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课论文 我眼中的……

毛概课论文 我眼中的……

毛概课论文   我眼中的……

我家住外省,第一次接触到沈阳这片土地的时候,火车站外的景观让我对这个城市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当然也就更找不出它强大的理由。

在乘着校车去往学校的途中,我略带兴奋的心情使得我并没有因为舒适的座位而睡着,也就这样,我对这个城市有了点点情意。

校车的左拐右弯让我觉得学校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便瞟向了窗外。树枝缝隙中渗入的阳光不时地洒在我的脸上,柏油路上零星的路人,完全感觉不到大城市喧闹的气息。略带古风的街道让我兴奋的神经舒缓起来。当时我在想,这也许就是她的魅力吧。

繁华的都市绝不是她得真实写照,至少,在某些街角,还存在着风铃般的安宁。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挖掘她的一些秘密。

原来,这样的“老街巷”在这片土地上以不屈的生命力存活着许多。

华山路——至今已有59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明朝末期。当时,它是关内通往沈阳的最古老的一条道,是明代主要是为经商、调遣军队等原因而逐渐开出的一条土路。当年的华山路是不允许普通百姓通过的,因为它是清朝皇帝东巡时的必经之路,是俗称“大御路”的一部分。

每当皇帝出巡至盛京,浩浩荡荡1500里路程。各地都要出动大批人马,用净水扬洒、黄沙土铺路,威严之极,耗资巨大。有民谣云:“皇帝出巡,百姓出银,肥了官府,瘦了黎民。”鸦片战争之后,皇帝们没有心情再回沈阳祭祖了,这条路也就每况愈下了。

翰林路——记录了才华横溢的缪翰林的一生。他1851生,原名裕绂,出身书香世家,同治光绪年间,以诗文冠辽东,享誉南北。小时的他并不聪颖,1875年考取举人,在中举人后,曾多次进京赴考,但都名落孙山。后来,他借读到八王寺,苦读3年,终于在42岁时中了进士,进京为官。他的政治主张保守,反对过戊戌变法,后由于诸多原因被贬至阳信县令。一次,巡抚大人来此巡视,缪裕绂脚著破靴,出城迎接。巡抚大人质问缪知县:“你堂堂知县,为何脚穿如此破靴?”缪裕绂右手指定破靴,意味深长地说:“这靴子仅是帮破了,但底子是厚实的!”只此一句话,就说得巡抚大人张口结舌,无以答对。缪裕绂留下了许多勤政爱民、抑强扶弱的佳话,阳信人民因此亲切地称他为“缪官”,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他的故事。

荣光巷——大东区小北街的荣光社区门前的一条小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而就在这条很多老人都叫不上来名的荣光巷里,发生过一起震惊关东的惨杀革命党人的大血案。

荣光巷的命名来自一个革命党人——张榕。原名张焕容的张榕原籍抚顺,,早年在北京因参与吴樾刺杀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的案子,被捕入狱。1908年夏,越狱逃往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后奉孙中山之命赴大连活动,后返奉天(沈阳)组成“奉天联合急进会”,密谋反清,当时其秘密办公址即设在张家,现荣光巷里。

张榕等革命党人的活动被张作霖镇压,张榕见形势恶化,决定在北大营开会采取军事行动,不料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与号称奉天“三狼”之一的袁金铠探知。1912年1月23日晚,由袁金铠出面在奉天(沈阳)西关平康里的德义楼,“宴请”张榕。宴会结束,张榕在回家途中被张作霖密派的杀手暗害,时年29岁。同日,反动当局在全城捕杀革命党248名。后来,人们为纪念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张榕,就把他生前住过的地方叫张榕胡同,张作霖得知后不准这样叫,又改为榕光胡同,总督府又派兵干涉,称:上司有令,凡张榕的名和姓一律不准使用,违者必治罪。无奈,人们只得又把榕字的木字旁去掉,改为容光胡同,一直沿用至1989年,今名为荣光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