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恩施市土桥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恩施市土桥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恩施市土桥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恩施市土桥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恩施市土桥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湖北民族学院城市规划设计室

目录

第一章前言 0

第二章规划总则 0

第一节规划依据 0

第二节规划原则 0

第三节规划目标、定位和规模 (1)

第三章现状概况及分析 (1)

第一节规划层次 (2)

第二节现状用地分析 (2)

第三节现状土地使用情况 (2)

第四节现状基础设施 (2)

第五节现状道路交通情况 (2)

第六节现状分析结论 (3)

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3)

第一节功能结构 (3)

第二节用地布局 (4)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4)

第一节规划策略 (5)

第二节道路骨架 (5)

第三节道路红线规划 (5)

第四节道路交叉口规划 (5)

第五节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6)

第六章竖向规划 (6)

第一节规划原则 (6)

第二节道路、场地竖向规划 (6)

第七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7)

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 (7)

第八章城市空间设计引导 (7)

第一节建筑风格 (7)

第二节街廊设计 (7)

第三节植栽 (7)

第四节地面铺砌 (8)

第五节功能性设施 (8)

第六节观赏性设施 (8)

第七节视觉信息性设施 (8)

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9)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10)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10)

第六节管线综合规划 (10)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11)

第八节环境保护规划 (11)

第九节防灾规划 (11)

第十章开发强度控制 (11)

第一节土地使用控制 (12)

第二节建设强度控制 (13)

第一章前言

土桥坝片区拥有良好的山水景观资源和浓郁特色的教学资源。然而长期以来,片区均作为一个局部聚集区和农村居民点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其发展建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新一轮的《恩施市城市总规规划》修编中讲土桥坝片区作为城市建设目标,并对该片区的功能定位和交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给片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为加强片区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落实总规路网,提升环境品质,编制《土桥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刻不容缓。

第二章规划总则

第 1 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9-90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6.《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7. 国家和省市有关或相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及规范

第 2 条规划原则

1、整体协调

落实规划所确定的功能定位和道路骨架,统筹安排各类建设,协调与周边区域的关系。

2、生态优先

充分保护和利用区域山水人文景观资源,片区建设开发必须采用适宜的建设强度,保持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3、彰显特色

结合山水园林城的建设目标,立足于片区景观资源,彰显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提升环境品质。

4、便于实施

结合土桥坝片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集中布局,统一规划,对该片区建设发展进行长远控制,利于分片实施和规划。第 3 条规划目标、定位和规模

1、规划目标

(1)目标一:主题丰富、特色鲜明的门户区。结合地形,打造独特的山地城市空间。

(2)目标二:自然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区。结合现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形,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态居住区。

2、规划定位

充分利用片区良好的山水景观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以城市休闲、生态居住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区。

第三章现状概况及分析

第 1 条规划层次

恩施市域国土面积为3967平方公里,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其中恩施市土桥坝片区主要包含了附属医院、土桥坝、州劳动就业局、州电大、优抚医院、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院、恩施高中以及民院新村等主要规划区行政管辖区域和规划范围。

第 2 条现状人口

片区现状人口以农村居住人口为主。

第 3 条现状用地分析

1、现状地形分析

高程分析:片区内部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分析:片区坡向多变,坡度主要在15-40度之间。沿清江河坡度超过50度,其余地区坡度多在25度至50度之间,这些地区需通过一定工程技术手段改造后方可开发建设。

2、建筑质量分析

片区内现多为2-3层砖混结构的自建房,另分布有部分工业建筑,依据现状建筑质量,结构和居住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价,将现状建筑分为三类:

一类建筑以框架混凝土结构为主,现状综合质量和环境较好、在规划区内具有良好的保留价值。

二类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建设年代较早、综合质量和环境状况一般的应逐步改造。

三类建筑以砖、木、土结构为主,无配套的市政设施,规划进行逐步拆迁。

表3-1现状建筑质量统计表

第 4 条现状土地使用情况

土桥坝片区内建设用地主要为分散零乱的村民聚集用地、部分工业用地和少量公共设施用地。

1、居住用地

片区内现状居住用地分为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和教育设施用地。

2、公共设施用地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0.08%,主要为附属医院等用地。

3、市政设施用地

现状市政设施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0.13%。主要为片区北侧的加油站以及垃圾中转站用地。

