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

近日,俩朋友笔谈,有意无意让我赏玩。文中用了?看他那德性,看我自己也这德性?。自嘲也好,辱人也罢,但我对?德性?一词用法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德?实有五层含义。一是道德:品德。《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二是恩德:《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心?。三是感德:《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于我乎?。四是事物的属性。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实、德、业三,名不相离?。五是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性?亦有五层含义。一是人或事物的本身具有的特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则天之明,因地之性。二是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三是与生殖、性欲有关的。如:性感;性欲。四是在名词后面指范围、方式等。全国性,综全性。五是性情;脾气。《孟子〃告子下》:动心忍性。

德性组词便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德性亦有品性,品质之意。《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

上述说明,?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人本身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人的?德行?。现汉中解释:?德性?同?德行?,被视为同义词,实际在用法上是有所不同与区别的,这要看句中的语言环境。一个人有没有?德性?,要看一个人的?德行?。

何为?德行??谓道德品行。《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早在远古殷周时代就已出现。在《盘庚篇》中,盘庚自己一再警惕地说:

?我并不是不顾我先祖的德行。?

?我也不敢不顾先祖的德行而妄自作为。?

?我们都应当同心又同德。?

从这几则话中,就显示了殷人对于?德?修养的讲究。从远古?德?字造字的含义上说,?德?就是?得?,就是做事做得适宜,于人于己都过得去,无愧于心,这就是?德?,

也就是?得?。据《释名〃释言语》云:?德,得也,得事宜也。?亦有?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之说。

其实,?德?是殷人为了维护统治地位所抛出的中心骨干的内容,一个是作为内心修养的?德?;另一个就是作为规范行为的?礼?。殷人从建国的过程中就已倡导?德治?和?礼治?,就以?德?和?礼?作为他维护统治权力的中心骨干。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达到这作为规范?礼?的目的,就必得要有很好的?德?的修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要完成?德?的修养,也必得有?礼?作为规范,二者在作用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人们可以这样说:殷人之所谓?德治?是为了走向?礼治?,而殷人之所谓?礼治?也就是为了要完成?德治?。换句话说,这?德治?就是?礼治?,而这?礼治?也就是?德治?这?德治?、?礼治?的完成,从殷人看来,就是殷族对其他被子奴役的种族的统治权力的臻于巩固。周人取代了殷种族国家之后,?德?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到后期,受现实的冲击,?民各有心?,局面?不可救药?,?德?观念有所动遥,便有了?德?的毁灭说法:

?乃如之人兮,德间无良!?意思是:象这样的人,真是太没有行德行了!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意思是:这人之不好,就是德行的不一致呀!?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意思是:这男人的不正,也是德行的不一致呀!?

说到此,我们应对?德性?与?德行?有了深刻的理解了。与?德?字组成词的还有很多,其中对?德化?、?德风?、?德操?还是情有独衷。

德化:以德感人。《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会乎!乃躬藉处若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德风:儒家以为统治者如能用道德教化人民,人民就会像受风的草一样顺从。固称这种作用为?德风?。语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德操:德行操守。《荀子〃劝学》:?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行操。?王先谦解引郝懿行注:?德操,谓有德而能操持也。?

?德化?、?德风?、?德操?乃为人、为政、行德之道。?正所谓?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人若想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就必须以?尊德性?为本,求仁义为善之道,行君子坦荡之举,唾小人戚戚之为。是的,?病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希望我的朋友明白了?德性?与?德行?,能好自为之,多行善举。

言语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口颜面失用:是指在非言语状态下,虽然与言语产生活动有关的肌肉自发活动仍存在,但舌、唇、喉、咽、颊肌执行自主运动困难。 言语失用:是指不能执行自主运动进行发音和言语活动,是在缺乏或不能用言语肌肉的麻痹、减弱、不协调来解释的一种运动性语言障碍,或者说是一种运动程序障碍。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幼年时期的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功能障碍、语言交流困难、固定的刻板行为和局限性的兴趣。 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语言障碍:①存在多方面的发音问题②语言理解障碍③语言表达障碍④学舌式说话 交流障碍:核心症状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智力异常、感觉异常、多动和注意力分散。 ABC量表为家长评定量表;CARS量表是医生评定量表。 吞咽障碍 解剖知识:主要结构:口腔、咽部、食管 咽部:上咽:鼻后空上端至腭垂根部间的区域。中咽:上接上咽、下

