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的基本特征29页word

地图的基本特征29页word

地图的基本特征29页word
地图的基本特征29页word

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中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1、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

2、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

3、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4、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

按地图图型(内容或主题)划分: 1.普通地图 2.专题地图

地图投影的概念

(一)、地图投影的产生: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

(二)、地图投影的定义:

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三)、地图投影的实质

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四)、地图投影的研究对象

地图投影主要是研究将地球椭球面描写到地图平面上的理论、方法、应用,

以及地图投影的变形规律、不同地图投影之间的转换、图上量算等问题。

(五)、地图投影的任务

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它包括把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坐标系转化成平面坐标系,建立制图网——经纬线在平面上的表象。

(六)、地图投影的作用

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基础,起着基础、骨架作用,正是地图投影才使得地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可量测性。

从广义上讲,地图投影系统是实现空间信息定位的基础,是地球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是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础。

圆柱投影经纬线长度比变化情况表

割圆柱(割于+j K )n﹥1 m﹥1

nK=1 mK=1

n﹤1 m﹤1

nK=1 mK=1 n

﹥1 m﹥1

n﹥1 m﹤1

nK=1 mK =1

n﹤1 m﹥1

nK=1 mK =1 n

﹥1 m﹤1

n﹥1 m=1

nK=1 mK =1

n﹤1 m=1

nK=1 mK =1 n

﹥1 m=1

墨卡托投影

③、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近点的螺旋曲线。

等角航线(又名恒航线或斜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性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④、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伪圆柱投影

是在圆柱投影的基础上,规定纬线仍然为平行直线,而经线则根据某些特定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设计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各类曲线的非几何投影,在具体应用中以等积性质居多,而无等角投影。

⑴桑森(Sanson - Flam steed)投影

经线为正弦曲线的等积伪圆柱投影,纬线为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每条纬线上经线间隔相等。由法国桑逊于1650年设计。

投影特点:

P = 1 ;无面积变形Vp=0

n = 1 纬线长度比为1

m0 = 1 中央经线长度比=1

其余m > 1 经线长度比 >1

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正弦曲线

⑵摩尔威特(Mollweide)投影(椭圆投影)

经线为正弦曲线的等积伪圆柱投影,纬线为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每条纬线上经线间隔相等。由德国摩尔威特于1805年设计。

投影特点:

P = 1 无面积变形

S90 = S earth / 2

赤道长度= 中央经线× 2

常用于编制世界地图

及东、西半球地图

⑶库德(Goode)投影

美地理学家古德(J.Paul Goode)于1923年提出在整个制图区域主要部分中央都设置一条中央经线,分别进行投影,则全图就分成几瓣,各瓣沿赤道连接在一起。

投影特点:

分瓣、组合投影,

变形减小且均匀

大陆完整,大洋割裂投影特点:

分瓣、组合投影,

变形减小且均匀

大陆完整,大洋割裂

大洋完整,大陆割裂

常用于编制世界地图

2、非几何投影:根据某些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1)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2)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3)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4)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二). 按地图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

(1)、等角投影: 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即角度变形为零ω=0(或a=b,m=n)。

(2)、等积投影: 投影面与椭球面上相应区域的面积相等,即面积变形为零Vp=0(或 P=1,a=1/b)。

(3)、任意投影: 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其中,等距投影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m=1)。

三、地图比例尺的作用

(1)、测制和使用地图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

(2)、反映地图的量测精度

地图投影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椭球体三要素是指(),目前我国地形图的数学基础采用()椭球;其长半径为()m;扁率为()。

2、写出下列定义:

(1)、长度比是();

(2)、面积比是();

(3)、面积变形是();

(4)、最大角度变形是();

(5)、等变形线是();

(6)、等距离投影是()。

3、所谓地图投影是指依据(),将()上的点投影到()上,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即()。

4、多圆锥投影中,中央经线的表象为(),其余经线的表象为();纬线的表象为(),圆心位于();极点呈()。

5、我国现行百万分之一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它与国际上百万分之一地形图所采用的投影的不同点在于()。

6、等角航线在()投影图上的表象是直线;航海地图也宜采用()投影。

7、一点上的长度比不但随()而变化,也随着()而变化。极值长度比是指(),而且我们将极值长度比方向定义为()

8、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可分为();();()。

9、经线为辐射直线,纬线为同心圆圆弧的投影是();经纬线为平行直线,且相互正交的投影是();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辐射直线的投影是()。

10、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的长度比为();最大长度变形位于();6°带的最大长度变形值为()。