4、对外交通用地

现状对外交通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0.14%。

5、工业用地

现状工业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71%。

6、道路广场用地

片现状道理广场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4.42%。

7、特殊用地

现状特殊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0.98%。

8、水域及其他用地

片区内水域及其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75.91%。

表2-3 现状用地平衡表

第 5 条现状基础设施

1、给水

在最高处修建蓄水池引水至各家各户,现状管网较少。

2、排水

片区内无污水排放管道,村镇居民生活污水通过散排进入河沟,雨水通过自然沟渠排除,无污水处理设施。

3、电力

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线路为架空敷设方式,且可靠性较差,对片区景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燃气

该片区内无完善天然气管网,目前主要生活燃料为煤和液化石油气。

5、消防

现状无消防站设施,可考虑新建。

第 6条现状道路交通情况

1、现状道路

现状道路主要为过境道路和通村支路,片区主次干道系统尚未形成。支路多为局部的通村小路,且多为尽端道路,通畅性较差。

2、存在问题

(1)道路系统不完善

较多通村小路,缺乏片区主次干道,道路系统不完善。

(2)过境交通穿越片区

过境交通穿越片区,既不利于片区交通组织,又与居民生活通行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3)道路等级过低,路况欠佳。

现状道路普便存在路幅宽度不足,转弯半径过小的问题,部分支路现状多为碎石路和机耕路,路况较差,无法满足建设发展需要。

第 7 条用地开发建设评价

根据现状用地建设情况,将规划区按保留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可建设用地、改造用地和道路用地五个层次划分。

保留用地:主要指现状新建、现状在建及综合环境质量较好的用地。

可建设用地:主要指现状没有建设,地质条件良好,地形坡度平缓的用地,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选择用地。

不可建设用地:不可建设用地指地形坡度大,地质条件较差,不适合进行建设的用地。主要为山体。

改造用地:主要指现状建筑破旧,综合环境质量差,必须重新建设以形成较好整体环境的用地。主要为低层建筑相对集中建筑陈旧,适宜居住的地块。

道路用地:主要指片区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用地。

表3-2 用地评价情况一览表

第 8 条现状分析结论

1、优势

(1)交通发展突显区位优势

土桥坝长期以来一直为通往附属医院、湖北民院、恩施职院、恩施火车站的必经之路,片区的区位优势越发突出和重要。

(2)山水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规划区拥有良好自然生态与浓郁的人文景观极大的丰富了环境景观资源。

(3)片区建设带来发展契机

长期以来的发展滞后使得居民对片区改造的需求日益强烈,新一轮控规骨架路网的规划又给片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片区的整体开发已具备了充分的条件。

2、劣势

(1)地形复杂使得建设难度较大

片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坡向多变,只在沟谷地带有少量的用地较为平坦,用地建设的难度大。

(2)发展滞后导致配套设施欠缺

长期的发展滞后不但导致道路及市政设施的建设不足,也使得幼儿园、中小学、市场等各类配套设施配套极为缺乏,无法满足片区发展需要。

(3) 控制不足致使环境品质低下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建设控制,区内居民自建房分布零散且品质低下;现状给排水、垃圾收集等系统等不完善和不规范既给区内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又对城市安全和环境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第 1 条功能结构

本次规划设计结合建设现状,利用其区域的独特优势,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和功能结构布局形成“一带两轴四区”的格局:

一带:是指一龙洞河沿岸为主的一条绿化带;

两轴:分别是指人文景观轴和自然景观轴两大景观轴线;

四区:是指文教区、生态居住区、商业区和生态景观区等四大主要功能片区。

第 2 条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片区内现状居住用地分为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和教育设施用地。

(1)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主要布置于片区中部,充分利用片区的良好山水资源景观,布置以多低层为主的生态住宅。

(2)住商混合用地

住商混合用地以多层为主,局部区域结合地块开发布置部分高层建筑,建筑应注重高低错落,依山就势。

(3)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是教育教学用地。

其他规模较小或可结合其他建筑布置的配套服务设施,如邮政储蓄等,配建标准按《公共设施配套一览

表》要求执行。

积。

表3-1 居住区级公共设施配套一览表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 1 条规划策略

1 、逐步完善片区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2、完善内部交通系统,处理好人流与车流的组织,尽量减少两者间的相互交叉。

3、

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

4、区内道路以新建、改造为主,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5、强化静态交通设施建设。

第 2条道路骨架

道路交通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需要,在保证总体规划道路发展设想基础上,并进一步考虑片区交通发展要求和对外联系情况。将片区道路分为四个等级:对外交通、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详见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1、主干路

