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课论文素材

毛概课论文素材

毛概课论文素材
毛概课论文素材

成就:

素有深厚湖湘文化底蕴的三湘大地,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

近年来,“电视湘军”领跑中国,“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和“演艺湘军”脱颖而出,报业湘军蜚声业界,形成了壮观的“湖南文化现象”。马年新春,《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火爆,是“文化湖南”的又一个惊喜。文化,既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和动力,又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窗口。

以现代眼光和国际视野谋划文化产业发展,经历多年实践,从破冰到提速,从量变到质变,2013年,湖南文化产业已经开始腾飞,成为湖南一张亮丽的“经济名片”,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湖南气派”。

这一年,省文化旅游担保投资公司正式挂牌;长沙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华声在线上市步伐加快推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湖南广播电视台位列“亚洲电视10强品牌”第5位;中南传媒获评全国首届数字转型示范单位。

竞相绽放的“文化湘军”,还以产业集群的形象,相继亮相“两岸四地”,在更宽广的舞台展示湖南文化的魅力。

深圳文博会现场签约28个项目,“港洽周”之“湘绣湘瓷艺术精品展示拍卖活动”成交率70%,“2013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在台湾举办湖湘艺术精品展示、湖南电视优秀节目展播、湘台文化产业合作研讨会,澳门首届“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会”宣传推介湖南工艺美澳门首届“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会”宣传推介湖南工艺美术产品。

2013年,预计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同比增长约15%,占GDP的比重约5.3%。《201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湖南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强”,位列第八。

(四)张家界奇峰三千,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美丽而神秘,“天门狐仙”点亮大湘西的夜空,民俗舞蹈《追爱》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大美湘西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然而,贫困落后却是大湘西美丽背后的另一面。大湘西也是欠发达地区,是国务院《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2013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10余次走进大湘西开展调查研究。他提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大湘西区域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大湘西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要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把大湘西建成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让大湘西的明天更加美好。

融合、融合、融合!推进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点正急——

湖南以深圳文博会、“港洽周”专题招商活动、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为平台,对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集中推介;

在张家界召开的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上,明确提出了张家界、怀化、自治州共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的要求,并将着力打造“大湘西”文化品牌;

怀化市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对文化旅游产业下一步发展进行规划,70名侨商

考察大湘西后达成了合作意向;

湖南日报《湖南印象·追梦大湘西》连续5期报道大湘西,为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实事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旅游为体,大湘西沉睡的文化“活”了;文化塑魂,大湘西火热的旅游“强”了;助推发展,大湘西百姓的生活“富”了。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井喷式时代即将到来!

(五)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前线,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将曾经的阵痛、茫然和困惑,逐渐转为寻求发展的思考和行动。在勇闯市场的过程中,许多文化企业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开始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2013年12月10日,湖南省演艺集团正式成立,集团由省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剧院等8个单位组成。

这是老字号国有文艺院团及文化单位的一次重要聚合和抱团出海,标志着我省国有文艺院团在完成转企改制后,进入到重塑市场主体,大胆走向市场,促进演艺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省演艺集团成立伊始,就推出湖南省首届国际马戏艺术节。一个月时间里,共演出52场,超过5万名观众进场观看,并有数千名贫困、残疾儿童免费观看了表演。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省演艺集团首战告捷。

和演艺集团一样,改革后,吃惯“皇粮”的事业单位,在市场的洗礼中搏击风浪——

完成改制后的各院团创作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演出场次大幅提高,院团利润和员工收入普遍增长;改制后的电影公司积极走市场,寻求自身发展壮大之路;基本完成中央批复的42家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加快推进省直文化产业集团组建,组建的湖南广电网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起全省广播电视有线、无线网络的整合管理和运营……

事实已经证明:文化单位蕴藏的潜力是巨大的,文化市场开发的前景是广阔的,早改革就早发展,谁先进入市场谁就先受益。在文化体制改革上率先发力,释放出无穷活力,湖南推动文化产业驶向蓝海。

(六)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建设者和享有者。在湖南文化砥砺向前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沐浴在“文化惠民”阳光的幸福人们。

把舞台搭到群众身边,把欢乐送到百姓中间。在“欢乐潇湘”这个湖南近年来演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群众文化活动中,1.17万个参演团队、80.24万余名参演群众共演出13094场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把一颗颗欢乐的种子“种”在老百姓的心田。

在常德市,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让百姓唱主角,草根成明星。1065支文艺团体共计演出近700场,参演群众近5万人,常德丝弦、荆河戏、澧州大鼓、九子鞭“粉墨登台”,出现了“城乡互动、全民同乐”的生动局面。

同时进行的,是“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全年160多场歌剧、芭蕾舞、交响乐、昆曲、话剧,让老百姓欣赏高雅艺术成了家常事儿。

跳有舞台,读有书屋,听有广播,看有电影。

“这次送来的书籍真实用。”2013年12月13日,在宁乡县金洲镇关山村农家书屋,负责接收图书的金洲镇文化站邓女士说。目前,农家书屋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试点推进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作,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农村广播建设的路子。放映50余万场农村电影,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文化这条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舞出了民生幸福的翩跹舞步。