11、彭纳投影是一种()投影,其经线形状为(),纬线形状为()。

12、桑逊投影、摩尔威特投影和古德投影均为()投影。

13、南极洲地图可采用()投影;世界政区图可采用()投影;东、西半球地图可采用()投影;中国全图可采用()投影;亚洲政区图可采用()投影;北冰洋地图可采用()投影;14、从变形分布观点来看,下列投影各适合于什么形状和地理位置的制图区域:

(1)、正轴圆锥投影();

(2)、横轴圆柱投影();

(3)、斜轴方位投影();

(4)、斜轴圆锥投影();

(5)、多圆锥投影();

(6)、伪圆柱投影()。

二、选择题

1、在等角投影地图上,某一点的长度比是()

a、与方向和点位有关;

b、与点的位置无关;

c、与方向无关。

2、在一个球的正圆柱投影中,所有经纬线网格投影成大小相同的矩形,这个投影是()

a、等面积投影;

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

3、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应满足条件()

a、m=n ;

b、m= 1/ n ;

c、m=1。

4、正轴等角圆柱投影适用于()

a、两极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赤道地区。

5、墨卡托投影中纬线的间隔自赤道向两极()

a、逐渐增大;

b、逐渐缩小;

c、保持相等。

6、伪圆柱投影从变形性质看可能有()

a、等角投影;

b、等面积或任意投影; c 、保持经线长度正确的投影。

7、正轴等距割圆锥投影的两条标准纬线之间,m与n的大小是()

a、m>1,n=1;

b、m<1,n >1;

c、m=1,n <1。

8、在等面积性质的投影中,微分圆投影后为()

a、变形椭圆;

b、仍为圆形;

c、卵形。

9、正轴等角圆锥投影中,投影常数值通常()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10、在利用等角圆锥投影编制的地图上,面积变形()

a、等于长度变形的平方;

b、近似于长度变形的2倍;

c、等于长度比。

11、在实际应用中,最短航线是()

a、等角航线;

b、任意直线;

c、大圆航线。

三、分析下列叙述的正确性(用∨或×回答)

1、等角投影中,面积变形近似为长度变形的两倍()

2、在桑逊投影中,P=1,n=1,m0=1 ()

3、等角航线是墨卡托投影图上两点间最短的线()

4、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宜采用正轴等面积方位投影()

5、等角投影经纬线正交,经纬线正交的投影一定具有等角性质()

6、彭纳投影是一种等积伪圆柱投影()

7、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8、伪圆柱投影中不存在等角性质()

9、等面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0、方位投影由投影中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

11、摩尔威特投影中,纬线间隔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的平行直线

四、在右边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1)彭纳投影的纬线是()①对称曲线

(2)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经线是()②同轴圆圆弧

(3)等面积圆锥投影的纬线是()③平行等距直线

(4)多圆锥投影的经线是()④直线

(5)桑逊投影的纬线是()⑤同心圆

(6)圆柱投影的纬线是()⑥正弦曲线

(7)桑逊投影的经线是()⑦抛物线

(8)多圆锥投影的纬线是()⑧同心圆圆弧

⑨双曲线

⑩平行直线

2、(1)、长度比的定义是()①同心圆圆弧

(2)、面积变形是()②等积伪圆柱投影

(3)、高斯—克吕格投影是()③平行直线

(4)、主比例尺是()④等角圆锥投影

(5)、等角圆锥投影的纬线是()⑤制图时地图缩小

的比率

(6)、面积比是()⑥等角投影

(7)、桑逊投影是()⑦面积比与1之差

(8)、我国百万分之一地图采用()⑧等积圆锥投影

⑨投影后的微分面

积与实地面积之比

⑩微分线段投影与

原长之比

3、(1)、等角航线在()上表现为直线①正方形

(2)、长度变形是②长方形

(3)、等距离圆锥投影中,③大小、形状

角度变形与面积变形均相同的微分圆

(4)、多圆锥投影的纬线是④墨卡托投影

(5)、正轴割圆柱等距离投⑤投影中任何面

影中的经纬线网是积与原面积相等(6)、角度变形是⑥同心圆圆弧

(7)、等面积投影是⑦近似相等

(8)、标准纬线上的变形椭圆是⑧同轴圆圆弧

⑨长度比与1之

⑩两微分线段夹

角与其投影夹角之差

4、(1)、等距离投影是①大小、形状均有变化的椭圆

(2)、等角投影中的变形椭圆是②n=1的圆或椭圆

(3)、任意投影是③直径长度比为1的微分圆(4)、等面积投影中的变形椭圆是④a=1或b=1的投影

(5)、等角投影是⑤有各种变形的投影

(6)、等距离投影中的变形椭圆是⑥形状不变的微分圆

(7)、等面积投影是⑦大小不变、形状有变化的椭圆(8)、任意投影中的变形椭圆是⑧投影后任何两直线夹角与实地

夹角

相等的投影

⑨一个主方向上长度比为1的椭圆

⑩投影中任何面积与原面积大小

相等的投影

一、地图概括的性质

1、定义: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在数字地图条件下,就是要用有效的算法、最大的数据压缩量、最小的存储空间来降低内容的复杂性,保持数据的空间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规则适用的连贯性。