由北向南联通舞阳坝—民院路。

2、城市次干路

在干道之间设置次干道,增加路网密度,红线宽度为15-20m。

3、支路

除主干路和次干路之外,其余道路均为支路,主要解决内部的交通联系,红线宽度为9-12m。

4、对外交通

使片区与其他地块和片区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

第 3 条道路红线规划

规划道路网共分三级,道路红线宽度主干道22-36米,次干道15-20米,支路9-12米。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主干道后退距离不小于8米,次干道不小于5米,支路不小于3米。道路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5-2 道路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一览表

交通流量较大的建筑基地,其通道连接城市主次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距城市主次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80米;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桥、引道和各类地下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小于6米;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0米。

第 4 条道路交叉口规划

规划范围内,道口均采取平交控制方式。在下一步做交叉口渠化设计时应根据交通量、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布置交通岛有效引导车流顺畅行驶。

表5-3 道路交叉口形式一览表

注:B为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 C为平面环形交叉口

D为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 E为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

第 5 条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1、广场

片区内设置1处公共活动广场,主要为休闲游憩功能,以丰富片区景观,满足城市居民、外来游客的休闲需求。 2、社会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用地按照人均1㎡控制,每个停车位按30㎡计。片区内布置社会公共停车场,其他公共停车位结合规划地块综合布置。

各类用地需按其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和公共停车场(库)。各类建筑停车泊位按《停车泊位指标表》(表9)规定执行。

表9:各类用地配建停车位控制指标表

3、加油站

规划在片区设置加油站,公共加油站服务半径要求为0.9~1.2公里。

第六章 竖向规划

第 1 条 规划原则

1.遵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衔接本区域外其他道路及相应市政管网。在综合分析地形、地物及地区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本区域内的道路竖向进行优化。

2.在保证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道路设计高程与周边地块现状高程接近,减少土方工程量。 3.保护片区生态环境,增强片区景观效果。

第 2 条 道路、场地规划

片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坡向多变,现状地形基本呈不规则分布。

规划结合现状道路高程,并考虑与周边区域道路相衔接,合理确定道路高程。规划道路纵坡在0.3%-7.7%之间。

规划场地高程以周围道路高程为依据,结合现状地形、地块划分及场地排水确定。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确定场地排水方向。

第七章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 1 条 绿地系统规划

片区内绿地系统主要由生态绿地、中心绿地及道路绿地等构成。 1、生态绿地

生态绿地是指片区内自然山体林地,用于生态保育。生态绿地与片区外围的自然山体林地连接形成生态

网络骨架。片区被自然山体林地所围绕,形成新区绿化特色,使山地的风貌特色更为彰显。

2、公园

规划结合自然山体及水体形成中心绿化带。

中心绿化带:充分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而且尚未大规模开发建设,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和保留的山体,形成一处以林木为主,适度点缀花草,开辟一些供居民休闲、小型聚会、健身的场地。

沿河流两侧,结合河流的自然形态,结合道路和地形在部分地段扩大绿化面积、营造自然湿地,打造亲水设施,为居民休憩、游玩提供开敞空间。

3、滨水绿地

在龙洞河各控制2-5m宽的绿化隔离带,作为地区滨水绿地。绿地结合河流的自然形态,做自然生态化岸线处理,为居民提供休憩游览场所。

4、道路绿地

防护绿带可采用大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混交多层次种植方式,绿带间不设建筑物及游憩设施;绿带设计考虑道路视角。

第 2 条景观系统规划

1、景观构架

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山林等景观元素,形成独特的景观系统。

2、景观控制

结合片区景观的塑造和工程建设需要,规划对清江及四道河水体蓝线及滨河绿线进行严格控制。

绿色生态核心——该区域内禁止建设一切与森林公园的功能和景观需要无关的建构筑物。

一带——该区域内禁止建设一切与道路设施和景观需要无关的建构筑物。

一水——沿清江两岸各5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一切与城市防洪和景观游览配套设施无关的建构筑物。

第八章城市空间设计引导

第 1 条片区设计目的

保证规划区的建筑物、街道和公共开放空间等有统一和谐的环境品质,引导设计者能够了解各开发地块与整体环境的关系。

引导开发者、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在整体城市设计框架原则下,发挥各自设计创意与多样化的手法,以达成彼此尊重与整合的新型生活社区景观及场所氛围。

第 2 条建筑风格

建筑形式应注重地方传统特色,同时还应体现现代特征。建筑体量应体现人性化的尺度,少量标志型建筑可适当放大体量。商业建筑色彩宜活跃鲜明,以红、白、黄为基调,办公建筑色彩宜典雅,以淡红、淡紫、浅绿和浅灰为基调,居住建筑色彩宜温馨素雅,以淡黄、白、浅绿等中间色为基调。

