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主体浅析

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主体浅析

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浅析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而且该类案件在法院行政诉讼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该类案件常见的有:与户籍等有关的管理行为、土地发包行为及其他与村内公益事业有关的建设和管理行为。案例一:某幼童诉其母所在村委会户口登记案。该幼童之母嫁往城镇,但户口仍留在原籍未迁出。该幼童出生后,其母欲将该幼童户口落在本村。该村不同意,该幼童以其母户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为行政诉讼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案例二:某汉族木匠在一以回民为主的村庄长期从事木工,后在该村落户、分地、建房。但在新近一次土地承包过程中,该村不再给其分配承包地,由此引发行政诉讼。案例三:某村以收取的荒地承包费修建已被乡教育组决定停办的小学,引起村内部分村民异议。部分村民遂起诉所在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村民委员会符合哪些条件才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这一问题在理论及实务界均存在争议。

认为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主要有:

1.《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了村民委员会对本村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他事务有“管理权”,故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的管理应是一种“法定权利”,村民委员会应视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此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发放救济款物、土地经营管理和宅基地管理过程中的行为

系“公务行为”,并且规定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上述行为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规定”。---由此可见,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已“视同为”国家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从事的土地管理、宅基地管理系法律规定的“公务行为”,所以村民委员会可以像其他国家行政机关一样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3.行政审判受案范围有扩大的趋势。目前理论和实务界均积极主张行政审判的受案范围应向一切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领域扩张,以尽可能地保护被管理者的合法权利。村民委员会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因此,从“保护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当将村民委员会的行为纳入行政审判范围。

4.报载许多案例证明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笔者认为,上述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均不成立。理由为:

1.《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虽然是一种法定职能,但法定职能不等于行政职能,法律法规对于权利的规定也并不都是授予“行政权力”。例如,《仲裁法》规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职能、《公证暂行条例》规定的公证机构的公证职能、村内村民小组的经营管理职能,均是法定职能,但仲裁行为和公证行为并不纳入行政审判范围,村民小组也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被提起过行政诉讼。由此可见,以“法定职权”和“法律法规的授权”来论证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不能成立。

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主体浅析

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浅析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而且该类案件在法院行政诉讼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该类案件常见的有:与户籍等有关的管理行为、土地发包行为及其他与村内公益事业有关的建设和管理行为。案例一:某幼童诉其母所在村委会户口登记案。该幼童之母嫁往城镇,但户口仍留在原籍未迁出。该幼童出生后,其母欲将该幼童户口落在本村。该村不同意,该幼童以其母户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为行政诉讼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案例二:某汉族木匠在一以回民为主的村庄长期从事木工,后在该村落户、分地、建房。但在新近一次土地承包过程中,该村不再给其分配承包地,由此引发行政诉讼。案例三:某村以收取的荒地承包费修建已被乡教育组决定停办的小学,引起村内部分村民异议。部分村民遂起诉所在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村民委员会符合哪些条件才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这一问题在理论及实务界均存在争议。 认为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主要有: 1.《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了村民委员会对本村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他事务有“管理权”,故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的管理应是一种“法定权利”,村民委员会应视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此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发放救济款物、土地经营管理和宅基地管理过程中的行为

系“公务行为”,并且规定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上述行为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规定”。---由此可见,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已“视同为”国家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从事的土地管理、宅基地管理系法律规定的“公务行为”,所以村民委员会可以像其他国家行政机关一样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3.行政审判受案范围有扩大的趋势。目前理论和实务界均积极主张行政审判的受案范围应向一切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领域扩张,以尽可能地保护被管理者的合法权利。村民委员会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因此,从“保护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当将村民委员会的行为纳入行政审判范围。 4.报载许多案例证明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笔者认为,上述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均不成立。理由为: 1.《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虽然是一种法定职能,但法定职能不等于行政职能,法律法规对于权利的规定也并不都是授予“行政权力”。例如,《仲裁法》规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职能、《公证暂行条例》规定的公证机构的公证职能、村内村民小组的经营管理职能,均是法定职能,但仲裁行为和公证行为并不纳入行政审判范围,村民小组也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被提起过行政诉讼。由此可见,以“法定职权”和“法律法规的授权”来论证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理由不能成立。