2、地图概括的实质:即以缩小的地图图形(地图数据)来反映客观实体时,都必须对客观实体(现象)进行抽象概括。

就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就是在有限的图面上表示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对象的主要特点。

3、任务:就是要研究从原始图稿或数据到编制成各种新地图时所采用的概括原则和方法,以实现原始图稿(数据)到新编地图内容的转换。

4、主要的手段:分类、选取、简化、夸张和符号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逐步发展起来。

5、效果(优越性):经过制图综合处理,则图面上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区域与地物的特征鲜明,提高了地图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一)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二)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四)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五)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二)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比例综合或概括)在地图概括中,地图比例尺是一个关键要素,它决定地图

上所能包含的信息的权限量与它所能描述现实的详细程度。

(1)、影响图上表示地物多少的变化:比例尺越小,选取的程度则越大,所能表示的地物就越少,即制图综合的程度越大。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限定了制图区域幅面和要素总量

(2)、影响图上对地物碎部特征的表达:随着比例

尺的缩小、图面包容实地范围扩大,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已由小

范围里注重碎部,转为大范围里注重整体特征或类型

(3)、影响地物重要性的变化:同一地物,在不同的

环境里,其地位或价值是不一样的。

地图比例尺的变更,制约图上地物的质量特征

第二节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

一、选取

二、简化

三、夸张

四、符号化

第3章地图概括练习题

一、填空

1、制图综合的本质就是在有限的图面上表示出

的基本特征和的主要特点。

2、只要制作地图,就必须进行。

3、地图在变换比例尺的过程中,应保持地图内容

与;与的对立统一

4、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是和。

5、实施地图概括的方法,可以归纳为、、

、四个步骤。

6、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

7、常用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有、

8、分类是一个或的过程。

9、分类包括、、、、。

10、简化包括、、、、。

11、夸张包括、、、。

12、随着比例尺的缩小,按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来合并等级,减少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属于地图概括中的选取方法

a、等级合并;

b、删除的资格排队;

c、局部夸大

2、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强调的是

a、几何精确性;

b、空间精度性;

c、地理适应性

3、公式NB = NA·√(MA / MB )X中X的数值增大,表示重要性

a、下降

b、不变

c、增强

4、分级愈多,地图概括的程度

a、相等

b、愈大

c、愈小

5、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强调的是

a、几何精确性;

b、空间模型性;

c、地理适应性

6、下列哪一个属于地图概括中的分类方法

a、局部夸大;

b、形状的简化;

c、降维转换

7、分区选取是一种()的选取方法

a、等精度;

b、不等精度;

c、同标准

8、公式NB = NA·√(MA / MB )X中X的数值增大,表示选取数量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9、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a、数量特征

b、区域特征

c、地理特征

10、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是

a、分析、描述

b、定性、定量

c、分类、选取

三、名词解释

1、地图概括

2、详细性

3、清晰性

4、几何精确性

5、地理适应性

6、图解计算法

7、开方根规律 8、分类 9、简化 10、夸张

11、图形等级转换 12、定额指标 13、资格排队

四、判断错、对,并改正

1、河流愈长,地区的河网密度愈小,这些河流就愈能被删除

2、在地图概括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主观性和不应有的夸大

地图学期末试卷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地理图是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普通地图。 3)按制图区域分类:必须坚持由总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依的原则,首先是世界图,其次是

第九章 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测绘 使用测绘仪器测绘地形图的工作称为地形测图。测绘地形图实际上是根据所展绘的控制点,测定其临近的地物、地貌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并将它们表示在图上。 大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在野外直接测图。 也可用航空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 成图方法 中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或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成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根据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和其他资料编绘成 图。 §9.1 测图的准备工作 一、图纸准备 目前通常使用厚度为0.07mm ~0.1mm ,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测图。 二、绘制坐标格网 目前通常采用绘有坐标格网(10cm ×10cm )的聚脂薄膜图纸,一般不再需要人工绘制坐标方格网。如果需要手工绘制坐标格网,可采用对角线法和坐标格网尺法。 三、展绘控制点 根据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先在图上注明格网线坐标,然后根据控制点坐标值将控制点展绘在图上。然后检查精度合格(在图上不超过0.3mm )后,在其右 侧标上点号与高程。26 .4711号点注成:如。