第 3 条街廊设计

街廊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植栽、铺砌与街廓设施的整体设计,更完整地塑造片区外部空间环境,提高生活整体环境质量。

第 4 条植栽

人行道路部分至少植一排行道树。行道树植栽区在不妨碍行人的前提下尽量互相连接,且与各种街廓设施结合为一体,同一条街上的行道树为达到视觉连续效果,其种类不宜太多,并应强调树种的季相效果与景观性。

第 5 条地面铺砌

地面人行道、公共建筑前广场及其它需硬化的开放空间铺地要保证各自的完整性,同时要注意三者的统一性。

居住、商务区的开放空间要有显著步行特色,地面色彩应较为饱和。

人行道中应做出盲道,可以留有视线导向铺地带。

人行道铺砌可以采用小块同质砖或釉面地砖,其形式可以采用弧形、圆形等灵活的地面砖拼接方式。

第 6 条功能性设施

在沿河两岸,应设供行人休息的座椅。

可尽量利用植栽周围空间,将座椅功能与花台、踏步等布置整体考虑,使行人有更好的休息感觉。座椅应结合遮荫树整体配置,其安排应有分有合,以便适应不同需要。

道路照明灯与城市道路建设一起做通盘考虑,同时对灯杆色彩进行控制。

第 7条观赏性设施

观赏性设施包括雕塑、喷泉、水池等,主要布置于开放空间、步行街、道路转角、大型建筑物门前广场,以提高环境质量。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特征,使其与环境有机结合。

第 8 条视觉信息性设施

视觉信息性设施包括:广告牌、霓虹灯、指示标志等,在进行街廓设计时应统一考虑,并应与建筑、空间景观相协调。

第九章公用设施规划

第 1 条给水工程规划

1、管网布置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及消防要求,片区内给水干管敷设主要以环状网为主,辅以枝状网,保证供水

的安全性、可靠性。

2、用水量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采用单位用地用水指标法预测,(最高日,日变化系数1.4,下同)。下表为不同用地性质的用水标准:

表9-1 规划区用水量表

3、管径确定

给水干管管径DN500mm;各给水支管为DN150mm-DN200mm。

4、管道敷设

(1) 给水管道按图中位置沿道路一侧埋地暗敷设。

(2) 埋设深度按规划中道路标高,管中线距路面标高为1 米,按路面标高实际情况,上下差别为0.3米。

(3) 与其它管线平行或交错应按规范要求保证间距且应保证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间距。

第 2 条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2、排污规模

污水量按照平均日给水量的80%计,并考虑一定地下水渗入量。

3、污水处理

片区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城区污水收集干管纳入规划洗爵溪污水处理厂处理。

4、管道敷设

(1) 管道沿道路一侧敷设,标高参照道路标高及满足最小坡度要求;

(2) 考虑各方面因素,污水管道在车行道下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0.7m;

(3) 各种不同直径管道在检查井内为流槽连接,标高以管顶平;

(4) 检查井,雨水口等设施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中第三章中规定设置。

(5)本设计与实际有矛盾之处,在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5. 雨量计算

雨水管渠计算为:

Q=ΨqF

Q=1108(1+0.73lgp)/t0.626

t=t1+mt2

t1=8

p=1

m——小区支管取l,小区干管取2。明渠取1.2,

6. 雨水排放系统

雨水排放采用管道收集排放和明沟排放两种方式。

管道收集排放:在城市建设区内街坊雨水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收集后集中排入清江。

明沟排放:在自然山体区域,规划采用冲沟收集雨水后排入附近水体或通过明沟排入清江。同时需保护和疏浚冲沟,保证冲沟的排水通畅是自然排水模式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第 3 条电力工程规划

1、电力负荷预测

根据现状用电水平,参考较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现状及规划的负荷密度指标,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取同时系数0.7,负荷系数0.9来进行计算,下表为每公顷用电类别的用地指标:

表9-2规划用电量估算表

2、电网规划

片区地形环境地势起落较大,道路崎岖,且用电负荷较为分散,为减少线路迂回,并保证安全用电,规划中10KV配电以采用10KV开闭所分配电能为主的配电形式。

3、线路敷设

规划中10KV电力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原则上沿道路的东、南侧布置,并列电力电缆数量小于6根时可直埋于地下,等于或多于6根时,局部地段可置于电缆沟内,具体情况待施工设计时确定。