(七)文化“引擎”开启,文化产品魅力四射。

在地域文化的整理出版中,湖南是先行者之一。历时7年,湖南人编纂出一部702册、近4亿字的皇皇巨著《湖湘文库》,打造了一座湖南文化史上高耸的“地标”。

50集长篇史诗电视剧《毛泽东》,由中央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在央视一套播出后,《毛泽东》在全国同类时间段的收视率一直排名第一。电视节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均拔得同时段头筹。省湘剧院的湘剧《谭嗣同》还获得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

切实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2013年,全省新闻宣传系统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加强主题宣传,紧贴时代脉搏,推出一系列好看耐看的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推出的长篇通讯《听油菜花开的故事》,讲述了湖南省临澧县杨桥村农民沈昌健一家三代追求“超级油菜”的梦想故事,生动表明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湖南日报》在“记者在基层”栏目推出了系列报道“种粮大户夏根固的故事”,展现了沅江市种粮大户夏根固种田的酸甜苦辣。中宣部肯定“湖南日报连续讲述种粮大户故事讲得好,在走转改中深入解剖案例的报道值得提倡”。湖南卫视从2013年11月推出系列报道《县委大院》,传递出一种朴素而深刻的认知:最美县委大院是执政为民的最好注脚。

荧屏闹,银幕俏,舞台上姹紫嫣红,文学创作百花齐放,主题宣传有声有色,湖南文化春色满园,文化精品集群发力,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应运而生,润物无声,引领风尚。

(八)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湘儿女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觉,以“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文化自信,发扬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必将继续谱写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打造文化新高地,开创姹紫嫣红的文化“锦绣潇湘”!

1月10日,湖南举办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全省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八项重点任务和五大工作举措。

举措

2017年湖南省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

实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工作部署,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主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任务,聚焦文化强省这个目标,推进精品创作、文化惠民两项工程,突出特殊人群、城乡统筹、品牌活动三个重点,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文化市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四个体系,努力开创全省文化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湖南省文化工作八项重点任务

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深入推进党性教育,深入开展党章党规、党史党风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党章意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决纠正党内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平庸化、娱乐化的问题。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标准化党支部达标创建。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文化领域的“四风”问题,防止反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巡视整改问题“回头看”,有效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标本兼治,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

二、突出以精品创作为中心,大力繁荣艺术创作

更加有效引导精品创作。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好主题创作、演出和美术书法摄影展活动。举办全国书法院优秀作品联展。围绕2018年第六届湖南艺术节、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和文华奖、田汉奖、五个一工程奖,立项、新创、打磨一批精品剧目。以京剧《辛追》、花鼓戏《齐白石》等为重点,创作、改编与旅游深度融合、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剧目。复排、移植整理一批经典传统剧(节)目,创排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型剧(节)目。

更加精心打造演艺品牌。组织好2017年湖南戏曲春晚、建军90周年文艺演出、全省“精准扶贫”题材文艺调演巡演等文艺活动。把“戏曲进校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办好全省青年戏曲演员比赛、全国花鼓戏汇演暨论坛。深入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活动和“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等文艺惠民活动。

更加有力优化创作环境。从源头抓舞台艺术创作,大力实施“剧本创作扶持工程”。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完善艺术创作统筹组织、剧本论证研讨、滚动扶持等机制,进一步加强扶持和培养本土创作人才。继续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做好各级艺术基金的申报和管理,力争湖南省有2台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策划办好2017年西藏雅砻艺术节,筹建湖南美术院。

三、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着力宣传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紧扣“全民阅读日”、“博物馆日”等文化宣传主题,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深入人心。坚持把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结合起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着力推进标准实施。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确保标准执行的力度、进度和效度。开展专项督查,强化以县为单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府主导责任。组织开展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和考核验收工作,及时总结并面向全省推广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着力抓好文化扶贫。认真落实九大文化扶贫措施,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要包干负责,兑现落实,确保实效。加强政策、项目、资金引导,推动文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发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服务评价机制,提升文化场馆设施使用效益和水平。对接群众需求,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四、坚持行业发展与市场规范两手抓,加大文化市场培育和监管力度

认真落实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发挥好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建立并落实执法协作和督查机制。深入推进上网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开展2017年全省“阳光娱乐节”活动。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搭建行政审批技术平台,实现与文化部管理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落实好文化市场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和黑名单制度。大力推广普及“文网卫士”。

五、狠抓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主攻优势产业。加快促进各地重点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加快促进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依托数字技术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数字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创意融合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制造、建筑、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

突出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已有政策落实落细,配合省有关部门研究和出台促进文化创意基地建设的配套政策。重点扶持、指导1—2家文化产业园区和1—2个县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扶持一批优秀动漫游戏企业,力推昭山文化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示范园区。积极推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建设湖南文化创意中心。

增加有效供给。积极推进长沙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开展文化消费提升行动。重点办好湖湘动漫月、文物交易博览会等活动,积极参加深博会等会展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示活动。