§9.2 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也称为地形点。测定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工作称为碎部测量。 一、碎部点的选择 1.地物点的选择 选择能反映地物平面形状的特征点,如房屋的墙角点、道路的交叉口与转折点、河流的转弯处、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当建(构)筑物轮廓凹凸部分在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或其它比例尺图上小于0.5mm时,可以直线连接。 对于一排电杆,可只测出起点、终点的中心位置,其它电杆的位置可按量得的间距在连线上插绘。 道路可只测路的一边,另一边按量得的宽度绘出,或测出路的中心线再按路宽绘出两边线。 独立地物的测绘,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管线转角部分,均应实测。线路密集可选主干线测绘,支线可适当取舍。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选择其主要表示。 交通及附属设施,应按实际形状测绘,并测注轨道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 水系及附属设施按实际形状测绘,并按规定测注高程。当河沟、水渠在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植被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测绘其边界线(地类线),并配置相应的符号。地类线与线状符号重合时,只绘制线状地物符号。 2.地貌点的选择 对地貌,应选择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脚等坡度及方向变化处的地貌特征点作为碎部点。 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并在实测的碎部点注上高程。 二、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 平坦地区也应按一定的间隔(如1:500为图上30mm,实地15m)测绘一地形点,每块平地应注明代表性高程。 各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形点最大点位间距要求见表9-1(p.164)。 §9.4 地形图的测绘 一、地形测图方法 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可用全站仪测图、GPS-RTK测图和平板仪测图等方法。 1.平板仪测图 (1)经纬仪配合量角器测绘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图板放置在一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与起始方向的夹角,并按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距离及高差,绘图员根据水平角值及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在图上定出碎部点的位置,并注上高程。

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中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1、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 2、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 3、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4、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 按地图图型(内容或主题)划分: 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 地图投影的概念 (一)、地图投影的产生: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 (二)、地图投影的定义: 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三)、地图投影的实质 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四)、地图投影的研究对象 地图投影主要是研究将地球椭球面描写到地图平面上的理论、方法、应用,以及地图投影的变形规 律、不同地图投影之间的转换、图上量算等问题。 (五)、地图投影的任务 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它包括把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坐标系转化成平面坐标系,建立制图网——经纬线在平面上的表象。 (六)、地图投影的作用 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基础,起着基础、骨架作用,正是地图投影才使得地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可量测性。 从广义上讲,地图投影系统是实现空间信息定位的基础,是地球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是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础。 圆柱投影经纬线长度比变化情况表

第九章 地图制图

第9章 地图制图 1.地图的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2.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3.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1:500,1:1000,1:2000,1:5000,1:1 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11种比列尺。100万的经纬度差分别为6°、4°。各地形图编号及与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关系。掌握分幅编号的计算(P274)。地形图图幅范围(P292),相邻比例尺图幅倍数关系(P273)。 4.普通地图的大中小比例尺范围,大是大于等于1:10万,中是1:10万 到1:100万,小是小于等于1:100万。 5.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 地图符号按空间分布状态: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按比例关系:依比例、半依比例、不依比例符号。基本变量: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 色彩:包含色相、亮度和饱和度。色相对应反映“质”,亮度和饱和度对应反映“量”或重要程度。 地图注记布置方式:水平、垂直、雁行、屈曲四中基本布置方式。 6.地图内容: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俗称地图三要素。三要 素的具体内容(P270-271)。特别是数学要素涵盖的内容: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等 7.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变形性质及其应用。圆 锥——地处中纬度,东西延伸陆域。圆柱(等角)——即墨卡托,航海航空图,方位——表示极地图。 我国常用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等角横切圆柱),用于大比例尺地图;墨卡托(正轴等角圆柱),用于航海;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用于小比例尺地图等;正轴等积圆锥投影(亚尔勃斯投影)。 8.地图分幅: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9.地图比例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 10.地图定向:一般通过坐标网实现。2.5万、5万、10万需绘出三北 方向(真北——中央经线、坐标北、磁北) 11.地图的数学精度:由比例尺大小和投影决定。 12.投影选择:根据用途、制图区域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P278 投影选择是重点。 13.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投影:100万是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 影,南北各向图内35′为标准纬线。以纬度4为划分,我国共有15个投影带。大于等于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1万按经差3°分带,其他按6°分带。 14.地形图更新方法:重测、修测、修编。确定方法的标准:地物变化4 0%、修测(编)3次以上、精度不够重测;10-40%、某重要地物位置改变修测;其他就修编 15.比例尺选择的条件:制图区域大小,图纸规格、地图需要的精度。 16.图幅拼接原则:上压下,左压右,跟接边类似。 17.普通地图的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 境界、控制点与独立地物。 18.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定位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等 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值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19.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选取、图形化简、概括、移位。选取有资格法 和定额法,化简有删除、夸大、合并。概括有(质量和数量的概括),图形的概括这里被称为化简了。 20.制图要素相互矛盾处理的方法:舍弃、位移、压盖。 21.1:1万图内公里网间隔10cm,2.5万、5万、10万、25万图内均 为4cm, 50万、100万绘经纬网,不绘公里网,记住都分纵向6等分,横向100万为4,其他为6等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第一章 地图学基础复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