村民小组诉讼主体资格

村民小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村民小组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村民小组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即能否作为原告、被告或第三人(统称为当事人)参加民事或行政诉讼,是经常遇到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法律对村民小组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村民小组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且行使权利应当依法进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复函》 [2006]民立他字第23号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5]冀民一请字第1号《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遵化市小厂乡头道城村第三村民小组(以下简称第三村民小组)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以第三村民小组为当事人的诉讼应以小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提起。小组长以村民小组的名义起诉和行使诉讼权利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履行民主议定程序。参照《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三十条,小组长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自人民法院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其小组长职务相应终止,应由村民小组另行推选小组长进行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 二○○六年七月十四日

民事诉讼当事人指的是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利害关系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指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显然,村民小组既不属公民也不属法人,但村民小组是否属于其他组织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村民小组是否符合其他组织的条件要求呢? 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其次《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浅析村民委员会的行政主体资格

浅析村民委员会的行政主体资格 【关键词】:村委会,行政主体;应然;必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行政主体 关于行政主体的定义,国内学者们在表述上有很多差异,但在内涵上基本一致。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行政主体只能是组织,而不是个人。第二,行政主体是实施国家行政权的组织。第三,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按照行政主体的界定,行政主体分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两部分。关于村民委员会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争论就在于它是否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的组织。 (二)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产物。关于其概念,本文重点从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阐述。1982年《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居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关关系由法律规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并向人们政府反映群众意见、要求和提出的建议。 (三)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两个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包含关系:首先,村民委员会是组织,而不是个人。其次,村委会行使行政职权。据《村组法》第22条:村委会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负责救灾救济物资的发放、水电费的管理等事项。再次,村委

村委会的行政职能探讨

村委会的行政职能探讨 [摘要]村民委员会这一村民自治组织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具有行政职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村委会的职权所能涉及的范围,以及其所该具备的救济途径。而随着“城中村”的出现,村委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村委会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其自身职能,促进“城中村”良好转变。 [关键词]村委会;行政职能;城中村 一、村委会的行政职能问题探讨 (一)村委会的性质 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就从根本上规定村委会的性质是自治组织,自治是其基本特征。但村民自治的“自治”不同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民族地方自治机关是地方国家政权机关,既具有政权职能,又具有自治性质。其代表大会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变通上级某些决定,自主管理和安排地方性经济建设。而村民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政权机关,不具有国家政权的性质,自治只局限于本村的公共社会生活,既不具有地方自治色彩,更不具有民族自治色彩。自治的目的只是农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应该看出,村民委员会并不属于我国的行政机关,那么它是否属于行政主体呢?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把行政主体分为两类:一为行政机关;二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于第一类行政主体,其范围可以根据组织法得到确定。而第二类的范围则相当模糊,对于这种授权的内容和性质,立法上并没有给出一个实质标准。村民委员会能否看作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关键是村民委员会基于何种身份而与村民发生法律上的关系。有学者指出村民委员会具有三种身份而与村民发生法律上的关系,第一种身份是集体财产的管理人,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集体财产所有权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另一种情况则是对村民进行经济管理,想村民收取集体提留以及其他款项,分配集体收入等。村民委员会的第二种身份是农村社区的管理者,如调解纠纷,维护治安,兴修水利,兴办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第三种身份则是基层政府行政的受托人,受基层政府的委托实施一些行政行为,主要是催粮派款、审批宅基地、开具结婚登记证明等。[1]这种三分法中提到的第一种身份和第二种身份都属于村民自治的范围,是重合的。而村民委员会的身份应当采用两分法,从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来看,起职责主要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并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因此具有两种身份,即所谓村民当家人身份和政府代理人身份。 村民委员会作为政府代理人的身份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法律、法规未授权,但村民委员会接受乡级人民政府委托而办理行政事宜,这实际上是属于乡级政府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另一种是经法律、法规授权而实施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比如土地管理、婚姻登记、农民负担管理等,此时的村民委员会属于行政法上的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上述行为是村民委员会实施法定职权、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2] 在现今我国的村民委员会越来越表现出行政化的倾向,在司法实践中也有承认其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如何晗诉垦利县垦利镇复兴村村民委员会案。[3]