在舌骨高度接下咽,前在咽峡处通口腔。下咽:从会厌前段向下渐细,在环状软骨后部同食管。会厌和舌根间的缝隙称为会厌谷。从正面看,位于喉部两侧、食管通道处的会厌与甲状软骨间的浅沟称为梨状隐窝。正常人的吞咽过程: 1、口腔前期: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用餐具、杯子或手指将食物送至口中。 2、口腔准备期:充分张口、接受食团并保持在口腔内,在口腔内感知食物,品评食团的味道与质地。在这个阶段,软腭位于舌后部以防止食物或流质流入咽部。 3、口腔期:预备好的食团经过口腔向咽部推动。唇与颊肌收缩后送食团,同时舌与硬腭接触向后推动食团,驱动食团到舌根部。 4、咽期:软腭上抬、关闭鼻腔、声门关闭、气道关闭防止误吸、喉穿透。会厌反折、喉上抬向前,关闭喉门。环咽肌位于食管上部,放松时食团可通过,进入食管。 5、食管期:开始于食团通过环咽肌。 吞咽完成的3个条件:喉头下降、气道关闭、食道关闭。 吞咽反射:喉头上举、气道关闭、食道开放。 有6对脑神经参与吞咽运动的过程。分别是三叉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舌咽 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吞咽障碍: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

说说德性与德行

说说“德性”与“德行” 近日,俩朋友笔谈,有意无意让我赏玩。文中用了?看他那德性,看我自己也这德性?。自嘲也好,辱人也罢,但我对?德性?一词用法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德?实有五层含义。一是道德:品德。《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二是恩德:《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心?。三是感德:《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于我乎?。四是事物的属性。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实、德、业三,名不相离?。五是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性?亦有五层含义。一是人或事物的本身具有的特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则天之明,因地之性。二是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三是与生殖、性欲有关的。如:性感;性欲。四是在名词后面指范围、方式等。全国性,综全性。五是性情;脾气。《孟子〃告子下》:动心忍性。 德性组词便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德性亦有品性,品质之意。《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 上述说明,?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人本身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人的?德行?。现汉中解释:?德性?同?德行?,被视为同义词,实际在用法上是有所不同与区别的,这要看句中的语言环境。一个人有没有?德性?,要看一个人的?德行?。 何为?德行??谓道德品行。《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早在远古殷周时代就已出现。在《盘庚篇》中,盘庚自己一再警惕地说: ?我并不是不顾我先祖的德行。? ?我也不敢不顾先祖的德行而妄自作为。? ?我们都应当同心又同德。? 从这几则话中,就显示了殷人对于?德?修养的讲究。从远古?德?字造字的含义上说,?德?就是?得?,就是做事做得适宜,于人于己都过得去,无愧于心,这就是?德?,

索绪尔语言学概论关于语言与言语摘要

当听见一些外语的声音,却仍不明白意思,是因为在听者脑中并未形成对于这些声音的概念与音响形象,对声音所指与能指并不明白。 索绪尔,34,个人行为只是言语活动胚胎。 35,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什么是省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来了。 音响形象:发音,即音响形象的事实。 语言中只有音响形象我们可以把它们译成固定的视觉形象。I不是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记,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 语言中的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些音响形象。我们说的声音和音节的时候,指的就是音响形象。 语言的能指为音响形象,为视觉性质,其特征为:1.它体现一个长度。2.这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它是一条线。言语活动:既包括一个已定的系统,又包括一种演变。 语言与言语:两者紧密相联且互为前提;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有言语。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语言:

是一个纯粹的价值体系, 语言中凡属于历时的,都只是由于言语, 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是使一个人能够了解和被人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 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是在存储人的意志之外的。 个人以外的东西;个人独自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它只凭社会的成员间通过的一种契约而存在。必须经过一个见习才能懂得它的运用。 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技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 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要在言语活动中找出与语言相当的部分,必须仔细考察可以把言语循环重建出来的个人行为。 不是说话者的一种功能,它是个人被动地记录下来的产物;它从不需要什么是深思熟虑,思考也只是为了分类的活动才能插进手来。 是同质的,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在这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