地图的定义及基本特性1-3

第一章地图概述 1-1地图的基本特性 给地图下定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地图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 追溯到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将地图说成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或称为“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这个定义简单粗浅,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很不确切、全面。因为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一张地面照片、航摄相片或卫星像片,亦适合于风景画等。这一定义不能充分表达地图所具有的特性,因而无法与上述像片和风景画明确加以区分。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与使用价值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地图实质的深入理解,地图的定义日趋完善。60年代以来,在如上说法的基础上,补充了像片和画片所没有的,而只是地图才具有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和实施制图综合。他们明确了“地图”的内涵,表明了地图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 这是现代地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现代军事、建设和科学技术对地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形成的。人们要求从地图上能够量取方位、距离、面积、体积、密度等,使地图成为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而地图所具有的可量测性与地图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投影方法、比例尺和定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地图像片和风景画,都是建立在透视投影的基础上的,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大小会产生比例上的变化,即所谓“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这种关系显然不符合可量测性的要求;航空像片由于飞行高度不大,其影像是一种中心投影,加上地面起伏和飞行上的原因,同样不能保证所描绘的范围内各处的比例尺一致。它虽比透视投影精度增高许多,但仍然不能精确地确定地面物体和现象相应位置,不可能按同样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当然就更谈不上严密的定向方法。 从不规则的地球表面到制成地图,要经过两个步骤才能完成。首先是将地球自然表面上的点沿垂直方向投影到地球椭球面上来(这种椭球是经过复杂的天文大地测量而获得的接近地球体的、能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椭球),这由测量工作者完成;然后,再将投影到椭球面上的点运用数学方法投影到某种可展面(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等)上,这称之为地球投影。经过这两步,就将地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来了。地面投影的实质就是建立地球椭球面(或球面)上点的经纬度和它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之间的解析关系,投影的结果虽不能保证制图区域内处处比例尺严格一致,但可以清楚地了解并精确地算出投影后的误差大小,并控制误差的分布规律,而且可以严格对地图进行定向。地图有了这一数学基础,不仅提高了它的科学性,而且使其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2、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直观性) 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比其他语言、文字、电码等更具直观性。 地图表示各种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是通过特殊的地图语言系统(包括符号、色彩、文字等)来实现的。它与风景画和相片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风景画虽经过画家对内容进行选择和再加工,但终究是“见物绘物”而无地图语言系统;地图照片或航片、卫片,虽然也很直观,但它只不过是客观实体的机械缩影,即使是经过纠正镶嵌的像片平面图,尽管有的投影,也仍不能称之为地图。因为它同样没有使用地图语言来显示。 与风景画及航片、卫片比较起来,地图由于使用了地图语言表示事物,因而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 如图:

地图的基本特性

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如:地形图、挂图等。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教学图等。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八种.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地图分幅:(1)矩形分幅:优点:图幅间拼接方便;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方便使用图纸和印刷;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经纬线分幅: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缺点: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9、地图编号:编号是每个图幅的数码标记,他们应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不重复性。(自然序数编号、行列式编号)100万地图是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基本比例尺图幅关系:出1:25万到1:10万之间其他都是1:4 .新的地图编号:由10个代码组成。如H49D002003(1:100万编号+比例尺编号+行号+列号) 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传统的地图学有三个基本特征:a个人技术对地图质量有显著的影响;b、实践经验积累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c、传统的师徒传授技艺起主导作用。现代地图学的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1.地图学已跨越几个科学部门2.横断科学为地图学现代理论提供了支持3.地图生产、研究、应用上的计量化4.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设备的应用。 地图投影的实质: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投影变形:由于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要把它完整地表示到平面上,必须有条件地进行局部拉伸和局部缩小,所以必然会产生变形。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和线以外的其他部分的比例尺)地图投影的分类:按变形性质: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最大;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按投影方式分类:1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用几何的方法投影到辅助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2条件投影:是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圆锥投影中纬线投影后为同心圆弧,经线投影后为相交于一点的直线束,且夹角与经差成正比。在正轴圆锥投影中,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互相垂直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柱投影的经纬网表像:纬线投影后为平行直线,经线投影后也为平行直线,且与纬线正交。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地理变量: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即构成了地理变量。制图数据:当地理变量用于制图时,这些地理变量就成了制图数据。地理变量按性质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作为制图数据时分为:点位数据、线状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度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定名量表:在研究事物时只使用定性关系、无定量关系的数据,称为定名量表数据。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只区分事物的相对等级,不能产生数量概念。间隔量表:给顺序量表赋予量的概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成了间隔量表。比率量表:一种完整的定量化方法,可描述客体的绝对量。数据源: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文字资料地图加工: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成可比的数据将统计数据加工成为派生的制图数据。制图分级是将地理变量加工成为制图数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关键是确定临界值。图形数据: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又称空间数据。矢量数据—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栅格数据—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专题属性和质量描述等数据,表示地理物体的本质特性,是地理实体相互区别的质量准绳。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的形式出现。 地图符号的实质:“地图语言”,它不仅蕴含个体直接语意信息价值,还有相互联系的语法价值。地图符号的分类:按地图符号表现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定量符号。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几何符号、艺术符号(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图标符号、文字符号、色域符号。符号的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或“图形变量”。基本的视觉变量:形状(产生符号视觉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尺寸(描述数量特征的最有效变量之一)、方向(是指点状符号或线状、面状符号的构成元素的方向。面状符号本身无方向变化,但内部填充的点、线有方向变化)、明度(符号色彩调子的相对明暗程度)、密度:指在保持符号表面平均明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像素的尺寸和数量、结构(符号内部像素组织方式的变化)、颜色、位置视觉变量能形成的图形知觉效果:1整体感和差异感:整体感,我们观察由一些像素或符号组成的图像时,它们在感觉中是一个独立于另外一些图形的整体。差异感,各部分差异很大,某些图形似乎从整体中突出出来,产生突出的感受。2等级感:尺寸、明度是主要因素,3数量感:尺寸大小是最有效变量。4质量感:形状、颜色(色相)、结构是产生质量差异的最好变量,5动态感:尺寸、明度、方向、密度。箭头是表现动向的习惯用法。6立体感:尺寸、密度、结构、明度、饱和度及位置等因素。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标志:定位特征、性质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关系特征、时间特征。 普通地图: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等内容。人文要素主要包括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等内容,一共3+4=7种要素。独立地物:在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表示的一些地物,但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统称为独地物。水系:1海洋要素:海洋要素主要表示海岸、海底地貌,海岸:海水和陆地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

注册测绘师综合第九章第3节地图编绘

第九章第3节地图编绘 知识点一:地图数据 1 地图数据与地图数据库概念 地图数据包括三个基本信息范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因素。其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也叫做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它们构成了地图数据的主体。 1.图形数据 1)含义 图形数据是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地图图形可以按几何特点分为点、线、面几种元素,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 图形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空间定位、空间量度 间结构和空间关系。 2)基本形式 图形数据包括矢量和栅格两种形式。 3)栅矢转换 2.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形式表现的。所谓特征码即为根据地图要素的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进行定义的数字编码。 2地图数据制作 1.数据获取 将编图的资料扫描输入计算机,或直接将地图数据(包括gis数据库地图数据、野外数字测量地图数据、数字摄影测量地图数据、gps数据等)、图像数据(如遥感影像数据)输入计算机。 2.数据处理(符号化编辑)