完善基础工作。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和形势分析工作。加强文化产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项目库评审、更新、发布制度。加强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

六、增强全社会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文物保护责任意识,推动市、县建成文物安全四级责任体系和巡查体系。推进一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积极组织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加强博物馆、纪念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建设。加快建设湖湘特色博物馆体系,加大县域特色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及民办博物馆的支持力度。加大珍贵古籍保护力度。

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加强非遗资源挖掘整理,建设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完善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的考评、奖惩与退出机制。推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制定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激励和管理措施。积极落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继续做好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政策,指导建立湖南省非遗协会。办好第三届“湘鄂赣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进一步做好非遗进校园、进演出、进市场。

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普及和展示。组织好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期间的各类民俗活动,办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七、积极融入“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

认真落实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等政策文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加强品牌建设,策划实施好“欢乐春节”、与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年度文化合作等文化活动。围绕庆祝香港回归祖

国20周年,赴香港举办慰问驻港部队演出、“暑期艺术节”演出等系列活动。组织好长沙“东亚文化之都”相关活动。

八、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加强文化法治建设。启动湖南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调研工作,配合文化部做好《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立法调研。加大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日常法律事务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力度,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

深入推进文化领域改革。按时保质完成省委改革办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继续深化文化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建设权威、便捷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把握时、度、效,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加强舆情监测。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文化领域科技装备水平,推进文化领域大数据、互联网+文化行动计划。

加大各级财政保障力度。推动各地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创新政府投入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启动湖南图书馆新馆工程,新建和提质改造一批市州和县市区重大文化设施,确保省博物馆新馆如期开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全面搬迁并启动专升本工作。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加大“百千万”文化人才工程的实施力度。推动培养和引进高端文化人才,实施以“四工程一基金一制度”为重点的湖南舞台艺术人才振兴计划。开展全省新任文化局长培训、群文系统业务干部专业技能大赛、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岗位大练兵等各级各类培训,努力培养各领域紧缺人才,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队伍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总体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围绕富民强省的目标,积极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努力打造湖南文化高地,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以下目标:

——文化凝聚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弘扬,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湖湘文化内涵目益丰富,群众认同感、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文明风尚,为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建成全国文明城市1—2个,创建一批全国文明村镇、一批全国文明单位。

——文化创新力。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制进一步完善,敢为人先的文化发展环境有效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数字、网络技术在文化领域各个环节广泛应用,文化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原创首发、形式新颖、影响广泛的文化创意成果总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文化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突破5个,湖南著名商标达30个以上,一批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自主文化品牌集群基本形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文化传播力。广播电视网、出版发行网、电影院线、文艺演出院线等现代文化传播网络良性运行,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传统舆论阵地进一步巩固,新兴舆论阵地的话语权有效掌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跨区域、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国界发展,大批文化精品力作走向全国,出口境外。

——文化保障力。文化基础设施、基础工作不断完善,设施先进、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形成,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建设10个以上投资过10亿元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文化竞争力。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一批骨干文化企业集群,年产值过10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发展到20家以上,销售收入、总资产突破100亿元的旗舰文化企业集团发展到3—5家,文化上市公司5家以上、市值过200亿元的突破2家。60%的县市成为全国、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市。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发展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干部教育、学校教育中,体现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到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中,体现到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中。针对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列出一批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增强理论说服力度,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出一批引领先进文化方向、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力作。

2.弘扬湖湘文化。继承发扬湖湘文化精神,强化精神支柱,建设精神家园。做好《湖湘文库》等重要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构建民族文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保护、大利用”的长效机制,整体规划建设湘西文化生态保护区。到2015年,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突破100处、省级发展到60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突破100项、省级发展到400项,实现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二)建设理论学习服务体系

1.健全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开展学习督查活动,召开领导干部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率先垂范推动全社会的学习。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富民强省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2.推出一批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坚持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继续编写好《科学发展

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热点问题谈心录》,努力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

3.推进学习型湖南建设。办好省委机关刊《新湘评论》和湘潮讲坛、为民论坛、宁炬评论等一批理论宣传品牌,在新闻媒体开办栏目和专题节目,介绍学习体会和转化应用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组织好“三湘读书月”、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月等活动,在全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建设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1.壮大主流媒体。发挥主流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发展湖南日报、湖南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扩大主流媒体的覆盖面,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2.发展新兴媒体。发挥新兴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生力军作用,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抓好红网、华声在线等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四)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体系

1.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达到90%左右,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70%左右,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达80%左右。广泛开展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湖南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军民、警民共建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

2.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诚信湖南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劳动者文明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宣传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建设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和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五)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完善韶山一号工程,兴建红军标语博物馆、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前,完成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图书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改扩建工程,完成省文化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省少数民族文化园等省级标志性公益文化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汉语传播基地”建设。到2015年,各市州全面完成图书馆、

艺术馆、博物馆、影剧院和文化广场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各县市区全面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全省95%的乡镇、街道完成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平均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并配送必要的设施设备;90%的行政村、社区完成文化活动室的建设。