第 4 条电信工程规划

1、电信需求量预测

根据信息产业部有关要求,结合恩施市电信业务量指标,合理确定该规划片区的电信需求量。

2、通信设施规划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开通新的业务,实现一线多用。在主要的路口预留有线电视电(光)缆的交接箱,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地方结合其他建筑设置网通机房。

3、邮政工程

在片区中部设置邮政服务网点,以方便人们的用邮服务,所以本规划不单独设置邮政支局。

4、线路敷设

规划电信线路均采用电信电缆,原则上沿道路的西、北侧布置,电信电缆可以敷设在PVC排管内,也可以采用铠装电缆直埋于地下,具体情况待施工设计时确定。

有线电视和宽带电(光)缆采用管孔方式与电信电(光)缆同侧敷设。

第 5 条燃气工程规划

1、供气对象

居民生活用气、公共建筑用气。

2、供气原则

优先满足城镇居民生活用气

优先满足用天然气代替以油、煤炭等为燃料的工业企业用户

尽量满足幼儿园、托儿所、医院、学校、旅馆、食堂和科研等公共建筑用户的用气

3、用气指标

根据规范居民耗热指标取为3135MJ/人?年(75*104Kcal/人?年),规划区的气化率按95%取用。其中天然气占95%,液化石油气占5%。公建用气量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20%计。

4、输配管网及调压设施

燃气管网系统是新规划管网,设置数处站点,分片供气,因此依据规范采用中压B一级系统,输配管网应尽可能成环状,调压方式采用柜式调压、箱式调压和用户调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用气量较大的工业企业与公建用户,可设置专用调压室调压。

第 6 条管线综合规划

规划片区主要有给水管(生活给水与消防给水共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电力电缆线、电信电缆线等6种管线。各管线均为沿城市及小区道路地埋敷设,并与道路相平行。

管线间的平面布设以减少穿越与相互干扰,节省管线敷设长度与占地,方便用户,方便施工、管理及维护为原则,各管线平面间的管序,按距建筑物的近远依次为电信电缆线、电力电缆线、燃气管、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等,各工程管线间的平面关系基本为:电信电缆线在路(人行道)西和北,电力电缆线在路(人行道)东和南,给水管在路(人行道)西和北、污水管在路(车行道)东和南,燃气管在路(人行道)西和北,雨水管位于路(车行道)中间或西和北,为方便用户、减少穿越,不拘泥于该定式。各工程管线间的平面间距均按满足有关规范确定的最小间距要求确定。各工程管线的平面定位,以道路规划提供的坐标系统为依据,通过各管线距道路中线的间距加以确定。

工程管线间的垂直交叉,以不影响各管线系统自身运转功能为前提,以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可弯曲管

让不易弯曲管为原则,以确保排水管线顺畅通过为重点。各管线交叉时的高程关系,基本遵循自地表向下依

次为电力电缆线、电信电缆线、给水管、燃气管、雨水管、污水管。决定管线间高程关系的雨水、污水管高程已在给排水规划设计中予以确定,为不影响排水出户管的接入和城市排水干管系统上、下游间的衔接,作为压力管及可弯曲管的给水管、燃气管,和作为可弯曲管线的电力电缆线、电信电缆线,当与排水管发生碰撞时,应采取避绕措施,在满足路面荷载和管道强度要求条件下,尽量在排水管(尤其是污水管)以上通过,若在排水管下通过,须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各工程管线间的垂直交叉间距应满足有关规范中确定的最小间距要求。各工程管线在车行道下地埋敷设时,最小覆土均不得小于0.7米,若小于该要求,须采取相应的加固、防护措施。

此外,为避免重复建设、影响交通,各工程管线敷设与道路建设应同步进行。为减短管线敷设长度,节省投资和占地,各工程管线一般沿路采用单侧单管方式。

第 7条环境卫生规划

1、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原则

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造福人民”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设用地要求,规划要按环境卫生设置标准进行建设。

(2)规划目标

规划要求本区大道下面环境质量目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片区内水域、水体、水质达到地面水Ⅲ级水质标准;环境噪声不低于Ⅲ级环境噪声标准;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环境噪声满足Ⅳ类环境噪声标准。

(3)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区在实施建设项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

进行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按规定程序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

保护片区绿化及山体植被,加强垃圾收集网点建设;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缓解环境压力。

2、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量预测

规划生活区居民生活废弃物发生标准按lkg/人·日进行计算。

(2)垃圾收集处置

规划垃圾收集采取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城区垃圾处理场的收集处置方式。生活废弃物由各地块的垃圾收集站收集后,经密闭式转运,集中运送至城区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置。