言语治疗学选择题64733

言语治疗学 单选 1、作为口颜面和呼吸运动的联合皮层,及产生言语所必需的运动模式的皮层区是: A、分水岭区 B、弓状纤维 C、Wernick区 D、Broca区 2、不属于语言训练适应症的是 A、失语症 B、语言发育迟缓 C、发声障碍 D、行为障碍 E、构音障碍 3、不属于调音器官的是 A、腭(软腭、硬腭) B、齿 C、唇 D、咽 E、喉 4、在“言语链”中,属于言语学水平的是: A、大脑语言中枢 B、构音器官 C、耳朵 D、声音的大小 5、言语流利,但可观察到有理解障碍,但思想和言语表达尚无明显限制,该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属于 A、5级B.2级C.3级D.4级E、1级 6、决定失语症预后的主要因素是 A、原发疾病和失语类型 B、年龄 C、智力水平 D、性格 E、性别 7、在“言语链”中,属于言语学水平的是 A、构音器官 B、大脑语言中枢 C、耳朵 D、声音的大小 E、喉 8、分析从初级听觉传来的信号,翻译其意义的皮层区是: A、Wernick区 B、弓状纤维 C、分水岭区 D、Broca区 9、训练中不属于书写训练的

A、字卡和图卡匹配 B、听词与看词后书写 C、字词描红 D、抄写 E、听词指词卡 10、语言表达过程不包括 A、外部语言 B、表达动机 C、语义切迹 D、内部语言 E、感知辨析 11、言语流利,但可观察到有理解障碍,但思想和言语表达尚无明显限制,该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属于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12、影响言语交流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德性的概念与内涵

德性得概念与内涵 “德性"一词就是产生于中国古代得一个哲学概念,但中国古代各文献真正用“德性”一词表述得并不见多,也没有给予明确得定义。“德性”一词早见于《中庸》,语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思就是君子尊崇德性而探讨学问、这里得“德性”在当时得儒家瞧来就就是指“人得自然禀性”①。《伦理学大辞典》则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现代新儒学也把德性界定为道德品质,有得学者把德性与道德作为同类概念来使用。对“德性”得直接定义与解释,在其她典籍中十分少见。 在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中,对“德性”得理解寓于对“德"得理解。在古代,德性常常瞧作道德得同义词,这一点中外皆然。在商代卜辞中,“德"作“循”与“直”通,到《尚书》“德"瞧作为接受天命得前提,提出了“经德秉哲”、“敬德"、“明德”得要求、在西周之前,“德"还与“就是”相通,有“获得”、“占有”之意、到西周时,人们体会到“尽人事”得重要,开始“惠民",“德”成为周人治世得最高心得。及至先秦,“德”得涵义拓展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即许慎得《说文解字》对“德"得解释:“德者,得也,从直从心,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德”在各类辞书中广有解说。《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得解释为:“英语作virtue、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人间以至宇宙间一切事物得特殊属性。"“又指德行、道家认为德就是道得表现形式,即就是‘道’得内涵本质。”这一解释就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理论基础上得理解,就是中国道家式得理解,认为“天道”即“人道”,所以将“德”理解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得特殊属性"。《哲学大辞典》对“德”作这样得表述:“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1)指道德,品质、……(2)指事物从道所得得特殊规律或特性。”《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基本上立足于道家哲学来解释“德"得概念,“道教义理中凡学道、求道而得道得,就是谓有德”,“凡就是符合道得准则,即可视为有德性”,“有德之身为道得显体”,因此,道教特别注重道士得个人德性品行得修行。但“天道”最终落实在“人道”。《辞海》对“德”得解释就是:“①道德,品德……④事物得属性……⑤中国哲学术语。认为具体事物从‘道’所得得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而较之《辞海》不同得就是,《辞源》没有《辞海》中⑤一说,而增为“⑤五行之说称四季中得旺气”、 对“德”得认识,《语言大典》比较完备,共列20条释义。除了其中8至20条与本文讨论得意义不就是直接相关外,前7条都就是对人之德得认识、①〔virtue〕:道德品行得特征<美德〉〈缺德〉<功高后毁易,德薄人存难>;②〔character〕:优良得道德品质得总体,常指道德上得坚定与卓越,加上果断、律己严谨、高尚得伦理观念、有魄力与善判断<君子进德修业〉; ③〔political integrity〕:坚定地按照政治原则办事,非常笃实、诚挚与正直,不搞欺骗、权术、虚伪与各种肤浅得手法〈德才兼备>;④〔kindness〕:好心得行为与事实;⑤〔mind〕:一个人得思想、倾向或愿望得集中得固定得方向〈同心同德>;⑥〔morality〕:一个人或一种文化在道德上得惯例,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德行〉〈德操〉;⑦〔responsibility〕: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负有得责任〈社会公德〉。从语言学得角度瞧,virtue, character,political integrity, kindness, morality, responsibility等任何一个词都不足以涵盖“德”得全部内容,也就就是说,对于“德”这一概念,在英语中不能找到一个完全匹配得语词来对译,但前述每个词语都无疑又包含着“德”得内容、 由此可见,“德”主要有两个方面得理解:一就是指人得道德品质,即“人之德”;一就是从纯哲学意义上指事物得特殊属性,就是“物之德”。道家对待“人之德”又有两种态度:一就是“人含其德”,将德当成一种内在得、观念得理想境界,主要就是强调“德"得修炼与养成;另一种就是“外立其德”,将德当成外在得、实践得行为准则,主要强调“德"得实践、道家主要思想主张在于“人含其德”。儒家强调“外立其德”,主张人应当有符合礼仪得德行,同样也具有理想得人格性与内在道德性得卓越、 二