2.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实施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影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鉴赏高雅艺术、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与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共建共享;为每个县配备一台流动电影放映车、每30个行政村配备一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全省每个行政村,建成百台新华汽车书店;为优秀剧团配备和更新流动舞台车,开展送戏下乡与演艺惠民活动,省、市、县三级政府采购和补贴文艺演出10000场,其中省级1000场、市级2800场、县级6200场。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形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效益。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和党报党刊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功能建设,完善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免费向辖区群众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积极培育、扶持群众文艺团体,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

(六)建设文化市场体系

1.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以长株潭为核心文化增长极,以大湘西为新的文化增长极,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产业来规划和布局,在“绿心”地带打造国家级“湘江论坛”,集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休闲基地等。到“十二五”期末,长株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50%以上,占长株潭GDP总量的10%以上。跨区域联合开发,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带,到2015年,大湘西文化产业增加

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10%以上。连接大湘南与湘东地区,突出打造名人、名居、名胜品牌,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基地。努力打造“湖湘文化”品牌与“名片”,通过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构建全省“品”字型的文化发展格局,促进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2.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以内容创新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印刷复制、数字内容、文化会展等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巩固和发挥已有品牌优势,使广电、出版、动漫、演艺等优势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升电影、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加快出版物由主要依赖传统介质向多种介质转型,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数字出版平台和数字出版工程。抢抓3G商用和产业融合的重大机遇,整合红网、拓维信息等技术平台和广电、出版、动漫等内容资源,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手机广播电视,开展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抓住印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积极培育长沙印刷科技产业园等印刷复制产业基地。整合省内动漫资源,打造大型动漫产业集团,创新动漫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动漫产业赢利能力。培育发展青少年职业体验、卡通动漫主题公园、互动式影视基地、大型实景文艺演出等文化互动体验新业态。加快文化与观光旅游、体育健身、艺术培训等产业的融合和互动,推动文化服务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3.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加强文化产品市场渠道建设,加快构建以湖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为龙头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以新华书店为龙头的文化产品营销物流网络,以湖南日报发行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党报党刊发行网络。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组织,推进出版物、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影院线和文娱演出场所的连锁经营,积极发展文化电子商务。重视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扶持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和服务网络。办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鹰电视艺术节、红色旅游文化节、手机动漫游戏大赛、湖南艺术节、长沙车展等有影响的文化节会,搭建文化展示和交易平台,繁荣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和版权交

易市场,发展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协会和文化商会,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大力推动政府间的文化交流,鼓励优势文化企业跨区域发展。支持文化企业研发“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外向型文化产品,通过国际合作、委托代理、发展出口基地和境外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竞争。扶持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积极拓展出版物、影视节目、文艺演出、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文化产品出口和服务贸易。5.建设重大文化工程。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形成文化产业密集区。到2015年,重点推进完成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园、金鹰卡通产业科技园、中南数字出版基地、泊富国际创意中心、湖南日报传媒大厦、麓山文化国际广场、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湖南艺术大厦、湖南文化广场、网络科技文化产业园、长沙印刷科技产业园、张家界自然历史博物苑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打造10个以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投资过100亿元。各市州规划建设1—2个有特色、上规模的标志性文化工程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建设文化强省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意义,把建设文化强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主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发展改革、财政、社保、税务、工商等与建设文化强省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涉及文化强省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职责,积极提供支持和保障。调整充实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建设文化强省工作的领导协调。各市州、县市区要设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理顺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加快推进出版发行、文艺院团、影视制作发行放映、非时政类报刊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支持改革到位的优势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09〕25号),2010年内完成长沙、张家界、岳阳、常德等市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整合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职能,合并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组建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合并市州、县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组建新的广播电视台,实现管办分离。在试点基础上,在全省其他市州全面推开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完善建设文化强省的政策法规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强省建设的配套政策。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注意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使用的原划拨土地,改制前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改制后,土地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仍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经评估确认后,以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转增国家资本金。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出台金融机构支持文化强省建设政策,创新文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制度,畅通文化产业“绿色贷款通道”,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完善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社会保障政策。出台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出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

例》、《湖南省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办法》、《湖南省印刷业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四)加大建设文化强省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增加文化事业产业投入规模,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省财政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亿元,从2010年起设立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各市州、县市区财政要安排并逐步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出台使用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主流媒体的投入。加大对基层文化单位的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和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鼓励我省优势文化企业充分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通过上市、私募、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发展。设立湖南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完善和落实鼓励单位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文化事业的各项经济政策。

(五)加大建设文化强省的人才保障

把培养一流文化人才张雨菲强省建设的第一战略。实施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在文化事业建设费中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定期遴选、引进、培训文化创作、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和理论研究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创新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的特殊政策,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在户籍、住房、职称、薪酬待遇、家属随迁等方面给予倾斜,使湖南成为集聚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的“洼地”。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稳定、待遇落实。出台民间文化人才职称评聘特殊政策,鼓励民间技艺大师收徒授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健全文化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大优秀文化人才的激励力度,对文化强省建设有突出贡献的按照行政奖励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创新激励机制,扩大资本、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范围和额度,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设立文化领域的政府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营造尊重创造、尊重文化、尊重文化工作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学生:

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引领国家前进的灵魂。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

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和价值,文化特征又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若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首要的前提”,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作为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肩负起这一重任呢?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又该如何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呢?以下为我对这方面问题的看法:

大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主力军的作用。大学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至少承担着四个方面的职责与使命。

其一,

文化自觉的倡导者。培养文化自觉,首先应认识、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大学应成为文化自觉的倡导者,系统研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更加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学生读经典、读原著,能够与先贤往圣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关注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使之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为此,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而继承并不是为了复古,也不可能复古;继承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创新的过程。

其二,

文化多样性的推动者。文化多样性是以文化的差异和不同为前提的,这种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冲突和对立,也可以形成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局面。这就需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而大学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大学与文化多样性具有天然的联系:从本义上讲,大学就有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含义,代表着知识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大学不仅应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也应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推动者;应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术研究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沟通与对话。

其三,

文化创新的实践者。大学的文化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大学成为文化创新的实践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在此强调两点:一是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也是价值体系,是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核心的部分,对于促进文化发展意义重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交流特别是人文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深层次理解和交融的桥梁与纽带。二是促进人文与科技的交融。在这方面,大学特别是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最有条件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的、社会的、伦理的价值引导。当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其四,文化引领的先行者。大学并不排斥通俗文化,但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一方面,

大学应对通俗文化特别是同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相结合的通俗文化进行学理上的、建设性的批判;另一方面,大学应通过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传播,对真善、美、爱的阐释和倡导,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引领。大学应成为大众文化的“防火墙”和“平衡器”:当大众文化趋于低俗时,它提倡高雅文化;当大众文化趋于肤浅时,它追求高深学问;当大众文化趋于功利时,它坚守文化理想……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社会的良心”,成为文化引领的先行者,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人类的文化之光。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包括很多可以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例如《礼记?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

军事理论课论文4000字

军事理论课论文4000字 《浅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 摘要:课程建设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全面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结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现状,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对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规划、内容以及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找到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学科建设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1985年开始重新试点以来,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但从近几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开展的实践来看,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如教材编写质量的良莠不齐;课程内容陈旧过时;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学科归属感等。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培养。 吉首大学地处革命老区,多年来,发扬拥军优属、热爱军队、热爱国防的优良传统,重视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体系,积极扶持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大大提升了国防教育质量。 一、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推动课程建设发展 高校国防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相关性很强,二者相互支撑,互为作用,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课程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教学实践推力。因此,吉首大学非常重视军事学科对军事教育课程的促进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学科建设。 (一)重视军事学术研究 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建设,发展前景是学科建设,而科研水平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保障。科研是支持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科

建设的支撑。吉首大学军事教研室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下大力 进行军事学术研究。专兼职教师科研氛围逐渐形成,2011年专职教 师申报的《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师队伍研究》等课题全部获得了湖南 省教育规划课题,3人申报获得立项,全面展示了专职教师的科研 实力。近5年来,老师们加强教学科研,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省级 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军事科研成果 丰硕,有力的支撑了学科发展,同时也为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 论支撑。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国防与军事教育工作和军事学科建设的关键。军事教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 丰富,涉及政治、外交、军事、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师综 合素养要求高。吉首大学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军事教研 室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互相评”“专家评”和“以老带新”等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教研室每年选派一些教师 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教师业务培训,更新专兼职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专兼职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 学校军事研究室自2005年成立以来,按规定和需要配备了4名 专职军事教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学校高度 重视军事课队伍建设,确定了“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注重素质” 的建设思路。目前,吉首大学军事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国家国防教 育办公室专家、教育部普通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省教育 厅军事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他的带领下,吉首大学已经 培养一批具有热爱专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国防和 军事教育师资队伍,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学校根据军 事理论课教学的需要,还特聘了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军区和吉首 军分区专家学者及机关干部7人为兼职军事教员。 (三)加强学科基地建设 基地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平台,基地建设效果影响着学科发展是否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由于吉首大学国防和军事课程 建设成绩显著,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2013年7月,湖南省高校军

毛概课论文素材

成就: 素有深厚湖湘文化底蕴的三湘大地,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 近年来,“电视湘军”领跑中国,“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和“演艺湘军”脱颖而出,报业湘军蜚声业界,形成了壮观的“湖南文化现象”。马年新春,《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火爆,是“文化湖南”的又一个惊喜。文化,既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和动力,又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窗口。 以现代眼光和国际视野谋划文化产业发展,经历多年实践,从破冰到提速,从量变到质变,2013年,湖南文化产业已经开始腾飞,成为湖南一张亮丽的“经济名片”,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湖南气派”。 这一年,省文化旅游担保投资公司正式挂牌;长沙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华声在线上市步伐加快推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湖南广播电视台位列“亚洲电视10强品牌”第5位;中南传媒获评全国首届数字转型示范单位。 竞相绽放的“文化湘军”,还以产业集群的形象,相继亮相“两岸四地”,在更宽广的舞台展示湖南文化的魅力。 深圳文博会现场签约28个项目,“港洽周”之“湘绣湘瓷艺术精品展示拍卖活动”成交率70%,“2013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在台湾举办湖湘艺术精品展示、湖南电视优秀节目展播、湘台文化产业合作研讨会,澳门首届“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会”宣传推介湖南工艺美澳门首届“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会”宣传推介湖南工艺美术产品。 2013年,预计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同比增长约15%,占GDP的比重约5.3%。《201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湖南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强”,位列第八。