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建立起新编地图数据。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数据预处理。即对数字化后的地图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统一坐标原点,必要时进影变换,进行比例尺转换,不同地图资料的数据匹配归类等,使其规范化。 (2)数据编辑处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数据的符号化(图形表达),地图要素 图综合,图形编辑、地图符号化、注记的配置和图廓整饰等。 (3)数据印前处理。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地图符号、注记的压印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喷绘样图等。 3.数据输出 输出方式主要有: (1)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地图。 (2)将地图数据传输给打印机,喷绘彩色地图。 (3)地图数据传输到激光照排机,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cymk)菲林片。 (4)传送到数字式直接制版机(compute卜to—plate,ctp),制成直接上机印刷的印刷版。 (5)数字式直接印刷机可直接输出彩色地图,又称数字印刷等。 4.地图数据库建库 知识点二: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制图综合也就是对制图现象进行两种基本处理——取舍和概括。 1.取舍 取舍也称选取,即选择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掉。 2.概括 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质量特征进行化简,即是对那些选取了的信息,在 例尺缩小的条件下,能够以需要的形式传输给读者。其中,形状概括是去掉复杂轮廓形状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1、地图的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的功能1.认识功能(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2.模拟功能模型与它表示的对象具有相似性,模型可以有物质模型与概念模型之分。( 物质模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地图特别是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普通地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是制图区域的一种实体模型。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地图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被视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3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或地图是对真实地理世界的抽象和概括,并主要以视觉或数字的方式存储和传递地理信息,是人们认识地理世界的工具。 4、地图的应用 1.经济建设 自然资源调查和开发需要精度高、现势性强的地图作为必要的工具。工矿、交通、水利等基本建设,从选址、选线、勘测设计到工程施工,都离不开地图。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比例尺较大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农业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荒地开垦、沙漠治理、旱地灌溉、水土保持、防洪排涝、盐碱地改良、大规模的改造自然工程都离不开地图。 2.科学研究 进行科学研究时,一方面需要选用各种适宜的比例尺的地图作为地理底图,通过野外工作及室内地图分析,研究各种要素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及相互联系,得到重要的研究结论,综合评价或作出预测预报。另一方面又把地图作为一种重要及独立的成果表达形式。 3.国防建设 地图对军事活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各兵种、军种的首脑机关决策战略方针,中级指挥员制定战役计划,基层指挥员指挥具体的战斗行动,都无法离开地图。 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地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及法律效力。地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地理教学中地图更是绝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地图,需要运用一定的地图知识。 5、地图内容有: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和地图定向等)、地理要素、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及补充说明(以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可根据需要配置在主要图面的适当位置)。 6、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实测成图与编绘成图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A 在国家控制网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加密成实测地图所需的图根控制点或网,B 以图根控制点为标准,对实际地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实测,C 对图件进行整理、清绘,最后制作成地图。 实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地面和高空两种。地面实测地图,采用全站仪,将野外点位的各种数据在实测的同时一起输入仪器内由计算机储存、计算,使成图工作量大为减轻,精度大为提高。高空实测地图的主要手段是航摄成图,通过航摄仪器获得地面影像后,转入室内进行各种处理,并对实地调绘后形成地图。

最新地图学试题4套集合(含答案)

地图学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3.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个微分圆在地图平面上的投影,是一种显示投影变形的几何图形。 4.视觉阈值:刚刚能引起视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5. SOM :空间斜轴墨卡托。 6.接图表:是表示各图幅间相互位置的图表。根据其用途和范围可分为图幅接图表和区域接图表。 7.图形开窗:在整个图形中选取需要处理的部分,称为图形的开窗。 8.编图任务书: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内容包括:地图名称、主题、区域范围、地图用途、地图比例尺、有时还指出所采用的地图投影、对地图的基本要求、制图资料的保障情况以及成图周期和投入的资金等项目。 9.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10.GUASS-KRUAGER: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那一项可能是1:10万地形图的编号(B) A. I-48-A (1:50万) B. I-52-12 C. I-50-[8] (1:25万) D.J-50-148(没有这个编号) 3.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分为三种,以下那项不属于这三种之一(B) A. 等积投影 B. 等距投影 C. 任意投影 D.等角投影 4.我国1:100万地形图使用的地图投影是(D) A. Gauss-Kruger B. UTM C. 斜轴等角方位投影 D.等角割圆锥投影 5.从几何意义上说,属于圆锥投影的是(C ) A. UTM (圆柱投影) B. Gauss-Kruger (圆柱投影) C. Lambert D. UPS(方位投影) //C. 古德投影 D.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7.地图数据中的属性数据是用量表系统来表示的,表示城市的等级,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所使用的量表应该是(B ) A. 定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间隔量表 D.比率量表 9.在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是(C) A.首曲线 B. 计曲线 C. 间曲线 D. 助曲线 10.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有十种,能够表示面状地物数量特征的是(D) A. 范围法 B.质底法 C. 量底法 D. 定点符号法 10.下面哪种不属于栅格图象(C) A.数码像机拍摄的照片 B.卫星影像 C.冲洗出来的照片 D.扫描生成的地图 11.通过建立地图数据拓扑关系可以解决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如京九铁路经过哪些城市,它利用的拓扑关系是?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4、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6、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7、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8、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9、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0、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11、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12、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13、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14、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15、O 16、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17、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18、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19、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形感。 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20、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后的