语言学概论中文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ゞ丫丫℡已被分享1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在德性与德行之间——中西哲学良知论的差异与沟通

2008年7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8 第35卷第4期Joum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v01.35No.4 在德性与德行之间 ——中西哲学良知论的差异与沟通 梅景辉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德性与良知的关联是中西哲学共同的重要主题之一,但这一主题往往只在伦理学的界域内得到阐明,而未从存在论层次上深入探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于良知的生存论分析为我们敞开了一种新的视域,他对于经验与先验良知论的批判使我们有丛要对于中西哲学中的德性与良知的关联予以重新审视。只有从生存论的视角区分经验论、先验论与存在论良知这样三个维度,才能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西哲学良知论的思想轨迹并作出比较研究。 【关键词】良知;德性;德行;生存论 【中图分类号】B2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l-4799(2008)04—0031—05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即是以德性与良知的关联取代了思维与存在的辩难。他的“美德即知识”在西方哲学中往往被导向知识论的理解,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也将 其解释为“德性即理性”【l】舭啪,但结合苏格拉底的致思取向,笔者认为,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所表达的其实是“德性即良知”,此良知只能从生命的内在反省中得到体验,而非在知性的思辨中获得德性的本质。 通过反观生命所致的良知具有生存论的意义。它不是从外在事物的分析中得来,而是人所先天具有的德性之知。苏格拉底常向人提起的“灵异的声音”实际是内心良知的声音,它可谓是德性之知在生命内、在体验中的敞开与澄明。 亚里士多德则在德性与理性的区分中对德性之知作了深入的阐明,他认为德性是使得一个事物自身及其实践活动臻于至善的品质,理性则是人的灵魂中对应于逻各斯的秉性与能力。由于人的灵魂中还具有非逻各斯的部分(如欲望等),所以人的德性也就相应地区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在理智德性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理论智慧是努斯与科学之知的结合;实践智慧则是“一种同善恶相关的、合乎逻各斯的求真的品质”…刀,它由人类交往中的道德教化和个人的处事经验凝炼而成。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区分了三种知识:理论之知、实践之知与创制之知。理论之知是对于普遍永恒事物的把握,创制之知是技术的制造与艺术的创作中所获致的经验,而实践之知则是与人的德性相关联的实.践智慧,它根源于一种道德的直觉,使人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明辨是非,择善而处。 由于实践智慧与人的德性品质内在相关它也可称之为德性之知。虽然与苏格拉底的德性之知相比,实践智慧注重于跟随具体的道德情境的变动而变化,而不执着于生命内在的先验良知的约束,但从良知的不同层面上来说。它也可谓是实践经验的良知,即它始终是以善为目的来作出道德判断并扩充人的内在德性。 亚里士多德在实践智慧的阐明中致力于德行与良知的融合。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与实践智慧相关的实践“努斯”(理智)也具有良知的意谓。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实践事务中,努斯把握终极的、可变的事实和小前提。这些就是构成目的的始点。因为普遍的东西就出于具体,所以我们必定有对于具体事务的感觉,这种感觉也就是努斯。由于这个原因,人的这些品质是人生来就有的,尽管不是生来就有智慧, 【收稿日期】2008_0l_03 [作者简介】梅景辉(1978一),男,湖北黄梅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2005级博士研究生。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 语言学 2 语文学 3 历史语言学 4 历史比较语言学 5 描写语言学 6 历时语言学 7 共时语言学 8 个别语言学 9 普通语言学10 语言的语言学11 言语的语言学12 对比语言学13 微观语言学14 宏观语言学15 理论语言学16 应用语言学17 结构主义语言学18 形式语言学19 交叉语言学20 语言 21 言语22 思维 23 符号 24 组合关系25 聚合关系 26 语言的线条性27 语言的任意性28 语言的层级性29 言语规律30 渐变性规律31 参差性规律 32 语言的分化 33 语言的整化 34 语言的融合 35 语言的混合36 能指37、所指38 解释“传统语言学“内部语言 □语音□音学□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频率□振幅□乐音□噪音□共振峰□音素□国际音标□音位□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音位区别特征□音位体系□音节□语流音变□句位学□语音规律复辅音22. 解释“韵律特征”。”23. 解释“音渡24. 解释“二合元音25. 解释“三合元音”27. 解释“时位1. 解释“语汇” 1 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 语文学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3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4 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5 描写语言学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6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7 共时语言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8 个别语言学也叫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语言的结构。 9 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10 语言的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指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是一种静态、同质的纯语言学。 11 言语的语言学言语的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12 对比语言学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13 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14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 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 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 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 等 15 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侧 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狭义 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 学,广义的理论语言学也可以 包括个别语言学的理论部分。 