(四)张家界奇峰三千,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美丽而神秘,“天门狐仙”点亮大湘西的夜空,民俗舞蹈《追爱》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大美湘西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然而,贫困落后却是大湘西美丽背后的另一面。大湘西也是欠发达地区,是国务院《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2013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10余次走进大湘西开展调查研究。他提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大湘西区域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大湘西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要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把大湘西建成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让大湘西的明天更加美好。 融合、融合、融合!推进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点正急—— 湖南以深圳文博会、“港洽周”专题招商活动、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为平台,对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集中推介; 在张家界召开的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上,明确提出了张家界、怀化、自治州共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的要求,并将着力打造“大湘西”文化品牌; 怀化市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对文化旅游产业下一步发展进行规划,70名侨商 考察大湘西后达成了合作意向; 湖南日报《湖南印象·追梦大湘西》连续5期报道大湘西,为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实事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旅游为体,大湘西沉睡的文化“活”了;文化塑魂,大湘西火热的旅游“强”了;助推发展,大湘西百姓的生活“富”了。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井喷式时代即将到来!

军事理论课论文

军事理论课 —开启心灵军事大门的钥匙学习这门课后让我对中国的军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国的军事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地方,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有待我们去完善去创新。 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让我们改变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那么,对于依法参加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将从知识结构的改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增强国防观念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对于历史知识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旧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我们的人民在近代历史中的一百多年里一直生活在一场接一场的侵略战争的深重灾难之中。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与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而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人民战胜了一切敌人,最终从屈辱中站立起来,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成千上万的先烈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理想得到了实现。通过这些历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

精神。所以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是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是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80末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所有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也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不了会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境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始终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体现了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就不但要求我们的人民军队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而且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所以,作为国家未来栋梁之材的大学生的我们就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

军事理论课结业论文

军事理论课结业论文 Xxx xxx xxx 前言:在军事理论课中通过对中国革命战争历史的学习,对世界局势的探讨和对人民军队的了解就会大大促进我们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国防意识,以及深刻爱国主义思想。 关键字:国防意识,爱国精神,拓宽眼界,顺应时代,精神品质 正文: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训教育,从开学的军事技能训练到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汗水与欢笑、感动与深思、激动与忧虑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冲击着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浅。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国母亲贴得那么近,由衷地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脉动,也真心地为她的安危担忧。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它既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军训教育主要给了我一些4点深刻的认识: 一、我们需要增强增强国防意识 什么是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毛概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毛概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2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及写作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 课程论文包括:封面、声明、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选)等。 (二)写作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3.摘要 摘要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正文 1 正文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论证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等。 6.注释 采用脚注。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每页注释编号均从①开始。 7.参考文献 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原则上要求有一定的外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料参考文献不得超过四分之一。参考文献附在全篇正文之后,每条另起一行,序号用[1][2]等形式标注,并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探讨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中国军事理论论文

中国军事理论论文 10级奔驰售后麻兴贺 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的军事现状却了解甚少。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 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80末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所有的好东西都是自己的,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也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不了会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中国革命战争史就是人民军队的奋斗史,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 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 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当个人利益与 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始终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体现了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英雄人物,成为我们社会中坚持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典范,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