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小垃圾转运站的不利环境影响,规划在本区西侧;设立垃圾转运站1处,同时规划在各街区按不大于800米的半径均衡设置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站建筑面积不应小于80平方米,并进行卫生防护。规划要求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由城区环卫机构负责垃圾的统一收运与处置。

(3)公共厕所布置

规划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沿街道设置水冲式公厕,按500~800米间距布置公厕。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附近应加密设置公共厕所。不同场所的公共厕所要按照相应的建筑标准来建设。公厕均应为水厕,规划要求粪便排放管道化,并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环卫职工作息点可结合公厕安排。

其中,沿街布置的公厕可设置在建筑内,但必须直接对外设出入口作为公用。

(4)废物箱的设置

交通干道上按每100-200m设废物箱,一般道路间距200-400m设置,居住区主要道路按每100m设置,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根据人流密度具体设置。

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水体保护

完善规划区内排水管道建设,将污水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2)大气保护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以起到吸尘、除尘的作用。充分结合能源结构调整、提高燃气气化率、技术改造,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3)噪音控制

表9-3:区域环境噪声控制表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对居民生活区,公路沿线区,工厂企业区等进行噪音控制。

(4)固体废弃物

对城市垃圾及时清运,杜绝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定点收集,送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 8 条防灾规划

1、防洪规划

为了满足规划区排洪要求,根据《恩施州城市总体》,规划清江按50年一遇设防,其余排洪河沟按10年一遇设防。

山洪防治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山洪沟上游段集水区,防治措施主要为植树造林、挖鱼鳞坑以防止坡面侵蚀,以蓄水保土;中游段沟壑地段,应在山洪沟上设置谷坊;下游段沉积区,采取整治和固定沟槽,使洪水安全通过建成区。山洪应通过排洪沟及截洪沟排放,不得进入雨水管。

2、消防规划

(1)消防站布局

片区现状无消防站设施,规划官坡消防站与片区临近,可满足片区消防需求。

(2)消防给水

按同一时间两处着火,一次灭火用水45升/秒,火灾持续两小时计,共需消防贮水628米,消防水贮存在水厂及加压站清水池内,给水管网需按消防流量校核,沿道路以不大于120米的间距均匀布置消火栓,消火栓出口处压力不小于10米水柱。

(3)消防通道

结合道路交通规划,以城市主干道作为消防通道骨架,确保通畅、快速到达事发地点,小区内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0米,净高不小于4.5米。

(4)火灾防御

重点加强公建集中区及生态林地的火灾防御。3、人防规划

(1)规划目标

1)地下人防工程应坚持平战结合、综合利用。

2)人防工程总面积按人均1.0平方米,战时30%的人口留城计算。

(2)具体措施

严格控制规划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新建10层以上民用建筑一律修建“满堂红”地下室,新建9层以下民用建筑、生活小区建筑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以上,要求按总面积的2%修建防空地下室。规划的小学、中学应至少修建一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防空地下室。针对本区山地特点,可结合地形建设大型人防设施。医院、电力、电信、交通、水厂等部门以及重要工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防护、加固措施及预定战时救护方案。

4、抗震规划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恩施地处地震烈度6度区,需对所有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设防;一般建筑按6度抗震烈度设防,生命线工程及重要工厂企业的构筑物设施应提高一度设防。

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单位应远离居民点或住宅区。

结合公园、广场、学校操场等预定疏散场地。城区内体育运动场地、开放性绿地、停车场等开敞地段均为防灾疏散场地,规划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此类用地,不得改变其用地性质。

5、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是确保本区居民点、道路、桥梁及其他基础设施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各类建筑破坏。

主要防治措施:建立和完善边坡维护体系,防止城区房屋建筑、道路施工过程中大挖大填形成的高陡边坡,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控制各类工程活动强度以保证斜坡稳定。在斜坡稳定性较差地区,要减小建筑物密度和高度。采取有利于斜坡稳定的基础类型和必要的护坡措施。建立完善的城区地表水排水系统,迅速有效排除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减少地表冲刷及入渗引起的地下水渗透对斜坡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十章开发强度控制

第 1 条土地使用控制

1、控制方法

本次规划土桥坝片区土地使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主导功能控制、建设强度控制、“五线”控制、公益性公共设施控制以及特殊要求。对基本地块的位置、边界形状、建设规模、设施要求、性质兼容等按实线控制、虚线控制、点位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对做出法定性要求。