16 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在各 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狭 义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的 理论和方法研究;广义的应用 语言学除语言教学外,还包括 词典编纂、文字制定、机器翻 译… 17 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 立的语言学,认为存在着语言 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使 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 学 18 形式语言学乔姆 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 即转换与生成句子的过程都 采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 19 交叉语言学语言学与自 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产 生的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 20 语言实质上是一种符号 体系,是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 和语法系统,有共时和历时两 种状态。 21 言语言语是说(写) 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行为。 22 思维人脑能动地反映客 观现实的能力与过程。包括直 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 23 符号被约定用来指代 某种事物的标志,包括听觉、 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符号。 24 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成 的语言的链条关系是组合关 系。 25 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 的某一环节具有相同作用能 互相替代的次符号聚集成类 叫聚合关系。 26 语言的线条性语言符号 只能一个挨着一个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形成线性 链条,排除同时出现两个符号 的可能。 27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 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和本质 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 可论证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的 28 语言的层级性语言系 统是一个层级装置,底层是一 套音位装置,上层分为语素、 词、句子三级。 29 言语规律指人们为了一 定的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使 用语言的规律。包括自方、对 方、双方所处的语境三要素。 30 渐变性规律是指语言 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 变的规律逐渐变化。 31 参差性规律是指语 言结构系统的各个要素发展 的速度是不整齐的。 32 语言的分化一 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 或方言的现象叫语言的分化, 如方言与亲属语言的形成。 33 语言的整化几种语 言或几种语言因素在发展过 程中逐渐接近或统一起来的 现象叫语言的整化,如民族共 同语、民族交际语和国际交际 语的形成。 34 语言的融合一种语言 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 被别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叫 语言的融合。 35 语言的混合几种语言 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 叫语言的混合。 36 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 体,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 分 37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 义内容。 38 解释“传统语言学”一般 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 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内部语言”答:第一,内 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 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 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 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 心的话。 □语音由人类发音器 官发出的能载负一定意义的 语言的物质外壳。任何符号的 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 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 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 才能够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 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 学科叫语音学。可包括发音语 言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言 学、音系学等。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 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快,声 音就高,频率慢,声音就低。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决 定于发音体震动振动的幅度。 振幅大,声音就强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 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持续 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音质指声音的的个性或特 色,也叫音色。 □频率发音体每秒振动的 次数,每秒钟振动一次叫一赫 兹,频率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高 低 □振幅发音体振动的位移幅 度,振幅大小同发音受到的外 力大小有关,振幅的大小决定 声音的强弱。 □乐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 频率保持一种整倍数的比例 关系的声音。 □噪音基音的频率和 陪音的频率不存整倍数的比 例关系,则呈现杂乱无章的形 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共振峰因共鸣作用而 能量变强的频率成分就叫共 振峰。 □音素对人类语言一次发 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的最 小语音结构单位。每个音素都 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 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 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国际音标是音表示记录音 素的标写符号。