毛概心得1000字

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心得体会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着手于现在,放眼于未来。众所周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的公共必修课。而我则认为,它其实是每个中国人的人生必修课。活在当下的我们,就必须对我们自己的国家的思想政治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内容以及发展进程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继上学期所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一部分,关于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本学期学习了第二部分的内容,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内容的发展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从真正意义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不再只局限于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更贴近生活,而且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听觉与视觉上的冲击。动静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课件,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像是一种享受,一种思想上的交流。特别的是,老师举了各类贴近生活实际的现象及时事,并引用网络的热点话题,引用网络“主流”文化,引用网友的看法与评论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该课程对我们学生的一大吸引点。从第一节课起,我便喜欢上了这门课程,我专注的听课,聆听老师对于某些事的看法,并善于总结,得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从初中起,我才开始接受较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熏陶。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认为几乎所有正确的思想政策都是以总结历史经验,基于长远来看,基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而确定的。我国的思想政策的共通之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我们生活在中国,这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呢?我个人的理解是,首先,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特色”,则是代表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特性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具有先进性、创新性,不是原样照搬的,框框条条的,死守教条的,停滞不前的,而是进步的、前进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必须在原因事物的基础上,根据其实际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才能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静止的,而是逐渐丰富创新的。换句话说,这是一条通向光明的共产主义的探索之路。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在向共产主义靠近,为了我们的最高理想。目前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祖国统一、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避免二次错误,坚持以往正确的思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在当代物质丰富,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流,浮躁拜金的社会,出现了各类问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有人为了追求财富,而没有社会公德心,不顾其他人的生命健康,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感到恐慌;有人为了自己一时兴起的愉悦,将别人的图片发到网上,不顾他人的感受,从而侵犯他人权利;有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敢帮助摔倒在地的老人;有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救助摔倒、甚至被车碾过的小孩子……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心、我们的社会怎么了?诸多的问题都表明,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对我们如今社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为了改变当今的社会状况,我们都需要在精神方面得到指引,努力拥有高尚的灵魂,拥有纯粹的心灵,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一首歌的歌词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毛概课程论文: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作用 在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一句:“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在颂扬河间献王刘德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实事求是”一词,便是出自于此。而如今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完全一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问题上,发挥着弥足轻重的作用。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丰富、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83年的人生旅途中,带给中国巨大变化。 以个人之见,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毛泽东个人生平经历上看:重视自我完善,增强理论修养。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之一,是中国革命思想上的先行者。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接受新思想后就毅然专于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思想研究,并将自身理想抱负和当时时代背景紧密结合。1911年10月,不满18岁的毛泽东就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可想而知少年毛泽东的魄力和果断。1918年毛泽东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20年5、6月间,在上海会见陈独秀,同他讨论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等问题。8月初,同易礼容等在长沙发起成立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毛泽东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丰富扩展自己的眼界,记得在以前看过《毛泽东传》一书中讲到,毛泽东读书面极广:政治、历史、经济、小说、诗歌……天文地理,无所不读,而这些对于毛泽东以后的军事决策和理论成型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毛泽东个人的理论贡献上看:理论结合实际,文章确立思想。 毛泽东曾经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经过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一次次血雨腥风的洗礼,一次次革命历程的延伸后,毛泽东逐渐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切实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形成到为全党自觉接受和运用,也是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中,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和《反对本本主义》中率先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1941年5月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文中借用了"实事求是"这句成语,并加以发挥;1941年5月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文中吸取了“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合理因素,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作了新的科学解释并加以发挥,从而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使之成为表达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科学概念。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教育党员用马克思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

毛概课程实践论文

春节习俗见闻 【内容摘要】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然而,由于地域的分异,各地生活习惯的不同,春节的习俗和传说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习俗,对于年年回家乡过春节的我还算了解家乡习俗,当然有些不知道,也特意打电话询问了长辈,本文就是整理过后关于我家乡春节见闻和习俗的文章。 【关键词】春节,家乡,见闻,习俗 春节可谓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也最被中国人民重视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地方形成了有着些许差异的风俗习惯。身为安徽阜阳人,地理位置中部偏北,属于皖北地区,因此我们的春节更多是具有北方味道。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安徽阜阳春节习俗 (一)、过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当天也叫大年初一,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二)、除夕也称大年三十,跟各地有点不同的是,我们一大家包括大伯和两个叔聚在一起吃饭喝酒,那是一年中人最多,也是最热闹的一次“家族聚会”。而

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浅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必要性》 摘要:当前,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国内外敌对势力极力鼓吹"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改变我军的性质,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当代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面临的考验,充分认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反对搞所谓"军队国家化"。 关键字: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新形势军队必要性 一、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都是由党进行领导和指挥,一些歌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能够得到印证,换言之,有人说中国就是共产党的天下,或许这句话有些偏激,我们姑且现在不去讨论这句话辞藻是否完全妥当,但是我们的确可以看到,新中国的建立是基于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奋斗和顽强抗战的结果。时至今日,我国一直都是实行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事实证明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军队作为国家的主干军,是一个国家能否屹立于世界的直接体现。一个能充当大国强国的军队势必能够独挡一面,对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这样一个军队,他一直是任重道远。回首过去的70年战斗历程,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出色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党交给的任务,让人们看到东方的雄

狮从沉睡中慢慢醒来,中华民族从此崛起。自始至终,人民军队是党的忠实守护着、爱戴者,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可信赖的力量,将永久发挥着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 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重要之所在 纵观全球,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并不是真的处在太平盛世。 随意挥动下鼠标浏览一下新闻,可以看到有很多国家依然处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新闻早已数见不鲜,就拿最近几年来看,有人所共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索马里内乱、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反恐战争。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世界并不是永久的和平,很多国家依靠自己的战斗实力来剥夺本不属于他们的财富。联系到我国,从表面浅层次来看,我国看似还是比较太平,但这种太平是不是一种永恒,或换言之,这种太平能持续多久。通过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也从中了解到,我国周围实际上还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一直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队伍。 三、党为何要对军队绝对领导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实行党对军队统一领导,最近几年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他们将眼球放到我国对军队政策管理的方针上来,大肆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动摇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石。这就使我国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国内外敌对势力极力鼓吹"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改变我军的性质,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