地图的四个基本特征

1地图的四个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便是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四项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摄影测量成图野外地形测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5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以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6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大地水准面:设相当海洋处于静止均衡状态时,将他延伸到陆地内部所形成的封闭曲面。它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是对地球星体的一级逼近 大地体: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 旋转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飞速想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称为二级逼近。5个参数:椭球的长半轴a;椭球的短半轴b;椭球扁率:椭球的第一偏心率,椭球的第二偏心率。 参考椭球体:在局部地区确定一个与大地水准面符合得很好的地球椭球体。通过数学方法将地球椭球体摆列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并求出两者各点间的偏差,从数学上给出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7地理坐标的三种坐标名: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8我国大地坐标系统:1945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 9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和非几何投影 2 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 10几种重要投影: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11地图比例尺的含义:1 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时,由于地图投影变形较小,地图上各方向长度缩小的比例近视相等 2当制图区域相当大,采用的地图投影又比较复杂时,地图上的长度因所在位置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 12地图概括的概念:地图概括是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13地图概括的内容和首选: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 14符号的5中基本视觉变量: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 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彩度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色料三原色:黄品青 15几种常用计算机表色系统:RGB模型HSB模型CMYK模型 16地图表示法的种类及概念:1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2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3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注册测绘师 综合 第九章 第1节 地图概述

第九章第1节地图概述 知识点一:地图的特性 地图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可量测性。由于地图采用了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等特殊数学法则。 (2)直观性。地图符号系统称为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 (3)一览性。地图是缩小了的地面表象,它不可能表达出地面上所有的地理要素,需要通过制图综合(取舍、概括)的方法,使地面上任意大小的区域缩小制图,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 知识点二: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别以内容、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用途、介质表达形式和使用方法等作为标志进行分类 1.按内容分类 1)普通地图 2)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 地图按比例尺分类是一种习惯上的做法。在普通地图中,按比例尺可分为 (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的地图 (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1:10万~1:100万之间的地图。 (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 3.按制图区域范围分类 按自然区域划分,可分为:世界地图、大陆地图、洲地图等。 按政治行政区域划分,可分为: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市地图、县地图等。 4.按使用方式分类 可分为:桌面用图(如地形图、地图集等)、挂图(如教学挂图等)、随身携带的地图(如小图册、折叠地图等)、专用地图(如盲文地图、航空地图、航海地图等)等。 5.按介质表达形式分类 可分为:纸质地图、丝绸地图、塑料地图,以及以磁盘、光盘为介质的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等。 6.特种地图 知识点三:地图语言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 地图符号 根据地理要素的抽象特征,地图符号可以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地图符号按比例尺关系可分为不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和依比例尺符号。 地图符号有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6个基本变量。 2地图色彩

第九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与应用

第九章地形图基本知识与应用 9.1试题 9.1.1名词解释题 (1)三北方向线 (2)中央经线 9.1.2填空题 (1)我国国家基本图系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图投影是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形如何描绘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斯投影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影,它属________________投影,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纬度分度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它可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库汇水面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围的面 积。 (6)地形图上坡度尺,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量两条计曲线之间的地面坡度,两脚规应截取坡度尺上_____条等高线的曲线图。 (7)地形图分幅分幅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第 一种分幅方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分幅方法,适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9)地形图的主要内容是用各种规定的线划符号来表示_________和_______,通过这些 线划符号、注记等,来认识、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识读地形图的主要目的。 9.1.3是非判断题 (1)我国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均采用梯形分幅,并以1:100万为基础。 ( ) (2)我国1:1万~1:10万地形图中,坐标格网(即公里网)的表示是不同的,1:1万图上 不画公里网,仅在图廓上标注。1:2.5万图上公里方格边长为4cm,1:5万及1:10万图上公里网方格边长均采用2cm。( ) (3)在某些1:2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外图廓四周上标注有公里网的坐标值,它们是表示 同一带中相邻图幅公里网的坐标值。( ) (4)在1:1万~1:5万的地形图上,外图廓四周中间标写的地形图编号表示相邻图幅的编 号。( ) (5)三北方向图(或称偏角图),真子午线方向一定要画成正南北方向,其他两方向(磁 子午线方向及纵坐标轴方向)是根据它们偏角为偏东还是偏西分别示意性绘制,并 加注角度值。( ) (6)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值为∶y=20743km,其中20为纵行号。( ) (7)坡度是高差与水平距之比,其比值大说明坡度缓。( ) (8)在地形图上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时,其高程比例尺和水平距离比例尺 一般应相同。( ) 9.1.4单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