村委会不履行职责

村委会不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村民/村民代表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 一、村委会能否成为行政诉讼主体的被告? 村委会做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为被告。(限于村委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特定情形) 属于“村委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村委会管理集体所有的土地;确定、分配村民待遇的行为;村委会(不)同意户口迁入的行为;村委会(不)同意户口迁入的行为。 *村委会管理集体所有的土地:最常见的是村委会发包、调整本村村民土地承包的行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第二十七条对村委会管理本村集体土地、发包及调整本村村民承包地进行了规定,属于法律授权行为。如果村民不服该类行为,可将村委会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

居委会能否成为本案中的被告

居委会能否成为本案中的被告 [案情介绍] 某镇居委会于2003年3月26日以居民汪某招婿在家建房、生子的行为违反了村规民约及村民自治章程,收取了其2000元的建房用地费,4000元的小孩社会负担费。现汪某对居委会的该收费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确认被告居委会的行为违法,并返还收取的6000元费用。 [案情分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形成了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本案不属行政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因为居委会收取汪某建房用地费、小孩社会负担费的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村规民约及村民自治章程是每个村民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居委会依据村规民约及村民自治章程实施的收费行为,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原告汪某认为居委会收费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要求居委会返还收取的费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本案应以镇人民政府作为被告。因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不具有行政职能,其隶属于其上级人民政府。居委会收取汪某建房用地费2000元、小孩社会负担费4000元的行为应由镇政府负责承担法律责任,故汪某应以镇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所谓行政行为是指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使行行政职权而作出的对外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1、居委会并非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或下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的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机关对居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因此可以看出居委会与某镇人民政府之间没有行政管理的上下级关系。 2、并非居委会的所有行为均是民事法律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居委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向居民筹集。该条规定授予了居委会在居民自愿的前提下筹集公益事业费用的行政职权,因此居委会对居民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所以居委会收取汪某费用的行为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而是一种行政行为。故第一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3、居委会收取费用的行为与镇人民政府无关。由于居委会与某镇人民政府没有行政上下级隶属关系,且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之规定,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如果居委会收取汪某两项费用是受居委会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委托收取的,汪某对该收费行为不服,应当以委托收取的人民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现汪某在无证据证明某镇人民政府委托居委会收取其建房用地费、小孩社会负担费的情况下,以人民政府为被告主体是不成立的。 4、居委会的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授权范围。本案中汪某作为居委会的居民,如果违反了建房及计划生育的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需要实施处罚的,应由其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其他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书面的征收相关费用的决定,而不是由居委会依据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来收取。居委会除了在居民自愿前提下有向居民收取其他费用的职权,居委会的收费行为是超出了法定授权范围实施的行政管理的收费行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解释的第二十条第三款之规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因此汪某对收费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居委会这一组织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所以第二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5、居委会的收费依据与法律相悖。居委会向招婿在家建房生子的居民汪某收取的两项费用,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为依据,而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规定,居住在居委会内的女孩如招婿在家要建房的,需缴纳建房用地费,生育小孩的要交纳小孩社会负担费,这明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相抵触,因此该居委会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不得作为收取汪某两项费用的依据。 综上所述,对照行政行为的概念及法律的相关规定,居委会收取费用的行为,不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行为,而是一种行政行为,但其收费超越了法律授予的职权,结合本案的情况,汪某对居委会收费行为不服不应以某镇人民政府为被告而应直接以居委会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起诉其超越职权、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确认收费行为违法,并判决返还收取的费用。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中村委会可以作为被告被起诉吗