军事理论论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军事理论》课程考试卷 题目:军事发展与国防 考查学期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授课教师沈国俊、郑广雨 福建中医药大学军事教研室

军事发展与国防 摘要:从古代到今天,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军事建设,可见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中国军事快速发展,中国经历了太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关键字:军事建设;国防;国际形势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国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只要世界上有国家存在,国防就会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在不同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防具有不同的特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防的职能是将各阶级维持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内;资本主义社会,国防的职能是用军队保护和扩大商品产生与贸易,对外进行疯狂掠夺;人类历史上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国防有了新的阶级内涵,其职能是确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发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大经济的基础上的,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关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无穷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大国防观,将国防建设放入整个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规划。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经过一个半学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全面系统的学习,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毛泽东本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毛泽东思想”一语最早由王稼祥于1943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刘少奇的报告《论党》里,而对毛泽东思想的首次系统论述也是该报告。 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刘少奇在《论党》中所说:“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

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列主义,新文化运动为其形成与传播提供了条件,加之工人阶级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便应运而生。毛泽东思想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这与其在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历史意义是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初衷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反对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决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克服了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取得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

毛概课论文

毛概课学期论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姓名:姚正荣 学号:130703130 学院:人文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现在的网络世界,大量的信息消息铺天盖地,各种速食快餐式的文章书籍一时让人招架不住。从小打到看过很多书,不管是对于网络还是书面的文字,那些似优美非优美,似行云流水非行云流水,插科打诨似幽默非幽默,似犀利非犀利的文字,都让我觉得腻了倦了。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后》,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毛泽东选集》的几卷。 在《毛泽东选集》的诸多文章之中,我最喜欢的是他1927年3月所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次还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这里我想谈一谈的是我最喜欢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潮流声势浩大,以陈独秀为首的右派不敢支持农民革命斗争。在此契机下,毛泽东经过了一个月的调查和考察,和有经验的农民和参与农民运动的同志举行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材料,最终这些材料也传化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题思想。在文章里,他先陈述了农民运动概况,批评了反对农民运动的谬论,并且仔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十四件大事,娓娓道来,明明白白,铿锵有力。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气势。读完整篇文章,真真佩服毛泽东简单却深刻语言,没有一个高深的字眼,朴朴素素的口语化文章,深邃而有力。这是很多很多书籍文章所缺乏

的,不管是文艺类,还是所谓学术类著作。 联系到毛泽东自身的经历,这样简单干练但却字字珠玑的文章是很合理的。毛泽东从小就接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后来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像其他许多的共产主义者一样,只是空谈马克思主义,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谈社会主义,而是真正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际需要的群众的身上。毛泽东在家乡领导农民运动不仅给他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也转化为深刻的思想。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所述“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又会反作用于实践”,《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完完全全来自于毛泽东的实践经验,因此深刻。 可能是受现在多元化、荒诞化的文化影响,现在有许多人不提毛泽东思想,也不提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到了就觉得很荒唐、很可笑,觉得是被共产党的政治手段蒙蔽了双眼。但是,我觉得《毛泽东选集》不应该单纯地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上理解,相反地,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毛泽东选集》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篇中写到:“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达到彼岸。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这段话看起来就是在谈论战争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生活也正像战争一样。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

军训军事理论课论文.doc

军事理论课论文 军训期间,我们上了军事理论课,我感到获益匪浅,以下谈谈我对课上一部分内容——中国国防的感想。 我国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中正仁和”、“仁者爱人”、“内圣外王”、“和为贵”,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厚德载物”。中国人历来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厌恶侵略战争。在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清代的“乾隆盛世”,中国都是当时世界上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却不屑于对外诉诸武力搞扩张,而是实行睦邻友好政策,鼓励商贸交流。唐代的长安城内,各国商贾云集,如同当今纽约大都市一般热闹;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是记载了中国的先辈们孜孜追求“和平发展”的历史轨迹。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抵达北非,一路留下的是友谊邦交和货物贸易,却未在海外占领一寸土地。但爱好和平,不代表放弃力量。在当今世界想要保持自身的和平,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障。 目前,我国国防面临的世界背景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速。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而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这些因素中,首先,由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 除了世界背景,还有国内环境。第一,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共产党人为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第二,国家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为国防的建设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第三,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环境的确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的因素,国内还有很多矛盾问题亟需解决,比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就表明了国内分裂主义势力日益猖獗,成为我国进行国防建设的重大的国内负面因素。 由此可见,在当今的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也为了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大力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

毛概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6、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7、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8、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 9、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1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 12、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地位 13、论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1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 15、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 1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 19、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20、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 2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22、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贡献 23、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24、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25、论毛泽东的人民观 26、论毛泽东的人本思想 27、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28、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29、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时代特征 30、毛泽东经济思想述评 31、毛泽东军事思想要论 32、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 33、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评述 3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5、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 36、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37、读《论持久战》有感 38、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39、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40、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41、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42、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