学七年级下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感觉世界 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3节耳和听觉 第4节光和颜色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眼和视觉 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本章提要 第2章运动和力(重点) 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2节机械运动 第3节力的存在 第4节力的图示(重点) 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重点) 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重点) 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 本章提要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 第2节走向成熟 第3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4节植物的一生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1节地球的自转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日历史上的科学 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本章提要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二哪些事物含有更多的能量 三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措施 四地形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关系附录,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附录, 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 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生活中的水 第1节水在哪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