一、行政诉讼中村委会可以作为被告被起诉吗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受行政机关委托作出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故行政诉讼中村委会可以作为被告被起诉。 行政诉讼中村委会可以作为被告被起诉吗 二、行政法冲突规则怎样规定 (1)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2)新法优于旧法; (3)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4)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最高人民法院向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审查要求; (5)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或其他上位法相抵触的,人民法院向国务院或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审查建议; (6)地方政府规章同部委规章不一致,或部委规章不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向国务院申请解释或裁决。 三、行政诉讼如何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组织系统来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行政诉讼法》第13条至第16条对级别管辖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法》第14条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1)确认发明专利案件和海关处理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这里的“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根据《若干解释》第8条的规定,有下列几种情形:①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②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③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④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中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村民委员会是否应视为行政主体

村民委员会是否应视为行政主体 村民委员会是中国特有的基层组织,它承担着许多与村庄管理相关的工作,如土地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村民委员会的存在也符合中国的发展现实和国情。但是,村民委员会是否应该视为行政主体,这是一些法律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一直在争论的问题。本文将对村民委员会是否应该视为行政主体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级行政机关等。作为行政主体的组织或个人,必须符合行政主体的特征,即具有行政权力的合法来源、具有行政管辖权和行使行政职能的能力。 然而,村民委员会不具备上述行政主体的特征。首先,在法律上,村民委员会并不属于行政机关,而是社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愿组织起来进 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治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自治、民主、法制的基础,是农村基层管理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村民委员会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村民的权益和利益, 奉行自治、民主和法制原则,而不是行使行政权力。 其次,在实践中,村民委员会也没有获得行政管辖权和行使行政职能的能力。村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社会事务、代表村民发声、组织村民自治等,他们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来管理村庄。在村庄管理方面,村民委员会更多是起到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而不是真正的行政主体。比如,在村民委员会制度初期

时,村民委员会的职责仅限于发放“红白办”(红色通知、白色通知)和居民意见征集,而并没有涉及到行政管理的范围。 另外,村民委员会在写作行政决策方面缺乏科学的决策手段。村民委员会的决策过程多是依靠常识和经验进行,而其决策结果也往往属于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这样就难以向上级行政机构提交权威的决策建议,更难以实际制定有效的政策。 总之,村民委员会作为一种基层组织,其与行政主体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根据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村民委员会并不需要一定成为行政主体。相反,对于村民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和优化。比如,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框架内,增强村干部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完善村庄经济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村庄的发展。 综上所述,村民委员会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并不是行政主体。村民委员会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开展协调和咨询工作,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维护村民权益,同时为村庄发展做出贡献。最重要的是,村民委员会需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治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成绩,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村庄社区,为中国乡村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一、村民委员会的成立及存在意义 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重要组织创新,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是中国村庄基层自治组织的代表,它是一个由

起诉村委会可以行政诉讼吗

一、起诉村委会可以行政诉讼吗 起诉村委会可以行政诉讼吗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因此,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起诉村委会不属于行政诉讼。负责人是村委会主任。 二、行政诉讼被告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必须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政主体作被告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被告。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作被告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作被告。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起诉前,先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复议或选择了先行复议,而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即视为复议机关作出了新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时,就必须以该复议机关为被告。 3、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有的组织原来不具有行政管理职权,但法律、法规授予了它在某一行政事务方面的管理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认为该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应以该组织为被告提起诉讼。 4、委托某一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诉讼法25条规定: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例如:乡政府委托某村民委员会行使某项行政职权,该村委会按照委托的权限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对此不服的,必须以该乡政府为被告提起诉讼。 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是被告。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但是,有的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授权,在此时,可以比照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直接以该内设机构或派出机构为被告。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赋予公安派出所作出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的权力。