世界上最通行 的音标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 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 布使用的,后来又几经补充修 订完善 □音位某种语言或方 言在一类发音中从区别意义 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 音形式。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的 几个音素叫该音位的音位变 体 □非音质音位利用音 高、音长、音强等非音质要素 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如 调位、重位、时位等。 □音位区别特征能区 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 区别特征。 □音位体系每种语言 的音位都是形成体系的。其内 容包括该语言的全部音质音 位和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 全部变体;每个变体出现的条 件;各个音位在组合与聚合关 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音节是语音中最小 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 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由 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 慢、高低、强弱的影响而在发 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包括同 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等 □句位学研究句位的 学问叫句位学。例如句调位、 句重位、句时位、句顿位。 □语音规律语音的历 史演变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 严格规律的,有的甚至可以概 括出较为完整的公式。如汉语 浊音清化规律等。 复辅音”。答:一个音节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 合叫做“复辅音”。 22. 解释“韵律特征”。韵律 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 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 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 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 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 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 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 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 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 解释“音渡”人们在说话 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 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 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 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 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 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 “音渡”或“音联”。 24. 解释“二合元音”由两个 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 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 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 “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 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 合元音”。、 25. 解释“三合元音”。由三 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 “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 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 “中响复元音”。 27. 解释“时位”。答: 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 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 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 质音位叫“时位”。 1. 解释“语汇”。:语汇是语 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 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 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 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 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 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 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语义□语言意义□言语 意义□义素□义项□语义场 □语境□词汇意义 □概念意义□语法意 义□话题□述题□谓词□ 述项句义中的话题□预设 □蕴含□语义指向□词 汇□语言词汇□言语词汇 □词5. 解释“语”□固定 词组□语素□词根□词缀 □词尾□单纯词□合成 词□复合词□派生词□联 绵词□叠音词□重叠词□ 同音同形词□同源词□ 同根词□古语词□历史词 □文言词□新词□方言词 □社会方言词指□外来词 □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熟 语□成语□惯用语□谚 语□俗语□歇后语□格言 □语法□语法学□词□词 组□句子□层次性□递归 性□生成性□语法范畴□ 语法意义□语法手段□形 态 □语义用语音形式表现出 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 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 体系中具有固有的意义,具有 概括、多义相对稳定等特点。 □言语意义是在一定 的语境中人们说的的行为和 说的结果所体现出来的具体 意义。 □义素对词的某 一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 小的语义特征。 □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 义,每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语义场以一个共同义素为 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 一群词聚合在一起构成的场。 □语境语境就是使用语言 的环境,有狭义语境与广义语 境之分,狭义语境是口语的前 后语或书面语的上下文,广义 语境是语言表达的具体环境, 如具体的场合、身份、社会环 境等 □词汇意义以词汇形 式(主要指实词)表现出来的 语言意义。 □概念意义亦称理性 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 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 □语法意义用语法形 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就是语法 意义。可包括范畴义、关系义 和功能义三小类。 □话题一个句子的意 义中被说明的对象。 □述题一个句子的 意义中对某个对象的说明。 □谓词在句义中直接 说明话题的成分,相应于在语 法中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 词,主要反映动作或情感的变 化、性质或情感的变化。 □述项句义中的话题 与述题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 语法中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名 词。 □预设利用语言进 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 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 的信息。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 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 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就是 蕴含关系。 □语义指向论结 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在 语义上A指向C. □词汇词汇是一 个集合概念,指词和词的等价 物:固定词组和总汇。词汇有 语言的词汇和言语的词汇。 □语言词汇一种 语言中全部词和固定词组的 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 等。 □言语词汇个人 运用语言的词汇,它是允许存 在偏离语言规范,不同于语言 词汇之处的。 □词是词汇中最 基本的单位,还是语法分析的 基本单位之一。即是语言中可 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结合 单位。 5. 解释“语”。:语是由两个 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 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 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 言片断。 □固定词组也称 固定短语,是指构成成分和结 构关系固定,具有完整意义的 词组。是句法结构分析中最小 的单位。 □语素语言中不能独 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最小单 位。 □词根词的核心部 分,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 素。 □词缀附着在词根之 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 附加性作用。包括前、中、后 三种。 □词尾是附加在 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 意义的语素。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 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复合词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复合构成。 □派生词由词根附加词 缀构成,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 大量存在,是词的主要构造类 型。 □联绵词指两个音 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有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三 种类。 □叠音词由两个相 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 □重叠词是由相同的 根词想叠构成的。 □同音词两个语 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上没有任 何联系的词。 □同形词两个书写形 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是同 形词。 □同源词具有同源关 系的(即由一个词分化而产生 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源 词。 □同根词含有同一个 词根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 根词。 □古语词包括历史词 和文言词两类,可以表达特殊 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 彩。 □历史词指表示历史 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经不存 在的事物、现象、行为的词, 还包括历史上出现过的神话 传说中的事物的名称。 □文言词指古汉语文 言著作中的词。 □新词利用原有词素 新创造出来的词。随着新事 物、新观念的出现,产生的标 记这些新事物的词。 □方言词指通行于某 些特定地区的词。 □社会方言词指专用 于不同行业的词,也称行业 语。社会方言词中占很大比重 的是术语,其特点是单义性、 准确性和严密性。 □外来词从外族语言 中连音带义借用来的词。 □基本词汇语言中词 汇的核心部分,具有稳定性、 全民常用性、能产性等特点。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 以外的词的总汇构成一般词 汇。 □熟语指特殊的、定 性化的固定词组构成的语汇 系统,包括成语、惯用语、俗 语、谚语、歇后语、格言。 □成语一种相沿习用 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词组,成 语一般是四音节的,是汉语最 大量使用的熟语。 □惯用语活跃在口语 中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短 小固定词组,其特点是简明生 动、通俗有趣。汉语的惯用语 多为三音节的词语形式。 □谚语多年流传,包 括深刻的社会经验、生产经验 的简练形象的语句。 □俗语流传在群 众中表达某种客观现象或意 义的形象精练的句子叫俗语。 □歇后语一种特殊的 熟语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前 一半是对形象的表述,类似于 谜面,后一半是对这个形象表 述的解释和说明,类似于谜 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在 具体运用中,后一半常常可以 不说出来。歇后语形象风趣, 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经常使 用。歇后语有寓意和谐音两 类。 □格言指揭示深 刻道理、具有警醒作用的语 句,往往来自名人话语或名家 作品。 □语法一种语言 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 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 句的规则。 □语法学专门研究语法的科 学叫语法学,可包括词法和句 法 □词语言中可以独立 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 □词组是实词与实 词的有机结合。 □句子运用一定的 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表达相 对完整思想和某种感情的、具 有一定的语调的交际的基本 单位。 □层次性短语、句子 一层一层套起来组合而成的。 词与词在一个层面组成一个 简单的短语,这个简单短语又 可以和另外的词或者短语在 另一个层面结合。 □递归性反复地使用 构成句法关系的有限的几种 句法规则,不断地进行同功能 替换,以构成复杂的短语或句 子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德性的概念与内涵