(1)实线控制:进行实线控制的用地,在法定文件附图中用实线划定,其位置、(边界)线形、建设规模、设施控制要求等原则上不得更改。

(2)虚线控制:进行虚线控制的用地,其位置、规模及设施要求等原则上不得更改,用地边界可以根据具体方案深化确定;进行虚线控制的线网设施,其线形可根据相关规划要求作出相应调整。

(3)点位控制:进行点位控制的用地,在确保设施规模的前提下,可结合相邻地块开发与其他项目进行联合建设,不单独占地,但必须确保设施规模。

2、土地使用性质

为了与土地开发建设和土地出让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规划在充分考虑功能布局的同时,对土地进行了用地细分。根据用地使用功能,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进行分类,土地分类以小类为主。为了进一步控制必须配建的公用设施用地,将分别用汉字或符号来表示其用地功能,如“○中”、“○小”、“○

十”、“○P”表示中学、小学、医院、停车场用地。根据该规划区多种功能相结合的特点,增加复合用地性质,用代号RC表示住宅s商业混合用地。

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确需变更规划用地性质时,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大类性质原则上不得变更;中类性质变更需要有相关分析论证,经专家评审和规划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小类性质变更必须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准。

3、地块合并或细分

规划允许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规划规定的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特别是在以街坊为单位成片开发建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合并部分地块,但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规划并向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地块合并首先应满足同类性质地块间的合并,不能导致规划区内各类配套设施的减少和变更。对于规模较小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允许将部分地块分成两个或以上地块,其原则也必须满足同类性质或无相互干扰的要求。以街坊为单位成片开发时,街坊内各地块的用地界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规模和配套设施项目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4、兼容性控制

为了更好的适应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变化要求,规划适当采用弹性控制的原则,即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完全按照规划确定的用地功能性质进行建设时,只要在保证规划用地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部分用地性质,以适应发展建设的需要。这样既增强了规划的可实施性,也为规划操作和实施建设增大了灵活性。但是,只有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按规划确定的功能性质不能办到的情况下,才可以由土地使用者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用地性质的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分根据规划确定的土地兼容性规定予以批准与否,只有经批准后,方能实施建设。地块使用性质的变更必须满足《恩施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

第 2 条建设强度控制

1、影响建设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地形

片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坡向多变,只在沟谷地带有少量的用地较为平坦,用地建设的难度大。

(2)拆迁成本

征地拆迁成本、土地收益、开发可操作性等对建设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环境景观要求

主要地段的景观节点、滨河两岸、景观核心区、大型公共建筑协调区等都具有相应的建设强度要求。2、建设强度控制

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控制指标,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应按照本规划执行。

规划区按照管理单元的划分范围结合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区位交通、现状建设情况以及城市景观要求等对规划区进行建设强度分区,共分为如下所示4个区段:

容积率<1.2

1.2<容积率<

2.5

2.5<容积率<

3.5

3.5<容积率<

4.5

各管理单元中每个地块的具体强度控制要求在规划指导文件中做出详细规定。

3、建筑控制

(1)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除满足消防、交通、卫生、日照、工程管线及文物保护要求外,均按《恩施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定执行规划。

(2)建筑退让

沿建筑物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以及电力线路两侧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应符合《恩施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规定,并同时符合消防、环保、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控制要求除满足《恩施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定要求外,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还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上海城市规划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析考试题

2017年上海城市规划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 评析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镇区建设用地标准的是 A:镇区的用地规模 B:绿化用地比率 C:建设用地比例 D:建设用地选择 E:综合治理 2、建筑总平面布置,是结合特定性质的建筑物进行的一项的场地设计任务。 A:合理性 B:技术性 C:综合性 D:科学性

E:经济政策 3、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道路平曲线半径为60~100 m时,对小型汽车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m。 A:0.35 B:0.50 C:0.70 D:0.95 E:经济政策 4、某女,38,持续发热15天,伴有头痛、乏力、腹痛、腹泻,查体:体温40℃,脉搏94次/分,肝脏于右侧肋下1cm可触及,血常规:×109/L,;ALT98U/L,HBsAg(-),肥达反应“O”1∶80,“H”1∶160。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病毒性肝炎 B.急性菌痢 C.伤寒 D.疟疾 E.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特点的是。 A: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 B: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C: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D: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E:综合治理 6、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中,是指城市是区域经济集聚增长的结果,同时又引导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好坏。 A:生产功能 B:还原功能 C:生活功能 D:区域主导功能 E:经济政策 7、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来源于。 A:欧文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书