社区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社区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一、社区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 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文中的“行政机关” 应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 组织或者个人,不能将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 织排除在外。该法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 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诉讼……”,该条中的 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 法规授权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中行使 职权,对特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具体事项,作出的 有关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村民委员会是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和基层人民政府委托的组织,依法应当能够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村民委员会在履行法律、法规、规章授予的自主性行政 职权并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具有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资格。否 认之,不仅不利于维护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而且村民的合

法权益也难以得到司法保护。 二、村民委员会不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例外 村民委员会在履行自主行政职权之外,还依照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的规定,基于政府委托或是在协助政府完成行政事宜时 行使协助行政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 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该条确立了村民委员 会不是基层政府,规定了村委会有法定义务协助政府开展行政工作,拥有非自主的协助行政职权。 村民委员会在履行协助行政权时作出行政行为,是以政 府名义,以政府为主体行使,其后果依法应由政府承担。 村民委员会的协助行政权,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三条之规定主要有五项:协助政府 执行基层人大及上级政府的决定、命令;协助政府管理辖区内的 经济、教育、民政、计生、土地等工作;协助政府依法保护集体 及个人的合法财产;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及生产、生活秩序;协助 政府保障群众各项合法权利的实现等。

行政诉讼中被告主体证明材料

行政诉讼中被告主体证明材料 一、行政诉讼中被告主体证明材料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该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 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就是说和当事人发生行政争议,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参加 诉讼并进行应诉的行政机关。行政诉讼的被告必须是依法享有行 政权力、代表国家和地方独立进行行政管理,并能对自己的行为 独立承担责任、独立参加诉讼的组织。具体的行政诉讼中被告主 要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包括:一是平时理解的行 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二是由国务院、省级人民 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管理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如开发区管委会;三是部分行政机关派出机构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单独作为被告, 如公安派出所,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 处罚的,可以成为行政法上的被告。除上述行政机关外,还有一 类是其他社会组织。包括: 1、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在法律、法规、规章 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范围,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2、部分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法律、法规、规章授 权内实施的,可以成为被告,比如高校、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等。 二、行政诉讼法原告主体资格的证明 1、将当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护的权益,作为判断当事 人是否具有原告主体资格的重要标准,与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 则也相互契合。法院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评判,除了依据行政诉 讼法等行政基本法,更要依据行政机关所主管的行政实体法; 2、将当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护的权益,作为判断当事 人是否具有原告主体资格的重要标准,与现行公益诉讼的立法和 实践相一致。行政诉讼的宗旨,体现了权利保护和权力监督的统 一性。适格原告的起诉,既在主观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在客 观上维护法秩序,监督依法行政,有利于法治国家建设,从而体 现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样态。 三、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期限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

村民小组能否成为行政诉讼被告

一、村民小组能否成为行政诉讼被告 民事诉讼主体,是指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涉及的诉讼主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持审判活动的审判机关,审判机关主导民事审判活动,是当然的主体;二是诉讼当事人,即参与诉讼活动的民事纠纷的双方,包括诉讼代理人;三是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民事诉讼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保证民事诉讼活动合法有效地进行。 村委会不是由村民小组组成的,村民小组是村委会下的一个二级管理组织,但不具备法人资格。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9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的2~3名代表中选举产生。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村委会在有关一些行政事物的处理上可以成为行政主体,比如计划生育等。村民小组也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村民小组能否成为行政诉讼被告 二、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有什么区别 1、两者的联系: (1)两者都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小组是村民委员会的组成部分。 ①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和《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村民小组是村民委员会的组成部分,受村委会的领导和管理。 《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可以根据村民居住状况、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等分设若干村民小组。 (2)两者都是独立的诉讼主体。 ①村民委员会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成员作出的决定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②村民小组也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对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的答复明确规定:村民小组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 2、两者的区别: (1)土地权属不同,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和《物权法》第六十条规定,主要区别如下: ①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②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③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根据上述规定,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分别代表村农民集体和村小组集体行使土地所有权。并且,1995年《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意见》第二条明确规定:进行土地调整