德性得概念与内涵 “德性”一词就是产生于中国古代得一个哲学概念,但中国古代各文献真正用“德性”一词表述得并不见多,也没有给予明确得定义、“德性”一词早见于《中庸》,语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思就是君子尊崇德性而探讨学问。这里得“德性"在当时得儒家瞧来就就是指“人得自然禀性"①、《伦理学大辞典》则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现代新儒学也把德性界定为道德品质,有得学者把德性与道德作为同类概念来使用。对“德性”得直接定义与解释,在其她典籍中十分少见。 在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中,对“德性”得理解寓于对“德”得理解、在古代,德性常常瞧作道德得同义词,这一点中外皆然。在商代卜辞中,“德”作“循”与“直”通,到《尚书》“德”瞧作为接受天命得前提,提出了“经德秉哲”、“敬德”、“明德”得要求。在西周之前,“德”还与“就是”相通,有“获得”、“占有”之意。到西周时,人们体会到“尽人事”得重要,开始“惠民”,“德”成为周人治世得最高心得。及至先秦,“德”得涵义拓展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即许慎得《说文解字》对“德”得解释:“德者,得也,从直从心,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德”在各类辞书中广有解说、《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得解释为:“英语作virtue。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人间以至宇宙间一切事物得特殊属性。”“又指德行。道家认为德就是道得表现形式,即就是‘道’得内涵本质。”这一解释就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理论基础上得理解,就是中国道家式得理解,认为“天道”即“人道”,所以将“德”理解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得特殊属性”、《哲学大辞典》对“德”作这样得表述:“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1)指道德,品质。……(2)指事物从道所得得特殊规律或特性。”《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基本上立足于道家哲学来解释“德"得概念,“道教义理中凡学道、求道而得道得,就是谓有德”,“凡就是符合道得准则,即可视为有德性”,“有德之身为道得显体”,因此,道教特别注重道士得个人德性品行得修行。但“天道”最终落实在“人道”。《辞海》对“德”得解释就是:“①道德,品德……④事物得属性……⑤中国哲学术语。认为具体事物从‘道’所得得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而较之《辞海》不同得就是,《辞源》没有《辞海》中⑤一说,而增为“⑤五行之说称四季中得旺气”。 对“德”得认识,《语言大典》比较完备,共列20条释义。除了其中8至20条与本文讨论得意义不就是直接相关外,前7条都就是对人之德得认识。①〔virtue〕:道德品行得特征〈美德>〈缺德〉〈功高后毁易,德薄人存难>;②〔character〕:优良得道德品质得总体,常指道德上得坚定与卓越,加上果断、律己严谨、高尚得伦理观念、有魄力与善判断〈君子进德修业〉;③〔political integrity〕:坚定地按照政治原则办事,非常笃实、诚挚与正直,不搞欺骗、权术、虚伪与各种肤浅得手法〈德才兼备〉;④〔kindness〕:好心得行为与事实;⑤〔mind〕:一个人得思想、倾向或愿望得集中得固定得方向<同心同德〉;⑥〔morality〕:一个人或一种文化在道德上得惯例,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德行〉<德操>;⑦〔responsibility〕: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负有得责任<社会公德〉、从语言学得角度瞧,virtue, character,polit ical integrity,kindness, morality, responsibility等任何一个词都不足以涵盖“德”得全部内容,也就就是说,对于“德”这一概念,在英语中不能找到一个完全匹配得语词来对译,但前述每个词语都无疑又包含着“德”得内容。 由此可见,“德"主要有两个方面得理解:一就是指人得道德品质,即“人之德”;一就是从纯哲学意义上指事物得特殊属性,就是“物之德”、道家对待“人之德”又有两种态度:一就是“人含其德”,将德当成一种内在得、观念得理想境界,主要就是强调“德”得修炼与养成;另一种就是“外立其德”,将德当成外在得、实践得行为准则,主要强调“德”得实践。道家主要思想主张在于“人含其德”。儒家强调“外立其德”,主张人应当有符合礼仪得德行,同样也具有理想得人格性与内在道德性得卓越。 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