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书一、项目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规划局东港分局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 二、项目内容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划内容深度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对西湖镇镇域范围内的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等空间资源统筹协调,按照产业集聚、空间集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城市建设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培植发展特色,创新体制机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控制指标,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城镇风貌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特色发展目标及定位,完善城市功能结构,构建景观风貌系统,营建公共空间体系,加强对街区、界面、建筑群体关系、建筑高度、环境景观设施等的控制和引导,对街区和地块的空间形态、建筑形体、开敞空间、交通与通道、地下空间、建筑与景观设计等提出具体的管控要求,提升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 三、技术要求 1、规划范围 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西湖镇镇域,总面积81.7平方公里。 控制性向西规划规划范围为西湖镇驻地。范围在乐台河以南以东,规划南环路以北,马安村以西,规划面积约283.38公顷。

城镇风貌设计(城市设计)范围为镇驻地核心区。 2、规划内容 一、总体规划层面 (1)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提出城镇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预测镇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2)分析城镇职能、提出城镇性质和发展目标。 (3)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落实上位空间规划划定的“三区三线”,明确本级管制措施和落实路径。 (4)优化全域空间格局,落实重大空间布局,提出宏观的开发开放格局、区域协调格局、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生态修复格局、乡村振兴格局等重大格局; (5)提出产业发展目标、主导产业选择及产业空间布局。 (6)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布局;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三、城市设计(城镇风貌设计)层面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城关乡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新郑市城关乡(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小组成员:张俊杰201211010015 魏娟朋201204030058 张鑫鑫201204030042 指导老师:郭芳华 王昭娜 2015年6月

第一章总则 为了落实《城关乡镇总体规划》(2009-2030)的意图,为城关乡镇的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使城关乡镇的建设能够协调有序,适应当前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居民生活环境,特制定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新郑市城市总体规划》 6、《新郑城市规划条例》 7、《新郑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8、《新郑市控制性详细编制审批办法》 9、《新郑市控制性详细编制成果办法》 13、各种相关设计规范 第四条规划原则 1、整体发展的原则:加强城镇与周边的整体关系,通过合理的用地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发挥城镇综合功能。 2、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土地,体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 4、有效规划控制的原则:通过有效的合理优化土地及建立规划控制手段,营造适合于21世纪生活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新型城镇。 5、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兼顾不同发展阶段,保证发展与实施的分阶段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使规划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第五条规划目标

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区职能互补的现代中心城镇。 第六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各种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规划文本及规划图(则)具有法律效力。 第七条本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包括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以及建(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规划管理工作,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第二章规划区功能及规模 第八条功能定位 依托城关乡镇所富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农业和旅游业为发展导向的新型生态城镇。 第九条用地规模 总规划用地为6.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000人。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十条规划结构 依据规划区的规划定位,结合规划区内的地形情况及用地的市场开发态势,形成了一横三纵的景观轴线,各个中心散布其间,形成系统通透的结构体系。 第十一条用地规划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1.1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37.90%,人均38.43平方米。 2、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0.1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63%,人均4.67平方米。 保持现有中学用地规模。在各个居住片区集中布置小学幼儿园,0.12平方公里 3、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0.15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91%,人均5.04平方米。 4、绿化用地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 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 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 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析-以议堂镇控规为例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讨 ——以邳州市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摘要:《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地位,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开发强度控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控规编制的技术重点和难点。本文以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例,分析小城镇控规编制的特殊要求和一些解决的技术方法,深入探讨如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满足其开发强度的要求,建立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的方法。 关键字: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强度;议堂镇; 一、引言 “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色。发展小城镇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5.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并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同时,其建设面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迅速增长,伴随着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不少问题,因此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的问题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推动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解决好小城镇的建设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小城镇的规划问题。自2008 年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升,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小城镇建设管理最主要的法定依据。《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高度,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小城镇控规的编制一方面有助于完善从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层面,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环节的分层次管理,保证小城镇规划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小城镇控详能进一步细化所要进行规划管理的内容,保障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以及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的有机衔接,实现规划目标,推进小城镇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 开发强度控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密切相关,土地开发强度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未来土地开发的收益,突出城镇规划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因此,怎样对开发强度进行控制,以此指导单元地块容积率的确定成为小城镇控规编制的难点和重点。 二、研究背景 2.1当前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存在的问题 土地开发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入资金的数量,直观地说就是在单位基地上建造多少面积的建筑。”当前,控规层面下的城市开发强度分级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在传统规划价值观与规划编制技术层面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在国内相关研究中,主要是针对于大中城市,对小城镇的开发强度分级研究尚属空白;此外,小城镇开发建设往往基于市场经济的需求,以追求高效率的土地开发和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导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