论村民委员会的行政主体地位(参考)

论村民委员会的行政主体地位(参考) 又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小编为大家送上论村民委员会的行政主体地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好的论文!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村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民告官的事例不断出现。根据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最基层的政府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官最低也就到乡(民族乡、镇)一级。但是,现实中村民群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的却是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的干部。村委会不是一级政府,不是行政机构,严格说起来,村委会的干部并不属于官,但就我国的行政管理实际而言,村委会行使着部分政府行政职权,甚至行使着部分本应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行使的行政职权,一直以来,村民群众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村委会当成衙门,将村委会干部当成了官。然而长久以来,我国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将村委会一概排除在行政主体之外,认为村委会只是村民自治组织,所作出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因此村委会的行为不能适用于行政诉讼法,不能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如果按照这一理论,村民群众无法通过行政诉讼渠道对村委会某些涉嫌违法的行为进行抗辩,往往会导致村民群众的众多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由此可见,村委会是否具有行政主体地位意义重大,需要认真慎重予以研究确定,本文现就此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及主流学术界对村委会行政主体地位的观点 一般来说,行政主体并非是法律实践中所使用的术语,而是我国行政法理论界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系指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权(表现为行政管理活动),并对行为效果承担责任的组织{1}。一般认为,只有行政主体所从事的与其行政职能有关的行为,才适用行政诉讼法,成为司法审查的对象。 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界普遍认同行政主体应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二是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相关规定,行政主体作被告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六种: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被告;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作被告;3.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为,该组织是被告;4.委托某一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是被告;6.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比照上述法规性文件的规定,似乎村委会难以一一对号入座:村委会既不是一级国家行政机关,也不是行政复议机关,更不是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者派驻机构。似乎只有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即村委会在取得法律、法规授权而代行基层人民政府部分行政职权的情况下,村委会才有可能作为行政主体,具备司法审查被告资格,适用行政诉讼法。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村委会几乎从未被列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这也意味着司法实践界仍坚持认为村委会不应具有行政主体地位。而在我国行政法理论界,传统的行政法学理论对于村委会是否具备行政主体地位问题也一般持否定观点,即,认为村委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适用行政诉讼法,不具备司法审查被告的资格,其主要原因是村委会不是行政主体。这种理论认为:首先,村委会不是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一级政府,也不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行

村民小组能否作为被告参加诉讼

村民小组能否作为被告参加诉讼 村民小组能否作为被告参加诉讼 山东金尊律师事务所刘广汉 案情简介:2021年于里村第四村民小组与该组村民杨某签订林木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村民小组将其所有的某道路两旁的林木300余棵承包给杨某,由杨某对林木进行日常管理,承包金为两万元,承包期限为五年,承包期满后,林木归杨某所有,由其进行采伐。2021年,由于交通局修路,需要对路两边的林木进行砍伐,作为补偿,交通局向第四村民小组支付了五万元的林木补偿款。杨某知道后,认为补偿款应归其所有,遂要求村民小组交付补偿款。因村民小组拒绝支付,杨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法院立案庭以村民小组不能作为民事诉讼主体为由,不予立案。 一种观点认为,村民小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作为独立的诉讼主体。村民小组多数没有自己的公章,无法成为民事活动的主体,更为关键的是村民小组没有独立的可用于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民事责任能力欠缺。因此,村民小组作为原告时可以成为独立的诉讼主体,村民小组作为被告时则不能成为独立的诉讼主体。在此前提下,对涉及村民小组的诉讼主体的确定,又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由村民小组所属的全体村民作为共同 被告;二是村民小组作为所在的村民委员会的分支机构,在涉诉成为被告后,应由村民委员会作为共同被告,村民小组的实体责任

由村民委员会承担。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中,村民小组可以作为独立的诉讼主体参加诉讼。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这在法律上确认了村民小组在土地承包中的独立地位,绝对否认其主体上的独立性与法律规定不符。按照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历史和现状,由村民小组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情形普遍存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村民小组自己直接对外发包的情形仍不少,另一方面,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委员会对外发包或其他情形下,村民小组和村民委员会之间也会发生纠纷。在这些情形下,村民小组的利益是独立的,其法律地位也必须独立。村民小组和村民委员会都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小组是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分设,从自治性组织性质角度看,两者具有一定的隶属关系,但从其经济职能角度,村民小组发包土地是基于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事实和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代表村民小组集体进行的,与村民委员会并无关系。如果发生纠纷时以村民委员会代替其作为诉讼主体,或以两者作为共同的诉讼主体,在法律上均缺乏依据。而以村民小组集体的全 体成员作为诉讼主体也没有法律依据。而且,既然法律确认了村民小组经营管理本集体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其应当具有可独立支配的财产。只不过在具体责任财产的确定上相对难于其他的独立民事主

村委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村委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 【案情简介】 南昌市青云谱区施尧村149亩耕地被村委会卖了745万元,可补助给村民只有4000元/亩。其余600多万元卖地款均被村委会截留。村民们搞不懂,邻村卖地每亩补助了2万元,而他们的耕地靠近南昌城区交通要道,却只补这么一点钱,祖祖辈辈靠地吃饭的农民以后靠什么奔富?村民不服告到法院。法院一审认为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不符合受理条件。【思考讨论题】 村委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法理分析】1、村委会的法律性 质村委会源于中国农民的实践,并得到了我国1982年宪法的认可。宪法第111条规定:车城市和农村按照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调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198年颁布1998年修订的《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调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 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与政府的关系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与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工作。因此,按照我国《宪法》及 《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的规定,村委会的性质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这一界定并不准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9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第

日照市东港区卧龙山街道东小洼村民委员会、李某二审行政判决书

日照市东港区卧龙山街道东小洼村民委员会、李某二审行政 判决书 【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不作为其他行政管理 【审理法院】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理法院】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结日期】2020.09.14 【案件字号】(2020)鲁11行终93号 【审理程序】二审 【审理法官】阳城王田高月玉 【审理法官】阳城王田高月玉 【文书类型】判决书 【当事人】日照市东港区卧龙山街道东小洼村民委员会;李某 【当事人】日照市东港区卧龙山街道东小洼村民委员会李某 【当事人-个人】李某 【当事人-公司】日照市东港区卧龙山街道东小洼村民委员会 【代理律师/律所】孙友兴山东舜铭律师事务所;周雪林北京市百瑞(济南)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孙友兴山东舜铭律师事务所周雪林北京市百瑞(济南)律师事务所 【代理律师】孙友兴周雪林 【代理律所】山东舜铭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百瑞(济南)律师事务所 【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

【字号名称】行终字 【原告】日照市东港区卧龙山街道东小洼村民委员会 【本院观点】本案主要有以下争议焦点问题:一、本案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东××村委会是否属于本案适格被告;二、被上诉人是否符合《东××村分户楼分配方案》的分配条件。 【权责关键词】合法违法基本原则拒绝履行(不履行)户籍所在地调取证据质证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新证据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 【指导案例标记】0 【指导案例排序】0 【本院查明】二审经审理查明,《东××村分户楼分配方案》规定,一男一女户及多子女户的分配中,已出嫁户口在本村的,只分配一处二类安置房,其子女不再安置。上诉人认为上述规定中的“二类安置房"包括已享受宅基地的情形,被上诉人认为上述规定中的“二类安置房"不包括已享受宅基地的情形。另查明,涉案楼房116套,业已分配完毕。目前,东××村尚有三户居民情形与被上诉人李某情形相同。在此次分户楼分配中,该三户居民均未分配到楼房。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主要有以下争议焦点问题:一、本案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东××村委会是否属于本案适格被告;二、被上诉人是否符合《东××村分户楼分配方案》的分配条件。关于第一个争议焦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8年修正)第八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一)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三)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根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